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深夜,我瘫坐在大厅里的长椅上,目送同事走出研究所,嘴里叼着的烟已经燃尽一半,阖上双眼望去。

    浮现在眼前的,历来都是在和月生活的景象。

    那是三十八年来每一天都需要度过的黑夜,我站在门前。

    夜幕下树影墨色的轮廓随风晃动,周围虫鸣蛙声,一片寂静美好。

    只是耳边传来胸腔中极速跳动的声响。

    屋内的光源映射的光线,令玄关外的影子整齐地褪开一圈。

    边缘有些锋利,犹如深不见底的海水隐隐鼓动,试图伺机吞噬眼前的一切。

    我无数次对和月的夜晚感到困惑:到底是什么促使了这般景象?

    即使如今我已经离开和月两载。

    每当我的同事邀请我一同出去透气,看见研究院门外的阴影,我仍旧无法迈出半步……

    我明白自己直到今天,依旧无法从和月的黑夜中逃脱。

    即使我深知我所在的世界与和月天差地别。

    第二节

    这是一个飞腾发达的时代,科技的进步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

    伴随全球界限化的削弱,各个地区都开始共享自己积累的知识与文脉,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提供养分。

    以此为契机,在世界的中脊多出一处不属于任何组织的地域——“联合研究学区”。

    这里汇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社会更高效的增益提供便利。

    那时我刚受到“学区”的正式邀请,加入东亚文明重建小组不久。

    我和小组负责人卫教授在汤加群岛进行长期考察。

    刚巧汤加火山爆发强烈地震造成的板块挤压,一座一百平方公里的火山岛横空出世。

    因其正处于地球上最早看见太阳的时区,临时取名“日出岛”。

    没过多久,这座小岛由于卫星透视发觉近乎规则的神奇地貌,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得到消息后,我们抢先来到这座距离大陆约九千公里的小岛,拔得主导“日出岛”研究的领头权。

    日出岛有大量的火山灰积淀,山峦在一侧环绕,离他大概三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处突起的小山包。

    其顶部因为长期水蚀,露出完整的大块石板。

    经过水蚀的岛屿表面,有两圈间距不超过四公里的同心圆凹陷在表面。

    接下来我们通过卫星透视,无人机摄像,希望尽量还原这处遗迹的雏形。

    然而由于火山岩沉积层过高,我们只能勉强还原其大致结构。

    这座“日出岛”的小山包直径约五十公里。

    里层与外围由同心圆分割,山包中心应是整座遗迹中最高的城楼。

    根据顶部漏出的建筑外观推算,应该有六或七层高。

    通过定年法测算,在我们验证无数次后基本断定,这是距今大约公元前25世纪的产物。

    厚重的火山灰让遗迹完好无损的重现现世,成为可能。

    由于卫星地图探索者们对这座岛屿的关注,网络上的舆论也正在发酵。

    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到“日出岛”的地形结构,因此这片遗迹变得空前的炙手可热。

    为了在“日出岛”那座大型休眠火山再次喷发前,一睹公元前25世纪遗迹的伟岸真貌。

    各界人士对复原“日出岛”的投资纷至沓来,小岛的复兴变成世界最尖端科技的天然展馆。

    加装的智能探测设备,挖掘机械,让挖掘工作预计仅需10年时间便可完成。

    我们与无数观众共同期待,心中弥漫即将一睹遗迹全貌的期许。

    然而窥视上古文明的行径,并没有得到自然的赞许。

    这座小岛在陡然升起4年后,“日出岛”休眠火山突然爆发。

    起初火山碎屑流爆发只在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小规模的爆发,我们并没有当一回事。

    然而“学区”的火山研究小组再三发来紧急命令,我们不得不抛下设备,只带着必要的资料迅速撤离。

    几分钟后一声巨响,在我们身后振聋发聩,已经坐在船上聊天的我们不禁打了个寒战,纷纷转过头向后看去。

    只见火山碎屑流大规模喷发,腾然升起的黑烟将整个“日出岛”如同爆炸般笼罩起来。我确信只要我们再晚几分钟离开那里,我们会与“日出岛一起,在浓烟中裹挟的高温下消失殆尽。

    待我们离开,从卫星地图上看去,整座小岛已经完全没入海底。

    然而,即使绝望当前,未来亦有无数种变数。

    2035 年,神经传导领域专家用实验论证“意识基于三种魂质构成”的理论。

    让以往以实验者□□为基质的时空跳跃技术面临挑战。

    通过坐标时间演算实时板块移动进行跳跃的做法,并不能对当时的行人、建筑物进行精准的考量。

    以至于时空跳跃一致仅限于现世可控范围内才能实施,无法承受长时间考验。

    但是,十年前神经传导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将这一情况彻底终结。

    2045 年,依据“魂质”理论,新型时空跳跃技术“演行”,伴随“再现日出岛”的研究发布会正式问世。

    让世界亲眼见证历史长河中的遗珠,拥有崭新的可能。

    那时正直八月,是小岛沉没三天后,气温刚超过 45 摄氏度。

    空调外机隆隆作响的声音,即使在室内也能清晰听见。

    卫教授作为第一负责人,走在前面,一身黑色的夹克衫。

    由于常年弓着腰,即使挺直了身子站在那里,脊背也略微隆起。

    听到主持人已经在热场,卫教授转过身来,像平时一样平和地看向我。

    “放轻松,等会儿你坐在那儿就是了。”

    他低下头又打量着我站在原地,左脚并右脚,右脚并左脚,

    卫教授做手势示意我停下,好笑地看着我“别跟小孩子似的,抖成什么样了。”

    “不是,有蚊子…”我企图掩饰自己的紧张,正色道。

    “行吧,在现场太阳那么大,也没见你带这么大顶帽子。”

    卫教授合不拢嘴地笑着,看着我头上米色的渔夫帽。

    当时一眼就看中这个样式买下来,谁知道真要带的时候才发现,比我脑袋大上不少。

    它总会遮挡我的视线,需要不停提起帽檐,于是之后一直搁置在衣柜里,倒是没多想今天能派上用场。

    可能正因此,即使后台有空调呼呼地吹着,我依然感觉额头上涔涔地冒着汗水。

    身上米色的吉普背心,已经被我提起来擦拭得留下几片汗渍。

    卫教授见到我狼狈的模样,递给我一包餐巾纸。

    “给。下次记得带上。这时候可不比平时随便。”

    “谢谢卫教授。”

    我迫不及待地抽出一张,刚要擦拭,就听见发布会的主持人已经在宣读我们进场。

    我只好把纸巾握在手心里,避免边角漏出来地用五指捏紧。

    背后感觉有人轻轻一推,我紧跟在卫教授后面进了内场。

    眼前的闪光灯像极了考古人员头上的探照灯,原本在后台紧张的我,意外地感觉轻松不少。

    在此,我将概括卫教授在发布会中首先汇报的内容介绍。

    以便简单阐述“演行”与“魂质理论”的关系。

    由交叉学科小组研究的“魂质理论”得出的结果认为:意识由主魂、生魂、觉魂三种魂质构成。

    他们分别是管理个人生来到目前为止积累的所有行为的主魂;

    主宰人在出生时所携带的原始欲望的生魂;

    以及犹如感官探测器,用于实时记录个体经历的觉魂。

    而“演行”就是保留主魂与生魂在体内,通过神经分流器抽离觉魂,

    结合魂质不受时间、空间约束,可以通过意识的自主选择,进行时间跳跃的方法。

    无论从安全系数,还是执行复杂度上来讲,“演行”无疑相比传统时空跳跃技术而言,占据绝对优势的进步。

    “卫教授,既然是‘学区’的新型技术,会不会存在意料之外的风险?”

    汇报之后,发布会进入到“自由提问”环节。

    “其实在此之前,‘魂质理论’发表 3 年后我们就已经研发出‘演行’仪器进行实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 7 年的论证基础。”

    “卫教授!这次‘演行’大约会回到距离现在多久的时间点上?”

    “为了保守起见我们根据多种定年法多次测定,火山灰底层土壤的遗留时间,是距今公元前 25 世纪左右。”

    卫教授故作平缓的声线,令整个会场陷入一片寂静。

    过了好一会儿,有记者才清了清嗓子继续提问。

    “卫教授,我们一直以为考古过程是专业人员之间的狂欢。

    请问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包括大众能看到‘演行’中的影像吗?”

    卫教授双手交握放在桌上,自信地回道。

    “当然是可行的。

    这次公开发表,正是因为我们已经找到稳定通过神经递质与魂质建立联系,进行公开视觉成像的方法。

    第一天实验员进入‘日出岛’的影像,将在公众平台上进行直播。之后也会作为专题节目,向大家分享展示。”

    “卫...卫教授,魂质进入公元前 25 世纪的‘日出岛’,是怎样进行观察呢?会附身在当时的人类身上吗?”

    “我们有理由不打破当时个体的自由意志,秉承人道主义精神。

    我们会在目标时代,寻找未有灵魂的新生儿进行依附,并通过其一生的视角进行观察。

    并且,由于我们只是分离出‘觉魂’进行时空跳跃,所以不存在魂质拥有前世记忆,干扰到当时社会发展的问题。”

    “那么卫教授,‘演行’期间会对实验人员的身体产生影响吗?”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已经能保持即使长时间进行‘演行’,出舱时人体机能也能维持在实验前的水平。

    不过我相信,大家还有个疑问,人的一生很长我们要怎样进行高效地观测呢?”

    卫教授顿了顿,手肘放在桌上,相握的两只手放在唇边。

    背后的幻灯片切换成一行占满中间位置的数字,大大的写着“1:20”。

    “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与时空跳跃后的世界以 1:20 的时间比率进行流动。

    举个例子,实验员在‘演行’中生活的80 年,仅需被观测 4 年即可完成。”

    “卫教授,实验员的‘觉魂’离开身体后,会出现无法再回来的现象吗?”

    “意识是否会回到原本的身体,其中与现世是否有深层的联结息息相关。

    因此,实验员的选拔需要完全符合上百个选拔条件。

    从根源规避危险的发生,很庆幸我们找到了这样万里挑一的人。”

    “卫教授,请问实验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很抱歉。这个具体关系到实验员的个人信息,不便透露。”

    “卫教授,如果实验员因为在坐标时代产生不可逆的心理变化,怎么应对呢?”

    “......我们会一直在他的身边,予以心理援助的支持。

    在出发前,也会进行心理暗示的疏导。”

    卫教授的手又放回桌上不自然地笑着,但我当时并没有深入探究。

    理论的证实,技术的纯熟,剩下的是实验员与坐标世界的对话,当下舆论与数年后结果的博弈。

    当时我还沉浸在自我奉献的世界,对未来的一切可能性充满信心。

    相信一切变数都将被解决,一切情感在那一生结束后终将平息。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是冷气调得不够低的缘故,还是背心穿得不合时宜。

    我的后背也被不停流下的汗水,浸湿浸透。

    作为实验员参与这次“演行”,因为那些悲惨身世、膝下无子、钱财短缺,被同事排挤赶鸭子上架的理由,通通不是。

    只是没想到在和月国的三十八年,成为我生命中的梦魇。

    回到现世,我的心情依旧随梦中的景象起伏不定,我准备通过手记的形式,一是对我恐惧的缘由进行梳理。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我的私心。

    我在“演行”中的经历作为研究材料,有太多自认为重要的东西,由于无关紧要没有保留。

    相较于残酷的事实,也希望这次能记录下温暖的故事。

    让我能时常想起那时美好的记忆,免除过多痛苦,也能当作睡前故事,分享给我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

    三十八年,说是一生却显得过于短暂,只当是活过半生也未尝不可。

    只不过沉浸在一种新体制下,即使黑夜固然可怕,但那些日子伴随泪水吞咽的温暖,也在恐惧之中萌发新芽。

    为了防止自己有记错的地方,我特意联系卫教授借到了“演行”影像进行比对。

    还没作自我介绍。

    在和月,我叫念茹,于八二三祭十月七日,生于桃野十六栖。

    在我降生之时,我便不会啼哭,睁开眼睛的刹那就仔细打量抱着我的助产士,严肃的神情一副小大人模样。

    抬起手指,指着生产室内的医疗仪器,张口便说出让在场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专业名词。

    不仅在医馆当众被封为神童,在未来的时间里更被和月的人民推崇为敬仰崇拜的对象。

    诸如此类超凡脱俗的金手指经历,通通没有。

    即使新生儿的主魂与生魂看起来空无一物,觉魂作为“感官记录器”,并不具备记录人此前人生的记忆功能。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与生于和月出生的其他小孩一样,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婴孩。

    在桃野的生活,让我确信这里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小溪上随处能够看见用于水力发电的水车,每户之间也建设着成熟的供水排水系统。

    桃野的房屋看不见任何高于一层的楼房,人们所住的都是由巨大的平顶石头建成的长方形建筑。

    进门就能看到与厨房相连的门厅,两侧分别由透光的门扇构成主卧室和次卧室,旁边单独有一间盥洗室。

    到了白天,房屋的墙壁并不会遮蔽日光,它能像落地窗一般能清晰地看见外面的景物。

    不仅如此,教育体系也非常成熟。

    和月的教育制度分为两个阶段,起初我们需要在各野的稚子学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相当于现世的小学到初中的阶段。

    再进入和月的中心——中野的暨成学校进行学习延伸,就到了高中到大学之后的课程。

    我母亲,就是稚子学的一名主讲老师,生育我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刚好升入暨成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

    怀上我的时候,我的母亲所在的班级刚好迎来最后一个学期。

    为了避免频繁更换老师影响学生的复习进度。

    母亲一直拖着沉重的肚皮,作为替她代课的老师的指导教师,在前半学期一直为学生进行作业辅导。

    那六个月里,平常班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即使上一秒还在教室里窜来窜去,看见母亲走进来也做起了老实学生。

    我的父亲则是一名火山监测员,身居中枢院直属研究员一职。

    这里提到的火山就是现世里导致“日出岛”沉没的休眠火山,桃野的课本上说,它与附近的山峦相联,统称为琼际山。

    它们连绵环绕小半个和月,琼际山最近的森林距离和月的居住区,只有大约五公里。

    由于父亲的工作需要在琼际山和中野往返。

    我自出生以来,只有在父亲需要去往琼际山考察留宿家中时,或是休得假期后才能和他见上一面。

    “老师总是说晚上出门,就再也回不了家了。

    可是父亲你不是也在夜里呆好几个晚上才回来吗?”

章节目录

黑夜即深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长汀墨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汀墨言并收藏黑夜即深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