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紫金宫。珠帘声脆,人影绰绰,御园中鱼贯出入着几对俸食的婢女和侍奉的守卫,再者,便是阖宫正襟危坐不发一语的皇室宗亲。他们望着北位的齐王,这天子一凝眉,众人手拿的筷子都得小心翼翼收回来。
只见菜过了三道,齐王食之无味地又抬起眼瞥了两眼左右手边各空出的一个位子,明着咽了一口怒气。
元贵妃是个会眼色的人,连忙赔笑着传下一道佳肴,亲手剥了只珍鲜酥虾,递到了齐王的嘴边。
可他也只是悻悻无趣地推开她的手,眼含愠色地嘲道:“这两个逆子。平日老六爱胡闹也就罢了,老三一向稳重,今日群臣都在这,他却连个脸面都见不着!”
元贵妃听这话,原心里是有些不忿的,默不作声地从齐王碗里夹回那只椒盐虾,慢条斯理地吃完了才附和道:“近日恩儿勤于政务,身体疲乏了,少不得动作迟缓些。再说吧……老三这孩子,成婚没两日,想多甜蜜一会儿,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阵阴风吹的是谁,齐王倒是一耳就听出来了。
就在此时,陈天恩抱着两坛子杏花酒就从园子远处疾步走来,替几个宗亲将酒一溜儿倒了过去,而后才春风得意地坐下。
“像话吗?”
齐王浅浅回忆了一番这几日在宏正堂听太师太傅们的评价,都说陈天恩大器晚成,那时他也以为是什么稀罕事,现在看来,权当是白高兴一场。
想到这,齐王的胡须都吹得飞起来。
“你三皇兄呢?”
元贵妃忙将话柄岔开。
“见了,他就在兴庆门楼上,不知道等谁呢。”
春来时,天色昏黄的时间越长了。陈重桓大约是从天青色般亮堂的时候等到如今霞色也淡,早就失去了耐心,可是他还是眼巴巴地站在那城楼顶上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盯着城楼下的驰道。
内侍官自然是知晓他在等三皇妃,他虽一言不发,可脸上那冰冷的神情都快冻出渣子来了。
新婚燕尔第一夜,他的三殿下便独守空房。如今宫宴,阖宫上下都等着瞧瞧新嫁娘,她却不顾殿下的面子,放了他好大一个鸽子。
陈重桓现在若赴宴,他倒也不是怕旁人的闲言碎语,烦的是那总瞧不起他的元贵妃又要说三道四,闹得他想提刀杀人的心都有。
内侍官悄悄抬了一眼,只见陈重桓望着远处的眼神逐渐涣散,恐怕已经等的都陷入深思了。
正巧,驰道的尽端那道大门下缓缓驶来一辆精致的马车,车头前挂着玉衡宫的两串金风铃,内侍的神情终于一亮,轻轻碰了一下陈重桓的肩头说:“三殿下,皇子妃回来了。”
陈重桓的面色稍虽有缓和,只不过见了他心心念念的新娘,眉头反而凝重了起来。
二人一前一后走下城楼。
原本以为,他应当要有很多话要问她,或者质问,或者羞辱。可是当叶千秋好端端站在他面前,他却半个字也没向她提,只是沉默了须臾,从头到尾打量了她一番,面无表情地朝她伸出了手。
三皇子这副消沉的面孔,倒是让叶千秋身旁的婢女也为之倒吸一口冷气。
眼见着他们两人携手走远,停在原地的内侍公公才略有些生气地问婢女道:“从镇北王府到兴庆门那么点路你们走了整整两三个时辰,也不当心点自己的脑袋!”
婢女无奈地回答:“这三皇妃有马车不坐,偏自己去绕了郊外十多里山路,谁也劝不住。”
旁的人或许不知,但他们两个在玉衡宫服侍了多年,对陈重桓的性子十分了解。当他总是一脸平静的时候,内心往往已经波涛汹涌了。
果不其然,陈重桓前脚刚踏进园里,后脚元贵妃便跟着阴阳怪气道:“本宫还以为,今日见不着老三的美娇娘了呢!”
叶千秋寻声往北边御亭里卖弄钗环的贵人望了一眼,她有珠光宝气的富态,却全然没有主理六宫的雍容气度,那惯尖酸刻薄的性格,十几年一点没变。
齐国的太后德治天下,为了安抚忠臣,也为了替君王笼络人心,故而常将抚宁勋贵的幼子放到身边教养。她也算长在宫中,幼年的时候常伴在太后身侧,少不得领教过几回元贵妃的脾气。
而元贵妃为了掣肘陈重桓,对他的婚事是百般搅扰,将抚宁的贵女都排算了个遍,唯独没想过太尉府的独女,竟然会看上他一个没娘的皇子。
想到这,元贵妃又若有所思地看向位列众臣之首的叶哑,他倒充耳不闻似的低头嗅着茶香。
“众宗亲等候多时,三皇妃却如此怠慢,实在有失皇家仪态。”
元贵妃是轻易不饶人的主儿,见陈重桓二人不说话,叶哑又对她置之不理,显然是不得痛快。
众人皆把目光投向了叶千秋,她正拎着裙摆,将要入座。垂着眼眸听完元贵妃矛头笔直的那句话,很是顺气得朝着众人微微一福:“臣妇来迟,臣妇有错。”
她今日低眉顺目的样子,倒是为了陆战而和陈重桓争强好胜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陈重桓本意是收敛锋芒,得过且过的,因为与狼共舞久了,已经对这些针尖麦芒没有知觉了。更何况,他的心刀枪不入,与大业无关之人,无非是逞点口舌之快,他不是那样小肚鸡肠的人。
可今天不一样。
见叶千秋那般受噎的样子,他就不开心。
“母妃真是偏心,儿臣同六弟一道去了王府探望挚友,回来的时辰不差上下,怎么六弟是用功至深,而儿臣就是有失仪态了呢?”
这厢陈天恩捻着酒杯的手指忽然一顿,他看向陈重桓,脸上露出一丝意外。
明明是叶千秋独自与他去了王府,许多人都可以作证。他是那样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居然会在当众面前不拆穿她,还维护起她来。
陈天恩与叶千秋打交道的次数不多,大部分关于她的事都是从陆战嘴里听来的。
这姑娘骄纵、傲慢,他对她不能说得上有很深厚的交情。但大抵是念及年少时的一点情分,又抑或是实在看不下去元贵妃咄咄逼人的样子,他也忍不住起身,朝众臣一拜,再转身同高座之上的君王俯首说:
“三皇兄与儿臣同镇北王自幼一起长大,今日确实是三皇兄陪着儿臣去探望了镇北王,因为皇嫂是亲眷,便一道同行。只因为儿臣偏要在返程的路上去讨抚宁最好的杏酒来呈给各位恩师、叔伯,这才耽搁了许多时辰。”
陈天恩扭头望了一眼僵直着身子的陈重桓,朝他轻笑,再报:“至于三皇兄,他也是怕儿臣受罚,这才停在兴庆门城楼上等臣弟的吧?”
陈重桓脸色一沉,咬着牙关回答道:“正是。”
“因此连累了皇嫂,天恩要向皇嫂赔个不是。”
这场兄弟情深的戏码,在这紫金宫里可谓是破天荒,少不得有些人交头接耳,但大多是夸赞皇室手足相连,有情有义的言语。
面子还算过得去。
“既然都是一场误会,就不要再提了。”齐王很快顺着话柄令宴会继续进行下去。
唯独元贵妃的脸色又青又白的,瞪得陈天恩浑身都快烧了起来。
这场所谓的宫宴,令陈重桓与叶千秋二人如坐针毡。在宴席散去以后,叶千秋特意回首瞧了一眼默默跟在身后的那个男人,因为她愈发感觉到背脊被人盯得直发凉。
但他仍未发出质问,只是让叶千秋先回玉衡宫等他。
他踱步在御园门前不一会,就见陈天恩托着老太傅的手从曲廊那边走来,老太傅也是个识趣的人精,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他,便自己离开了。
陈天恩知道陈重桓一定有话对他说,所以这种没趣的场合,他也仍留到了最后。
“你今天,为什么要帮我。”陈重桓背过身,单刀直入问。
帮你?陈重桓心里拧了一下,想的无非就是:举手之劳而已,因为本殿下也总看不惯母妃爱搬弄是非的样子。
“没什么。”陈天恩故意顽皮地轻笑,就如同他刚刚在宴会上那样:“我帮的不是你,是小千。”
话罢,他头也不回地大摇大摆离去。
那时陈重桓还故作高傲,仰着头看远处重檐而落的宫殿,就是不愿正眼瞧他这个弟弟,也似乎是表达了他从不愿对陈天恩低头的心思。
陈天恩一直都很清楚,他们兄弟不和,以前如此,今后也是,就算他真的有心帮他,说出来,他的好兄兄也永远不会信的。
那倒不如不说了。
而陈重桓在阴暗处那副不愿受人怜悯的可悲样子,他也一点都不想知道。
***
玉衡宫外,叶千秋站了很久。说起来,从她打道回府那一刻起,她就在想回来之后要怎么面对陈重桓,毫无疑问的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随心所欲惯了,不想见他,就是不想见他。
所以她宁愿波折地去绕山路,也不愿意取大道回他身边。
这场婚事,本来就是一个荒唐的笑话。
“皇妃可知晓,本皇子在城楼之上望眼欲穿的感觉了?”陈重桓停至她身侧,脸色仍是冰冰冷冷。
她不语。
他挥退周围的内侍和婢女,只凑近她耳边说道:“我迟迟没有问你今日去王府那么久到底干了什么,是在等你自己想好解释。”
叶千秋终于侧过脸看他。
陈重桓见她的发丝被春末的晚风吹得扬起,便伸手拉她往殿内走。可是走了没两步,就发现她的腿一瘸一拐的,似乎不太利索。
再回头看她,仍是一副闷葫芦的表情。
陈重桓俯身掀起她的裙子,精致的鞋面上,小雀鸟的眼睛都被鲜血渗红了。
他脸色蓦地一变,没多说话,将她拦腰抱进了寝殿内。
“你不是想听解释吗?”
叶千秋虽平静地看着他那般细致地将自己的鞋子脱掉,为自己处理脚上的伤口,心里不禁也微微一痛。
眼前这个男人,可称之虚伪。她一早在宫里认得他的时候,他那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就是装给别人看的,她很清楚这应该是一个胸有阴谋,冷酷无情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攀上叶哑这棵大树。
只不过,偶尔于她面前会露出的这种柔情,真叫她迷惘和不解。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我想去看山野自由的草长莺飞是什么样子,所以绕行去了郊外。”
陈重桓认真听着,指尖小心翼翼地为她的脚趾点上膏药。
“鞋子不太合脚,走的弯路又太多,所以来晚了。”
这时他终于停下手里的动作,只不过阴鸷地埋头沉思了一瞬,才站起身道:“鞋子不合脚可以扔了,可我们的婚事已经是定局了。”
什么自由、什么草长莺飞、什么弯路又是什么不合,都不过是她话外之音罢了,在他的耳朵里,他听得很明白,她的意思就是很讨厌他。
“定局,从来都是你们所定之局,与我有什么干系?”她打开天窗说亮话。
陈重桓不想与她弯弯绕绕,只答:“你不喜欢我没关系,你喜欢谁都无所谓,只是在外人面前,你总得为了叶府几十个人的脑袋,与我做做样子吧。”
她僵住,嘴里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他接着说:“娶你,为名为利,你心里明白。自由么……若有一天我能得到,我一定放你离开。”
叶千秋怔怔望着他阖门离去的背影,不由得浑身发麻。
此前在太尉府,他千般万般地讨好,又是送琴又是和鸣,原来真真只是一场戏。
当他面对她一字一句地承认所有的欺骗和威胁时,她竟然有无比的失落的感受。
那么,那些昙花一现的温柔,又是做给谁看呢?
她低头轻叹,只恨自己不该有所期盼。
只见菜过了三道,齐王食之无味地又抬起眼瞥了两眼左右手边各空出的一个位子,明着咽了一口怒气。
元贵妃是个会眼色的人,连忙赔笑着传下一道佳肴,亲手剥了只珍鲜酥虾,递到了齐王的嘴边。
可他也只是悻悻无趣地推开她的手,眼含愠色地嘲道:“这两个逆子。平日老六爱胡闹也就罢了,老三一向稳重,今日群臣都在这,他却连个脸面都见不着!”
元贵妃听这话,原心里是有些不忿的,默不作声地从齐王碗里夹回那只椒盐虾,慢条斯理地吃完了才附和道:“近日恩儿勤于政务,身体疲乏了,少不得动作迟缓些。再说吧……老三这孩子,成婚没两日,想多甜蜜一会儿,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阵阴风吹的是谁,齐王倒是一耳就听出来了。
就在此时,陈天恩抱着两坛子杏花酒就从园子远处疾步走来,替几个宗亲将酒一溜儿倒了过去,而后才春风得意地坐下。
“像话吗?”
齐王浅浅回忆了一番这几日在宏正堂听太师太傅们的评价,都说陈天恩大器晚成,那时他也以为是什么稀罕事,现在看来,权当是白高兴一场。
想到这,齐王的胡须都吹得飞起来。
“你三皇兄呢?”
元贵妃忙将话柄岔开。
“见了,他就在兴庆门楼上,不知道等谁呢。”
春来时,天色昏黄的时间越长了。陈重桓大约是从天青色般亮堂的时候等到如今霞色也淡,早就失去了耐心,可是他还是眼巴巴地站在那城楼顶上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盯着城楼下的驰道。
内侍官自然是知晓他在等三皇妃,他虽一言不发,可脸上那冰冷的神情都快冻出渣子来了。
新婚燕尔第一夜,他的三殿下便独守空房。如今宫宴,阖宫上下都等着瞧瞧新嫁娘,她却不顾殿下的面子,放了他好大一个鸽子。
陈重桓现在若赴宴,他倒也不是怕旁人的闲言碎语,烦的是那总瞧不起他的元贵妃又要说三道四,闹得他想提刀杀人的心都有。
内侍官悄悄抬了一眼,只见陈重桓望着远处的眼神逐渐涣散,恐怕已经等的都陷入深思了。
正巧,驰道的尽端那道大门下缓缓驶来一辆精致的马车,车头前挂着玉衡宫的两串金风铃,内侍的神情终于一亮,轻轻碰了一下陈重桓的肩头说:“三殿下,皇子妃回来了。”
陈重桓的面色稍虽有缓和,只不过见了他心心念念的新娘,眉头反而凝重了起来。
二人一前一后走下城楼。
原本以为,他应当要有很多话要问她,或者质问,或者羞辱。可是当叶千秋好端端站在他面前,他却半个字也没向她提,只是沉默了须臾,从头到尾打量了她一番,面无表情地朝她伸出了手。
三皇子这副消沉的面孔,倒是让叶千秋身旁的婢女也为之倒吸一口冷气。
眼见着他们两人携手走远,停在原地的内侍公公才略有些生气地问婢女道:“从镇北王府到兴庆门那么点路你们走了整整两三个时辰,也不当心点自己的脑袋!”
婢女无奈地回答:“这三皇妃有马车不坐,偏自己去绕了郊外十多里山路,谁也劝不住。”
旁的人或许不知,但他们两个在玉衡宫服侍了多年,对陈重桓的性子十分了解。当他总是一脸平静的时候,内心往往已经波涛汹涌了。
果不其然,陈重桓前脚刚踏进园里,后脚元贵妃便跟着阴阳怪气道:“本宫还以为,今日见不着老三的美娇娘了呢!”
叶千秋寻声往北边御亭里卖弄钗环的贵人望了一眼,她有珠光宝气的富态,却全然没有主理六宫的雍容气度,那惯尖酸刻薄的性格,十几年一点没变。
齐国的太后德治天下,为了安抚忠臣,也为了替君王笼络人心,故而常将抚宁勋贵的幼子放到身边教养。她也算长在宫中,幼年的时候常伴在太后身侧,少不得领教过几回元贵妃的脾气。
而元贵妃为了掣肘陈重桓,对他的婚事是百般搅扰,将抚宁的贵女都排算了个遍,唯独没想过太尉府的独女,竟然会看上他一个没娘的皇子。
想到这,元贵妃又若有所思地看向位列众臣之首的叶哑,他倒充耳不闻似的低头嗅着茶香。
“众宗亲等候多时,三皇妃却如此怠慢,实在有失皇家仪态。”
元贵妃是轻易不饶人的主儿,见陈重桓二人不说话,叶哑又对她置之不理,显然是不得痛快。
众人皆把目光投向了叶千秋,她正拎着裙摆,将要入座。垂着眼眸听完元贵妃矛头笔直的那句话,很是顺气得朝着众人微微一福:“臣妇来迟,臣妇有错。”
她今日低眉顺目的样子,倒是为了陆战而和陈重桓争强好胜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陈重桓本意是收敛锋芒,得过且过的,因为与狼共舞久了,已经对这些针尖麦芒没有知觉了。更何况,他的心刀枪不入,与大业无关之人,无非是逞点口舌之快,他不是那样小肚鸡肠的人。
可今天不一样。
见叶千秋那般受噎的样子,他就不开心。
“母妃真是偏心,儿臣同六弟一道去了王府探望挚友,回来的时辰不差上下,怎么六弟是用功至深,而儿臣就是有失仪态了呢?”
这厢陈天恩捻着酒杯的手指忽然一顿,他看向陈重桓,脸上露出一丝意外。
明明是叶千秋独自与他去了王府,许多人都可以作证。他是那样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居然会在当众面前不拆穿她,还维护起她来。
陈天恩与叶千秋打交道的次数不多,大部分关于她的事都是从陆战嘴里听来的。
这姑娘骄纵、傲慢,他对她不能说得上有很深厚的交情。但大抵是念及年少时的一点情分,又抑或是实在看不下去元贵妃咄咄逼人的样子,他也忍不住起身,朝众臣一拜,再转身同高座之上的君王俯首说:
“三皇兄与儿臣同镇北王自幼一起长大,今日确实是三皇兄陪着儿臣去探望了镇北王,因为皇嫂是亲眷,便一道同行。只因为儿臣偏要在返程的路上去讨抚宁最好的杏酒来呈给各位恩师、叔伯,这才耽搁了许多时辰。”
陈天恩扭头望了一眼僵直着身子的陈重桓,朝他轻笑,再报:“至于三皇兄,他也是怕儿臣受罚,这才停在兴庆门城楼上等臣弟的吧?”
陈重桓脸色一沉,咬着牙关回答道:“正是。”
“因此连累了皇嫂,天恩要向皇嫂赔个不是。”
这场兄弟情深的戏码,在这紫金宫里可谓是破天荒,少不得有些人交头接耳,但大多是夸赞皇室手足相连,有情有义的言语。
面子还算过得去。
“既然都是一场误会,就不要再提了。”齐王很快顺着话柄令宴会继续进行下去。
唯独元贵妃的脸色又青又白的,瞪得陈天恩浑身都快烧了起来。
这场所谓的宫宴,令陈重桓与叶千秋二人如坐针毡。在宴席散去以后,叶千秋特意回首瞧了一眼默默跟在身后的那个男人,因为她愈发感觉到背脊被人盯得直发凉。
但他仍未发出质问,只是让叶千秋先回玉衡宫等他。
他踱步在御园门前不一会,就见陈天恩托着老太傅的手从曲廊那边走来,老太傅也是个识趣的人精,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他,便自己离开了。
陈天恩知道陈重桓一定有话对他说,所以这种没趣的场合,他也仍留到了最后。
“你今天,为什么要帮我。”陈重桓背过身,单刀直入问。
帮你?陈重桓心里拧了一下,想的无非就是:举手之劳而已,因为本殿下也总看不惯母妃爱搬弄是非的样子。
“没什么。”陈天恩故意顽皮地轻笑,就如同他刚刚在宴会上那样:“我帮的不是你,是小千。”
话罢,他头也不回地大摇大摆离去。
那时陈重桓还故作高傲,仰着头看远处重檐而落的宫殿,就是不愿正眼瞧他这个弟弟,也似乎是表达了他从不愿对陈天恩低头的心思。
陈天恩一直都很清楚,他们兄弟不和,以前如此,今后也是,就算他真的有心帮他,说出来,他的好兄兄也永远不会信的。
那倒不如不说了。
而陈重桓在阴暗处那副不愿受人怜悯的可悲样子,他也一点都不想知道。
***
玉衡宫外,叶千秋站了很久。说起来,从她打道回府那一刻起,她就在想回来之后要怎么面对陈重桓,毫无疑问的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随心所欲惯了,不想见他,就是不想见他。
所以她宁愿波折地去绕山路,也不愿意取大道回他身边。
这场婚事,本来就是一个荒唐的笑话。
“皇妃可知晓,本皇子在城楼之上望眼欲穿的感觉了?”陈重桓停至她身侧,脸色仍是冰冰冷冷。
她不语。
他挥退周围的内侍和婢女,只凑近她耳边说道:“我迟迟没有问你今日去王府那么久到底干了什么,是在等你自己想好解释。”
叶千秋终于侧过脸看他。
陈重桓见她的发丝被春末的晚风吹得扬起,便伸手拉她往殿内走。可是走了没两步,就发现她的腿一瘸一拐的,似乎不太利索。
再回头看她,仍是一副闷葫芦的表情。
陈重桓俯身掀起她的裙子,精致的鞋面上,小雀鸟的眼睛都被鲜血渗红了。
他脸色蓦地一变,没多说话,将她拦腰抱进了寝殿内。
“你不是想听解释吗?”
叶千秋虽平静地看着他那般细致地将自己的鞋子脱掉,为自己处理脚上的伤口,心里不禁也微微一痛。
眼前这个男人,可称之虚伪。她一早在宫里认得他的时候,他那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就是装给别人看的,她很清楚这应该是一个胸有阴谋,冷酷无情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攀上叶哑这棵大树。
只不过,偶尔于她面前会露出的这种柔情,真叫她迷惘和不解。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我想去看山野自由的草长莺飞是什么样子,所以绕行去了郊外。”
陈重桓认真听着,指尖小心翼翼地为她的脚趾点上膏药。
“鞋子不太合脚,走的弯路又太多,所以来晚了。”
这时他终于停下手里的动作,只不过阴鸷地埋头沉思了一瞬,才站起身道:“鞋子不合脚可以扔了,可我们的婚事已经是定局了。”
什么自由、什么草长莺飞、什么弯路又是什么不合,都不过是她话外之音罢了,在他的耳朵里,他听得很明白,她的意思就是很讨厌他。
“定局,从来都是你们所定之局,与我有什么干系?”她打开天窗说亮话。
陈重桓不想与她弯弯绕绕,只答:“你不喜欢我没关系,你喜欢谁都无所谓,只是在外人面前,你总得为了叶府几十个人的脑袋,与我做做样子吧。”
她僵住,嘴里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他接着说:“娶你,为名为利,你心里明白。自由么……若有一天我能得到,我一定放你离开。”
叶千秋怔怔望着他阖门离去的背影,不由得浑身发麻。
此前在太尉府,他千般万般地讨好,又是送琴又是和鸣,原来真真只是一场戏。
当他面对她一字一句地承认所有的欺骗和威胁时,她竟然有无比的失落的感受。
那么,那些昙花一现的温柔,又是做给谁看呢?
她低头轻叹,只恨自己不该有所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