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向来功臣都很大方的嬴政和刘彻不理解,就这么打发了?且不说还用不用她,光是她立下的功劳却如此慢待,其他臣子见了能不心凉?
这两位都是自觉自己功劳大过臣子而不惧功高盖主的君王,自是觉得匪夷所思。
这也能成为开国皇帝?
“嘿嘿……”刘邦提起酒杯灌了一口,别说,某种程度上,他还是能理解李渊,不外乎是忌惮嘛,就想他对韩信的忌惮,不过话说回来,韩信又怎么能跟李三娘比,韩信是功高盖主还没有自知之明的外臣,李三娘可是有能力又听话的乖女儿,李渊这都要打压,这开国皇帝有水分吧?这要是他的女儿,他不得笑死?想到自己那一双嫡出的儿女,再看看人李渊的一双儿女,刘邦憋气地闷了杯酒,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不光他这么想,吕太后看着天幕也是气闷,要是鲁元有李三娘的本事,她又如何只能这般一人苦苦支撑?
其他时空的人在臆想,隋文帝时期李三娘的亲爹妈这边却是一片令人心悸的沉默。
刚做完月子,抹额都没来得及去的窦氏搂着年幼的女儿和大儿子,她关心了一下刚满月的二郎,见他正呼呼大睡没有被惊醒,才又将目光投向坐在一旁的丈夫,脸色冷峻。
尚且年轻的李渊顶着妻子冷淡的目光,额头冒汗,心中却甚是委屈。
本来日子好好的,天幕突然说他会称帝,吓得他要命,要不是妻子冷静试探,发现除了他们一家外,旁人竟然都对天幕里能发现他们身份的信息都视若无睹,他早就想法子带着家人跑了,起义?别想了,他姨夫姨母可都还活着呢!
可是接下来,天幕描绘的未来的他,简直让他怀疑是不是同名同姓,看上去怎么蠢蠢的?
现在的他和妻子感情好,几个孩子看着都聪慧懂事,但怎么听上去他李家未来一团糟呢?
李渊心里很乱,余光扫到二郎,忽然心里一激灵,嘴里讪讪道:“咱二郎可是后世人认定的千古一帝呢……”
窦氏垂下眼眸,不去理会丈夫语无伦次的话,抬手轻轻抚摸儿女的背心,内心又是失望又是痛苦,本来知道未来丈夫儿子能夺了杨坚那老贼的天下,她是极欢喜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她舅父,她自幼就备受舅父疼爱,当初得知杨坚篡位时,她便恸哭不止,深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亲自为舅父报仇,未来丈夫儿子篡了隋朝,岂非也算帮舅父报了仇?
可接下来天幕透露的兄弟夺嫡、父子相斗却让她痛心疾首,二郎是后人认证的明君,但毗沙门(李建成)才是长子啊,他自小也是乖巧懂事,亲兄弟相争起来,怎么能不让她这个做母亲的心痛呢?
而隋末的李渊脸皮涨得通红,面对天幕明晃晃的指责,刚才对女儿有本事的欣慰已经全不见了,只剩下羞恼。
“我有什么错?三娘是女郎啊,常年在军队厮混成什么样子?让三娘重归后院,安享荣华有什么不对?”他恼羞成怒地问道,不知道是在问别人还是在问自己,反正半个字不提天幕对他刻薄寡恩的暗暗指责。
当然,他好歹是一方领袖,身边还是有很多亲信的,他这话一说,立马有人开始捧臭脚连连附和。说全是捧臭脚倒是不公平,毕竟别说他们,就连天幕下的百姓受长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倒也有不少为李渊说话的。
在这些支持的声音中,李渊越发肯定自己没错,错的分明是礼崩乐坏的后世人,但天幕的话似乎也将他某些埋在心底的念头逼露出来——忌惮!是的,他忌惮轻轻松松拉起一支军队的女儿,当然,女儿又不能争皇位,夺了军权也就罢了。而他心中更忌惮的还是被后人评价为“千古一帝”的老二。
一旁的李建成一边压着李元吉别说话,一边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不由生出荒谬之感,他不怎么在乎父亲是怎么对待三娘的,但对父亲从前从未显现的心性感到寒心,父亲可以薄待三娘这个女儿,又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些儿子?
而真正的当事人李秀宁却除了沉默不知作何反应,她对自己历史上的结局并不感到意外,可心里又怎会不委屈愤懑?
——“这一切,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吗?”
她的心中回荡着这句话,她也很想知道答案。
【“翻翻史书,恍惚看似乎是的。”
“且看看李三娘那几个同胞兄弟是什么待遇。”
“老大李建成,嫡长子,李渊是唐王,他就是唐王世子,李渊称帝,他也就成了太子。”
“老二李世民,嫡次子,先是受封秦国公,后是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三子李玄霸十六岁就死了,追封卫王。”
“四子李元吉,嫡四子,先是齐国公,后是封为齐王,受任并州总管,后来又加司空。”
“其余庶子皆封王,享封地食邑。”
“而唐朝初期公主食邑实封大概在三百户,平阳公主比其他公主多些,但估计没超过亲王,要不然《唐会要》也不会只记载一句‘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於他主’,甚至没有一句类似‘类比亲王’的话,只把一个有大功的开国元勋与其他居于后院无功的普通公主相提并论。”
“李渊,似乎确实很爱儿子嘛。”】
听着天幕阴阳怪气的最后一句,贞观年间的李世民都控制不住露出了有些难看的笑容,他看向李渊居于的大安宫。讽刺地想,阿耶当真是因为太宠爱每个儿子,才放纵自己和大哥老三至不死不休的局面吗?
而大安宫内,伺候的宫女宦官都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听着宫殿里面“噼里啪啦”的砸东西声音不敢发出任何响动生怕殃及自己。
【“没错,李渊是很宠爱儿子,但这个爱也是分了类的。”
“李建成这个嫡长子和其他庶子先不提,只说三子齐王李元吉,这是个公认的能力废人品垃圾的畜生。”
“现代有一个关于他的地狱笑话,说是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想到逼父杀兄心中不安,但再一想到李元吉也死了,心里顿时就好受许多。”】
“咳咳咳……”贞观时期的李世民庆幸自己没正在喝水,要不然恐怕会直接喷出来,见妻子上前关心他的情况,连忙摆摆手示意没事。
后世人也太过促狭,虽然他确实很厌恶老三,但也不至于此吧?咳,就算是真的,也不好说出来嘛,幸好老三已经死了,要不然听见恐怕也会被气死。
“李!世!民!”李元吉确实快气死了,整个人怒发冲冠,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任谁也能听出他的滔天恨意。
“大哥你看!李世民竟然敢杀了我们!他杀了我们啊!”李元吉满脸恨意地低吼道。
李建成脸色惨白,此时此刻他和李世民之间还远不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也万万想不到会走到这一步。
李元吉见他没反应,气急一把拉住他跪倒在李渊脚下,声泪俱下地控诉道:“阿耶啊,阿耶,你看看你看看,李世民这个没人伦的畜生,竟然弑兄杀弟,我们可是他亲兄弟啊!”然后又加一句,“为了皇位他还逼迫你,何等不孝不忠的畜生!”
李渊一声不发地听着,脸色铁青,他也想不通如何未来会到这步!他的三个儿子……他的天下……
要说李渊决不能说完全不爱儿子,但显然和权势比,儿子到底孰轻孰重,就要问他的内心了。
这边少年的李世民也是一脸惨白,他不敢置信,未来他竟然真的会这么做……弑兄杀弟……
“二郎!”长孙无忌也很震撼,虽然从天幕之前的只言片语中,他早就有所预感,但真正听见还是不一样,可现在情况岌岌可危,“二郎,图穷匕见啊!”他们不赶紧决断,备不住那头就决断了!
李世民终究是李世民,他也知道现在容不得他再沉湎情绪之中,他抹了把脸,道:“按先前计划的,先将观音婢接过来,其他的按计划行事。”自从之前天幕预告未来后,他就已经做好了单打独斗的准备,不过……他看向另一边,他或许能争取到一个盟友。
而那个方向正是李秀宁的所在。
【“虽然是现代编的笑话,但也足以说明在后人心中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弟弟的态度。”
“除了这个弟弟在他和大哥之间搅三搅四外,还有就是李元吉的人品能力着实卑劣。”
“据说,李元吉生下来就长得丑,有多丑?丑得他亲妈见了都厌恶他长相,不愿意抚养,命令家人将之抛弃。还是一个侍女偷偷抱回抚养,直到李渊回家禀告才使他没有夭折。可李元吉长大后对这个救命恩人却没有善待,反而因他荒淫无道时劝阻被他处死了。”
“此事足见李元吉丑人多作怪,不过他长得丑被抛弃的史料来源宋朝编的《新唐书》,这本史书加了很多《旧唐书》都没有的细节,也不知道几百年后的宋朝人是怎么知道的,反正可谓私货满满,于是史料可信度也是要打个问号的。”】
一群人或明或暗地将目光投向李元吉,感受到投在他脸上的目光,李元吉面目扭曲,好半天才从牙缝挤出几个字:“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该死的李世民!该死的宋朝人!
隋朝那边的窦氏本来还在伤心难过于兄弟阋墙,可听到这儿,却是一顿,她的目光从几个孩子脸上滑过,又下意识摸了摸脸,再看向丈夫,不……不会吧……她和李渊长相都不差,几个孩子也是玉雪可爱,没道理小儿子会那么丑吧?
【“但如果真是宋朝人编的,那么他们会这样做,恐怕也是想强调‘相由心生’,以恶搞人品垃圾的人,长相也应当丑恶才对!”
“不过就算是李元吉长相不错,就冲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挺丑恶的。”
“唐朝建立后,李元吉进爵齐王,授任并州总管。并州是李渊举义旗打江山的发祥地,派李元吉当总管,他本该肩负守土之责,可他在并州作威作福,《旧唐书》曰‘王常共窦诞游猎,蹂践谷稼,放纵亲昵,公行攘夺,境内六畜,因之殆尽。当衢而射,观人避箭以为笑乐。分遣左右,戏为攻战,至相击刺毁伤至死。夜开府门,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怀愤叹。’”
“李元吉在干嘛?他带着亲信在并州游乐打猎,肆意践踏农田庄稼,放纵身边的人肆意欺压百姓抢掠百姓财物。他不把普通百姓的人命当回事,站在大路中间放箭射人,观赏苦苦逃命的落魄,作为娱乐。也不把手下士兵的性命当回事,让士兵无故互相殴斗砍杀,造成伤残甚至死亡。他白天当畜生,晚上也不做人,公然入室欺辱女眷。”
“看到他的所作所为,谁不举着大拇指夸一句:二凤杀他杀得好啊!也不知道他最后狼狈逃避尉迟恭手中利箭时,有没有想起他当初是怎么对无辜百姓的,这就是天道好轮回!”
“但就是这么个畜生儿子,李渊对他却十分宽容宠爱!”】
这两位都是自觉自己功劳大过臣子而不惧功高盖主的君王,自是觉得匪夷所思。
这也能成为开国皇帝?
“嘿嘿……”刘邦提起酒杯灌了一口,别说,某种程度上,他还是能理解李渊,不外乎是忌惮嘛,就想他对韩信的忌惮,不过话说回来,韩信又怎么能跟李三娘比,韩信是功高盖主还没有自知之明的外臣,李三娘可是有能力又听话的乖女儿,李渊这都要打压,这开国皇帝有水分吧?这要是他的女儿,他不得笑死?想到自己那一双嫡出的儿女,再看看人李渊的一双儿女,刘邦憋气地闷了杯酒,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不光他这么想,吕太后看着天幕也是气闷,要是鲁元有李三娘的本事,她又如何只能这般一人苦苦支撑?
其他时空的人在臆想,隋文帝时期李三娘的亲爹妈这边却是一片令人心悸的沉默。
刚做完月子,抹额都没来得及去的窦氏搂着年幼的女儿和大儿子,她关心了一下刚满月的二郎,见他正呼呼大睡没有被惊醒,才又将目光投向坐在一旁的丈夫,脸色冷峻。
尚且年轻的李渊顶着妻子冷淡的目光,额头冒汗,心中却甚是委屈。
本来日子好好的,天幕突然说他会称帝,吓得他要命,要不是妻子冷静试探,发现除了他们一家外,旁人竟然都对天幕里能发现他们身份的信息都视若无睹,他早就想法子带着家人跑了,起义?别想了,他姨夫姨母可都还活着呢!
可是接下来,天幕描绘的未来的他,简直让他怀疑是不是同名同姓,看上去怎么蠢蠢的?
现在的他和妻子感情好,几个孩子看着都聪慧懂事,但怎么听上去他李家未来一团糟呢?
李渊心里很乱,余光扫到二郎,忽然心里一激灵,嘴里讪讪道:“咱二郎可是后世人认定的千古一帝呢……”
窦氏垂下眼眸,不去理会丈夫语无伦次的话,抬手轻轻抚摸儿女的背心,内心又是失望又是痛苦,本来知道未来丈夫儿子能夺了杨坚那老贼的天下,她是极欢喜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她舅父,她自幼就备受舅父疼爱,当初得知杨坚篡位时,她便恸哭不止,深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亲自为舅父报仇,未来丈夫儿子篡了隋朝,岂非也算帮舅父报了仇?
可接下来天幕透露的兄弟夺嫡、父子相斗却让她痛心疾首,二郎是后人认证的明君,但毗沙门(李建成)才是长子啊,他自小也是乖巧懂事,亲兄弟相争起来,怎么能不让她这个做母亲的心痛呢?
而隋末的李渊脸皮涨得通红,面对天幕明晃晃的指责,刚才对女儿有本事的欣慰已经全不见了,只剩下羞恼。
“我有什么错?三娘是女郎啊,常年在军队厮混成什么样子?让三娘重归后院,安享荣华有什么不对?”他恼羞成怒地问道,不知道是在问别人还是在问自己,反正半个字不提天幕对他刻薄寡恩的暗暗指责。
当然,他好歹是一方领袖,身边还是有很多亲信的,他这话一说,立马有人开始捧臭脚连连附和。说全是捧臭脚倒是不公平,毕竟别说他们,就连天幕下的百姓受长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倒也有不少为李渊说话的。
在这些支持的声音中,李渊越发肯定自己没错,错的分明是礼崩乐坏的后世人,但天幕的话似乎也将他某些埋在心底的念头逼露出来——忌惮!是的,他忌惮轻轻松松拉起一支军队的女儿,当然,女儿又不能争皇位,夺了军权也就罢了。而他心中更忌惮的还是被后人评价为“千古一帝”的老二。
一旁的李建成一边压着李元吉别说话,一边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不由生出荒谬之感,他不怎么在乎父亲是怎么对待三娘的,但对父亲从前从未显现的心性感到寒心,父亲可以薄待三娘这个女儿,又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些儿子?
而真正的当事人李秀宁却除了沉默不知作何反应,她对自己历史上的结局并不感到意外,可心里又怎会不委屈愤懑?
——“这一切,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吗?”
她的心中回荡着这句话,她也很想知道答案。
【“翻翻史书,恍惚看似乎是的。”
“且看看李三娘那几个同胞兄弟是什么待遇。”
“老大李建成,嫡长子,李渊是唐王,他就是唐王世子,李渊称帝,他也就成了太子。”
“老二李世民,嫡次子,先是受封秦国公,后是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三子李玄霸十六岁就死了,追封卫王。”
“四子李元吉,嫡四子,先是齐国公,后是封为齐王,受任并州总管,后来又加司空。”
“其余庶子皆封王,享封地食邑。”
“而唐朝初期公主食邑实封大概在三百户,平阳公主比其他公主多些,但估计没超过亲王,要不然《唐会要》也不会只记载一句‘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於他主’,甚至没有一句类似‘类比亲王’的话,只把一个有大功的开国元勋与其他居于后院无功的普通公主相提并论。”
“李渊,似乎确实很爱儿子嘛。”】
听着天幕阴阳怪气的最后一句,贞观年间的李世民都控制不住露出了有些难看的笑容,他看向李渊居于的大安宫。讽刺地想,阿耶当真是因为太宠爱每个儿子,才放纵自己和大哥老三至不死不休的局面吗?
而大安宫内,伺候的宫女宦官都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听着宫殿里面“噼里啪啦”的砸东西声音不敢发出任何响动生怕殃及自己。
【“没错,李渊是很宠爱儿子,但这个爱也是分了类的。”
“李建成这个嫡长子和其他庶子先不提,只说三子齐王李元吉,这是个公认的能力废人品垃圾的畜生。”
“现代有一个关于他的地狱笑话,说是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想到逼父杀兄心中不安,但再一想到李元吉也死了,心里顿时就好受许多。”】
“咳咳咳……”贞观时期的李世民庆幸自己没正在喝水,要不然恐怕会直接喷出来,见妻子上前关心他的情况,连忙摆摆手示意没事。
后世人也太过促狭,虽然他确实很厌恶老三,但也不至于此吧?咳,就算是真的,也不好说出来嘛,幸好老三已经死了,要不然听见恐怕也会被气死。
“李!世!民!”李元吉确实快气死了,整个人怒发冲冠,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任谁也能听出他的滔天恨意。
“大哥你看!李世民竟然敢杀了我们!他杀了我们啊!”李元吉满脸恨意地低吼道。
李建成脸色惨白,此时此刻他和李世民之间还远不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也万万想不到会走到这一步。
李元吉见他没反应,气急一把拉住他跪倒在李渊脚下,声泪俱下地控诉道:“阿耶啊,阿耶,你看看你看看,李世民这个没人伦的畜生,竟然弑兄杀弟,我们可是他亲兄弟啊!”然后又加一句,“为了皇位他还逼迫你,何等不孝不忠的畜生!”
李渊一声不发地听着,脸色铁青,他也想不通如何未来会到这步!他的三个儿子……他的天下……
要说李渊决不能说完全不爱儿子,但显然和权势比,儿子到底孰轻孰重,就要问他的内心了。
这边少年的李世民也是一脸惨白,他不敢置信,未来他竟然真的会这么做……弑兄杀弟……
“二郎!”长孙无忌也很震撼,虽然从天幕之前的只言片语中,他早就有所预感,但真正听见还是不一样,可现在情况岌岌可危,“二郎,图穷匕见啊!”他们不赶紧决断,备不住那头就决断了!
李世民终究是李世民,他也知道现在容不得他再沉湎情绪之中,他抹了把脸,道:“按先前计划的,先将观音婢接过来,其他的按计划行事。”自从之前天幕预告未来后,他就已经做好了单打独斗的准备,不过……他看向另一边,他或许能争取到一个盟友。
而那个方向正是李秀宁的所在。
【“虽然是现代编的笑话,但也足以说明在后人心中李世民对自己这个弟弟的态度。”
“除了这个弟弟在他和大哥之间搅三搅四外,还有就是李元吉的人品能力着实卑劣。”
“据说,李元吉生下来就长得丑,有多丑?丑得他亲妈见了都厌恶他长相,不愿意抚养,命令家人将之抛弃。还是一个侍女偷偷抱回抚养,直到李渊回家禀告才使他没有夭折。可李元吉长大后对这个救命恩人却没有善待,反而因他荒淫无道时劝阻被他处死了。”
“此事足见李元吉丑人多作怪,不过他长得丑被抛弃的史料来源宋朝编的《新唐书》,这本史书加了很多《旧唐书》都没有的细节,也不知道几百年后的宋朝人是怎么知道的,反正可谓私货满满,于是史料可信度也是要打个问号的。”】
一群人或明或暗地将目光投向李元吉,感受到投在他脸上的目光,李元吉面目扭曲,好半天才从牙缝挤出几个字:“欺人……太甚……欺人太甚!”该死的李世民!该死的宋朝人!
隋朝那边的窦氏本来还在伤心难过于兄弟阋墙,可听到这儿,却是一顿,她的目光从几个孩子脸上滑过,又下意识摸了摸脸,再看向丈夫,不……不会吧……她和李渊长相都不差,几个孩子也是玉雪可爱,没道理小儿子会那么丑吧?
【“但如果真是宋朝人编的,那么他们会这样做,恐怕也是想强调‘相由心生’,以恶搞人品垃圾的人,长相也应当丑恶才对!”
“不过就算是李元吉长相不错,就冲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挺丑恶的。”
“唐朝建立后,李元吉进爵齐王,授任并州总管。并州是李渊举义旗打江山的发祥地,派李元吉当总管,他本该肩负守土之责,可他在并州作威作福,《旧唐书》曰‘王常共窦诞游猎,蹂践谷稼,放纵亲昵,公行攘夺,境内六畜,因之殆尽。当衢而射,观人避箭以为笑乐。分遣左右,戏为攻战,至相击刺毁伤至死。夜开府门,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怀愤叹。’”
“李元吉在干嘛?他带着亲信在并州游乐打猎,肆意践踏农田庄稼,放纵身边的人肆意欺压百姓抢掠百姓财物。他不把普通百姓的人命当回事,站在大路中间放箭射人,观赏苦苦逃命的落魄,作为娱乐。也不把手下士兵的性命当回事,让士兵无故互相殴斗砍杀,造成伤残甚至死亡。他白天当畜生,晚上也不做人,公然入室欺辱女眷。”
“看到他的所作所为,谁不举着大拇指夸一句:二凤杀他杀得好啊!也不知道他最后狼狈逃避尉迟恭手中利箭时,有没有想起他当初是怎么对无辜百姓的,这就是天道好轮回!”
“但就是这么个畜生儿子,李渊对他却十分宽容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