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能称作十一月中旬,北京已然有了地处北方的自觉性,长风时不时席卷而过,把人刮得身形都得晃两晃。
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大厅里,不少人仰头望向大屏上航班的落地时间,面上虽然不显,心里却焦灼地掰着指头倒计时。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北京常年归者和来客不断,航站楼里几乎没什么能坐得下的位置,栏杆边层叠倚了好些人。
看着他们手里各式各样的接机牌,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忽然想到什么,他手肘杵了杵身旁的人,说:“诶小项,咱们的接机横幅呢?快拿出来,飞机马上就要落地了。”
被叫小项的男人看模样约莫二十七八,身形颀长,修身大衣衬得他利落干净。
闻言,他摁熄手机屏幕,抬眸看了眼大屏,随着脖颈仰起的动作,他下颌露出清晰而又流畅的轮廓。
项琢嗓音微冷,但此刻听起来却带了些无奈,他问:“真的要用这个横幅吗,需不需要再考虑一下?”
秃顶领导林戎皱眉:“嘿你这孩子,我们的横幅怎么了?多显眼呢,保准让他们一出来就能看到,快快快拿出来。”
领导二次发话,再拒绝就不太礼貌了,项琢说:“好吧。”
他从纸袋里拿出被卷成筒状的横幅,同事们捏住头尾展开,红底布面上印着黄澄澄两排大字: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欢迎:洛杉矶天文研究院各位成员!!!
在地质科学院干了这么多年,不少人曾为了一丝不确定的数据,甘愿辗转于地球极南极北之间,他们看过凌晨的雪山,也行走过无边的旷野。
林戎亲切地给他们这类地质研究员取了个昵称:浪漫的疯子。
这一次,地面上的浪漫恰巧跟天空里的浪漫碰上了面,林戎当即一拍脑门决定:横幅就这么写!另类显眼且一眼就能看懂,谁来劝我改都不好使!
只可惜,五十多岁中年人所认为的浪漫,跟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相比,毕竟还是隔了那么点——代沟的。
林戎向前探头看了一眼,十分满意:“没抢到接机的好位置,幸好咱们有这个!”
他刚好站在了横幅的“亮”字后面,项琢比他高一头,伫立在右侧。
机场顶光煞白,从项琢这个角度看过去,恰好有一束光落在林戎秃了的脑袋顶上,他脑子里不受控地蹦出四个字:锃光瓦亮。
项琢:“……”
浪不浪漫不知道,疯倒是挺疯的。
*
机舱内响起清泠缓慢的一声“叮——”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飞机即将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承万古帝王之都,聚千载华夏之魂,北京是郁达夫……』
归国路途遥遥,近十二个小时,周思年终于听到了这段,自己近十年都没再听到过的语音播报。
空乘来回提醒乘客收好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她整理好东西,拍了拍身旁的同事:“要落地了。”
同事名叫克瑞伊,原是个法裔美国人,很多年前来北京当过几年交换生,由于语言天赋不错,直到现在说中文时,他声调里都隐约还带了些京腔。
暂时没法预计会在国内待多久,所以几个人带的行李都不少,等他们拿到托运行李去接机厅时,距离飞机落地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半个小时。
老教授是个吃货,克瑞伊一边走,一边跟他说着自己当交换生时在北京吃到的美食,引得教授频频点头,恨不得就地饱餐一顿。
入乡随俗,他回头用中文向周思年确认:“是有人来给咱们接机的,对吧?”
周思年点点头,搜寻的眼神未停。
随着出航站楼的旅客越来越多,还是没人上前来认领,林戎不禁疑惑:“不会找不到我们吧?”
“不会的”,项琢凉凉道,“您这不是还有横幅吗?”
听闻洛杉矶来的项目组有男有女,林戎没听出来他话语里的调侃,自顾自在人头攒动的航站楼里,搜寻这样一队看起来能像天文研究员的人。
项琢等得无聊,他拿出手机跟餐厅确认事宜,待会儿接到人就直接去吃午饭。
又过了几分钟,余光里,林戎忽然抬手朝栏杆远处挥了挥:“这里!!”
一个男声由远及近,奇特的音调里带了些北京味儿,直到停在横幅前:“请问是地质科学院吗?”
“是是是,您几位就是洛杉矶来的吧?可算等到了。”林戎跟人简短寒暄完,抬手拍了拍项琢的后背,“走小项,带他们去吃饭,坐了那么久的飞机,你们饿坏了吧……”
项琢身形未动,目光一眨不眨地盯着横栏前的人,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
项目组身后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人们或快或慢地往目的地行走着,落在他眼里不知像加快了多少倍速。
眼前的人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出现在这幅背景中,项琢觉得整个航站楼都在一瞬间被按下静音键。
只剩脑中震耳欲聋的嗡鸣声,吵得他不得安宁。
记忆里透明的身形逐渐化为实体,然后又和眼前的人重叠起来,过往像溯流而上的河水般涌入脑海,他甚至僵硬得忘了问好。
怎么回事?
林戎又拍了他一下,小声提醒:“你小子,愣着干嘛呢?快问好!”
项琢这才回过神,从老教授开始,向研究院一行人体面得当地问了圈好。
当那只腕臂硬朗,骨节分明的手递到周思年眼前时,她只觉得一切都巧合到让人觉得荒唐。
看她没动作,老教授疑惑地叫了她一声:“Zhou?”
“嗯?”
周思年回神,她伸出手,竭力想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但耳中传来的骨骼轻响声,还是让她觉得,自己像一个被技术不精的手艺人所控制的提线木偶。
项琢将她冰冷的指尖握住,他手掌干净温热,握完即分。
“你好。”周思年声音生疏得像是第一次同他见面,“我叫周思年。”
……
“走吧,大家别在这儿杵着了,餐厅定好了,咱们先去吃饭吧?”林戎说着,一边将横幅卷吧卷吧收了起来。
忙活半天还是自己先把他们认出来,这横幅果然没发挥什么作用,他心道。
下一秒,项琢就看老教授欲言又止小半晌,最终还是指着已经被收起来的横幅,慈祥又乐呵地说:“能告诉我,上面的字是什么意思吗?”
项琢:“……”
老教授能听懂一些简单的中文字句,但看不懂汉字。
林戎前一秒还有些沮丧,发现还是有人看到了他精心准备的横幅,立马“噢!”了一声,那句耳熟能详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眼看就要兴奋地从他嘴里蹦出来。
项琢眼皮一跳,抢先道:“You're like stars.”
——你们与星辰同辉。
这话答得很有水平,既保留了横幅上的“亮晶晶”,又对应身份,将他们比作星星——每个人看起来星点般微弱的力量,却构成了茫茫无边的苍穹与星河。
林戎品了品这句话,十分满意地点点头。
看吧,他就说这横幅有用。
“哈哈哈哈哈……”两边项目组的人窝在同一辆车里,刚才在机场憋了半天,现在终于能敞开笑出来了。
若说这辆车里是轻松愉悦的氛围,那对比周思年所在的那辆,气氛基本可以称之为诡异——暂时是她自己这么认为。
她紧靠着左侧车门,旁边分别是教授和克瑞伊,项琢开车,副驾坐的是林戎。
不得不说,林戎能做到管理层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客人”刚落地,万没有一来就跟人谈工作的道理。他时不时转头,跟后排的三个人,尤其是教授,介绍着北京十分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以及吃食。
餐厅离机场不算特别远,在飞机上闷了十几个小时,项琢车速放得缓,四扇窗都半降下来透气。
主副驾中间的扶手箱就像个分隔线,右边区域里的三个人聊得热火朝天,而左边的周思年和项琢却静默得像两尊冰雕。
项琢是因为要开车,周思年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林戎偶尔话题扯到她身上时,她会笑着有礼有节地回答几句,更多的时候,周思年都偏头靠在门边,目光落在前方车窗外的后视镜里。
哪怕驾驶座的靠背挡住了大半,却依然能窥见些许这人熟练打方向盘的模样。
项琢时不时要偏头看一眼后视镜,目光免不了跟她撞上。周思年眼底没有一丝波澜,看不出任何情绪,以至于项琢都不知道她到底是在发呆还是怎么。
车窗一路擦着北风到达餐厅门口,林戎下车给后排的人开门:“小心小心。”
听闻老教授的口味不只局限于美国菜,项琢特意订了个菜品混合的高档餐厅,八大菜系应有尽有。
林戎英语口语说得磕磕巴巴,好在词汇量够多,乐此不疲地跟老教授开玩笑:“我们中国菜特别好吃,您吃过一次肯定就会天天惦念着。”
闻言,克瑞伊笑着出声附和:“这倒是真的。”
项琢将钥匙交给泊车员,前面三个人已经在上楼梯了,只有周思年还在台阶下站着,不知道为什么没跟着进去。
他沉默一瞬,踱着步子来到她的身后。
项琢嘴唇动了动,正想说点什么。
可还没等他开口,周思年却已然头也不回地迈步上了台阶。
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大厅里,不少人仰头望向大屏上航班的落地时间,面上虽然不显,心里却焦灼地掰着指头倒计时。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北京常年归者和来客不断,航站楼里几乎没什么能坐得下的位置,栏杆边层叠倚了好些人。
看着他们手里各式各样的接机牌,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忽然想到什么,他手肘杵了杵身旁的人,说:“诶小项,咱们的接机横幅呢?快拿出来,飞机马上就要落地了。”
被叫小项的男人看模样约莫二十七八,身形颀长,修身大衣衬得他利落干净。
闻言,他摁熄手机屏幕,抬眸看了眼大屏,随着脖颈仰起的动作,他下颌露出清晰而又流畅的轮廓。
项琢嗓音微冷,但此刻听起来却带了些无奈,他问:“真的要用这个横幅吗,需不需要再考虑一下?”
秃顶领导林戎皱眉:“嘿你这孩子,我们的横幅怎么了?多显眼呢,保准让他们一出来就能看到,快快快拿出来。”
领导二次发话,再拒绝就不太礼貌了,项琢说:“好吧。”
他从纸袋里拿出被卷成筒状的横幅,同事们捏住头尾展开,红底布面上印着黄澄澄两排大字: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欢迎:洛杉矶天文研究院各位成员!!!
在地质科学院干了这么多年,不少人曾为了一丝不确定的数据,甘愿辗转于地球极南极北之间,他们看过凌晨的雪山,也行走过无边的旷野。
林戎亲切地给他们这类地质研究员取了个昵称:浪漫的疯子。
这一次,地面上的浪漫恰巧跟天空里的浪漫碰上了面,林戎当即一拍脑门决定:横幅就这么写!另类显眼且一眼就能看懂,谁来劝我改都不好使!
只可惜,五十多岁中年人所认为的浪漫,跟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相比,毕竟还是隔了那么点——代沟的。
林戎向前探头看了一眼,十分满意:“没抢到接机的好位置,幸好咱们有这个!”
他刚好站在了横幅的“亮”字后面,项琢比他高一头,伫立在右侧。
机场顶光煞白,从项琢这个角度看过去,恰好有一束光落在林戎秃了的脑袋顶上,他脑子里不受控地蹦出四个字:锃光瓦亮。
项琢:“……”
浪不浪漫不知道,疯倒是挺疯的。
*
机舱内响起清泠缓慢的一声“叮——”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飞机即将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承万古帝王之都,聚千载华夏之魂,北京是郁达夫……』
归国路途遥遥,近十二个小时,周思年终于听到了这段,自己近十年都没再听到过的语音播报。
空乘来回提醒乘客收好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她整理好东西,拍了拍身旁的同事:“要落地了。”
同事名叫克瑞伊,原是个法裔美国人,很多年前来北京当过几年交换生,由于语言天赋不错,直到现在说中文时,他声调里都隐约还带了些京腔。
暂时没法预计会在国内待多久,所以几个人带的行李都不少,等他们拿到托运行李去接机厅时,距离飞机落地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半个小时。
老教授是个吃货,克瑞伊一边走,一边跟他说着自己当交换生时在北京吃到的美食,引得教授频频点头,恨不得就地饱餐一顿。
入乡随俗,他回头用中文向周思年确认:“是有人来给咱们接机的,对吧?”
周思年点点头,搜寻的眼神未停。
随着出航站楼的旅客越来越多,还是没人上前来认领,林戎不禁疑惑:“不会找不到我们吧?”
“不会的”,项琢凉凉道,“您这不是还有横幅吗?”
听闻洛杉矶来的项目组有男有女,林戎没听出来他话语里的调侃,自顾自在人头攒动的航站楼里,搜寻这样一队看起来能像天文研究员的人。
项琢等得无聊,他拿出手机跟餐厅确认事宜,待会儿接到人就直接去吃午饭。
又过了几分钟,余光里,林戎忽然抬手朝栏杆远处挥了挥:“这里!!”
一个男声由远及近,奇特的音调里带了些北京味儿,直到停在横幅前:“请问是地质科学院吗?”
“是是是,您几位就是洛杉矶来的吧?可算等到了。”林戎跟人简短寒暄完,抬手拍了拍项琢的后背,“走小项,带他们去吃饭,坐了那么久的飞机,你们饿坏了吧……”
项琢身形未动,目光一眨不眨地盯着横栏前的人,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
项目组身后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人们或快或慢地往目的地行走着,落在他眼里不知像加快了多少倍速。
眼前的人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出现在这幅背景中,项琢觉得整个航站楼都在一瞬间被按下静音键。
只剩脑中震耳欲聋的嗡鸣声,吵得他不得安宁。
记忆里透明的身形逐渐化为实体,然后又和眼前的人重叠起来,过往像溯流而上的河水般涌入脑海,他甚至僵硬得忘了问好。
怎么回事?
林戎又拍了他一下,小声提醒:“你小子,愣着干嘛呢?快问好!”
项琢这才回过神,从老教授开始,向研究院一行人体面得当地问了圈好。
当那只腕臂硬朗,骨节分明的手递到周思年眼前时,她只觉得一切都巧合到让人觉得荒唐。
看她没动作,老教授疑惑地叫了她一声:“Zhou?”
“嗯?”
周思年回神,她伸出手,竭力想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但耳中传来的骨骼轻响声,还是让她觉得,自己像一个被技术不精的手艺人所控制的提线木偶。
项琢将她冰冷的指尖握住,他手掌干净温热,握完即分。
“你好。”周思年声音生疏得像是第一次同他见面,“我叫周思年。”
……
“走吧,大家别在这儿杵着了,餐厅定好了,咱们先去吃饭吧?”林戎说着,一边将横幅卷吧卷吧收了起来。
忙活半天还是自己先把他们认出来,这横幅果然没发挥什么作用,他心道。
下一秒,项琢就看老教授欲言又止小半晌,最终还是指着已经被收起来的横幅,慈祥又乐呵地说:“能告诉我,上面的字是什么意思吗?”
项琢:“……”
老教授能听懂一些简单的中文字句,但看不懂汉字。
林戎前一秒还有些沮丧,发现还是有人看到了他精心准备的横幅,立马“噢!”了一声,那句耳熟能详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眼看就要兴奋地从他嘴里蹦出来。
项琢眼皮一跳,抢先道:“You're like stars.”
——你们与星辰同辉。
这话答得很有水平,既保留了横幅上的“亮晶晶”,又对应身份,将他们比作星星——每个人看起来星点般微弱的力量,却构成了茫茫无边的苍穹与星河。
林戎品了品这句话,十分满意地点点头。
看吧,他就说这横幅有用。
“哈哈哈哈哈……”两边项目组的人窝在同一辆车里,刚才在机场憋了半天,现在终于能敞开笑出来了。
若说这辆车里是轻松愉悦的氛围,那对比周思年所在的那辆,气氛基本可以称之为诡异——暂时是她自己这么认为。
她紧靠着左侧车门,旁边分别是教授和克瑞伊,项琢开车,副驾坐的是林戎。
不得不说,林戎能做到管理层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客人”刚落地,万没有一来就跟人谈工作的道理。他时不时转头,跟后排的三个人,尤其是教授,介绍着北京十分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以及吃食。
餐厅离机场不算特别远,在飞机上闷了十几个小时,项琢车速放得缓,四扇窗都半降下来透气。
主副驾中间的扶手箱就像个分隔线,右边区域里的三个人聊得热火朝天,而左边的周思年和项琢却静默得像两尊冰雕。
项琢是因为要开车,周思年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林戎偶尔话题扯到她身上时,她会笑着有礼有节地回答几句,更多的时候,周思年都偏头靠在门边,目光落在前方车窗外的后视镜里。
哪怕驾驶座的靠背挡住了大半,却依然能窥见些许这人熟练打方向盘的模样。
项琢时不时要偏头看一眼后视镜,目光免不了跟她撞上。周思年眼底没有一丝波澜,看不出任何情绪,以至于项琢都不知道她到底是在发呆还是怎么。
车窗一路擦着北风到达餐厅门口,林戎下车给后排的人开门:“小心小心。”
听闻老教授的口味不只局限于美国菜,项琢特意订了个菜品混合的高档餐厅,八大菜系应有尽有。
林戎英语口语说得磕磕巴巴,好在词汇量够多,乐此不疲地跟老教授开玩笑:“我们中国菜特别好吃,您吃过一次肯定就会天天惦念着。”
闻言,克瑞伊笑着出声附和:“这倒是真的。”
项琢将钥匙交给泊车员,前面三个人已经在上楼梯了,只有周思年还在台阶下站着,不知道为什么没跟着进去。
他沉默一瞬,踱着步子来到她的身后。
项琢嘴唇动了动,正想说点什么。
可还没等他开口,周思年却已然头也不回地迈步上了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