中考比别的年级放的早,因为苏敏工作的特殊性,司念几乎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电视上永远放的都是国外的各种影片或是教学资料,她现在基本上不看字幕也能勉强跟得上语速节奏,锦瑜又回镇上了,她一直好奇锦瑜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却没有勇气对李芳说,我能跟着一起去吗?
可有时候勇气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锦瑜的一句话。
当司念收到锦瑜的信息时,是在八月中旬,横城位于南方和北方交界处,冬冷夏热,再不怕热的司念也被这年的夏天折磨的心烦气躁。
司念看着手机出神,茶几上的西瓜已经吃了一半,再回过神时,西瓜已经放在了冰箱,书包里随意装了几件衣服,拿了钱包就往外跑。
司念,你来我奶奶家玩吧,我妈上班,她不知道。
就这么普通的一句邀请,却让司念烦躁的情绪莫名的安抚了下来,她像个即将飞出牢笼的鸟儿一样兴奋的扑腾不停。
她一个人坐公交去汽车站,在车上,她给苏敏发了条信息,信息刚发出几秒,苏敏电话就进来了,吓得司念手一哆嗦,像犯了错的小孩准备接受父母的挨骂。
“司念,在火车站等我,不准跑,嘟……嘟……”苏敏应该是在忙着,匆匆说完就挂了。
司念下了车不敢到处跑,只能乖乖的站在相对显眼的地方等苏敏,她数着出站口的车辆一趟趟开走,有点着急,她怕晚了就没车了。
还好,半小时后苏敏来了,看见她时松了一口气,但脸色依然阴沉着,第一句话就是:“跟我回家。”
想着语气太冲了,她又不是司念亲生父母,怕给小女孩敏感的心给刺激了,又放缓语气说:“再过十几天都要开学了,这天又热,你一个人跑,多不安全。”
司念拉了拉她的衣摆,比划道:锦瑜邀请我去他家玩,我给他说好了,他在公路边等我。
您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司念比划的很慢,尽量给苏敏解释清楚,路过的行人有意无意的看过来,有些人还惋惜,好好的一个姑娘,是个哑巴。
苏敏还是不放心,司念长这么大,就没出过横城市,但司念本就有些自闭,又没有朋友,好不容易有个朋友,又能让司念慢慢走出阴影,她一边觉得是好事,一边又实在不放心。看着小姑娘期待的眼神,她实在不忍心拒绝,最后,苏敏无奈妥协道:“那我送你去。”
司念抿着唇笑了:谢谢敏姐,我问锦瑜车次了,他说,一天只有两趟,这趟发出以后,就没有进市的了。
苏敏工作特殊,请假不方便,便只能细心嘱咐:“那到了给我发个信息,你是个大姑娘了,在外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离河边远点,晚上别出去乱跑。”
女生该如何保护自己这些话,在司冉还没有去世时就已经给她讲了好多次,后来苏敏又专门给她讲了几次,她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最后是苏敏给她买了票,又送她上了车,还给锦瑜打了个电话,让锦瑜一定照顾好司念才放她走。
个小时的车程,司念没敢睡着,眼睁睁的看着车从高楼耸立的都市驶向错落有致的矮房,一片片田园上有正在辛勤劳作农人,有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有沿路贩卖的小车,有半山腰上红丝带挂满的寺庙,司念惊奇的看着,心里莫名平静下来。
“福禄镇到了撒,有下车的撒。”师傅操着一口村普话问道。
司念立马举起手,怕师傅看不到,站起身踉跄的往前走了两步,有人看到好心给师傅说:“这有个小姑娘要下车。”
司念对那人鞠躬致谢,师傅停下车,司念没站好,顺着惯性往前栽了一下,正好大巴车门开了,锦瑜不知道从哪突然冒出来冲上车一把扶住司念,紧张道:“司念,你没事吧。”
司念摇头,跟着他一起下车了,然后站在路边等车开走,吃了一屁股灰。
司念面无表情的拿手扇了扇,锦瑜抹了把脸,接过司念的书包,“走吧,车开不到我奶奶家,我们得走段路。”
司念这才发现,福禄镇是个半古镇半现代的乡镇,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也有钢筋水泥的楼房,让深处其中的她有种被割裂的感觉。
走在镇上的石头小路上,司念好奇的东张西望,眼里泛着光,锦瑜忍不住笑了,回想起中午给司念发消息是一时心血来潮,他没想到司念真的会答应,在司念来的路上,他又有些后悔,怕照顾不好她,怕她吃不惯这的饭,不过,在看到司念洋溢着笑容时,这些顾虑也随着她的笑容烟消云散了。
夏天日照时间长,八点了,天才擦黑,司念怕苏敏担心,赶紧给发了个平安到达的消息,没一会,苏敏回复让她注意安全。
“饿吗?”锦瑜问她。
是有点饿了,司念眨巴了一下眼睛,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走,回家吃饭,我中午让奶奶买了只鸡,炖的有鸡汤,农村养的土鸡,可好吃了。”锦瑜拉着她的手腕,让她小心不平的路,天色已经全暗下来了,小路两旁的古宅泛着暖光,炊烟袅袅升起,草丛里的蛐蛐,远处池塘的青蛙争先恐后的叫着,让这个福禄镇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
手腕上温度灼热,热度直抵心底,烫的司念心里砰砰直跳。
她淡漠早熟,早已明白流言伤人,人心难测,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锦瑜成了她心里最柔软的存在,也许是从那句:我要和她做同桌开始。
从公路到奶奶家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走过一条长长的的石头小路,和几十级台阶终于到了,院子门口立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拿着手电筒,远远的给他们打着光,走进了才看到老人眉眼慈祥,精神矍铄,奶奶笑呵呵的说:“念念来了,饿了吧,快进屋,外面蚊虫多。”
奶奶说的方言,司念有些听不懂,但大概意思知道,她给奶奶鞠了一躬。
“哎呦,”奶奶连忙拍拍她的肩膀,“这孩子客气的,宝儿说你嗓子受过刺激,不能说话,你要什么,就给宝儿说,奶奶给你弄,当自己屋一样。”
司念笑着点头,转头看见又晒黑的锦瑜一脸不高兴,她有点懵,这是怎么惹着他了,就听锦瑜不满抱怨:“奶奶,我都多大了,你别叫我宝儿了。”
奶奶轻轻敲了下他头,“你多大也是我宝儿。”
进了半人高用竹子围起来的庭院,里面种满了花草和蔬菜,沿着石板路再往里走,入目的是一栋两层屋宅,纯木质,结构上并不复杂,平整大方,进了屋,一楼是客厅和厨房,屋里家具简单,除了几样现代电器,其余全是木质家具,有些陈旧,屋里收拾的很干净,地上还点了蚊香,奶奶招呼她坐:“我们镇上条件一般,你别嫌弃。”
司念赶紧摇摇头,她怎会嫌弃,这是她第一次除了电视在现实中看到的老宅子,心里很兴奋。
锦瑜帮她说:“不会,奶奶,司念不会嫌弃,奶奶,我饿了。”
“对对对,念念还没吃饭。”奶奶赶紧去厨房麻利的端了两碗鸡汤出来,“来,快吃。”
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两人碗里满满的都是肉,司念用手比划:奶奶也吃。
奶奶看懂了,便说:“我下午吃的晚,晚上不吃了,老了,肠胃不好,吃多了晚上睡不好。”
司念这才拿起筷子,肉炖的很烂,很容易嚼碎,微辣,但味道正好,土豆也很软烂,有种妈妈的味道,司念对奶奶竖起一个大拇指,表示非常好吃。
奶奶笑呵呵的说:“好吃,多吃点,锅里还有。”
锦瑜把碗里没有多少骨头的肉全挑给司念,司念眼角有藏不住的笑意,她想把肉夹回去,但锦瑜护住碗说:“我正处在变声期,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我在家这段时间,奶奶天天给我煮肉吃,你看我都变胖了多少。”
对面的少年,黑了不少,但没胖,一双眼睛干净明亮,带点婴儿肥的脸上轮廓不太明显,嘴唇不厚不薄,睫毛很长,但已见骨相,照大人的话说,将来绝对是个大帅哥。
司念不再客气,她吃饭很斯文,动作优雅,碗筷碰撞时基本不发出声音,很像大家闺秀,她其实不是刻意这样,是从小妈妈养成的习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司冉从没刻意抑制司念的性格,但让她有良好的教养。
但她吃饭速度不慢,满满一大碗鸡汤她吃的干干净净,撑的肚子圆滚滚的,奶奶问她还要吗?她赶紧摆手,锦瑜边收拾碗筷边说:“晚上不能吃太多,明天再吃。”
奶奶接下锦瑜手里的碗筷,“宝儿,你陪念念看会电视,蚊子多,你把蚊香多点一个。”
锦瑜应了一声,便去柜子里找出蚊香用打火机点着了,放在离司念不远的地方。
打开电视机,锦瑜把遥控器递给司念,司念在手机上打字:奶奶爱看什么
“奶奶喜欢听京剧。”
司念拿着遥控器调频道,找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好在唱戏曲《红灯记》,司念和锦瑜都不懂戏剧,也没多大兴趣,但司念耐心很好,京剧大师咬字很清楚,起码她是听懂了。
可能屋里多出了一个人,还是个很乖巧懂事的小女生,在这个懵懵懂懂的年纪,锦瑜也会注意形象,他陪着司念坐着,奇怪的是,就这么安安静静坐着,他也没感觉到多无聊。
奶奶洗好碗,看着两个小孩一本正经的盯着电视,还挺欣慰,觉得终于有年轻人喜欢国粹了。
“铁梅,咱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你姓陈,我姓李,你爹他姓张……”奶奶跟着哼了两句,末了她拍拍司念的后背,用着那调调唱到:“念念也可信锦呀……”
司念一张小脸腾的一下红透了。
节选自红灯记《十七年风雨狂》
可有时候勇气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锦瑜的一句话。
当司念收到锦瑜的信息时,是在八月中旬,横城位于南方和北方交界处,冬冷夏热,再不怕热的司念也被这年的夏天折磨的心烦气躁。
司念看着手机出神,茶几上的西瓜已经吃了一半,再回过神时,西瓜已经放在了冰箱,书包里随意装了几件衣服,拿了钱包就往外跑。
司念,你来我奶奶家玩吧,我妈上班,她不知道。
就这么普通的一句邀请,却让司念烦躁的情绪莫名的安抚了下来,她像个即将飞出牢笼的鸟儿一样兴奋的扑腾不停。
她一个人坐公交去汽车站,在车上,她给苏敏发了条信息,信息刚发出几秒,苏敏电话就进来了,吓得司念手一哆嗦,像犯了错的小孩准备接受父母的挨骂。
“司念,在火车站等我,不准跑,嘟……嘟……”苏敏应该是在忙着,匆匆说完就挂了。
司念下了车不敢到处跑,只能乖乖的站在相对显眼的地方等苏敏,她数着出站口的车辆一趟趟开走,有点着急,她怕晚了就没车了。
还好,半小时后苏敏来了,看见她时松了一口气,但脸色依然阴沉着,第一句话就是:“跟我回家。”
想着语气太冲了,她又不是司念亲生父母,怕给小女孩敏感的心给刺激了,又放缓语气说:“再过十几天都要开学了,这天又热,你一个人跑,多不安全。”
司念拉了拉她的衣摆,比划道:锦瑜邀请我去他家玩,我给他说好了,他在公路边等我。
您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司念比划的很慢,尽量给苏敏解释清楚,路过的行人有意无意的看过来,有些人还惋惜,好好的一个姑娘,是个哑巴。
苏敏还是不放心,司念长这么大,就没出过横城市,但司念本就有些自闭,又没有朋友,好不容易有个朋友,又能让司念慢慢走出阴影,她一边觉得是好事,一边又实在不放心。看着小姑娘期待的眼神,她实在不忍心拒绝,最后,苏敏无奈妥协道:“那我送你去。”
司念抿着唇笑了:谢谢敏姐,我问锦瑜车次了,他说,一天只有两趟,这趟发出以后,就没有进市的了。
苏敏工作特殊,请假不方便,便只能细心嘱咐:“那到了给我发个信息,你是个大姑娘了,在外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离河边远点,晚上别出去乱跑。”
女生该如何保护自己这些话,在司冉还没有去世时就已经给她讲了好多次,后来苏敏又专门给她讲了几次,她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最后是苏敏给她买了票,又送她上了车,还给锦瑜打了个电话,让锦瑜一定照顾好司念才放她走。
个小时的车程,司念没敢睡着,眼睁睁的看着车从高楼耸立的都市驶向错落有致的矮房,一片片田园上有正在辛勤劳作农人,有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有沿路贩卖的小车,有半山腰上红丝带挂满的寺庙,司念惊奇的看着,心里莫名平静下来。
“福禄镇到了撒,有下车的撒。”师傅操着一口村普话问道。
司念立马举起手,怕师傅看不到,站起身踉跄的往前走了两步,有人看到好心给师傅说:“这有个小姑娘要下车。”
司念对那人鞠躬致谢,师傅停下车,司念没站好,顺着惯性往前栽了一下,正好大巴车门开了,锦瑜不知道从哪突然冒出来冲上车一把扶住司念,紧张道:“司念,你没事吧。”
司念摇头,跟着他一起下车了,然后站在路边等车开走,吃了一屁股灰。
司念面无表情的拿手扇了扇,锦瑜抹了把脸,接过司念的书包,“走吧,车开不到我奶奶家,我们得走段路。”
司念这才发现,福禄镇是个半古镇半现代的乡镇,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也有钢筋水泥的楼房,让深处其中的她有种被割裂的感觉。
走在镇上的石头小路上,司念好奇的东张西望,眼里泛着光,锦瑜忍不住笑了,回想起中午给司念发消息是一时心血来潮,他没想到司念真的会答应,在司念来的路上,他又有些后悔,怕照顾不好她,怕她吃不惯这的饭,不过,在看到司念洋溢着笑容时,这些顾虑也随着她的笑容烟消云散了。
夏天日照时间长,八点了,天才擦黑,司念怕苏敏担心,赶紧给发了个平安到达的消息,没一会,苏敏回复让她注意安全。
“饿吗?”锦瑜问她。
是有点饿了,司念眨巴了一下眼睛,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走,回家吃饭,我中午让奶奶买了只鸡,炖的有鸡汤,农村养的土鸡,可好吃了。”锦瑜拉着她的手腕,让她小心不平的路,天色已经全暗下来了,小路两旁的古宅泛着暖光,炊烟袅袅升起,草丛里的蛐蛐,远处池塘的青蛙争先恐后的叫着,让这个福禄镇充满着浓浓的烟火气。
手腕上温度灼热,热度直抵心底,烫的司念心里砰砰直跳。
她淡漠早熟,早已明白流言伤人,人心难测,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锦瑜成了她心里最柔软的存在,也许是从那句:我要和她做同桌开始。
从公路到奶奶家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走过一条长长的的石头小路,和几十级台阶终于到了,院子门口立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拿着手电筒,远远的给他们打着光,走进了才看到老人眉眼慈祥,精神矍铄,奶奶笑呵呵的说:“念念来了,饿了吧,快进屋,外面蚊虫多。”
奶奶说的方言,司念有些听不懂,但大概意思知道,她给奶奶鞠了一躬。
“哎呦,”奶奶连忙拍拍她的肩膀,“这孩子客气的,宝儿说你嗓子受过刺激,不能说话,你要什么,就给宝儿说,奶奶给你弄,当自己屋一样。”
司念笑着点头,转头看见又晒黑的锦瑜一脸不高兴,她有点懵,这是怎么惹着他了,就听锦瑜不满抱怨:“奶奶,我都多大了,你别叫我宝儿了。”
奶奶轻轻敲了下他头,“你多大也是我宝儿。”
进了半人高用竹子围起来的庭院,里面种满了花草和蔬菜,沿着石板路再往里走,入目的是一栋两层屋宅,纯木质,结构上并不复杂,平整大方,进了屋,一楼是客厅和厨房,屋里家具简单,除了几样现代电器,其余全是木质家具,有些陈旧,屋里收拾的很干净,地上还点了蚊香,奶奶招呼她坐:“我们镇上条件一般,你别嫌弃。”
司念赶紧摇摇头,她怎会嫌弃,这是她第一次除了电视在现实中看到的老宅子,心里很兴奋。
锦瑜帮她说:“不会,奶奶,司念不会嫌弃,奶奶,我饿了。”
“对对对,念念还没吃饭。”奶奶赶紧去厨房麻利的端了两碗鸡汤出来,“来,快吃。”
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两人碗里满满的都是肉,司念用手比划:奶奶也吃。
奶奶看懂了,便说:“我下午吃的晚,晚上不吃了,老了,肠胃不好,吃多了晚上睡不好。”
司念这才拿起筷子,肉炖的很烂,很容易嚼碎,微辣,但味道正好,土豆也很软烂,有种妈妈的味道,司念对奶奶竖起一个大拇指,表示非常好吃。
奶奶笑呵呵的说:“好吃,多吃点,锅里还有。”
锦瑜把碗里没有多少骨头的肉全挑给司念,司念眼角有藏不住的笑意,她想把肉夹回去,但锦瑜护住碗说:“我正处在变声期,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我在家这段时间,奶奶天天给我煮肉吃,你看我都变胖了多少。”
对面的少年,黑了不少,但没胖,一双眼睛干净明亮,带点婴儿肥的脸上轮廓不太明显,嘴唇不厚不薄,睫毛很长,但已见骨相,照大人的话说,将来绝对是个大帅哥。
司念不再客气,她吃饭很斯文,动作优雅,碗筷碰撞时基本不发出声音,很像大家闺秀,她其实不是刻意这样,是从小妈妈养成的习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司冉从没刻意抑制司念的性格,但让她有良好的教养。
但她吃饭速度不慢,满满一大碗鸡汤她吃的干干净净,撑的肚子圆滚滚的,奶奶问她还要吗?她赶紧摆手,锦瑜边收拾碗筷边说:“晚上不能吃太多,明天再吃。”
奶奶接下锦瑜手里的碗筷,“宝儿,你陪念念看会电视,蚊子多,你把蚊香多点一个。”
锦瑜应了一声,便去柜子里找出蚊香用打火机点着了,放在离司念不远的地方。
打开电视机,锦瑜把遥控器递给司念,司念在手机上打字:奶奶爱看什么
“奶奶喜欢听京剧。”
司念拿着遥控器调频道,找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好在唱戏曲《红灯记》,司念和锦瑜都不懂戏剧,也没多大兴趣,但司念耐心很好,京剧大师咬字很清楚,起码她是听懂了。
可能屋里多出了一个人,还是个很乖巧懂事的小女生,在这个懵懵懂懂的年纪,锦瑜也会注意形象,他陪着司念坐着,奇怪的是,就这么安安静静坐着,他也没感觉到多无聊。
奶奶洗好碗,看着两个小孩一本正经的盯着电视,还挺欣慰,觉得终于有年轻人喜欢国粹了。
“铁梅,咱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你姓陈,我姓李,你爹他姓张……”奶奶跟着哼了两句,末了她拍拍司念的后背,用着那调调唱到:“念念也可信锦呀……”
司念一张小脸腾的一下红透了。
节选自红灯记《十七年风雨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