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来自何方,也不知归于何处。”

    天幕下,所有女人都沉默了,这何止是和亲女性的命运,这实则是古代绝大多数女子的命运,这与身份高贵与否,其实关系不大。

    她们都身如浮萍,一生只能依靠他人过活。

    尽管这个他人,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孙。

    可又有什么意义?

    诸事皆顺时,她们可以如同一件精心料理的宝物,被收藏于看似稳固安全的牢笼。

    可一旦遇到灭顶之灾,她们确实第一个被推出去的牺牲品。

    无人在意她们的意见、痛苦和眼泪,只因她们所拥有的大多都是镜花水月。

    依靠他人而活,能有几时好?

    而最可悲的是,这个世道却不曾给予她们选择的权力。

    ……

    鲁元呆呆看着天幕上那个穿着嫁衣沉默远去的背影,胸中仿佛坠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当初听闻刘敬献上和亲之计,还言道需她去和亲之时,鲁元万分害怕和抗拒,先不说那匈奴蛮人不通礼教人伦,只说那草原之地何止千里,若是一去,只怕今生再难回到阿母身边,更何况匈奴桀骜,她虽贵为大汉嫡公主,可那般茹毛饮血的人,又怎会好生对待她?

    可鲁元却无计可施,因为她比绝大多数人都清楚她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要说作为长女和独女,刘邦对她并不算苛刻,小时笑言相对,如今见她也是温声和语,可她心中清楚,这一切都是源于不在意罢了,她的父亲,并不在意她,哪怕愿意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一旦发生什么事情,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牺牲她,只因,她在他心中并无价值。

    她永远也无法忘记儿时同阿母弟弟和大父被项羽抓住囚禁的日子,在那段担惊受怕如履薄冰的时光中,她多么渴望父亲能从天而降来救她们,可却一日又一日的失望,只剩下单薄瘦弱的阿母鼓起勇气在敌意中尽力周旋,以此侍奉大父、保护她们姐弟。

    于是,在听闻这样的噩耗后,她能做的也还是像儿时一般,在她心中无所不能的阿母面前痛哭流涕,她希望阿母能再次保护她。

    阿母永远不会让她失望,阿母永远像一个战神一样挡在她身前。

    鲁元如愿以偿了,她不用去和亲了,狂喜和庆幸让她分不出心神去探究接下来的事,她只隐隐听说父亲另封了一良家女子为公主,令她前去和亲。

    听到这个消息,鲁元狠狠松了口气,却不曾想过这个替她和亲的女子是否也与她一样不情愿,她的阿母是否也像她的阿母一般为女儿的命运日夜啼哭。

    而当天幕毫不留情地揭破这一事实时,鲁元感到无比羞愧。

    吾不杀伯仁,伯仁却因吾而死。

    可是她该做什么呢?她又能做什么呢?

    ……

    武则天仔细了解过这段历史,甚至本朝的文成公主永隆元年去世之时,还是她看着先帝遣使赴吐蕃吊祭。

    对于和亲,她的想法其实很复杂。

    作为一名女性君主,君主的部分告诉她这样的决策没问题,付出小、收益大;可作为女性的部分却叫嚣着凭什么?

    凭什么就要女性来做这样的牺牲?

    不过是认为女性除了婚嫁生育便无其他价值罢了。

    呵。

    其他的价值并非女性不想创造或无能创造,不过皆因被垄断了。

    而她,如今想做的就是打破这样的垄断。

    这大概是比打破世家垄断,更伟大的功绩。

    ……

    【“汉高祖九年,刘敬奉命出使匈奴,与冒顿正式缔结‘和亲约’。”

    “也就是‘结为兄弟以和亲’,这也是最初咱们提及‘兄弟之国’概念的衍生。”

    “对于汉匈的‘和亲约’,并未找到史册记载的具体内容,仅有一句‘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

    “但在根据《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的相关记载,可以推测这里面主要包含着遣女和亲、赂遗、划定统治范围和通关市等约定。”

    “其中对匈奴来说特别重要的实则是‘通关市’这一项,中原地区物产丰富,允许与匈奴互市对他们意义极大。”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很长时间内,互市都是匈奴对汉朝商品依赖性高,‘汉既班四条,后护乌桓使者告乌桓民,毋得复与匈奴皮布税。匈奴以故事遣使者责乌桓税,匈奴人民妇女欲贾贩者皆随往焉。’这就形象地描述匈奴对互市的依赖。”

    “实际上,边境互市一直是中原王朝对付边疆政权的手段之一。”

    “而赂遗也是汉初对匈奴“羁縻外交”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是定期赠与匈奴一定数量的生活物资和奢侈品,以此交换,诱使匈奴放弃或减少对汉朝边境地区的侵扰。某种程度而来,这样付出的物资比战争所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少,所以统治者也乐意用这样的手段来减少战争。”

    “毕竟钱能解决的是,何必要打打杀杀嘛。”

    “但我提醒一下,宋朝赵姓天子也是这样想的。”

    “结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没有担负起历史职责的赵宋王朝,自己灭了国不说,逃避和放任却催生出成吉思汗领导下横扫欧亚大陆的怪物。”】

    元之前时空的人们心中一凛,横扫欧亚大陆?

    这欧亚大陆是哪里?

    是中原吗?但从未听过这个称呼啊。

    那成吉思汗又是谁?能横扫大陆?

    宋朝天子们冷汗直冒,他们已经无暇顾及天幕对他们的冷嘲热讽,因为他们被这听上去十分恐怖的成吉思汗吓了一跳,不是说宋被那金人折辱吗?什么时候又冒出来个成吉思汗,这又是哪里来的?

    难道大宋弱得人人可欺了?赵匡胤脸色黑沉地想。

    而元朝乃至之后地朝代,想到那曾经肆虐中原地蒙古铁骑就心有余悸。

    朱棣皱着眉看向北方,那大清可是蒙古人?

    【“好在与赵宋不同,西汉的赂遗仅是权宜之策,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经济攻势和文化渗透。通过向匈奴输送大量中原的奢侈品,炫耀并打击匈奴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时也通过诱使匈奴对西汉进口的物资产生严重依赖,削弱其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进而逐步瓦解匈奴民族性格,在这样的博弈中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刘彻舒了口气,幸好天幕出现伊始他就派人探查过出了大汉境内,除了汉人外其他民族看不到天幕,不然被匈奴看到就麻烦了,尽管这赂遗和互市也好,都是匈奴人抗拒不了的阳谋。

    【“当然,说是这么说,但在战场上没得到的东西,也不能指望从其他方面得到。”

    “尽管西汉君臣或许内心渴望过各种不战而胜的结果,但刘汉皇帝们也非常清醒的知道这个道理。”

    “在汉高祖在世时,和亲政策基本定型。”

    “刘邦去世后,作为太子的刘盈登基,新的时代开启,但这个时代与其说是刘盈的时代,倒不如说是高皇后的时代。”】

    吕雉狠狠松了口气,最终还是刘盈登基了,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只是……天幕说她的时代……果然……

    果然,刘盈那小子还是烂泥扶不上墙!刘邦毫不意外地想,幸好还有吕雉那娘们,她应该能撑住吧。

    【“毕竟司马迁在《史记》中都不屑单独写刘盈的本纪,转而写了吕太后本纪。显然,哪怕在汉朝人的心中,他们都很清楚,那个时代,是吕太后的时代。”

    “吕太后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未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的女性政治家,堪称无冕之皇。”】

    嬴政眼波一动,又一个宣太后吗?不知道执政水平如何……

    【“‘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吕太后的评价。”

    “这位极其出众的女性,不仅在汉朝存在感极强,甚至也在华夏史中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执政的这十五年,使社会稳定百姓休息,为接下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如果刘邦是秦始皇优秀的继任者,那么吕太后也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

    “即便后人各种非议她牝鸡司晨,但她的功绩毋庸置疑!”

    “当然,这也要庆幸她生在汉朝,汉朝史官虽然下笔也自带立场,但好歹还是尊重史实,并不胡编乱造黑料,毕竟在她之后的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女主,就不得不遭到宋朝为首的文官们别有用心地造谣诽谤了。”】

    “呼——”刘邦长长地吐了口气,心中下定了某种决心,儿子虽然是废物,但耐不住他娘争气啊。

    而后宫中的吕雉神采奕奕,她不料竟能获得后人如此盛赞,至于儿子什么的,唉,她懒得管了。

    武则天脸色阴沉得滴得出水,她毫不怀疑天幕说的那个被造谣的人就是她,这宋朝不就在大唐之后吗?她冷冷一笑,果然是一群不中用的男人,除了摇摇笔杆子,也想不出什么高招了。

    再次被cue到的宋朝人表情木然,反正提到他们就没什么好话是吧,赵家天子们只觉颜面无光,自个王朝从上到下真是被批了个够。

    【“但在这里,吕太后并不是主角,就不具体讲诉她的生平了。”

    “因为毫无疑问,她值得一个单独的篇章。”

    “我们只提一下她执政时期对匈奴的态度,总的来说,用一个词能形容——□□。”】

章节目录

给古人盘点名留青史的女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华桃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桃夭并收藏给古人盘点名留青史的女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