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的声音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装修师傅每天早晨来得比闹钟还准时。
壁挂钟刚报完准点的时间,没过几分钟,对面就响起了叮呤咣啷的动静。
一扇门相隔的客厅里,餐桌前坐着一个女生,看起来年纪不大。她靠着椅背重心微微后仰,前面两个椅腿悬空了些。
即便隔着过道和防盗门,吵闹的装修声也依旧清晰地刺激着她的耳膜,让她觉得榔头锤打的钉子不在对面墙上,而在她的耳朵里。
“哎!”女生长叹一口气,放下手中最后一截吐司边,朝厨房道,“对面的装修怎么还没结束啊!吵死我了!”
话音刚落,一个女人的身影出现在厨房门口。许苓岚手里端着水果走过来,她指指桌上的瓷盘:“周思年,你又把吐司边给我剩着是吧?”
周思年双脚撑地站起来,故作可怜的语气:“妈,我真不爱吃吐司边,干巴巴的,像晒了十天的草一样。”
“我看哪天先把你扔到楼下晒十天。”许苓岚一边没好气地说着,一边往她撕下来的吐司边上抹了点果酱,凑合着送进自己嘴里。
“你才舍不得。”周思年笑着贫嘴。
她笑起来时眉眼弯弯的,明明才刚过十七,却已然是放到人堆里都极为出挑的长相。
“有人在群里问过物业了。”许苓岚说,“对面差不多搬完了,应该这两天就会住进来吧。”
“谢天谢地。”周思年对着虚空双手合十,模样虔诚,“终于完了。”
许苓岚望了眼挂钟,幽幽道:“再不出门,我觉得你比对面先完。”
周思年:“……”
在许女士每隔五分钟就催她一次的情况下,周思年踩着第一节上课前的点到了教室——走读生可以不上早自习。
并不是她故意不想上学,主要是北方冬天实在太冷,出门就像顶着刀子在走。
昨晚刚发布了近期可能降雪的预报,周思年恍惚觉得,今早的风似乎都刮得脸更疼了。
雪还没下,空气闻起来总有种颗粒感,她打开教室后门时,门边的同学从睡梦中惊醒,拢了拢被撑得臃肿的校服,抖着声道:“快快快,关门关门。”
寒风趁虚而入又被迅速阻隔在门外,周思年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她的视力很好,怎么看电子产品都不会近视似的,哪怕现在坐最后一排,也能清晰看到黑板上的几个字:欢迎新同学!
她手肘杵了杵同桌,指着黑板:“谁写的?”
同桌是个叫屈厘的女生,长相文静,戴着一副透明框眼镜,镜片将脸遮了大半,她道:“班主任嘛,刚刚课间来写的,不然还能有谁。”
“什么意思?有人要转来我们班吗?”周思年问。
“应该是吧,不知道,待会儿第一节不是她的课嘛,应该会说这事儿吧。”
没等周思年再问,急促的上课铃声便响了起来。高跟鞋“哒哒”声从空茫的走廊里传来,最后停在讲台上。
班主任谭榕是个教物理的中年人,外表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岁数要年轻一些。
与以往不同,今天谭榕进门时,身后还跟着一个男生。
男生看起来很高,他身形挺拔地站在讲台上,哪怕初到这样陌生且人多的地方,看起来也丝毫不怯场。黑色书包被他单肩背在身后,几乎跟他的羽绒服融为一体。
讲台下传来窃窃私语,谭榕拍了拍手以示安静:“做个自我介绍吧。”
男生点点头,说:“大家好,我叫项琢,刚从其他地方转到北京,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待到高考。”
周思年听过各样各样的自我介绍,外向的人在介绍自己时,大多语气欢快收放自如,而内向的则或多或少能听出些拘谨。
除了项琢。
他嗓音很低,听不出来什么情绪,这段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毫无感情,甚至像只是朗读了一段枯燥又乏味的学术报告。
谭榕问:“没了?”
“没了。”
“行。”谭榕环顾了一圈教室,她带的班人多,教室的课桌基本已经按最佳排列方式挪好了位置。
最终,她将目光落在周思年身旁的过道里,说:“先暂时坐那儿吧,只剩那儿空间最大了,正好过两天要重新排位置。”
“好。”项琢说。
谭榕差人将桌椅抬到周思年右侧,在学校仓库里摆了太久,即便已经擦得发亮,还是隐约能闻到一股灰尘的味道。
全班几十双目光落在项琢身上,他没事人似的走到桌前坐下,身旁带起的风卷起一股清新气息。
项琢的桌子横亘在两个小组之间,离左右都有约莫一截小臂的距离,像摆在两条铁轨间的石头,颇有些显眼。
这人似乎性子冷冷的,一整天下来,周思年几乎没看他离开过座位。
课间偶尔会有人来问问他杂七杂八的问题,项琢都会回答,只不过回答完后,他也不会主动跟人聊天。
不知怎的,明明还隔着一段距离,却搞得周思年也莫名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由于是新转来的,项琢既没校服也没教材,谭榕临时从办公室翻出了几本给他,其中就包括她自己用的物理教材。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班里的语文老师上了年纪,课间几乎不在办公室里,因此谭榕没要到语文教材。
上课铃打响时,项琢面前的桌子上只放了个空白的本子,以及一支笔。
谭榕嫌冬天教室太闷,让人把窗户开了一大半透气,冷风时不时吹进来,将周思年的手都吹得有些泛紫。
然而她注意力却没在自己身上,而是惦记着谭榕给项琢的教材。
她朝右边侧了侧头,看到这人放在桌上的手臂,像不知道冷似的,外套袖子还推了一截上去,露出略微苍白的腕关节。
思索半晌,周思年像下了什么决心似的,她咬咬牙,伸出食指,戳了戳这人的衣服,羽绒服发出轻微的“呲呲”声。
项琢看向她。
“那个……”
周思年明明组织好了语言,对上这人的眼神时却莫名卡壳,要说的话在舌尖转了个弯,变成了自我介绍,“你好,我叫周思年。”
项琢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她声音压得很轻,也不管这人听没听清,周思年又问,“你需要语文教材吗?”
“不用。”项琢说。
周思年:“……”
事情没按她想象中的发展,周思年一时语塞。
看她欲言又止又不直说的样子,项琢道:“有什么事吗?”
既然对方问了,周思年顺水推舟,说:“我能借谭老师的物理书看看吗?”
生怕对方拒绝,她双手相扣,伸出两个食指,有点讨价还价的意味:“就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我就还你。”
那一秒,项琢的表情看起来有点奇怪,后来周思年回想的时候,觉得他可能是想说一句“你也知道这是语文课,那你怎么还看物理?”
只不过那时的项琢并没说出口。
本以为还得费点劲,结果对方沉默没多久,就从桌肚里抽出书递给了她。
周思年霎时展开笑颜,双手向上,接圣旨似的:“感谢!”
屈厘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她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说:“你真是爱物理爱得要死。”说罢,又泄力地补了一句,“我要是能把物理学这么好我也在语文课上看物理。”
“安啦。”周思年拍拍她的手臂,掩住自己下半张脸,小声道,“还有一年多呢,而且我坐你旁边,不会的问我就是了。”
“什么时候我才能在某一科像你这样自信地说出这句话。”
屈厘看她把谭榕的物理书翻到“万有引力”那一章,一看到书上密密麻麻的字和公式她就脑袋疼,瘪瘪嘴,偏头继续看向了黑板上的古诗。
周思年是从很多年前开始喜欢物理的——准确来讲,应该是对头顶的天空感兴趣。
那时的天空还没有现在这么灰霾。
新闻频道中,画面对准一枚高度看起来难以丈量的卫星,画面外是众人齐声倒数:“10!9!8!…………3!2!1!点火!!!”
这声“点火”听起来中气十足,同时又满含激昂地有些颤抖,周思年那会儿只有五六岁,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轻微晃动的镜头中,周遭环境被卫星底部的火焰照得亮如白昼,无边的烟尘乍然腾空数丈之高,周思年看着这样的庞然大物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尘埃还未完全回落到地面,卫星就已然升上茫茫夜空,倏地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
紧接着镜头一转,中心指挥室里,杂乱冰冷的显示屏上全是她看不懂的图像,不少人笑着相拥在一起,有的还在鼓掌交谈。
高清镜头转播的画面中,有人眼里落下了一滴热泪。
“他在哭什么?”小周思年指着画面回头问。
周运嵘笑了笑,说:“因为他们很高兴。”
小周思年不理解:“既然高兴为什么要哭?”
“因为有个词叫做喜极而泣,当你高兴的情绪冲破某个临界值时,眼泪就会不受控制地落下来。”周运嵘解释道。
“哦……”周思年听不懂什么叫喜极而泣,她懵懂地点点头,“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可是它飞到天上去之后都看不见了。”
小孩子的问题总是越问越繁琐,像钻牛角尖似的,许苓岚听得好笑,随口打了个比方:“它看不见说明大家成功了呀,你成功做完作业会高兴吗?”
周思年点头。
“那就对了,这和你做完作业是一个道理。”许苓岚不厌其烦地解释,“只是比做完作业还要厉害很多很多哦。”
比做完作业还要厉害啊……小周思年心里复述着,那倒是真的很厉害了。
没有人知道的是,许苓岚无心的这句话,成为了她跟天空打交道生涯里,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
而在此后的很多很多年里,周思年感受过许多次这样高兴相拥的时刻,也有过无数次的喜极而泣。
壁挂钟刚报完准点的时间,没过几分钟,对面就响起了叮呤咣啷的动静。
一扇门相隔的客厅里,餐桌前坐着一个女生,看起来年纪不大。她靠着椅背重心微微后仰,前面两个椅腿悬空了些。
即便隔着过道和防盗门,吵闹的装修声也依旧清晰地刺激着她的耳膜,让她觉得榔头锤打的钉子不在对面墙上,而在她的耳朵里。
“哎!”女生长叹一口气,放下手中最后一截吐司边,朝厨房道,“对面的装修怎么还没结束啊!吵死我了!”
话音刚落,一个女人的身影出现在厨房门口。许苓岚手里端着水果走过来,她指指桌上的瓷盘:“周思年,你又把吐司边给我剩着是吧?”
周思年双脚撑地站起来,故作可怜的语气:“妈,我真不爱吃吐司边,干巴巴的,像晒了十天的草一样。”
“我看哪天先把你扔到楼下晒十天。”许苓岚一边没好气地说着,一边往她撕下来的吐司边上抹了点果酱,凑合着送进自己嘴里。
“你才舍不得。”周思年笑着贫嘴。
她笑起来时眉眼弯弯的,明明才刚过十七,却已然是放到人堆里都极为出挑的长相。
“有人在群里问过物业了。”许苓岚说,“对面差不多搬完了,应该这两天就会住进来吧。”
“谢天谢地。”周思年对着虚空双手合十,模样虔诚,“终于完了。”
许苓岚望了眼挂钟,幽幽道:“再不出门,我觉得你比对面先完。”
周思年:“……”
在许女士每隔五分钟就催她一次的情况下,周思年踩着第一节上课前的点到了教室——走读生可以不上早自习。
并不是她故意不想上学,主要是北方冬天实在太冷,出门就像顶着刀子在走。
昨晚刚发布了近期可能降雪的预报,周思年恍惚觉得,今早的风似乎都刮得脸更疼了。
雪还没下,空气闻起来总有种颗粒感,她打开教室后门时,门边的同学从睡梦中惊醒,拢了拢被撑得臃肿的校服,抖着声道:“快快快,关门关门。”
寒风趁虚而入又被迅速阻隔在门外,周思年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她的视力很好,怎么看电子产品都不会近视似的,哪怕现在坐最后一排,也能清晰看到黑板上的几个字:欢迎新同学!
她手肘杵了杵同桌,指着黑板:“谁写的?”
同桌是个叫屈厘的女生,长相文静,戴着一副透明框眼镜,镜片将脸遮了大半,她道:“班主任嘛,刚刚课间来写的,不然还能有谁。”
“什么意思?有人要转来我们班吗?”周思年问。
“应该是吧,不知道,待会儿第一节不是她的课嘛,应该会说这事儿吧。”
没等周思年再问,急促的上课铃声便响了起来。高跟鞋“哒哒”声从空茫的走廊里传来,最后停在讲台上。
班主任谭榕是个教物理的中年人,外表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岁数要年轻一些。
与以往不同,今天谭榕进门时,身后还跟着一个男生。
男生看起来很高,他身形挺拔地站在讲台上,哪怕初到这样陌生且人多的地方,看起来也丝毫不怯场。黑色书包被他单肩背在身后,几乎跟他的羽绒服融为一体。
讲台下传来窃窃私语,谭榕拍了拍手以示安静:“做个自我介绍吧。”
男生点点头,说:“大家好,我叫项琢,刚从其他地方转到北京,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待到高考。”
周思年听过各样各样的自我介绍,外向的人在介绍自己时,大多语气欢快收放自如,而内向的则或多或少能听出些拘谨。
除了项琢。
他嗓音很低,听不出来什么情绪,这段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毫无感情,甚至像只是朗读了一段枯燥又乏味的学术报告。
谭榕问:“没了?”
“没了。”
“行。”谭榕环顾了一圈教室,她带的班人多,教室的课桌基本已经按最佳排列方式挪好了位置。
最终,她将目光落在周思年身旁的过道里,说:“先暂时坐那儿吧,只剩那儿空间最大了,正好过两天要重新排位置。”
“好。”项琢说。
谭榕差人将桌椅抬到周思年右侧,在学校仓库里摆了太久,即便已经擦得发亮,还是隐约能闻到一股灰尘的味道。
全班几十双目光落在项琢身上,他没事人似的走到桌前坐下,身旁带起的风卷起一股清新气息。
项琢的桌子横亘在两个小组之间,离左右都有约莫一截小臂的距离,像摆在两条铁轨间的石头,颇有些显眼。
这人似乎性子冷冷的,一整天下来,周思年几乎没看他离开过座位。
课间偶尔会有人来问问他杂七杂八的问题,项琢都会回答,只不过回答完后,他也不会主动跟人聊天。
不知怎的,明明还隔着一段距离,却搞得周思年也莫名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由于是新转来的,项琢既没校服也没教材,谭榕临时从办公室翻出了几本给他,其中就包括她自己用的物理教材。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班里的语文老师上了年纪,课间几乎不在办公室里,因此谭榕没要到语文教材。
上课铃打响时,项琢面前的桌子上只放了个空白的本子,以及一支笔。
谭榕嫌冬天教室太闷,让人把窗户开了一大半透气,冷风时不时吹进来,将周思年的手都吹得有些泛紫。
然而她注意力却没在自己身上,而是惦记着谭榕给项琢的教材。
她朝右边侧了侧头,看到这人放在桌上的手臂,像不知道冷似的,外套袖子还推了一截上去,露出略微苍白的腕关节。
思索半晌,周思年像下了什么决心似的,她咬咬牙,伸出食指,戳了戳这人的衣服,羽绒服发出轻微的“呲呲”声。
项琢看向她。
“那个……”
周思年明明组织好了语言,对上这人的眼神时却莫名卡壳,要说的话在舌尖转了个弯,变成了自我介绍,“你好,我叫周思年。”
项琢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她声音压得很轻,也不管这人听没听清,周思年又问,“你需要语文教材吗?”
“不用。”项琢说。
周思年:“……”
事情没按她想象中的发展,周思年一时语塞。
看她欲言又止又不直说的样子,项琢道:“有什么事吗?”
既然对方问了,周思年顺水推舟,说:“我能借谭老师的物理书看看吗?”
生怕对方拒绝,她双手相扣,伸出两个食指,有点讨价还价的意味:“就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我就还你。”
那一秒,项琢的表情看起来有点奇怪,后来周思年回想的时候,觉得他可能是想说一句“你也知道这是语文课,那你怎么还看物理?”
只不过那时的项琢并没说出口。
本以为还得费点劲,结果对方沉默没多久,就从桌肚里抽出书递给了她。
周思年霎时展开笑颜,双手向上,接圣旨似的:“感谢!”
屈厘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她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说:“你真是爱物理爱得要死。”说罢,又泄力地补了一句,“我要是能把物理学这么好我也在语文课上看物理。”
“安啦。”周思年拍拍她的手臂,掩住自己下半张脸,小声道,“还有一年多呢,而且我坐你旁边,不会的问我就是了。”
“什么时候我才能在某一科像你这样自信地说出这句话。”
屈厘看她把谭榕的物理书翻到“万有引力”那一章,一看到书上密密麻麻的字和公式她就脑袋疼,瘪瘪嘴,偏头继续看向了黑板上的古诗。
周思年是从很多年前开始喜欢物理的——准确来讲,应该是对头顶的天空感兴趣。
那时的天空还没有现在这么灰霾。
新闻频道中,画面对准一枚高度看起来难以丈量的卫星,画面外是众人齐声倒数:“10!9!8!…………3!2!1!点火!!!”
这声“点火”听起来中气十足,同时又满含激昂地有些颤抖,周思年那会儿只有五六岁,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轻微晃动的镜头中,周遭环境被卫星底部的火焰照得亮如白昼,无边的烟尘乍然腾空数丈之高,周思年看着这样的庞然大物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尘埃还未完全回落到地面,卫星就已然升上茫茫夜空,倏地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
紧接着镜头一转,中心指挥室里,杂乱冰冷的显示屏上全是她看不懂的图像,不少人笑着相拥在一起,有的还在鼓掌交谈。
高清镜头转播的画面中,有人眼里落下了一滴热泪。
“他在哭什么?”小周思年指着画面回头问。
周运嵘笑了笑,说:“因为他们很高兴。”
小周思年不理解:“既然高兴为什么要哭?”
“因为有个词叫做喜极而泣,当你高兴的情绪冲破某个临界值时,眼泪就会不受控制地落下来。”周运嵘解释道。
“哦……”周思年听不懂什么叫喜极而泣,她懵懂地点点头,“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可是它飞到天上去之后都看不见了。”
小孩子的问题总是越问越繁琐,像钻牛角尖似的,许苓岚听得好笑,随口打了个比方:“它看不见说明大家成功了呀,你成功做完作业会高兴吗?”
周思年点头。
“那就对了,这和你做完作业是一个道理。”许苓岚不厌其烦地解释,“只是比做完作业还要厉害很多很多哦。”
比做完作业还要厉害啊……小周思年心里复述着,那倒是真的很厉害了。
没有人知道的是,许苓岚无心的这句话,成为了她跟天空打交道生涯里,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
而在此后的很多很多年里,周思年感受过许多次这样高兴相拥的时刻,也有过无数次的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