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厅厮杀逐渐步入尾声,躲在梁柱后看戏的威远侯终于舍得登场。
卫云远抬手搭在戚白胳膊上,小声嘱咐,“大白,待会演好一点啊,侯爷能不能脱身就看你了。”随后,迈着颤巍巍的腿,脚步虚浮地走了出去。
“府兵,府兵抓刺客!”卫云远这一嗓子喊得又高又尖锐,但奈何装得声音虚浮,在刀剑声中丝毫不起眼。
戚白搀扶住病秧子侯爷,望向拔剑茫然的府兵,沉声下令,“府兵听令,捉拿刺客。”
身后站成一列,手握寒刀的府兵齐声道,“是!”
府兵只听从威远侯的命令,可不管那些黑衣夜服,刀剑相向的刺客所言是不是真心。
眼见威远候府的府兵逐渐包围上来,到时候真成关门困兽,可就得不偿失了。
太子党的暗卫决定立刻撤离,电光火石间冲开了杜指挥使亲兵的纠缠,纷纷向外逃去。
没了对敌,杜指挥使当下也果断撤退,他可不能成为太子的替罪羔羊和刺向三皇子的机会。
“撤。”杜指挥使特意变换嗓音,低声下令,在撤出去之前,听到了一声惊慌凄切的高呼,“侯爷!你怎么吓昏了!!”
杜指挥使身影不停,急忙扭头看了一眼,只见威远侯卫云远瘫软在一地血泊中,脸色发白青灰,双眼紧闭不醒。
他心想:难不成真吓倒了?
待那些人全部撤退后,昏得特别虚假的卫云远倏地睁开眼,把不明真相的府兵惊得差点喜极而泣。
卫云远没有起身,抓住戚白的小臂,非常冷静严肃,“大白,派人去报官,闹得动静越大越好。府中所有人不得随意走动,前厅不要处理。”
“是。”戚白应声,随即掠视前厅神色不一的府兵,挑了一个浑身染血,格外狼狈的侍卫,“柳三,你带着这位兄弟去京兆府报官,动静越大越好。”
柳三是戚白的手下,在候府里做粗活,此时一身粗布麻衣,很是狼狈,胳膊上还有刀伤,和那位染血的侍卫一起去,效果甚好,甚是骇人。
卫云远站起身,找了把干净且完整的椅子坐下来,吩咐道,“等会京兆府的人来了,都知道该怎么说吧?”
府兵闻言,四顾茫然,纷纷对视之后齐声道,“知道。”
“哦?”卫云远怀疑的审视了一会,抽问,“你,说说知道什么?”
“知道,呃,”被抽中的府兵摸了摸脑袋,认真地说:“知道候府遇刺客,那些刺客纷纷扬言是来捉拿叛贼,保护候府,于是侯爷被吓晕了。”
卫云远听完后虚踹了那人一脚,破颜一笑,“会不会说话,本候还要不要面子了。”接着下令,“今夜候府遇刺客,死伤惨重,本候受惊寒邪入体,只得卧榻静养。都听明白了?”
拿到剧本的府兵们高声齐言,“是。”
京兆府的府衙落座在东安街,距威远侯府有半座城的距离,从西到东,跨了两处勾栏瓦舍,柳三领着人打马经过,引起不少注意。
勾栏上,醉酒的男人狂放肆意,“深夜城中纵马,按律当斩。”
有人调笑,“哎,吕兄说的极是,来来来,喝!”
此时,府衙外,朱红大门禁闭,檐角高挂的四角平头灯下,牛皮大鼓庄严肃穆。
柳三拿起鼓槌,正色道,“知道怎么说吧?”
浑身染血的府兵点头,“知道。威远侯府遇刺客,死伤惨重,侯爷危在旦夕,劳请京兆府捉拿刺客。”
“成。”柳三深吸一口气,用力敲响了路鼓。
“咚!——咚!——”
鼓面震响,惊起深巷犬吠无数。
府兵运了内息,声嗓洪亮高昂,“杀人啦!抓刺客!抓刺客!”
这一声喊醒了值守的衙差,朱红大门缓缓打开,冲出来一小队巡值的带刀侍卫。
侍卫头领扬声喝道,“何人闹事?”
府兵连忙迎上去,递过威远侯府的令牌,“在下是威远候府的府兵,候府夜遇刺客,侯爷危在旦夕,恳请府尹捉拿刺客。”
侍卫头领接过令牌,仔细翻看后,狐疑地审视眼前人,这位自称府兵的人浑身染血,那边跟着的小厮也身有刀伤,看着不假。
侍卫头领审问,“刺客从何而来。”
“在下不知,还劳请大人前去捉拿刺客。”府兵脸色焦急,眸子间闪过不满,再拖下去,候府前厅的一地血都要干了。
正当时,京兆少尹身穿官袍匆匆走了出来,拿过令牌一看,确实是威远侯府,语气严肃,“候府情形如何?”
“死伤惨重。”府兵回道,心想:前厅躺一地黑衣便服的尸体,确实死伤惨重。
京兆少尹闻言,脸色一沉,眉头紧皱,“走!”
待京兆府衙的官兵踏进候府大门时,卫云远的茶已喝了三盏,看到人来,立马惶恐不安,“原是少尹,劳烦少尹快快捉拿刺客。”
“侯爷莫惊。”京兆少尹被这满地鲜血和尸体镇住了,宽慰完威远侯,便悄悄对心腹说:“快去兰坊请府尹!”
卫云远面上不露声色,“这些刺客半夜闯进来,杀了候府值夜的府兵,若不是其他侍卫及时发现,本候现在就得躺在地上和那些人一样了。是吧?”说完看向了一旁站得笔直的府兵。
府兵们纷纷出言,干脆果断,“没错!”
“本候平日里久卧病榻,也不曾招惹些别的人,陛下怜惜本候恶疾缠身,故连连赏赐候府,也不知是不是惹哪位贼人起了贪念。”
卫云远顿了顿话头,尾音一转,“唉,给少尹添麻烦了,本候恳请少尹快快抓住刺客。”
京兆少尹当然知道威远侯府两次受赏之事,现下被卫云远再度提起,只觉得心里压了一块重石,头脑发疼,偏偏京兆尹今夜去吃花酒,府衙里就他一个人值守,如今这场面根本就不是能处理的。
“侯爷放心,京兆府定当全力捉拿刺客。”京兆少尹当即下令,“一小队处理现场,二小队上街搜查线索。”
衙差齐声领命,“是。”
吃花酒的京兆府尹醉意朦胧,一踏进前厅就被浓厚的血腥味刺得作呕,半响才缓过神,定睛一看,地上整整齐齐一列死尸,下意识道,“何时发生的凶案,凶手何人?!”
京兆少尹连忙迎上去解释,“大人,威远候府遇刺,这些都是刺客。”
“威远侯府?”京兆尹醉得迷糊,随口问,“哪个威远侯府?”
京兆少尹俯身悄悄耳语,“是白日里,陛下早朝赐座,两次受恩赏的威远侯府啊,吕大人!”
京兆尹吕大人闻言,迷蒙的眼睛瞬间睁开,脑海中警钟一震,清醒了,“威远侯卫云远?!”
“本候在,吕大人有何吩咐?”卫云远恰巧的出声,瞬间给京兆尹戴了顶高帽。
吕大人酒都吓醒了,“下官不敢。”
帝京京兆尹不过是从三品的官职,确实不能吩咐从一品的威远侯。
卫云远熬得双眼通红,面色更显憔悴,“本候今夜受惊,寒邪入体,恕不奉陪。还劳请吕大人尽快抓住其余刺客,还候府清净。”
吕大人豆大的眼珠子目送卫云远离开,随后又扫视现场,咒骂道,“一帮蠢货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搜查现场。”
此夜不平静的还有东宫和华崇宫。
东宫书房烛火摇曳,太子赵黎摔了一盏茶,怒火中烧,“蠢货!一群蠢货,这点事都办不好!滚!都给本宫滚出去!”
随侍的太监立马滚了出去,屋内只余一名前来汇报情况的暗卫头领。
赵黎气恨地说:“你是说,你们进去之后,就被另一波人突袭了?”
“是,开始行动很顺利,但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伙同样身穿夜行衣的人,突袭了我们,还扬言是前来保护威远侯府的暗卫,说我们是,”暗卫头领实在无法当着暴怒的主子说出那个词,犹豫不决地闭了声。
赵黎:“是什么?”
暗卫头领硬着头皮说:“是,叛贼。”
“砰!——”
太子踹翻了桌案,文房墨宝撒了一地,分外狼藉,暗卫头领被砚台砸出一道口子,额角血迹蜿蜒。
赵黎怒气填胸,七窍生烟,语气恨不得吃了对方的肉,裂眦嚼齿,“赵昇!”
华崇宫,三皇子赵昇慢条斯理倒完了一杯茶,方寸不乱,“事情失败了?”
杜指挥使颔首,“碰到了东宫的探子,反咬一口之后,搅了东宫的局。”
“唔,”赵昇支着头,端起热茶闻了闻茶香,眼未抬,神情不改,“打了个平手。那威远侯如何?”
提起这个,杜指挥使对那道凄切声嗓记忆犹新,“臣撤退时,威远侯好像吓昏了,不省人事,脸色青灰。”
这倒是稀奇。
赵昇品了一口热茶,看向站在一边的指挥使,语间玩味,“确定没看错?那威远侯是个武将,这等场面在边关想是数不胜数,他也会怕?”
杜指挥使回想了一番,“卫云远身形消瘦不似健壮,看起来沉疴难起,面色确实不如正常人。”
如今,威远侯真病假病都不重要了,赵昇心想:看来赵黎也有意拉拢威远侯,可眼下,还是本宫棋高一筹。
“罢了。”赵昇随意道,“真真假假不重要,如今东宫搅局,这威远侯若是个明白人,就知道该选哪边。”
杜指挥使深以为然。
然而,天色渐晓,宫门开,百官觐见,朝会始。
瑞昌帝下旨禁闭东宫和华崇宫的大门,太子赵黎和三皇子赵昇禁足七日,罚扣俸禄一千两黄金。
接完旨的赵黎冷着脸,关了东宫大门,谁都不见。
三皇子赵昇举止端庄,风雅翩翩,踹翻了一张上好的檀木案。
两虎相争终于难得的达成了一次共识:威远候府不识好歹,敢报官!
卫云远抬手搭在戚白胳膊上,小声嘱咐,“大白,待会演好一点啊,侯爷能不能脱身就看你了。”随后,迈着颤巍巍的腿,脚步虚浮地走了出去。
“府兵,府兵抓刺客!”卫云远这一嗓子喊得又高又尖锐,但奈何装得声音虚浮,在刀剑声中丝毫不起眼。
戚白搀扶住病秧子侯爷,望向拔剑茫然的府兵,沉声下令,“府兵听令,捉拿刺客。”
身后站成一列,手握寒刀的府兵齐声道,“是!”
府兵只听从威远侯的命令,可不管那些黑衣夜服,刀剑相向的刺客所言是不是真心。
眼见威远候府的府兵逐渐包围上来,到时候真成关门困兽,可就得不偿失了。
太子党的暗卫决定立刻撤离,电光火石间冲开了杜指挥使亲兵的纠缠,纷纷向外逃去。
没了对敌,杜指挥使当下也果断撤退,他可不能成为太子的替罪羔羊和刺向三皇子的机会。
“撤。”杜指挥使特意变换嗓音,低声下令,在撤出去之前,听到了一声惊慌凄切的高呼,“侯爷!你怎么吓昏了!!”
杜指挥使身影不停,急忙扭头看了一眼,只见威远侯卫云远瘫软在一地血泊中,脸色发白青灰,双眼紧闭不醒。
他心想:难不成真吓倒了?
待那些人全部撤退后,昏得特别虚假的卫云远倏地睁开眼,把不明真相的府兵惊得差点喜极而泣。
卫云远没有起身,抓住戚白的小臂,非常冷静严肃,“大白,派人去报官,闹得动静越大越好。府中所有人不得随意走动,前厅不要处理。”
“是。”戚白应声,随即掠视前厅神色不一的府兵,挑了一个浑身染血,格外狼狈的侍卫,“柳三,你带着这位兄弟去京兆府报官,动静越大越好。”
柳三是戚白的手下,在候府里做粗活,此时一身粗布麻衣,很是狼狈,胳膊上还有刀伤,和那位染血的侍卫一起去,效果甚好,甚是骇人。
卫云远站起身,找了把干净且完整的椅子坐下来,吩咐道,“等会京兆府的人来了,都知道该怎么说吧?”
府兵闻言,四顾茫然,纷纷对视之后齐声道,“知道。”
“哦?”卫云远怀疑的审视了一会,抽问,“你,说说知道什么?”
“知道,呃,”被抽中的府兵摸了摸脑袋,认真地说:“知道候府遇刺客,那些刺客纷纷扬言是来捉拿叛贼,保护候府,于是侯爷被吓晕了。”
卫云远听完后虚踹了那人一脚,破颜一笑,“会不会说话,本候还要不要面子了。”接着下令,“今夜候府遇刺客,死伤惨重,本候受惊寒邪入体,只得卧榻静养。都听明白了?”
拿到剧本的府兵们高声齐言,“是。”
京兆府的府衙落座在东安街,距威远侯府有半座城的距离,从西到东,跨了两处勾栏瓦舍,柳三领着人打马经过,引起不少注意。
勾栏上,醉酒的男人狂放肆意,“深夜城中纵马,按律当斩。”
有人调笑,“哎,吕兄说的极是,来来来,喝!”
此时,府衙外,朱红大门禁闭,檐角高挂的四角平头灯下,牛皮大鼓庄严肃穆。
柳三拿起鼓槌,正色道,“知道怎么说吧?”
浑身染血的府兵点头,“知道。威远侯府遇刺客,死伤惨重,侯爷危在旦夕,劳请京兆府捉拿刺客。”
“成。”柳三深吸一口气,用力敲响了路鼓。
“咚!——咚!——”
鼓面震响,惊起深巷犬吠无数。
府兵运了内息,声嗓洪亮高昂,“杀人啦!抓刺客!抓刺客!”
这一声喊醒了值守的衙差,朱红大门缓缓打开,冲出来一小队巡值的带刀侍卫。
侍卫头领扬声喝道,“何人闹事?”
府兵连忙迎上去,递过威远侯府的令牌,“在下是威远候府的府兵,候府夜遇刺客,侯爷危在旦夕,恳请府尹捉拿刺客。”
侍卫头领接过令牌,仔细翻看后,狐疑地审视眼前人,这位自称府兵的人浑身染血,那边跟着的小厮也身有刀伤,看着不假。
侍卫头领审问,“刺客从何而来。”
“在下不知,还劳请大人前去捉拿刺客。”府兵脸色焦急,眸子间闪过不满,再拖下去,候府前厅的一地血都要干了。
正当时,京兆少尹身穿官袍匆匆走了出来,拿过令牌一看,确实是威远侯府,语气严肃,“候府情形如何?”
“死伤惨重。”府兵回道,心想:前厅躺一地黑衣便服的尸体,确实死伤惨重。
京兆少尹闻言,脸色一沉,眉头紧皱,“走!”
待京兆府衙的官兵踏进候府大门时,卫云远的茶已喝了三盏,看到人来,立马惶恐不安,“原是少尹,劳烦少尹快快捉拿刺客。”
“侯爷莫惊。”京兆少尹被这满地鲜血和尸体镇住了,宽慰完威远侯,便悄悄对心腹说:“快去兰坊请府尹!”
卫云远面上不露声色,“这些刺客半夜闯进来,杀了候府值夜的府兵,若不是其他侍卫及时发现,本候现在就得躺在地上和那些人一样了。是吧?”说完看向了一旁站得笔直的府兵。
府兵们纷纷出言,干脆果断,“没错!”
“本候平日里久卧病榻,也不曾招惹些别的人,陛下怜惜本候恶疾缠身,故连连赏赐候府,也不知是不是惹哪位贼人起了贪念。”
卫云远顿了顿话头,尾音一转,“唉,给少尹添麻烦了,本候恳请少尹快快抓住刺客。”
京兆少尹当然知道威远侯府两次受赏之事,现下被卫云远再度提起,只觉得心里压了一块重石,头脑发疼,偏偏京兆尹今夜去吃花酒,府衙里就他一个人值守,如今这场面根本就不是能处理的。
“侯爷放心,京兆府定当全力捉拿刺客。”京兆少尹当即下令,“一小队处理现场,二小队上街搜查线索。”
衙差齐声领命,“是。”
吃花酒的京兆府尹醉意朦胧,一踏进前厅就被浓厚的血腥味刺得作呕,半响才缓过神,定睛一看,地上整整齐齐一列死尸,下意识道,“何时发生的凶案,凶手何人?!”
京兆少尹连忙迎上去解释,“大人,威远候府遇刺,这些都是刺客。”
“威远侯府?”京兆尹醉得迷糊,随口问,“哪个威远侯府?”
京兆少尹俯身悄悄耳语,“是白日里,陛下早朝赐座,两次受恩赏的威远侯府啊,吕大人!”
京兆尹吕大人闻言,迷蒙的眼睛瞬间睁开,脑海中警钟一震,清醒了,“威远侯卫云远?!”
“本候在,吕大人有何吩咐?”卫云远恰巧的出声,瞬间给京兆尹戴了顶高帽。
吕大人酒都吓醒了,“下官不敢。”
帝京京兆尹不过是从三品的官职,确实不能吩咐从一品的威远侯。
卫云远熬得双眼通红,面色更显憔悴,“本候今夜受惊,寒邪入体,恕不奉陪。还劳请吕大人尽快抓住其余刺客,还候府清净。”
吕大人豆大的眼珠子目送卫云远离开,随后又扫视现场,咒骂道,“一帮蠢货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搜查现场。”
此夜不平静的还有东宫和华崇宫。
东宫书房烛火摇曳,太子赵黎摔了一盏茶,怒火中烧,“蠢货!一群蠢货,这点事都办不好!滚!都给本宫滚出去!”
随侍的太监立马滚了出去,屋内只余一名前来汇报情况的暗卫头领。
赵黎气恨地说:“你是说,你们进去之后,就被另一波人突袭了?”
“是,开始行动很顺利,但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伙同样身穿夜行衣的人,突袭了我们,还扬言是前来保护威远侯府的暗卫,说我们是,”暗卫头领实在无法当着暴怒的主子说出那个词,犹豫不决地闭了声。
赵黎:“是什么?”
暗卫头领硬着头皮说:“是,叛贼。”
“砰!——”
太子踹翻了桌案,文房墨宝撒了一地,分外狼藉,暗卫头领被砚台砸出一道口子,额角血迹蜿蜒。
赵黎怒气填胸,七窍生烟,语气恨不得吃了对方的肉,裂眦嚼齿,“赵昇!”
华崇宫,三皇子赵昇慢条斯理倒完了一杯茶,方寸不乱,“事情失败了?”
杜指挥使颔首,“碰到了东宫的探子,反咬一口之后,搅了东宫的局。”
“唔,”赵昇支着头,端起热茶闻了闻茶香,眼未抬,神情不改,“打了个平手。那威远侯如何?”
提起这个,杜指挥使对那道凄切声嗓记忆犹新,“臣撤退时,威远侯好像吓昏了,不省人事,脸色青灰。”
这倒是稀奇。
赵昇品了一口热茶,看向站在一边的指挥使,语间玩味,“确定没看错?那威远侯是个武将,这等场面在边关想是数不胜数,他也会怕?”
杜指挥使回想了一番,“卫云远身形消瘦不似健壮,看起来沉疴难起,面色确实不如正常人。”
如今,威远侯真病假病都不重要了,赵昇心想:看来赵黎也有意拉拢威远侯,可眼下,还是本宫棋高一筹。
“罢了。”赵昇随意道,“真真假假不重要,如今东宫搅局,这威远侯若是个明白人,就知道该选哪边。”
杜指挥使深以为然。
然而,天色渐晓,宫门开,百官觐见,朝会始。
瑞昌帝下旨禁闭东宫和华崇宫的大门,太子赵黎和三皇子赵昇禁足七日,罚扣俸禄一千两黄金。
接完旨的赵黎冷着脸,关了东宫大门,谁都不见。
三皇子赵昇举止端庄,风雅翩翩,踹翻了一张上好的檀木案。
两虎相争终于难得的达成了一次共识:威远候府不识好歹,敢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