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同一杯酒
有时候,闻一闻都会醉
有时候,却越喝越清醒
那些被青春镌刻进骨髓的友情、爱情
恍如昨日,又似乎远如隔世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
都还是记忆里毕业那天的样子
该有多好
11月的省城,天气微凉,虽然京大的课下得很早,但当我踏上地铁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冬天就是这点不好,白昼那么短,黑夜那么长,像有那么一口井,锁住了一切光亮。
我叫叶沉,嗯,从小到大一直都很沉,目前是北方小县丰城的一名公务员。说是铁饭碗,其实也就混口饭吃。想想当年走出校园的时候,也是怀揣着“社会地位高,福利保障好”的美好憧憬,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最终加入了这个群体。可进去才发现,这里没有“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的清闲,只有“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忙碌;没有被人高看一眼的优越,只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压力。
当然,自己选择的路,含着泪也要走完。这不,5天前,又接到任务,来省城参加一个工作会议。其实以我的身份,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只不过领导确实太忙,抽不开身,只好由我们代会,保证座位上有人就行。
出差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唯一特殊的是,这次去的是省城,又在京大,让我不由地唏嘘起来,她,不是正在京大做老师么?
大学毕业后,也曾断断续续联系过,不过字里行间,早已没有了过去的默契。最近几年联系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只是在每年她生日的时候,我会发一条祝福短信过去,她会回复一条“谢谢”过来,仅此而已。
来之前,我还是很恬不知耻地告诉她,希望能见一面。回复很平淡,“最近有点忙,找时间请你吃饭。”
我漫无目的地上课、下课,手里时刻攥着手机,生怕错过任何一条信息。
然而,到今天为止,虽然在同一所学校,直线距离不过几十米,但她始终没有联系我。对此,我感到既理解又不理解,理解的是听说她前几年结婚了,也许怕丈夫误会吧;不理解的是只不过老朋友叙叙旧而已,有什么不能见的?总之,她不想见我,这一点我很确定。
在空落落地等了几天后,我不再抱有希望,也许是混迹机关多年,明白凡事不能强求的道理。想到明天就要回家,于是发了条微信给大学时最好的兄弟赵艾,“我在省城,晚上出来弄杯酒吧。”
“好,7点半,大行宫KFC见。”还是和以往一样,简洁明了。
从大行宫地铁站出来的时候已经快7点了,步行50米就到了约定的地方,我看时间还早,就先点了份草莓圣代,边吃边等。
静静地看着窗外,闪闪的霓虹已经亮起,点缀着忙碌了一天的城市,斑斑夜色中,偶有牵手的恋人呢喃走过,幸福的笑脸让我有些失神。
在圣代快要见底的时候,我正前方的门被打开,进来一位背着双肩包,却明显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女子,关门的动作有些熟悉,和十年前操场上的背影那么相似。
十年前...要是我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现在的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居然真的是她!!!
墨菲定律第四条: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更有可能发生。
就这样,我们在一个拥有800万常住居民的城市,被老天奇怪地安排了。她转过身,双目相对的那一刻,明显地愣在了那里,当然,我楞住的时间可能比她更长,因为,是她先开口说话的。
“真巧啊,本来准备约你聚聚的,可我这几天重感冒,就耽误了。”
我没有说话,依然呆坐在位子上,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回过神后,结结巴巴地说道,“没事,没事,你怎么会在这里?”
“约了人一起吃饭,你呢?”她缕了一下头发,声音很小。
不是重感冒么,怎么和其他人就可以。我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一样,约了个朋友在这见面,不过他刚发信息给我,换地方了。”
正说着,门后进来个男人,中等个头,微胖体型,算不上帅,也谈不上难看,属于丢在人群里找不到的那种。
“这是我家属(or 朋友?),这是我大学同学。”她仓促地互相介绍,声音小到我都没听清这个男人和她是什么关系。当然,事到如今,也不重要了,因为不管是什么关系,肯定都比我更近一层。毕竟,他们之间有着提前约定的“契约”,而我们,只是老天胡乱安排的“偶遇”。
此刻的KFC,已经不太容得下我了,只想快速离开,去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你好你好,你们玩,我约了朋友,就先走了。”不得不佩服我与生俱来的演技,这时候还能故作绅士地主动伸出手,把对面先生的手拉过来,象征性地握了两下,然后头也不会地走出了大门,不对,应该用“逃”更为准确,留下一脸懵逼的他和一丝慌张的她。
门外,一阵凉风吹来,头脑这才清醒了些。我拉了拉衣领,尽量把自己包裹得更严实,主要也是不想让旁人看到我的挫样。刚准备走,却听后面她追出来的声音,“不好意思,下次来京我们再一起聚聚。”声音似乎比刚刚大了不少。
我转过身看她,没有说话,只是挥挥手让她赶紧进去。走到KFC拐角的时候,还是停下脚步,想透过玻璃再看看几年没见的她,却看到镜面反射过来的自己,满脸憔悴,胡子拉渣,嘴角还有刚才因为愣神没来得及擦拭的奶油。
在两个男人的战斗中完败,还败得如此狼狈。
有时候,闻一闻都会醉
有时候,却越喝越清醒
那些被青春镌刻进骨髓的友情、爱情
恍如昨日,又似乎远如隔世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
都还是记忆里毕业那天的样子
该有多好
11月的省城,天气微凉,虽然京大的课下得很早,但当我踏上地铁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冬天就是这点不好,白昼那么短,黑夜那么长,像有那么一口井,锁住了一切光亮。
我叫叶沉,嗯,从小到大一直都很沉,目前是北方小县丰城的一名公务员。说是铁饭碗,其实也就混口饭吃。想想当年走出校园的时候,也是怀揣着“社会地位高,福利保障好”的美好憧憬,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最终加入了这个群体。可进去才发现,这里没有“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的清闲,只有“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忙碌;没有被人高看一眼的优越,只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压力。
当然,自己选择的路,含着泪也要走完。这不,5天前,又接到任务,来省城参加一个工作会议。其实以我的身份,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只不过领导确实太忙,抽不开身,只好由我们代会,保证座位上有人就行。
出差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唯一特殊的是,这次去的是省城,又在京大,让我不由地唏嘘起来,她,不是正在京大做老师么?
大学毕业后,也曾断断续续联系过,不过字里行间,早已没有了过去的默契。最近几年联系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只是在每年她生日的时候,我会发一条祝福短信过去,她会回复一条“谢谢”过来,仅此而已。
来之前,我还是很恬不知耻地告诉她,希望能见一面。回复很平淡,“最近有点忙,找时间请你吃饭。”
我漫无目的地上课、下课,手里时刻攥着手机,生怕错过任何一条信息。
然而,到今天为止,虽然在同一所学校,直线距离不过几十米,但她始终没有联系我。对此,我感到既理解又不理解,理解的是听说她前几年结婚了,也许怕丈夫误会吧;不理解的是只不过老朋友叙叙旧而已,有什么不能见的?总之,她不想见我,这一点我很确定。
在空落落地等了几天后,我不再抱有希望,也许是混迹机关多年,明白凡事不能强求的道理。想到明天就要回家,于是发了条微信给大学时最好的兄弟赵艾,“我在省城,晚上出来弄杯酒吧。”
“好,7点半,大行宫KFC见。”还是和以往一样,简洁明了。
从大行宫地铁站出来的时候已经快7点了,步行50米就到了约定的地方,我看时间还早,就先点了份草莓圣代,边吃边等。
静静地看着窗外,闪闪的霓虹已经亮起,点缀着忙碌了一天的城市,斑斑夜色中,偶有牵手的恋人呢喃走过,幸福的笑脸让我有些失神。
在圣代快要见底的时候,我正前方的门被打开,进来一位背着双肩包,却明显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女子,关门的动作有些熟悉,和十年前操场上的背影那么相似。
十年前...要是我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现在的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居然真的是她!!!
墨菲定律第四条: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更有可能发生。
就这样,我们在一个拥有800万常住居民的城市,被老天奇怪地安排了。她转过身,双目相对的那一刻,明显地愣在了那里,当然,我楞住的时间可能比她更长,因为,是她先开口说话的。
“真巧啊,本来准备约你聚聚的,可我这几天重感冒,就耽误了。”
我没有说话,依然呆坐在位子上,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回过神后,结结巴巴地说道,“没事,没事,你怎么会在这里?”
“约了人一起吃饭,你呢?”她缕了一下头发,声音很小。
不是重感冒么,怎么和其他人就可以。我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一样,约了个朋友在这见面,不过他刚发信息给我,换地方了。”
正说着,门后进来个男人,中等个头,微胖体型,算不上帅,也谈不上难看,属于丢在人群里找不到的那种。
“这是我家属(or 朋友?),这是我大学同学。”她仓促地互相介绍,声音小到我都没听清这个男人和她是什么关系。当然,事到如今,也不重要了,因为不管是什么关系,肯定都比我更近一层。毕竟,他们之间有着提前约定的“契约”,而我们,只是老天胡乱安排的“偶遇”。
此刻的KFC,已经不太容得下我了,只想快速离开,去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你好你好,你们玩,我约了朋友,就先走了。”不得不佩服我与生俱来的演技,这时候还能故作绅士地主动伸出手,把对面先生的手拉过来,象征性地握了两下,然后头也不会地走出了大门,不对,应该用“逃”更为准确,留下一脸懵逼的他和一丝慌张的她。
门外,一阵凉风吹来,头脑这才清醒了些。我拉了拉衣领,尽量把自己包裹得更严实,主要也是不想让旁人看到我的挫样。刚准备走,却听后面她追出来的声音,“不好意思,下次来京我们再一起聚聚。”声音似乎比刚刚大了不少。
我转过身看她,没有说话,只是挥挥手让她赶紧进去。走到KFC拐角的时候,还是停下脚步,想透过玻璃再看看几年没见的她,却看到镜面反射过来的自己,满脸憔悴,胡子拉渣,嘴角还有刚才因为愣神没来得及擦拭的奶油。
在两个男人的战斗中完败,还败得如此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