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月初,时廷的身体已然全部恢复,他吃过早饭后便坐在床上,傻呆呆望着窗外的樟木树,瞧着树杈上的嫩芽悄然猛长。养病的这些日子,过得实在是闲散惬意,导致时廷养成了爱发呆的毛病。
自从跟江修仁做了交易以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天的时间,但江老板没有给他任何关于义善帮的消息。时廷倒是不担心江家和傅家会食言,因为他心知肚明,这件事不是一般的棘手。他还想着再过几天,就出去打听打听黑色石头的下落,到时候好给江老板一个交代。
时廷在屋子里头发呆了一个时辰,下楼时又只见到沈溪语一个人,坐在长沙发椅上翻看报纸。这段日子以来,因江老板和傅向阳总是忙忙碌碌,所以他跟沈小姐的接触最多。
他刚认识沈溪语的时候,看她年纪轻,好像比他还要小上两岁,以为她是个娇生惯养,不谙世事的小姐。后来才发现,这个沈小姐是个聪明伶俐,心思细腻的人物。
沈溪语见时廷下了楼,唉声叹气摇摇头,不知道他又在楼上发呆了多久。她并没有放下手上的报纸,只是轻轻柔柔地问了一句:“中午想吃些什么?”
时廷每次到了午饭时才会准时下楼,这次他倒是故意早出来一会儿,他含含糊糊说道:“我想出去吃碗面,只是…”时廷话到嘴边又给咽了下去,他现在是身无分文,一穷二白,离开小白楼也是寸步难行,想借钱又不好意思开口。
沈溪语愣了一愣,登时放下报纸,看着时廷喜笑颜开:“怎么?你想出去了?”
她又一歪头,边想边说:“只是那天我和傅向阳救你的时候,那个车夫虽然没伤了我们,但却是铁了心要把你送走。如果你现在出去让钟焱黎的人发现了,我想会惹上麻烦。”
时廷认为沈溪语说得不无道理,他只是想出去吃个面,又不是要调查什么,如果真的让人发现了,定然要惹麻烦。他只好作罢:“还是算了。”
沈溪语从长椅上雀跃而起,她向着时廷眨巴眨巴眼睛说道:“不过我有办法,你跟我上来。”
时廷看沈溪语蹦蹦跳跳跑上了楼,只好跟在她的后面,慢悠悠地走上去。他看沈溪语先进房里拿出一串钥匙,然后拿着那一大串的钥匙,在时廷眼前晃了晃。她又转身走几步,用其中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门,时廷也跟随着她的脚步进了门。
进门后时廷见这个房间空空旷旷,屋里面只有几个大柜子,像是储存物品用的杂物房。沈溪语打开其中一间衣服柜子,在里面东找西找,半天后翻出一套黑色的衣裤。
她拿着衣裤放到时廷身上比划比划,说道:“这套衣服是阿风之前买的,还有这个…”说着她将手上的衣裤递给了时廷,转头又从柜子里翻出了一顶礼帽。
时廷刚开始看得莫名其妙,后来反应了过来,他噗嗤一笑:“你随便动许先生的东西可以吗?”
沈溪语知道这些东西是此前许御风跟踪佟亚晴时买的,现在又用不到,她笑了笑:“怎么不可以,反正他不用了,我和阿风认识二十年,他又不是小气的人。”
“二十年?你有二十岁吗?我看许先生倒是有二十岁,你看着只有十七八岁。”时廷觉得好笑,这个沈小姐说话真是不着边际。
沈溪语哭笑不得地说道:“你管我多少岁,你把衣服换了,帽子戴上,我在楼下等你,一会儿我和你一起出去吃面。”
待到时廷和沈溪语收拾完毕,两人一起到了繁阳街。在春暖花开之际,街道上熙来攘往,沈溪语不敢随处乱走,默默地跟在时廷身后。时廷紧紧压低了帽檐,在前面左拐一个弯,右拐一个弯,最后停在一家名为“蓝梦面馆”的面店前。
两人进去以后,沈溪语仔细看看这家面馆,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只零零星星坐了几桌的客人。时廷找了个角落里坐下后,店内的小伙计见到又有人来吃饭了,连忙上前笑着招呼:“二位想吃点什么?”
时廷微微抬头看看沈溪语,她用单手拄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又转头对着小伙计说道:“来两碗鱼面,一碟红薯杆,一壶碧螺春,少放茶叶。”
小伙计点着头说道:“好勒,二位稍等。”
沈溪语看小伙计走远了,她故意压低声音问道:“为什么要来这里吃面?”
时廷戴着的大帽子,遮住了眼睛,他笑了笑:“好吃。”
沈溪语不以为意,看小伙计端上来了一壶茶,还有两个茶杯,将茶水倒进茶杯中,转身就走了。她又说:“你跟姓元的关系是不是挺不错的?”
时廷点点头,他跟元成毅认识了五年,一直以为他们的关系情同兄弟,即使他离开了邵家酒业,离开了钟焱黎,也从未想过会有跟元成毅决裂的这一天。
他叹了口气,低声道:“五年前,我跟…”时廷停顿了一下,又说:“我跟老板一起研究花酒和果酒,因为人手不够了,就请了成毅,他负责把厂里产的酒卖掉,推给各大商铺。”
沈溪语仔细想了下又说:“送走你的事,我不觉得是他的主意。”
这时小伙计又端上了两碗鱼面,将两个大碗依次摆在两人的面前,之后嘴里面哼着小曲,一步一颠地走了。沈溪语拿起筷子,搅了搅碗里面的细面条,见面汤呈白色,上面飘着一层油,还撒上一层葱花。
她挑起一根细面条放入嘴里,面条顺着舌头滑入,她咀嚼了之后发现味道鲜香浓郁,跟吃鱼肉的感觉差不多。
时廷看沈溪语吃得津津有味,他随即说道:“鱼面是用鱼肉和面粉混合制作而成,这家鱼面的汤也是用鲜鱼熬制。”
时廷拿起筷子吃了一口面条以后,又说:“我想也不是他的主意,应该是老板指使他这么做的。”
沈溪语撇撇嘴,不屑一顾地说道:“但也不至于把你伤成这样,毕竟你是她的小情郎。”
时廷倒是被她的语气逗乐了,他也不含糊:“以前是,但自从我看见她跟别的男人在一起以后,就再也不是了。”
沈溪语从未想过时廷能够如此坦然坦诚,但她知道时廷信任的不是他们,而是傅向阳。她吃了两口面后,用勺子盛了一口汤送到了嘴里,果然是鲜甜可口,汤头熬制的时间也足够长。
她又想到前两天阿风说过,他了解到的黄酒和白酒其中的区别,邵家酒业的没落也许只是个开始。
她吃了一口小菜,酸酸辣辣的味道刺激到嗓子眼,她差点呛到,赶紧喝了一口茶水,又猝不及防地问时廷:“照理说你们的酒做得不错,还小有名气,很多人不是都爱喝黄酒吗?为何这几年会如此落魄?”
时廷长吁短叹了一番,继续压低了声音地说:“以前是这样,但现在的黄酒已经成为了少数人喝的酒了,至少我们卖的皆是如此。再加上洋酒的不断涌入,导致喝黄酒的人也在减少。自从北方的烧酒传过来了以后,普通百姓就更爱喝便宜有冲劲儿的烧酒。”
随即又苦笑道:“可能是烧酒能让人醉得更快,更能解愁解苦。本来现在黄酒也只在少数某些地方更受欢迎,范围越来越小。况且我们只在三镇做生意,距离渡城不远的荆城米酒,阳城黄酒比我们更负盛名。”
时廷放下手中的筷子,摸了摸头上的礼帽,又压低了声音道:“邵家酒业早已今非昔比。我们不是没试过改变,只可惜我们酿造的烧酒跟其他人卖的没什么两样,没有特点,后来还尝试过酿造了不同果酒和花酒。”
沈溪语知道烧酒指的就是白酒,她思忖后又道:“果酒是葡萄酒?”
时廷摇摇头:“不,是除了葡萄以外的果子,我们几乎都有尝试。”
他停顿了一下又说:“三镇跟其他地方不一样,自开埠以来,深受洋人的喜爱,聚集了多国洋人。不要说各种酒了,就连其他进口洋货,每年不知道要来多少,葡萄酒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他停了一下又说:“江家有独立的商行,又做了不少进口生意,沈小姐应该很清楚,现在喜欢买洋货的人占了大多数,就因为好用又便宜。我们之所以没有酿造葡萄酒,一来是不敢明目张胆跟洋人抢生意,二来是我们的葡萄酒确实没有他们的好,至少现在没有。”
时廷又低声说道:“不过,只是邵家酒业的葡萄酒做得不行。在别的地区有葡萄酒大厂,他们的酒做的也是一绝。”
沈溪语点点头,大致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跟阿风所分析的所差无几。她环顾了四周,见吃面的人变得多了起来,便老老实实低着头细细嚼面条。时廷见状也低下头开始吃面,吃了口以后,又夹了一筷子小菜塞到嘴里,味道酸酸辣辣,跟十年前一模一样。
故而时廷又想起十年前,邵家酒业还在阢临时,他跟钟焱黎来了一次阢临。两个人为谈下一笔订单,走了一天的路,最后就是在这家面馆吃了两碗鱼面,一碟小菜。
那是他第一次吃到红薯杆,只是吃下一口,那酸酸辣辣的味道就让他精神百倍,疲倦感少了一大半。后来他们搬到了邯明后,他也经常来这家面馆吃面,他想着想着就将碗里面的面条和汤吃得干干净净。
时廷看着在屋内忙忙碌碌的伙计,不由得发了呆,想起去年和钟焱黎一起吃饭的情景,她最爱吃这家的鱼面,每次都会告诉店内的伙计,在面里面多放葱花。钟焱黎总是笑意盈盈,对他温温柔柔地笑,可是狠起心来也确实不手软。
这时沈溪语也吃完了面条,她抬眼见时廷又在发呆,表情说不上是喜还是忧,她轻轻问道:“吃完了,我们走吧?”
店里的小伙计倒是机灵,见他们吃完了面,马上过来站在两人边上。沈溪语拿出了一块银元放到了桌子上,小伙计乐呵呵地上前收走了。时廷这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看看沈溪语:“走吧。”
两人一起出了面馆后,时廷压低帽子,以防别人认出他。沈溪语慢悠悠走着,等拐了两个弯弯,她又说:“我想着让你出来走走,情况会好一些,总是闷在屋子里面,人都变傻了。”
沈溪语知道时廷身上有一些功夫,她解释道:“是小五小六,江修仁派他们保护我的,不碍事。”
待到她话音刚落,一个人影如同闪电般,陡然冲到了他们面前。沈溪语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小五,小五先对着两人鞠了一躬,随后恭恭敬敬道:“小姐,少爷来话了,要你们马上回去。”
自从跟江修仁做了交易以后,已经过去了十几天的时间,但江老板没有给他任何关于义善帮的消息。时廷倒是不担心江家和傅家会食言,因为他心知肚明,这件事不是一般的棘手。他还想着再过几天,就出去打听打听黑色石头的下落,到时候好给江老板一个交代。
时廷在屋子里头发呆了一个时辰,下楼时又只见到沈溪语一个人,坐在长沙发椅上翻看报纸。这段日子以来,因江老板和傅向阳总是忙忙碌碌,所以他跟沈小姐的接触最多。
他刚认识沈溪语的时候,看她年纪轻,好像比他还要小上两岁,以为她是个娇生惯养,不谙世事的小姐。后来才发现,这个沈小姐是个聪明伶俐,心思细腻的人物。
沈溪语见时廷下了楼,唉声叹气摇摇头,不知道他又在楼上发呆了多久。她并没有放下手上的报纸,只是轻轻柔柔地问了一句:“中午想吃些什么?”
时廷每次到了午饭时才会准时下楼,这次他倒是故意早出来一会儿,他含含糊糊说道:“我想出去吃碗面,只是…”时廷话到嘴边又给咽了下去,他现在是身无分文,一穷二白,离开小白楼也是寸步难行,想借钱又不好意思开口。
沈溪语愣了一愣,登时放下报纸,看着时廷喜笑颜开:“怎么?你想出去了?”
她又一歪头,边想边说:“只是那天我和傅向阳救你的时候,那个车夫虽然没伤了我们,但却是铁了心要把你送走。如果你现在出去让钟焱黎的人发现了,我想会惹上麻烦。”
时廷认为沈溪语说得不无道理,他只是想出去吃个面,又不是要调查什么,如果真的让人发现了,定然要惹麻烦。他只好作罢:“还是算了。”
沈溪语从长椅上雀跃而起,她向着时廷眨巴眨巴眼睛说道:“不过我有办法,你跟我上来。”
时廷看沈溪语蹦蹦跳跳跑上了楼,只好跟在她的后面,慢悠悠地走上去。他看沈溪语先进房里拿出一串钥匙,然后拿着那一大串的钥匙,在时廷眼前晃了晃。她又转身走几步,用其中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门,时廷也跟随着她的脚步进了门。
进门后时廷见这个房间空空旷旷,屋里面只有几个大柜子,像是储存物品用的杂物房。沈溪语打开其中一间衣服柜子,在里面东找西找,半天后翻出一套黑色的衣裤。
她拿着衣裤放到时廷身上比划比划,说道:“这套衣服是阿风之前买的,还有这个…”说着她将手上的衣裤递给了时廷,转头又从柜子里翻出了一顶礼帽。
时廷刚开始看得莫名其妙,后来反应了过来,他噗嗤一笑:“你随便动许先生的东西可以吗?”
沈溪语知道这些东西是此前许御风跟踪佟亚晴时买的,现在又用不到,她笑了笑:“怎么不可以,反正他不用了,我和阿风认识二十年,他又不是小气的人。”
“二十年?你有二十岁吗?我看许先生倒是有二十岁,你看着只有十七八岁。”时廷觉得好笑,这个沈小姐说话真是不着边际。
沈溪语哭笑不得地说道:“你管我多少岁,你把衣服换了,帽子戴上,我在楼下等你,一会儿我和你一起出去吃面。”
待到时廷和沈溪语收拾完毕,两人一起到了繁阳街。在春暖花开之际,街道上熙来攘往,沈溪语不敢随处乱走,默默地跟在时廷身后。时廷紧紧压低了帽檐,在前面左拐一个弯,右拐一个弯,最后停在一家名为“蓝梦面馆”的面店前。
两人进去以后,沈溪语仔细看看这家面馆,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只零零星星坐了几桌的客人。时廷找了个角落里坐下后,店内的小伙计见到又有人来吃饭了,连忙上前笑着招呼:“二位想吃点什么?”
时廷微微抬头看看沈溪语,她用单手拄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又转头对着小伙计说道:“来两碗鱼面,一碟红薯杆,一壶碧螺春,少放茶叶。”
小伙计点着头说道:“好勒,二位稍等。”
沈溪语看小伙计走远了,她故意压低声音问道:“为什么要来这里吃面?”
时廷戴着的大帽子,遮住了眼睛,他笑了笑:“好吃。”
沈溪语不以为意,看小伙计端上来了一壶茶,还有两个茶杯,将茶水倒进茶杯中,转身就走了。她又说:“你跟姓元的关系是不是挺不错的?”
时廷点点头,他跟元成毅认识了五年,一直以为他们的关系情同兄弟,即使他离开了邵家酒业,离开了钟焱黎,也从未想过会有跟元成毅决裂的这一天。
他叹了口气,低声道:“五年前,我跟…”时廷停顿了一下,又说:“我跟老板一起研究花酒和果酒,因为人手不够了,就请了成毅,他负责把厂里产的酒卖掉,推给各大商铺。”
沈溪语仔细想了下又说:“送走你的事,我不觉得是他的主意。”
这时小伙计又端上了两碗鱼面,将两个大碗依次摆在两人的面前,之后嘴里面哼着小曲,一步一颠地走了。沈溪语拿起筷子,搅了搅碗里面的细面条,见面汤呈白色,上面飘着一层油,还撒上一层葱花。
她挑起一根细面条放入嘴里,面条顺着舌头滑入,她咀嚼了之后发现味道鲜香浓郁,跟吃鱼肉的感觉差不多。
时廷看沈溪语吃得津津有味,他随即说道:“鱼面是用鱼肉和面粉混合制作而成,这家鱼面的汤也是用鲜鱼熬制。”
时廷拿起筷子吃了一口面条以后,又说:“我想也不是他的主意,应该是老板指使他这么做的。”
沈溪语撇撇嘴,不屑一顾地说道:“但也不至于把你伤成这样,毕竟你是她的小情郎。”
时廷倒是被她的语气逗乐了,他也不含糊:“以前是,但自从我看见她跟别的男人在一起以后,就再也不是了。”
沈溪语从未想过时廷能够如此坦然坦诚,但她知道时廷信任的不是他们,而是傅向阳。她吃了两口面后,用勺子盛了一口汤送到了嘴里,果然是鲜甜可口,汤头熬制的时间也足够长。
她又想到前两天阿风说过,他了解到的黄酒和白酒其中的区别,邵家酒业的没落也许只是个开始。
她吃了一口小菜,酸酸辣辣的味道刺激到嗓子眼,她差点呛到,赶紧喝了一口茶水,又猝不及防地问时廷:“照理说你们的酒做得不错,还小有名气,很多人不是都爱喝黄酒吗?为何这几年会如此落魄?”
时廷长吁短叹了一番,继续压低了声音地说:“以前是这样,但现在的黄酒已经成为了少数人喝的酒了,至少我们卖的皆是如此。再加上洋酒的不断涌入,导致喝黄酒的人也在减少。自从北方的烧酒传过来了以后,普通百姓就更爱喝便宜有冲劲儿的烧酒。”
随即又苦笑道:“可能是烧酒能让人醉得更快,更能解愁解苦。本来现在黄酒也只在少数某些地方更受欢迎,范围越来越小。况且我们只在三镇做生意,距离渡城不远的荆城米酒,阳城黄酒比我们更负盛名。”
时廷放下手中的筷子,摸了摸头上的礼帽,又压低了声音道:“邵家酒业早已今非昔比。我们不是没试过改变,只可惜我们酿造的烧酒跟其他人卖的没什么两样,没有特点,后来还尝试过酿造了不同果酒和花酒。”
沈溪语知道烧酒指的就是白酒,她思忖后又道:“果酒是葡萄酒?”
时廷摇摇头:“不,是除了葡萄以外的果子,我们几乎都有尝试。”
他停顿了一下又说:“三镇跟其他地方不一样,自开埠以来,深受洋人的喜爱,聚集了多国洋人。不要说各种酒了,就连其他进口洋货,每年不知道要来多少,葡萄酒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他停了一下又说:“江家有独立的商行,又做了不少进口生意,沈小姐应该很清楚,现在喜欢买洋货的人占了大多数,就因为好用又便宜。我们之所以没有酿造葡萄酒,一来是不敢明目张胆跟洋人抢生意,二来是我们的葡萄酒确实没有他们的好,至少现在没有。”
时廷又低声说道:“不过,只是邵家酒业的葡萄酒做得不行。在别的地区有葡萄酒大厂,他们的酒做的也是一绝。”
沈溪语点点头,大致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跟阿风所分析的所差无几。她环顾了四周,见吃面的人变得多了起来,便老老实实低着头细细嚼面条。时廷见状也低下头开始吃面,吃了口以后,又夹了一筷子小菜塞到嘴里,味道酸酸辣辣,跟十年前一模一样。
故而时廷又想起十年前,邵家酒业还在阢临时,他跟钟焱黎来了一次阢临。两个人为谈下一笔订单,走了一天的路,最后就是在这家面馆吃了两碗鱼面,一碟小菜。
那是他第一次吃到红薯杆,只是吃下一口,那酸酸辣辣的味道就让他精神百倍,疲倦感少了一大半。后来他们搬到了邯明后,他也经常来这家面馆吃面,他想着想着就将碗里面的面条和汤吃得干干净净。
时廷看着在屋内忙忙碌碌的伙计,不由得发了呆,想起去年和钟焱黎一起吃饭的情景,她最爱吃这家的鱼面,每次都会告诉店内的伙计,在面里面多放葱花。钟焱黎总是笑意盈盈,对他温温柔柔地笑,可是狠起心来也确实不手软。
这时沈溪语也吃完了面条,她抬眼见时廷又在发呆,表情说不上是喜还是忧,她轻轻问道:“吃完了,我们走吧?”
店里的小伙计倒是机灵,见他们吃完了面,马上过来站在两人边上。沈溪语拿出了一块银元放到了桌子上,小伙计乐呵呵地上前收走了。时廷这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看看沈溪语:“走吧。”
两人一起出了面馆后,时廷压低帽子,以防别人认出他。沈溪语慢悠悠走着,等拐了两个弯弯,她又说:“我想着让你出来走走,情况会好一些,总是闷在屋子里面,人都变傻了。”
沈溪语知道时廷身上有一些功夫,她解释道:“是小五小六,江修仁派他们保护我的,不碍事。”
待到她话音刚落,一个人影如同闪电般,陡然冲到了他们面前。沈溪语人定睛一看原来是小五,小五先对着两人鞠了一躬,随后恭恭敬敬道:“小姐,少爷来话了,要你们马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