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①
十一月来得如此之快,是白商未曾想到的,入了十一月,下了两场雨,天气又更冷了些,公主府后院中的桂花也早在叫雨打风吹落。
今日常朝,白帝照常处理了几位朝臣奏折上的事宜,又议了常事,便要退朝。
临退朝之时却见杜相手呈一件物什,缓步走上前来。
“陛下,今日礼部递上来的文书,道炎国已然选好了前来和亲的王女,望陛下派人迎接,以示尊重、以显两国交好。”
白帝叫李明呈了上去,展开看了一看,一股怒气涌上心头,忽而讽刺笑道:“炎国人在我国杀我将士,还妄图如此来以示自己尊贵,当真异想天开。”
殿上顿时响起许多附和之声。
杜允闻见这话,却劝道:“陛下,眼下两国已然交好,若是反悔,可为天下人耻笑,况且,若是因此再战,我国亦无力承受了。”
白帝方才情绪翻涌,才做此言语。此刻平静下来,仔细思索,捋着胡须叹道:“杜卿所言极是,有谁愿前往迎接炎国王女?”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不发言,各个面面相觑。
没人愿意去。
炎国地偏,且较大宁而言,风土人文皆十分粗鄙,气候恶劣,多风沙亦多沙盗,算是险地。更何况,炎宁两国民众素来不和,此次他们大败,更是心中有愤,若前去必然凶多吉少。
杜允四下看了看噤若寒蝉的大臣们,开口禀道:“臣有一人荐。”
“说。”
杜允扬声禀道:“皇四子,安王。”又躬身行礼,“且臣以为,必得安王前去,才算妙。”
“哦?”白帝诧异,“如何?”
杜站直了身体,朗声道:“炎国既以王女相配,为彰我朝大国风范,必然也要派一位皇子前去迎接,方能不失礼仪。厉王与韵王皆为国戍守边疆,眼下唯有安王可去。”
白帝思索片刻,“朕早传信去了定州,倒是不知为何如今十一月了韵王还尚未回来,张尚书,你可知为何?”
处在一旁从头到尾不曾发言的张尚书,此时闻言一愣,心中不知为何白帝忽然问自己,诧异道:“回陛下,这…此事微臣如何知晓?”
“你不是向来与他交好?”白帝说着又随手点了几名官员,“你们不都是他的左膀右臂。你们都不知晓,朕又如何知晓?定州何事如此牵绊?他眼里恐怕都没有朕这个君父了吧?”
此话一出,张尚书等人知晓圣上动怒,皆双腿跪地。
张尚书高举起手中玉笏,分辩道:“陛下,定州此前大战,必然民生凋敝,寸草不生。韵王许是在恢复民生也未可知。”
大电商顿时又再无人敢言
白帝缄口不言,冷哼一声,不再提这件事,反而将目光落在站在殿上的白安身上,问道:“安王,你如何看?”
白安即刻执笏上前回道:“陛下,臣愿领命前去,彰显我大宁风度。”
白帝闻言,望着杜允和白安二人久久不语,大殿之上亦鸦雀无声,良久才微微清了嗓子,“准了。”
*
玉清宫方下了朝时,才初交辰正。
入了十一月,天气愈冷,日头也出来得晚了,一轮金乌才方从探出头来,吝啬地朝世间洒下光辉。
恰在此时一个身穿粗布短打的探子,如往常每次来时那样,悄摸进了公主府内。
白商尚在暖阁之中喝茶,素萍在一旁伺候,时不时说着今晨朝会之时发生的事情。
她喝罢了茶,素萍便立刻将茶盏放下,拿起梳子为她栉发。
阁中香烟袅袅,温暖非常,白商望着镜中的自己,思虑着今晨白帝的决定,冷不防冒出一句话来,“你觉得陛下会将那王女嫁给谁?”
素萍一面为她梳头,一面随意接话道:“奴婢身份卑贱,不敢轻议主子的事体。但殿下如此问了——奴婢觉着,韵王殿下如今在几个皇子之中算是最出色的,理应相配。但……陛下如今对韵王殿下颇有微词,是以奴婢觉着或许会嫁给安王。”
白商半晌垂下眼睫,缓缓颔首,“有些道理。”
“奴婢能说出什么道理,只是照实说罢了。”素萍笑得随和,又从一旁端来金盆玉盏,让白商净手漱口。
一番整顿完毕之后,有一个丫鬟来到了暖阁门口,禀告道:“殿下,有人求见。”
冬日里人体倍疲,白商懒得出去,朝素萍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出去见了那探子,不过片刻之间,她又转而回到了暖阁,如往常一样带着一封书信。
白商一双手未曾好全,用两个指尖堪堪捏住螺子黛,一边对镜画眉,一边对素萍道:“你来念吧。”
素萍闻言站在她身后一侧,忐忑将信封拆开,将信纸缓缓展开,方看罢开头,皱着眉惶然出声:“殿下……”
“念便是了,无需拘着礼数。”
“是。”
素萍回道,旋即吞了吞口水,开口读信,
“商商吾妹:
见字如晤,展信舒颜。自八月一别,为兄甚为挂念,在此问候:体尚安否?今时兄于女墙之上见落霞漫天,其辉烁烁如金;忽忆昔年,吾等三人于莲池之景,彼时如此,又静水金膏,碧影遮人;慨盖天地之间,乐皆在此。
今日帝王传书,令兄还京,兄深感忐忑;吾尝得炎军师,乃孤勇之士也,可助;又晓天心圣意,近事不安需早谋划。是以,虽穷途末路,愿破釜沉舟以待东风。道孤长,且缓缓行矣。”
听至此处,白商原本便无力的手忽而更加失了力气,手中的螺子黛“啪嗒”一声落在桌上,断了。
这不大不小的响声,直接将素萍吓了一跳,手上的汗浸湿了信纸,登时破了一角。她望着镜中人,却不见任何异色,半晌方听白商轻声道:“继续。”
“言至于此,方觉冗长。兄于定州安好,腊月可见,望勿挂念;汝需保重,尺素短,含肺腑之言,及看毕,毁之可矣。
昭
十二年十月中于定州。”
念罢,素萍猛然松了一口气,额上冷汗频出,一颗心扑通扑通跳得不停,她再度往白商面上望去,她依旧没有什么表情,手却攥得很紧,仿佛手上的伤口磨搓一点都不疼似的。
素萍这回没有急着去掰开她的手,站在原地等了半晌才听见她吩咐道:“先烧了吧,不能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素萍点点头,从一旁将烛台挪来,引燃了那信纸,“殿下放心,那些人做事很干净,况且韵王殿下也是钰妃之子,他们必定记挂着呢。”
“是如此,可我还担忧一点。”
“是什么?”
“他是我的同胞哥哥,从小与我一同长大,自幼良善,平日里护我周全。若非四年前一事,他断不会变作此番性情。我与他从未有什么阴私,唯独这一桩事上,我瞒了他许久。”
她愈说声音愈低,素萍知其心中难过,但素来不知道如何安慰,忽而想到在乡间时耳濡目染的那些经历,脑子一热说道:“殿下,若怕二人离心,不妨一口咬死了,绝不承认。”
白商果断摇摇头,“不可,我也并无打算。你不知他何等聪明,还记得他当时查了沈氏一案前来告知与我么?”
素萍茫然点头。
白商叹道:“他那时便是来试探我的。”
素萍这才恍然大悟,那时白昭方说了自己查了沈氏的事情,白商手上一块糕点便没有捏住,碎在裙子上。
而后白昭又道查案的时候,线索好似平白摆在哪里。
又想到在那之前的许久,白商曾让自己吩咐下边儿的人去查这件事情。
这样一来,似乎一切都串了起来,原来早在那时便已经初露端倪。
如此了悟之后,她冷不丁又出了一身冷汗,颤抖着嘴唇问道:“那殿下,既然韵王打算如此,日后咱们该如何?”
“我与他走得原是一条路,并无你我之分。是以,若他决意如此,我也当尽全力相助。”
二人方言说到此处,都默契的缄口不言,素萍从妆奁之中重新拿出一支螺子黛为她画眉,片刻之后,又见一小宫人进阁而来,行礼道:“殿下,前头传话,安王殿下今日便要启程前往炎国迎接王女,眼下白帝要合宫举宴为他践行呢。”
白商尚未完妆,素萍先行回道:“晓得了,即刻便去。”
便又手脚麻利地为白商上妆,穿衣,着舄。
皆完毕后已然过了二刻,便连忙跟着白商一同前去赴宴。
约莫午时了,外头阳光大好。
白商走进阳光里,金辉便好似迫不及待扑洒在她的身上,仿若由她的袖间、发间、衣摆上倾泄而出,十分神圣。
素萍跟在后头看着这一幕,只觉仿若在阁中讨论那样暗室之谋的人并非眼前人。
十一月来得如此之快,是白商未曾想到的,入了十一月,下了两场雨,天气又更冷了些,公主府后院中的桂花也早在叫雨打风吹落。
今日常朝,白帝照常处理了几位朝臣奏折上的事宜,又议了常事,便要退朝。
临退朝之时却见杜相手呈一件物什,缓步走上前来。
“陛下,今日礼部递上来的文书,道炎国已然选好了前来和亲的王女,望陛下派人迎接,以示尊重、以显两国交好。”
白帝叫李明呈了上去,展开看了一看,一股怒气涌上心头,忽而讽刺笑道:“炎国人在我国杀我将士,还妄图如此来以示自己尊贵,当真异想天开。”
殿上顿时响起许多附和之声。
杜允闻见这话,却劝道:“陛下,眼下两国已然交好,若是反悔,可为天下人耻笑,况且,若是因此再战,我国亦无力承受了。”
白帝方才情绪翻涌,才做此言语。此刻平静下来,仔细思索,捋着胡须叹道:“杜卿所言极是,有谁愿前往迎接炎国王女?”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不发言,各个面面相觑。
没人愿意去。
炎国地偏,且较大宁而言,风土人文皆十分粗鄙,气候恶劣,多风沙亦多沙盗,算是险地。更何况,炎宁两国民众素来不和,此次他们大败,更是心中有愤,若前去必然凶多吉少。
杜允四下看了看噤若寒蝉的大臣们,开口禀道:“臣有一人荐。”
“说。”
杜允扬声禀道:“皇四子,安王。”又躬身行礼,“且臣以为,必得安王前去,才算妙。”
“哦?”白帝诧异,“如何?”
杜站直了身体,朗声道:“炎国既以王女相配,为彰我朝大国风范,必然也要派一位皇子前去迎接,方能不失礼仪。厉王与韵王皆为国戍守边疆,眼下唯有安王可去。”
白帝思索片刻,“朕早传信去了定州,倒是不知为何如今十一月了韵王还尚未回来,张尚书,你可知为何?”
处在一旁从头到尾不曾发言的张尚书,此时闻言一愣,心中不知为何白帝忽然问自己,诧异道:“回陛下,这…此事微臣如何知晓?”
“你不是向来与他交好?”白帝说着又随手点了几名官员,“你们不都是他的左膀右臂。你们都不知晓,朕又如何知晓?定州何事如此牵绊?他眼里恐怕都没有朕这个君父了吧?”
此话一出,张尚书等人知晓圣上动怒,皆双腿跪地。
张尚书高举起手中玉笏,分辩道:“陛下,定州此前大战,必然民生凋敝,寸草不生。韵王许是在恢复民生也未可知。”
大电商顿时又再无人敢言
白帝缄口不言,冷哼一声,不再提这件事,反而将目光落在站在殿上的白安身上,问道:“安王,你如何看?”
白安即刻执笏上前回道:“陛下,臣愿领命前去,彰显我大宁风度。”
白帝闻言,望着杜允和白安二人久久不语,大殿之上亦鸦雀无声,良久才微微清了嗓子,“准了。”
*
玉清宫方下了朝时,才初交辰正。
入了十一月,天气愈冷,日头也出来得晚了,一轮金乌才方从探出头来,吝啬地朝世间洒下光辉。
恰在此时一个身穿粗布短打的探子,如往常每次来时那样,悄摸进了公主府内。
白商尚在暖阁之中喝茶,素萍在一旁伺候,时不时说着今晨朝会之时发生的事情。
她喝罢了茶,素萍便立刻将茶盏放下,拿起梳子为她栉发。
阁中香烟袅袅,温暖非常,白商望着镜中的自己,思虑着今晨白帝的决定,冷不防冒出一句话来,“你觉得陛下会将那王女嫁给谁?”
素萍一面为她梳头,一面随意接话道:“奴婢身份卑贱,不敢轻议主子的事体。但殿下如此问了——奴婢觉着,韵王殿下如今在几个皇子之中算是最出色的,理应相配。但……陛下如今对韵王殿下颇有微词,是以奴婢觉着或许会嫁给安王。”
白商半晌垂下眼睫,缓缓颔首,“有些道理。”
“奴婢能说出什么道理,只是照实说罢了。”素萍笑得随和,又从一旁端来金盆玉盏,让白商净手漱口。
一番整顿完毕之后,有一个丫鬟来到了暖阁门口,禀告道:“殿下,有人求见。”
冬日里人体倍疲,白商懒得出去,朝素萍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出去见了那探子,不过片刻之间,她又转而回到了暖阁,如往常一样带着一封书信。
白商一双手未曾好全,用两个指尖堪堪捏住螺子黛,一边对镜画眉,一边对素萍道:“你来念吧。”
素萍闻言站在她身后一侧,忐忑将信封拆开,将信纸缓缓展开,方看罢开头,皱着眉惶然出声:“殿下……”
“念便是了,无需拘着礼数。”
“是。”
素萍回道,旋即吞了吞口水,开口读信,
“商商吾妹:
见字如晤,展信舒颜。自八月一别,为兄甚为挂念,在此问候:体尚安否?今时兄于女墙之上见落霞漫天,其辉烁烁如金;忽忆昔年,吾等三人于莲池之景,彼时如此,又静水金膏,碧影遮人;慨盖天地之间,乐皆在此。
今日帝王传书,令兄还京,兄深感忐忑;吾尝得炎军师,乃孤勇之士也,可助;又晓天心圣意,近事不安需早谋划。是以,虽穷途末路,愿破釜沉舟以待东风。道孤长,且缓缓行矣。”
听至此处,白商原本便无力的手忽而更加失了力气,手中的螺子黛“啪嗒”一声落在桌上,断了。
这不大不小的响声,直接将素萍吓了一跳,手上的汗浸湿了信纸,登时破了一角。她望着镜中人,却不见任何异色,半晌方听白商轻声道:“继续。”
“言至于此,方觉冗长。兄于定州安好,腊月可见,望勿挂念;汝需保重,尺素短,含肺腑之言,及看毕,毁之可矣。
昭
十二年十月中于定州。”
念罢,素萍猛然松了一口气,额上冷汗频出,一颗心扑通扑通跳得不停,她再度往白商面上望去,她依旧没有什么表情,手却攥得很紧,仿佛手上的伤口磨搓一点都不疼似的。
素萍这回没有急着去掰开她的手,站在原地等了半晌才听见她吩咐道:“先烧了吧,不能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素萍点点头,从一旁将烛台挪来,引燃了那信纸,“殿下放心,那些人做事很干净,况且韵王殿下也是钰妃之子,他们必定记挂着呢。”
“是如此,可我还担忧一点。”
“是什么?”
“他是我的同胞哥哥,从小与我一同长大,自幼良善,平日里护我周全。若非四年前一事,他断不会变作此番性情。我与他从未有什么阴私,唯独这一桩事上,我瞒了他许久。”
她愈说声音愈低,素萍知其心中难过,但素来不知道如何安慰,忽而想到在乡间时耳濡目染的那些经历,脑子一热说道:“殿下,若怕二人离心,不妨一口咬死了,绝不承认。”
白商果断摇摇头,“不可,我也并无打算。你不知他何等聪明,还记得他当时查了沈氏一案前来告知与我么?”
素萍茫然点头。
白商叹道:“他那时便是来试探我的。”
素萍这才恍然大悟,那时白昭方说了自己查了沈氏的事情,白商手上一块糕点便没有捏住,碎在裙子上。
而后白昭又道查案的时候,线索好似平白摆在哪里。
又想到在那之前的许久,白商曾让自己吩咐下边儿的人去查这件事情。
这样一来,似乎一切都串了起来,原来早在那时便已经初露端倪。
如此了悟之后,她冷不丁又出了一身冷汗,颤抖着嘴唇问道:“那殿下,既然韵王打算如此,日后咱们该如何?”
“我与他走得原是一条路,并无你我之分。是以,若他决意如此,我也当尽全力相助。”
二人方言说到此处,都默契的缄口不言,素萍从妆奁之中重新拿出一支螺子黛为她画眉,片刻之后,又见一小宫人进阁而来,行礼道:“殿下,前头传话,安王殿下今日便要启程前往炎国迎接王女,眼下白帝要合宫举宴为他践行呢。”
白商尚未完妆,素萍先行回道:“晓得了,即刻便去。”
便又手脚麻利地为白商上妆,穿衣,着舄。
皆完毕后已然过了二刻,便连忙跟着白商一同前去赴宴。
约莫午时了,外头阳光大好。
白商走进阳光里,金辉便好似迫不及待扑洒在她的身上,仿若由她的袖间、发间、衣摆上倾泄而出,十分神圣。
素萍跟在后头看着这一幕,只觉仿若在阁中讨论那样暗室之谋的人并非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