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十三这年是本命年,阮三思却过得异常顺遂。
她在宋府吃饱饭,身上逐渐有肉,脸蛋儿舒展许多,家里也给她捎来消息,说家中一切都好,银钱够花,让她自己留着月俸,还给她寄来一身新衣裳并两本新书。
尽管身边人都不是很太平,但都没有波及到她。
·
年初时,宋府爆发了一场争执,是已经连中两元的宋章,准备继续殿试,宋老爷却不同意,不想他入朝为官,二人互不相让,冷战了好几天,最后宋章忽然妥协了。
父子吵完几天后,宋章耳尖通红地告诉阮三思,其实是因为他误看了阮三思的书,发现阮三思在废纸上偶有随笔,鞭辟入里,他自认弗如,决定再苦读三年才去应试。
宋章正色道:“待我考完,将考题默给你看,我们再一较高下。”
阮三思也十分不好意思,红着脸答应了。
·
仲夏时,行宫里,公主同今上也大吵了一次。
皇帝摆驾行宫避暑,筵席上高朋满座,行酒令时,阮三思被叫去帮都知抄纸条,站得相对偏远,全程低着头,没见到圣颜,但见到了随行的太子殿下。
太子同公主一母同胞,形容相似,俱是明艳美人,只眉眼比公主更加温和,递酒令的纸条时,牵着纸条不放,低声同阮三思说了两句,无非是惋惜她家里的那些话,阮三思都听腻了,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太子看着她说,说着说着,竟伸出手,想摸她的肩膀。
好在廊下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吓了众人一跳,阮三思趁机逃走,松了口气,探头一看,原来是远处的丑奴碰倒了一口大缸。
丑奴是被叫来表演白打的,一身青色劲装,站在花红柳绿的百戏伶人中,异常挺拔,十三四岁的少年已蹿得如十六七般高挑,手长腿长,肩宽腰窄,带着那只阮三思送他的半面面具。
疤痕被挡住后,他竖起了黑发,清楚露出一张线条凌厉的脸,肤白胜雪,高鼻深目,唇薄如削,一双明眸湛蓝如水,虽眼神仍旧淡漠如冰,但在和曦的日光下却又如蓝宝石般熠熠生辉,叫众人看了都不禁一愣。
公主也痴看了好久,才回想起来。
这是丑奴啊。
新任牧监连连鞠躬、讨饶,按着丑奴的后背让他弯腰,皇帝还是看见了,责问公主:“这是你养的蛮奴?举止无端。如何能在宫中养阿尔泰人?胡闹!”
丑奴这样的身量,如今是遮都遮不住了,明显共有吐火罗人和阿尔泰人两种血统。
那张盖住一角的脸,也将两种血统的优点尽数融通。
公主理直气壮道:“儿从未出过行宫,哪里见过蛮人?养的时候又不知道。”
皇帝最怕她拿这件事撒泼,只好不说了。
此间告一段落,众人观赏百戏,丑奴混在伶人中间,漫不经心地颠球,偶然间一眼瞥向人群后的阮三思。
阮三思是大了,但也才十三,忙中偷闲,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猛然被他看过来,先是一愣,而后开心地冲他笑笑,他便扭回头不再看了。
等他下去后,公主又想起他投壶的本事,让他上来继续表演,但丑奴只投了十数支,再无骁箭,很快就输下场去。
“……生疏了吧,太久没玩了。”公主解释道,脸色不大好看。
过后,皇帝同左右聊起秋季游猎,公主忽然提出,她也要去。
可围场在屏山,离京郊千里远,她怎么能去呢?
皇帝好言相劝,公主不听,坚持要去,最后父女争得面红耳赤,皇帝都没在行宫坐到晚上,很快就拂袖离去了。
当天晚上,公主到处发脾气,尖叫,摔东西,打人。
她把丑奴叫出来,亲自抽满了三十鞭子,累得气喘吁吁,汗水花了妆容,发髻倒晃,步摇甩落。
阮三思在旁边看着,替她把话翻成吐火罗语。
“我知道你是故意的,你从前就是这样,”公主用鞭子指着丑奴道,“你以为本宫看不出来吗?”
公主一脚踩在丑奴的胸膛上,用扇子抬起他的下巴。
“你不甘心对不对?不想给汉人戏耍,是不是?”公主用扇子挑拨他的长睫,非要他睁开双眼,看着她,一字一顿道,“你别忘了,是谁救了你的命,供你吃、供你穿,抬举你到现在这个地位?不是你们蛮夷人,也不是别的汉人,是本宫!你给我记住了,你就是本宫的一条狗,本宫让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还得要心甘情愿。”
十五岁的公主,力气大了不少。这顿鞭子没有那么容易恢复了。
这个年纪的少女,春心一旦被撩动,也再难回到从前。
第二天,公主就请了御医,带去马厩给丑奴看伤,伤好后,丑奴就搬回了公主的脚踏。
阮三思作为译官,什么伤都没受,就再次受宠了。
·
这次宠信丑奴,公主是来真的。
她第一次问起丑奴的来历,甚至让阮三思给丑奴起了个名字。
“牙行说是在丝绸之路上捡的,捡到时他就已经重伤,还中了毒,不知是从哪来的。”阮三思禀告公主,又问丑奴,猜测道,“你是哪里人?肯定是北方,凉州?幽州?”
丑奴向东北指。更北。
“燕州?”
丑奴点头。
“真的好远啊,关外人,”阮三思随口道,“那就姓燕吧,听闻燕山雪花大如席,那边肯定很冷,你若单名一个‘凉’字,怎么样?”
她还要再想想,却见丑奴点了头。
从此以后,他叫燕凉。
公主也立刻道:“好。燕凉,听着就像是他的名字。以后你就叫阿凉了!”
不该总叫丑奴丑奴的,这厮遮住疤痕后非但不丑,反而很美。
“燕凉,”公主满意道,“以后你就跟着我,学做汉人吧。”
·
秋后,公主又迎来一个好消息。
皇帝在屏山围猎时,因思念公主,意兴阑珊,经宰相魏澜提议,决定为公主开修一道围墙。这墙有千里之远,从行宫开阔,要围住整座屏山,如此,公主既可以去围猎,又不违背道士的批语,不曾出行宫,亦不会与帝王犯冲。
公主开心坏了,在殿内疯跑数圈。
阮三思却反应平平。
公主很快发现,瞬间停下脚步,歪头质问她:“阮三思,你不开心,是何居心?敢嫉妒本宫,你也未免太不够格。”
殿内瞬间一片死寂,燕凉向来淡定,这时都不再研墨,抬头看了过来。
阮三思乖巧辩道:“奴怎敢嫉妒殿下?只是听说屏县接连旱涝,担心此举劳民伤财。”
公主不满,气氛却瞬间放松下来,反问:“你担心百姓,就不担心本宫在这行宫里憋得慌?”
阮三思因一句“民为贵”,被罚了一顿晚饭。
不过这时,她已有了自己的小房间,就在华筵殿外,夜深时,她听见有人敲窗,开窗一看,在窗边捡到一小袋儿见风俏。
她知道这是燕凉送来的,燕凉胃口很大,晚饭后公主惯例会赏东西给燕凉吃,但今天赏的他没吃完。
阮三思抿唇一笑,拿进被窝偷偷吃了。
·
入行宫的第三年年尾,阮三思终于休到了一个长假。
公主准她省亲,但问她要怎么回去。
她自己也不知道呢。年初还能跟宋府商量,现在是半年没去宋府了,她也拉不下这个脸来,只道:“我自己雇辆马车,就回了。”
“你自己回不去,我找人送你,”公主慷慨道,“带一队车马加上侍卫,安全一些。”
此外,公主还赐了她两车布帛。
阮三思感激涕零。
除夕前夜,她又同公主告了半天假,跑了躺敏春坊,买书。
燕凉正帮她安置车队,闻言也表示要买刀,陪她一路出来了,走在她身后,同侍卫无二,只是站得近些。
二人走进一家老店挑书,阮三思回头,同燕凉解释道:“我家人都爱看书,凉州恐怕书少,这附近书多,我买两本回去。”
碰巧宋章也在店内。
这时街上、店里都没什么人,多数置办完年货在家中团圆,宋章听见熟悉声音,抬头一眼看见个宫女带一侍卫,眯起双眼,走近了才发现是阮三思,喜道:“阮姑娘,又是好久不见,你终于得闲了?”
阮三思也很惊喜,告诉了他自己今年可以省亲的事。
宋章向她祝贺,后问:“你怎么去凉州?我让家里人送你吧,顺便替我和家父拜访阮先生。”
阮三思推拒,告诉他公主已经派了人。
宋章道:“殿下送的是殿下的心意,宋府送的是宋府的心意,我另找一队人……不,我自己随你同去吧,家里打算把生意做过去,去年就想跑躺凉州了,现在正巧,路上还能同你探讨文章,省得你回来也没时间。”
这回阮三思不止惊喜,反有些惊讶了,一时无措。
“不必了吧……”
宋章拦道:“你先别忙着拒绝,收拾好东西再来找我,我还在这,你慢慢想清楚。丝路道远,多一队人马少一分风险,我这两年想去没得去,也是有这份顾虑,跟着天家的车马自然不同,我也能沾沾便宜。”
说完,他就转身又回到里面去挑书了。
宋章此人讲话就是这样……
哦,对了,与那个沈意香完全俩极端。
沈意香是明知阮三思“不会”琵琶,还要覆琵琶曲,她射不出挨罚,沈意香就替罚,没有交情,硬造一个,也要让人搭他的交情。
宋章则是给人行方便,从不让人有一丝负担,甚至还能把话反过来说,顺理成章,成了他在搭别人的交情。
阮三思想到这点,不禁一笑。
一直站在她身后的燕凉见状,忽然上前一步,握住她的手腕,站到她面前,沉声道:“我带你走。”
嗯?
阮三思茫然抬起头。
“阿凉?”
燕凉低头看她,眼神认真且专注。
“你……你会说话了!”阮三思晃神许久,才反应过来,欣喜若狂,反手也握住他的手腕,摇晃双手,道,“你可以讲话了!阿凉,是你吗?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三年了,燕凉第一次开口。
要知道,此前他吃过公主两次鞭子,都没有吭过一个字,现在嗓音明显很哑,似乎还不太适应发声,但说的汉话却非常清楚,字正腔圆。
“我带你走。”
他重复道。
“别跟他走。我,带你走。”
她在宋府吃饱饭,身上逐渐有肉,脸蛋儿舒展许多,家里也给她捎来消息,说家中一切都好,银钱够花,让她自己留着月俸,还给她寄来一身新衣裳并两本新书。
尽管身边人都不是很太平,但都没有波及到她。
·
年初时,宋府爆发了一场争执,是已经连中两元的宋章,准备继续殿试,宋老爷却不同意,不想他入朝为官,二人互不相让,冷战了好几天,最后宋章忽然妥协了。
父子吵完几天后,宋章耳尖通红地告诉阮三思,其实是因为他误看了阮三思的书,发现阮三思在废纸上偶有随笔,鞭辟入里,他自认弗如,决定再苦读三年才去应试。
宋章正色道:“待我考完,将考题默给你看,我们再一较高下。”
阮三思也十分不好意思,红着脸答应了。
·
仲夏时,行宫里,公主同今上也大吵了一次。
皇帝摆驾行宫避暑,筵席上高朋满座,行酒令时,阮三思被叫去帮都知抄纸条,站得相对偏远,全程低着头,没见到圣颜,但见到了随行的太子殿下。
太子同公主一母同胞,形容相似,俱是明艳美人,只眉眼比公主更加温和,递酒令的纸条时,牵着纸条不放,低声同阮三思说了两句,无非是惋惜她家里的那些话,阮三思都听腻了,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太子看着她说,说着说着,竟伸出手,想摸她的肩膀。
好在廊下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吓了众人一跳,阮三思趁机逃走,松了口气,探头一看,原来是远处的丑奴碰倒了一口大缸。
丑奴是被叫来表演白打的,一身青色劲装,站在花红柳绿的百戏伶人中,异常挺拔,十三四岁的少年已蹿得如十六七般高挑,手长腿长,肩宽腰窄,带着那只阮三思送他的半面面具。
疤痕被挡住后,他竖起了黑发,清楚露出一张线条凌厉的脸,肤白胜雪,高鼻深目,唇薄如削,一双明眸湛蓝如水,虽眼神仍旧淡漠如冰,但在和曦的日光下却又如蓝宝石般熠熠生辉,叫众人看了都不禁一愣。
公主也痴看了好久,才回想起来。
这是丑奴啊。
新任牧监连连鞠躬、讨饶,按着丑奴的后背让他弯腰,皇帝还是看见了,责问公主:“这是你养的蛮奴?举止无端。如何能在宫中养阿尔泰人?胡闹!”
丑奴这样的身量,如今是遮都遮不住了,明显共有吐火罗人和阿尔泰人两种血统。
那张盖住一角的脸,也将两种血统的优点尽数融通。
公主理直气壮道:“儿从未出过行宫,哪里见过蛮人?养的时候又不知道。”
皇帝最怕她拿这件事撒泼,只好不说了。
此间告一段落,众人观赏百戏,丑奴混在伶人中间,漫不经心地颠球,偶然间一眼瞥向人群后的阮三思。
阮三思是大了,但也才十三,忙中偷闲,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猛然被他看过来,先是一愣,而后开心地冲他笑笑,他便扭回头不再看了。
等他下去后,公主又想起他投壶的本事,让他上来继续表演,但丑奴只投了十数支,再无骁箭,很快就输下场去。
“……生疏了吧,太久没玩了。”公主解释道,脸色不大好看。
过后,皇帝同左右聊起秋季游猎,公主忽然提出,她也要去。
可围场在屏山,离京郊千里远,她怎么能去呢?
皇帝好言相劝,公主不听,坚持要去,最后父女争得面红耳赤,皇帝都没在行宫坐到晚上,很快就拂袖离去了。
当天晚上,公主到处发脾气,尖叫,摔东西,打人。
她把丑奴叫出来,亲自抽满了三十鞭子,累得气喘吁吁,汗水花了妆容,发髻倒晃,步摇甩落。
阮三思在旁边看着,替她把话翻成吐火罗语。
“我知道你是故意的,你从前就是这样,”公主用鞭子指着丑奴道,“你以为本宫看不出来吗?”
公主一脚踩在丑奴的胸膛上,用扇子抬起他的下巴。
“你不甘心对不对?不想给汉人戏耍,是不是?”公主用扇子挑拨他的长睫,非要他睁开双眼,看着她,一字一顿道,“你别忘了,是谁救了你的命,供你吃、供你穿,抬举你到现在这个地位?不是你们蛮夷人,也不是别的汉人,是本宫!你给我记住了,你就是本宫的一条狗,本宫让你做什么,你就必须做什么,还得要心甘情愿。”
十五岁的公主,力气大了不少。这顿鞭子没有那么容易恢复了。
这个年纪的少女,春心一旦被撩动,也再难回到从前。
第二天,公主就请了御医,带去马厩给丑奴看伤,伤好后,丑奴就搬回了公主的脚踏。
阮三思作为译官,什么伤都没受,就再次受宠了。
·
这次宠信丑奴,公主是来真的。
她第一次问起丑奴的来历,甚至让阮三思给丑奴起了个名字。
“牙行说是在丝绸之路上捡的,捡到时他就已经重伤,还中了毒,不知是从哪来的。”阮三思禀告公主,又问丑奴,猜测道,“你是哪里人?肯定是北方,凉州?幽州?”
丑奴向东北指。更北。
“燕州?”
丑奴点头。
“真的好远啊,关外人,”阮三思随口道,“那就姓燕吧,听闻燕山雪花大如席,那边肯定很冷,你若单名一个‘凉’字,怎么样?”
她还要再想想,却见丑奴点了头。
从此以后,他叫燕凉。
公主也立刻道:“好。燕凉,听着就像是他的名字。以后你就叫阿凉了!”
不该总叫丑奴丑奴的,这厮遮住疤痕后非但不丑,反而很美。
“燕凉,”公主满意道,“以后你就跟着我,学做汉人吧。”
·
秋后,公主又迎来一个好消息。
皇帝在屏山围猎时,因思念公主,意兴阑珊,经宰相魏澜提议,决定为公主开修一道围墙。这墙有千里之远,从行宫开阔,要围住整座屏山,如此,公主既可以去围猎,又不违背道士的批语,不曾出行宫,亦不会与帝王犯冲。
公主开心坏了,在殿内疯跑数圈。
阮三思却反应平平。
公主很快发现,瞬间停下脚步,歪头质问她:“阮三思,你不开心,是何居心?敢嫉妒本宫,你也未免太不够格。”
殿内瞬间一片死寂,燕凉向来淡定,这时都不再研墨,抬头看了过来。
阮三思乖巧辩道:“奴怎敢嫉妒殿下?只是听说屏县接连旱涝,担心此举劳民伤财。”
公主不满,气氛却瞬间放松下来,反问:“你担心百姓,就不担心本宫在这行宫里憋得慌?”
阮三思因一句“民为贵”,被罚了一顿晚饭。
不过这时,她已有了自己的小房间,就在华筵殿外,夜深时,她听见有人敲窗,开窗一看,在窗边捡到一小袋儿见风俏。
她知道这是燕凉送来的,燕凉胃口很大,晚饭后公主惯例会赏东西给燕凉吃,但今天赏的他没吃完。
阮三思抿唇一笑,拿进被窝偷偷吃了。
·
入行宫的第三年年尾,阮三思终于休到了一个长假。
公主准她省亲,但问她要怎么回去。
她自己也不知道呢。年初还能跟宋府商量,现在是半年没去宋府了,她也拉不下这个脸来,只道:“我自己雇辆马车,就回了。”
“你自己回不去,我找人送你,”公主慷慨道,“带一队车马加上侍卫,安全一些。”
此外,公主还赐了她两车布帛。
阮三思感激涕零。
除夕前夜,她又同公主告了半天假,跑了躺敏春坊,买书。
燕凉正帮她安置车队,闻言也表示要买刀,陪她一路出来了,走在她身后,同侍卫无二,只是站得近些。
二人走进一家老店挑书,阮三思回头,同燕凉解释道:“我家人都爱看书,凉州恐怕书少,这附近书多,我买两本回去。”
碰巧宋章也在店内。
这时街上、店里都没什么人,多数置办完年货在家中团圆,宋章听见熟悉声音,抬头一眼看见个宫女带一侍卫,眯起双眼,走近了才发现是阮三思,喜道:“阮姑娘,又是好久不见,你终于得闲了?”
阮三思也很惊喜,告诉了他自己今年可以省亲的事。
宋章向她祝贺,后问:“你怎么去凉州?我让家里人送你吧,顺便替我和家父拜访阮先生。”
阮三思推拒,告诉他公主已经派了人。
宋章道:“殿下送的是殿下的心意,宋府送的是宋府的心意,我另找一队人……不,我自己随你同去吧,家里打算把生意做过去,去年就想跑躺凉州了,现在正巧,路上还能同你探讨文章,省得你回来也没时间。”
这回阮三思不止惊喜,反有些惊讶了,一时无措。
“不必了吧……”
宋章拦道:“你先别忙着拒绝,收拾好东西再来找我,我还在这,你慢慢想清楚。丝路道远,多一队人马少一分风险,我这两年想去没得去,也是有这份顾虑,跟着天家的车马自然不同,我也能沾沾便宜。”
说完,他就转身又回到里面去挑书了。
宋章此人讲话就是这样……
哦,对了,与那个沈意香完全俩极端。
沈意香是明知阮三思“不会”琵琶,还要覆琵琶曲,她射不出挨罚,沈意香就替罚,没有交情,硬造一个,也要让人搭他的交情。
宋章则是给人行方便,从不让人有一丝负担,甚至还能把话反过来说,顺理成章,成了他在搭别人的交情。
阮三思想到这点,不禁一笑。
一直站在她身后的燕凉见状,忽然上前一步,握住她的手腕,站到她面前,沉声道:“我带你走。”
嗯?
阮三思茫然抬起头。
“阿凉?”
燕凉低头看她,眼神认真且专注。
“你……你会说话了!”阮三思晃神许久,才反应过来,欣喜若狂,反手也握住他的手腕,摇晃双手,道,“你可以讲话了!阿凉,是你吗?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三年了,燕凉第一次开口。
要知道,此前他吃过公主两次鞭子,都没有吭过一个字,现在嗓音明显很哑,似乎还不太适应发声,但说的汉话却非常清楚,字正腔圆。
“我带你走。”
他重复道。
“别跟他走。我,带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