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中记载:冼夫人自幼贤明,足智多谋,尚未出嫁时,在父母家就能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在俚人部落中威信极高。”

    “而同时期,汉人女性无论贵贱,只能相夫教子、困守内院。”

    “那么冼夫人,一介少女,为何就能行军打仗,既而统领部落呢?”

    “这恐怕就要‘怪’俚人的不通礼教、不服王法。”】

    众人听出天幕最后一句中的讽刺之意,不少人不由皱眉——女子本该相夫教子,何错之有?这抛头露面本就是蛮夷行事!

    亦有不少女子满怀期待地看着天上,天幕仅仅数语,便让很多女子将冼夫人当做楷模崇拜,她们迫不及待想知晓她的传奇。

    【“冼夫人出身的俚人社会,在男女平等上比汉族显然要先进不少,并不禁止俚人女性从事政治军事活动,因此,冼夫人能有机会学习军事知识,能够出去带兵打仗,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

    “但要越过前头兄长,继承父亲首领之位,显然也并非易事。”

    “除非,她从小就展示出压倒众人的实力。”】

    天幕中一身戎装的冼夫人坚毅的脸庞慢慢变得稚嫩,最后变成了一个稚龄小少女。

    小冼英穿着一身男装,她扯了扯衣角,抬头对父亲冼企豪略带不满地抱怨道:“阿爸,我为什么不能穿自己的衣服?”

    冼企豪还来不及回答,一旁的兄长冼挺就嘲笑道:“射箭大会上都是小子,你要凑热闹,当然得穿男装!”

    小冼英闻言,打量了一下兄长,哼了一声:“小子的箭术都不如我,显见这衣服也没什么大不了。”

    冼挺气急,还想说什么,却被父亲瞪了一眼,斥道:“自个本事不如你妹子,还好意思叫嚣!”

    冼挺一滞,悻悻地低头,不敢再回嘴。自冼英开始习武,就力压同龄的小孩,这两年与他比试,都能十战七胜了,俚人强者为尊,他只得闭嘴。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到了射箭大会现场。

    射箭大会是俚人常举行的,各个家族都会参加比赛,以此展示家族实力。

    小冼英没有跟着父亲,反而钻进人群里观看比赛,看了一会儿听见周围族人,纷纷议论到于都佬家的儿子是俚人青年中箭术最好的。

    小冼英定睛一看,场上于家的少年果然有一手好箭术,又看兄长冼挺白着脸站在一旁,显然不敌。

    她又往台上一看,父亲脸却有些黑,要知道冼氏世为南越首领,既为首领自然要强过其他家族。

    于是,小冼英从人群中挤了出去,走到父亲身边:“阿爸,我去!”

    冼企豪看了眼女儿,又回头瞪了眼不争气的儿子,点头应允了,他是知道女儿实力的。

    小冼英上前站定,拉弓射箭,与于家少年比试起来,结果两人竟不相上下。

    于家少年不服气,上前要求把箭靶后移数米,想要增加比赛难度。

    小冼英一见,这么比要比到什么时候呀?她想了想,突然双手用力,碰的一声拉断了比赛使用的弓箭。

    在场的众人皆惊,不料她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力气。

    又见冼英随手丢掉断了的弓箭,命人将自己的马匹牵来,取出自带弓箭,纵身一跃骑上马,在马匹的奔跑之中,拉弓射箭,连发九箭,次次击中红心。

    场上顿时喝彩不断,于家少年见此知道自己技不如人,只得认输。

    台上观看的冼企豪也是红光满面,一脸骄傲。

    【“可见,但凡有一丝机会,女性便能告诉世界——女子能文能武,不亚于人!”

    “而毫无疑问,作为强者的冼夫人,也理所当然得到了应有的尊敬和地位。”

    “在粤西地区,冼夫人率领俚人部落,进行了持久的抗争,并最终迫使梁朝举了白旗停了战争。这样的胜利,让冼夫人获得极高威望的同时,也掌握了高凉俚人部落的最高权力。”】

    “好!当浮一大白!”秦良玉对这位同样出众的女将充满了敬佩和好感,英雄惜英雄,她举起酒杯,隔空要敬满杯。

    ……

    武则天心绪起伏,从天幕的只言片语她忽然领悟,往日她的思维太过局限,只想着培养文士女官,仿佛女子就天生娇弱不善武艺,可是明明女性中也会出现妇好、荀灌和冼夫人这样的英雄人物,便是离得最近的平阳昭公主,亦凭借一己之力招兵买马,拉起一支队伍来。

    若能受同样的教导训练,女子凭何不能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她一开创举的武举,为何又不能有女子占据一席之地?

    ……

    刘彻忽然心里一动,不动声色地扫了眼底下的大臣——女子中也会有卫青和霍去病吗?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有此才,女子又如何?

    只要能灭了匈奴,他向来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之前说过,冼夫人除了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之外,还有出色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俚人被中原汉人鄙夷为蛮夷,除他们不通礼教王法之外,当然也因为俚人的生产力落后,作为拥有当世最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汉族,理所当然有资格鄙视少数民族。”

    “而冼夫人,这个俚人女性却敏锐地察觉自己治下的俚人社会,存在诸多弊端,一场变革迫在眉睫。”

    “史书记载:越人之俗,好相攻击。掠人为奴在当时的俚人社会更是普遍现象,这其中,冼夫人的兄长冼挺也不能免俗,冼挺时任南梁州刺史,经常恃强凌弱利用武力侵占周边州府的领土,在部族间的攻伐中劫掠人口,通过奴隶贸易攫取利益,那一带的百姓都为他所苦。”

    “冼挺的所作所为,为岭南和俚人社会的安定,带来了威胁和隐患。”

    “冼夫人看在眼里,作为手足血亲,她并未坐视不理,反而时常规谏劝慰。”

    “在这个时间段,按史书说法,有一个有疑点的地方。南梁州据说是改俚寨为南梁州,那么作为刺史,便可辖治原俚寨疆域及海南各大小黎洞,冼挺既任刺史,按道理来说,他应是俚人之首。可在史书中,冼挺在后续岭南或俚人部落生死攸关的重要决策时刻,却基本没有戏份,反而是冼夫人以奇高威望而做主岭南。”

    “那么合理推测,南朝政权按照汉人习俗,自以为冼氏与中原家族一般,是男丁掌权,于是自作主张册封了冼挺为南梁州刺史。但实际上,冼夫人在俚人社会里,威望和权力应该高于冼挺,甚至作为冼氏首领,冼挺也依照部族传统听命于冼夫人。这样,才能解释史书中说,冼挺恃其富强,侵掠旁郡,却在冼夫人规劝后便改正的事迹。”

    “毕竟,对于一个恃强凌弱爱好劫掠的人,轻飘飘的劝告,想来是顶不了大用的,更不可能让其顺服的。”】

    众人也是点头,觉得说得有道理。

    岭南百姓又拜起了圣母娘娘,感恩她为顾念百姓而约束至亲。

    朱元璋最厌这等肆意妄为欺压百姓的行为,看到冼挺和手下的那副嚣张嘴脸,就联想到当年逼得他家无立锥之地的地主,顿时手有些痒了,这要是撞到他手上,不给这些人松松皮,都对不起他当年受的苦。

    后面见冼夫人及时规劝,他点点头,道:“这冼挺和冼夫人同胞兄妹,却实在不如冼夫人识大体明事理。”

    “所以,千秋之后,世人只识冼夫人,哪里知道冼挺是谁!”旁边的朱棣听到,接嘴道。

    朱元璋颌首,又看了看一帮儿子,突然鬼火冒,他和老妻从来都体谅爱惜百姓,标儿也是个好的,其余诸子,有些行事却不当人子,千秋之后,那不得遗臭万年呀!

    这些不孝子自己遗臭万年不说,说不准还带累他和老妻的名声!

    不行,以后咱还是得严加管教才行!

    【“除了约束亲友外,面对俚人部族间的频繁攻伐,冼夫人也看在眼里,但她并没有一昧采用军事高压,而是一手大棒一手拿糖,在族内她经常与各个家族进行沟通交流,解决难事和疏解纷争,同时也以绝对的实力震慑各家族。”

    “这样恩威并施让俚人部落在冼夫人的领导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解,以及可贵的团结一致。在这个时期俚人部落只存在一个意志,那便是——冼夫人的意志。”

    “那么,一个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女性,为何会具有如此出色的才能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前面说的‘衣冠南渡’事件——被胡人打懵了的汉人们,为寻求生存机会和保存中原文明,不得不迁至南方,建立新的政权。在此期间,也有很多汉人慢慢进入岭南地区,先进的汉文化毫无疑问能傲视周边其他民族,一部分有远见有追求的少数民族便开始学习汉文化。”

    “而据史书记载,冼夫人好读书,而且特别喜欢读史书,所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从冼夫人生平每个重大抉择来看,汉文化对她影响很大,而她的选择也为华夏民族做出了极大贡献,这也正是她能名垂千古,深受后人崇敬的原因所在。”】

章节目录

给古人盘点名留青史的女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华桃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桃夭并收藏给古人盘点名留青史的女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