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羌校尉府所属军营里,设有一个护羌校尉府参谋部专用的房间。
里头早就挂好了巨幅地图,桌上还摆着陇右的巨型地形沙盘。
赵云步入这个参谋室时,里头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原陇西参军公孙徵,现任护羌校尉府新设部曹参谋部的参谋长。
一个是南乡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张远,跟随山长北伐期间被提拔为护羌校尉府参谋,如今是公孙徵的助手。
两人看到赵云魏延冯永三人进来,齐齐行了一礼,然后退了出去。
去年下半年,陇右全力在抗旱和镇抚各郡,今年刚一开春又是出兵陇西,一直没能集中精力去侦察西边。
现在对于榆中和金城这两座钉在河水东岸的城池,基本也就是一些传闻,或者他人的一些描绘。
详细的地形情报,现在还没能掌握清楚。
在地图和沙盘上,这两城只有个大概形状。
赵云站到沙盘前,在冯永的指点下,找到了两城的位置,沉吟了一下。
然后这才开口道:“虽然我们此次是兵分两路,但老夫觉得,两路不可平分兵力,须要有所侧重。”
他用竹鞭点了点两城,“最好是一方主攻,一方吸引曹贼注意,不让两城相互支援。”
听到这里,魏延眼神沉了沉。
赵云看向冯永,“有了你的工程营,就可以快速攻下一城,然后再两军汇合,同心协力共取第二城。”
“越快取下此二城,陇右的压力就越小,曹贼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取下,那就最好不过。”
冯永迎着赵云的目光。
老将军的眼中,不但带着殷切,同时话语中似乎还别有意味。
冯永拿起另一根竹鞭,指着狄道说道,“自陇右入凉州,经榆中这条路乃是大道。”
“而经狄道过金城,这一条路虽说可以顺着洮水走一段路,但后半段多是山路,大军不好走。”
“再加上金城素有固若金汤之称,最好是两军合力并取。所以我觉得,走狄道最好是牵制,走榆中则是主攻。”
赵云点头,看向魏延,“魏将军觉得如何?”
魏延眼睛只顾盯着沙盘,闷声问了一句:“谁走狄道?谁取榆中?”
赵云看了一眼冯永。
冯永淡然道,“自是我走狄道,那里我熟。”
陇西李家想必应该清楚怎么从狄道去金城。
“若是魏将军走榆中,那就必然是担起攻城之任。”
赵云提醒道。
冯永明白老爷子的意思,他又看了一眼魏延,“无妨,护羌校尉府下的工程营,可以暂时调拨去攻打榆中。”
此话一出,魏延禁不住地有些愕然抬头,看到冯永面无表情,他的目光闪了闪,最后却只是说了一个字,“好。”
赵云暗松了一口气,目光赞赏地看向冯永。
哪知冯永却又说道:“工程营作战之法,除却我护羌校尉府的人,他人少有知晓。”
“故此次工程营暂随魏将军攻榆中,我自会派一人统领,同时还请魏将军也调拨一人入工程营,互通声息。”
为了顾全大局,自己是让步了,但工程营这个宝贵兵种,却不能让别人瞎指挥,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万一被人瞎指挥,让工程营损失惨重,冯永杀了对方都不解恨,所以事先要说好。
魏延眉头微微一皱,最终还是点头,再次说出一个字:“好。”
三人又谈了一番,终于完全敲定下此次西进的战役。
魏延带着人匆匆离开护羌校尉军营,他今天就准备动身回冀城。
他从汉中带过来的两万人马正在那里秘密休整。
赵云在魏延离开后,这才对着冯永说道,“我本还有些担心,你们二人不和,会影响此次征战,所以特意让你们分开。”
“没想到你却是能如此顾全大局。”他有些欣慰地看向冯永,“不错,如此气度,众勋贵子弟喊你这一声兄长,倒也没错。”
然而他们并不是因为我的气度才喊我兄长的……
冯永也懒得跟老爷子解释这些。
不过既然提到了这么一句,冯永倒也想起了一事。
“老将军,如今我护羌校尉府中,骑军也有三四千人,但却是缺少统领骑军的将领。”
说到这里,冯永看了一眼赵云。
赵云听了这话,脸上也有些无奈,“蜀地本就少马,能领骑军的人就更少。唯一有领骑军经验的,也就是一个马岱。”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一口气,“只是马岱非良将之资,领军不能过万。再说了,他年纪也不算小了。”
赵云是马岱的堂姊夫,又是军中资历最老,自然有资格评价马岱。
他再看向冯永,“尔辈之中,唯有刘浑在这方面的天分还不错,故我把他调入都督府,教之以骑军之道。”
“否则,待我去后,只怕大汉空有骑军,却无骑将,亦是难与曹贼相争啊!”
冯永听到最后这一句,心里咯噔一下。
“老将军何出此言?我观老将军,尚能食米近斗,吃肉数斤,乃是老当益壮。”
赵云闻言,捋了捋雪白的胡子,脸上露出有些无奈的笑容,“我自己的身体,难道我不比你清楚。”
说毕,却是再不愿提这个话题,“你方才所说,想要统骑军之人,莫不是就是这刘浑?”
“老将军既然对刘浑早有安排,我又岂会横刀夺……咳,我的意思是,二郎天分虽不如刘浑,但也算是可造之材。”
“如今他闲职在家,故我想把他征辟入护羌校尉府,老将军觉得可行否?”
赵云听到冯永这个话,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冯永:“你倒是会挑时候。”
冯永苦笑:“这李中都护如今署锦城丞相府事,我有点看不准,所以这才想问问老将军的意见。”
赵云看了他一眼,“若是站在二郎大人的角度,我自不好说什么。但若是站在陇右都督的位置,我就少不得要说你两句。”
“你好歹也是堂堂一名君侯,又是镇守一方的人物。征辟这么一个人,还要瞻前顾后?怕什么?”
嗯,被老爷子义正词严地教训了一番,冯永懂了。
看来风头当真是过去了。
“走了,回城!”
赵云不管冯永的沉思,招呼道,“老夫饿了大半天了。”
“老将军,这营中,有食堂……”
冯永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
“不吃!”赵云没好气地看了冯永一眼,“就想回城里吃。老夫牙口不好,在陇山吃了几个月的军中吃食,还嫌老夫吃得不够?”
“好好好,老将军请。”
冯永没奈何地说道。
两人在亲卫的护卫下出了军营,却见有一人守在外头,似乎一直在等着什么人。
看到冯永出来,连忙远远地行礼。
看清了来人,冯永连忙让亲卫把人放进来。
“见过老将军,见过君侯。”() ()
来人进入护卫圈后,连忙行礼。
赵云点了点头,算是还礼。
冯永却是有些惊讶,“魏家阿兄,你如何在此?”
说完他忽然想起什么,脸上一喜,“莫不成是魏家阿兄就是魏将军派过来的人?”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魏延的大儿子魏昌。
魏昌点了点头,“大人回冀城去了,让我守在这里,说是护羌校尉府所属工程营之事,就交与我了。”
冯永听到魏昌的话,大是高兴。
魏昌当年与自己初见时,帮自己求过情,还被魏延踢了个跟斗。
再加上后来还亲自领兵帮忙守牧场,也算是有不小的交情。
魏延派他过来,正是最合适人选。
赵云看到两人说得高兴,当下连招呼都不打,自顾先带着人回去了。
他与魏延基本也就是公事往来,交情不深,更别说是魏延之子。
再加上他的身份太高,呆在这里,反而会让魏昌不自然。
赵云走后,冯永让魏昌与自己并骑而行。
“明文,大人有些话不便说,我在此先替他谢你。”
魏昌本就长得有些憨厚,如今又是诚恳道谢,更显得真诚。
冯永闻言,摇了摇头,“魏家阿兄,我这是为国事,说谢就算了。”
魏昌叹了一口气,脸上有些苦恼和担心之色,“大人这两年,运气不太好,所以心里总是有些郁结。”
“若是此次能顺利打下榆中金城,能让大人念头通达,我作为人子,也能放心些。”
没头没脑的一句,换作别人肯定听不懂,但冯永却是听懂了。
“魏将军之事,我本不应多说。但他一是魏容的大人,二是黄娘子的叔父。”
“他们两人,一个是我的弟子,一个是我兄弟的内室。故魏将军之事,我但凡能在能力之内,总不会袖手旁观。”
说到这里,冯永看向魏昌,意有所指地说道,“魏将军虽说是受丞相所重,但私下里,还是要慎重一些,免得被小人所趁。”
“此次若是能遂魏将军之愿,立下功劳,还请魏家阿兄多多提醒魏将军:慎行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魏昌凛然:“多谢明文提醒,我记下了。”
冯永点点头。
虽然两人没有明说,但心里都明白。
魏延自北伐以后,背地里一直有怨言。
也不知道有没有被人听到,或者是告到诸葛老妖那里去。
虽然冯永很喜欢看魏老匹夫倒霉,但就真心实意来说,他确实又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想起方才赵老爷子论起自己的身体,让冯永更加有一种紧迫感。
老爷子真要扛不下去了,那么魏老匹夫就显得更重要——至少也要让他再多扛几年,让大汉的新一代能顺利成长起来。
现在冯永确实有点理解诸葛老妖对魏延的心情:既爱其勇,又恨其过于桀骜。
不过想起当年魏延一脚把魏昌踢成了滚地葫芦,冯永对他不禁又有些同情。
这劝说之话,不说不行,但说了出来,到时候只怕魏昌又要受罪。
想到这里,冯永又开口道,“魏将军脾气不好,你提醒的时候,挑他心情好的时候……”
魏昌听了,明白冯永什么意思。
当下挠了挠头,憨厚一笑,“无妨,大人的脾性我了解,反正我也习惯了。只要能让大人不再像现在这般,我被多打几次,亦是无妨。”
冯永听到这个话,心里叹了一口气,“魏容的阿母,现在过得如何?”
“阿母过得挺好,大人平日要打我,都是阿母护着我。阿母也常常劝说大人,让他收敛些脾气……”
听到魏昌喊阿母喊得顺口,冯永点了点头,看来魏延确实没有亏待她。
回到城里,冯永让人安排了魏昌的住处。
赵老爷子此时正在自家府院,就不好再同时招待魏昌了。
“你小子倒是不但公私分明,恩怨也是分明。”
赵云对回到府上的冯永说了一句。
冯永嘿嘿一笑,也不与老爷子解释,只是陪他说了一会话,便回到内院。
然后让关姬代笔,给远在汉中的魏容写了一封回信。
魏容前些日子来信,说了一些学堂的事。
同时还在信的末尾,提了一句,说自家大人出征前,把自己的阿母扶了正,成了魏府的正室夫人。
虽然仅仅是这么一句,但意味却是不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阿郎这是不相信四娘?”
关姬写好后,看着冯永小心地把信封好,在旁边问了一句。
冯永一边把信藏到枕头底下,一边说道,“此事只是我们冯府私底下的事,四娘又不是我们冯家人,有些事,还是不要让她知道为好。”
虽然表面上与魏延不和,但魏容的阿母毕竟是从冯庄出去的。
如今被魏延扶了正,这个事情,越不让人注意就越好。
冯永把信藏好后,又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毕竟四娘还是皇家中人,又任尚工女官。”
他并不是信不过张星忆,他只是信不过皇后。
以四娘的政治敏感性,若是让她知道这个事情和自己现在的应对,到时只会让她左右为难。
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暂时就不要让她知道了。
关姬听到这话,眉眼里全是笑意,满脸的欢喜,“妾还以为……”
她刚说了几个字,然后又顿住了,口气变得越发地温柔起来。
“阿郎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出征,切切小心。妾在家里,等着阿郎平安归来。”
冯永坐回她身边,安慰她道,“你且放心就是。我又不是初上战阵,自会有分寸。再说了,此战我只是策应,没事的。”
建兴七年六月底,大汉兵分南北两路,突然向榆中金城进发。
北路两万余人,由魏延带领。
南路一万人,由冯永领军。
同月,大汉卫尉陈震从汉中回到锦城,禀明天子后,然后出使吴国。
吴国的孙权称帝后,定都武昌,上朝皆以天子制。
初尝称帝的滋味后,孙权在志得意满之下,有时会言举会失于分寸。
偏偏张昭又是个看重礼仪,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之人。
虽然在孙权称帝时曾伏地,那是因为孙权确实说出了他平生的两大错误决策,所以他愿意认错。
但此时眼看着孙权颇有自满之态,言举不端,又怎么可能忍得住?
当下举笏起身,越位而出,辞气壮厉,义形于色,当场斥孙权之过。
孙权本以为已经折服了张昭,没想到却是自己想多了。
当下恼羞成怒,以张昭年老为理由,令他从此再不用上朝。
张昭看到自己劝谏不成,反被孙权罢退,一气之下,退朝后回到家里,便紧闭家门不出。
里头早就挂好了巨幅地图,桌上还摆着陇右的巨型地形沙盘。
赵云步入这个参谋室时,里头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原陇西参军公孙徵,现任护羌校尉府新设部曹参谋部的参谋长。
一个是南乡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张远,跟随山长北伐期间被提拔为护羌校尉府参谋,如今是公孙徵的助手。
两人看到赵云魏延冯永三人进来,齐齐行了一礼,然后退了出去。
去年下半年,陇右全力在抗旱和镇抚各郡,今年刚一开春又是出兵陇西,一直没能集中精力去侦察西边。
现在对于榆中和金城这两座钉在河水东岸的城池,基本也就是一些传闻,或者他人的一些描绘。
详细的地形情报,现在还没能掌握清楚。
在地图和沙盘上,这两城只有个大概形状。
赵云站到沙盘前,在冯永的指点下,找到了两城的位置,沉吟了一下。
然后这才开口道:“虽然我们此次是兵分两路,但老夫觉得,两路不可平分兵力,须要有所侧重。”
他用竹鞭点了点两城,“最好是一方主攻,一方吸引曹贼注意,不让两城相互支援。”
听到这里,魏延眼神沉了沉。
赵云看向冯永,“有了你的工程营,就可以快速攻下一城,然后再两军汇合,同心协力共取第二城。”
“越快取下此二城,陇右的压力就越小,曹贼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取下,那就最好不过。”
冯永迎着赵云的目光。
老将军的眼中,不但带着殷切,同时话语中似乎还别有意味。
冯永拿起另一根竹鞭,指着狄道说道,“自陇右入凉州,经榆中这条路乃是大道。”
“而经狄道过金城,这一条路虽说可以顺着洮水走一段路,但后半段多是山路,大军不好走。”
“再加上金城素有固若金汤之称,最好是两军合力并取。所以我觉得,走狄道最好是牵制,走榆中则是主攻。”
赵云点头,看向魏延,“魏将军觉得如何?”
魏延眼睛只顾盯着沙盘,闷声问了一句:“谁走狄道?谁取榆中?”
赵云看了一眼冯永。
冯永淡然道,“自是我走狄道,那里我熟。”
陇西李家想必应该清楚怎么从狄道去金城。
“若是魏将军走榆中,那就必然是担起攻城之任。”
赵云提醒道。
冯永明白老爷子的意思,他又看了一眼魏延,“无妨,护羌校尉府下的工程营,可以暂时调拨去攻打榆中。”
此话一出,魏延禁不住地有些愕然抬头,看到冯永面无表情,他的目光闪了闪,最后却只是说了一个字,“好。”
赵云暗松了一口气,目光赞赏地看向冯永。
哪知冯永却又说道:“工程营作战之法,除却我护羌校尉府的人,他人少有知晓。”
“故此次工程营暂随魏将军攻榆中,我自会派一人统领,同时还请魏将军也调拨一人入工程营,互通声息。”
为了顾全大局,自己是让步了,但工程营这个宝贵兵种,却不能让别人瞎指挥,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万一被人瞎指挥,让工程营损失惨重,冯永杀了对方都不解恨,所以事先要说好。
魏延眉头微微一皱,最终还是点头,再次说出一个字:“好。”
三人又谈了一番,终于完全敲定下此次西进的战役。
魏延带着人匆匆离开护羌校尉军营,他今天就准备动身回冀城。
他从汉中带过来的两万人马正在那里秘密休整。
赵云在魏延离开后,这才对着冯永说道,“我本还有些担心,你们二人不和,会影响此次征战,所以特意让你们分开。”
“没想到你却是能如此顾全大局。”他有些欣慰地看向冯永,“不错,如此气度,众勋贵子弟喊你这一声兄长,倒也没错。”
然而他们并不是因为我的气度才喊我兄长的……
冯永也懒得跟老爷子解释这些。
不过既然提到了这么一句,冯永倒也想起了一事。
“老将军,如今我护羌校尉府中,骑军也有三四千人,但却是缺少统领骑军的将领。”
说到这里,冯永看了一眼赵云。
赵云听了这话,脸上也有些无奈,“蜀地本就少马,能领骑军的人就更少。唯一有领骑军经验的,也就是一个马岱。”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一口气,“只是马岱非良将之资,领军不能过万。再说了,他年纪也不算小了。”
赵云是马岱的堂姊夫,又是军中资历最老,自然有资格评价马岱。
他再看向冯永,“尔辈之中,唯有刘浑在这方面的天分还不错,故我把他调入都督府,教之以骑军之道。”
“否则,待我去后,只怕大汉空有骑军,却无骑将,亦是难与曹贼相争啊!”
冯永听到最后这一句,心里咯噔一下。
“老将军何出此言?我观老将军,尚能食米近斗,吃肉数斤,乃是老当益壮。”
赵云闻言,捋了捋雪白的胡子,脸上露出有些无奈的笑容,“我自己的身体,难道我不比你清楚。”
说毕,却是再不愿提这个话题,“你方才所说,想要统骑军之人,莫不是就是这刘浑?”
“老将军既然对刘浑早有安排,我又岂会横刀夺……咳,我的意思是,二郎天分虽不如刘浑,但也算是可造之材。”
“如今他闲职在家,故我想把他征辟入护羌校尉府,老将军觉得可行否?”
赵云听到冯永这个话,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冯永:“你倒是会挑时候。”
冯永苦笑:“这李中都护如今署锦城丞相府事,我有点看不准,所以这才想问问老将军的意见。”
赵云看了他一眼,“若是站在二郎大人的角度,我自不好说什么。但若是站在陇右都督的位置,我就少不得要说你两句。”
“你好歹也是堂堂一名君侯,又是镇守一方的人物。征辟这么一个人,还要瞻前顾后?怕什么?”
嗯,被老爷子义正词严地教训了一番,冯永懂了。
看来风头当真是过去了。
“走了,回城!”
赵云不管冯永的沉思,招呼道,“老夫饿了大半天了。”
“老将军,这营中,有食堂……”
冯永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
“不吃!”赵云没好气地看了冯永一眼,“就想回城里吃。老夫牙口不好,在陇山吃了几个月的军中吃食,还嫌老夫吃得不够?”
“好好好,老将军请。”
冯永没奈何地说道。
两人在亲卫的护卫下出了军营,却见有一人守在外头,似乎一直在等着什么人。
看到冯永出来,连忙远远地行礼。
看清了来人,冯永连忙让亲卫把人放进来。
“见过老将军,见过君侯。”() ()
来人进入护卫圈后,连忙行礼。
赵云点了点头,算是还礼。
冯永却是有些惊讶,“魏家阿兄,你如何在此?”
说完他忽然想起什么,脸上一喜,“莫不成是魏家阿兄就是魏将军派过来的人?”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魏延的大儿子魏昌。
魏昌点了点头,“大人回冀城去了,让我守在这里,说是护羌校尉府所属工程营之事,就交与我了。”
冯永听到魏昌的话,大是高兴。
魏昌当年与自己初见时,帮自己求过情,还被魏延踢了个跟斗。
再加上后来还亲自领兵帮忙守牧场,也算是有不小的交情。
魏延派他过来,正是最合适人选。
赵云看到两人说得高兴,当下连招呼都不打,自顾先带着人回去了。
他与魏延基本也就是公事往来,交情不深,更别说是魏延之子。
再加上他的身份太高,呆在这里,反而会让魏昌不自然。
赵云走后,冯永让魏昌与自己并骑而行。
“明文,大人有些话不便说,我在此先替他谢你。”
魏昌本就长得有些憨厚,如今又是诚恳道谢,更显得真诚。
冯永闻言,摇了摇头,“魏家阿兄,我这是为国事,说谢就算了。”
魏昌叹了一口气,脸上有些苦恼和担心之色,“大人这两年,运气不太好,所以心里总是有些郁结。”
“若是此次能顺利打下榆中金城,能让大人念头通达,我作为人子,也能放心些。”
没头没脑的一句,换作别人肯定听不懂,但冯永却是听懂了。
“魏将军之事,我本不应多说。但他一是魏容的大人,二是黄娘子的叔父。”
“他们两人,一个是我的弟子,一个是我兄弟的内室。故魏将军之事,我但凡能在能力之内,总不会袖手旁观。”
说到这里,冯永看向魏昌,意有所指地说道,“魏将军虽说是受丞相所重,但私下里,还是要慎重一些,免得被小人所趁。”
“此次若是能遂魏将军之愿,立下功劳,还请魏家阿兄多多提醒魏将军:慎行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魏昌凛然:“多谢明文提醒,我记下了。”
冯永点点头。
虽然两人没有明说,但心里都明白。
魏延自北伐以后,背地里一直有怨言。
也不知道有没有被人听到,或者是告到诸葛老妖那里去。
虽然冯永很喜欢看魏老匹夫倒霉,但就真心实意来说,他确实又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想起方才赵老爷子论起自己的身体,让冯永更加有一种紧迫感。
老爷子真要扛不下去了,那么魏老匹夫就显得更重要——至少也要让他再多扛几年,让大汉的新一代能顺利成长起来。
现在冯永确实有点理解诸葛老妖对魏延的心情:既爱其勇,又恨其过于桀骜。
不过想起当年魏延一脚把魏昌踢成了滚地葫芦,冯永对他不禁又有些同情。
这劝说之话,不说不行,但说了出来,到时候只怕魏昌又要受罪。
想到这里,冯永又开口道,“魏将军脾气不好,你提醒的时候,挑他心情好的时候……”
魏昌听了,明白冯永什么意思。
当下挠了挠头,憨厚一笑,“无妨,大人的脾性我了解,反正我也习惯了。只要能让大人不再像现在这般,我被多打几次,亦是无妨。”
冯永听到这个话,心里叹了一口气,“魏容的阿母,现在过得如何?”
“阿母过得挺好,大人平日要打我,都是阿母护着我。阿母也常常劝说大人,让他收敛些脾气……”
听到魏昌喊阿母喊得顺口,冯永点了点头,看来魏延确实没有亏待她。
回到城里,冯永让人安排了魏昌的住处。
赵老爷子此时正在自家府院,就不好再同时招待魏昌了。
“你小子倒是不但公私分明,恩怨也是分明。”
赵云对回到府上的冯永说了一句。
冯永嘿嘿一笑,也不与老爷子解释,只是陪他说了一会话,便回到内院。
然后让关姬代笔,给远在汉中的魏容写了一封回信。
魏容前些日子来信,说了一些学堂的事。
同时还在信的末尾,提了一句,说自家大人出征前,把自己的阿母扶了正,成了魏府的正室夫人。
虽然仅仅是这么一句,但意味却是不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阿郎这是不相信四娘?”
关姬写好后,看着冯永小心地把信封好,在旁边问了一句。
冯永一边把信藏到枕头底下,一边说道,“此事只是我们冯府私底下的事,四娘又不是我们冯家人,有些事,还是不要让她知道为好。”
虽然表面上与魏延不和,但魏容的阿母毕竟是从冯庄出去的。
如今被魏延扶了正,这个事情,越不让人注意就越好。
冯永把信藏好后,又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毕竟四娘还是皇家中人,又任尚工女官。”
他并不是信不过张星忆,他只是信不过皇后。
以四娘的政治敏感性,若是让她知道这个事情和自己现在的应对,到时只会让她左右为难。
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暂时就不要让她知道了。
关姬听到这话,眉眼里全是笑意,满脸的欢喜,“妾还以为……”
她刚说了几个字,然后又顿住了,口气变得越发地温柔起来。
“阿郎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出征,切切小心。妾在家里,等着阿郎平安归来。”
冯永坐回她身边,安慰她道,“你且放心就是。我又不是初上战阵,自会有分寸。再说了,此战我只是策应,没事的。”
建兴七年六月底,大汉兵分南北两路,突然向榆中金城进发。
北路两万余人,由魏延带领。
南路一万人,由冯永领军。
同月,大汉卫尉陈震从汉中回到锦城,禀明天子后,然后出使吴国。
吴国的孙权称帝后,定都武昌,上朝皆以天子制。
初尝称帝的滋味后,孙权在志得意满之下,有时会言举会失于分寸。
偏偏张昭又是个看重礼仪,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之人。
虽然在孙权称帝时曾伏地,那是因为孙权确实说出了他平生的两大错误决策,所以他愿意认错。
但此时眼看着孙权颇有自满之态,言举不端,又怎么可能忍得住?
当下举笏起身,越位而出,辞气壮厉,义形于色,当场斥孙权之过。
孙权本以为已经折服了张昭,没想到却是自己想多了。
当下恼羞成怒,以张昭年老为理由,令他从此再不用上朝。
张昭看到自己劝谏不成,反被孙权罢退,一气之下,退朝后回到家里,便紧闭家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