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见阿武死了,是怎么死的我不记得了,总之我见到了他的葬礼——他裹着金缕玉衣躺在重重棺椁之内,但没有人为他哭泣,梦里的我漠然的注视着他,眼眶微微发酸。
醒来之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正是在这一天,七国联军大败的消息被传回了长安。
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从兴起到被平定,不过三个月而已。
故而后来我回忆这场叛乱,想起刘濞起兵初期我战战兢兢的夜晚,心里便暗自好笑,唾弃自己胆量太小,又叹息自己终究见识浅薄,竟不能提前算出这一仗的走向。阿启占据大义名分,又有精兵强将在手,怎么想都该是最终赢家。
听闻胶西与楚、赵三王畏罪自裁,牵连其中的胶东、菑川、济南王伏诛,济北王罪徙菑川,吴王刘濞逃往东越被杀。我心中快慰,倒是全然懒得去想他们也曾是我的血脉亲族,只觉得他们的死是天大的好事,长安城上方的阴霾终于散去,我又可以做享乐无度恣意随性的长公主。
只是我到底是身在长安城中。纵然没有人告诉我男人们的权力之争是怎样的状况,在这场动乱结束之后,我能明显的感觉到,朝野内外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多年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自己的回忆,能够大致的断定——汉家的诸侯势力走向衰弱,便是在此时。
我大父汉高祖立国之初,诸侯王分走了天下近半数的膏腴之地。之后数十年,大父与吕后夫妻二人一步步铲除了那些立下开国之功的异姓王,代之以同姓诸侯。
至我父亲在位时,一个名为贾谊的臣子向他谏言,声称诸侯势大,已威胁中央。我父问他该如何应对。那贾生答曰:众建诸侯少其力。
而这样的人都看出眼下的局势与高皇帝时已大有不同,地图之上不复昔□□仄,唯有那些零散的诸侯分散在四境,就像是破碎的星子,岂能与日月争辉。
当时仍有一位诸侯王是例外,在七国之乱后,他保持了原有的庞大领土,甚至比起从前更为强大——那便是梁王。
他不是叛臣,而是皇帝最牢靠的依仗。是评定战乱的功臣。叛乱诸侯的死,成就了阿武。他在那之后成了长安乃至整个汉室最为耀眼的存在。
母亲自豪的同我说:“阿嫖,你看哪,你的弟弟果然是才干无双。”
我附和着母亲说道:“是啊,此乃梁国百姓的福气。”
母亲觉察到了我的话外之音,幽然说:“我儿之才,仅有梁地享之,岂不可惜。”
我说:“天下百姓,皆沐皇恩。”
我与她之间的氛围短暂冰冷,当时我与她身边并无旁人,所有的宫娥都退在屏风之外,垂首敛息,宛如一尊尊石像。片刻后母亲扭头以无神的盲目“直视”着我,“……阿嫖,皇帝与梁王皆是你的弟弟。”
我无言以对。
母亲的话说得没错,他们都是我弟弟,可我总是下意识的在母亲面前帮阿启。
母亲想不通其中缘由,我却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帮阿启,不仅是因为他与我感情更为深厚,更是因为……我那时已看到了一条全新的、更有利于我自己的路。
七国之乱后,阿启很快册封了太子。储君自然不是阿武,而是阿启的长子刘荣。
荣,这个孩子当年是我看着出生的,那时候我父亲还活着,为长孙的诞生而欢喜不已,于是我也跟着高兴,命人赠与了这孩子不少贵重的礼品。他的母亲栗姬是我弟弟年少时极为宠爱的美人,我多年来没有关注过她,只依稀记得那是位娴静温和的女子。
荣被封为太子,是众望所归。薄皇后多年未育,无嫡则立长。更何况荣为人谦和,朝中大臣对他多有赞誉,我亦对他十分满意,每每提起他,想到的便是这孩子对我毕恭毕敬的姿态。
曾经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某个计划这时再度浮出,于是我召来了阿娇,问她:“你喜欢荣吗?”
阿娇那时正小心翼翼的伏案作画,画的是青鸾还是彩凤我也分不出来。在听闻我的提问后,她搁下笔略微思考了下,很快回答我:“喜欢呀。”
喜欢。
那就够了。
那一刻我决心将我的阿娇嫁给太子荣。
不为别的,只因他是当时距离皇位最近的人,而我的女儿恰好喜欢他。
因此从那一刻,我便自然而然的与阿启及他的子孙站在了同一阵营。
只是……
有些计划,实行起来的时候,未必有那么容易。
我挑了个时间约见了太子之母栗姬,向她透露了我有意将阿娇许配给她儿子的意思。其实我原本可以不用找她,太子的婚姻大事,自然是由皇帝做主,她一个掖庭女子的意见并不重要。但那时薄皇后不得我弟弟喜爱,有传言说阿启预备废后,既然这样未来的皇后极有可能便是母凭子贵的栗姬,看在她未来可期的份上,我愿意和她商量商量。
然而栗姬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个女人竟对我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敌意,在明白了我的来意之后,几乎是毫无转圜余地的拒绝了我。
这是我从未受过的羞辱,当栗姬摆出逐客的姿态时我还有些怔神。做了那么多年的长公主,我习惯了诸人在我面前谄媚谨慎的模样,似栗姬这般大胆的狂徒,我还真是……许久未曾见到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栗姬对我满怀怨愤。而她恨我的原因很简单——早些年的时候,我曾多次挑选貌美的女子然后送到我弟弟的身边,其中有不少人得到了圣眷,就比如说我弟弟最疼爱的皇十子的生母王美人,以及近来风头正盛的王夫人。
“可她凭什么怨恨我?她早就老了,在我还没有给陛下进献美人之前,陛下身边就已经有了程姬、贾姬。眼下她的儿子已经做了储君,宫墙之内纵然有千千万万的女人,她也当高枕无忧。昔年我母亲身为皇后,被慎夫人僭越、被我父亲厌弃,却照样能安如泰山。偏她斤斤计较,仅为了一星半点的恩宠,竟记恨于我。”想通了这一点,我依旧咽不下这口气,回到长门园中,忍不住与陈午抱怨。隐去了我找栗姬议事的目的,只说这个女人对我无礼。
陈午无心仕途,这些年来多数时候都是赋闲在家,或是埋首于古籍之中,或是交游方士,寻仙问长生。我偶尔会与他说些自己的烦心事,而陈午这人虽然不善宽慰他人,但有时却能说出发人深省的话语。
然而这一次,陈午听完我的抱怨后却并不似往日一般在意,仍是懒懒散散的调配着臼中药材,唇角微微漾起无奈的笑意:“长公主未免也太不懂天下妇人的心思了。”
“什么心思?”
“她与其说是在怨恨,不如说是在恐惧。”陈午徐徐解释道:“我猜,那位栗夫人应当已经不再年轻了吧。或许她曾经也美貌过,却终究还是失去了美丽。眼角的纹路、疲惫的神情都会昭示着她年华流逝的悲哀,而这份悲哀,是会让人发疯的。”
“我幼时随我母亲读黄老之学,知道万物皆有其规律,人当顺其自然的道理。她注定会老去,且此后将会越来越老、越来越丑。有什么可怨恨的?”
陈午摇头,漆黑清亮的眸中隐约有悲悯之色:“长公主,你不懂。”
“不懂什么?”
“不懂依靠容貌获取生存机会的女子,对于自己的那一张脸是有多么看重。哪怕栗夫人已经老了、已经到了可以依靠儿子而非丈夫的阶段,她仍然会下意识的关注并嫉妒那些青春的红颜,唯有怨恨方能抒发她对于衰老的恐惧。”说罢,他目光在我的脸上微微停驻,继而垂眸浅淡一笑,“长公主您不明白是一桩好事。因为您从来不必如大部分女子一般将容貌视作唯一的利器,自然也就不必为这利器的锈蚀而焦灼。你这样出生帝王之家女子,不管是年少还是老去,与神俱来的高贵总不会有所更改。”
陈午的话似乎有些道理,我静心思考了一会,又忍不住扭头看向他:“女子的心思,你为什么会如此清楚?你又不是女人。”
陈午并未给我回答,他别过头去,这一次吸引住他视线的,是窗外的飞花。
不过,纵然有陈午开解,我与栗姬的仇依旧算是结下了。我的家令建议我直接去找阿启,请求他来直接为这两个孩子赐婚,若阿启不愿意,找我母亲也是可以的。母亲向来疼惜阿娇,也疼惜我。
而我的丞则是愤愤不平,认为我应当直接去阿启面前告栗姬一状,长公主位比诸侯,栗姬就算是太子生母,也不该如此傲慢。
我抬手中止了他们之间的吵闹,顷刻间,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心里无声无息的敲定。
阿启的子嗣不少,其中不乏聪颖贤明之辈,荣材质平平却因排行居长做了太子,栗姬气量狭隘,无母仪天下之德,只因为她挑了个好时机生儿子,日后便有入主长乐宫的可能。
可是——自古以来,多的是无法顺利登基的储君。
我为何不试试……
试着,去把那高高在上的储君给拽下来,然后由着我的意愿,去更改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
这一想法涌出脑海时,我心跳一阵急促。但我不是在恐惧,而是在期待。我极爱这种在幕后操控权力的感觉,就好似是一只蛾子隔着窗纱抚摸烛焰的光芒。都说皇帝至高无上,皇权乃天命所授,我却对此并无多少敬畏。少年时的我曾经目睹过权臣的张狂恣睢,也祭拜过我那些因权力斗争而死的血亲,因此在我看来,所谓的九鼎,无非是野兽厮杀过后的战利品罢了。
昔年周勃陈平一言便决定了孝惠一脉的末路及我父亲的飞黄腾达,而今我又凭什么不能左右一个储君的废立?我在如是想道,满心都是冷酷与喜悦交织。
醒来之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正是在这一天,七国联军大败的消息被传回了长安。
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实际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从兴起到被平定,不过三个月而已。
故而后来我回忆这场叛乱,想起刘濞起兵初期我战战兢兢的夜晚,心里便暗自好笑,唾弃自己胆量太小,又叹息自己终究见识浅薄,竟不能提前算出这一仗的走向。阿启占据大义名分,又有精兵强将在手,怎么想都该是最终赢家。
听闻胶西与楚、赵三王畏罪自裁,牵连其中的胶东、菑川、济南王伏诛,济北王罪徙菑川,吴王刘濞逃往东越被杀。我心中快慰,倒是全然懒得去想他们也曾是我的血脉亲族,只觉得他们的死是天大的好事,长安城上方的阴霾终于散去,我又可以做享乐无度恣意随性的长公主。
只是我到底是身在长安城中。纵然没有人告诉我男人们的权力之争是怎样的状况,在这场动乱结束之后,我能明显的感觉到,朝野内外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多年后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自己的回忆,能够大致的断定——汉家的诸侯势力走向衰弱,便是在此时。
我大父汉高祖立国之初,诸侯王分走了天下近半数的膏腴之地。之后数十年,大父与吕后夫妻二人一步步铲除了那些立下开国之功的异姓王,代之以同姓诸侯。
至我父亲在位时,一个名为贾谊的臣子向他谏言,声称诸侯势大,已威胁中央。我父问他该如何应对。那贾生答曰:众建诸侯少其力。
而这样的人都看出眼下的局势与高皇帝时已大有不同,地图之上不复昔□□仄,唯有那些零散的诸侯分散在四境,就像是破碎的星子,岂能与日月争辉。
当时仍有一位诸侯王是例外,在七国之乱后,他保持了原有的庞大领土,甚至比起从前更为强大——那便是梁王。
他不是叛臣,而是皇帝最牢靠的依仗。是评定战乱的功臣。叛乱诸侯的死,成就了阿武。他在那之后成了长安乃至整个汉室最为耀眼的存在。
母亲自豪的同我说:“阿嫖,你看哪,你的弟弟果然是才干无双。”
我附和着母亲说道:“是啊,此乃梁国百姓的福气。”
母亲觉察到了我的话外之音,幽然说:“我儿之才,仅有梁地享之,岂不可惜。”
我说:“天下百姓,皆沐皇恩。”
我与她之间的氛围短暂冰冷,当时我与她身边并无旁人,所有的宫娥都退在屏风之外,垂首敛息,宛如一尊尊石像。片刻后母亲扭头以无神的盲目“直视”着我,“……阿嫖,皇帝与梁王皆是你的弟弟。”
我无言以对。
母亲的话说得没错,他们都是我弟弟,可我总是下意识的在母亲面前帮阿启。
母亲想不通其中缘由,我却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帮阿启,不仅是因为他与我感情更为深厚,更是因为……我那时已看到了一条全新的、更有利于我自己的路。
七国之乱后,阿启很快册封了太子。储君自然不是阿武,而是阿启的长子刘荣。
荣,这个孩子当年是我看着出生的,那时候我父亲还活着,为长孙的诞生而欢喜不已,于是我也跟着高兴,命人赠与了这孩子不少贵重的礼品。他的母亲栗姬是我弟弟年少时极为宠爱的美人,我多年来没有关注过她,只依稀记得那是位娴静温和的女子。
荣被封为太子,是众望所归。薄皇后多年未育,无嫡则立长。更何况荣为人谦和,朝中大臣对他多有赞誉,我亦对他十分满意,每每提起他,想到的便是这孩子对我毕恭毕敬的姿态。
曾经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某个计划这时再度浮出,于是我召来了阿娇,问她:“你喜欢荣吗?”
阿娇那时正小心翼翼的伏案作画,画的是青鸾还是彩凤我也分不出来。在听闻我的提问后,她搁下笔略微思考了下,很快回答我:“喜欢呀。”
喜欢。
那就够了。
那一刻我决心将我的阿娇嫁给太子荣。
不为别的,只因他是当时距离皇位最近的人,而我的女儿恰好喜欢他。
因此从那一刻,我便自然而然的与阿启及他的子孙站在了同一阵营。
只是……
有些计划,实行起来的时候,未必有那么容易。
我挑了个时间约见了太子之母栗姬,向她透露了我有意将阿娇许配给她儿子的意思。其实我原本可以不用找她,太子的婚姻大事,自然是由皇帝做主,她一个掖庭女子的意见并不重要。但那时薄皇后不得我弟弟喜爱,有传言说阿启预备废后,既然这样未来的皇后极有可能便是母凭子贵的栗姬,看在她未来可期的份上,我愿意和她商量商量。
然而栗姬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个女人竟对我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敌意,在明白了我的来意之后,几乎是毫无转圜余地的拒绝了我。
这是我从未受过的羞辱,当栗姬摆出逐客的姿态时我还有些怔神。做了那么多年的长公主,我习惯了诸人在我面前谄媚谨慎的模样,似栗姬这般大胆的狂徒,我还真是……许久未曾见到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栗姬对我满怀怨愤。而她恨我的原因很简单——早些年的时候,我曾多次挑选貌美的女子然后送到我弟弟的身边,其中有不少人得到了圣眷,就比如说我弟弟最疼爱的皇十子的生母王美人,以及近来风头正盛的王夫人。
“可她凭什么怨恨我?她早就老了,在我还没有给陛下进献美人之前,陛下身边就已经有了程姬、贾姬。眼下她的儿子已经做了储君,宫墙之内纵然有千千万万的女人,她也当高枕无忧。昔年我母亲身为皇后,被慎夫人僭越、被我父亲厌弃,却照样能安如泰山。偏她斤斤计较,仅为了一星半点的恩宠,竟记恨于我。”想通了这一点,我依旧咽不下这口气,回到长门园中,忍不住与陈午抱怨。隐去了我找栗姬议事的目的,只说这个女人对我无礼。
陈午无心仕途,这些年来多数时候都是赋闲在家,或是埋首于古籍之中,或是交游方士,寻仙问长生。我偶尔会与他说些自己的烦心事,而陈午这人虽然不善宽慰他人,但有时却能说出发人深省的话语。
然而这一次,陈午听完我的抱怨后却并不似往日一般在意,仍是懒懒散散的调配着臼中药材,唇角微微漾起无奈的笑意:“长公主未免也太不懂天下妇人的心思了。”
“什么心思?”
“她与其说是在怨恨,不如说是在恐惧。”陈午徐徐解释道:“我猜,那位栗夫人应当已经不再年轻了吧。或许她曾经也美貌过,却终究还是失去了美丽。眼角的纹路、疲惫的神情都会昭示着她年华流逝的悲哀,而这份悲哀,是会让人发疯的。”
“我幼时随我母亲读黄老之学,知道万物皆有其规律,人当顺其自然的道理。她注定会老去,且此后将会越来越老、越来越丑。有什么可怨恨的?”
陈午摇头,漆黑清亮的眸中隐约有悲悯之色:“长公主,你不懂。”
“不懂什么?”
“不懂依靠容貌获取生存机会的女子,对于自己的那一张脸是有多么看重。哪怕栗夫人已经老了、已经到了可以依靠儿子而非丈夫的阶段,她仍然会下意识的关注并嫉妒那些青春的红颜,唯有怨恨方能抒发她对于衰老的恐惧。”说罢,他目光在我的脸上微微停驻,继而垂眸浅淡一笑,“长公主您不明白是一桩好事。因为您从来不必如大部分女子一般将容貌视作唯一的利器,自然也就不必为这利器的锈蚀而焦灼。你这样出生帝王之家女子,不管是年少还是老去,与神俱来的高贵总不会有所更改。”
陈午的话似乎有些道理,我静心思考了一会,又忍不住扭头看向他:“女子的心思,你为什么会如此清楚?你又不是女人。”
陈午并未给我回答,他别过头去,这一次吸引住他视线的,是窗外的飞花。
不过,纵然有陈午开解,我与栗姬的仇依旧算是结下了。我的家令建议我直接去找阿启,请求他来直接为这两个孩子赐婚,若阿启不愿意,找我母亲也是可以的。母亲向来疼惜阿娇,也疼惜我。
而我的丞则是愤愤不平,认为我应当直接去阿启面前告栗姬一状,长公主位比诸侯,栗姬就算是太子生母,也不该如此傲慢。
我抬手中止了他们之间的吵闹,顷刻间,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心里无声无息的敲定。
阿启的子嗣不少,其中不乏聪颖贤明之辈,荣材质平平却因排行居长做了太子,栗姬气量狭隘,无母仪天下之德,只因为她挑了个好时机生儿子,日后便有入主长乐宫的可能。
可是——自古以来,多的是无法顺利登基的储君。
我为何不试试……
试着,去把那高高在上的储君给拽下来,然后由着我的意愿,去更改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
这一想法涌出脑海时,我心跳一阵急促。但我不是在恐惧,而是在期待。我极爱这种在幕后操控权力的感觉,就好似是一只蛾子隔着窗纱抚摸烛焰的光芒。都说皇帝至高无上,皇权乃天命所授,我却对此并无多少敬畏。少年时的我曾经目睹过权臣的张狂恣睢,也祭拜过我那些因权力斗争而死的血亲,因此在我看来,所谓的九鼎,无非是野兽厮杀过后的战利品罢了。
昔年周勃陈平一言便决定了孝惠一脉的末路及我父亲的飞黄腾达,而今我又凭什么不能左右一个储君的废立?我在如是想道,满心都是冷酷与喜悦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