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察院,一个阴暗的房间内。

    陈萍萍平日经常待在这里,给八处的主办们开会。

    厚厚的玻璃窗上,蒙着一层黑布,遮挡了绝大部分阳光。

    很多年以前,这块黑布就被蒙上了。没有人尝试过去揭下它。

    李瑶兮不太喜欢不见光的地方,可是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陈萍萍这个持续多年的小习惯。

    在听到屋门处传来的敲门声时,本闲闲假寐的陈萍萍慢慢睁眼,道:“进。”

    刘醒木着脸踏进密室。他垂头行礼后,就默默地站在了一边。

    他内心有些不安定。九年前他走投无路,入了鉴察院四处,九年来兢兢业业,虽没得到晋升的机会,但也没犯过什么错。

    记得还是他入院之初的那年,远远地瞧上了一眼陈院长。那一年,这位轮椅上的长者,鬓边白发似乎要比现在少一些。

    后来,他虽时不时地为陈萍萍传话,可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依然是最底层的官员。

    出于对陈院长刻在骨子里的敬畏,刘醒没有抬头看着对方,只是盯着地面,等待着陈萍萍的指示。

    他听见翻阅卷宗的声音,纸页翻动,哗啦哗啦地轻响。

    然后陈萍萍威严而冷厉的声音传来,落在刘醒的耳朵里。

    “你是九年前入的鉴察院?”

    “是。”院长语气好像不太好。刘醒盘算着,莫非自己无意间惹了事,院长要发落他?

    “紧张什么嘛?抬头!”

    那是一道娇俏清脆的女声,很是耳熟。

    刘醒下意识地服从了声音主人的命令。

    抬起脑袋之后,映入眼帘的果真是那张脸。

    明眸似星,唇若点朱,琼鼻挺翘,光艳逼人。

    脸上还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刘醒自觉尴尬,眼神固执地落在李瑶兮那绣着大朵芍药花的华丽裙摆上,心中更加忐忑。

    他把心一横。

    罢,豁出去了。

    他已人到中年,眼看着生命的烛火燃了大半,却依然毫无建树,每日只为柴米油盐发愁,计较于碎银几两。

    不过是一条没什么用的命。要杀要剐,都听面前二位的吧。

    不想,李瑶兮笑逐颜开地拍了拍手,惊喜道:“原来是你呀!”

    陈萍萍淡淡笑了,问道:“你虽无太高的武功,可逃逸、潜伏的本领,放在四处也算一流,为何院里没有提拔过你?”

    得到陈萍萍的夸奖,刘醒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呵呵苦笑道:“下官哪知道啊?”

    陈萍萍不欲多言,对刘醒点点头道:“以后,你就跟着她了。”

    余悸未消的刘醒,像是忽然被从天而降的一个大肉包子,砸晕了一样。

    跟着李瑶兮?

    他当然知道李瑶兮是何人。南庆圣女,还是陈院长的亲信,在鉴察院里,她说的话,恨不得比陈萍萍的还管用。

    莫名其妙得到升迁,刘醒却没有被冲昏头脑。他冷静下来,没有多嘴,直接表明忠心道:“下官愿意效力。”

    于是,在基层混了九年之后,刘醒,终于一步登天。

    陈萍萍还要处理公务,李瑶兮便带着刘醒先行离去。

    李瑶兮和刘醒的第二次正式交谈,依然发生在马车上。

    刘醒身上的鉴察院官袍穿了多年,谁还没到需要打补丁的地步,可也已经灰扑扑的了。

    李瑶兮头痛地想,鉴察院的员工福利居然这么差?

    她摸出几两碎银子,道:“我身上就带了这点,你先扯几尺布,做两身新衣服去。”

    刘醒一味摇头,推辞道:“下官是密探,打扮得越不起眼越好。”

    李瑶兮铁了心要帮这大哥改善生活,硬把银子塞给他,调笑道:“上次我让你向陈萍萍讨银子买酒喝,你也没去,只能我替他补上了。”

    眼看桃夭居生意蒸蒸日上,李瑶兮也隐隐有了成为一方富豪的架势,自然不会吝啬这么点银钱。

    刘醒见推脱不成,只得僵着脸收下了。

    他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

    “小姐,您要带下官去哪?”刘醒本着敬业的工作态度,正色问道。

    “棠梨院。”

    ……

    半个时辰之后,换上普通平民服饰,并且稍稍易了容的刘醒,拘谨地和李瑶兮坐在了台下。

    刘醒自认为,他的生活非常无趣,原因之一则是他没有任何爱好,更无家室。

    每逢休沐,同僚们几乎都在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团圆之乐,年轻一点的小辈,偶尔会出去听个戏、打个马球作为消遣。

    可刘醒,只会窝在他那透光并不好的小屋里,拨着算盘,为下个月的花费绞尽脑汁地精打细算。

    四处的主要工作就是探取情报,所以刘醒也出入过一些高官的府邸,见识过富贵生活是什么样子。可这戏园子,他却是第一次来。一进门,就是扑鼻子的脂粉香气,呛得刘醒想打喷嚏。

    这次他们的位置很不起眼,几乎是在最角落里,却恰恰还能将戏台上的样子一览无余。

    待会将要上演的戏,《替凤》,刘醒早有耳闻。

    谢兰双的名字,京都无人不知。

    那个哀婉动人的贵妃温画屏,又上台来了。

    还是对月长嗟,苦闷伤情,只能诉与那轮明月听。

    这出戏李瑶兮已看过许多遍,基本上闭着眼睛都能把剧情和唱词背出来。

    说白了,就是个和《甄嬛传》类似的替身文学。戏中的皇帝在白月光温画蝶病逝后,偶然得知温画屏容貌酷似其姐,便用一道封贵妃的圣旨把她困在了宫中。

    只不过,温画屏可不是觉醒后屠龙的大女主。深宫寂寞,唯有明月夜夜相伴,让她思亲之情更盛。

    最终,她心情郁郁,于月夜从温画蝶生前居住的拥歌楼跳下。

    李瑶兮表示,这居然还是个《甄嬛传》和《延禧攻略》的缝合怪。

    只能说,古人和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其实没有差多少。宫斗剧,不是菀菀类卿,就是兰因絮果。

    很快,戏就层层推进到了高潮部分。

    而这高潮,则要以温画屏的血来书写。

    李瑶兮望着台子上那个站在高处的人影,忽然理解了朱黎的想法。

    悲剧,也是一种美,比喜剧美多了。

    台上,谢兰双翩跹的身形,恰如雨中折翼的蝶一般。

    很美。

    那种美,源于坠落前,就已支离破碎。

    他身着素衣,唱得凄厉不已,似感慨温画屏的一生,也似感慨着自己:

    “独上朱绮楼阁,看残春将尽、落红满地成磋磨;脱却金玉锦罗,将枷锁撕破,素衣须得胭脂和。莫!莫!告爹娘,禀圣上,奴先行一步去也———”

    他的脸上是以胭脂、油彩染就的浓妆,可李瑶兮却觉得,那妆下面必是一张血色尽失的脸。

    一场戏完了,台下看客叫起好来。他们狂热地伸出一只只手臂,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光,仿佛庆贺着这一场虚假的死亡。

    刘醒不大懂戏,为了不引起注意,他只紧紧闭着嘴巴。

    “台上那个演温画屏的,你记住了?”

    刘醒道:“他是化了妆的,我只能认得身形———但一定能认得的。”

    “你真气有几品?”

    “六品中上。”刘醒有点不好意思。

    “杀过人么?”

    “这是在鉴察院干的基本功夫。”刘醒沉声说道。

    他微感不解。李瑶兮难道是想……杀死那个伶人?

    “很好。他身边有至少一个暗卫监视他,你能不能在不被对方察觉的情况下接近他?”

    对于自己的藏匿功夫,刘醒相当自信。

    “下官有十分的把握。”

    “好,明天起,你就专门负责将他的行踪汇报与我听。”

    “是。”刘醒答得利落。

    ……

    接下来连续很多天,李瑶兮都再未见过刘醒。这家伙虽然不是六处的,可神出鬼没的风格却和影子差不多。

    而此时刚从棠梨院溜回来的刘醒,左拐右拐,在一条巷子里迅速换了一件外衫,又胡乱把脸上涂的东西用手绢抹掉。

    做完这一切后,他将手绢揉成皱皱的一团,塞入袖子中藏好,便假意轻松地走出了巷子。

    他沿着天河大道一路闲逛,来到闹市后,驻足于了一处面摊,要了一大碗加肉丁的面条,打算这样简单地犒劳犒劳自己。

    面条端上来后,他迫不及待地挑了一筷子,觉得味道稍稍淡了,于是又舀出两勺不要钱的辣子来,一并放到面碗里。

    辣子油的香气伴着肉香往刘醒鼻孔里钻。他满足而舒服地长叹着,然后开始风卷残云。最终,连面汤都没剩下。

    兜里还揣着几块沉甸甸的碎银子,是李瑶兮上次给他的。

    刘醒吃着面条,愈发确信李瑶兮必定是他的贵人。

    跟着对方混,他的月银都比以前多了差不多一倍!

    只不过……李瑶兮一直没有过任何举动,只是让他继续看着那个谢兰双。

    ……

    转眼冬去春来,又是一年三月。

    再一转眼,三月又马上要过去了。

    白念鸾和陈萍萍,双双煞有介事地等在陈园的一处玲珑的假山边。

    白念鸾严肃地绷着脸,像站军姿一样双手紧紧贴在腿边,时不时转头看一眼假山后面。

    俨然如临大敌。

    陈萍萍倒是很淡定,问道:“你紧张?”

    白念鸾一般不紧张,可一紧张就会不由自主地更加严肃。

    她机械地摇了三下头,语气毫无情绪波动地说:“不可能。”

    陈萍萍了然地轻轻一笑。

    白念鸾没心情与他斗嘴,只得暂时把他当空气,一心一意等待今天的寿星李瑶兮。

    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白念鸾深深注目于那个向她跑来的小姑娘,唇角稍稍扬起。

    那是她的大明星、天生属于聚光灯下的精灵。

    李瑶兮是热情而富有感染力的,属于元气甜妹型的漂亮女孩子———她上一世刚出道时走的也是这条路线。

    给人的印象,恰如酸酸甜甜的樱桃果酱。

    白念鸾习惯性地微微抬起双手,就像从前迎接从红毯上得胜归来的她一般。

    李瑶兮在奔跑过来时,看看陈萍萍再看看白念鸾,左右为难一下,最终雨露均沾地用胳膊同时揽住了二人的肩膀,脑袋则挤在了二人中间。

    陈萍萍想要揉一把李瑶兮的头顶,可想到这有可能会弄坏她好不容易梳好的头发,便放下手作罢。

    李瑶兮戏谑地迎上他的眼睛,上来就讨要礼物:“今年送我什么呀?”

    “喵~”

    仿佛是代替陈萍萍回答了她,假山后面传出了一声低低的猫叫。

    爱猫人士李瑶兮顿时双眼晶亮无比。

    白念鸾不自然地咳嗽一下,紧绷的脸上挤出笑来,邀功道:“我送的,看看?”

    老仆人怀里抱着那只英国短毛猫,从后面绕出来。

    那小家伙看着不过几个月大,全身都是雪白的,毛茸茸的耳尖轻轻耸动,一双金铜色的大眼睛好奇而懵懂。

    “喵?”

    猫咪人性化地偏过头,疑惑地从老仆人怀中钻出去,绕着李瑶兮的裙角闻了一圈。

    “嗷!”李瑶兮激动得都快流眼泪了。

    猫猫!猫猫和她贴贴了!

    猫门!

    她弯腰,一伸手就把小猫抱在臂弯里。

    那么小的一团,洁白的毛发那么柔软,让李瑶兮的心瞬间融化了。

    “糕糕?”

    大脑像是过了电一样,她甚至没有经过思考,这个名字就忽然像鱼儿一样从嘴里滑了出来。

    无比自然,无比顺理成章。

    “喵~”

    小猫似乎在回应她。

    白念鸾忽地笑了。

    “嗯,它叫糕糕。”

    也许世间所有初遇,都是走过时光的闭环后,一场蓄谋已久的重逢。

    糕糕再次嗅了嗅李瑶兮的气息,乖乖地依偎在了她怀里。

    ……

    自从得到了一只猫,李瑶兮很长一段日子里都一直在围着它转。

    就连去陈园,也要把它带着。

    陈萍萍纳闷地看着趴在他膝盖上打瞌睡的白色毛团子,试探性地用枯瘦的手指戳了戳它的小脑袋,开始逐渐理解李瑶兮撸猫的乐趣了。

    糕糕极粘人,一点不怕生。不过几日,就能舒服地在陈萍萍膝上睡觉了。

    陈萍萍不愿打搅了它午睡,便也在轮椅上小憩起来。

    待着待着,眼皮渐沉。

    陈萍萍迷迷糊糊地睡去。明明李瑶兮刚来京都那年,他还能在鉴察院秉烛至夜半,独自看那一摞摞公文。

    忘了是在哪个稀松平常的下午,他终于撑不住,疲倦地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当老仆人进来为他添茶时,还被吓了一下,以为他身体出了状况。

    陈萍萍回忆起这一段小事,自己都不禁轻轻微笑。

    晴朗的春日无疑是最适合休憩的。陈萍萍再睁眼时,太阳已悄然从天边缓缓滑至了地平线上方一点点的位置。

    糕糕早就醒了,此刻,它正轻巧地跳来跳去,试图用粉色的小肉垫捉住地上的光斑。

    李瑶兮正专心致志地往一个青瓷瓶里插花。新折的垂丝海棠和白色的铃兰,像是给青瓷瓶里挤上了满满当当的春意。

    窗子上新糊上了薄薄的蝉翼纱,隐隐透出外头花枝斜斜的影儿。刚沏的碧螺春,茶汤透亮,被热水冲开的茶叶飘在表面,像春天嫩绿色的新芽。

    大约惦记着还有几个月大东山之变就要爆发,李瑶兮总害怕会和陈萍萍分离一段时间,故而近日格外喜欢缠着他。

    陈萍萍任她闹着笑着,也任她拿外面采回来的鲜花,装点这间屋子,还有他已然染上薄霜的鬓角。

    李瑶兮以手指描摹过陈萍萍的眉骨。这副容貌,她有一阵子没有仔细打量过了。

    年月在他的面容上留下了不浅的痕迹,却依稀可辨当年清隽的影子。

    他倒是没再添白发,气色不算特别好,但到底没苍白得不成样子,只是身形与数月之前比更单薄些了。黑色的袍子,显得有些空荡荡。

    看来还得让她的萍萍多吃点。

    李瑶兮暗想。

    于是晚间时候,端到陈萍萍面前的,基本都是李瑶兮授意小厨房做的菜。下午她趁陈萍萍盯着玩得不亦乐乎的糕糕出神时,利用她微乎其微的营养学知识,在脑子里刷刷刷地写了一页又一页给陈萍萍调养身子的菜谱。

    于是晚膳中,光是汤羹,就有鲈鱼羹和山药板栗乌鸡汤两种,弄得陈萍萍甚至怀疑李瑶兮是要提前过年。

    糕糕一刻不离李瑶兮,像一只粘乎乎的糯米团子一样,扒在她的腿上。

    李瑶兮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唯恐她的宝贝哈基米掉下去,只哄着陈萍萍,让他多喝了一小碗鲈鱼羹。

    李瑶兮懒虫发作,晚膳之后不想回落花别院,索性和糕糕一起在陈园和陈萍萍挤一个屋。

    陈萍萍照例卧在塌上翻书看。已是四月中下旬,他却依然盖着不薄的被子,厚重的被角掖至胸口处,将他形销骨立的身躯尽数掩起。

    李瑶兮则如糕糕粘着她一般粘在陈萍萍身边,贴心地为他按摩着僵硬的双肩。

    “萍萍,夏天快到了啊。”

    陈萍萍放下书,低咳数声后应道:“是啊……该有雷雨天气了。”

    二人对视一眼,笑得活像两只狡黠的狐狸。

章节目录

菡萏戏浮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桃子味的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桃子味的云并收藏菡萏戏浮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