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有很多人仍不以为然,甚至大声呵斥,男尊女卑、生儿育女本就是天理,哪里轮得到后人指摘云云。

    可又有多少某某的姐姐、妹妹胸中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令她们如鲠在喉。

    她们想起在闺中听父母感叹,若她们为男儿,必定能光宗耀祖、显亲扬名。

    她们想起少年时同兄弟一起读书,常常赢得夫子夸赞,让她们误以为自己未来也能大有一番所为。

    她们想起兄弟们在外功成名就,自己却只能将一生所学弃之敝屣,从此自己的身份只是某某氏某某母。

    她们也曾暗自焦思苦虑为何自己必须是一男子才能一战所学?

    她们也曾无数次不甘,明明自己才华远胜兄弟,为何却只能珠沉沧海?

    但再多的疑问和不甘也倒在了一句“从来如此”之中。

    原来千百年后的人也有同样的疑问,也曾为无数个不知名的她们而不甘。

    也有人怀揣着说不清的期盼和好奇,与那“莎士比亚”有同样才华的女人,终于可以在后世出头了吗?

    李白惆怅地灌了自己一杯酒,他对天幕以他举例并不介意,也对身边人对自己“诗仙”名头的恭维奉承不以为然,他倒是没有跟他拥有同样才华的姊妹,但他与发妻许氏却有一女名为平阳,他犹记平阳幼时聪明伶俐,记性也佳,读书识字都不逊长子,他甚爱之。后来……后来他先为求官汲汲营营四处奔波,后被圣人赐金放还后,又任性四处远游,再注意到女儿时,已是女儿长大将要出嫁,幼时那个活泼的小女孩,已然成了沉静的少女。

    再然后……

    李白胸中一痛,手中酒杯脱落在地摔得粉碎。再然后,却是他的平阳难产而亡,她才不到二十岁啊。

    一滴眼泪从他脸颊流下,他是个不称职的阿耶,他曾登临黄鹤楼、畅游洞庭湖,他曾登泰山之高,仰天下之大,却不曾想过平阳是不是期盼一见,她短短的一生,只是从一个宅院到另一个宅院,让他何等愧也啊。

    还并未成为未来那个看惯世事无常的年轻苏轼掩面哭了,他想到不过十八岁,就被夫家虐待致死的阿姊,幼年她们三人一起启蒙读书,阿姊聪慧并不比他们兄弟差多少,可如今,他和弟弟意气风发前途正好,阿姊却英年早逝长埋地底,确是,何其不幸啊!而这种不幸,却是天下女子的不公啊!

    而历经世事坎坷的苏东坡亦是眼眶湿润,他不止想到早亡的姐姐,亦想到在黄州时当地杀/婴陋习,那被杀遭弃的不多数都是女婴吗?天下百姓苦啊,而天下女子更苦啊。

    此时的苏东坡已垂垂老矣,知世事,却也无能为力。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曹雪芹喃喃念叨着这句话,这句话明明是他笔下的隐意,可每每念及仍让他心痛难忍,想到他笔下那些女儿们,想到家族里那些各奔东西前途凄凉的姐妹们,胸中的悲意又一次涌上心头,几乎让他痛到无法呼吸。

    ——“最后终究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武则天亦想到少年时父亲去世后,她们母女几人被异母兄长们赶出家门,艰难度日的困窘,他敢这么做,不就是他是男人,而她们姐妹都是女人吗?儿子才能继承家业,女儿终究只是外人!可笑,可恨!

    她初进宫时,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还他们颜色看看,可真的当自己登上至高无上的位置时,却又要捏着鼻子抬举武家人!

    而最可恨的是,自己权衡利弊放下喜怒硬是抬举的武家男人,根本就是一群废物!一群付不起的阿斗,白费了她的心血!

    安乐阴沉沉地盯着天幕,无尽的不甘和欲求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她曾经见过自己的祖母高高在上翻云覆雨的样子,但凡见过权力的魅力的人,又怎么能再要求她安心当一个碌碌无为的公主?

    女人既然能当皇帝,为什么她不可以呢?

    都是太宗陛下的血脉,皇子又怎样?公主又怎样?不都留着李唐的血吗?

    阿耶爱她,胜过诸子!凭何就要因为自己是女人就要将最大的果实拱手相让?

    就算会失败!就算是死!她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世人知道,她安乐不愧为天可汗的后代!

    贞观年间的李世民并不知道,自己的曾孙女正以自己为榜样,朝着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奋斗,他只是暗自神伤,像他这样对自己绝对自信的人,并不会因为别人的优秀而怀疑自己恼羞成怒的,更何况这人还是他关系不错的亲阿姊,他只是为早逝的阿姊叹息,又为大唐的未来挂心,大唐会有多少被天幕这番话煽动出心中不甘的女子呢?她们又会使大唐的未来造就哪些变数呢?

    但好在他是李世民,如今又正年轻,揪心了会就先抛开,再次点名要求史官赶紧将平阳公主名讳事迹都详细捋捋,务必要记入史册,这不仅是为了阿姊,也是为了安抚天下女子,公主为国立功,又怎能无传传世?

    一旁的长孙皇后却是无言的沉默,常挂在嘴边的弧度难得的不见了,她幽幽的目光从丈夫转到兄长身上,她与哥哥从小相依为命,感情向来深厚,可她第一次不可抑制地想,哥哥辅政丈夫将来必定青史留名,后人会知道他名曰无忌,而自己作为大唐皇后必然也会留上一笔,她们或许会称呼自己为长孙皇后,可……会知道她的名字吗……

    “李三娘吗……”向来坚毅的李秀宁眼里竟有水光闪过,她心中有委屈,有不甘,但不止是为自己,而是为天下无数个“莎士比亚的妹妹”、无数无名的“李三娘”而委屈不甘。除此之外,更有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在天幕出现之前,出身贵胄的她其实从未真正意识到,尽管她们素未谋面、即使她们素不相识,即便她们相错走在不同的时间里,但她仍是她们中的一员。

    天下女子不论身份高低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而要对抗世事的不公,也正需要她们所有女子团结起来。自己有能力更有责任作为先驱者,为后来者铺路。

    就像是……天幕所言……她要站得更高,让所有的女子也能借自己铺的路走得更远。

    【“平阳昭公主,她站在一个王朝的开端。”

    “这是一个盛大而辉煌的王朝。”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伟大的大唐,恢宏的巨唐。”

    “它的光辉闪耀了整个华夏的历史,它开创的盛世令整个民族津津乐道,乃至于千百年后,在李唐早已湮没在历史之中时,远渡重洋的华夏人仍然对其念念不忘,身在异国他乡的他们称呼自己为唐人,将国人聚集的地方称作——唐人街。”】

    天幕上一幅画卷被缓缓拉开,天高日明,最先入眼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纷繁复杂的檐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而从这处视角看出去,一座伟大的城池引入眼帘。

    最远处是被阳光铺上一层金辉的高耸城楼和巍峨城墙,城墙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阔笔直的朱雀大街,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横贯南北,一个个街坊将长安城分割得方正整齐,而坊内是一派繁华之景,唐人悠然生活在其中,从容自在。更繁荣的是东西二市,店铺林立,商贾如云,各种珍奇异宝、丝绸瓷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行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服饰穿梭其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当夜幕降临,这更是一座灯火辉煌的城市,坊内的街道上灯火通明,各色灯笼将夜色装点得如诗如画,唐人手提灯笼,或独行或结伴,漫步于热闹的长安城,其中不仅有豪爽英武的郎君,更有珠翠妆点一派自信的女郎。而除了唐人外,更有各色肤色、高鼻深目、五官深邃的胡人或穿胡服,或着唐装穿梭于街道中。

    高高的舞台上美貌的胡姬扬起动人心魄的笑容,跳起了炫目的胡旋舞,在她们飞扬的裙摆中无人感受不到这个王朝别样的魅力。

    【“没有人不爱伟大的长安,正如没有人不爱盛世的大唐。”】

    李世民呆滞了,好半晌他才用有些颤抖的声音问:“这真的是……我的大唐?”

    才赶来的魏征难得没用严肃的态度相对,而用同样颤抖而有些哽咽的声音回道:“回禀圣上,这正是大唐。”

    一旁的长孙无忌更难以哽咽和激动,大声道:“这便是伟大的大唐!”随即躬身贺道,“恭贺陛下!”

    在场的臣子们亦跟着躬身,齐声道:“恭贺陛下!”

    李世民也难掩激动,连声让爱卿们快起,又朗声道:“诸卿同喜,此绝非一人之功,还要有赖诸卿相助。”

    不怪他们如此激奋,任谁见过隋末唐初凋敝的模样,也会对那盛唐之景格外振奋,更何况那盛唐如何没有自己的功劳呢。

    皇帝大臣激动,自隋末到初唐的百姓也很是兴奋,哪怕是望梅止渴,但一想到就算自己活不到那盛世,子孙后代能生活此中,也格外让人振奋。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百姓,特别是长安百姓,更是高高地挺起胸膛分外骄傲自豪,没错!没人不爱伟大的长安和伟大的大唐!

    而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人却是黯然神伤,年老的杜甫痴痴地望着,不知不觉间已然泪流满面,他看着天幕中盛大的长安,盛唐啊,他们再也回不去的盛唐啊!

    除了北宋汴梁百姓自傲自家城市不输外,其他朝代的大多百姓哪里见过这等繁华之象,呆呆地看着天幕,几乎挪不开眼。

    唐朝之后的皇帝及百官还好,毕竟大唐盛世是公认的,除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外,倒是不说什么酸话,有志向的明君心里暗下决心也要让自己的治下重现这盛景。

    而唐朝之前的王朝却看得心神激荡,刘彻更是捏紧了拳头,明明这些后人可是汉人,却因为大唐的繁华,在外自称为唐人,说到底还是认为大汉不如大唐啊,于是痛下决心,等收拾完匈奴,定要让大汉的长安不逊那唐朝。

    【“正是因为对大唐盛世魂牵梦萦,人们才会对那场让盛世拦腰截断的安史之乱如此抱憾惋惜,乃至千年之后仍在为希望改变安史之乱不断推演,想出各种包括但不仅限于杀/了安禄山、杀/了杨国忠、杀/了唐玄宗李隆基等办法。”

    “而这个让国人千百年仍念念不忘的王朝最重要的底色之塑造,毫无疑问,属于大唐白月光·六边形战士·天可汗·太宗·李世民,他的开放包容、虚怀若谷、爱民如子,奠定了盛世大唐的基础。”

    “但我也在想,李三娘,这个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传奇女性的存在,又怎么没为这个绚丽的大唐染上别样的色彩呢?”

    “毕竟自她之后,才有一个朝代涌现了如此多传奇女子留名青史。”

    “有两千年男权社会唯一一个正统的女帝。”

    “有在她身旁称量天下的巾帼女相。”

    “有为帝王背锅承担起祸国罪名的绝代佳人。”

    “有勇于袒露野心,力争想要成为皇太女的‘狂妄’公主。”

    “还有许许多多主动踏上政治舞台与男人争锋的、野心勃勃的公主、妃嫔们。”

    “这些生机勃勃的女子存在,让大唐在各朝各代中脱颖而出,被现代人仍津津乐道。”

    “对比大唐开放包容的名声,与其形成鲜明反差的,无疑是明、清两朝。”

    “这两个无限打压女性地位、禁锢女性思想、残害女性躯体的王朝,不可避免的被后人打上了腐朽、落后、黑暗,乃至吃人的标签。”】

    明清皇帝这话被重重一击,但更令他们心梗的话还在后头。

    【“然而偏偏是他们最看不起的女人,却见证了王朝末年的丧钟,发挥着他们难以想象的影响。”

    “尽管一个是唯一列入正史的巾帼女将,另一个是祸国殃民、卖国求荣的老妖后。”

    “她们的名声大相径庭,但她们却同为女子——是他们最看不上的女子。”

    “这如何又不算验证了那句话了?”

    “——生命总会找到出口。”】

章节目录

给古人盘点名留青史的女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华桃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桃夭并收藏给古人盘点名留青史的女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