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本来是为衡山公主准备了一座别院,按着上京风尚布置的。
但从上京,到渔阳,空间上的距离,让风尚的传播大打折扣,渔阳时兴的布料,已经是上京过时好几年的花样了。
在给顾岁晴梳妆的时候,芊巧有些郁郁地说着。
她是个年轻姑娘,对这些个把式总是更敏锐的。
今天是个晴日。
她们从上京带过来了许多的布料,不客气地说,一季十套,也够顾岁晴穿十年了。
更有着许多全新的布料,来自各家赏赐,内务府的份例。
她这次离京,皇上大约出于某种愧疚,内务府很是出了点血。
院子里的布料挂得满满当当,顾岁晴撑住下巴,若有所思。
易安从外头提来热水。
顾岁晴好生泡了一回热水澡,将行路的浊气与血气去了个透。
与易安成亲后,顾岁晴贴身的活计便交给了易安,倒叫芊巧这个贴身侍女省了不少事。
热气氤氲,青丝浮在水上,易安捞了一缕头发。
一个吻落下。
……
天亮。
被窝里热烘烘的,易安勾着顾岁晴的头发。
“天气转冷了,今天好好休息吧。”易安哄道。
习武中人,早起练功是刻在骨子里的,到了时辰,顾岁晴和易安都没了睡意。
只是这般靠在一起,享受肌肤相贴的温存。
易安身体靠过来。
两人挨得极近,身体上的变化便格外地明显。
顾岁晴戳了戳易安的脸,低声骂了一句。
声音被卷近被子里,渐渐变了调。
等到顾岁晴起床练今日的早课,已经天光大亮。
顾岁晴练完功回来,没瞧见易安,她换了一身短打,开始处理自己收到的拜帖。
送礼的,意图登门的,有意邀请的,或者只是单纯打个招呼,告诉衡山公主,渔阳有这么一号人。
顾岁晴酌情回礼与回复。
易安带着一捧花进来了,白色的,带淡淡的青,一串一串的,素雅清香。
是槐花。
顾岁晴笑起来,凑上去闻了闻:“哪里摘的?”
易安将花妥帖放进花瓶:“回了趟镖局,想着你应该会喜欢。”
“真不错。”顾岁晴道。
易安走到顾岁晴身后,将她环抱住,将鼻子埋进顾岁晴的长发。
“大家都安顿好了吗?”顾岁晴用手指点点花。
“钱芳玉送来的粮食已经用上了,她那边已经派人在和渔阳的商号接触了。”易安道。
“那些流民闲住久了,恐会生事。”
顾岁晴摘了一朵槐花,反手别在易安耳上,取笑道:“人比花娇。”
易安温柔地看她,摸了摸顾岁晴的头发,此处没有别人,芊巧也颇识趣地退了出去。
易安将顾岁晴的脑袋看向胸口:“是给你采的,你喜欢就好。”
顾岁晴倚靠在易安怀里:“有一件事,我想问很久了。”
易安低下头,将下巴放在顾岁晴的肩膀上。
“上一世,在我走后,你呆了多久。”
相处渐长,顾岁晴有时候会觉得,易安是怎么,长成现在这样的。
如影随形,又如臂指使。
这样一个人,是她的丈夫,让顾岁晴心里很安心。
前一世,她同赵延跔不是没有过好的时候。
新婚燕尔,相敬如宾,她侥幸,脸长得不错,赵延跔是很爱往她院子里跑的。
院子总共就那么点大,很是无趣。
人也无趣。
她以为,天下夫妻不过如是。
原来不是的,夫妻一体,是可以互相倚靠,互相成全的。
易安沉默了会儿:“挺久的。”
“你把我葬在哪里了?”
这次易安沉默得更久。
“没有,没有下葬。”易安道:“我把你带回来了师门。”
顾岁晴心念电转:“我的尸体……”
易安用手指覆在顾岁晴唇上:“天外有天,阿晴慎言。”
时人说话多有避讳,顾岁晴自己是不信鬼神的,但重来一遭,到底多了敬畏。
“我们能回来,是因为你吗?”
易安默认了。
“挺久是多久?”
“五十又九年,不到一甲子。”易安轻声道。
“我夫君,竟是个糟老头子。”顾岁晴这般说着,只觉眼眶酸涩,她有些尴尬地别过头去。
心口说不出的怜惜与酸楚。
“阿晴不要嫌弃我才是。”易安摸了摸顾岁晴的头。
“我怎会嫌弃你。”顾岁晴捧住易安的脸,掂起脚。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偶尔交换一个吻,或者在对方的肌肤上啃两口。
“带回来的那些人,先让叶麓练着,我找知府要了一片荒山,师父已经派人去雇农人了。”
“屯田?”易安道。
军农合一。
顾岁晴一直在吸纳人,这当然不会是只为了慈善。
“是啊,这么多人,吃饭是个大问题,能自给自足是最好的,只头两年,收成未定,还需再想想办法。”
“这边不比江南,水稻一年一熟,以前在上京听闻过,有那番来的作物,成熟得更快一些,让芳玉在十三行替我打听一下。”
“那边临海,兴许会有消息。”
“欸,父皇都把我赶到渔阳了,我的人还在替他挣钱。”说到这里,顾岁晴幽幽叹了一口气。
“广州那边,出现了寇乱的苗头。”易安说:“临海阿芙蓉的交易在扩大。”
阿芙蓉流通与否,是可以直接反映出,俞朝对海市的监管力度的。
“给芳玉调过去一些好手,让她在那边保护好自己。”顾岁晴道。
刚回来的时候,顾岁晴不是没有想过,力挽狂澜,挽大俞于将倾。
她在上京时,做过尝试,却是步步困顿。
她能力有限,只能为自己多做点准备。
顾岁晴人手有四千,这四千,并不全是青壮,流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妇孺。
由顾岁晴牵头,雇佣她们做些刺绣,一些养不起的小童交到公主府里,由芊巧带着做些活计。
余下近三千的民壮中,有近一千是真正的兵士。
拉出去声势惊人。
顾岁晴接下了知府夫人的帖子。
这里是她的封地,她要在这里养兵,自然得融进这里的人脉。
这是一场夫人间的宴会,顾岁晴精心地打扮装饰了。
芊巧妆饰的技艺不弱,到了顾岁晴身边,平日里,顾岁晴不是读书就是练武。
芊巧纵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在内务府精心研习的妆饰没有用武之地,今日总算是派上了用场。
这次得了顾岁晴的吩咐,芊巧大展身手,提前三天就带着一帮人开始准备了。
顾岁晴本就是绝顶的美人,除去婚礼,这还是顾岁晴第一次盛妆出席,她在上京都没整过这样的阵仗。
易安为她驾车,在廊下见到顾岁晴的装扮后,脸先红了。
顾岁晴盛装,也是存了三分女儿心思。
平日里的易安总是成熟稳重的,少有这般姿态,顾岁晴起了逗弄的心思。
“怎么,不好看?那我再去换一套。”
顾岁晴作势起身。
易安嘴上打了个磕巴,脸更红了。
“好看的。”
“今日特此设宴,为衡山公主接风洗尘。”
知府夫人见了顾岁晴,握着顾岁晴的手,打趣道:“该是神仙娘子下凡了。”
顾岁晴在上首坐下,左手边是经略使夫人,右手是知府夫人,她们都已年近三十。
经略使司掌一地军事,渔阳城内三万兵马,领头的,便是这位夫人的丈夫。
顾负晴坐在中间显得面嫩得很。
经略使姓楚,顾岁晴带众人进城的时候,已经同楚大人打过照面。
这位夫人长得方头正脸,容色只能说一般,打扮颇富丽,发髻上的珠光很晃人眼。
在知府夫人的介绍下,顾岁晴向楚夫人略一颌首。
顾岁晴坐在上首,楚夫人看似低眉顺目,但目光中露出的打量,评估之意。
很失礼。
顾岁晴凝了凝眉,有些不悦。
楚夫人还带了位女儿来,排行第四,楚四肖似其母,瞧面相是个爽利性子。
“殿下比云娘还好看呢。”楚四见过礼后脱口而出,眼光落在顾岁晴的裙摆上,竟是有些移不开眼。
公主的裙子精巧,美丽,又不失贵气,衬得人如白瓷。
楚四从未见过这样好看的花样。
她倨傲地扬起了头。
身份高贵又怎样,不过深闺一妇人。
她父亲是经略使,她也是见识过军营,自诩不是那等无知妇人,目光只放在后宅的一亩三分地上。
顾岁晴今日装扮,叫人惊艳非常,不少夫人都在打听顾岁晴身上衣服的料子。
顾岁晴含笑端坐,也不枉她穿这一身,跑这一趟。
知府夫人笑着解释了一句:“那是我家中长女,不比殿下沉鱼落雁,今日过来,下马车时绊了一下,在里间换衣服。”
楚夫人接话:“这话可就是谦虚了,公主甚美,你家云娘可也是我们渔阳正儿八经的第一美人。”
四下的夫人面面相觑,衡山公主坐在这里,生得国色天香,经略使夫人说些什么渔阳第一美人,是想找谁的不自在呢。
夫人们打着哈哈,将这话掩了过去。
顾岁晴也只做未闻,她看出来了,楚夫人也好,这位楚家小姐也好,对容色,是存了三分敌意的。
待到易安进来,这三分敌意,又变成了某种轻视,像是对待府中姬妾一般的轻视。
顾岁晴有些不悦。
易安容貌甚艳,却不显阴柔,又添三分兵戈的武气,是最得女儿心的好相貌。
自进来起,易安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顾岁晴。
知府夫人赞道:“殿下与驸马,真是一对壁人。”
云娘随后,确是个美人,眉目从容,颇有诗文之气。
只面目瞧着有些气弱。
顾岁晴上一世,好些年里足不出户,对这种气韵颇为熟悉。
当年她是久病积弱,这位云娘,倒像是先天的不足。
“荆家附云见过殿下。”
云娘,也就是这位荆大姑娘,侧身咳了咳。
“云娘怎么同驸马走到一块去了,倒叫殿下好等。”楚四道。
“这说得什么话,只是赶巧在门口遇上,一前一后罢了。”荆大姑娘侧身冲顾岁晴一福:“我阿娘本不让我来的,是我一心求了阿娘。”
“小女自幼长在渔阳,听闻殿下从上京来,心生好奇,特来一观。”
“殿下神仙人物,小女不虚此行。”
荆大姑娘眼神清澈,叫人心中放松,顾岁晴道:“我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回来的时候,见许多地方同以前大不一样,若得空,云娘可愿陪我在城中走走。”
云娘笑着应了:“殿下相邀,无有不应的,我身子不好,只希望到时不要扫了殿下的兴。”
“殿下衣物甚美,听闻殿下在渔阳新开了两家商铺,不知可有相近的料子。”
这话一出,顾岁晴笑了。
荆大姑娘实是个妙人,也不枉芊巧费尽心思替她打扮这一场。
“我从京中带了一批上好的料子,放着也是闲置,便在渔阳开了一家店铺,还有些胭脂。”
“夫人们若得空,可以去捧个场。”
养兵不容易啊,顾岁晴在心中叹气。
全指着芳玉,远水解不了近渴。
顾岁晴任由夫人欣赏赞叹她身上别俱一格的衣饰,与荆大姑娘相视一笑。
第二日,顾岁晴的铺子里的布料胭脂被抢售一空。
顾岁晴出手了自己从京城带来的存货,手上宽裕不少。
这事叫芳玉得知,斥巨资从江南弄了一批好料,运到渔阳,借着衡山公主的东风,很是赚了一笔差价。
这又是后话了。
那番来的作物,顾岁晴并未报太大希望,只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态交代了芳玉。
芳玉给送过来一些块茎状的物什,上面有点点芽尖,说这是那马铃薯的种子。
农人没见识过这等作物,一时拿不准主意。
这事叫荆大姑娘偶然得知,荆大姑娘足不出户,却是个博览群书的。
她从农书中理出了些许记载,循着县志里的蛛丝马迹,竟在渔阳当地,找到了这个作物。
杂草一般,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沟里,没人当回事。
这倒是意外之喜。
见到了活的,便有了参考和培育的方向。
顾岁晴带着农人,往山里钻了几趟。
终于在秋收之后,往试验田里种下了第一批种子。
“这些土豆长得快,也不怎么挑土质,听洋人说,三个月就能收一批,拌进饭里,管饱得很。”易安道。
“等熟了,我得给云娘送一袋子好好感谢她。”顾岁晴笑着说。
但从上京,到渔阳,空间上的距离,让风尚的传播大打折扣,渔阳时兴的布料,已经是上京过时好几年的花样了。
在给顾岁晴梳妆的时候,芊巧有些郁郁地说着。
她是个年轻姑娘,对这些个把式总是更敏锐的。
今天是个晴日。
她们从上京带过来了许多的布料,不客气地说,一季十套,也够顾岁晴穿十年了。
更有着许多全新的布料,来自各家赏赐,内务府的份例。
她这次离京,皇上大约出于某种愧疚,内务府很是出了点血。
院子里的布料挂得满满当当,顾岁晴撑住下巴,若有所思。
易安从外头提来热水。
顾岁晴好生泡了一回热水澡,将行路的浊气与血气去了个透。
与易安成亲后,顾岁晴贴身的活计便交给了易安,倒叫芊巧这个贴身侍女省了不少事。
热气氤氲,青丝浮在水上,易安捞了一缕头发。
一个吻落下。
……
天亮。
被窝里热烘烘的,易安勾着顾岁晴的头发。
“天气转冷了,今天好好休息吧。”易安哄道。
习武中人,早起练功是刻在骨子里的,到了时辰,顾岁晴和易安都没了睡意。
只是这般靠在一起,享受肌肤相贴的温存。
易安身体靠过来。
两人挨得极近,身体上的变化便格外地明显。
顾岁晴戳了戳易安的脸,低声骂了一句。
声音被卷近被子里,渐渐变了调。
等到顾岁晴起床练今日的早课,已经天光大亮。
顾岁晴练完功回来,没瞧见易安,她换了一身短打,开始处理自己收到的拜帖。
送礼的,意图登门的,有意邀请的,或者只是单纯打个招呼,告诉衡山公主,渔阳有这么一号人。
顾岁晴酌情回礼与回复。
易安带着一捧花进来了,白色的,带淡淡的青,一串一串的,素雅清香。
是槐花。
顾岁晴笑起来,凑上去闻了闻:“哪里摘的?”
易安将花妥帖放进花瓶:“回了趟镖局,想着你应该会喜欢。”
“真不错。”顾岁晴道。
易安走到顾岁晴身后,将她环抱住,将鼻子埋进顾岁晴的长发。
“大家都安顿好了吗?”顾岁晴用手指点点花。
“钱芳玉送来的粮食已经用上了,她那边已经派人在和渔阳的商号接触了。”易安道。
“那些流民闲住久了,恐会生事。”
顾岁晴摘了一朵槐花,反手别在易安耳上,取笑道:“人比花娇。”
易安温柔地看她,摸了摸顾岁晴的头发,此处没有别人,芊巧也颇识趣地退了出去。
易安将顾岁晴的脑袋看向胸口:“是给你采的,你喜欢就好。”
顾岁晴倚靠在易安怀里:“有一件事,我想问很久了。”
易安低下头,将下巴放在顾岁晴的肩膀上。
“上一世,在我走后,你呆了多久。”
相处渐长,顾岁晴有时候会觉得,易安是怎么,长成现在这样的。
如影随形,又如臂指使。
这样一个人,是她的丈夫,让顾岁晴心里很安心。
前一世,她同赵延跔不是没有过好的时候。
新婚燕尔,相敬如宾,她侥幸,脸长得不错,赵延跔是很爱往她院子里跑的。
院子总共就那么点大,很是无趣。
人也无趣。
她以为,天下夫妻不过如是。
原来不是的,夫妻一体,是可以互相倚靠,互相成全的。
易安沉默了会儿:“挺久的。”
“你把我葬在哪里了?”
这次易安沉默得更久。
“没有,没有下葬。”易安道:“我把你带回来了师门。”
顾岁晴心念电转:“我的尸体……”
易安用手指覆在顾岁晴唇上:“天外有天,阿晴慎言。”
时人说话多有避讳,顾岁晴自己是不信鬼神的,但重来一遭,到底多了敬畏。
“我们能回来,是因为你吗?”
易安默认了。
“挺久是多久?”
“五十又九年,不到一甲子。”易安轻声道。
“我夫君,竟是个糟老头子。”顾岁晴这般说着,只觉眼眶酸涩,她有些尴尬地别过头去。
心口说不出的怜惜与酸楚。
“阿晴不要嫌弃我才是。”易安摸了摸顾岁晴的头。
“我怎会嫌弃你。”顾岁晴捧住易安的脸,掂起脚。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偶尔交换一个吻,或者在对方的肌肤上啃两口。
“带回来的那些人,先让叶麓练着,我找知府要了一片荒山,师父已经派人去雇农人了。”
“屯田?”易安道。
军农合一。
顾岁晴一直在吸纳人,这当然不会是只为了慈善。
“是啊,这么多人,吃饭是个大问题,能自给自足是最好的,只头两年,收成未定,还需再想想办法。”
“这边不比江南,水稻一年一熟,以前在上京听闻过,有那番来的作物,成熟得更快一些,让芳玉在十三行替我打听一下。”
“那边临海,兴许会有消息。”
“欸,父皇都把我赶到渔阳了,我的人还在替他挣钱。”说到这里,顾岁晴幽幽叹了一口气。
“广州那边,出现了寇乱的苗头。”易安说:“临海阿芙蓉的交易在扩大。”
阿芙蓉流通与否,是可以直接反映出,俞朝对海市的监管力度的。
“给芳玉调过去一些好手,让她在那边保护好自己。”顾岁晴道。
刚回来的时候,顾岁晴不是没有想过,力挽狂澜,挽大俞于将倾。
她在上京时,做过尝试,却是步步困顿。
她能力有限,只能为自己多做点准备。
顾岁晴人手有四千,这四千,并不全是青壮,流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妇孺。
由顾岁晴牵头,雇佣她们做些刺绣,一些养不起的小童交到公主府里,由芊巧带着做些活计。
余下近三千的民壮中,有近一千是真正的兵士。
拉出去声势惊人。
顾岁晴接下了知府夫人的帖子。
这里是她的封地,她要在这里养兵,自然得融进这里的人脉。
这是一场夫人间的宴会,顾岁晴精心地打扮装饰了。
芊巧妆饰的技艺不弱,到了顾岁晴身边,平日里,顾岁晴不是读书就是练武。
芊巧纵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在内务府精心研习的妆饰没有用武之地,今日总算是派上了用场。
这次得了顾岁晴的吩咐,芊巧大展身手,提前三天就带着一帮人开始准备了。
顾岁晴本就是绝顶的美人,除去婚礼,这还是顾岁晴第一次盛妆出席,她在上京都没整过这样的阵仗。
易安为她驾车,在廊下见到顾岁晴的装扮后,脸先红了。
顾岁晴盛装,也是存了三分女儿心思。
平日里的易安总是成熟稳重的,少有这般姿态,顾岁晴起了逗弄的心思。
“怎么,不好看?那我再去换一套。”
顾岁晴作势起身。
易安嘴上打了个磕巴,脸更红了。
“好看的。”
“今日特此设宴,为衡山公主接风洗尘。”
知府夫人见了顾岁晴,握着顾岁晴的手,打趣道:“该是神仙娘子下凡了。”
顾岁晴在上首坐下,左手边是经略使夫人,右手是知府夫人,她们都已年近三十。
经略使司掌一地军事,渔阳城内三万兵马,领头的,便是这位夫人的丈夫。
顾负晴坐在中间显得面嫩得很。
经略使姓楚,顾岁晴带众人进城的时候,已经同楚大人打过照面。
这位夫人长得方头正脸,容色只能说一般,打扮颇富丽,发髻上的珠光很晃人眼。
在知府夫人的介绍下,顾岁晴向楚夫人略一颌首。
顾岁晴坐在上首,楚夫人看似低眉顺目,但目光中露出的打量,评估之意。
很失礼。
顾岁晴凝了凝眉,有些不悦。
楚夫人还带了位女儿来,排行第四,楚四肖似其母,瞧面相是个爽利性子。
“殿下比云娘还好看呢。”楚四见过礼后脱口而出,眼光落在顾岁晴的裙摆上,竟是有些移不开眼。
公主的裙子精巧,美丽,又不失贵气,衬得人如白瓷。
楚四从未见过这样好看的花样。
她倨傲地扬起了头。
身份高贵又怎样,不过深闺一妇人。
她父亲是经略使,她也是见识过军营,自诩不是那等无知妇人,目光只放在后宅的一亩三分地上。
顾岁晴今日装扮,叫人惊艳非常,不少夫人都在打听顾岁晴身上衣服的料子。
顾岁晴含笑端坐,也不枉她穿这一身,跑这一趟。
知府夫人笑着解释了一句:“那是我家中长女,不比殿下沉鱼落雁,今日过来,下马车时绊了一下,在里间换衣服。”
楚夫人接话:“这话可就是谦虚了,公主甚美,你家云娘可也是我们渔阳正儿八经的第一美人。”
四下的夫人面面相觑,衡山公主坐在这里,生得国色天香,经略使夫人说些什么渔阳第一美人,是想找谁的不自在呢。
夫人们打着哈哈,将这话掩了过去。
顾岁晴也只做未闻,她看出来了,楚夫人也好,这位楚家小姐也好,对容色,是存了三分敌意的。
待到易安进来,这三分敌意,又变成了某种轻视,像是对待府中姬妾一般的轻视。
顾岁晴有些不悦。
易安容貌甚艳,却不显阴柔,又添三分兵戈的武气,是最得女儿心的好相貌。
自进来起,易安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顾岁晴。
知府夫人赞道:“殿下与驸马,真是一对壁人。”
云娘随后,确是个美人,眉目从容,颇有诗文之气。
只面目瞧着有些气弱。
顾岁晴上一世,好些年里足不出户,对这种气韵颇为熟悉。
当年她是久病积弱,这位云娘,倒像是先天的不足。
“荆家附云见过殿下。”
云娘,也就是这位荆大姑娘,侧身咳了咳。
“云娘怎么同驸马走到一块去了,倒叫殿下好等。”楚四道。
“这说得什么话,只是赶巧在门口遇上,一前一后罢了。”荆大姑娘侧身冲顾岁晴一福:“我阿娘本不让我来的,是我一心求了阿娘。”
“小女自幼长在渔阳,听闻殿下从上京来,心生好奇,特来一观。”
“殿下神仙人物,小女不虚此行。”
荆大姑娘眼神清澈,叫人心中放松,顾岁晴道:“我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回来的时候,见许多地方同以前大不一样,若得空,云娘可愿陪我在城中走走。”
云娘笑着应了:“殿下相邀,无有不应的,我身子不好,只希望到时不要扫了殿下的兴。”
“殿下衣物甚美,听闻殿下在渔阳新开了两家商铺,不知可有相近的料子。”
这话一出,顾岁晴笑了。
荆大姑娘实是个妙人,也不枉芊巧费尽心思替她打扮这一场。
“我从京中带了一批上好的料子,放着也是闲置,便在渔阳开了一家店铺,还有些胭脂。”
“夫人们若得空,可以去捧个场。”
养兵不容易啊,顾岁晴在心中叹气。
全指着芳玉,远水解不了近渴。
顾岁晴任由夫人欣赏赞叹她身上别俱一格的衣饰,与荆大姑娘相视一笑。
第二日,顾岁晴的铺子里的布料胭脂被抢售一空。
顾岁晴出手了自己从京城带来的存货,手上宽裕不少。
这事叫芳玉得知,斥巨资从江南弄了一批好料,运到渔阳,借着衡山公主的东风,很是赚了一笔差价。
这又是后话了。
那番来的作物,顾岁晴并未报太大希望,只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态交代了芳玉。
芳玉给送过来一些块茎状的物什,上面有点点芽尖,说这是那马铃薯的种子。
农人没见识过这等作物,一时拿不准主意。
这事叫荆大姑娘偶然得知,荆大姑娘足不出户,却是个博览群书的。
她从农书中理出了些许记载,循着县志里的蛛丝马迹,竟在渔阳当地,找到了这个作物。
杂草一般,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沟里,没人当回事。
这倒是意外之喜。
见到了活的,便有了参考和培育的方向。
顾岁晴带着农人,往山里钻了几趟。
终于在秋收之后,往试验田里种下了第一批种子。
“这些土豆长得快,也不怎么挑土质,听洋人说,三个月就能收一批,拌进饭里,管饱得很。”易安道。
“等熟了,我得给云娘送一袋子好好感谢她。”顾岁晴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