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林蠢才跟着亲妈,去守田伯家。
郑林妹过去会刘春,结伴去陈柚家里。
陈柚再能干,那也是个黄花大闺女,办酒席的事,还是需要长辈说道说道。就算是简办,也得有个章程,不好稀里糊涂就过去了。郑林妹觉着还是委屈了陈柚,这办结婚酒席的事,人一辈子大抵也就这样一次。
“两个知青结婚,大队里头一遭。”刘春到现在还有点恍惚,结婚的那个知青是陈柚,“本来陈知青是能回城的,诶,这事闹得。”
郑林妹看着几步远的儿子,放低了声音,“跟知青结婚,又不是在本地落户。知青之间结婚,不耽搁他们回城,他们到底还是城里人。陈知青的对象人也蛮不错的,是个好伙子,属马的人高马大。就比陈知青大了一岁,相合得很。”
“我也瞧过,长得那是没什么可挑的。但、婶子,我觉着他太年轻,长得不成熟。”刘春摸了摸耳后的头发,嘟喃道,“结婚不是唱大戏,看张脸就能过日子,人不可貌相。”
郑林妹知道刘春是在替陈知青担心,她宽慰道,“陈知青一惯都是聪明的,人生大事上更不会烦了傻。书记儿子她都瞧不上,就不是个头脑冲动的。”
“这样一想,确实是这样的。”
陈知青一个外地姑娘,无亲无故的,能在井塘安家过日子,是有脑子有本事的。
到了陈柚家里头,陈柚在洗菜。
陈柚爱吃三月的头茬韭,鲜嫩不说,主要吃的还是“头一茬”,隔了近一年再吃上新鲜韭菜,滋味自然不是后来比得上的。
五月的韭菜,要细细择过。
纵然如此,跟三四月比起来,也只能得到一个“差强人意”的评价。
刘春眼见瞧见木盘里的藕尖,“这藕尖你打算怎么烧?这些藕尖,陈知青这两天也吃不净。要不我教你做罐腌藕,我打包票,酒席上有这个菜,人人都夸。”
结婚,少不了邀人吃饭。
“那就麻烦刘春姐。”陈柚抓了一把藕尖,“我正打算去你家里请教,配料都准备好了,就是担心哪里出了差错,浪费了藕尖。”
陆子牧带过来的藕尖,确实挺多的,腌制一些藕尖,酒席上多一道下酒菜。
郑林妹跟陈柚说乡下办婚宴的事。
她这个岁数,别说是乡下的酒席,就是城里人结婚,她也是去瞧过的。
郑林妹、刘春你一言我一语,至于陈柚拿着钢笔在纸上涂涂画画。
林蠢才被亲妈说了两句没用——
看看人家陈柚,写出来的字都要比他的狗爬字好看多。
“……”
字能认能读就好,哪有那么多讲究。
好看不好看,都是给人看的,能看懂就行。
陈柚写字的手顿了顿,憋着笑,林蠢才真一脸委屈看着她,陈柚对他笑着摇了摇头。
她也没办法。
不服气?就忍着吧。
“你跟他都是知青,结婚就没那么多讲究,不用跟着我们这边来。”这话郑林妹之前跟陈柚说过,“现在年轻人结婚,也没那么多讲究。”
说到这里,郑林妹无奈摇头笑道:“那些说要破掉的陋习风俗,其实以前穷到结婚没啥习俗,盖头一盖新娘就出嫁。”
解放后,人能有地能吃上饭,现在的结婚才算得上一个喜字。
“你跟小陆怎么安排的,他那边家具什么的有没……”
“婶,他们都是知青,迟早会离开的。”
陈柚知道刘春是担心他们婚后日子过得拮据,更是不想落了自己的面子:“结婚证能领到的家具,他都领了,房子不是空的,能住。”
两个城里人结婚,确实不用按照这边的习俗来。
但是结婚到底还是一件大事,喜事讲究一个热闹。
酒席是要摆的。
陈柚是公社里第一个跟知青结婚的知青,在井塘更是独一份的。婚礼不提倡大操大办,但是还是要让相熟的人到家里头吃饭,座位的安排,陈柚得请婶子跟刘春姐帮忙,村里人的关系弯弯绕绕的,辈分关系都是一门学问。
外乡人,不能将这些都铭记在心。
来吃喜酒的人,不会在别人的酒席上闹出什么事,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结婚当天,陈柚确实也忙不过来。
乡下人结婚,一般人家都要提早大半年就养头猪,在婚宴上有些好菜。
不过这次的喜宴,不会有杀猪了。
陈知青跟她的对象都是知青,没有养猪,想到这一点,刘春说:“没有猪肉也没什么的。头一年多养了一头猪的人家,酒席上也见不着多少猪肉的。”
一头猪自家最多留半头,还得跟媒人一些,剩下的肉不算多的。
男方家里头、女方家里头,两家酒席一弄,酒席上看不见多少肉色,猪肉就没有了。
酒席滋味比起平日肯定是好,但是大鱼大肉却也是没有的。
肉贵是一回事,荤油少也是一个原因。
“我跟他的结婚证明能买到十二斤猪肉,再用鸡肉凑一凑,行不?”十二斤的猪肉票,换成猪排、猪蹄能买更多,要是能买到猪排猪蹄的话。
十二斤猪肉听起来不多,但是一个社员,一年都不能够吃到十二斤。刘春只说是够了,比起别人办酒席,这样的十二斤猪肉肯定是少了,结婚在乡下是大事,要办喜事的人家会早一年半年在家里头养一头猪,不过这样一头猪,自家只剩半头不说,这里头还有给媒人的,给女方家里头的,真的到了餐桌上,也是没有多少肉的。
刘春听了这话,直说这事好。跟陈知青说的那样,有十二斤肉,再弄鸡肉凑一凑,结婚的酒席也办的过去。
听陈知青的意思,结婚证能领到的四斤油,也会在酒席上用掉,实际上有油就是炒素菜好吃。平时吃青菜不好吃,有时候还难以下咽,不是因为自家青菜难吃,而是家家户户都不舍得放油。
要她说,就是不用鸡肉凑,青菜里头放油也是过得去的。
郑林妹听到刘春的打算,瞪了她一眼,“你就光吃吃,能有什么过不去。都舍得放油了,要着的只放油,别人看到的是一桌的素菜,看不到的是里头的油水。这就是吃力不讨好,有时候表面功夫重要得很。”
陈柚也是这样想的,表面功夫可重要。
她舍得放油,也要用在刀刃上,用在别人看一眼、尝一口就会念念不忘的。比如油炸的鱼虾,别人一瞧就知道费了油,平时大家觉得费油的泥鳅、黄鳝,桌上一摆只要吃上去味道过得去,那就是放了油的。
饭桌上,看着陈知青,郑林妹感觉眼中酸涩。要是自己的姑娘,在千里之外嫁人,事事自己操办……天底下就是有这样狠心的娘,陈知青这样能干的闺女,放在谁家里,谁心疼。
有个人陪也好,那样的家里人,还不如没有。
别人从流言里听到的是陈柚处境的不堪,郑林妹听到的是陈柚父母的不堪。当妈的也就是傻了,才会更在意丈夫的女儿,所谓的后爸也不是什么老实人。
占尽了好处的,让一个小姑娘受苦,还有这样的老实人。
回去的路上郑林妹跟刘春谈,那些说陈柚的话,她是半点儿不信的,“陈知青跟炎夏是很清白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的事,都能被拿出来当话提。真说到沪市的事,就更加没有什么真话。纵然陈知青的亲妈不疼她,她那后爹也不是个好的。”
刘春点头,“何止,我瞧着就是个坏透的。什么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的话,就是编排女人的,男人就啥事没有了不成?啥事都是女人不好,他们那些大老爷们,一个个都是被女人牵着鼻子走的牛?”
远在沪市的人,陈柚的手够不到。
晚上,她躺在床上睡不着觉。
温度适宜,周遭没有人声,耳边是小虫子的催眠曲。
盖着薄薄的被子,并不会觉得冷,正是一年最好的时节。
半亩大队,坐在门槛上的刘荣国,想不通。
被他救上来的人,上岸后要嫁给别的男人。
知青跟知青,他们两个是配了。
可……日子不苦么?
两个知青怎么在异乡安家?
而自己又差劲在哪里。
刘荣国这段时间跟秦静走近,对秦静确实有些改变看法,越相处越觉得秦静不是陈柚口中会推人下水的那种人。
当时陈柚心中发慌,说出发昏的话,之后只能推卸责任。
他理解这样一回事。
只是陈柚的所作所为,苦了秦静。推人下水的事,秦静怎么能做得出来。
陈柚的一句指责,几近令秦静失去求生意志。
……
这些他都不想去在意,刘荣国知道自己跟陈柚没有了可能。在他以为走近的时候,两个人拉到了最远的距离。
刘荣国抱住了头,他不知道哪里在难受,处处都不让他舒服,身体上的心灵上的,没有哪一处是舒服的。
其实是秦静在说谎吧。
望着暗沉的夜,刘荣国心里头隐隐有了偏向,这其实是他最初的偏向。一开始,那件外衣不披在秦静身上,会不会不一样。
会的。
所以、不会的。
-
狗叫声由远及近,陈柚估摸着是陆子牧来了。天还没亮,陈柚就起来,陆子牧还要从家里头赶过来,比她起得还要早一些。
两个人是赶去县城买东西,高高的二八大杠,对陆子牧来说很是轻松。
自行车前头放了一个手电筒,不担心瞧不见路。
“等我两分钟,洗个脸。”
陆子牧站在自行车旁边,说好,不急。
安静站在陈柚门口的院子里,似乎真的一点儿也不急。
没两分钟,陈柚关上了门,手里包子塞给陆子牧,“吃个包子。”
包子的温度隔着荷叶传给陆子牧,并不烫手。
陈柚的手艺并不差,有一个在厂食堂上班的母亲,陈柚又从小丧父,很自然的会欣赏母亲、崇拜母亲。就是昨个请教刘春做腌藕尖,也是因为这边人的口味不一样,陈柚希望酒席上的藕尖是井塘这边口味的。
“素的,豆腐包。”陈柚已经一口咬下去,“趁热吃一个,我猜你都没来得及吃早饭。”
他说,谢谢。
陈柚笑:“真客气。”
陆子牧的自行车是借来的,骑在公路时,路变得开阔,陆子牧空出一只手来,将另一个包子也吃掉。包子还是温热的,用白面做的包子,暄软,包子皮还带了一点点甜味。
“我们家会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陈柚突然板直了腰,半晌惊讶道:“真的么?”
感受到后座人的喜悦,笑容爬上陆子牧的嘴角,自行车穿过风,让人说不出糊涂的话,“过两天就到了。”
他又强调:“在酒席之前。”
“那你能跟它一块戴着大红花。”说着陈油先笑起来,戴着大红花的陆子牧只会让人觉得俊朗。他的父母给他一张招人的脸,或许他没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是在物质上不是有欠缺的人。
陈柚不是天生爱吃苦的人,找一个知青结婚,不能是自找苦吃。陆子牧这个人品行端正,体格也好,之后一起过日子不会苦到哪里去。当下看着条件不如书记家的儿子,但经历过城里生活的陈柚,见过农村媳妇生活的陈柚,并不想留在农村一辈子。
刘荣国的步步紧逼,更是陈柚急转弯的理由。
在村里安定下来,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够是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刘荣国的“喜欢”,让陈柚糟了苦,无论刘荣国是什么样的想法,以后的刘荣国会怎样对她,陈柚都不愿意选择刘荣国。
对方屈尊降贵,她不需要。
到食品站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门口已经有人在排队,并不多。陆子牧去队伍里排着,陈柚在一旁守着自行车。人少的时候还好,人一多起来,食品站门口买猪肉的队伍是人挤人。
所有的气息都拥在一起,前后拥挤着。
这样子站在一旁看自行车,毅然成了轻松活。
一辆自行车在这个时代是很拉风的,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十块钱,一辆自行车要四五月的工资,除此之外还需要工业票或者自行车票,那也是一票难求。在黑市,自行车票的价格也不便宜,这样一来,一辆自行车代表的意义就更重大。
在乡下一个有自行车的小伙子,有的是人要嫁。
陆子牧能够买得起自行车,陈柚没有十分惊讶。对于乡下人来说十分难得的自行车,放在沪市没有那样惊奇。郭春雅杨大勇加起来一百块钱的工资,一个月有四五张工业券,家里头是有自行车的。
没有两辆自行车,是不需要,而不是不能够。
不过,对陈柚来说,买一辆自行车是一件难事,所以陆子牧能够买到一辆自行车,对陈柚来说是一件好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买肉的队伍越来越长。
食品站的人扛着猪肉过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跟陈柚一样排在队伍外的人,嘴里念念有词数着队伍的长度。
来得早的人心里不焦急,排在中后排的,能不能买到肉,需要靠运气。
他们要看前头的人,到底买多少肉。
陆子牧到的是早的,买肉的时候陆子牧拿出来结婚证。
要了一个猪头,剩下的买猪蹄猪排。
师傅好奇:“怎么只要猪蹄猪排?”
能买肉,自然还是买肉的人多,结婚的时候猪蹄猪排能顶什么大用。
平时是有贪实惠的,买猪蹄猪排,但结婚的时候,还是指望着买到好肉。
“我跟爱人都是知青。”
卖肉的师傅瞧了一眼陆子牧,又拎了一个猪头过来,一过秤在他的结婚证后头盖了章。
“这个猪头算你四斤肉票,比买猪肉实惠。”
男知青很有眼力见没有什么不满,嘴里是感谢,手里是一抓糖果。卖肉的师傅不缺几颗糖果,但是心里头也是高兴的。面上不显什么,他将猪头给男知青,对方是应该感谢的,猪头一直是抢手货,虽然不是纯肉,但是价格是要比肉低的,需要的肉票也少。
结婚证本来能买一个猪头、十二斤的肉。
陆子牧拿到了两个猪头,还有十斤排骨,十二斤的猪蹄,虽然一斤纯肉也没有买到,但实际上很是不错。
要是去公社买猪肉,肯定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公社里甚至不是每天都有猪肉卖。还是县城里,虽然每天杀猪并不固定,但是每天都会杀猪卖。
“两个猪头有二十四五斤。”陆子牧说话的时候凑在陈柚耳边,可不是给别人听的。
两个人的离开的时候排在队伍后头的人,都露出羡慕的目光。
看见他们是骑自行车的,还以为是什么“关系户”,嘴里最多念叨念叨,也不好上前惹事。
“有关系也就是个穷酸户!”
“都是买猪下水,都不买些好肉,白白浪费了关系。”
“跟我们这些人抢便宜肉。”
要肉票的排骨、猪蹄,是他们也不大乐意要的,出肉率低不说还费柴。猪头不一样,一头猪就一个猪头,两个小年轻一口气就带走两个,他们跟猪头肉就没了什么关系。
同样是要肉票,猪头还是要比猪蹄、排骨受欢迎一点点。
排骨没肉不说,就是有肉也是瘦肉,没有什么油。
一样用来做猪肉冻,猪头要比猪蹄好处理不说,肉也要比猪蹄多。
陈柚露出满意的笑容,猪蹄可以做猪蹄冻,猪头可以卤猪头肉,排骨用来做糖醋焖排骨,处理下来的猪骨头还可以炖高汤,有骨头汤青菜的味道都能好上一个层次。
一回去陈柚的就开始处理猪头、猪蹄,刘春帮她打麻糍,陆子牧拿着清单继续去县城里采买。巧儿在灶台前烧火,锅里传出来肉香味。陈柚看见巧儿咽了咽口水,一双眼睛看了看灶台又低下去,一瞧就知道是馋肉了。
在乡下要吃一顿肉可不容易,不是逢年过节还真吃不上新鲜的肉,平日里的菜里头也没有什么油水。
巧儿低着头,闻着肉香,感觉到饥肠辘辘。
更不敢抬起头,让人瞧见自己的馋相。
陈柚将火烧过的猪蹄洗净,猪蹄上头的毛刷干净,并且将猪蹄之间烧不到那一块肉去除,省得影响猪肉的味道。
“刘春姐,我去婶子家把猪蹄煮了,你帮我看一下家。”
刘春看着陈柚利落的模样,直说好的,这又不是什么麻烦事情。陈柚擦了擦鼻尖的汗,往郑林妹家去,家里就一个大灶,炖猪头肉需要时间,将猪蹄带去郑林妹家里头不用等。
“买了这样多猪蹄?你们是起了个大早去县城?”
“婶子见微知著。”
郑林妹不跟陈柚嘴滑,“我来弄,就没见跟你这么忙的新娘。”
陈柚说自己是新时代的新娘。
郑林妹拿她没办法摇了摇头,猪蹄用刀割过,过了一遍水后,直接加料炖煮。猪蹄虽说没有多少肉,但是猪蹄的香味还是十分浓郁的。
串门的人瞧见陈柚,也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是林苗家里头发了大财,是陈柚要结婚办酒席,过来借灶台。
一闻就觉着陈知青是个舍得的。
郑林妹瞧见陈柚的筷子一动,就将猪蹄上的肉,从骨头上剔下来,她张开嘴巴有些讶异:“这是怎么做到的。”
她知道陈柚要做猪蹄冻,没想到陈柚是这样的熟手。
分肉骨这样的轻松。
陈柚还真的慢慢讲解给郑林妹听,这技巧是她从母亲手里学到的,倒是一直没给忘记。也就是刀法、还有水量、火候,听着还是蛮简单的,郑林妹决定下次自家也试一试。
肉剥离出来,那些骨头还要煮一道水,将煮出来的汤倒进肉汤里头。
混合再煮一道,这时候锅里就剩下猪肉跟猪肉汤,里头没有了骨头,猪肉汤上面的油层刮掉,猪肉汤放凉等着冻起来。
等冻起来的时候,还可以再挂一次猪油。
挂出来的猪油可以用来炒菜,剩下的骨头用来煮高汤,是一点儿都不会浪费掉。
陈柚捧着猪肉汤回去,将猪头肉从锅里捞出来,这个时候猪头肉已经染上了色浸入了味道,将骨头剔出来,等凉了将猪头肉切成薄片,这样多的猪头肉是陈柚这边跟陆子牧那边分的。
在井塘摆酒席就是早十点、午三点两顿,正餐定为九桌,每桌半斤猪头肉,也不到五斤,多的都拿到陆子牧那边去。猪蹄冻两边倒是不够分的,十二斤的猪蹄,能出的猪蹄冻,在七八斤。
中饭的时候,陈柚就着肉汤煮了粉丝,每个人碗里撒了几片猪头肉。
巧儿吃得很香,她感觉自己的嘴巴要掉进碗里去了。
几个男知青帮陈柚这边砌了两个临时的灶头,用砖石搭起来的,陈柚的院子里搭了不少的柴火。办酒席烧菜,可少不了柴火。
结婚要置办的东西,能久放的,他们两个之前已经置办好了。
结婚这前两日,主要是解决酒席上的菜,猪鱼鸡、还有青菜。陈柚种的那点菜,平时她自己吃是够的,结婚的时候办十来桌的酒,一下子是拿不出这样多的菜的。
陆子牧那边更是早中晚三餐,需要的菜食更多一些。
猪肉需要票,他们这边的却是有溪有河的,鱼肉可以填上。连山公社的人会吃辣,加了辣的鱼腥味就没有那么浓。
陆子牧过来的时候拎了鱼放在水缸里头,陈柚的院前有水坑,也能养几条鱼,就是担心被人拿走,或者被猫狗抓走吃掉,还是放在水缸里安全,他又匆匆将另外的几条鱼放在隔壁人家的水缸里头。
水缸里的水是之前就打好的,鱼赶上了水又是活蹦乱跳的。
郑林妹过去会刘春,结伴去陈柚家里。
陈柚再能干,那也是个黄花大闺女,办酒席的事,还是需要长辈说道说道。就算是简办,也得有个章程,不好稀里糊涂就过去了。郑林妹觉着还是委屈了陈柚,这办结婚酒席的事,人一辈子大抵也就这样一次。
“两个知青结婚,大队里头一遭。”刘春到现在还有点恍惚,结婚的那个知青是陈柚,“本来陈知青是能回城的,诶,这事闹得。”
郑林妹看着几步远的儿子,放低了声音,“跟知青结婚,又不是在本地落户。知青之间结婚,不耽搁他们回城,他们到底还是城里人。陈知青的对象人也蛮不错的,是个好伙子,属马的人高马大。就比陈知青大了一岁,相合得很。”
“我也瞧过,长得那是没什么可挑的。但、婶子,我觉着他太年轻,长得不成熟。”刘春摸了摸耳后的头发,嘟喃道,“结婚不是唱大戏,看张脸就能过日子,人不可貌相。”
郑林妹知道刘春是在替陈知青担心,她宽慰道,“陈知青一惯都是聪明的,人生大事上更不会烦了傻。书记儿子她都瞧不上,就不是个头脑冲动的。”
“这样一想,确实是这样的。”
陈知青一个外地姑娘,无亲无故的,能在井塘安家过日子,是有脑子有本事的。
到了陈柚家里头,陈柚在洗菜。
陈柚爱吃三月的头茬韭,鲜嫩不说,主要吃的还是“头一茬”,隔了近一年再吃上新鲜韭菜,滋味自然不是后来比得上的。
五月的韭菜,要细细择过。
纵然如此,跟三四月比起来,也只能得到一个“差强人意”的评价。
刘春眼见瞧见木盘里的藕尖,“这藕尖你打算怎么烧?这些藕尖,陈知青这两天也吃不净。要不我教你做罐腌藕,我打包票,酒席上有这个菜,人人都夸。”
结婚,少不了邀人吃饭。
“那就麻烦刘春姐。”陈柚抓了一把藕尖,“我正打算去你家里请教,配料都准备好了,就是担心哪里出了差错,浪费了藕尖。”
陆子牧带过来的藕尖,确实挺多的,腌制一些藕尖,酒席上多一道下酒菜。
郑林妹跟陈柚说乡下办婚宴的事。
她这个岁数,别说是乡下的酒席,就是城里人结婚,她也是去瞧过的。
郑林妹、刘春你一言我一语,至于陈柚拿着钢笔在纸上涂涂画画。
林蠢才被亲妈说了两句没用——
看看人家陈柚,写出来的字都要比他的狗爬字好看多。
“……”
字能认能读就好,哪有那么多讲究。
好看不好看,都是给人看的,能看懂就行。
陈柚写字的手顿了顿,憋着笑,林蠢才真一脸委屈看着她,陈柚对他笑着摇了摇头。
她也没办法。
不服气?就忍着吧。
“你跟他都是知青,结婚就没那么多讲究,不用跟着我们这边来。”这话郑林妹之前跟陈柚说过,“现在年轻人结婚,也没那么多讲究。”
说到这里,郑林妹无奈摇头笑道:“那些说要破掉的陋习风俗,其实以前穷到结婚没啥习俗,盖头一盖新娘就出嫁。”
解放后,人能有地能吃上饭,现在的结婚才算得上一个喜字。
“你跟小陆怎么安排的,他那边家具什么的有没……”
“婶,他们都是知青,迟早会离开的。”
陈柚知道刘春是担心他们婚后日子过得拮据,更是不想落了自己的面子:“结婚证能领到的家具,他都领了,房子不是空的,能住。”
两个城里人结婚,确实不用按照这边的习俗来。
但是结婚到底还是一件大事,喜事讲究一个热闹。
酒席是要摆的。
陈柚是公社里第一个跟知青结婚的知青,在井塘更是独一份的。婚礼不提倡大操大办,但是还是要让相熟的人到家里头吃饭,座位的安排,陈柚得请婶子跟刘春姐帮忙,村里人的关系弯弯绕绕的,辈分关系都是一门学问。
外乡人,不能将这些都铭记在心。
来吃喜酒的人,不会在别人的酒席上闹出什么事,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结婚当天,陈柚确实也忙不过来。
乡下人结婚,一般人家都要提早大半年就养头猪,在婚宴上有些好菜。
不过这次的喜宴,不会有杀猪了。
陈知青跟她的对象都是知青,没有养猪,想到这一点,刘春说:“没有猪肉也没什么的。头一年多养了一头猪的人家,酒席上也见不着多少猪肉的。”
一头猪自家最多留半头,还得跟媒人一些,剩下的肉不算多的。
男方家里头、女方家里头,两家酒席一弄,酒席上看不见多少肉色,猪肉就没有了。
酒席滋味比起平日肯定是好,但是大鱼大肉却也是没有的。
肉贵是一回事,荤油少也是一个原因。
“我跟他的结婚证明能买到十二斤猪肉,再用鸡肉凑一凑,行不?”十二斤的猪肉票,换成猪排、猪蹄能买更多,要是能买到猪排猪蹄的话。
十二斤猪肉听起来不多,但是一个社员,一年都不能够吃到十二斤。刘春只说是够了,比起别人办酒席,这样的十二斤猪肉肯定是少了,结婚在乡下是大事,要办喜事的人家会早一年半年在家里头养一头猪,不过这样一头猪,自家只剩半头不说,这里头还有给媒人的,给女方家里头的,真的到了餐桌上,也是没有多少肉的。
刘春听了这话,直说这事好。跟陈知青说的那样,有十二斤肉,再弄鸡肉凑一凑,结婚的酒席也办的过去。
听陈知青的意思,结婚证能领到的四斤油,也会在酒席上用掉,实际上有油就是炒素菜好吃。平时吃青菜不好吃,有时候还难以下咽,不是因为自家青菜难吃,而是家家户户都不舍得放油。
要她说,就是不用鸡肉凑,青菜里头放油也是过得去的。
郑林妹听到刘春的打算,瞪了她一眼,“你就光吃吃,能有什么过不去。都舍得放油了,要着的只放油,别人看到的是一桌的素菜,看不到的是里头的油水。这就是吃力不讨好,有时候表面功夫重要得很。”
陈柚也是这样想的,表面功夫可重要。
她舍得放油,也要用在刀刃上,用在别人看一眼、尝一口就会念念不忘的。比如油炸的鱼虾,别人一瞧就知道费了油,平时大家觉得费油的泥鳅、黄鳝,桌上一摆只要吃上去味道过得去,那就是放了油的。
饭桌上,看着陈知青,郑林妹感觉眼中酸涩。要是自己的姑娘,在千里之外嫁人,事事自己操办……天底下就是有这样狠心的娘,陈知青这样能干的闺女,放在谁家里,谁心疼。
有个人陪也好,那样的家里人,还不如没有。
别人从流言里听到的是陈柚处境的不堪,郑林妹听到的是陈柚父母的不堪。当妈的也就是傻了,才会更在意丈夫的女儿,所谓的后爸也不是什么老实人。
占尽了好处的,让一个小姑娘受苦,还有这样的老实人。
回去的路上郑林妹跟刘春谈,那些说陈柚的话,她是半点儿不信的,“陈知青跟炎夏是很清白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的事,都能被拿出来当话提。真说到沪市的事,就更加没有什么真话。纵然陈知青的亲妈不疼她,她那后爹也不是个好的。”
刘春点头,“何止,我瞧着就是个坏透的。什么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的话,就是编排女人的,男人就啥事没有了不成?啥事都是女人不好,他们那些大老爷们,一个个都是被女人牵着鼻子走的牛?”
远在沪市的人,陈柚的手够不到。
晚上,她躺在床上睡不着觉。
温度适宜,周遭没有人声,耳边是小虫子的催眠曲。
盖着薄薄的被子,并不会觉得冷,正是一年最好的时节。
半亩大队,坐在门槛上的刘荣国,想不通。
被他救上来的人,上岸后要嫁给别的男人。
知青跟知青,他们两个是配了。
可……日子不苦么?
两个知青怎么在异乡安家?
而自己又差劲在哪里。
刘荣国这段时间跟秦静走近,对秦静确实有些改变看法,越相处越觉得秦静不是陈柚口中会推人下水的那种人。
当时陈柚心中发慌,说出发昏的话,之后只能推卸责任。
他理解这样一回事。
只是陈柚的所作所为,苦了秦静。推人下水的事,秦静怎么能做得出来。
陈柚的一句指责,几近令秦静失去求生意志。
……
这些他都不想去在意,刘荣国知道自己跟陈柚没有了可能。在他以为走近的时候,两个人拉到了最远的距离。
刘荣国抱住了头,他不知道哪里在难受,处处都不让他舒服,身体上的心灵上的,没有哪一处是舒服的。
其实是秦静在说谎吧。
望着暗沉的夜,刘荣国心里头隐隐有了偏向,这其实是他最初的偏向。一开始,那件外衣不披在秦静身上,会不会不一样。
会的。
所以、不会的。
-
狗叫声由远及近,陈柚估摸着是陆子牧来了。天还没亮,陈柚就起来,陆子牧还要从家里头赶过来,比她起得还要早一些。
两个人是赶去县城买东西,高高的二八大杠,对陆子牧来说很是轻松。
自行车前头放了一个手电筒,不担心瞧不见路。
“等我两分钟,洗个脸。”
陆子牧站在自行车旁边,说好,不急。
安静站在陈柚门口的院子里,似乎真的一点儿也不急。
没两分钟,陈柚关上了门,手里包子塞给陆子牧,“吃个包子。”
包子的温度隔着荷叶传给陆子牧,并不烫手。
陈柚的手艺并不差,有一个在厂食堂上班的母亲,陈柚又从小丧父,很自然的会欣赏母亲、崇拜母亲。就是昨个请教刘春做腌藕尖,也是因为这边人的口味不一样,陈柚希望酒席上的藕尖是井塘这边口味的。
“素的,豆腐包。”陈柚已经一口咬下去,“趁热吃一个,我猜你都没来得及吃早饭。”
他说,谢谢。
陈柚笑:“真客气。”
陆子牧的自行车是借来的,骑在公路时,路变得开阔,陆子牧空出一只手来,将另一个包子也吃掉。包子还是温热的,用白面做的包子,暄软,包子皮还带了一点点甜味。
“我们家会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陈柚突然板直了腰,半晌惊讶道:“真的么?”
感受到后座人的喜悦,笑容爬上陆子牧的嘴角,自行车穿过风,让人说不出糊涂的话,“过两天就到了。”
他又强调:“在酒席之前。”
“那你能跟它一块戴着大红花。”说着陈油先笑起来,戴着大红花的陆子牧只会让人觉得俊朗。他的父母给他一张招人的脸,或许他没一个完整的家庭,但是在物质上不是有欠缺的人。
陈柚不是天生爱吃苦的人,找一个知青结婚,不能是自找苦吃。陆子牧这个人品行端正,体格也好,之后一起过日子不会苦到哪里去。当下看着条件不如书记家的儿子,但经历过城里生活的陈柚,见过农村媳妇生活的陈柚,并不想留在农村一辈子。
刘荣国的步步紧逼,更是陈柚急转弯的理由。
在村里安定下来,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够是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刘荣国的“喜欢”,让陈柚糟了苦,无论刘荣国是什么样的想法,以后的刘荣国会怎样对她,陈柚都不愿意选择刘荣国。
对方屈尊降贵,她不需要。
到食品站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门口已经有人在排队,并不多。陆子牧去队伍里排着,陈柚在一旁守着自行车。人少的时候还好,人一多起来,食品站门口买猪肉的队伍是人挤人。
所有的气息都拥在一起,前后拥挤着。
这样子站在一旁看自行车,毅然成了轻松活。
一辆自行车在这个时代是很拉风的,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十块钱,一辆自行车要四五月的工资,除此之外还需要工业票或者自行车票,那也是一票难求。在黑市,自行车票的价格也不便宜,这样一来,一辆自行车代表的意义就更重大。
在乡下一个有自行车的小伙子,有的是人要嫁。
陆子牧能够买得起自行车,陈柚没有十分惊讶。对于乡下人来说十分难得的自行车,放在沪市没有那样惊奇。郭春雅杨大勇加起来一百块钱的工资,一个月有四五张工业券,家里头是有自行车的。
没有两辆自行车,是不需要,而不是不能够。
不过,对陈柚来说,买一辆自行车是一件难事,所以陆子牧能够买到一辆自行车,对陈柚来说是一件好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买肉的队伍越来越长。
食品站的人扛着猪肉过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跟陈柚一样排在队伍外的人,嘴里念念有词数着队伍的长度。
来得早的人心里不焦急,排在中后排的,能不能买到肉,需要靠运气。
他们要看前头的人,到底买多少肉。
陆子牧到的是早的,买肉的时候陆子牧拿出来结婚证。
要了一个猪头,剩下的买猪蹄猪排。
师傅好奇:“怎么只要猪蹄猪排?”
能买肉,自然还是买肉的人多,结婚的时候猪蹄猪排能顶什么大用。
平时是有贪实惠的,买猪蹄猪排,但结婚的时候,还是指望着买到好肉。
“我跟爱人都是知青。”
卖肉的师傅瞧了一眼陆子牧,又拎了一个猪头过来,一过秤在他的结婚证后头盖了章。
“这个猪头算你四斤肉票,比买猪肉实惠。”
男知青很有眼力见没有什么不满,嘴里是感谢,手里是一抓糖果。卖肉的师傅不缺几颗糖果,但是心里头也是高兴的。面上不显什么,他将猪头给男知青,对方是应该感谢的,猪头一直是抢手货,虽然不是纯肉,但是价格是要比肉低的,需要的肉票也少。
结婚证本来能买一个猪头、十二斤的肉。
陆子牧拿到了两个猪头,还有十斤排骨,十二斤的猪蹄,虽然一斤纯肉也没有买到,但实际上很是不错。
要是去公社买猪肉,肯定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公社里甚至不是每天都有猪肉卖。还是县城里,虽然每天杀猪并不固定,但是每天都会杀猪卖。
“两个猪头有二十四五斤。”陆子牧说话的时候凑在陈柚耳边,可不是给别人听的。
两个人的离开的时候排在队伍后头的人,都露出羡慕的目光。
看见他们是骑自行车的,还以为是什么“关系户”,嘴里最多念叨念叨,也不好上前惹事。
“有关系也就是个穷酸户!”
“都是买猪下水,都不买些好肉,白白浪费了关系。”
“跟我们这些人抢便宜肉。”
要肉票的排骨、猪蹄,是他们也不大乐意要的,出肉率低不说还费柴。猪头不一样,一头猪就一个猪头,两个小年轻一口气就带走两个,他们跟猪头肉就没了什么关系。
同样是要肉票,猪头还是要比猪蹄、排骨受欢迎一点点。
排骨没肉不说,就是有肉也是瘦肉,没有什么油。
一样用来做猪肉冻,猪头要比猪蹄好处理不说,肉也要比猪蹄多。
陈柚露出满意的笑容,猪蹄可以做猪蹄冻,猪头可以卤猪头肉,排骨用来做糖醋焖排骨,处理下来的猪骨头还可以炖高汤,有骨头汤青菜的味道都能好上一个层次。
一回去陈柚的就开始处理猪头、猪蹄,刘春帮她打麻糍,陆子牧拿着清单继续去县城里采买。巧儿在灶台前烧火,锅里传出来肉香味。陈柚看见巧儿咽了咽口水,一双眼睛看了看灶台又低下去,一瞧就知道是馋肉了。
在乡下要吃一顿肉可不容易,不是逢年过节还真吃不上新鲜的肉,平日里的菜里头也没有什么油水。
巧儿低着头,闻着肉香,感觉到饥肠辘辘。
更不敢抬起头,让人瞧见自己的馋相。
陈柚将火烧过的猪蹄洗净,猪蹄上头的毛刷干净,并且将猪蹄之间烧不到那一块肉去除,省得影响猪肉的味道。
“刘春姐,我去婶子家把猪蹄煮了,你帮我看一下家。”
刘春看着陈柚利落的模样,直说好的,这又不是什么麻烦事情。陈柚擦了擦鼻尖的汗,往郑林妹家去,家里就一个大灶,炖猪头肉需要时间,将猪蹄带去郑林妹家里头不用等。
“买了这样多猪蹄?你们是起了个大早去县城?”
“婶子见微知著。”
郑林妹不跟陈柚嘴滑,“我来弄,就没见跟你这么忙的新娘。”
陈柚说自己是新时代的新娘。
郑林妹拿她没办法摇了摇头,猪蹄用刀割过,过了一遍水后,直接加料炖煮。猪蹄虽说没有多少肉,但是猪蹄的香味还是十分浓郁的。
串门的人瞧见陈柚,也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是林苗家里头发了大财,是陈柚要结婚办酒席,过来借灶台。
一闻就觉着陈知青是个舍得的。
郑林妹瞧见陈柚的筷子一动,就将猪蹄上的肉,从骨头上剔下来,她张开嘴巴有些讶异:“这是怎么做到的。”
她知道陈柚要做猪蹄冻,没想到陈柚是这样的熟手。
分肉骨这样的轻松。
陈柚还真的慢慢讲解给郑林妹听,这技巧是她从母亲手里学到的,倒是一直没给忘记。也就是刀法、还有水量、火候,听着还是蛮简单的,郑林妹决定下次自家也试一试。
肉剥离出来,那些骨头还要煮一道水,将煮出来的汤倒进肉汤里头。
混合再煮一道,这时候锅里就剩下猪肉跟猪肉汤,里头没有了骨头,猪肉汤上面的油层刮掉,猪肉汤放凉等着冻起来。
等冻起来的时候,还可以再挂一次猪油。
挂出来的猪油可以用来炒菜,剩下的骨头用来煮高汤,是一点儿都不会浪费掉。
陈柚捧着猪肉汤回去,将猪头肉从锅里捞出来,这个时候猪头肉已经染上了色浸入了味道,将骨头剔出来,等凉了将猪头肉切成薄片,这样多的猪头肉是陈柚这边跟陆子牧那边分的。
在井塘摆酒席就是早十点、午三点两顿,正餐定为九桌,每桌半斤猪头肉,也不到五斤,多的都拿到陆子牧那边去。猪蹄冻两边倒是不够分的,十二斤的猪蹄,能出的猪蹄冻,在七八斤。
中饭的时候,陈柚就着肉汤煮了粉丝,每个人碗里撒了几片猪头肉。
巧儿吃得很香,她感觉自己的嘴巴要掉进碗里去了。
几个男知青帮陈柚这边砌了两个临时的灶头,用砖石搭起来的,陈柚的院子里搭了不少的柴火。办酒席烧菜,可少不了柴火。
结婚要置办的东西,能久放的,他们两个之前已经置办好了。
结婚这前两日,主要是解决酒席上的菜,猪鱼鸡、还有青菜。陈柚种的那点菜,平时她自己吃是够的,结婚的时候办十来桌的酒,一下子是拿不出这样多的菜的。
陆子牧那边更是早中晚三餐,需要的菜食更多一些。
猪肉需要票,他们这边的却是有溪有河的,鱼肉可以填上。连山公社的人会吃辣,加了辣的鱼腥味就没有那么浓。
陆子牧过来的时候拎了鱼放在水缸里头,陈柚的院前有水坑,也能养几条鱼,就是担心被人拿走,或者被猫狗抓走吃掉,还是放在水缸里安全,他又匆匆将另外的几条鱼放在隔壁人家的水缸里头。
水缸里的水是之前就打好的,鱼赶上了水又是活蹦乱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