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月下美人
1999年 8月31日 下午11:11分 格里莫广场12号菲比·布莱克房间内
Bgm:Prologue to the oo
“在炼金术中,月亮象征阴性和汞,具有启发灵感,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但是过高的灵感可能会带来危险... ...很多学者怀疑禁忌的知识本身就具有意识,它会引诱人们去探究... ...谨慎对待... ...”褐发女巫的话又回响在耳旁。
*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房间,既不会显得空旷,也不会显得拥挤:靠墙面窗的小床、实木的书柜和衣柜一左一右立在窗边,还有窗前的书桌,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舒适,这足以显出设计者的用心。邻街方向的窗户,是一个一整面的落地窗,内侧靠近天花板的位置,有一个黄铜制的滑轨,滑轨上是垂顺的饰有星星暗纹的深蓝色窗帘——拉开窗帘的时候,街道的景色可以尽收眼底。这窗帘此时正被完全撇到了两边,傲人地展示着自己的视野——窗外是知名不具的格里莫广场:深夜的广场上人烟稀少,一两个流浪汉占据了长椅,在夏夜的蝉鸣中昏昏欲睡,明亮的路灯像映在海面上的星辰。
可这微光在这轮皓月下,也只能被称作萤火了。
菲比呈大字型摊开在床上,努力地瞪着月亮,试图在那一块泛着银光的天体上寻求所谓的启示——这是个晴朗无云的夜晚,一颗满月高悬在空中,以自己为中心辐射着薄纱似的微光,这种微光并不凝实,轻薄又飘渺,就像哈利的隐形衣,就像麻瓜的加湿器喷出的雾气,就像唐人街小推车卖的棉花糖... …
想到这里,菲比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整个人也从之前的专注中脱离出来了。就像游泳时刚把头从泳池里拔出来一样,属于夏天夜晚的声音又争相涌入了她的耳朵:有若隐若现的歌声和欢呼声,可能是附近居住的麻瓜在办party(菲比用了个报时魔法,惊觉已经半夜11点多了,这些人素质可真差!);有此起彼伏的虫鸣声,虫儿的鸣叫时断时续,这使得它们的乐章像起伏的浪涛,在夏夜的黑暗中律动着... …
但这和谐的交响乐里却有不谐和音的参与:那是一种高亢、规律的声响,它富有一种气定神闲的节奏感,但远不如架子鼓的声音浑厚,它的音色似乎有一点丝滑,但比大提琴更加尖锐... ...也许只有人类的声带有如此广的音域。不,这里用也许太过谦虚了,菲比已经认出了这个“呼乐器”:这是隔壁哈利打呼噜的声音!
她忍不住放轻声音,叹了口气。虽然她已经和哈利波特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17年,把他当作没有血缘的亲哥哥,但她还是会在某些时候对他良好的心态感到敬佩!毕竟作为学生在开学前因为感到兴奋而失眠是再正常不过了。并且除了开学这一要素之外,更令人激动的是,他们即将入学的学校,是一所麻瓜大学!虽然自邓布利多校长和里德尔教授联合起草的《新世纪巫师教育改革法案》通过以来,霍格沃茨的教育已把麻瓜研究列为必修(并且对城堡进行了改造,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亲身体验麻瓜的技术),学校之外也掀起了一波研究麻瓜,引进麻瓜技术,实现麻瓜技术“巫师化”的热潮,但在毕业之后进入麻瓜大学学习,仍然是前无古人的一次尝试。
为了能顺利进入麻瓜学校,他们签署了多少限制魔法使用的契约暂且不提,在毕业之后的这一年,他们又昏天地暗地补习了一年——虽然魔法部和麻瓜政府有官方合作,可以放宽对成绩的要求,可总不能跑去麻瓜学校当吊车尾吧... ...想到这里,菲比不免有些紧张,她拿自己有着12个O的.s成绩单发誓,自己的智力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可以说处于中上水平,但是... ...但是毕竟是麻瓜的学校,那些优秀的麻瓜学生至少接受了11年的非魔法教育,而自己只突击了1年,万一自己上课听不懂怎么办,万一成绩拿不到O怎么办... …
可菲比的精力很快就无法集中在对未来的担忧上了,她的思绪像猫手里的毛线团,一会儿转到了前些天查好的学校附近高分餐厅,一会儿转到提交的学院申请(希望这次能和赫敏一起住)... ...
未经坎坷的年轻人,最大的烦恼不过是成绩单上优秀的个数,下一顿饭该去那里解决,和好姐妹如何消磨闲暇时光,这些担忧并不比月光更沉重,不一会儿,布莱克小姐就咕噜咕噜坠入了梦乡,和隔壁的“人体乐器”一起加入到夏夜大合唱了。
但不幸的是,老年人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小孩子们早已无知无觉地在黑甜乡里安睡,成年人却得清醒地熬过漫长又深不可测的黑夜。
一个瘦高发须皆白的身影在月光中悄无声息地浮现,就像是从空气中突然冒出来一样。他身披深紫色的斗篷,斗篷上绣满的星星和月亮比满地的六便士还要闪亮,而斗篷之下是一件垂顺的长袍——这无疑显示出他不凡的经济实力,只有富裕的巫师才能负担得起这一身行头。按理说这样一位年迈又体面的老巫师,理应蹬一双带搭扣的火龙皮高跟靴子,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老先生穿的却是一双漆皮的麻瓜制马丁靴(虽然也是高跟的)。要是守旧派的巫师看到了,准会在心里骂一句不成体统,顺便嘟囔一些什么“老头要有老头的样子,干嘛去学麻瓜的叛逆青年”“邓布利多带头搞摇滚,巫师界已经完蛋了”之类的话。
可邓布利多从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虽然他对摇滚的兴趣非常有限,但作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他不吝于做一些小改动以配合仪式感。
在用他湛蓝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欣赏了几分钟月亮之后,邓布利多用完全不符合年龄的轻快脚步向一个方向大步迈去。
位于本世纪最伟大的白巫师面前的,正是鼎鼎大名的尖叫棚屋,这臭名远扬的整个屋呈现出一种自暴自弃的破旧——无论是剥落的墙皮,还是墙面上你叠我、我叠你,最后什么意义也看不出来的涂鸦,都使得尖叫棚屋比起鬼屋更像一个废弃的公共厕所。
显然邓布利多并不在意棚屋与厕所的相似性,他自顾自地拨开打人柳,低头钻进了甬道。和外面的破败不同,甬道内是一种被人精心打理的整洁——天花板上嵌着一个明亮的电灯,柔和的白光把每一个角落都照得清楚明白:
通道墙壁上贴的红黑相间的海报,上面别的字迹已经被岁月带走了其清晰的含义,只有加粗的标题“摇滚之星!!!”还不屈地想要叫破这寂静的黑夜;
通道地面光洁的大理石地板,整体十分光洁——如果没有上面密集脚印的话,可你无法指责这里的卫生负责人,因为这些脚印还带着今夜的夜露,而没有人会在晚上打扫房间。
甬道尽头的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木门:浅灰色的细长条纹编织在深褐色的基底上,一个铮亮的黄铜圆形把手处在它该在的位置,等待一位来访的客人将它握在手中。
邓布利多握住了这个把手——瞬间,门嗡地一震,它褐色的木纹像剥落的碎屑般掉入了不知在哪儿的虚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厚重的深黑色。它不再像木头做成的了,这扇黑色的门现在就像宝石一样透亮。在那深不见底的黑暗中,一些虚影绰绰地浮现了出来,发出若有若无的嗡鸣声,然而还不等它对邓布利多说出更多,白巫师便从它面前消失了。在星星袍子消失的瞬间,门又迅速地变回了一扇普普通通的木门。
刚才消失的邓布利多降落在一个圆形的房间里,这里什么家具也没有,仅有一方圆桌和围绕着圆桌的一圈椅子无声地站在房间的中间。这里的能见度远不如刚才经过的甬道,除了一个能透过月光的天井之外并没有别的照明设备。不过好在今夜的月光足够明亮,足以照亮天井正下方的圆桌,圆桌边坐了一圈人,他们有的人三三两地坐在一起,正在小声地交流着什么,有的人独自坐在一旁,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而其中一个独行侠发现了邓布利多的到来,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周围人的闲谈声便像被掐死的蚊子一样消失了。
邓布利多缓缓地在唯一空着的那张椅子上坐下,他的其他部位都被黑暗吞没,只有置于桌面的上半身足够清晰:这位老人的两手肘撑在桌上,双手合成一个三角形,拇指顶住下巴,指尖指向鼻尖,鼻尖之上是一架镜片,虽然有半月形的眼镜遮挡,但他锐利的眼神还是像利剑一样从湛蓝的眼睛里发射出来。
只听他缓缓开口:“同志们,很遗憾我们又得在此相聚:如果可能,我希望我们永远不必再重聚于此,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风暴将至,我们已无暇赏月了。”
Bgm:Prologue to the oo
“在炼金术中,月亮象征阴性和汞,具有启发灵感,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但是过高的灵感可能会带来危险... ...很多学者怀疑禁忌的知识本身就具有意识,它会引诱人们去探究... ...谨慎对待... ...”褐发女巫的话又回响在耳旁。
*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房间,既不会显得空旷,也不会显得拥挤:靠墙面窗的小床、实木的书柜和衣柜一左一右立在窗边,还有窗前的书桌,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舒适,这足以显出设计者的用心。邻街方向的窗户,是一个一整面的落地窗,内侧靠近天花板的位置,有一个黄铜制的滑轨,滑轨上是垂顺的饰有星星暗纹的深蓝色窗帘——拉开窗帘的时候,街道的景色可以尽收眼底。这窗帘此时正被完全撇到了两边,傲人地展示着自己的视野——窗外是知名不具的格里莫广场:深夜的广场上人烟稀少,一两个流浪汉占据了长椅,在夏夜的蝉鸣中昏昏欲睡,明亮的路灯像映在海面上的星辰。
可这微光在这轮皓月下,也只能被称作萤火了。
菲比呈大字型摊开在床上,努力地瞪着月亮,试图在那一块泛着银光的天体上寻求所谓的启示——这是个晴朗无云的夜晚,一颗满月高悬在空中,以自己为中心辐射着薄纱似的微光,这种微光并不凝实,轻薄又飘渺,就像哈利的隐形衣,就像麻瓜的加湿器喷出的雾气,就像唐人街小推车卖的棉花糖... …
想到这里,菲比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整个人也从之前的专注中脱离出来了。就像游泳时刚把头从泳池里拔出来一样,属于夏天夜晚的声音又争相涌入了她的耳朵:有若隐若现的歌声和欢呼声,可能是附近居住的麻瓜在办party(菲比用了个报时魔法,惊觉已经半夜11点多了,这些人素质可真差!);有此起彼伏的虫鸣声,虫儿的鸣叫时断时续,这使得它们的乐章像起伏的浪涛,在夏夜的黑暗中律动着... …
但这和谐的交响乐里却有不谐和音的参与:那是一种高亢、规律的声响,它富有一种气定神闲的节奏感,但远不如架子鼓的声音浑厚,它的音色似乎有一点丝滑,但比大提琴更加尖锐... ...也许只有人类的声带有如此广的音域。不,这里用也许太过谦虚了,菲比已经认出了这个“呼乐器”:这是隔壁哈利打呼噜的声音!
她忍不住放轻声音,叹了口气。虽然她已经和哈利波特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17年,把他当作没有血缘的亲哥哥,但她还是会在某些时候对他良好的心态感到敬佩!毕竟作为学生在开学前因为感到兴奋而失眠是再正常不过了。并且除了开学这一要素之外,更令人激动的是,他们即将入学的学校,是一所麻瓜大学!虽然自邓布利多校长和里德尔教授联合起草的《新世纪巫师教育改革法案》通过以来,霍格沃茨的教育已把麻瓜研究列为必修(并且对城堡进行了改造,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亲身体验麻瓜的技术),学校之外也掀起了一波研究麻瓜,引进麻瓜技术,实现麻瓜技术“巫师化”的热潮,但在毕业之后进入麻瓜大学学习,仍然是前无古人的一次尝试。
为了能顺利进入麻瓜学校,他们签署了多少限制魔法使用的契约暂且不提,在毕业之后的这一年,他们又昏天地暗地补习了一年——虽然魔法部和麻瓜政府有官方合作,可以放宽对成绩的要求,可总不能跑去麻瓜学校当吊车尾吧... ...想到这里,菲比不免有些紧张,她拿自己有着12个O的.s成绩单发誓,自己的智力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可以说处于中上水平,但是... ...但是毕竟是麻瓜的学校,那些优秀的麻瓜学生至少接受了11年的非魔法教育,而自己只突击了1年,万一自己上课听不懂怎么办,万一成绩拿不到O怎么办... …
可菲比的精力很快就无法集中在对未来的担忧上了,她的思绪像猫手里的毛线团,一会儿转到了前些天查好的学校附近高分餐厅,一会儿转到提交的学院申请(希望这次能和赫敏一起住)... ...
未经坎坷的年轻人,最大的烦恼不过是成绩单上优秀的个数,下一顿饭该去那里解决,和好姐妹如何消磨闲暇时光,这些担忧并不比月光更沉重,不一会儿,布莱克小姐就咕噜咕噜坠入了梦乡,和隔壁的“人体乐器”一起加入到夏夜大合唱了。
但不幸的是,老年人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小孩子们早已无知无觉地在黑甜乡里安睡,成年人却得清醒地熬过漫长又深不可测的黑夜。
一个瘦高发须皆白的身影在月光中悄无声息地浮现,就像是从空气中突然冒出来一样。他身披深紫色的斗篷,斗篷上绣满的星星和月亮比满地的六便士还要闪亮,而斗篷之下是一件垂顺的长袍——这无疑显示出他不凡的经济实力,只有富裕的巫师才能负担得起这一身行头。按理说这样一位年迈又体面的老巫师,理应蹬一双带搭扣的火龙皮高跟靴子,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老先生穿的却是一双漆皮的麻瓜制马丁靴(虽然也是高跟的)。要是守旧派的巫师看到了,准会在心里骂一句不成体统,顺便嘟囔一些什么“老头要有老头的样子,干嘛去学麻瓜的叛逆青年”“邓布利多带头搞摇滚,巫师界已经完蛋了”之类的话。
可邓布利多从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虽然他对摇滚的兴趣非常有限,但作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他不吝于做一些小改动以配合仪式感。
在用他湛蓝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欣赏了几分钟月亮之后,邓布利多用完全不符合年龄的轻快脚步向一个方向大步迈去。
位于本世纪最伟大的白巫师面前的,正是鼎鼎大名的尖叫棚屋,这臭名远扬的整个屋呈现出一种自暴自弃的破旧——无论是剥落的墙皮,还是墙面上你叠我、我叠你,最后什么意义也看不出来的涂鸦,都使得尖叫棚屋比起鬼屋更像一个废弃的公共厕所。
显然邓布利多并不在意棚屋与厕所的相似性,他自顾自地拨开打人柳,低头钻进了甬道。和外面的破败不同,甬道内是一种被人精心打理的整洁——天花板上嵌着一个明亮的电灯,柔和的白光把每一个角落都照得清楚明白:
通道墙壁上贴的红黑相间的海报,上面别的字迹已经被岁月带走了其清晰的含义,只有加粗的标题“摇滚之星!!!”还不屈地想要叫破这寂静的黑夜;
通道地面光洁的大理石地板,整体十分光洁——如果没有上面密集脚印的话,可你无法指责这里的卫生负责人,因为这些脚印还带着今夜的夜露,而没有人会在晚上打扫房间。
甬道尽头的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木门:浅灰色的细长条纹编织在深褐色的基底上,一个铮亮的黄铜圆形把手处在它该在的位置,等待一位来访的客人将它握在手中。
邓布利多握住了这个把手——瞬间,门嗡地一震,它褐色的木纹像剥落的碎屑般掉入了不知在哪儿的虚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厚重的深黑色。它不再像木头做成的了,这扇黑色的门现在就像宝石一样透亮。在那深不见底的黑暗中,一些虚影绰绰地浮现了出来,发出若有若无的嗡鸣声,然而还不等它对邓布利多说出更多,白巫师便从它面前消失了。在星星袍子消失的瞬间,门又迅速地变回了一扇普普通通的木门。
刚才消失的邓布利多降落在一个圆形的房间里,这里什么家具也没有,仅有一方圆桌和围绕着圆桌的一圈椅子无声地站在房间的中间。这里的能见度远不如刚才经过的甬道,除了一个能透过月光的天井之外并没有别的照明设备。不过好在今夜的月光足够明亮,足以照亮天井正下方的圆桌,圆桌边坐了一圈人,他们有的人三三两地坐在一起,正在小声地交流着什么,有的人独自坐在一旁,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而其中一个独行侠发现了邓布利多的到来,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周围人的闲谈声便像被掐死的蚊子一样消失了。
邓布利多缓缓地在唯一空着的那张椅子上坐下,他的其他部位都被黑暗吞没,只有置于桌面的上半身足够清晰:这位老人的两手肘撑在桌上,双手合成一个三角形,拇指顶住下巴,指尖指向鼻尖,鼻尖之上是一架镜片,虽然有半月形的眼镜遮挡,但他锐利的眼神还是像利剑一样从湛蓝的眼睛里发射出来。
只听他缓缓开口:“同志们,很遗憾我们又得在此相聚:如果可能,我希望我们永远不必再重聚于此,我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风暴将至,我们已无暇赏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