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起邵润美,文学圈外的人恐怕知道的没有几个人了。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邵润美可是大名鼎鼎,他曾经数次遭到鲁迅的讽刺和攻击,能够被鲁迅骂的人一般都不是等闲之辈,更何况是经常被鲁迅骂的人。

    邵润美的出身不同凡响,他的祖父是曾任清朝台湾第二任巡抚的邵友濂,外祖父更是晚清第一官商、人称“中国商父”的盛宣怀。这样的出身让邵润美成为纨绔子弟的概率极大,但他玩物而不丧志,败家而有道。

    当家族中的其他男人沉溺于吃喝嫖赌时,邵洵美却玩起了文学,他写新诗、开书店、办杂志、搞出版,并花重金购买了国内唯一-台德国影写版印刷机。他花钱如流水,愣是把自己从一一个富翁整成了“负翁”。邵润美在当年的文艺界有“小孟尝”的美称,是一帮穷光蛋作家文人最热爱的揩油对象。同时,他还是一个伯乐,手下主办的文艺杂志至少有10本,并先后开办了两家出版社,许多陌生的名字在他的帮助下得以在文坛崭露头角,有的至今为人们熟识。然而,邵润美自己的名字却被人遗忘了,直到几十年后,才又随着旧上海的风花雪月韵事重新浮出水面,他的家世、婚姻、交游都为人所津津乐道,当然也包括他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的一段传奇般的恋情。

    项美丽原名艾米丽.哈恩( Emily Hahn),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圣路易城,比邵淘美大一岁。艾米丽从小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女孩,哪怕处在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中的美国,她的经历仍然算得上特立独行。她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矿治工程系,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矿治工程学位的女毕业生。

    1935年,艾米丽跟姐姐海伦(Helen)登上了前往中国上海的远洋轮船。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都市,西方冒险家的乐园,注定有些故事在等待这位不安分的女性去抒写。

    到了上海后,活泼开朗、风情万种的艾米丽很快成了沙龙和舞会上男人们的宠儿。然而,这并不是艾米丽心目中的探险,上海的霓虹灯远没有非洲的原始森林对她的诱惑大,正当她在失望中决意要离开中国的时候,唯一可以让她留住脚步的爱情如圣诞老人的礼物一般突 然降临。

    与艾米丽相似,邵洵美同样是上流社会聚会中备受女性关注的男t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又有一种天生的贵族气质加上唯美诗人的忧郁神,确实令不少女孩子着迷。而邵洵美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留过学,讲一口纯正的英语,更让他在与西方女性的交际中如鱼得水。

    令他们一见钟情的相遇,发生在一次晚宴上。无需太多言语,惊鸿一瞥两人便已心心相印了。

    在她的笔下,邵洵美仿佛童话中的王子,美得非常纯粹,简直白玉无瑕,这或多或少有一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错觉。其实,项美丽之所以爱上邵润美,除了对方俊美的容貌外,更在于对方就像一座迷宫,吸引着她走进去并最终走出来,这和项美丽爱冒险的天性是息息相关的。

    的确,对于西方女性来说,邵洵美太有吸引力了,他仿佛是古典中国和现代文明的混血儿,他长着“完美的希腊式鼻子”却有着-颗中国心,他穿着长衫在舞会上翩翩起舞,他写得手漂亮的毛笔字却吟唱着西方唯美主义。

    1958年,为了帮助客居香港患病无钱医治的五弟邵云骧,邵洵美写信向项美丽借钱,他托叶灵凤带信给她,却在海关被截获,邵洵美也因此获“历史□□罪”。

    于1958年10月人狱,并在狱中待了3年才出来。“□□”初,邵洵美贫病交加,再次冒险给项美丽写信求助,为了保险起见,他给派出所递交了一个信的副本,声明信里除了要钱不谈别的事,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封信还是未能走出国门。1968年5月初的一个晚上,曾经在上海滩风光无限的邵洵美寂然离世,时年62岁,死时他还拖欠了医院四百多元的医疗费用。

    后来项美丽的后半生继续为《纽约客》写稿,作为终身作者,她得到了《纽约客》杂志提供的-间专属写作室。她每天来这里,在属于自己的一方斗室中埋头爬格子,她后半生的诸多文字仍然围绕着邵洵美运转。项美丽在美国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安宁,她再也没有出去冒险的冲动,从此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波澜不惊。当邵洵美和项美丽结束了他们的恋情后,他们似乎一夜之间都长大了,或者说是从童话回到了现实,又或者他们知道童话只此一一回,无法再度奢求。

    直到许多年后,项美丽才得到邵洵美的死讯,但她却固执地对每一个人说:“音讯何日到来并不重要,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他是在那一天死去的。”

章节目录

过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媛宁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媛宁樱并收藏过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