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在城中一处热闹的茶铺落座,他的指腹轻轻摩挲着茶盅,显然他的心思并不在饮茶。平日这茶铺闲人最多,整座齐州城的家常琐碎闲闻逸事都得从这先过一遍。果然,众茶客你一言我一语早已议论开来。
“城西的宝通赌坊方才被官府抄了,说是寻人,谁知有几个街痞闹事,一并给捉了去!”
“哎,城东也在寻人,正挨家挨户的盘问哪。”
“寻人?寻何人?”
“不知呢!只听说是十几年前路过齐州,于山中丢失一幼女,如今年约十七八。”
茶铺的伙计一面为众人添茶,一面补充道:“听说凡有上报消息者,可获重金一百两。”
众茶客遂齐声嗟叹,若是自己能遇上这等好事,下半辈子便衣食无忧了。谁也没曾注意一个拄着枯枝作拐杖,破衣烂衫的乞丐何时落了座,听得入了神。
“我要上报!”乞丐直接大喊。
茶客中有的放声嗤笑,有的挥手赶他。是啊,谁会相信一个痴傻乞丐的话。那乞丐见自己被众人嘲弄,急赤白脸道:“你们莫笑,十多年前我在这城中,见过一个哭成泪人儿一般的女娃,她当时浑身是血,口中阿娘阿耶的唤着,可怜得叫人心疼!”
长风身子一颤,茶盅里的水险些泼洒出来。他仔细地打量着那乞丐,只听那乞丐又开口道:“当时那女娃三岁的模样,如今可不得十七八?”
“走开走开,去别处编你的戏文吧!”一茶客撇嘴奚落道。
茶铺掌柜也来驱赶,那乞丐见无人相信他,气呼呼地甩袖欲走,却被身后的长风猛地喊住。
“且慢!方才你说的女娃,如今你可还记得她的长相?”
乞丐见终于有人对他的话感兴趣,遂停住。可转念一想,此人莫非是想套他的话,自己偷偷去府衙领赏。于是他咧嘴笑了笑:“怎的,你也想去领那一百两黄金!”
“若是你还记得她的长相,我即刻让府衙将黄金给你送来!”长风急于知道内情。
此言一出,众茶客来了兴趣,皆举目张望。
乞丐左右打量着长风,看他穿着举止不像是寻常百姓,倒像是哪个朱门贵邸出来的俊秀英才,大抵不会欺骗自己。
“这女大十八变,谁能保证她和年幼时长得一模一样?”乞丐摆手笑道。
“瞧,这老家伙,嘴里没句实话!一会儿扯东一会儿又扯西,客官你当心别被他骗了!”茶铺掌柜劝长风。
众人哄笑。
乞丐脸色急得猪肝一样红,高举着自己的手臂:“我对天发誓,没有一句谎话!若——若你们不信,去找客来酒铺的靳老翁一问便知,那女娃就是他带进城的!”
“什么?”
孤女、十七八岁、客来酒铺、靳老翁、救过她一命……犹如当头遭到一记闷雷,长风直直僵住!难道他之前的猜测是对的?难道那孤女竟是——他心砰砰跳得厉害,指尖紧紧攥着衣袖,他实在不敢再往下想。稍顿,他收拢情绪,随即向身后挥手,一衙役上前俯耳,听他嘱咐完,忙颔首退下。
“劳烦您亲自跟我们走一趟。”长风向那乞丐道。
两衙役上前,伸出手臂做出请的姿势,那乞丐便大摇大摆飘然离去。
府衙正堂,长风手握铜剪,修剪分叉的烛芯,忽明忽灭的光线映在他深沉的脸上,像一座岿然不动的石雕。
“顾都尉,人带来了!”
衙役领靳老翁缓缓而入,长风抬手示意衙役退下。
靳老翁抬首打量那剪烛的侧影,正纳罕之时,却见那人回身望向他。靳老翁明显吃了一惊,却又随即掩饰:“原是那晚的贵客啊!”
长风礼貌地颔首,向着靳老翁身后的座椅,做出请的手势。靳老翁遂摇头:“不敢,不敢。不知贵客今夜邀老朽来有何贵干?”
“听闻靳老先生博识广闻,故晚生欲向您请教一件事?”
“不敢当,老朽一定尽力为贵客解惑。”
“这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一对外乡夫妇携家带眷欲投奔齐州的亲人,未料于山中遭祸双双殒命,只留下三岁的幼女,却不知所踪。”长风一面说一面审视着靳老翁,“不知老先生可还有印象?”
靳老翁垂首而立,只闻不语。长风向谨言示意,谨言将乞丐领入。
乞丐直指向靳老翁,高声道:“就是你这老翁头将那女娃带进城的,她如今可值一百两黄金呢,你可别想着自个儿独吞!”
靳老翁先是微微一怔,而后笑着摇头道:“一个乞丐的痴言呆语,贵客也会信以为真?”
“乞丐只是靠乞讨度日,可他并不傻。况他整日游走街坊廊巷,谁家有什么秘闻轶事,他们最清楚不过。如今他一口咬定是您救了那孤女,将她带进城。晚生想,人总是会知恩图报的,那孤女必定要时常来看望您老人家,且频繁出入客来酒铺的。”说罢,长风已绕至靳老翁的身后。
“您说呢?”长风冷冷地试探。
靳老翁只觉后背一凉,暗叹道:这人年纪轻轻,城府却不浅。前几晚他便向游之打探十五消息,想必已是起疑。如若今日自己再漏出口风,让他知道十五的真实身份,那她们姑侄二人岂不危险?何况他曾经答应了十五的姑母,绝不走漏那夜窥见的一切人和事。
想至此,靳老翁躬身行礼道:“老朽年事已高,别说十几年前的旧事,有时便是昨日发生的事怕也记不得了。”
“你这老翁头净说瞎话,去年我吃酒时赊的十几文酒钱,你前些日子还向我讨呢!”乞丐急得涨红了脸。
长风见靳老翁嘴严实得很,不曾吐露半点消息,遂开口道:“晚生不急,今晚便陪着老先生一同想。若老先生实在想不起来,那不妨请您的孙儿来府衙问一问,说不准他会替您记起什么?”
靳老翁面色煞白,垂着的眼皮颤了一下:“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贵客何必苦苦相逼?”
“晚生亦是受人所托,请老先生见谅。”
长风向他俯身作揖,随即扬手道:“谨言,去请人!”
表面虽沉着冷静,可只有长风自己知道他心中早已是万分的忐忑难安,他既希望靳老翁能供出那孤女下落,又怕一旦证实十五是那孤女,他的父亲便成了弑她父母的仇人,他们二人势必将走向日暮途穷,甚至万劫不复。然而他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他要给父亲一个交代,自己亦不能含糊混沌,他想要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
天已大亮,炽白的日光从窗格斜照进来,映在长风因忧思过度而疲惫的面庞。
谨言见主人双眉紧拧,以手撑住额头,以为他是身子乏了,便劝说道:“郎君您审了一个通宵,可那爷孙俩就是不松口,要不您还是先歇息吧。”
“谨言,其实我早已猜至那孤女是谁了!”
长风的嗓音有些沙哑,身子也在微微颤抖。
“您说的是谁?”
“十五。”
长风淡淡说完,谨言却因惊吓过度,嘴只张不合。
气氛悄然无声,长风打开案首的一只锦盒,凝视片刻,啪地一声又把它关上。如此来来回回数次。终于,他的手从里面取出一支青玉簪,指腹反复摩挲着簪身上精致的鸢尾花纹路。这是他早前定做预备赠与十五的,可如今他竟不知是否还有赠簪的必要。最终,他陡然起身,像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备马,去十里长亭。”
“城西的宝通赌坊方才被官府抄了,说是寻人,谁知有几个街痞闹事,一并给捉了去!”
“哎,城东也在寻人,正挨家挨户的盘问哪。”
“寻人?寻何人?”
“不知呢!只听说是十几年前路过齐州,于山中丢失一幼女,如今年约十七八。”
茶铺的伙计一面为众人添茶,一面补充道:“听说凡有上报消息者,可获重金一百两。”
众茶客遂齐声嗟叹,若是自己能遇上这等好事,下半辈子便衣食无忧了。谁也没曾注意一个拄着枯枝作拐杖,破衣烂衫的乞丐何时落了座,听得入了神。
“我要上报!”乞丐直接大喊。
茶客中有的放声嗤笑,有的挥手赶他。是啊,谁会相信一个痴傻乞丐的话。那乞丐见自己被众人嘲弄,急赤白脸道:“你们莫笑,十多年前我在这城中,见过一个哭成泪人儿一般的女娃,她当时浑身是血,口中阿娘阿耶的唤着,可怜得叫人心疼!”
长风身子一颤,茶盅里的水险些泼洒出来。他仔细地打量着那乞丐,只听那乞丐又开口道:“当时那女娃三岁的模样,如今可不得十七八?”
“走开走开,去别处编你的戏文吧!”一茶客撇嘴奚落道。
茶铺掌柜也来驱赶,那乞丐见无人相信他,气呼呼地甩袖欲走,却被身后的长风猛地喊住。
“且慢!方才你说的女娃,如今你可还记得她的长相?”
乞丐见终于有人对他的话感兴趣,遂停住。可转念一想,此人莫非是想套他的话,自己偷偷去府衙领赏。于是他咧嘴笑了笑:“怎的,你也想去领那一百两黄金!”
“若是你还记得她的长相,我即刻让府衙将黄金给你送来!”长风急于知道内情。
此言一出,众茶客来了兴趣,皆举目张望。
乞丐左右打量着长风,看他穿着举止不像是寻常百姓,倒像是哪个朱门贵邸出来的俊秀英才,大抵不会欺骗自己。
“这女大十八变,谁能保证她和年幼时长得一模一样?”乞丐摆手笑道。
“瞧,这老家伙,嘴里没句实话!一会儿扯东一会儿又扯西,客官你当心别被他骗了!”茶铺掌柜劝长风。
众人哄笑。
乞丐脸色急得猪肝一样红,高举着自己的手臂:“我对天发誓,没有一句谎话!若——若你们不信,去找客来酒铺的靳老翁一问便知,那女娃就是他带进城的!”
“什么?”
孤女、十七八岁、客来酒铺、靳老翁、救过她一命……犹如当头遭到一记闷雷,长风直直僵住!难道他之前的猜测是对的?难道那孤女竟是——他心砰砰跳得厉害,指尖紧紧攥着衣袖,他实在不敢再往下想。稍顿,他收拢情绪,随即向身后挥手,一衙役上前俯耳,听他嘱咐完,忙颔首退下。
“劳烦您亲自跟我们走一趟。”长风向那乞丐道。
两衙役上前,伸出手臂做出请的姿势,那乞丐便大摇大摆飘然离去。
府衙正堂,长风手握铜剪,修剪分叉的烛芯,忽明忽灭的光线映在他深沉的脸上,像一座岿然不动的石雕。
“顾都尉,人带来了!”
衙役领靳老翁缓缓而入,长风抬手示意衙役退下。
靳老翁抬首打量那剪烛的侧影,正纳罕之时,却见那人回身望向他。靳老翁明显吃了一惊,却又随即掩饰:“原是那晚的贵客啊!”
长风礼貌地颔首,向着靳老翁身后的座椅,做出请的手势。靳老翁遂摇头:“不敢,不敢。不知贵客今夜邀老朽来有何贵干?”
“听闻靳老先生博识广闻,故晚生欲向您请教一件事?”
“不敢当,老朽一定尽力为贵客解惑。”
“这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一对外乡夫妇携家带眷欲投奔齐州的亲人,未料于山中遭祸双双殒命,只留下三岁的幼女,却不知所踪。”长风一面说一面审视着靳老翁,“不知老先生可还有印象?”
靳老翁垂首而立,只闻不语。长风向谨言示意,谨言将乞丐领入。
乞丐直指向靳老翁,高声道:“就是你这老翁头将那女娃带进城的,她如今可值一百两黄金呢,你可别想着自个儿独吞!”
靳老翁先是微微一怔,而后笑着摇头道:“一个乞丐的痴言呆语,贵客也会信以为真?”
“乞丐只是靠乞讨度日,可他并不傻。况他整日游走街坊廊巷,谁家有什么秘闻轶事,他们最清楚不过。如今他一口咬定是您救了那孤女,将她带进城。晚生想,人总是会知恩图报的,那孤女必定要时常来看望您老人家,且频繁出入客来酒铺的。”说罢,长风已绕至靳老翁的身后。
“您说呢?”长风冷冷地试探。
靳老翁只觉后背一凉,暗叹道:这人年纪轻轻,城府却不浅。前几晚他便向游之打探十五消息,想必已是起疑。如若今日自己再漏出口风,让他知道十五的真实身份,那她们姑侄二人岂不危险?何况他曾经答应了十五的姑母,绝不走漏那夜窥见的一切人和事。
想至此,靳老翁躬身行礼道:“老朽年事已高,别说十几年前的旧事,有时便是昨日发生的事怕也记不得了。”
“你这老翁头净说瞎话,去年我吃酒时赊的十几文酒钱,你前些日子还向我讨呢!”乞丐急得涨红了脸。
长风见靳老翁嘴严实得很,不曾吐露半点消息,遂开口道:“晚生不急,今晚便陪着老先生一同想。若老先生实在想不起来,那不妨请您的孙儿来府衙问一问,说不准他会替您记起什么?”
靳老翁面色煞白,垂着的眼皮颤了一下:“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贵客何必苦苦相逼?”
“晚生亦是受人所托,请老先生见谅。”
长风向他俯身作揖,随即扬手道:“谨言,去请人!”
表面虽沉着冷静,可只有长风自己知道他心中早已是万分的忐忑难安,他既希望靳老翁能供出那孤女下落,又怕一旦证实十五是那孤女,他的父亲便成了弑她父母的仇人,他们二人势必将走向日暮途穷,甚至万劫不复。然而他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他要给父亲一个交代,自己亦不能含糊混沌,他想要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
天已大亮,炽白的日光从窗格斜照进来,映在长风因忧思过度而疲惫的面庞。
谨言见主人双眉紧拧,以手撑住额头,以为他是身子乏了,便劝说道:“郎君您审了一个通宵,可那爷孙俩就是不松口,要不您还是先歇息吧。”
“谨言,其实我早已猜至那孤女是谁了!”
长风的嗓音有些沙哑,身子也在微微颤抖。
“您说的是谁?”
“十五。”
长风淡淡说完,谨言却因惊吓过度,嘴只张不合。
气氛悄然无声,长风打开案首的一只锦盒,凝视片刻,啪地一声又把它关上。如此来来回回数次。终于,他的手从里面取出一支青玉簪,指腹反复摩挲着簪身上精致的鸢尾花纹路。这是他早前定做预备赠与十五的,可如今他竟不知是否还有赠簪的必要。最终,他陡然起身,像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备马,去十里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