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十八年,元储钟杰承圣上口谕,颁布《宗子恩礼诏》。对宗室袭封原则进行改革,主张立嫡承宗制,并限制宗室的财政的开支,同时允许袒免亲(注:五服之外的远亲)迁至京城以外其他地方居住。
因涉及宗室迁居,宗正寺上下在朝中领命后,即刻分配官员陪同前往封地,确保旅途无虞。
宗正寺卿杨大人,平日里素来欣赏唐凤梧,又因少卿之职在宗正寺官职不低,便为他安排了离京城不远的蒙州为公办之处。
好不容易出京一趟,易钟玉便央了唐凤梧一同前去,她听说蒙州的风景独特,有一望无际的草原,高壮的骏马和成群的牛羊。蒙州人热情好客,会把你请到一个个像帐篷一样的屋舍里,盛大碗大碗的马奶酒,将孜然焦香的烤羊肉大快朵颐。青山绿水,骑马驰骋,猎鹰翱翔,纵情歌舞,好不自由,这些都是从小拘束在深宫里的易钟玉难以想象的。
自大半年前的万寿宴之后,两个人的关系有了十足的进展。
易钟玉还是老样子,一腔热情扑在管家和交游上,前者对她来说没什么难度,当年她在户部时都能得人人敬之,区区内宅,更不用她多费心。后者倒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经营,今儿个中书省参政侯夫人邀着赏春梅,明天中极殿大学士办满月酒周岁宴,还有做寿听戏,攒诗社局的,如雪花片般邀约的帖子堆满了她的罗汉床。
内宅妇人结交也是门学问,拉拢些可用势力,敷衍掉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还要避讳着家族恩怨派系党争,这些比对与计较同官场上的明刀暗箭也是一样的。
有时唐凤梧也会陪她一道赴宴,二人在众贵眷眼前俨然一对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那些有关唐家二公子婚后不睦的风言风语也自然而然的不攻自破了。若只是女眷们之间对诗赏曲的雅事,但凡他得空,也会来接她。
等她跳上马车坐好,唐凤梧问的头一句大多是“可是吃饱了?”
钟玉笑嘻嘻答“没有,路过永兴坊让阿媛买些酒酿清蒸鸭子来”
唐凤梧最喜欢的,是在一同用膳时与她探讨些对时事政令的看法。谈及这些时,易钟玉从来都不避讳,又恰恰能切中时弊听个畅快淋漓,不像他那些同僚般永远一副讳莫至深的鬼样子。
关于宗子恩礼诏,二人也就此深入探讨过。钟玉认为,大兴国建立初年宗室并不多,因而管理方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人口增加,逐渐对皇权,财政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易兴华选择在年尾颁布昭令,就标志着对宗室改革要开始。
从前宗室子弟的住所都是户部与宗正寺共同商议,寻找一处地方统一修建住宅,如今人口激增,京城附近也逐渐没有较为合适的地方供宗室居住,明为鼓励实为强制,迁出了京城这些出了五服的宗室们就再没有理由忝列其中了。
不过她依旧并不看好此次改革的实行,究其原因还是宗族势力仍旧无法完全忽视,贸然削弱只会引起警觉与反动。再者,易兴华作为皇室权利的最高拥有者,本身也难免会有偏向本族宗室子弟的举动。
唐凤梧所见亦然,在他看来,对于改革的过程,其实是双方不断谈判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自己谁想的内容和措施进行强制约束,而是应该依据实际,加强沟通。
不过他所想到的另一层深意并未同易钟玉透露,昭令中一条为立嫡承宗,本朝对于立长立嫡的争论一直存在,这其中牵扯到双方极大的利益纠纷。既然圣上选择在这件事上一锤定音,那在皇位继承上也一定严格遵循。既然这样,元后之女与继后之子,谁又是传统意义上的嫡出呢?对于钟玉的多年谋划,究竟是利还是弊。
若她真能如愿继承大统,自己该庆贺或释然吗。
他人生的前二十余年,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让他如何成为一名风度翩翩运筹帷幄的世家文人,身边只有万卷书秩,师友同门,在一遍遍的教导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意义,这是读书人的大半个脊梁,也是社稷民生的福祉奠基。多年来他也是如此激励警示自己的。
唐凤梧知道,钟玉和他一样有着不俗的理想与抱负,他将她的一日日奔走自娱看在眼里,知道她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尽管她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将他向彼此毫不相干的未来猛推一步。
他和她,终究是在这世上都有要对得起的功名和身份。
唐凤梧曾自嘲过这样的自己:外表绅士,喜怒不形于色的唐二公子,也会有这样患得患失的瞬间,并且这种心境,无法用逻辑和过往的经验来解答。
这世上,恐怕只有那个肯伏在他背上轻轻呓语的女孩能带给她这样的感受。
可偏偏这个人,只是他的盟友。
一场各取所需的短暂交易,其实本不应有更多奢求。
——————————————
易钟玉并不知道唐凤梧的这些盘算。
她现在只恨京城里那些小商小贩做起生意来真是太没有人性了,她来到蒙州的第三天,愣是连草原的一根草都没见到,更别说炙羊肉和马奶酒了。话本子里写的有模有样原来只是哄骗像她一样的外乡人罢了。
她带上阿媛在蒙州转悠了三天,所到之处与京城内别无二致。茶馆,酒楼,当铺,作坊,满眼都是绿瓦红墙的屋宇,熙熙攘攘的人群,换了个地方却还是被拘束在这四方天地。
尽管唐凤梧告诉她,蒙州的草原在蒙西地区,人口密集的阴山以南是典型的农耕区,绝大多数蒙州人都在这里定居,也就是此行他们的落脚之处。
这让钟玉大觉失望,一连几天兴致缺缺的模样,没了刚来时走南闯北的斗志,窝在房间里不出来。
这天,唐凤梧路过房间门口,听见里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还夹杂着阿媛和王炳文叽叽喳喳的吵闹。
“王炳文你找的这些布料怎么这么丑啊?还不如这儿的窗帘剪下来好看,这颜色也不新鲜”
“哎呀,少夫人,我是去的这条街上生意最好的布庄上买的,花样是没有京城里的多,但是用起来还挺结实的”
“钟玉,用这些东西真的能做起来风筝吗?”
“不知道,但是隔壁街上的茶坊老板娘就是这么教给我的,总要先试试吧!”
唐凤梧好奇之下走近屋内,只见不甚宽敞的小桌上摆满了布匹,木条,细线,粗绳,还有满满一碗糨糊。
“你这是在做什么”他看着三人围成一圈面面相觑的样子有些哭笑不得。
“做风筝呀,”易钟玉一本正经的歪着脑袋回答道“我听说离我们这里不到百里处有一潭湖泊,地势开阔,最适合放风筝了,可惜现在是冬天,一日里只有晌午气温合适,不知道我们离开前还有没有机会去一趟”
“你若想去,到商铺里买一件便是了,何须费这么大周折”
还把王炳文抓来当跑腿了,难为自己一个人这几天忙的团团转,过些时日必得好好敲打一下
他到底是谁的小厮阿?
“我也想啊,可是前几日走了好几条街,愣是没见到有人在这冬日里卖风筝”
钟玉自己也很无奈,算盘珠子打的久了,好不容易想要体验一把消费者的正常生活,竟是连钱财也花不出去,要不是这几天在屋里闷久了,她也不会打起放风筝的主意来。
“我知道有一家,许多年的老手艺了,一年做到头,总会有些富余的存货,不如去那儿碰碰运气”唐凤梧看了看桌上的一片狼藉,他不是信不得易钟玉的能力,只是现在这样子看起来,确实和成品毫无关系。
“唐大人不也是第一次来蒙州吗,还知道这些小玩意儿的门道呢?”
“也是前些天听小世子偶然提起过的,也是想出门找些玩物,误打误撞寻到了那家店。”
听言,易钟玉忽觉羞愧起来,这几天唐凤梧不像她能得空遍地游逛,成日里陪着张罗迁居屋宅的事宜,忙的不可开交。想说些什么,抬眼看见他始终眉目温润,一片云淡风轻笑着看着她。
“你……你的工作忙好了?”
“还算顺利,世子一家对新居很满意,要采买的东西也安排下去了,估计再过半旬我们就能回去了”说着向王炳文使个眼色让他将桌上的瓶瓶罐罐,布匹木条都收下去。“现在出发,还能赶在太阳落山前回来,再晚一点店家可就要打烊了”
易钟玉顺从的与他出了门。上了马车,在巷子里只拐了两个弯,便到了风筝匠人的铺子。这家门面并不算很大,只草草的挂了个牌子算是开张营业了,怪不得钟玉没有留意到。
店内风筝的样式很多,一个个轻巧又扎实,钟玉兴致盎然的挑选了许久,迟迟犹豫不决,又拽着唐凤梧让他拿主意。
他也不懂什么款式能飞的高,不动声色的在店内转了一圈,指了一只玉兔风筝给她看。
王炳文曾在私下里打趣他,咱们这位少夫人怕不是天竺国的玉兔公主,连唐凤梧这样文质彬彬坐怀不乱的长老也被招了婿乱了心了。彼时他只觉得王炳文玩笑开的胡闹,还罚了他蹲了一天的厨房,现在看着钟玉眉眼飞扬,盛满了笑意的样子,又觉得有趣。
走出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北方的白日总是要更短一些。街上的店肆铺坊开始挂起了红灯笼,远远望去,千盏明灯如同漂浮在天河上的皓月繁星,华光璀璨,融融如海。问了旁边蒸糕的大娘,才知道今天是蒙州的灯花市。
“你可爱喝甜水?”易钟玉前脚刚要踏上马车,冷不防听见唐凤梧向他发问。
“什么?”
“时辰还早,我们去花市里逛一逛吧,难得来一趟这里,你若累了,就只去吃一碗甜水就好”唐凤梧抬头指了指前方的甜水铺,街道两侧交空的飞阁远远望去便似架构在虚空里的天宫星市,伴着厨炊的暖意,恍若仙境。
“我是爱喝甜水的,从前在宫里小厨房会给我做木瓜银耳和陈皮红豆沙,我都能吃许多。”
“看来我是猜对了?不过木瓜银耳和红豆沙蒙州不知有没有......那...”
“这家店怎么上去啊,”没等唐凤梧说完,钟玉就拽着他的袖子朝着挂满花灯的架子跑了几步,芙蓉花灯娇艳夺目,她仰着娇俏的面庞,与之最为相称。
喧闹的世界里,唯有她的笑靥在火树银花中敛尽尘世芳华,让唐凤梧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他想起也是这样一个晚上,他伏案许久走出房间,想到花园里换口新鲜空气,
圆月静夜下,草坪边亮着暖光,映着一位翩翩起舞的佳人。
他从没想到,她还会跳舞。没有往日的任性孤傲,也不想接近他时的刻意夸张,只是一只轻灵优雅的天鹅,身躯辗转缠绵,双臂柔若无骨,仿佛要宣泄出内心的所有热忱与热爱,却又因为四下无人的庭院,显得那样的孤独和哀伤。
“你还在那杵着干嘛啊,快跟上来啊,一会儿我要多喝一碗,你可不要笑我”恍然间,只看见钟玉跺着软缎小靴,瞋目向他喊道。
“来了”
不便让她多等,不然一会又不知要怎么闹脾气了唐凤梧笑着摇了摇头,敛起心绪快步跟上前去。
她到底有多少副面孔呢。
是长乐宫里央他回家的楚楚可怜,是芙蓉灯下的明丽莹润,还是在大殿上揭露冯加时的冷若冰霜,
再多也没关系,她的人生舞会总有许多人出席,
只有那一晚翩翩起舞的白天鹅,是上天独独馈赠给他的礼物。
??
因涉及宗室迁居,宗正寺上下在朝中领命后,即刻分配官员陪同前往封地,确保旅途无虞。
宗正寺卿杨大人,平日里素来欣赏唐凤梧,又因少卿之职在宗正寺官职不低,便为他安排了离京城不远的蒙州为公办之处。
好不容易出京一趟,易钟玉便央了唐凤梧一同前去,她听说蒙州的风景独特,有一望无际的草原,高壮的骏马和成群的牛羊。蒙州人热情好客,会把你请到一个个像帐篷一样的屋舍里,盛大碗大碗的马奶酒,将孜然焦香的烤羊肉大快朵颐。青山绿水,骑马驰骋,猎鹰翱翔,纵情歌舞,好不自由,这些都是从小拘束在深宫里的易钟玉难以想象的。
自大半年前的万寿宴之后,两个人的关系有了十足的进展。
易钟玉还是老样子,一腔热情扑在管家和交游上,前者对她来说没什么难度,当年她在户部时都能得人人敬之,区区内宅,更不用她多费心。后者倒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经营,今儿个中书省参政侯夫人邀着赏春梅,明天中极殿大学士办满月酒周岁宴,还有做寿听戏,攒诗社局的,如雪花片般邀约的帖子堆满了她的罗汉床。
内宅妇人结交也是门学问,拉拢些可用势力,敷衍掉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还要避讳着家族恩怨派系党争,这些比对与计较同官场上的明刀暗箭也是一样的。
有时唐凤梧也会陪她一道赴宴,二人在众贵眷眼前俨然一对郎才女貌,天作之合。那些有关唐家二公子婚后不睦的风言风语也自然而然的不攻自破了。若只是女眷们之间对诗赏曲的雅事,但凡他得空,也会来接她。
等她跳上马车坐好,唐凤梧问的头一句大多是“可是吃饱了?”
钟玉笑嘻嘻答“没有,路过永兴坊让阿媛买些酒酿清蒸鸭子来”
唐凤梧最喜欢的,是在一同用膳时与她探讨些对时事政令的看法。谈及这些时,易钟玉从来都不避讳,又恰恰能切中时弊听个畅快淋漓,不像他那些同僚般永远一副讳莫至深的鬼样子。
关于宗子恩礼诏,二人也就此深入探讨过。钟玉认为,大兴国建立初年宗室并不多,因而管理方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人口增加,逐渐对皇权,财政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易兴华选择在年尾颁布昭令,就标志着对宗室改革要开始。
从前宗室子弟的住所都是户部与宗正寺共同商议,寻找一处地方统一修建住宅,如今人口激增,京城附近也逐渐没有较为合适的地方供宗室居住,明为鼓励实为强制,迁出了京城这些出了五服的宗室们就再没有理由忝列其中了。
不过她依旧并不看好此次改革的实行,究其原因还是宗族势力仍旧无法完全忽视,贸然削弱只会引起警觉与反动。再者,易兴华作为皇室权利的最高拥有者,本身也难免会有偏向本族宗室子弟的举动。
唐凤梧所见亦然,在他看来,对于改革的过程,其实是双方不断谈判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自己谁想的内容和措施进行强制约束,而是应该依据实际,加强沟通。
不过他所想到的另一层深意并未同易钟玉透露,昭令中一条为立嫡承宗,本朝对于立长立嫡的争论一直存在,这其中牵扯到双方极大的利益纠纷。既然圣上选择在这件事上一锤定音,那在皇位继承上也一定严格遵循。既然这样,元后之女与继后之子,谁又是传统意义上的嫡出呢?对于钟玉的多年谋划,究竟是利还是弊。
若她真能如愿继承大统,自己该庆贺或释然吗。
他人生的前二十余年,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让他如何成为一名风度翩翩运筹帷幄的世家文人,身边只有万卷书秩,师友同门,在一遍遍的教导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意义,这是读书人的大半个脊梁,也是社稷民生的福祉奠基。多年来他也是如此激励警示自己的。
唐凤梧知道,钟玉和他一样有着不俗的理想与抱负,他将她的一日日奔走自娱看在眼里,知道她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尽管她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将他向彼此毫不相干的未来猛推一步。
他和她,终究是在这世上都有要对得起的功名和身份。
唐凤梧曾自嘲过这样的自己:外表绅士,喜怒不形于色的唐二公子,也会有这样患得患失的瞬间,并且这种心境,无法用逻辑和过往的经验来解答。
这世上,恐怕只有那个肯伏在他背上轻轻呓语的女孩能带给她这样的感受。
可偏偏这个人,只是他的盟友。
一场各取所需的短暂交易,其实本不应有更多奢求。
——————————————
易钟玉并不知道唐凤梧的这些盘算。
她现在只恨京城里那些小商小贩做起生意来真是太没有人性了,她来到蒙州的第三天,愣是连草原的一根草都没见到,更别说炙羊肉和马奶酒了。话本子里写的有模有样原来只是哄骗像她一样的外乡人罢了。
她带上阿媛在蒙州转悠了三天,所到之处与京城内别无二致。茶馆,酒楼,当铺,作坊,满眼都是绿瓦红墙的屋宇,熙熙攘攘的人群,换了个地方却还是被拘束在这四方天地。
尽管唐凤梧告诉她,蒙州的草原在蒙西地区,人口密集的阴山以南是典型的农耕区,绝大多数蒙州人都在这里定居,也就是此行他们的落脚之处。
这让钟玉大觉失望,一连几天兴致缺缺的模样,没了刚来时走南闯北的斗志,窝在房间里不出来。
这天,唐凤梧路过房间门口,听见里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还夹杂着阿媛和王炳文叽叽喳喳的吵闹。
“王炳文你找的这些布料怎么这么丑啊?还不如这儿的窗帘剪下来好看,这颜色也不新鲜”
“哎呀,少夫人,我是去的这条街上生意最好的布庄上买的,花样是没有京城里的多,但是用起来还挺结实的”
“钟玉,用这些东西真的能做起来风筝吗?”
“不知道,但是隔壁街上的茶坊老板娘就是这么教给我的,总要先试试吧!”
唐凤梧好奇之下走近屋内,只见不甚宽敞的小桌上摆满了布匹,木条,细线,粗绳,还有满满一碗糨糊。
“你这是在做什么”他看着三人围成一圈面面相觑的样子有些哭笑不得。
“做风筝呀,”易钟玉一本正经的歪着脑袋回答道“我听说离我们这里不到百里处有一潭湖泊,地势开阔,最适合放风筝了,可惜现在是冬天,一日里只有晌午气温合适,不知道我们离开前还有没有机会去一趟”
“你若想去,到商铺里买一件便是了,何须费这么大周折”
还把王炳文抓来当跑腿了,难为自己一个人这几天忙的团团转,过些时日必得好好敲打一下
他到底是谁的小厮阿?
“我也想啊,可是前几日走了好几条街,愣是没见到有人在这冬日里卖风筝”
钟玉自己也很无奈,算盘珠子打的久了,好不容易想要体验一把消费者的正常生活,竟是连钱财也花不出去,要不是这几天在屋里闷久了,她也不会打起放风筝的主意来。
“我知道有一家,许多年的老手艺了,一年做到头,总会有些富余的存货,不如去那儿碰碰运气”唐凤梧看了看桌上的一片狼藉,他不是信不得易钟玉的能力,只是现在这样子看起来,确实和成品毫无关系。
“唐大人不也是第一次来蒙州吗,还知道这些小玩意儿的门道呢?”
“也是前些天听小世子偶然提起过的,也是想出门找些玩物,误打误撞寻到了那家店。”
听言,易钟玉忽觉羞愧起来,这几天唐凤梧不像她能得空遍地游逛,成日里陪着张罗迁居屋宅的事宜,忙的不可开交。想说些什么,抬眼看见他始终眉目温润,一片云淡风轻笑着看着她。
“你……你的工作忙好了?”
“还算顺利,世子一家对新居很满意,要采买的东西也安排下去了,估计再过半旬我们就能回去了”说着向王炳文使个眼色让他将桌上的瓶瓶罐罐,布匹木条都收下去。“现在出发,还能赶在太阳落山前回来,再晚一点店家可就要打烊了”
易钟玉顺从的与他出了门。上了马车,在巷子里只拐了两个弯,便到了风筝匠人的铺子。这家门面并不算很大,只草草的挂了个牌子算是开张营业了,怪不得钟玉没有留意到。
店内风筝的样式很多,一个个轻巧又扎实,钟玉兴致盎然的挑选了许久,迟迟犹豫不决,又拽着唐凤梧让他拿主意。
他也不懂什么款式能飞的高,不动声色的在店内转了一圈,指了一只玉兔风筝给她看。
王炳文曾在私下里打趣他,咱们这位少夫人怕不是天竺国的玉兔公主,连唐凤梧这样文质彬彬坐怀不乱的长老也被招了婿乱了心了。彼时他只觉得王炳文玩笑开的胡闹,还罚了他蹲了一天的厨房,现在看着钟玉眉眼飞扬,盛满了笑意的样子,又觉得有趣。
走出店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北方的白日总是要更短一些。街上的店肆铺坊开始挂起了红灯笼,远远望去,千盏明灯如同漂浮在天河上的皓月繁星,华光璀璨,融融如海。问了旁边蒸糕的大娘,才知道今天是蒙州的灯花市。
“你可爱喝甜水?”易钟玉前脚刚要踏上马车,冷不防听见唐凤梧向他发问。
“什么?”
“时辰还早,我们去花市里逛一逛吧,难得来一趟这里,你若累了,就只去吃一碗甜水就好”唐凤梧抬头指了指前方的甜水铺,街道两侧交空的飞阁远远望去便似架构在虚空里的天宫星市,伴着厨炊的暖意,恍若仙境。
“我是爱喝甜水的,从前在宫里小厨房会给我做木瓜银耳和陈皮红豆沙,我都能吃许多。”
“看来我是猜对了?不过木瓜银耳和红豆沙蒙州不知有没有......那...”
“这家店怎么上去啊,”没等唐凤梧说完,钟玉就拽着他的袖子朝着挂满花灯的架子跑了几步,芙蓉花灯娇艳夺目,她仰着娇俏的面庞,与之最为相称。
喧闹的世界里,唯有她的笑靥在火树银花中敛尽尘世芳华,让唐凤梧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他想起也是这样一个晚上,他伏案许久走出房间,想到花园里换口新鲜空气,
圆月静夜下,草坪边亮着暖光,映着一位翩翩起舞的佳人。
他从没想到,她还会跳舞。没有往日的任性孤傲,也不想接近他时的刻意夸张,只是一只轻灵优雅的天鹅,身躯辗转缠绵,双臂柔若无骨,仿佛要宣泄出内心的所有热忱与热爱,却又因为四下无人的庭院,显得那样的孤独和哀伤。
“你还在那杵着干嘛啊,快跟上来啊,一会儿我要多喝一碗,你可不要笑我”恍然间,只看见钟玉跺着软缎小靴,瞋目向他喊道。
“来了”
不便让她多等,不然一会又不知要怎么闹脾气了唐凤梧笑着摇了摇头,敛起心绪快步跟上前去。
她到底有多少副面孔呢。
是长乐宫里央他回家的楚楚可怜,是芙蓉灯下的明丽莹润,还是在大殿上揭露冯加时的冷若冰霜,
再多也没关系,她的人生舞会总有许多人出席,
只有那一晚翩翩起舞的白天鹅,是上天独独馈赠给他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