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女则刚-30
“凤娘,你要去哪里?能不能带上我?”姜莺莺在马车旁,满眼期待,期期艾艾地说。
姜莺莺,自来了以后,每日都盯着自己的行踪。除了去医馆,但凡自己出门一步,她都想一起。卢氏说得没错,这一家子就是摆不脱的血蛭。
祝乐也不忙上车了,操着两只手,道:“我去田庄。”
“田庄啊?”姜莺莺没有去过,但她见多了农田,那里都是些什么人,她才没有兴趣和泥腿子打交道呢,“那凤娘你路上小心些。田庄里的风景很好,多看看好!”
祝乐上车,冷眼看了姜莺莺,催促马车赶紧出发。
到了城外,与杜家马车汇合,一路向田庄奔去。
田庄里一片秋收的欢庆气氛,孩童双手抱着比自己脸还大的金黄向日葵瓜盘,喜气洋洋地往挑子里放。男人们担着挑子,大声说道:“再来十个花盘!”
见到东家的马车过来了,一面打着招呼,一面侧身避让。
祝乐掀开帘子,激励道:“好好干!每家都能分到瓜子吃。”
李管事高高兴兴地上前来打招呼,听到祝乐的话更开心了,“东家,你来了,庄里的床铺被单全部洗净晒好了。”
“枇杷摘了多少了?”祝乐问。
李管事慢慢地跟着马车走,一边回答:“摘了大约有一千来斤了,大约还能摘一千斤。”
七斤枇杷才能做一斤枇杷膏,两千来斤就能做三百斤左右。
“那明日早些叫上手脚灵巧的妇人过来,给枇杷剥皮去核了。”
“好呢,东家你们还没有用饭吧?我叫两个厨娘过来。”李管事道。
李管事很快将事情安排好,厨娘做好了饭,祝乐留他一起用饭。
“东家,两年多时间了,看这情形,明年果子就能大丰收了。咱们庄上如果有果木匠人就好了。平时教教咱们怎么养果树,怎么扦插,怎么育苗。这样,等东家再有庄子的时候,咱们也不用出去买苗子。能省下一笔不少的银钱呢!”
祝乐想了想,的确是个好办法,等明年各种果树能依季节开花了,花太多了,还得休掉一些……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有专业的人帮忙最好。
“那你先去找找,有合适的,愿意来咱们庄子的,你就请过来。至于工钱,你市价多一些也可,你来斟酌。收获的向日葵,留个一百来斤给我就行。剩下的,你看着兑吧,少要一些工分。‘户多书籍子孙贤’如果有教书先生愿意到咱们庄子来,你也一并请了。对方有什么条件,只要不过份,你先答应着。”
接连三日,在田庄里妇人的配合下,完成了三百斤枇杷膏的熬制,又割了蜂蜜。又用罐子分装好枇杷膏和蜂蜜,祝乐和杜谨言回永昌城。
枇杷膏和蜂蜜让杜谨言带回去,自己回去了。
看见自家马车,门口小厮就来说道:“老爷和夫人生病了。”
祝乐吃惊,让车夫自己去停好马车,卸下货物,自己急步去看看怎么回事。
秋桑看到,急忙迎过来,袖子擦拭着眼泪道:“小姐,你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老爷和夫人可就撑不住了……”
祝乐进了父母的正房,只见床前的帘子挂在床棱上,里面躺着两个人,看不真切。待走近了看时,才惊觉父母两人眼窝凹陷,脸上很黄。伸手往卢氏的额头探去,有些发热。
“老爷和夫人自你走后的第二日开始,就开始拉肚子,一日要上茅房十多次,连拉了三日,今日才没有拉。”侍候卢氏的妇人上前说道。
祝乐愠怒道:“怎么没有去医馆找柳大夫过来看看?”
秋桑正要解释,门口姜阿婆被刘嬷嬷扶着进来了,几日不见,姜阿婆憔悴不少,竟将先前姜山为她准备的拐杖用上了。
此时,进来对孙女,严厉地说道:“不能去请柳大夫。”
正房虽大,人多了,对病人也不利。祝乐说道:“祖母,我们出去说。对了先等等,我去厨房提一壶温水过来,我看爹娘嘴上都干了。”
祝乐到厨房,提了一壶温温的水,放一些糖和盐在里面。提到父母房间,让秋桑看着温度,到厨房里提个小炉子来,爹娘醒过来,就让他们喝一些。
几人来到了外间,刘嬷嬷被扶到一张椅子上坐下,祝乐在一旁问道:“祖母,为什么不能请大夫?”
姜阿婆将刘嬷嬷支出去,示意其他人全部出去,这才疲惫地开口道:“你回来的时候,看到你大伯一家没有?”
祝乐摇头。
“你走的那日上午,你大伯一家也出去了,说是要和亲家谈一下亲事宴请的事情。到了中午,你大伯让人回来叫你爹娘一起去,说是亲家请客,先见见亲戚。我年纪大了,没去凑热闹,你爹娘就去了。到了下午,你爹娘回来了,说是大伯一家还留在那里商谈细节。
直到晚上,你大伯他们还没有回来。
你爹让人去问,那家人说,你爹他们刚走,大约两刻钟不到,你大伯他们也走了。
人走了,却没有到家。你爹也急,把家里的下人都叫了出来,自己则套上马车亲自出去找。他出去后,来了一个乞丐,说是有人给了他二十铜钱,让他带个话。”
这时秋桑出来说道:“夫人醒来了。”祝乐看眼姜阿婆,吩咐她倒些壶里的水给卢氏喝,尽量多喝一些。
待秋桑得了令,进了屋,姜阿婆才接着说:“那乞丐说:‘姜家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大人慈悲,允姜家留下一支。’”
天气刚入秋,暑气还未完全退去,祝乐竟觉得有些冷。
她两眼紧盯着姜阿婆坐的藤椅,这是姜山特意给她买的,有许多个。姜府很大,姜阿婆喜欢到处走走,姜山就在姜阿婆可能用到的地方,都放了一张。
祝乐想到这里,用听不出语调的声音,道:“所以,祖母,三房是被放弃的那一支么?我爹娘的泄药,是你亲手放的么?祖母,你……怎么忍心?”
姜阿婆两眼不敢看孙女那双仿佛是洞悉了一切的双眼,心虚地移开了。
三房被放弃?是的。她是这么想的,三房人少,总共也只有三人,也没有传家的男丁。虽说孙女要嫁到将军府了,可她也听说了,要娶孙女的那孩子,是个有傻病的,一日就清醒那么一个时辰。孙女以后还能有后吗?即使有后了,谁又敢保证是不是和他傻爹一样,也是个傻的呢?还有,就算是个正常的,那也是将军府家的孩子,与他们姜家有什么关系呢?
大房就不一样了,有个孙子不说,大儿子的意思是,给女儿招赘。放在周口村,守住老宅。
而且,大儿还悄悄地给他讲过,不怕姜冲远入赘,他在外面还有个儿子,且那儿子已经给他生了孙子。也就是自己有了木孙,家里已经是四世同堂了。
姜阿婆觉得自己没错,选择了人丁最兴旺的那一支,她这么做,对得起列祖列宗。
还有,有了三房留下的这个大宅子,大房多少人都够住!到时候,让大儿将外室接回来。也不怕养不起,三儿在这里有铺子,还有田庄,田庄每月都有出产,铺子每日都有进项……
想到这里,姜阿婆越发笃定自己的选择了。
祝乐看到姜阿婆越来越笃定的眼神,心却越来越冷。终于知道大伯一家为什么那么白眼狼了,原来这是遗传的!
“祖母,如果我执意要去请大夫呢?”祝乐冷冷地说道。
“凤娘,你要体谅祖母的苦心,为了咱们姜家日后的兴旺,你就牺牲一下,不行么?如果那歹人要的是我这个老婆子的命,我二话不说,舍了就是。咱们姜家能留一支已经是你大伯他们苦苦哀求了。”姜阿婆用帕子擦拭眼角,身不由己地说道。
“祖母,你既然怕那歹人,不如咱们去报官吧!”祝乐建议道。
姜阿婆急忙道:“不能!你大伯一家还在他们的手上。你报官找不找得到人还是两说,你大伯一家的命可能就没了啊——”
祝乐道:“那我到将军府,请夫人派人去找。”
姜阿婆道:“不行,会打草惊蛇的。”
祝乐黯然道:“祖母,你这是要让我一家人在这里慢慢等死吗?”
“凤娘,你放心吧!以后我每年会让子孙后代,好好地给你们上坟的!”姜大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他进来了,后面还跟着四五个手拿着拐杖的混子在门外守着。
姜阿婆看到大儿回来了,欢喜地站起来上前抓住他的手道:“儿啊,你一个人回来的吗!冲远他们呢?”
姜大另一只手覆在姜阿婆的手上道,哭泣道:“娘,我和卢氏回来的。我们见着了那歹人,他说,姜山和他有大仇,只要姜山一家死了,他就放冲远和莺莺回来。咱们姜家的无妄之灾,都是三弟招来的啊!”
姜阿婆将口中喃喃:“冤孽啊!冤孽!可怜我的冲远啊!”
姜大抬头,满脸泪痕地姜阿婆道:“娘,这可怎么办啊!”
姜阿婆好似下了决心,闭眼道:“谁造的孽,就谁去偿还。”
祝乐扫了一眼姜阿婆,问姜大道:“大伯,你说你见过歹人,他长什么样?”
姜莺莺,自来了以后,每日都盯着自己的行踪。除了去医馆,但凡自己出门一步,她都想一起。卢氏说得没错,这一家子就是摆不脱的血蛭。
祝乐也不忙上车了,操着两只手,道:“我去田庄。”
“田庄啊?”姜莺莺没有去过,但她见多了农田,那里都是些什么人,她才没有兴趣和泥腿子打交道呢,“那凤娘你路上小心些。田庄里的风景很好,多看看好!”
祝乐上车,冷眼看了姜莺莺,催促马车赶紧出发。
到了城外,与杜家马车汇合,一路向田庄奔去。
田庄里一片秋收的欢庆气氛,孩童双手抱着比自己脸还大的金黄向日葵瓜盘,喜气洋洋地往挑子里放。男人们担着挑子,大声说道:“再来十个花盘!”
见到东家的马车过来了,一面打着招呼,一面侧身避让。
祝乐掀开帘子,激励道:“好好干!每家都能分到瓜子吃。”
李管事高高兴兴地上前来打招呼,听到祝乐的话更开心了,“东家,你来了,庄里的床铺被单全部洗净晒好了。”
“枇杷摘了多少了?”祝乐问。
李管事慢慢地跟着马车走,一边回答:“摘了大约有一千来斤了,大约还能摘一千斤。”
七斤枇杷才能做一斤枇杷膏,两千来斤就能做三百斤左右。
“那明日早些叫上手脚灵巧的妇人过来,给枇杷剥皮去核了。”
“好呢,东家你们还没有用饭吧?我叫两个厨娘过来。”李管事道。
李管事很快将事情安排好,厨娘做好了饭,祝乐留他一起用饭。
“东家,两年多时间了,看这情形,明年果子就能大丰收了。咱们庄上如果有果木匠人就好了。平时教教咱们怎么养果树,怎么扦插,怎么育苗。这样,等东家再有庄子的时候,咱们也不用出去买苗子。能省下一笔不少的银钱呢!”
祝乐想了想,的确是个好办法,等明年各种果树能依季节开花了,花太多了,还得休掉一些……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有专业的人帮忙最好。
“那你先去找找,有合适的,愿意来咱们庄子的,你就请过来。至于工钱,你市价多一些也可,你来斟酌。收获的向日葵,留个一百来斤给我就行。剩下的,你看着兑吧,少要一些工分。‘户多书籍子孙贤’如果有教书先生愿意到咱们庄子来,你也一并请了。对方有什么条件,只要不过份,你先答应着。”
接连三日,在田庄里妇人的配合下,完成了三百斤枇杷膏的熬制,又割了蜂蜜。又用罐子分装好枇杷膏和蜂蜜,祝乐和杜谨言回永昌城。
枇杷膏和蜂蜜让杜谨言带回去,自己回去了。
看见自家马车,门口小厮就来说道:“老爷和夫人生病了。”
祝乐吃惊,让车夫自己去停好马车,卸下货物,自己急步去看看怎么回事。
秋桑看到,急忙迎过来,袖子擦拭着眼泪道:“小姐,你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老爷和夫人可就撑不住了……”
祝乐进了父母的正房,只见床前的帘子挂在床棱上,里面躺着两个人,看不真切。待走近了看时,才惊觉父母两人眼窝凹陷,脸上很黄。伸手往卢氏的额头探去,有些发热。
“老爷和夫人自你走后的第二日开始,就开始拉肚子,一日要上茅房十多次,连拉了三日,今日才没有拉。”侍候卢氏的妇人上前说道。
祝乐愠怒道:“怎么没有去医馆找柳大夫过来看看?”
秋桑正要解释,门口姜阿婆被刘嬷嬷扶着进来了,几日不见,姜阿婆憔悴不少,竟将先前姜山为她准备的拐杖用上了。
此时,进来对孙女,严厉地说道:“不能去请柳大夫。”
正房虽大,人多了,对病人也不利。祝乐说道:“祖母,我们出去说。对了先等等,我去厨房提一壶温水过来,我看爹娘嘴上都干了。”
祝乐到厨房,提了一壶温温的水,放一些糖和盐在里面。提到父母房间,让秋桑看着温度,到厨房里提个小炉子来,爹娘醒过来,就让他们喝一些。
几人来到了外间,刘嬷嬷被扶到一张椅子上坐下,祝乐在一旁问道:“祖母,为什么不能请大夫?”
姜阿婆将刘嬷嬷支出去,示意其他人全部出去,这才疲惫地开口道:“你回来的时候,看到你大伯一家没有?”
祝乐摇头。
“你走的那日上午,你大伯一家也出去了,说是要和亲家谈一下亲事宴请的事情。到了中午,你大伯让人回来叫你爹娘一起去,说是亲家请客,先见见亲戚。我年纪大了,没去凑热闹,你爹娘就去了。到了下午,你爹娘回来了,说是大伯一家还留在那里商谈细节。
直到晚上,你大伯他们还没有回来。
你爹让人去问,那家人说,你爹他们刚走,大约两刻钟不到,你大伯他们也走了。
人走了,却没有到家。你爹也急,把家里的下人都叫了出来,自己则套上马车亲自出去找。他出去后,来了一个乞丐,说是有人给了他二十铜钱,让他带个话。”
这时秋桑出来说道:“夫人醒来了。”祝乐看眼姜阿婆,吩咐她倒些壶里的水给卢氏喝,尽量多喝一些。
待秋桑得了令,进了屋,姜阿婆才接着说:“那乞丐说:‘姜家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大人慈悲,允姜家留下一支。’”
天气刚入秋,暑气还未完全退去,祝乐竟觉得有些冷。
她两眼紧盯着姜阿婆坐的藤椅,这是姜山特意给她买的,有许多个。姜府很大,姜阿婆喜欢到处走走,姜山就在姜阿婆可能用到的地方,都放了一张。
祝乐想到这里,用听不出语调的声音,道:“所以,祖母,三房是被放弃的那一支么?我爹娘的泄药,是你亲手放的么?祖母,你……怎么忍心?”
姜阿婆两眼不敢看孙女那双仿佛是洞悉了一切的双眼,心虚地移开了。
三房被放弃?是的。她是这么想的,三房人少,总共也只有三人,也没有传家的男丁。虽说孙女要嫁到将军府了,可她也听说了,要娶孙女的那孩子,是个有傻病的,一日就清醒那么一个时辰。孙女以后还能有后吗?即使有后了,谁又敢保证是不是和他傻爹一样,也是个傻的呢?还有,就算是个正常的,那也是将军府家的孩子,与他们姜家有什么关系呢?
大房就不一样了,有个孙子不说,大儿子的意思是,给女儿招赘。放在周口村,守住老宅。
而且,大儿还悄悄地给他讲过,不怕姜冲远入赘,他在外面还有个儿子,且那儿子已经给他生了孙子。也就是自己有了木孙,家里已经是四世同堂了。
姜阿婆觉得自己没错,选择了人丁最兴旺的那一支,她这么做,对得起列祖列宗。
还有,有了三房留下的这个大宅子,大房多少人都够住!到时候,让大儿将外室接回来。也不怕养不起,三儿在这里有铺子,还有田庄,田庄每月都有出产,铺子每日都有进项……
想到这里,姜阿婆越发笃定自己的选择了。
祝乐看到姜阿婆越来越笃定的眼神,心却越来越冷。终于知道大伯一家为什么那么白眼狼了,原来这是遗传的!
“祖母,如果我执意要去请大夫呢?”祝乐冷冷地说道。
“凤娘,你要体谅祖母的苦心,为了咱们姜家日后的兴旺,你就牺牲一下,不行么?如果那歹人要的是我这个老婆子的命,我二话不说,舍了就是。咱们姜家能留一支已经是你大伯他们苦苦哀求了。”姜阿婆用帕子擦拭眼角,身不由己地说道。
“祖母,你既然怕那歹人,不如咱们去报官吧!”祝乐建议道。
姜阿婆急忙道:“不能!你大伯一家还在他们的手上。你报官找不找得到人还是两说,你大伯一家的命可能就没了啊——”
祝乐道:“那我到将军府,请夫人派人去找。”
姜阿婆道:“不行,会打草惊蛇的。”
祝乐黯然道:“祖母,你这是要让我一家人在这里慢慢等死吗?”
“凤娘,你放心吧!以后我每年会让子孙后代,好好地给你们上坟的!”姜大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他进来了,后面还跟着四五个手拿着拐杖的混子在门外守着。
姜阿婆看到大儿回来了,欢喜地站起来上前抓住他的手道:“儿啊,你一个人回来的吗!冲远他们呢?”
姜大另一只手覆在姜阿婆的手上道,哭泣道:“娘,我和卢氏回来的。我们见着了那歹人,他说,姜山和他有大仇,只要姜山一家死了,他就放冲远和莺莺回来。咱们姜家的无妄之灾,都是三弟招来的啊!”
姜阿婆将口中喃喃:“冤孽啊!冤孽!可怜我的冲远啊!”
姜大抬头,满脸泪痕地姜阿婆道:“娘,这可怎么办啊!”
姜阿婆好似下了决心,闭眼道:“谁造的孽,就谁去偿还。”
祝乐扫了一眼姜阿婆,问姜大道:“大伯,你说你见过歹人,他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