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八娘知道除嘉怡郡主外,自己还有一个姑母,名叫燕笙,但她早在自己出生前就已离世。
父亲和兄长们也很少提起这位早夭的姑姑,是以燕八娘只知燕笙其人,不知其事。
听七哥忽然说起当年英宗薨逝,竟是素未谋面的姑母一手主导,不觉心中纳罕。
燕七郎苦笑一声,走近八娘,抬手抚了抚她垂于脑后的发束,轻轻道:“你现在,越发像燕笙姑母了。”
这句话一出口,燕八娘和李讷言具是心神一颤,两人快速交换了一个眼神。
那日在延福宫被李讷言看到酷似燕八娘的人,难道就是燕笙?燕笙没死?
两人细微的表情,没有引起其他人的关注,燕七郎继续讲述:
燕笙是燕无恙和画知秋的长女,样貌肖母,颇得燕无恙画知秋夫妻宠爱。
燕笙两岁时,母亲画知秋因生幼女燕篱难产而亡,襁褓中的燕篱被仁宗皇后带回宫中抚养。
从此燕无恙膝下只燕笙一女在侧,这个女儿越长大,越出落的与亡妻毫无二致,
所以他难免骄纵女儿一些,以致其养成了跋扈好斗的性格。
燕无恙为人清明澄澈,偏偏对这个女儿一叶障目,把她骄横自大的性格看做女儿家的小脾气。
加上燕笙生的聪明伶俐,文墨武功一学便会,且会触类旁通,是以国公爷对待长女更是宠溺。
旁人虽觉得国公长女并不讨喜,但碍于国公爷的面子,也不好点破。
燕笙就这样在娇惯中慢慢长大。
本来她与养在宫中的幼妹感情颇为亲厚,每旬幼妹回国公府给父亲请安时,姊妹俩都要挤在一张塌上彻夜玩闹。
燕篱没有继承画知秋的美貌和燕无恙的俊逸,长相只能说是清秀。
而且她长在宫中,父母毕生所学,她半点都未习得,只是在女工庶务上颇有建树。
姊妹俩一个冰雪聪明,一个憨厚质朴,相处起来少有争执龃龉。
燕笙虽然骄纵,但对幼妹倒是十分礼让,因为旁人提起燕篱,总说她被寄养宫中,看皇家脸色过活,小小年纪颇为不易。
加之燕无恙对幼女也并无更多关切,燕籍作为长兄,粗枝大叶,并且他长燕篱七岁,也不耐烦跟小女娃混在一处。
所以燕笙始终觉得燕篱凡事都矮自己一头。
随着年岁渐长,燕笙也开始出入宫廷,见识到了燕篱日常的吃穿用度,比之自己,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王公贵女对待燕篱,与天子亲女无异。
且燕篱性格憨直,无人不喜,长到及笄之年,仁宗下旨晋封燕篱为县主,赐号嘉怡。
这是皇家女才能享有的封号,皇家对燕篱的荣宠至此可见一斑。
燕笙自诩天之骄女,向来视妹妹为庸才,自然不能接受妹妹竟能被尊为县主,强压自己一头。
而且姊妹俩熟识之人,也大都更爱与妹妹结交。
燕笙自然不会承认这是因自己性格跋扈所致,只当是众人拜高踩低,屈于权贵。
于是她先是向燕无恙哭求,要父亲也给自己讨一个县主名号。
国公爷闻言淡然一笑,只当是长女撒娇,并未理会。
燕笙知道父亲从来看淡爵位封号,便不再央求父亲,转而进宫向妹妹诉苦,要燕篱去仁宗皇后面前给自己讨封赏。
燕篱视长姐如天仙一般的人物,从小就敬服长姐才艺拔擢,发自真心的爱敬长姐。
听到长姐也想拥有县主的名号,没有丝毫迟疑,当夜就向仁宗皇后跪求。
仁宗皇后素来看不惯燕无恙骄纵燕笙的做派,更不喜燕笙生的与密友画知秋酷似,性格脾气却大相径庭。
便回绝了燕篱,她知道燕篱性子温婉,燕笙求不到心中所想,必会迁怒于燕篱。
便私下召见燕笙,命其收敛脾气,不可为难燕篱,并说了许多姊妹和睦之语,寄望燕笙从此能改一改骄纵的脾性。
燕笙跋扈惯了,旁的人只敢背地里讲几句闲话,从没有人敢在她面前指责自己。
于是她把这一切归咎于幼妹,认为是幼妹不愿给自己求封号,在仁宗皇后跟前进了谗言。
所以她表面顺从,应了皇后训导之辞,也并未发难于燕篱,而是继续维持亲厚的姊妹关系。
仁宗皇后和燕篱哪里知道,嫉妒与仇恨的种子,自此在燕笙心中生根发芽,外界稍有一点流言蜚语,燕笙心里的毒根就生长一寸。
彼时燕笙年已及笄,兴国公虽闭关敬谢俗务,但爱女婚配之事,由不得他不上心。
千挑万选之下,兴国公择中了吏部尚书家的次子,此子生得钟灵毓秀,自幼不喜为官做宰,只向往山水之乐。
如此俊逸的品格,颇对国公爷的脾气。他只希望爱女终其一生得遇如此贤夫,携手徜徉于山水之中,尽享欢愉。
燕笙素来眼大心空,寄望自己有朝一日袭了祖荫,手握大权,成就一番巾帼事业。哪里肯屈就给一介书生?
但她深晓父亲脾性,是以并不直接拒绝这桩婚事,而是已年岁尚小为由,先不令父亲将亲事说破,只教父亲常常邀约吏部侍郎一家到国公府做客。
她在暗中悄悄观察侍郎次子其人,假装偶遇,与之对谈,观其人品。
几番试探下来,这次子果然是个闲云野鹤之人,满口游山玩水之志,致世经济之学一概不通。
燕笙心中厌恶,但面上不露声色,只与侍郎次子虚与委蛇,心下盘算着要父亲打消与之结亲的念头。
谁知兴国公一见侍郎次子,谈吐飘逸,全无油滑之态,更无争名逐利之心,比传言还清雅上万分,心内暗喜。
父女两个的心思南辕北辙,燕笙拗不过父亲,只得假意同意这门亲事,但定要过两年再成亲。
兴国公为人坦荡,女婿人选既已择定,便放任年轻人自行商议婚嫁之事。
燕笙与侍郎次子每每以礼相交,外人看着,都觉着两人十分登对,赞叹国公爷擅择婿。
燕篱知道长姊择定了佳婿,心内欢喜,常常央仁宗皇后寻由头宴饮,请长姊与侍郎次子入宫赴宴,
每每此时,燕笙便会伺机在侍郎次子的肴馔中下毒,这毒原是亡母画知秋所创,毒性隐蔽,需得多次服下,才能缓慢毒发。
中毒之人数年之内,脏腑受损,进而形销骨立,直至爆亡,饶是请医问药,再高明的医者,也看不出端倪,只能当做虚症调理。
京城之中,识此毒者,唯燕无恙而。
但燕笙不信父亲会大义灭亲至此,所以下毒之时全无畏惧之心,面对无辜之人,更无怜悯之意,凡挡她路者,尽皆该死!
正当燕笙筹谋杀人之时,燕篱与司天监内官的私情被仁宗皇后撞破。
大渝朝笃信天象星象只说,皇宫内院常有司天监的内官出入,为各宫贵主观星解梦。
燕篱与其中一位内官自小熟识,两人年岁相仿,常常结伴玩耍,这些内官都是自幼净身的,是以仁宗皇后并未阻止燕篱与他们相交。
可是燕篱年岁渐长,仁宗皇后便看出了端倪,悄悄询问,燕篱至纯至性,一问之下,全无隐瞒,和盘托出。
仁宗皇后固然心胸开阔,从无门户之见,但也不能接受心爱养女与内官生情,但燕篱拼死哭求,仁宗皇后无奈,只得召了兴国公入宫商议。
兴国公对自己这个幼女所知甚少,入宫与燕篱一番恳谈下来,惊异的发现,幼女虽然样貌半点不似亡妻,但性格脾气竟与亡妻毫无二致。
震惊之余,又思及自己多年来对幼女疏于养育教导,只令她孤身一人长于深宫贵院之内,从未尽到为人父之责。
才恍然大悟,爱妻亡于难产,他心内将不可为外人道的怨恨倾注在了无辜幼女身上,所以对幼女不闻不问,不明就里的人都觉得燕篱好命,一落草就被仁宗皇后收养,注定一世尊贵体面。
他也满心以为幼女得遇好归宿,自己又不用每日见到她心生怨怼,两下便宜。
哪知幼女在宫中虽锦衣玉食,享众星捧月之荣,但于情感上一片荒芜,仁宗皇后纵然爱宠有佳,但其日常辅政事忙,难免疏于陪伴。
所以燕篱才会将感情寄托在一个愿意陪伴自己的内官身上。
兴国公与燕篱父女把话说开,两人痛哭一场,兴国公从来不是囿于礼教之人,又深感亏欠幼女,索性默认了燕篱与那内官的关系。
但仁宗皇后不得不考虑朝野内外的异议,毕竟燕篱贵为兴国公幼女,又是大渝朝第一位异姓县主,竟然与内官有情,兹事体大,只能从长计议。
兴国公痛定思痛,深悔自己多年来迷失于痛失爱妻的苦闷中,竟疏忽了对一子二女的悉心照拂,虽对燕笙倾尽全力教养,但也是逆着她的性子硬是要把她教导成另一个画知秋罢了。
思及此,兴国公赶紧唤来长女,如此这般剖白一番,燕笙见如此,便当下说明自己并不想嫁给侍郎次子,而是想同幼妹一样,入宫伴驾。
至于燕笙心里的思量,并未说给父亲,兴国公只当她羡慕燕篱可以在宫中生活,不疑有他。
于是便顶着背信的名声退了亲事,又安排长女入太子府邸,做太子妃的侍读,
因太子妃出身边地望族,不通大渝礼数,正需世家大族的贵女伴读学习宫内规矩。
燕笙六艺绝佳,又出身显赫,确是太子妃侍读的上上之选。仁宗皇后虽然心内不悦,但也确实找不出第二个比她合适的人选。
又加之燕笙为幼妹燕篱与司天监内官的事情献上妙计,解了仁宗皇后之困,仁宗皇后也不得不有所回应。
本来大局已定,无奈吏部侍郎的次子是个情深之人,与燕笙相交近两载,已然用情颇深,忽听得兴国公退了自己的婚事,一时不能接受,
多次求告兴国公,兴国公无奈,只得假托燕笙即将入宫随侍太子妃,再出宫时不知是何年月,不愿耽搁大好男儿的时光云云。
侍郎次子一时思入穷巷,发誓说愿等燕笙出宫,再议亲事。情深似次,在京中传为美谈。
但燕笙心里想的是入了太子府邸,不怕得不到太子的心,到时稍微用些手段,不怕没有母仪天下的机会。
让侍郎次子这么一闹,反倒坏了事。
原本燕笙退了亲,已不再下毒,虽然毒性已发,但不致伤及性命,只不过侍郎次子今后若要游历大渝山水,已是无力支撑,
眼见这个没眼色的小子横插一杠,燕笙只好铤而走险,借着与其恳谈之名,约侍郎次子见面,痛下毒手。
侍郎次子回家不足一月,便一命呜呼了。
寻遍大渝名医,也只说是内里虚症已入膏肓,并没别的蹊跷。
吏部侍郎一家知道儿子这两年来身体一直不康健,以为是燕家执意退亲,致儿子急怒攻心,才撒手人寰。
但终归有冤无处诉,只好感慨爱子时运不济,自此不再与燕家往来也就罢了。
那边燕笙清理掉了绊脚石,风风光光当上了太子妃侍读。
而燕家的厄运,也自此展开。
父亲和兄长们也很少提起这位早夭的姑姑,是以燕八娘只知燕笙其人,不知其事。
听七哥忽然说起当年英宗薨逝,竟是素未谋面的姑母一手主导,不觉心中纳罕。
燕七郎苦笑一声,走近八娘,抬手抚了抚她垂于脑后的发束,轻轻道:“你现在,越发像燕笙姑母了。”
这句话一出口,燕八娘和李讷言具是心神一颤,两人快速交换了一个眼神。
那日在延福宫被李讷言看到酷似燕八娘的人,难道就是燕笙?燕笙没死?
两人细微的表情,没有引起其他人的关注,燕七郎继续讲述:
燕笙是燕无恙和画知秋的长女,样貌肖母,颇得燕无恙画知秋夫妻宠爱。
燕笙两岁时,母亲画知秋因生幼女燕篱难产而亡,襁褓中的燕篱被仁宗皇后带回宫中抚养。
从此燕无恙膝下只燕笙一女在侧,这个女儿越长大,越出落的与亡妻毫无二致,
所以他难免骄纵女儿一些,以致其养成了跋扈好斗的性格。
燕无恙为人清明澄澈,偏偏对这个女儿一叶障目,把她骄横自大的性格看做女儿家的小脾气。
加上燕笙生的聪明伶俐,文墨武功一学便会,且会触类旁通,是以国公爷对待长女更是宠溺。
旁人虽觉得国公长女并不讨喜,但碍于国公爷的面子,也不好点破。
燕笙就这样在娇惯中慢慢长大。
本来她与养在宫中的幼妹感情颇为亲厚,每旬幼妹回国公府给父亲请安时,姊妹俩都要挤在一张塌上彻夜玩闹。
燕篱没有继承画知秋的美貌和燕无恙的俊逸,长相只能说是清秀。
而且她长在宫中,父母毕生所学,她半点都未习得,只是在女工庶务上颇有建树。
姊妹俩一个冰雪聪明,一个憨厚质朴,相处起来少有争执龃龉。
燕笙虽然骄纵,但对幼妹倒是十分礼让,因为旁人提起燕篱,总说她被寄养宫中,看皇家脸色过活,小小年纪颇为不易。
加之燕无恙对幼女也并无更多关切,燕籍作为长兄,粗枝大叶,并且他长燕篱七岁,也不耐烦跟小女娃混在一处。
所以燕笙始终觉得燕篱凡事都矮自己一头。
随着年岁渐长,燕笙也开始出入宫廷,见识到了燕篱日常的吃穿用度,比之自己,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王公贵女对待燕篱,与天子亲女无异。
且燕篱性格憨直,无人不喜,长到及笄之年,仁宗下旨晋封燕篱为县主,赐号嘉怡。
这是皇家女才能享有的封号,皇家对燕篱的荣宠至此可见一斑。
燕笙自诩天之骄女,向来视妹妹为庸才,自然不能接受妹妹竟能被尊为县主,强压自己一头。
而且姊妹俩熟识之人,也大都更爱与妹妹结交。
燕笙自然不会承认这是因自己性格跋扈所致,只当是众人拜高踩低,屈于权贵。
于是她先是向燕无恙哭求,要父亲也给自己讨一个县主名号。
国公爷闻言淡然一笑,只当是长女撒娇,并未理会。
燕笙知道父亲从来看淡爵位封号,便不再央求父亲,转而进宫向妹妹诉苦,要燕篱去仁宗皇后面前给自己讨封赏。
燕篱视长姐如天仙一般的人物,从小就敬服长姐才艺拔擢,发自真心的爱敬长姐。
听到长姐也想拥有县主的名号,没有丝毫迟疑,当夜就向仁宗皇后跪求。
仁宗皇后素来看不惯燕无恙骄纵燕笙的做派,更不喜燕笙生的与密友画知秋酷似,性格脾气却大相径庭。
便回绝了燕篱,她知道燕篱性子温婉,燕笙求不到心中所想,必会迁怒于燕篱。
便私下召见燕笙,命其收敛脾气,不可为难燕篱,并说了许多姊妹和睦之语,寄望燕笙从此能改一改骄纵的脾性。
燕笙跋扈惯了,旁的人只敢背地里讲几句闲话,从没有人敢在她面前指责自己。
于是她把这一切归咎于幼妹,认为是幼妹不愿给自己求封号,在仁宗皇后跟前进了谗言。
所以她表面顺从,应了皇后训导之辞,也并未发难于燕篱,而是继续维持亲厚的姊妹关系。
仁宗皇后和燕篱哪里知道,嫉妒与仇恨的种子,自此在燕笙心中生根发芽,外界稍有一点流言蜚语,燕笙心里的毒根就生长一寸。
彼时燕笙年已及笄,兴国公虽闭关敬谢俗务,但爱女婚配之事,由不得他不上心。
千挑万选之下,兴国公择中了吏部尚书家的次子,此子生得钟灵毓秀,自幼不喜为官做宰,只向往山水之乐。
如此俊逸的品格,颇对国公爷的脾气。他只希望爱女终其一生得遇如此贤夫,携手徜徉于山水之中,尽享欢愉。
燕笙素来眼大心空,寄望自己有朝一日袭了祖荫,手握大权,成就一番巾帼事业。哪里肯屈就给一介书生?
但她深晓父亲脾性,是以并不直接拒绝这桩婚事,而是已年岁尚小为由,先不令父亲将亲事说破,只教父亲常常邀约吏部侍郎一家到国公府做客。
她在暗中悄悄观察侍郎次子其人,假装偶遇,与之对谈,观其人品。
几番试探下来,这次子果然是个闲云野鹤之人,满口游山玩水之志,致世经济之学一概不通。
燕笙心中厌恶,但面上不露声色,只与侍郎次子虚与委蛇,心下盘算着要父亲打消与之结亲的念头。
谁知兴国公一见侍郎次子,谈吐飘逸,全无油滑之态,更无争名逐利之心,比传言还清雅上万分,心内暗喜。
父女两个的心思南辕北辙,燕笙拗不过父亲,只得假意同意这门亲事,但定要过两年再成亲。
兴国公为人坦荡,女婿人选既已择定,便放任年轻人自行商议婚嫁之事。
燕笙与侍郎次子每每以礼相交,外人看着,都觉着两人十分登对,赞叹国公爷擅择婿。
燕篱知道长姊择定了佳婿,心内欢喜,常常央仁宗皇后寻由头宴饮,请长姊与侍郎次子入宫赴宴,
每每此时,燕笙便会伺机在侍郎次子的肴馔中下毒,这毒原是亡母画知秋所创,毒性隐蔽,需得多次服下,才能缓慢毒发。
中毒之人数年之内,脏腑受损,进而形销骨立,直至爆亡,饶是请医问药,再高明的医者,也看不出端倪,只能当做虚症调理。
京城之中,识此毒者,唯燕无恙而。
但燕笙不信父亲会大义灭亲至此,所以下毒之时全无畏惧之心,面对无辜之人,更无怜悯之意,凡挡她路者,尽皆该死!
正当燕笙筹谋杀人之时,燕篱与司天监内官的私情被仁宗皇后撞破。
大渝朝笃信天象星象只说,皇宫内院常有司天监的内官出入,为各宫贵主观星解梦。
燕篱与其中一位内官自小熟识,两人年岁相仿,常常结伴玩耍,这些内官都是自幼净身的,是以仁宗皇后并未阻止燕篱与他们相交。
可是燕篱年岁渐长,仁宗皇后便看出了端倪,悄悄询问,燕篱至纯至性,一问之下,全无隐瞒,和盘托出。
仁宗皇后固然心胸开阔,从无门户之见,但也不能接受心爱养女与内官生情,但燕篱拼死哭求,仁宗皇后无奈,只得召了兴国公入宫商议。
兴国公对自己这个幼女所知甚少,入宫与燕篱一番恳谈下来,惊异的发现,幼女虽然样貌半点不似亡妻,但性格脾气竟与亡妻毫无二致。
震惊之余,又思及自己多年来对幼女疏于养育教导,只令她孤身一人长于深宫贵院之内,从未尽到为人父之责。
才恍然大悟,爱妻亡于难产,他心内将不可为外人道的怨恨倾注在了无辜幼女身上,所以对幼女不闻不问,不明就里的人都觉得燕篱好命,一落草就被仁宗皇后收养,注定一世尊贵体面。
他也满心以为幼女得遇好归宿,自己又不用每日见到她心生怨怼,两下便宜。
哪知幼女在宫中虽锦衣玉食,享众星捧月之荣,但于情感上一片荒芜,仁宗皇后纵然爱宠有佳,但其日常辅政事忙,难免疏于陪伴。
所以燕篱才会将感情寄托在一个愿意陪伴自己的内官身上。
兴国公与燕篱父女把话说开,两人痛哭一场,兴国公从来不是囿于礼教之人,又深感亏欠幼女,索性默认了燕篱与那内官的关系。
但仁宗皇后不得不考虑朝野内外的异议,毕竟燕篱贵为兴国公幼女,又是大渝朝第一位异姓县主,竟然与内官有情,兹事体大,只能从长计议。
兴国公痛定思痛,深悔自己多年来迷失于痛失爱妻的苦闷中,竟疏忽了对一子二女的悉心照拂,虽对燕笙倾尽全力教养,但也是逆着她的性子硬是要把她教导成另一个画知秋罢了。
思及此,兴国公赶紧唤来长女,如此这般剖白一番,燕笙见如此,便当下说明自己并不想嫁给侍郎次子,而是想同幼妹一样,入宫伴驾。
至于燕笙心里的思量,并未说给父亲,兴国公只当她羡慕燕篱可以在宫中生活,不疑有他。
于是便顶着背信的名声退了亲事,又安排长女入太子府邸,做太子妃的侍读,
因太子妃出身边地望族,不通大渝礼数,正需世家大族的贵女伴读学习宫内规矩。
燕笙六艺绝佳,又出身显赫,确是太子妃侍读的上上之选。仁宗皇后虽然心内不悦,但也确实找不出第二个比她合适的人选。
又加之燕笙为幼妹燕篱与司天监内官的事情献上妙计,解了仁宗皇后之困,仁宗皇后也不得不有所回应。
本来大局已定,无奈吏部侍郎的次子是个情深之人,与燕笙相交近两载,已然用情颇深,忽听得兴国公退了自己的婚事,一时不能接受,
多次求告兴国公,兴国公无奈,只得假托燕笙即将入宫随侍太子妃,再出宫时不知是何年月,不愿耽搁大好男儿的时光云云。
侍郎次子一时思入穷巷,发誓说愿等燕笙出宫,再议亲事。情深似次,在京中传为美谈。
但燕笙心里想的是入了太子府邸,不怕得不到太子的心,到时稍微用些手段,不怕没有母仪天下的机会。
让侍郎次子这么一闹,反倒坏了事。
原本燕笙退了亲,已不再下毒,虽然毒性已发,但不致伤及性命,只不过侍郎次子今后若要游历大渝山水,已是无力支撑,
眼见这个没眼色的小子横插一杠,燕笙只好铤而走险,借着与其恳谈之名,约侍郎次子见面,痛下毒手。
侍郎次子回家不足一月,便一命呜呼了。
寻遍大渝名医,也只说是内里虚症已入膏肓,并没别的蹊跷。
吏部侍郎一家知道儿子这两年来身体一直不康健,以为是燕家执意退亲,致儿子急怒攻心,才撒手人寰。
但终归有冤无处诉,只好感慨爱子时运不济,自此不再与燕家往来也就罢了。
那边燕笙清理掉了绊脚石,风风光光当上了太子妃侍读。
而燕家的厄运,也自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