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云烟遇尘霜
赵长珺闭目起身,再次睁眼时便脱离了观戏的沉醉之态,眸中一片清明。走到门前,她已经调整好了情绪,面容沉静地将门推开。
门外是此前接引她入阁的箬笙,她面容肃穆,眸色幽深。
“箬笙主事?”赵长珺语调微扬,神情有些诧异。
箬笙点点头,将写好考题的卷轴递给赵长珺,却未发一言。
赵长珺双手接过她递来的考题,轻声道谢。等箬笙的身影从转角处消失,赵长珺才收回目光,缓缓将门关上。
她踱回长桌前,脑海中快速思索:“据箬笙此前所言,考题应当由女使送出。
“我刚才在门边向外望去,其他参赛者的雅间前俱是服饰统一的女使,而我的题目却是由箬笙送来。
“她此前离开后一直未曾出现,后来的参赛者都是跟着一位与她衣衫相近的女使进入小阁。
“现下她是问完答案归来了?神情依然严肃,与初见时温和随意之态截然不同,倒是让我开始好奇常安花签的特殊之处了……”
答题时间有限,赵长珺无暇细想,入座后,将卷轴放在长桌上徐徐展开。
“沉心答题,其余之事之后再论。”赵长珺摇摇头,凝神垂眸望去。
卷轴的天头和地脚均由金色绢布所制,其上绘着云纹和常安花的图案,两端的乌木托子雕刻着“一”字,左侧火烧的痕迹为卷轴平添了一份古朴与神秘。
“这个痕迹?”赵长珺见颜色有些眼熟,拿过放在一旁的常安花签比对了一番。
深红与深黑交织,常安花签上也有类似的痕迹。
“应当是削去了表层,因此痕迹极淡,签身也变薄了许多。”赵长珺沉吟道,“不知其他花签是否也是如此。”
赵长珺搁下花签,素手轻轻抚过卷轴表面,将视线投向写于正中央的考题。
首行用行书体写着“诗文”两个大字,墨色浓深。其后数行小字笔法纵逸,透着一股豪迈之气。
“戏曲为裴家后人所唱。
“情深悠远若云烟,吟诵古今触心弦。
“既观此戏,岂无慨叹?请作诗一首,格律不限,时限半炷香。”
寥寥数语,便是今日考题。
“刚才戏曲的表演者竟是裴家后人?”赵长珺心头一凛,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卷野史。
那是在千江阁收录的众多史册中几乎最不起眼的一本。与其说是史书,不如说是传闻轶事,因为其中记载的史料从未在别处被人提及。
同正经史书不同,那卷野史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浓墨重彩地勾勒了一个个极为生动的故事,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赵长珺闲来无事,把它当做传闻读完,在众多故事中,对一个姓裴的伶官印象深刻。
他原是秦淮岸边的名伶,因一些事情离开后,游历多年,最终在南边一座偏远的小城定居,曼妙的唱腔为城中百姓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颜色。
随着名声逐渐累积,附近的几个县逢年过节也会邀他前去献礼。
但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当第一起战火从京都内部燃起,四方外敌便也乘虚而入。
小城瞬时乱了起来,刀剑声数日不绝。
裴伶官被侵入的军队所抓,主将听闻他的风采,以礼相待,请他为将士们唱一出戏。
他眉目温顺地答应下来,提出要回戏楼取回戏服和道具。
表演当日,他却身着一袭素衣出场,缓缓走至主将身前拜倒。
主将虽对他的装扮有些不满,但还是期待地上前扶起。
就在这时,他袖中匕首骤然刺出,主将抬手一挡,只蹭破了一点皮肉,他却被重重地推倒在地。
未曾料到一个伶官也敢反抗,主将怒气横生,下令将他打入牢中。
后面的故事便不为人知了。
有人说他回戏楼中取了毒药,因此匕首带毒,主将当夜毒发身亡,而他在牢中望着北方,饮鸩自尽。
也有人说他并未获得毒药,被投入牢中受尽折磨,最终兰摧玉折。
“史海钩沉,无数后人评说,其中情义或许比真相更为重要。”赵长珺轻叹一声,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许多画面不断涌现。
那是野史描绘中,袖藏匕首,沉着刺出,最后从容赴死的身影。
那是今日崧城北角,在晨光照耀下显得恢弘而缥缈的常安楼院墙。
那是重檐八角亭中,默然矗立,字字泣血的古朴石碑。
那是戏台上高亢的唱腔,悲愤绽开的盈盈水袖,和停枪抬眸时闪烁的泪光。
那是容姨在过往闲谈中,提到崧国旧事时幽黯复杂的眼眸,低沉的语调,和长久的叹息。
那是被埋于历史长河中,已经鲜为人知、幽微难辨的崧国过往,存在于千江阁的记录之中,存在于崧城百姓的说书声里……
赵长珺生活在崧国旧都多年,身边的容姨也是崧国旧人,常安公主更是她心中仰慕的对象。如此种种加在一起,赵长珺对崧国一直怀有些模糊的情感。
但今日,在常安楼中,在尘霜阁里,赵长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何为朝代更迭,历史尘霜。
她轻轻吐气,睁开双眼,手持毛笔端坐于雅间中,眉宇间透着恍然之色。
“前尘如霜长河冷……”,赵长珺轻叹一声,凝神静心,毛笔轻蘸墨汁,轻轻落在宣纸上。
窗外风起,夹杂着冷意拂动窗纱,细雪悄然落下,小阁中的赵长珺神情专注,发丝随风飘动。
“崧山如墨翠如霭,千江潺湲舞如梭。”落笔如云烟,笔墨清峻飘逸。
赵长珺透过飞扬的雪花,仿佛看见盈盈水袖飞舞,她收回目光,垂眸写道:“金戈铁马临春阙,水袖飞舞渡秋空……”
写至最后几句之时,赵长珺落笔愈发汪洋闳肆:“花开彼岸知音少,夜深独坐一灯开……戏幕起落谁为客?位卑未敢忘忧国。”
半炷香时间已到,雅间外传来女使们敲门的声音,参赛者们纷纷走至门前。身后木门被缓缓推开,细微的吱呀声仿佛是从远去的时空中传来,轻轻传入赵长珺的耳中。
赵长珺回眸,只见箬笙带着两名女使走至桌旁,她拿起赵长珺所写诗文轻轻放入一名女使手捧的木盘中,确认道:“姓名,令牌号,签号?”
“赵长珺,二十三号令牌,一号常安花签。”赵长珺淡声答道,看着另一位女使小心翼翼地检查起桌上的令牌与花签。
听到赵长珺的姓,箬笙深邃的眸光闪了闪,欠身笑道:“分宴赛已结束,请长珺小姐收好令牌与花签,随女使移步酒楼静待考核结果。”
“终于结束了。”雅间外已是人影纷杂,参赛者们或意气风发,或面带愁容,一边感叹一边向外走去。
顺长廊过侧院,沿墙栽种着一水儿的常安花,赵长珺随众人走至花海尽头,眼前豁然开朗。
位于常安楼正中央的酒楼气势恢宏,其内陈设古朴大气,正中央立着还未挂上卷轴的簪花榜。
院中已有不少参赛者,它们对坐闲谈,激动地交流着考题与见解。
赵长珺环视一周,发现清棠依棠姐妹俩正坐在一处角落,两人俱是垂眸望着桌上茶杯,一动不动。
“清棠。”赵长珺走至林清棠面前,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柔声唤道。
林清棠抬眸望向赵长珺,气息微乱,心神不宁,嘴唇微微动了几下,又没了言语。
平日里极为活泼的林依棠也察觉到场上低沉的气氛,乖巧地坐在一旁,一时望望对面的赵长珺,一时望望郁郁不欢的姐姐,并未出言打扰。
见两人如同鹌鹑一般坐在椅上,赵长珺拿过茶壶倒上一杯热茶递给林清棠,关切地道:“不要忧心,先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再慢慢与我说来。”
林清棠点点头,两手捧起茶杯,慢慢喝着热茶,情绪渐渐平静。
这时,裴宴安也抵达了酒楼,他一眼便认出了赵长珺的背影,从容地走至她身旁坐下。
一杯茶饮尽,林清棠终于放松下来,看向对面关切地望着自己的赵长珺,轻声说道:“我的探春之道是,‘舞’。”
“我对清棠的舞艺是极有信心的,此次是抽中了何舞,能让你露出这般神色?”赵长珺语带疑惑,想起自己的常安花签,迟疑问道,“莫不是,常安舞?”
林清棠苦涩地点点头:“我在选择探春之道的半炷香时间里,并未寻到具体的标识,于是根据感觉选择了一条道路前往。”
林清棠细细回忆:“走到考核之所,一位女使告诉我此处为‘舞’之一道。
“我心中暗自庆幸,之后在一个古朴的签筒中抽取了一支海棠花签。
“但未曾想到,等所有参赛者来齐后,我们才得知,只要选择了这条探春之道的参赛者,无论花签为何,考题都是表演常安舞。
“常安舞……我一时有些恍神,根据平日所学表演完毕,心中忐忑始终无法消散。”
赵长珺听完,与裴宴安对视一眼,确认了心中的结论,问道:“清棠,你是否选择了处于坎位,也就是距离温泉最近的亭子?”
门外是此前接引她入阁的箬笙,她面容肃穆,眸色幽深。
“箬笙主事?”赵长珺语调微扬,神情有些诧异。
箬笙点点头,将写好考题的卷轴递给赵长珺,却未发一言。
赵长珺双手接过她递来的考题,轻声道谢。等箬笙的身影从转角处消失,赵长珺才收回目光,缓缓将门关上。
她踱回长桌前,脑海中快速思索:“据箬笙此前所言,考题应当由女使送出。
“我刚才在门边向外望去,其他参赛者的雅间前俱是服饰统一的女使,而我的题目却是由箬笙送来。
“她此前离开后一直未曾出现,后来的参赛者都是跟着一位与她衣衫相近的女使进入小阁。
“现下她是问完答案归来了?神情依然严肃,与初见时温和随意之态截然不同,倒是让我开始好奇常安花签的特殊之处了……”
答题时间有限,赵长珺无暇细想,入座后,将卷轴放在长桌上徐徐展开。
“沉心答题,其余之事之后再论。”赵长珺摇摇头,凝神垂眸望去。
卷轴的天头和地脚均由金色绢布所制,其上绘着云纹和常安花的图案,两端的乌木托子雕刻着“一”字,左侧火烧的痕迹为卷轴平添了一份古朴与神秘。
“这个痕迹?”赵长珺见颜色有些眼熟,拿过放在一旁的常安花签比对了一番。
深红与深黑交织,常安花签上也有类似的痕迹。
“应当是削去了表层,因此痕迹极淡,签身也变薄了许多。”赵长珺沉吟道,“不知其他花签是否也是如此。”
赵长珺搁下花签,素手轻轻抚过卷轴表面,将视线投向写于正中央的考题。
首行用行书体写着“诗文”两个大字,墨色浓深。其后数行小字笔法纵逸,透着一股豪迈之气。
“戏曲为裴家后人所唱。
“情深悠远若云烟,吟诵古今触心弦。
“既观此戏,岂无慨叹?请作诗一首,格律不限,时限半炷香。”
寥寥数语,便是今日考题。
“刚才戏曲的表演者竟是裴家后人?”赵长珺心头一凛,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卷野史。
那是在千江阁收录的众多史册中几乎最不起眼的一本。与其说是史书,不如说是传闻轶事,因为其中记载的史料从未在别处被人提及。
同正经史书不同,那卷野史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浓墨重彩地勾勒了一个个极为生动的故事,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赵长珺闲来无事,把它当做传闻读完,在众多故事中,对一个姓裴的伶官印象深刻。
他原是秦淮岸边的名伶,因一些事情离开后,游历多年,最终在南边一座偏远的小城定居,曼妙的唱腔为城中百姓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颜色。
随着名声逐渐累积,附近的几个县逢年过节也会邀他前去献礼。
但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当第一起战火从京都内部燃起,四方外敌便也乘虚而入。
小城瞬时乱了起来,刀剑声数日不绝。
裴伶官被侵入的军队所抓,主将听闻他的风采,以礼相待,请他为将士们唱一出戏。
他眉目温顺地答应下来,提出要回戏楼取回戏服和道具。
表演当日,他却身着一袭素衣出场,缓缓走至主将身前拜倒。
主将虽对他的装扮有些不满,但还是期待地上前扶起。
就在这时,他袖中匕首骤然刺出,主将抬手一挡,只蹭破了一点皮肉,他却被重重地推倒在地。
未曾料到一个伶官也敢反抗,主将怒气横生,下令将他打入牢中。
后面的故事便不为人知了。
有人说他回戏楼中取了毒药,因此匕首带毒,主将当夜毒发身亡,而他在牢中望着北方,饮鸩自尽。
也有人说他并未获得毒药,被投入牢中受尽折磨,最终兰摧玉折。
“史海钩沉,无数后人评说,其中情义或许比真相更为重要。”赵长珺轻叹一声,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许多画面不断涌现。
那是野史描绘中,袖藏匕首,沉着刺出,最后从容赴死的身影。
那是今日崧城北角,在晨光照耀下显得恢弘而缥缈的常安楼院墙。
那是重檐八角亭中,默然矗立,字字泣血的古朴石碑。
那是戏台上高亢的唱腔,悲愤绽开的盈盈水袖,和停枪抬眸时闪烁的泪光。
那是容姨在过往闲谈中,提到崧国旧事时幽黯复杂的眼眸,低沉的语调,和长久的叹息。
那是被埋于历史长河中,已经鲜为人知、幽微难辨的崧国过往,存在于千江阁的记录之中,存在于崧城百姓的说书声里……
赵长珺生活在崧国旧都多年,身边的容姨也是崧国旧人,常安公主更是她心中仰慕的对象。如此种种加在一起,赵长珺对崧国一直怀有些模糊的情感。
但今日,在常安楼中,在尘霜阁里,赵长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何为朝代更迭,历史尘霜。
她轻轻吐气,睁开双眼,手持毛笔端坐于雅间中,眉宇间透着恍然之色。
“前尘如霜长河冷……”,赵长珺轻叹一声,凝神静心,毛笔轻蘸墨汁,轻轻落在宣纸上。
窗外风起,夹杂着冷意拂动窗纱,细雪悄然落下,小阁中的赵长珺神情专注,发丝随风飘动。
“崧山如墨翠如霭,千江潺湲舞如梭。”落笔如云烟,笔墨清峻飘逸。
赵长珺透过飞扬的雪花,仿佛看见盈盈水袖飞舞,她收回目光,垂眸写道:“金戈铁马临春阙,水袖飞舞渡秋空……”
写至最后几句之时,赵长珺落笔愈发汪洋闳肆:“花开彼岸知音少,夜深独坐一灯开……戏幕起落谁为客?位卑未敢忘忧国。”
半炷香时间已到,雅间外传来女使们敲门的声音,参赛者们纷纷走至门前。身后木门被缓缓推开,细微的吱呀声仿佛是从远去的时空中传来,轻轻传入赵长珺的耳中。
赵长珺回眸,只见箬笙带着两名女使走至桌旁,她拿起赵长珺所写诗文轻轻放入一名女使手捧的木盘中,确认道:“姓名,令牌号,签号?”
“赵长珺,二十三号令牌,一号常安花签。”赵长珺淡声答道,看着另一位女使小心翼翼地检查起桌上的令牌与花签。
听到赵长珺的姓,箬笙深邃的眸光闪了闪,欠身笑道:“分宴赛已结束,请长珺小姐收好令牌与花签,随女使移步酒楼静待考核结果。”
“终于结束了。”雅间外已是人影纷杂,参赛者们或意气风发,或面带愁容,一边感叹一边向外走去。
顺长廊过侧院,沿墙栽种着一水儿的常安花,赵长珺随众人走至花海尽头,眼前豁然开朗。
位于常安楼正中央的酒楼气势恢宏,其内陈设古朴大气,正中央立着还未挂上卷轴的簪花榜。
院中已有不少参赛者,它们对坐闲谈,激动地交流着考题与见解。
赵长珺环视一周,发现清棠依棠姐妹俩正坐在一处角落,两人俱是垂眸望着桌上茶杯,一动不动。
“清棠。”赵长珺走至林清棠面前,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柔声唤道。
林清棠抬眸望向赵长珺,气息微乱,心神不宁,嘴唇微微动了几下,又没了言语。
平日里极为活泼的林依棠也察觉到场上低沉的气氛,乖巧地坐在一旁,一时望望对面的赵长珺,一时望望郁郁不欢的姐姐,并未出言打扰。
见两人如同鹌鹑一般坐在椅上,赵长珺拿过茶壶倒上一杯热茶递给林清棠,关切地道:“不要忧心,先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再慢慢与我说来。”
林清棠点点头,两手捧起茶杯,慢慢喝着热茶,情绪渐渐平静。
这时,裴宴安也抵达了酒楼,他一眼便认出了赵长珺的背影,从容地走至她身旁坐下。
一杯茶饮尽,林清棠终于放松下来,看向对面关切地望着自己的赵长珺,轻声说道:“我的探春之道是,‘舞’。”
“我对清棠的舞艺是极有信心的,此次是抽中了何舞,能让你露出这般神色?”赵长珺语带疑惑,想起自己的常安花签,迟疑问道,“莫不是,常安舞?”
林清棠苦涩地点点头:“我在选择探春之道的半炷香时间里,并未寻到具体的标识,于是根据感觉选择了一条道路前往。”
林清棠细细回忆:“走到考核之所,一位女使告诉我此处为‘舞’之一道。
“我心中暗自庆幸,之后在一个古朴的签筒中抽取了一支海棠花签。
“但未曾想到,等所有参赛者来齐后,我们才得知,只要选择了这条探春之道的参赛者,无论花签为何,考题都是表演常安舞。
“常安舞……我一时有些恍神,根据平日所学表演完毕,心中忐忑始终无法消散。”
赵长珺听完,与裴宴安对视一眼,确认了心中的结论,问道:“清棠,你是否选择了处于坎位,也就是距离温泉最近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