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室只有一张床榻,很宽敞足够两人安寝,喜被绣着鸳鸯戏水,上面撒了花生红枣,非常有吉祥寓意。
卫云远看到那张宛如火坑的床榻,顿感额角抽疼,眉梢不禁蹙了起来,抖落花生红枣后,十分理所应当,“今晚本侯睡床榻,你睡地上。”
明傅瑾心想:睡地上?他虽在明府备受冷落,可从没打过地铺。让他睡地上,想都不要想。
“妾身身娇体弱,比不得侯爷。”明傅瑾看向床榻,瞥了一眼卫云远的脸,瞧准时机扑到了喜被上,支起身体宛如占山为王的狐狸,“寒冬腊月,侯爷还是自个睡地上吧。”
卫云远磨了磨牙,瞧不见对方那副得意样,故作坦然道,“成啊,本侯不和你计较。本侯去洗漱。”说完话,转身往一旁的盥洗室去了。
见卫云远真的没有争抢之意,明傅瑾也自得其乐地去梳妆镜台卸凤冠。不得不说,威远侯府虽然没有女主人,但准备的女子物品样样俱全,甚至有些都没有见过。
明傅瑾用花油脂洗了妆面,没了敷面铅华的妆点,整张脸显得更加白皙润泽,将秀发理顺至腰间,随手用发带绑了起来。
卫云远从盥洗室出来,抬眼看到洗尽铅华的人,总觉得这样才自然些,他的好看不再出尘虚幻,但也足以雌雄莫辨。
她心想:这人要是去边关做探子,那能从敌国捞出多少情报啊。
“里面还有干净的热水,你去洗漱吧。”卫云远从衣柜里拿出两床厚棉被,在屋里找可以安置的地方。
明傅瑾累了一天,此刻终于能洗漱睡觉,自然不纠结,反正卫云远肯定不会和他洞房花烛,洗完就能睡觉了。
屋内虽然又安静下来,气氛却也和谐融洽。卫云远在床榻不远处铺好地铺后,翻身上了床。
笑话,她堂堂一个侯爷怎么可能睡地上。
明傅瑾穿好里衣出来,入眼是铺在地上的棉被以及床榻上悠然躺着昏昏欲睡的人,顿时气笑了,“想不到侯爷竟是出尔反尔之人。”
这锅背得有点冤,卫云远摊在柔软的被窝里,不是很想动弹,“本侯可没说要睡地上。况且,你一个大男人,身强力壮,总比本侯这个病秧子耐寒。”
卫云远心里嘀咕:如果明日受寒病死了,那就更好了。本侯克妻这个流言一传出去,甚至可以绝了皇帝往侯府塞人的念头。
那两床棉被挺厚实,但在冰冷的地上显得如此单薄。
明傅瑾的视线反复在床榻和地铺间打量,心想:这时候又记起你是个病秧子了。
他思绪一转,抱起面上的被子,径直朝床榻去,翻身上床,把小肚鸡肠的侯爷挤到一边,“春宵苦短,妾身给侯爷暖床。”
卫云远简直要被这种厚脸皮的强盗做法惊呆了,声音气得差点破嗓,言能践行地用脚踹向爬床的某人,“男女有别懂不懂,给本侯下去。”
明傅瑾早有防备,一把抓住对方的脚,语气加重了一些,“时辰不早了,侯爷分我一半床榻又不会少块肉。再说,侯爷行军时也在乎男女之防?”
“我自己盖一床被子,又不会和你抢。”明傅瑾接着补充,“妾身睡相安稳,绝不会吵到侯爷。睡吧。”
此刻已至亥时,长街上更夫刚敲完二更,卫云远打了个呵欠,困眼迷蒙,“就一晚。明日你就搬去东厢房。如果你晚上打呼磨牙,本侯绝对踢你下去。”
“快睡。”明傅瑾被嘀咕得头疼,皱着眉强制下令。
此时窗外月照雪白,寒雾深重,在另一边城中央的皇宫,守备的侍卫刚轮完值。
御书房里灯火通明,不惑之年的帝王端坐龙椅,看完手里密报,摔了一盏茶。
“砰——”
通体瓷白的上等茶盏瞬间四分五裂,茶叶洒在地毯上,一片狼藉,却没有人敢收拾,伺候的总管太监及密探首领更是大气不敢出。
东宫太子赵黎在茶盏落地后,顷刻间便跪伏在地,诚惶诚恐,“父皇息怒。”
瑞昌帝闻言,看向太子,“你也是个蠢的,这点事都办不好,回去面壁思过三日。滚吧!”
赵黎战战兢兢领命,“是。儿臣告退。”
没了糟心儿子在面前碍眼,瑞昌帝慢慢冷静下来,把密报用烛火烧掉后,对跪地的黑衣密探首领说:“继续查,朕要看看那些人还有多大胆子。”
“臣遵旨。”
总管太监瞧着皇帝怒气消了不少,麻溜地从地上站起来,重新端了一盏茶过去,“陛下息怒。”
今夜之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这桩姻亲是瑞昌帝亲自赐的婚,威远侯拜堂遇袭,东宫太子遇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在打皇帝的脸面,更别提瑞昌帝还指望这桩姻亲大喜冲去帝京的晦气。
“德全,你说这些人怎么就学不会安分,朕还没死。”瑞昌帝饮热茶后,又恢复镇定,“你看太子如何?”
总管太监德全听的心里一紧,可不敢揣测圣意,夸赞道,“殿下贤德,淑人君子。”
皇帝听了不置可否 ,随意道:“摆驾养心殿。”
长夜漫漫,巡夜的更夫刚敲过五更,冬夜天未明,而长街隐约有了赶路的人影。
卫云远往被子里缩了缩冰冷的脚,睡眼惺忪地醒过来,小心嘀咕,“今年的冬月可真难熬。”
帝京都冻死一片,也不知道边关的将士要怎么挺过去。
再难熬也得起床,今天上早朝,寅正时便要至午门等候,她可不想被纠察的御史参上一本。
大管家没有进来掌灯,屋里一片漆黑,卫云远掀开被子坐起来,寒意刺骨顿时清醒了不少,准备起身下床,手却摸到一团柔软的起伏。
“谁?!”卫云远瞬息间右手成拳。
明傅瑾挣开眼皮,眸子里清明凌冽,语气非常不满,“我说侯爷,您不睡了,妾身还困着呢。”
有人不高兴,卫云远就高兴了,轻笑道,“本侯要去上早朝,起来给本侯宽衣。”
在大铭朝的上层阶级中,闺阁女子嫁作他人妇之后,每日要晨起伺候丈夫穿衣洗漱,以示恩爱。
但显然,明傅瑾并不是要非和侯爷恩爱白首。
“妾身不会。”他裹紧了被子,“侯爷自便。”
卫云远眼神一聚,在黑暗中瞅准时机扯去对方的被子,“本侯亲自教你。”
冰冷空气瞬间侵占稀薄的体温,明傅瑾被闹得头疼,心生火气地雷厉风行坐起来后,把卫云远压倒在床铺上。
年少便在边关混,行军打仗出生入死,卫云远就算双手被钳制也不在怕的。
她腰腹用力,双脚一蹬便把身形反转过来,死死牵制住对方,“既然入了侯府,本侯劝夫人还是老实些,本侯不介意背个‘克妻’的名头。”
明傅瑾第一次被人用这样的方式牵制在身下,屈辱感爬上心间,怒火上头地反抗起来,一招一式皆有些章法。
等大管家来敲门时,两人已在床榻上实打实打了一场架,丝毫不留情面。终究是明傅瑾略逊一筹,被反摁在榻上,呼吸不稳有些急促。
卫云远打出了一身薄汗,气息平稳,“夫人还是给本侯宽衣吧。”
早起打了一架,明傅瑾睡意早没了,格外不甘心,“妾身不会。”
也不是真要人帮她宽衣。
卫云远那点郁结的起床气早消了,只是有些不高兴,“那就看着。”
大管家在门外迟迟听不见传唤,急得差点推门进去,“侯爷!寅时一刻了。”
听到时辰后,卫云远立马松开手,翻身下床,朝门外说:“进来掌灯。”
得到回复后,大管家赶紧推门进去,身后侍仆分工有序,屋里一下子亮了起来。
卫云远用热水洗了脸,一边穿衣一边问,“外边下雪了吗?”
“没呢。”大管家帮忙理顺了朝服的下摆,“指挥使杜大人刚才打马路过,顺道敲门问了一声,老仆这才急忙赶过来。”
“无事,待会走西坊尚春街过去,今天那边禁早市。”卫云远戴好官帽,让大管家从头到尾整理了一遍。
而床榻上,明傅瑾裹着喜被端坐,看那对主仆忙碌。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一品官服,屋内烛火虽点的不多,但足以看清绯红官袍和上面绣着的雄狮补子。
光晕下,卫云远身姿峻拔,宛如青松耸立,通身威严冷冽的武将之气,英姿飒爽,甚至让一些偷看的侍仆红了脸。
明傅瑾心想:可惜侯爷是位女子,若要真是男子,也不知要碎掉多少芳心。
在对方看过来的瞬间,明傅瑾收敛了目光和思绪,“侯爷有何吩咐?”
卫云远没搭理对方,自顾走了。
明傅瑾又坐了一会,脑中思绪有些飘远,发愣地看着侍仆陆续退出去,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大管家领着碧竹,端了两个汤婆子走进来,笑得乐呵呵,“夫人,侯爷吩咐让您再睡一会。”
“侯爷亲自说的?”明傅瑾眉梢一挑,眼中满是质疑,“还说了别的没有?”
大管家自然不能原话复述,略微修饰了语言,“侯爷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床头打架床尾和,今早的事就不计较了,也不必搬去东厢房。”
明傅瑾:......
这一早上过得心火旺盛,明傅瑾揣着两个汤婆子,悠闲自在地躺进被窝里。
城中央的午阳门外,寒风肆虐,参加早朝的官员排列有序,静默间无人交谈。寅正时,宫门开,引路的宦官提着宫灯呈一列快步走来,为百官照路。
卫云远抬眸,那幽深的甬道铺满了青石板,笔直延长仿若看不到尽头,挂在墙上的宫灯轻轻摇曳,连光影也化不开角落里的黑暗。
她望向甬道尽头的宫门,神情不变,抬脚走进这深渊大口。
宣政殿灯火通明,百官肃静,瑞昌帝端坐上首龙椅,眼神在卫云远身上停留了片刻。
朝堂之上,卫云远站最前列,在一众高壮武将中格外显眼。此时她面色苍白,两眼无神,眼底泛青,看起来十分憔悴。
瑞昌帝心想:这卫云远久病成疾,没想到竟是个贪图房事的。罢了,左右也活不了多久了。
瑞昌帝移开视线,随意道:“卫卿家身有沉疴,赐座。”
此言一出,朝上百官心里一震,就连深得帝宠的右相都忍不住侧目过来看了一眼卫云远。
上一个被皇帝早朝赐座的,还是告老还乡的林太傅。这投闲置散的威远侯何德何能敢于太傅并肩。况且,百官皆心有默契地偷偷往文官最前列看去,右相都还站着呢。
卫云远心里一怔,随即果断地行礼谢恩,“臣叩谢陛下隆恩。”
皇帝赐座不过是搬上来一把硬椅,连软垫都没有。卫云远面不改色坐下,顶着不断瞟过来艳羡嫉妒的目光,装得病入膏肓。
被赐座打断的早朝终于走上正轨,同平时一般,各部三三两两汇报了杂事,赈灾救济,工事修建,涉及到钱财,户部立马跳脚,直呼户部虚空。
这种事,每次朝会都能听上几遍,卫云远病怏怏地坐在椅子上,嘴角扯出一抹嗤笑,心底翻了一个白眼。
此时兵部尚书站了出来。
兵部尚书双鬓霜白,眼中泛泪,声色哽塞却沉稳有力,“启奏陛下,兵部急报,武宁城至西陉关沿线营寨冻死士卒五万人。请陛下下旨,派运粮官押运粮草救急。”
武宁城至西陉关是大铭朝的军事要塞,一旦失守,草原和荒漠的游牧随时可以攻进来,率军直下直逼帝京。
卫云远倏地挺直了腰,蹙着眉心不着痕迹地看向龙椅上的帝王,眼睛里流连出一丝希翼。
瑞昌帝略微沉吟,思索片刻后敷衍道,“滋事重大,改日再议。”
区区不过五万士卒,边关还有七十万大军镇守,足以抗敌。况且,帝京冻死的百姓一天比一天多,若不安抚好,迟早生乱。
兵部尚书不死心般据理力争,“陛下!若边关失守,外敌直下,国门危矣,百姓危矣,社稷危矣!陛下三思!”
“此事再议,退下吧!”瑞昌帝听得心里一刺,断然呵道。
卫云远听完后,心底的愤恨就像荆棘,从脚底缠上来,化作森森白骨抓住她的脊梁,甚至脑海中响有那些冤苦恸哭。
她的眉眼彻底耷拉下来,神情落寞,苦涩的腥气困在喉间,舌根发紧哽塞生疼。
武宁城是卫云远的驻地,西陉关有她的兵。冻死的五万人,里面有一起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袍泽兄弟。可卫云远端坐朝堂,除了沉默地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她的心宛如刀割:没有将权,卫云远谁都救不了。
早朝散值时天边久违的破开天光,温柔和煦的太阳悬挂在天上,阴霾好像褪去,连寒风都格外温柔。
卫云远心事重重,自顾离开,丝毫不在意那些明目张胆的打探,神情肃穆,声音紧绷地对车夫说:“赶回府。”
偌大的皇城熙熙攘攘,身后禁宫庞大而又渺小,在视野里逐渐看不见。
放下车帘前,卫云远心想:阿爹,你说得对,皇城是会吃人的。
侯府还是挂着红绸彩缎,任谁看了都觉喜庆。可此刻,卫云远只觉刺目碍眼,讽刺。
“把这些都撤了。”卫云远对下人吩咐道,“让大管家和账房到书房。”
她记得侯府还有些能变卖的资产。
书房内很静。
卫云远放下账目,头疼地揉捏眉心,神情烦躁,心中郁结,“侯府的庄铺还能变卖多少?”
大管家一听,就知道肯定是边关情形不妙了,“还能私卖一个外庄和三间商铺。”
“账房还能从侯府支多少出去?”
账房先生打着算盘,片刻便得出了数字,“一千两白银。”
这些都给出去,应该能缓解一部分难关。
卫云远睁开眼,语气坚决,“都换出去,按老规矩。”
“侯爷!”大管家坐不住了,劝道,“不能再变卖了。这些都是老侯爷留给你的私产。这些年,你为边关将领做的够多了。”
大管家就没见过哪位将军被削权后,还替朝廷养兵的。这老侯爷留的嫁妆,都要给卖光了,侯府的家底,也没多少了。
在大铭朝,私养兵马是灭门死罪,侯府这么多年风雨里走过来,老侯爷是,小侯爷也是,总记挂边关。
“刘叔!你知道今年边关冻死了多少士卒吗?”卫云远提起这个就心酸,眼眶刺得疼,“足足五万人啊!五万人的命!我怎么能...”
怎么能什么都不做。
大管家怔住了,失神呢喃,“造孽啊。”
卫云远保证道:“侯府还有祖产,本侯不会动祖产。都去做事吧。”
大管家抹了泪,拉着账房先生出了门。
桌上的热茶慢慢变冷,卫云远靠在椅子上,仰起头,眼神空洞地望向房梁,思绪飘到很远很远的北疆,那里天很远,那里的兵格外热情亲切,会叫她‘少将军。’
“阿爹,”卫云远感觉到了锥心般的痛和疲倦,“你要是还在就好了,你和阿兄要是还在,就好了。”
檐廊下,大管家念念叨叨,抹去泪花,抬眼便看到了近在咫尺的明傅瑾,立即躬身行礼,“老仆见过夫人。”
明傅瑾虚虚抬了一下他的胳膊,唇间莞尔一笑,“大管家不必多礼。大管家这是怎么了?”
“老仆年纪大了,被风迷了眼,给夫人见笑了。”大管家客气道。
“天冷,大管家保重身子。”明傅瑾顿了顿,笑着询问,“妾身刚听闻大管家在念叨侯府财产。是侯爷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大管家:“倒不是。只不过是下人发放的工钱有误罢了。夫人不必忧心。”
明傅瑾若有所思的点头,转言道:“侯爷可在书房,可有要事?”
“这,”大管家迟疑地看了一眼明傅瑾,心想让夫人去开解一下侯爷也好,“侯爷在书房看书,并无要事。”
明傅瑾:“多谢大管家。”说完话,慢悠悠地走了。
大管家目送那道背影消失在转角,欣慰一笑,“也好,有个人陪着侯爷。”
卫云远好不容易在书房里想出了一些办法,刚闭目养神没一息,禅房门就被猝然敲响,闹得她太阳穴抽疼。
“进来。”她一边应完,一边看见门外的人一袭红裙白袄走进来,“你来做什么?”
明傅瑾开门见山,“来和侯爷谈笔交易。听闻侯爷很缺钱,正好我有能挣到钱的办法。”
卫云远像是一只见到黄鼠狼拜年的鸡,剑眉一蹙,眼里充满了质疑,“说来听听。”
“明家。”明傅瑾神情略有诧异,很快恢复自然,娓娓而谈,“明家成为了皇商,能捞的东西肯定不少,而且明家的商路很广。从明家下手,能解侯爷的燃眉之急。”
“那可是你的娘家。”卫云远听完更加怀疑,语气不自觉带了些嘲讽,“怎么?你这是真打算胳膊肘往侯府拐,嫁入侯府第一天就大义灭亲,置娘家人于死地?”
明傅瑾双手轻轻摩挲着书案上的宣纸,语气轻松,并不觉得有问题,“妾身只不过是拿回娘留下了的东西罢了。这条船,侯爷上,还是不上?”
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白吃的宴席,卫云远深谙此道,“代价是什么?”
“妾身说过了,侯府树大,好乘凉。”明傅瑾展颜一笑,“日后若要合离,侯爷记得当夜承诺便可。”
“成交。”卫云远点头应承。
在两人正准备写下字据约定,大管家跑得气喘呼呼地叩响了书房门,顾不得礼节,高声道:“侯爷,宫里的公公带着一堆赏赐进府了。侯爷快去谢恩。”
卫云远下意识看了一眼明傅瑾,随机拉开门走出去,“你确定是赏赐给威远侯府的?那个宣旨太监没走错吧?”
大管家:“没错。人还在前厅等着呢?”
那就奇怪了。
又是早朝赐座,又是赏赐的。这个皇帝要干什么?
卫云远狐疑地扫了一眼大管家,随后起身往前厅走去。
她倒要看看这个葫芦里卖什么药。
卫云远看到那张宛如火坑的床榻,顿感额角抽疼,眉梢不禁蹙了起来,抖落花生红枣后,十分理所应当,“今晚本侯睡床榻,你睡地上。”
明傅瑾心想:睡地上?他虽在明府备受冷落,可从没打过地铺。让他睡地上,想都不要想。
“妾身身娇体弱,比不得侯爷。”明傅瑾看向床榻,瞥了一眼卫云远的脸,瞧准时机扑到了喜被上,支起身体宛如占山为王的狐狸,“寒冬腊月,侯爷还是自个睡地上吧。”
卫云远磨了磨牙,瞧不见对方那副得意样,故作坦然道,“成啊,本侯不和你计较。本侯去洗漱。”说完话,转身往一旁的盥洗室去了。
见卫云远真的没有争抢之意,明傅瑾也自得其乐地去梳妆镜台卸凤冠。不得不说,威远侯府虽然没有女主人,但准备的女子物品样样俱全,甚至有些都没有见过。
明傅瑾用花油脂洗了妆面,没了敷面铅华的妆点,整张脸显得更加白皙润泽,将秀发理顺至腰间,随手用发带绑了起来。
卫云远从盥洗室出来,抬眼看到洗尽铅华的人,总觉得这样才自然些,他的好看不再出尘虚幻,但也足以雌雄莫辨。
她心想:这人要是去边关做探子,那能从敌国捞出多少情报啊。
“里面还有干净的热水,你去洗漱吧。”卫云远从衣柜里拿出两床厚棉被,在屋里找可以安置的地方。
明傅瑾累了一天,此刻终于能洗漱睡觉,自然不纠结,反正卫云远肯定不会和他洞房花烛,洗完就能睡觉了。
屋内虽然又安静下来,气氛却也和谐融洽。卫云远在床榻不远处铺好地铺后,翻身上了床。
笑话,她堂堂一个侯爷怎么可能睡地上。
明傅瑾穿好里衣出来,入眼是铺在地上的棉被以及床榻上悠然躺着昏昏欲睡的人,顿时气笑了,“想不到侯爷竟是出尔反尔之人。”
这锅背得有点冤,卫云远摊在柔软的被窝里,不是很想动弹,“本侯可没说要睡地上。况且,你一个大男人,身强力壮,总比本侯这个病秧子耐寒。”
卫云远心里嘀咕:如果明日受寒病死了,那就更好了。本侯克妻这个流言一传出去,甚至可以绝了皇帝往侯府塞人的念头。
那两床棉被挺厚实,但在冰冷的地上显得如此单薄。
明傅瑾的视线反复在床榻和地铺间打量,心想:这时候又记起你是个病秧子了。
他思绪一转,抱起面上的被子,径直朝床榻去,翻身上床,把小肚鸡肠的侯爷挤到一边,“春宵苦短,妾身给侯爷暖床。”
卫云远简直要被这种厚脸皮的强盗做法惊呆了,声音气得差点破嗓,言能践行地用脚踹向爬床的某人,“男女有别懂不懂,给本侯下去。”
明傅瑾早有防备,一把抓住对方的脚,语气加重了一些,“时辰不早了,侯爷分我一半床榻又不会少块肉。再说,侯爷行军时也在乎男女之防?”
“我自己盖一床被子,又不会和你抢。”明傅瑾接着补充,“妾身睡相安稳,绝不会吵到侯爷。睡吧。”
此刻已至亥时,长街上更夫刚敲完二更,卫云远打了个呵欠,困眼迷蒙,“就一晚。明日你就搬去东厢房。如果你晚上打呼磨牙,本侯绝对踢你下去。”
“快睡。”明傅瑾被嘀咕得头疼,皱着眉强制下令。
此时窗外月照雪白,寒雾深重,在另一边城中央的皇宫,守备的侍卫刚轮完值。
御书房里灯火通明,不惑之年的帝王端坐龙椅,看完手里密报,摔了一盏茶。
“砰——”
通体瓷白的上等茶盏瞬间四分五裂,茶叶洒在地毯上,一片狼藉,却没有人敢收拾,伺候的总管太监及密探首领更是大气不敢出。
东宫太子赵黎在茶盏落地后,顷刻间便跪伏在地,诚惶诚恐,“父皇息怒。”
瑞昌帝闻言,看向太子,“你也是个蠢的,这点事都办不好,回去面壁思过三日。滚吧!”
赵黎战战兢兢领命,“是。儿臣告退。”
没了糟心儿子在面前碍眼,瑞昌帝慢慢冷静下来,把密报用烛火烧掉后,对跪地的黑衣密探首领说:“继续查,朕要看看那些人还有多大胆子。”
“臣遵旨。”
总管太监瞧着皇帝怒气消了不少,麻溜地从地上站起来,重新端了一盏茶过去,“陛下息怒。”
今夜之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这桩姻亲是瑞昌帝亲自赐的婚,威远侯拜堂遇袭,东宫太子遇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在打皇帝的脸面,更别提瑞昌帝还指望这桩姻亲大喜冲去帝京的晦气。
“德全,你说这些人怎么就学不会安分,朕还没死。”瑞昌帝饮热茶后,又恢复镇定,“你看太子如何?”
总管太监德全听的心里一紧,可不敢揣测圣意,夸赞道,“殿下贤德,淑人君子。”
皇帝听了不置可否 ,随意道:“摆驾养心殿。”
长夜漫漫,巡夜的更夫刚敲过五更,冬夜天未明,而长街隐约有了赶路的人影。
卫云远往被子里缩了缩冰冷的脚,睡眼惺忪地醒过来,小心嘀咕,“今年的冬月可真难熬。”
帝京都冻死一片,也不知道边关的将士要怎么挺过去。
再难熬也得起床,今天上早朝,寅正时便要至午门等候,她可不想被纠察的御史参上一本。
大管家没有进来掌灯,屋里一片漆黑,卫云远掀开被子坐起来,寒意刺骨顿时清醒了不少,准备起身下床,手却摸到一团柔软的起伏。
“谁?!”卫云远瞬息间右手成拳。
明傅瑾挣开眼皮,眸子里清明凌冽,语气非常不满,“我说侯爷,您不睡了,妾身还困着呢。”
有人不高兴,卫云远就高兴了,轻笑道,“本侯要去上早朝,起来给本侯宽衣。”
在大铭朝的上层阶级中,闺阁女子嫁作他人妇之后,每日要晨起伺候丈夫穿衣洗漱,以示恩爱。
但显然,明傅瑾并不是要非和侯爷恩爱白首。
“妾身不会。”他裹紧了被子,“侯爷自便。”
卫云远眼神一聚,在黑暗中瞅准时机扯去对方的被子,“本侯亲自教你。”
冰冷空气瞬间侵占稀薄的体温,明傅瑾被闹得头疼,心生火气地雷厉风行坐起来后,把卫云远压倒在床铺上。
年少便在边关混,行军打仗出生入死,卫云远就算双手被钳制也不在怕的。
她腰腹用力,双脚一蹬便把身形反转过来,死死牵制住对方,“既然入了侯府,本侯劝夫人还是老实些,本侯不介意背个‘克妻’的名头。”
明傅瑾第一次被人用这样的方式牵制在身下,屈辱感爬上心间,怒火上头地反抗起来,一招一式皆有些章法。
等大管家来敲门时,两人已在床榻上实打实打了一场架,丝毫不留情面。终究是明傅瑾略逊一筹,被反摁在榻上,呼吸不稳有些急促。
卫云远打出了一身薄汗,气息平稳,“夫人还是给本侯宽衣吧。”
早起打了一架,明傅瑾睡意早没了,格外不甘心,“妾身不会。”
也不是真要人帮她宽衣。
卫云远那点郁结的起床气早消了,只是有些不高兴,“那就看着。”
大管家在门外迟迟听不见传唤,急得差点推门进去,“侯爷!寅时一刻了。”
听到时辰后,卫云远立马松开手,翻身下床,朝门外说:“进来掌灯。”
得到回复后,大管家赶紧推门进去,身后侍仆分工有序,屋里一下子亮了起来。
卫云远用热水洗了脸,一边穿衣一边问,“外边下雪了吗?”
“没呢。”大管家帮忙理顺了朝服的下摆,“指挥使杜大人刚才打马路过,顺道敲门问了一声,老仆这才急忙赶过来。”
“无事,待会走西坊尚春街过去,今天那边禁早市。”卫云远戴好官帽,让大管家从头到尾整理了一遍。
而床榻上,明傅瑾裹着喜被端坐,看那对主仆忙碌。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一品官服,屋内烛火虽点的不多,但足以看清绯红官袍和上面绣着的雄狮补子。
光晕下,卫云远身姿峻拔,宛如青松耸立,通身威严冷冽的武将之气,英姿飒爽,甚至让一些偷看的侍仆红了脸。
明傅瑾心想:可惜侯爷是位女子,若要真是男子,也不知要碎掉多少芳心。
在对方看过来的瞬间,明傅瑾收敛了目光和思绪,“侯爷有何吩咐?”
卫云远没搭理对方,自顾走了。
明傅瑾又坐了一会,脑中思绪有些飘远,发愣地看着侍仆陆续退出去,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大管家领着碧竹,端了两个汤婆子走进来,笑得乐呵呵,“夫人,侯爷吩咐让您再睡一会。”
“侯爷亲自说的?”明傅瑾眉梢一挑,眼中满是质疑,“还说了别的没有?”
大管家自然不能原话复述,略微修饰了语言,“侯爷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床头打架床尾和,今早的事就不计较了,也不必搬去东厢房。”
明傅瑾:......
这一早上过得心火旺盛,明傅瑾揣着两个汤婆子,悠闲自在地躺进被窝里。
城中央的午阳门外,寒风肆虐,参加早朝的官员排列有序,静默间无人交谈。寅正时,宫门开,引路的宦官提着宫灯呈一列快步走来,为百官照路。
卫云远抬眸,那幽深的甬道铺满了青石板,笔直延长仿若看不到尽头,挂在墙上的宫灯轻轻摇曳,连光影也化不开角落里的黑暗。
她望向甬道尽头的宫门,神情不变,抬脚走进这深渊大口。
宣政殿灯火通明,百官肃静,瑞昌帝端坐上首龙椅,眼神在卫云远身上停留了片刻。
朝堂之上,卫云远站最前列,在一众高壮武将中格外显眼。此时她面色苍白,两眼无神,眼底泛青,看起来十分憔悴。
瑞昌帝心想:这卫云远久病成疾,没想到竟是个贪图房事的。罢了,左右也活不了多久了。
瑞昌帝移开视线,随意道:“卫卿家身有沉疴,赐座。”
此言一出,朝上百官心里一震,就连深得帝宠的右相都忍不住侧目过来看了一眼卫云远。
上一个被皇帝早朝赐座的,还是告老还乡的林太傅。这投闲置散的威远侯何德何能敢于太傅并肩。况且,百官皆心有默契地偷偷往文官最前列看去,右相都还站着呢。
卫云远心里一怔,随即果断地行礼谢恩,“臣叩谢陛下隆恩。”
皇帝赐座不过是搬上来一把硬椅,连软垫都没有。卫云远面不改色坐下,顶着不断瞟过来艳羡嫉妒的目光,装得病入膏肓。
被赐座打断的早朝终于走上正轨,同平时一般,各部三三两两汇报了杂事,赈灾救济,工事修建,涉及到钱财,户部立马跳脚,直呼户部虚空。
这种事,每次朝会都能听上几遍,卫云远病怏怏地坐在椅子上,嘴角扯出一抹嗤笑,心底翻了一个白眼。
此时兵部尚书站了出来。
兵部尚书双鬓霜白,眼中泛泪,声色哽塞却沉稳有力,“启奏陛下,兵部急报,武宁城至西陉关沿线营寨冻死士卒五万人。请陛下下旨,派运粮官押运粮草救急。”
武宁城至西陉关是大铭朝的军事要塞,一旦失守,草原和荒漠的游牧随时可以攻进来,率军直下直逼帝京。
卫云远倏地挺直了腰,蹙着眉心不着痕迹地看向龙椅上的帝王,眼睛里流连出一丝希翼。
瑞昌帝略微沉吟,思索片刻后敷衍道,“滋事重大,改日再议。”
区区不过五万士卒,边关还有七十万大军镇守,足以抗敌。况且,帝京冻死的百姓一天比一天多,若不安抚好,迟早生乱。
兵部尚书不死心般据理力争,“陛下!若边关失守,外敌直下,国门危矣,百姓危矣,社稷危矣!陛下三思!”
“此事再议,退下吧!”瑞昌帝听得心里一刺,断然呵道。
卫云远听完后,心底的愤恨就像荆棘,从脚底缠上来,化作森森白骨抓住她的脊梁,甚至脑海中响有那些冤苦恸哭。
她的眉眼彻底耷拉下来,神情落寞,苦涩的腥气困在喉间,舌根发紧哽塞生疼。
武宁城是卫云远的驻地,西陉关有她的兵。冻死的五万人,里面有一起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袍泽兄弟。可卫云远端坐朝堂,除了沉默地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她的心宛如刀割:没有将权,卫云远谁都救不了。
早朝散值时天边久违的破开天光,温柔和煦的太阳悬挂在天上,阴霾好像褪去,连寒风都格外温柔。
卫云远心事重重,自顾离开,丝毫不在意那些明目张胆的打探,神情肃穆,声音紧绷地对车夫说:“赶回府。”
偌大的皇城熙熙攘攘,身后禁宫庞大而又渺小,在视野里逐渐看不见。
放下车帘前,卫云远心想:阿爹,你说得对,皇城是会吃人的。
侯府还是挂着红绸彩缎,任谁看了都觉喜庆。可此刻,卫云远只觉刺目碍眼,讽刺。
“把这些都撤了。”卫云远对下人吩咐道,“让大管家和账房到书房。”
她记得侯府还有些能变卖的资产。
书房内很静。
卫云远放下账目,头疼地揉捏眉心,神情烦躁,心中郁结,“侯府的庄铺还能变卖多少?”
大管家一听,就知道肯定是边关情形不妙了,“还能私卖一个外庄和三间商铺。”
“账房还能从侯府支多少出去?”
账房先生打着算盘,片刻便得出了数字,“一千两白银。”
这些都给出去,应该能缓解一部分难关。
卫云远睁开眼,语气坚决,“都换出去,按老规矩。”
“侯爷!”大管家坐不住了,劝道,“不能再变卖了。这些都是老侯爷留给你的私产。这些年,你为边关将领做的够多了。”
大管家就没见过哪位将军被削权后,还替朝廷养兵的。这老侯爷留的嫁妆,都要给卖光了,侯府的家底,也没多少了。
在大铭朝,私养兵马是灭门死罪,侯府这么多年风雨里走过来,老侯爷是,小侯爷也是,总记挂边关。
“刘叔!你知道今年边关冻死了多少士卒吗?”卫云远提起这个就心酸,眼眶刺得疼,“足足五万人啊!五万人的命!我怎么能...”
怎么能什么都不做。
大管家怔住了,失神呢喃,“造孽啊。”
卫云远保证道:“侯府还有祖产,本侯不会动祖产。都去做事吧。”
大管家抹了泪,拉着账房先生出了门。
桌上的热茶慢慢变冷,卫云远靠在椅子上,仰起头,眼神空洞地望向房梁,思绪飘到很远很远的北疆,那里天很远,那里的兵格外热情亲切,会叫她‘少将军。’
“阿爹,”卫云远感觉到了锥心般的痛和疲倦,“你要是还在就好了,你和阿兄要是还在,就好了。”
檐廊下,大管家念念叨叨,抹去泪花,抬眼便看到了近在咫尺的明傅瑾,立即躬身行礼,“老仆见过夫人。”
明傅瑾虚虚抬了一下他的胳膊,唇间莞尔一笑,“大管家不必多礼。大管家这是怎么了?”
“老仆年纪大了,被风迷了眼,给夫人见笑了。”大管家客气道。
“天冷,大管家保重身子。”明傅瑾顿了顿,笑着询问,“妾身刚听闻大管家在念叨侯府财产。是侯爷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大管家:“倒不是。只不过是下人发放的工钱有误罢了。夫人不必忧心。”
明傅瑾若有所思的点头,转言道:“侯爷可在书房,可有要事?”
“这,”大管家迟疑地看了一眼明傅瑾,心想让夫人去开解一下侯爷也好,“侯爷在书房看书,并无要事。”
明傅瑾:“多谢大管家。”说完话,慢悠悠地走了。
大管家目送那道背影消失在转角,欣慰一笑,“也好,有个人陪着侯爷。”
卫云远好不容易在书房里想出了一些办法,刚闭目养神没一息,禅房门就被猝然敲响,闹得她太阳穴抽疼。
“进来。”她一边应完,一边看见门外的人一袭红裙白袄走进来,“你来做什么?”
明傅瑾开门见山,“来和侯爷谈笔交易。听闻侯爷很缺钱,正好我有能挣到钱的办法。”
卫云远像是一只见到黄鼠狼拜年的鸡,剑眉一蹙,眼里充满了质疑,“说来听听。”
“明家。”明傅瑾神情略有诧异,很快恢复自然,娓娓而谈,“明家成为了皇商,能捞的东西肯定不少,而且明家的商路很广。从明家下手,能解侯爷的燃眉之急。”
“那可是你的娘家。”卫云远听完更加怀疑,语气不自觉带了些嘲讽,“怎么?你这是真打算胳膊肘往侯府拐,嫁入侯府第一天就大义灭亲,置娘家人于死地?”
明傅瑾双手轻轻摩挲着书案上的宣纸,语气轻松,并不觉得有问题,“妾身只不过是拿回娘留下了的东西罢了。这条船,侯爷上,还是不上?”
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白吃的宴席,卫云远深谙此道,“代价是什么?”
“妾身说过了,侯府树大,好乘凉。”明傅瑾展颜一笑,“日后若要合离,侯爷记得当夜承诺便可。”
“成交。”卫云远点头应承。
在两人正准备写下字据约定,大管家跑得气喘呼呼地叩响了书房门,顾不得礼节,高声道:“侯爷,宫里的公公带着一堆赏赐进府了。侯爷快去谢恩。”
卫云远下意识看了一眼明傅瑾,随机拉开门走出去,“你确定是赏赐给威远侯府的?那个宣旨太监没走错吧?”
大管家:“没错。人还在前厅等着呢?”
那就奇怪了。
又是早朝赐座,又是赏赐的。这个皇帝要干什么?
卫云远狐疑地扫了一眼大管家,随后起身往前厅走去。
她倒要看看这个葫芦里卖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