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沐日到来了2
目送完宝玉,贾政用完膳收拾妥当也准备出门。他早前和吴天佑约好要去保定,不料之后一直不得空,难得这两日都闲下来便议定出行。来回时间紧,总共不过两三日,便没有带孩子们,留来信照看着,只领了侯宁几人去。
临出门时,贾政撞见贾琏的随仆兴儿,突然想起这个便宜大侄子好似也休沐,便让人喊了他一道,到约定的城门口时,看到吴天佑也带着两个子侄就知做对了。
“存周兄,我这小儿子子清你见过的,这是我侄子子顺,原先在老家帮着打理田地,如今来京里见见世面。”
贾政看过去,子清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一直在家里读书,子顺瞧着略大一些,看起来忠厚老实的样子,便夸了几句,顺带也介绍了下贾琏。说实话,贾政有些羡慕吴天佑,吴家是真的人丁兴旺,子孙也没有沾染上京城王孙公子的浪荡习气,殊为难得,兄弟和睦又团结友爱,完全是古代理想家族的模样。这不是后世,在这个时代人真的就是生产力,哪怕不用地里刨食,也是越旺越好,大概因为风险更多,命运更不自控吧,人多抗风险能力就强一些,心气都足一点。
因着要赶路,几人没有多停留,直往上次的镇子赶去,即便这样,到达那时,太阳也已落到半山腰。
看惯京中繁华,日头下扬着灰尘的小镇实在寡淡了些。几人都不是初出门的,对这里的景致提不起太多兴致,径往酒楼而去。
这次出行,老一辈坐的马车,年轻人骑马。贾家虽然是军功起家,由武转文成绩不好说,但至少面上转得很彻底,家里的演武场早就荒废了,所以下马时,骑了大半天的贾琏腿脚一软也是正常事,幸好他早预着这出,手马上攥住马鞍缰绳稳住了,没有发生摔个狗啃泥的尴尬事,完了也不见他有丝毫尴尬,松开拍拍手,就和吴家两位称兄道弟起来。贾政瞧着,心里不禁想对这孩子竖个大拇指,就得这样,人在社会上混,心里别给自己设太多条条框框。
镇上小,一家事百家知,找掌柜的一打听,果然就问得老人家情况,说确是这镇子的人,少年时就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后来听说考了进士去江南做官了,年初才回来。现在村子里住着。老先生是个厚道人,心也善,还免费教着附近村里的孩子,至于地址只说去到看了必知的。
几人于是掉头往那赶,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就到了。
那是一座青瓦白墙的两进院子,在山脚下,背后蔼蔼青山,瞧着一派自然隐逸之趣。院子放在京中毫不起眼,在这里虽不是唯一,在大多黄泥砌墙的宅屋里显眼得紧,果然如掌柜说的,看到必知。
他们赶到那时应是适逢散学,年龄不一的蒙童们正陆续出来,见到他们一行,均好奇的看过来。贾政打眼望过去居然还见到个熟人,那个叫青哥儿的小童,背上背着大了些的娃娃,正和同村几个小伙伴跟着个成年人,笑闹着赤脚往家的方向走去。要是环儿也在,必定高兴坏了。
因着这一照面,贾政对老者的观感无限拔高,本就印象不俗,这会更是连跳了几个台阶。他是俗人,俗人自己做不到,但不妨碍倾慕这些做得到的大德大爱之人。
门口的老仆瞧见他们,疑惑的望了过来,贾琏上去搭的话,得到邀请后几人跟着进了院子。院子里没有铺地,也没有种花,是用河里的鹅卵石铺的石道,用以分隔开成片的泥沙地,地上还留有木棍划出的字痕,两侧的厢房看得出也是用来教学的,摆了几条打磨光滑的长木几,地上铺着棉麻毯子。
几人被领进了正堂,还没等老仆端来茶水,穿着葛袍的老者就进来了。
“老人家,上次一别三月有余,一切可好?”见着对方,贾政忙站起来拱手笑道。
“好好好,”老人家见是贾政也乐呵呵道,“未料还有缘与阁下一见,阁下可好?两位小娃娃可好?”
“托福,也都一切安好,这次携友冒昧来访,还请老人家见谅。”贾政先致歉。
“高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么会怪?”老者果然不在意,还笑着招呼大家落座,问及几人是从京城赶来的,忙命人备下晚膳,又道天色已晚,极力挽留大家住下。
这本就是贾政计划的,就算不住在这里,他也会找村里人家借宿一晚,既然老先生热情,便顺水推舟笑着应了下来,和吴天佑对视一眼,顺道把孩子们也卖了,“老人家挽留,我们便厚颜了,只是始终心有不安,不知有何可效劳的。思及老先生大爱,垂髫稚子皆沐余辉,政和友又仰赖君情,政有个不情之请,老先生,您看我们这些子侄如何?”
这话怎么有些熟悉,贾琏顿时有一股不好的预感。
不至于吧?
老人家摸不清头脑,看了看笑道,“都是人中龙凤,万中无一的,假日时日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未可知。”
“老人家谬赞了,实不相瞒,他们学业不精,也就认得几个字罢了。”贾政谦虚道,“不过教教孩子们应是够了,若明日有机会能让他们效仿老先生一二,也是他们之幸,老先生届时便与我俩抵掌而谈,何如?”
“善,”老人家是个历过世事的人,虽然贾政的提议有些出乎他意料,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几人便就明日的教学事宜聊了起来,贾琏已经两眼一黑了,他连大姐儿都不耐烦教,只偶尔玩玩,这会还要教一群黄口小儿。他看向吴子清和吴子顺,那两人也已神魂出走,大家都心有戚戚焉,看来都是被坑惯的,面上露出疲惫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因为一路奔波的缘故,众人都有些疲惫,当晚的餐食简单用过后,洗漱完毕便早早上了床,一夜无话。
临出门时,贾政撞见贾琏的随仆兴儿,突然想起这个便宜大侄子好似也休沐,便让人喊了他一道,到约定的城门口时,看到吴天佑也带着两个子侄就知做对了。
“存周兄,我这小儿子子清你见过的,这是我侄子子顺,原先在老家帮着打理田地,如今来京里见见世面。”
贾政看过去,子清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一直在家里读书,子顺瞧着略大一些,看起来忠厚老实的样子,便夸了几句,顺带也介绍了下贾琏。说实话,贾政有些羡慕吴天佑,吴家是真的人丁兴旺,子孙也没有沾染上京城王孙公子的浪荡习气,殊为难得,兄弟和睦又团结友爱,完全是古代理想家族的模样。这不是后世,在这个时代人真的就是生产力,哪怕不用地里刨食,也是越旺越好,大概因为风险更多,命运更不自控吧,人多抗风险能力就强一些,心气都足一点。
因着要赶路,几人没有多停留,直往上次的镇子赶去,即便这样,到达那时,太阳也已落到半山腰。
看惯京中繁华,日头下扬着灰尘的小镇实在寡淡了些。几人都不是初出门的,对这里的景致提不起太多兴致,径往酒楼而去。
这次出行,老一辈坐的马车,年轻人骑马。贾家虽然是军功起家,由武转文成绩不好说,但至少面上转得很彻底,家里的演武场早就荒废了,所以下马时,骑了大半天的贾琏腿脚一软也是正常事,幸好他早预着这出,手马上攥住马鞍缰绳稳住了,没有发生摔个狗啃泥的尴尬事,完了也不见他有丝毫尴尬,松开拍拍手,就和吴家两位称兄道弟起来。贾政瞧着,心里不禁想对这孩子竖个大拇指,就得这样,人在社会上混,心里别给自己设太多条条框框。
镇上小,一家事百家知,找掌柜的一打听,果然就问得老人家情况,说确是这镇子的人,少年时就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后来听说考了进士去江南做官了,年初才回来。现在村子里住着。老先生是个厚道人,心也善,还免费教着附近村里的孩子,至于地址只说去到看了必知的。
几人于是掉头往那赶,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就到了。
那是一座青瓦白墙的两进院子,在山脚下,背后蔼蔼青山,瞧着一派自然隐逸之趣。院子放在京中毫不起眼,在这里虽不是唯一,在大多黄泥砌墙的宅屋里显眼得紧,果然如掌柜说的,看到必知。
他们赶到那时应是适逢散学,年龄不一的蒙童们正陆续出来,见到他们一行,均好奇的看过来。贾政打眼望过去居然还见到个熟人,那个叫青哥儿的小童,背上背着大了些的娃娃,正和同村几个小伙伴跟着个成年人,笑闹着赤脚往家的方向走去。要是环儿也在,必定高兴坏了。
因着这一照面,贾政对老者的观感无限拔高,本就印象不俗,这会更是连跳了几个台阶。他是俗人,俗人自己做不到,但不妨碍倾慕这些做得到的大德大爱之人。
门口的老仆瞧见他们,疑惑的望了过来,贾琏上去搭的话,得到邀请后几人跟着进了院子。院子里没有铺地,也没有种花,是用河里的鹅卵石铺的石道,用以分隔开成片的泥沙地,地上还留有木棍划出的字痕,两侧的厢房看得出也是用来教学的,摆了几条打磨光滑的长木几,地上铺着棉麻毯子。
几人被领进了正堂,还没等老仆端来茶水,穿着葛袍的老者就进来了。
“老人家,上次一别三月有余,一切可好?”见着对方,贾政忙站起来拱手笑道。
“好好好,”老人家见是贾政也乐呵呵道,“未料还有缘与阁下一见,阁下可好?两位小娃娃可好?”
“托福,也都一切安好,这次携友冒昧来访,还请老人家见谅。”贾政先致歉。
“高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么会怪?”老者果然不在意,还笑着招呼大家落座,问及几人是从京城赶来的,忙命人备下晚膳,又道天色已晚,极力挽留大家住下。
这本就是贾政计划的,就算不住在这里,他也会找村里人家借宿一晚,既然老先生热情,便顺水推舟笑着应了下来,和吴天佑对视一眼,顺道把孩子们也卖了,“老人家挽留,我们便厚颜了,只是始终心有不安,不知有何可效劳的。思及老先生大爱,垂髫稚子皆沐余辉,政和友又仰赖君情,政有个不情之请,老先生,您看我们这些子侄如何?”
这话怎么有些熟悉,贾琏顿时有一股不好的预感。
不至于吧?
老人家摸不清头脑,看了看笑道,“都是人中龙凤,万中无一的,假日时日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未可知。”
“老人家谬赞了,实不相瞒,他们学业不精,也就认得几个字罢了。”贾政谦虚道,“不过教教孩子们应是够了,若明日有机会能让他们效仿老先生一二,也是他们之幸,老先生届时便与我俩抵掌而谈,何如?”
“善,”老人家是个历过世事的人,虽然贾政的提议有些出乎他意料,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几人便就明日的教学事宜聊了起来,贾琏已经两眼一黑了,他连大姐儿都不耐烦教,只偶尔玩玩,这会还要教一群黄口小儿。他看向吴子清和吴子顺,那两人也已神魂出走,大家都心有戚戚焉,看来都是被坑惯的,面上露出疲惫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因为一路奔波的缘故,众人都有些疲惫,当晚的餐食简单用过后,洗漱完毕便早早上了床,一夜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