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的第五十四天
喜当爹来的有点突然,所以付荟各种的担心。
鸡崽子们不堪一击,怎么吃食呢,疫苗怎么打,黑麻鸡也是第一次当妈,它会照顾好它们吗?
过于操心,付荟直接给朱奶奶打了一个语音。
“朱奶奶,我的家鸡崽子出来了。”
“恭喜,恭喜。”
“我想问一下,喂它们什么?”
“不用喂啊,小鸡出生的第一天根本就不需要进食,鸡嗉子一般会储存食物。它们的毛干了没有?”
“还没有。”
“那你等母鸡把它们的毛孵干吧,半天之后可以喂食,你就用水泡一点小米,喂喂。其实不喂也可以,母鸡自己会想办法的。”
“嗯。”
跟朱奶奶交流完后付荟放心了很多,但家里没有小米,所以她骑着电驴去了一趟镇上,又买了一包小米回来,放在碗里,接了一些凉水泡着。
给黑麻鸡送过去的时候它依旧表现得具有攻击性,但是看付荟手里是个婉,不是个大块头,所以没有发动攻击,但是身体是立起来了。
不想吓着黑麻鸡,到时候出现意外踩到鸡崽子什么,付荟也不好过多干预,所以打疫苗的事也只好先落下。
躺椅上午睡,被自己定的两点五十的闹钟吵醒,没有睡够,翻了个身酝酿了一会,直到手机铃声响起,看到是杨建钢大叔的来电,付荟才从躺椅上下来,换上鞋子,穿上长褂,打开了门。
大家都是一副下地的打扮,杨大叔这次什么也没拿,所以付荟的感觉挺好,至少地里没什么杂草了。
路上跟杨大叔聊了一些有的没的,打听到了霍灵灵租的地挨着北边的花桥村,三亩的水塘,五亩的甘蔗,还有两亩地的水稻。
不过那些地都还没有到期,池塘是六月份到,甘蔗地得等到上个租户春种收成后才给你,合同上是七月底,稻田要等到早稻结束,大概是八月初。
时间并不紧急,所以对付荟来说并没有压力。不过水塘是个新鲜的事物,是不是意味着她可以养鱼了?
到时候吃鱼也不要钱了,还可以去里面捞两条。
说到鱼,有时间自己也要养两只猪,到时候吃肉也不用愁了。
可是养猪的念头一出来,付荟就想到了自己的黑麻鸡,当初是以吃为目的的,可是现在哪里还下得了嘴。
算了,还是不养猪了。
杨大叔带着付荟过了她的猕猴桃地的林子,然后就走了一条跟她的粑粑柑地相反的方向,又走了几分钟,能看到隔着一片的菜地对面,马路旁的几栋楼房。
杨大叔说那就是花桥村,然后指着靠左边的一片长着整齐的绿色草地的地,跟她说这就是霍灵灵以后的地。
“他们用来种甘蔗,你们种什么都可以。”
“这就是甘蔗?”
伏虎问道,因为这作物太嫩了,而且看不出有甘蔗的杆子,但是杨大叔对于她这震惊的话并没有回应,而是拐了一个弯,往甘蔗地左边的地埂处传过去。
付荟这才看到甘蔗地尽头的一排铁网,她好奇里面是什么,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一个水塘,水塘呈椭圆的形状,被铁网围了起来,铁网不是很高,一米五左右吧,但是做工还是很稳固,因为是钢管加铁网的结构,类似她在铁路旁看到的护栏。
仔细看能注意到这铁网上有好几个跟这围栏融为一体的门,因为带着门闩,不过门闩上了锁。
“这围栏费了不少钱把吧?”
付荟感慨道,杨大叔点了点头,说这是前几年刚装上了,花了好几万。
大叔说道这里的时候心情似乎有点沉重,还叹了一口气,给一种这围栏很有故事的感觉,所以她忍不住猜测。
“是有人偷鱼吗?所以才做围栏?”
“你想什么呢,我们这边民风很好,你可别乱说。”
杨大叔激动起来,付荟好奇地凑了过去,眼睛直直地看着他。
“那为什么做护栏?”
“不就前几年有小孩溺水了吗。”
杨大叔急了说了出来,付荟一听说溺水,脚都有点软了。
“没事,看你吓得,没死,但在ICU里住了半个月,所以这池塘的主人就把这池塘给围起来了。小孩子你管不住,那就只能管自己了。”
杨大叔感叹道,带着他继续往前面走,这个时候付荟也发现了围栏上挂着的牌子:请勿攀爬,后果自负。
池塘很大,宽度只有二十来米吧,长有四五十米,池塘后面就是霍灵灵租的稻田了,都泡着水。
“这都是一家人的地吗?”
付荟问道,杨大叔点了点头,不过补充了一句,那家人不止这一点地,还有一块被别人承包了。付荟又问起那家人为什么不自己管理了,大叔说人家儿媳妇怀孕,预产期是国庆的时候,他们打算过去帮忙带孩子。
“这一租就是十年,跟孩子一家长期呆在一起,不怕家庭矛盾吗?”
付荟问道,她说的是实话,她以前的同事婆媳矛盾的可多了,而且很多都不是人品性格的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因为大家生活的时代,接受的教育和信息都不一样,就像作为一个年轻人,跟父母同居在一个屋檐都会有吵架呢,那一大家子更不是不能避免吗?
“这你放心,他孩子在大城市有好几套房,分开住。”
“牛。”
果然啊,这村里有钱人真的不少。
跟这杨大叔逛完了霍灵灵的地,回头的时候付荟不忘拿着手机拍摄了一段唯美的田园风光,发到了群里,@了霍灵灵,告诉她这是她地里的实拍。
霍灵灵:我的梦中情地啊,有水有粮有甜。
汪满金:风景真好。就是那铁网有点扎眼。
刘有莹:农村里的池塘装了铁网一般都是出过事的。
汪满金:什么事?
刘有莹:当然是溺水啊,小孩子都野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这水塘那么大,夏天钓个鱼、捞个虾什么,很容易出事。
霍灵灵:真的出过事吗?
付荟:算出过,不过小孩没事,但是住ICU了。
汪满金:那还是围起来好,可怕。
……
付荟聊着天,杨建钢大哥说他要去他的菜地看看,还没走完甘蔗地他就往华侨村的路走了,付荟一个人拿着手机回家。
路过了自己的猕猴桃地,付荟从外往里面看了一眼,枝头上出了不少芽,一簇一簇的拳头大的芽包密密麻麻。
可能是前面几场大雨的原因吧,地上的草看着都长高了不少。
看了看时间,没到四点,要不下去抹个芽再回去?
反正都来了,就下地看看。
先从第一颗树开始,这棵树开了不少芽,密度虽然跟技术员家的差不多,但是这芽的质量却没有人家的好。
瘪芽很多,但是要是都掰掉那她一根枝上就没什么了,所以她只能将对比样本的范围缩小,不拿技术员家的芽对比,只拿当前枝条的芽对比。
抹芽还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但就是有点费眼睛和费脖子。
应该还是她不够熟练的问题,但工作的付荟还是很容易进入状态的,踮脚,伸手,咔、咔、咔,把那些不行的芽抹掉,让枝条看着更均匀,也能给她一种治愈的感觉。
付荟这里的五亩地是一百六十棵猕猴桃树,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横着抹5排竖着的树,一排是十三根,五排就是六十五根。
等付荟按照自己的计划干完自己计划的活,抬头才注意到天已经暗了下来,再掏出手机一看,已经晚上七点了。
走回家七点半多一些,脖子有点酸,不想做法了,所以从冰箱拿出速冻饺子,烧卖,蒸了三个烧卖二十个饺子,然后就烧了洗澡水,换了衣服在躺椅上休息。
想到了做鸡笼鸡架的视频还差盖板安装的事,所以付荟又去了鸡棚里将安装上了暖风机的盖板来扛到了堂屋里,借着堂屋明亮的灯光对它来了一个特写的拍摄。
拍摄完之后付荟有蹑手蹑脚地将盖板给扛了回去。
因为付荟的动静很小,所以黑麻鸡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离开的时候探着脑袋往鸡笼里面看了一眼,刚好对上黑麻鸡犀利的小眼珠。
怎么说呢,鸡崽子还没出来的时候这黑麻鸡的眼神都是空洞的,那个时候她不是还怀疑它是不是有抑郁吗?
现在鸡崽子出来了,黑麻鸡的眼神都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起来。
果然这是大自然母爱的力量。
看黑麻鸡对自己的出现没有激烈的反应,只是眼神上防备,所以付荟讨好地笑了笑,将手机的镜头对准了黑麻鸡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溜了。
夜里拍摄的照片像素有点低,而且还没有拍到小鸡崽子,付荟看了两眼,为了不占内存,只好先删了。
回到躺椅上把盖板的视频加了上去,剪辑好后,视频上传,她的晚饭也可以吃了。
给饺子调了一个酸辣的沾汁,香菇肉馅的饺子很香,她忙了一个下午拿起筷子,一口就是一个。
烧卖还是她喜欢的味道,两口一个,吃起来很过瘾。
晚餐应付完,付荟洗了个澡就已经八点半了,因为太累,手机也没有玩,躺在床上倒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付荟七点半就自然醒了。
醒了但是她不想动,所以拿起手机在床上刷着。
又想到了鸡崽子,还想到了她买的鸡疫苗,可是下不去手。
这个时候技术员嫂子打了个电话过来,说她八点到,付荟才想起抹芽的事还要继续,立即从床上跳下来。
“我给你做个早餐,你想吃什么?”
“我早就吃了,现在出发,我直接去地里找你。”
大姐回复,付荟推敲这“去地理找你”这五个字的含义,不就是对方认为她这个时间点已经到地里,或者她过来的时候自己就在地里了吗?
自己的猕猴桃地今天估计就够能让她失望了,这早起还是不能让她失望吧。
这么一想,付荟便饭也没吃,换了身装备就往地里跑了去。
付荟刚下地就听到了电磨停在外面路上的声音。
探着脑袋往那边一看,果然是技术员大姐。
付荟想起自己昨天下去整理的几排树,说不定还可以吹嘘自己早到很久了,心里不免有点得意。
“你要打一下草了。”
一走近,大姐就交代道,但看到付荟整过的几排树,立即又竖起了大拇指,说她干的很不错。
“就是势头有些弱。”
付荟回应道,大姐点头。
“那是因为你没有施肥的原因,加上你除草比较晚,树的营养还是不够。但这是你第一次接触猕猴桃园,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
“后期还需要做什么?除了你说的水和肥之外?”
“需要做的可多了,后续雨会增多,长势也会加快,到时候还要进行一次剪枝条,具体的以后我再告诉你吧。”
鸡崽子们不堪一击,怎么吃食呢,疫苗怎么打,黑麻鸡也是第一次当妈,它会照顾好它们吗?
过于操心,付荟直接给朱奶奶打了一个语音。
“朱奶奶,我的家鸡崽子出来了。”
“恭喜,恭喜。”
“我想问一下,喂它们什么?”
“不用喂啊,小鸡出生的第一天根本就不需要进食,鸡嗉子一般会储存食物。它们的毛干了没有?”
“还没有。”
“那你等母鸡把它们的毛孵干吧,半天之后可以喂食,你就用水泡一点小米,喂喂。其实不喂也可以,母鸡自己会想办法的。”
“嗯。”
跟朱奶奶交流完后付荟放心了很多,但家里没有小米,所以她骑着电驴去了一趟镇上,又买了一包小米回来,放在碗里,接了一些凉水泡着。
给黑麻鸡送过去的时候它依旧表现得具有攻击性,但是看付荟手里是个婉,不是个大块头,所以没有发动攻击,但是身体是立起来了。
不想吓着黑麻鸡,到时候出现意外踩到鸡崽子什么,付荟也不好过多干预,所以打疫苗的事也只好先落下。
躺椅上午睡,被自己定的两点五十的闹钟吵醒,没有睡够,翻了个身酝酿了一会,直到手机铃声响起,看到是杨建钢大叔的来电,付荟才从躺椅上下来,换上鞋子,穿上长褂,打开了门。
大家都是一副下地的打扮,杨大叔这次什么也没拿,所以付荟的感觉挺好,至少地里没什么杂草了。
路上跟杨大叔聊了一些有的没的,打听到了霍灵灵租的地挨着北边的花桥村,三亩的水塘,五亩的甘蔗,还有两亩地的水稻。
不过那些地都还没有到期,池塘是六月份到,甘蔗地得等到上个租户春种收成后才给你,合同上是七月底,稻田要等到早稻结束,大概是八月初。
时间并不紧急,所以对付荟来说并没有压力。不过水塘是个新鲜的事物,是不是意味着她可以养鱼了?
到时候吃鱼也不要钱了,还可以去里面捞两条。
说到鱼,有时间自己也要养两只猪,到时候吃肉也不用愁了。
可是养猪的念头一出来,付荟就想到了自己的黑麻鸡,当初是以吃为目的的,可是现在哪里还下得了嘴。
算了,还是不养猪了。
杨大叔带着付荟过了她的猕猴桃地的林子,然后就走了一条跟她的粑粑柑地相反的方向,又走了几分钟,能看到隔着一片的菜地对面,马路旁的几栋楼房。
杨大叔说那就是花桥村,然后指着靠左边的一片长着整齐的绿色草地的地,跟她说这就是霍灵灵以后的地。
“他们用来种甘蔗,你们种什么都可以。”
“这就是甘蔗?”
伏虎问道,因为这作物太嫩了,而且看不出有甘蔗的杆子,但是杨大叔对于她这震惊的话并没有回应,而是拐了一个弯,往甘蔗地左边的地埂处传过去。
付荟这才看到甘蔗地尽头的一排铁网,她好奇里面是什么,走近一看才知道那是一个水塘,水塘呈椭圆的形状,被铁网围了起来,铁网不是很高,一米五左右吧,但是做工还是很稳固,因为是钢管加铁网的结构,类似她在铁路旁看到的护栏。
仔细看能注意到这铁网上有好几个跟这围栏融为一体的门,因为带着门闩,不过门闩上了锁。
“这围栏费了不少钱把吧?”
付荟感慨道,杨大叔点了点头,说这是前几年刚装上了,花了好几万。
大叔说道这里的时候心情似乎有点沉重,还叹了一口气,给一种这围栏很有故事的感觉,所以她忍不住猜测。
“是有人偷鱼吗?所以才做围栏?”
“你想什么呢,我们这边民风很好,你可别乱说。”
杨大叔激动起来,付荟好奇地凑了过去,眼睛直直地看着他。
“那为什么做护栏?”
“不就前几年有小孩溺水了吗。”
杨大叔急了说了出来,付荟一听说溺水,脚都有点软了。
“没事,看你吓得,没死,但在ICU里住了半个月,所以这池塘的主人就把这池塘给围起来了。小孩子你管不住,那就只能管自己了。”
杨大叔感叹道,带着他继续往前面走,这个时候付荟也发现了围栏上挂着的牌子:请勿攀爬,后果自负。
池塘很大,宽度只有二十来米吧,长有四五十米,池塘后面就是霍灵灵租的稻田了,都泡着水。
“这都是一家人的地吗?”
付荟问道,杨大叔点了点头,不过补充了一句,那家人不止这一点地,还有一块被别人承包了。付荟又问起那家人为什么不自己管理了,大叔说人家儿媳妇怀孕,预产期是国庆的时候,他们打算过去帮忙带孩子。
“这一租就是十年,跟孩子一家长期呆在一起,不怕家庭矛盾吗?”
付荟问道,她说的是实话,她以前的同事婆媳矛盾的可多了,而且很多都不是人品性格的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因为大家生活的时代,接受的教育和信息都不一样,就像作为一个年轻人,跟父母同居在一个屋檐都会有吵架呢,那一大家子更不是不能避免吗?
“这你放心,他孩子在大城市有好几套房,分开住。”
“牛。”
果然啊,这村里有钱人真的不少。
跟这杨大叔逛完了霍灵灵的地,回头的时候付荟不忘拿着手机拍摄了一段唯美的田园风光,发到了群里,@了霍灵灵,告诉她这是她地里的实拍。
霍灵灵:我的梦中情地啊,有水有粮有甜。
汪满金:风景真好。就是那铁网有点扎眼。
刘有莹:农村里的池塘装了铁网一般都是出过事的。
汪满金:什么事?
刘有莹:当然是溺水啊,小孩子都野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这水塘那么大,夏天钓个鱼、捞个虾什么,很容易出事。
霍灵灵:真的出过事吗?
付荟:算出过,不过小孩没事,但是住ICU了。
汪满金:那还是围起来好,可怕。
……
付荟聊着天,杨建钢大哥说他要去他的菜地看看,还没走完甘蔗地他就往华侨村的路走了,付荟一个人拿着手机回家。
路过了自己的猕猴桃地,付荟从外往里面看了一眼,枝头上出了不少芽,一簇一簇的拳头大的芽包密密麻麻。
可能是前面几场大雨的原因吧,地上的草看着都长高了不少。
看了看时间,没到四点,要不下去抹个芽再回去?
反正都来了,就下地看看。
先从第一颗树开始,这棵树开了不少芽,密度虽然跟技术员家的差不多,但是这芽的质量却没有人家的好。
瘪芽很多,但是要是都掰掉那她一根枝上就没什么了,所以她只能将对比样本的范围缩小,不拿技术员家的芽对比,只拿当前枝条的芽对比。
抹芽还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但就是有点费眼睛和费脖子。
应该还是她不够熟练的问题,但工作的付荟还是很容易进入状态的,踮脚,伸手,咔、咔、咔,把那些不行的芽抹掉,让枝条看着更均匀,也能给她一种治愈的感觉。
付荟这里的五亩地是一百六十棵猕猴桃树,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横着抹5排竖着的树,一排是十三根,五排就是六十五根。
等付荟按照自己的计划干完自己计划的活,抬头才注意到天已经暗了下来,再掏出手机一看,已经晚上七点了。
走回家七点半多一些,脖子有点酸,不想做法了,所以从冰箱拿出速冻饺子,烧卖,蒸了三个烧卖二十个饺子,然后就烧了洗澡水,换了衣服在躺椅上休息。
想到了做鸡笼鸡架的视频还差盖板安装的事,所以付荟又去了鸡棚里将安装上了暖风机的盖板来扛到了堂屋里,借着堂屋明亮的灯光对它来了一个特写的拍摄。
拍摄完之后付荟有蹑手蹑脚地将盖板给扛了回去。
因为付荟的动静很小,所以黑麻鸡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离开的时候探着脑袋往鸡笼里面看了一眼,刚好对上黑麻鸡犀利的小眼珠。
怎么说呢,鸡崽子还没出来的时候这黑麻鸡的眼神都是空洞的,那个时候她不是还怀疑它是不是有抑郁吗?
现在鸡崽子出来了,黑麻鸡的眼神都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起来。
果然这是大自然母爱的力量。
看黑麻鸡对自己的出现没有激烈的反应,只是眼神上防备,所以付荟讨好地笑了笑,将手机的镜头对准了黑麻鸡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溜了。
夜里拍摄的照片像素有点低,而且还没有拍到小鸡崽子,付荟看了两眼,为了不占内存,只好先删了。
回到躺椅上把盖板的视频加了上去,剪辑好后,视频上传,她的晚饭也可以吃了。
给饺子调了一个酸辣的沾汁,香菇肉馅的饺子很香,她忙了一个下午拿起筷子,一口就是一个。
烧卖还是她喜欢的味道,两口一个,吃起来很过瘾。
晚餐应付完,付荟洗了个澡就已经八点半了,因为太累,手机也没有玩,躺在床上倒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付荟七点半就自然醒了。
醒了但是她不想动,所以拿起手机在床上刷着。
又想到了鸡崽子,还想到了她买的鸡疫苗,可是下不去手。
这个时候技术员嫂子打了个电话过来,说她八点到,付荟才想起抹芽的事还要继续,立即从床上跳下来。
“我给你做个早餐,你想吃什么?”
“我早就吃了,现在出发,我直接去地里找你。”
大姐回复,付荟推敲这“去地理找你”这五个字的含义,不就是对方认为她这个时间点已经到地里,或者她过来的时候自己就在地里了吗?
自己的猕猴桃地今天估计就够能让她失望了,这早起还是不能让她失望吧。
这么一想,付荟便饭也没吃,换了身装备就往地里跑了去。
付荟刚下地就听到了电磨停在外面路上的声音。
探着脑袋往那边一看,果然是技术员大姐。
付荟想起自己昨天下去整理的几排树,说不定还可以吹嘘自己早到很久了,心里不免有点得意。
“你要打一下草了。”
一走近,大姐就交代道,但看到付荟整过的几排树,立即又竖起了大拇指,说她干的很不错。
“就是势头有些弱。”
付荟回应道,大姐点头。
“那是因为你没有施肥的原因,加上你除草比较晚,树的营养还是不够。但这是你第一次接触猕猴桃园,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
“后期还需要做什么?除了你说的水和肥之外?”
“需要做的可多了,后续雨会增多,长势也会加快,到时候还要进行一次剪枝条,具体的以后我再告诉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