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书戴上斗笠,抱过宁明理褪下的衣衫,一边往外走,一边道:“知言与小宁璞从未到过麟州。我当年带了华山派弟子来此地,就是为了接应你们。但我苦等了十余年,直到今日才见到一个你。”
宁若英心里急着打听消息,对李兴伤道:“兴伤,你先在这里,姊姊马上回来。”说罢,跟在明知书后面边走边问:“姑姑,我真的亲眼见到我爹爹与宁璞一起送江沉月往麟州城方向来的。”
明知书道:“可当年江掌门回到中原后也未提及你爹爹与你弟弟二人,江湖上都相信他是独自从西夏狼骑手中逃脱的。”说话间,二人已到门边。明知书打开牢门,却见门外的宁明理已换上一身粗葛布衫,与左采葵各立在一匹马旁,第三匹马旁还有一个身高与宁明理差不多的少年。
明知书将宁明理的华服递给这少年穿上,但见这少年翻身上马,直往麟州西门奔去。左采葵招呼宁明理上马,再单手抿嘴,吹出一声口哨。那巷道内立刻转出六骑,个个身穿与宁明理一样的粗葛布衫,伏在马上,催马疾驰。左采葵与宁明理混在六骑之中,一众人直往西门去了。
宁若英道:“姑姑,原来你是用这个方式,将明理送出城去。”明知书点头道:“姑姑不得不出此下策,这件事情难办的点在于不送走他,会引火烧身,而送走他的行动一旦被发现,会身败名裂。”忽然不再说话,侧耳听风,道:“不好,出事了。”
明知书身形一闪,已飞上屋檐,踩着瓦片直往西门赶去。宁若英见那瓦片不但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竟也没有晃动分毫,足见姑姑的轻功已臻化境。
宁若英拔腿往西追去,连奔七八个巷口,才见到姑姑隐在一个房子后面,看着前方,她调匀呼吸,走到姑姑身旁,也往前面看去。只见一众官兵拦住巷道,挡住了众人去路。官兵领头的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手持长剑的锦衫男子,之前那个穿了宁明理衣衫的少年倒在他脚边,马匹在三四丈外空转,显然是这男子眼疾手快,一把将少年拖下马来。却听那男子冷冷地道:“师妹,你仍要与我比试剑法?”左采葵指着地上少年,问道:“你将元恺交予我,可行?”那男子道:“不行。”
躲在暗处的明知书轻声笑道:“没想到今夜是他协查巡夜,真是不巧。”宁若英问道:“姑姑,他是谁啊?”明知书道:“他?他是我侄儿,也是你堂哥,叫明少俨。”原来明知书虽只收了左采葵这一个徒弟,但明少俨在姑姑身边十余年,未行拜师之礼,却有师徒之实,是以二人常以师兄妹相称。
宁若英恍然道:“是大伯的儿子。”她虽然从未见过这个哥哥,但小时候常听爹娘提起过,大伯明知常与大婶早年间遭仇家暗算,死于非命,留下这个可怜见的哥哥。这哥哥自幼便跟在祖父祖母身边,感情甚好,谁知有一天受明知津连累,祖父祖母竟被江湖人士用流言秽语逼死,其后又亲历明、唐二人引发的大名府血案。明、唐二人走后,这个孤苦伶仃的哥哥终被姑姑明知书收养,才有了个较好的依靠。
却听明知书道:“少俨性情清冷,不苟言笑,但剑法学得不错,即便是采葵,也未见得是他对手。”
说话间,宁若英听到“当当”几声响,忙从姑姑身后探出半个头来,便见左采葵已与明少俨缠斗在一起。宁若英看了二招,不禁“咦”的一声,甚是惊喜,原来左采葵与明少俨使的都是明家的素玉剑法。
但见左采葵连挽三朵剑花,刺向对方的膻中、巨阙、神阙三处重穴,正是那招“白虹饮涧”,但左采葵递出长剑时并不见劲风刺出,反以绵柔之力徐徐前刺。宁若英以为她因与明少俨动手而手下留情,却见明少俨正在刺出一招“抱琴倚松”,长剑化作重重剑影,若松针漫舞,罩向宁若英的身遭,其剑力看着不比明知津差多少,但他这招只使到一半,忽地收招后仰,险险避开了左采葵的长剑,似乎也是有意相让。
明知书道:“若英,你不要认为少俨有意相让,他是不得不不避,因为他曾屡次败在这一剑招之下,是以知道这招的厉害。对了,若英你也学过白虹饮涧这一招,但你仔细看你采葵姊姊的剑法,与你练的有何不同?”
宁若英道:“我见张元使过此招,其劲力刚猛霸道,三朵剑花打在墙壁上呲呲作响。我没有他那般内力,却也是往刚猛劲力上练的。不过采葵姊姊的这招,走的不是刚猛路数,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绵柔之力。我实在看不出这绵柔之力该如何克敌制胜。”
明知书道:“道德经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王弼有注曰:‘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下次你与你采葵姊姊切磋一下,你便会明白为何少俨不敢去碰她如此绵柔的剑招。”
“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宁若英反复念诵这十个字,若有所悟。她知道女子劲力原不如男子,若一意与男子比试力道,那是以己之短攻其所长。她心底里忽地喊叫起来:“难道我一直都练错了?”忙抬头再看,见左采葵使了一招“晴雪飞滩”,又一招“玉龙下山”,都是用柔劲运剑,那明少俨面色一沉,似乎想不出破解办法,只得连躲二招。宁若英心里不由得盼他大胆地接上一招,好让自己瞧瞧这绵柔劲力到底是何等厉害。
左采葵再一招“岩虎争食”,这本是素玉剑法中最刚猛的一招,但此刻在她手中却化为最绵柔的一招,让宁若英看得啧啧称奇。明少俨嗔道:“欺人太甚。”他手中长剑一抖,施展出素玉剑法中最为精妙的“挫锐式”,其中包含九大剑招及二十七式变招,宁若英自己也苦练过此招,知道要练成此功,既要勤勉更要天赋,这时见了堂兄施展的这路剑法,心中不由得自惭形秽,与堂兄相比,自己的“挫锐式”只能用杂乱无章来形容。
但见明少俨一剑快似一剑,刚刚沾上左采葵的剑,已化作下一个剑招。左采葵仅挽一朵剑花的工夫,明少俨竟连攻了六招,但任凭他再多剑招攻来,都在那朵剑花里化于无形。
宁若英恍然道:“少俨堂兄是以快攻柔。”明知书道:“若英,你能看出以快攻柔,很是不错。”宁若英摇头叹道:“可我看不出采葵姊姊剑招的妙处所在,为甚么她挽起的那朵剑花如此厉害?”明知书笑道:“若英莫急,将来你的武功,决不在采葵之下。姑姑再送你八个字,‘专气致柔,涤除玄览’,也是出自道德经文,可与‘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这十个字合在一起琢磨。”又瞧了瞧前方,道:“不过少俨的内功比采葵厉害,时间一久,还是少俨会胜出。”
宁若英道:“那明理岂不是出不了城?”明知书道:“只能再想办法。不过今夜不能再拖下去,万一惊动知州大人与通判大人,很难善后。若英,姑姑不便现身,你想办法让众人都回我府上见我。”宁若英点头笑道:“好,不过我若是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姑姑千万别当真。”
宁若英清清嗓子,走出巷口,瞧见采葵姊姊与少俨堂兄仍在比剑,果然如姑姑所言,采葵姊姊的额头上香汗淋漓,青筋暴起,剑法也有些走形,内力确实不如少俨堂兄。
宁若英道:“明少俨,住手!”
明少俨正处上风,如何理会一个陌生女子,只将剑身一荡,往左采葵的下盘扫去。宁若英从一个粗葛布衫汉子手中借了一把宝剑,一招“玉龙下山”,替左采葵守住左路,连挡四五剑。明少俨眉头一皱,收剑后退,问道:“你是何人?为甚么会明家的素玉剑法?”
宁若英道:“我爹爹是明知言,我娘是宁清容,你可知道我是谁了?”明少俨冷冷地道:“你是我的堂妹,宁若英。”宁若英见他语气淡漠,问道:“你不信?”明少俨神情仍是冷淡,只道出一个字:“信。”
宁若英道:“姑姑让你即刻回去见她!方才有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跑到姑姑面前,说你言而无信,明明说要娶她,结果你翻脸不认账,她只得去求姑姑替她做主。”明少俨还没说话,左采葵先惊道:“不可能!决不可能!师哥不是这样的人!”
宁若英道:“别说你不信,姑姑也不信啊。可人家姑娘家,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赖在姑姑那里不肯离去,采葵姊姊,你说怎么办?”众官兵与群雄都在窃窃私语,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显然人人都不信明少俨会做出此等事情。
明少俨本来不信这无稽之谈,可宁若英与左采葵这一唱一和的,还惹得众人非议,看来不得不去见姑姑了。他回头交代众夜巡官兵,道:“你们守好城门,不准让任何人外出。我去去便来。”说罢便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左采葵也要上马回去,却被宁若英一把拉住缰绳,等明少俨走远了,才轻声道:“采葵姊姊,我说的都是假的,是姑姑让我调虎离山的。”
宁若英心里急着打听消息,对李兴伤道:“兴伤,你先在这里,姊姊马上回来。”说罢,跟在明知书后面边走边问:“姑姑,我真的亲眼见到我爹爹与宁璞一起送江沉月往麟州城方向来的。”
明知书道:“可当年江掌门回到中原后也未提及你爹爹与你弟弟二人,江湖上都相信他是独自从西夏狼骑手中逃脱的。”说话间,二人已到门边。明知书打开牢门,却见门外的宁明理已换上一身粗葛布衫,与左采葵各立在一匹马旁,第三匹马旁还有一个身高与宁明理差不多的少年。
明知书将宁明理的华服递给这少年穿上,但见这少年翻身上马,直往麟州西门奔去。左采葵招呼宁明理上马,再单手抿嘴,吹出一声口哨。那巷道内立刻转出六骑,个个身穿与宁明理一样的粗葛布衫,伏在马上,催马疾驰。左采葵与宁明理混在六骑之中,一众人直往西门去了。
宁若英道:“姑姑,原来你是用这个方式,将明理送出城去。”明知书点头道:“姑姑不得不出此下策,这件事情难办的点在于不送走他,会引火烧身,而送走他的行动一旦被发现,会身败名裂。”忽然不再说话,侧耳听风,道:“不好,出事了。”
明知书身形一闪,已飞上屋檐,踩着瓦片直往西门赶去。宁若英见那瓦片不但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竟也没有晃动分毫,足见姑姑的轻功已臻化境。
宁若英拔腿往西追去,连奔七八个巷口,才见到姑姑隐在一个房子后面,看着前方,她调匀呼吸,走到姑姑身旁,也往前面看去。只见一众官兵拦住巷道,挡住了众人去路。官兵领头的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手持长剑的锦衫男子,之前那个穿了宁明理衣衫的少年倒在他脚边,马匹在三四丈外空转,显然是这男子眼疾手快,一把将少年拖下马来。却听那男子冷冷地道:“师妹,你仍要与我比试剑法?”左采葵指着地上少年,问道:“你将元恺交予我,可行?”那男子道:“不行。”
躲在暗处的明知书轻声笑道:“没想到今夜是他协查巡夜,真是不巧。”宁若英问道:“姑姑,他是谁啊?”明知书道:“他?他是我侄儿,也是你堂哥,叫明少俨。”原来明知书虽只收了左采葵这一个徒弟,但明少俨在姑姑身边十余年,未行拜师之礼,却有师徒之实,是以二人常以师兄妹相称。
宁若英恍然道:“是大伯的儿子。”她虽然从未见过这个哥哥,但小时候常听爹娘提起过,大伯明知常与大婶早年间遭仇家暗算,死于非命,留下这个可怜见的哥哥。这哥哥自幼便跟在祖父祖母身边,感情甚好,谁知有一天受明知津连累,祖父祖母竟被江湖人士用流言秽语逼死,其后又亲历明、唐二人引发的大名府血案。明、唐二人走后,这个孤苦伶仃的哥哥终被姑姑明知书收养,才有了个较好的依靠。
却听明知书道:“少俨性情清冷,不苟言笑,但剑法学得不错,即便是采葵,也未见得是他对手。”
说话间,宁若英听到“当当”几声响,忙从姑姑身后探出半个头来,便见左采葵已与明少俨缠斗在一起。宁若英看了二招,不禁“咦”的一声,甚是惊喜,原来左采葵与明少俨使的都是明家的素玉剑法。
但见左采葵连挽三朵剑花,刺向对方的膻中、巨阙、神阙三处重穴,正是那招“白虹饮涧”,但左采葵递出长剑时并不见劲风刺出,反以绵柔之力徐徐前刺。宁若英以为她因与明少俨动手而手下留情,却见明少俨正在刺出一招“抱琴倚松”,长剑化作重重剑影,若松针漫舞,罩向宁若英的身遭,其剑力看着不比明知津差多少,但他这招只使到一半,忽地收招后仰,险险避开了左采葵的长剑,似乎也是有意相让。
明知书道:“若英,你不要认为少俨有意相让,他是不得不不避,因为他曾屡次败在这一剑招之下,是以知道这招的厉害。对了,若英你也学过白虹饮涧这一招,但你仔细看你采葵姊姊的剑法,与你练的有何不同?”
宁若英道:“我见张元使过此招,其劲力刚猛霸道,三朵剑花打在墙壁上呲呲作响。我没有他那般内力,却也是往刚猛劲力上练的。不过采葵姊姊的这招,走的不是刚猛路数,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绵柔之力。我实在看不出这绵柔之力该如何克敌制胜。”
明知书道:“道德经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王弼有注曰:‘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下次你与你采葵姊姊切磋一下,你便会明白为何少俨不敢去碰她如此绵柔的剑招。”
“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宁若英反复念诵这十个字,若有所悟。她知道女子劲力原不如男子,若一意与男子比试力道,那是以己之短攻其所长。她心底里忽地喊叫起来:“难道我一直都练错了?”忙抬头再看,见左采葵使了一招“晴雪飞滩”,又一招“玉龙下山”,都是用柔劲运剑,那明少俨面色一沉,似乎想不出破解办法,只得连躲二招。宁若英心里不由得盼他大胆地接上一招,好让自己瞧瞧这绵柔劲力到底是何等厉害。
左采葵再一招“岩虎争食”,这本是素玉剑法中最刚猛的一招,但此刻在她手中却化为最绵柔的一招,让宁若英看得啧啧称奇。明少俨嗔道:“欺人太甚。”他手中长剑一抖,施展出素玉剑法中最为精妙的“挫锐式”,其中包含九大剑招及二十七式变招,宁若英自己也苦练过此招,知道要练成此功,既要勤勉更要天赋,这时见了堂兄施展的这路剑法,心中不由得自惭形秽,与堂兄相比,自己的“挫锐式”只能用杂乱无章来形容。
但见明少俨一剑快似一剑,刚刚沾上左采葵的剑,已化作下一个剑招。左采葵仅挽一朵剑花的工夫,明少俨竟连攻了六招,但任凭他再多剑招攻来,都在那朵剑花里化于无形。
宁若英恍然道:“少俨堂兄是以快攻柔。”明知书道:“若英,你能看出以快攻柔,很是不错。”宁若英摇头叹道:“可我看不出采葵姊姊剑招的妙处所在,为甚么她挽起的那朵剑花如此厉害?”明知书笑道:“若英莫急,将来你的武功,决不在采葵之下。姑姑再送你八个字,‘专气致柔,涤除玄览’,也是出自道德经文,可与‘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这十个字合在一起琢磨。”又瞧了瞧前方,道:“不过少俨的内功比采葵厉害,时间一久,还是少俨会胜出。”
宁若英道:“那明理岂不是出不了城?”明知书道:“只能再想办法。不过今夜不能再拖下去,万一惊动知州大人与通判大人,很难善后。若英,姑姑不便现身,你想办法让众人都回我府上见我。”宁若英点头笑道:“好,不过我若是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姑姑千万别当真。”
宁若英清清嗓子,走出巷口,瞧见采葵姊姊与少俨堂兄仍在比剑,果然如姑姑所言,采葵姊姊的额头上香汗淋漓,青筋暴起,剑法也有些走形,内力确实不如少俨堂兄。
宁若英道:“明少俨,住手!”
明少俨正处上风,如何理会一个陌生女子,只将剑身一荡,往左采葵的下盘扫去。宁若英从一个粗葛布衫汉子手中借了一把宝剑,一招“玉龙下山”,替左采葵守住左路,连挡四五剑。明少俨眉头一皱,收剑后退,问道:“你是何人?为甚么会明家的素玉剑法?”
宁若英道:“我爹爹是明知言,我娘是宁清容,你可知道我是谁了?”明少俨冷冷地道:“你是我的堂妹,宁若英。”宁若英见他语气淡漠,问道:“你不信?”明少俨神情仍是冷淡,只道出一个字:“信。”
宁若英道:“姑姑让你即刻回去见她!方才有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跑到姑姑面前,说你言而无信,明明说要娶她,结果你翻脸不认账,她只得去求姑姑替她做主。”明少俨还没说话,左采葵先惊道:“不可能!决不可能!师哥不是这样的人!”
宁若英道:“别说你不信,姑姑也不信啊。可人家姑娘家,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赖在姑姑那里不肯离去,采葵姊姊,你说怎么办?”众官兵与群雄都在窃窃私语,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显然人人都不信明少俨会做出此等事情。
明少俨本来不信这无稽之谈,可宁若英与左采葵这一唱一和的,还惹得众人非议,看来不得不去见姑姑了。他回头交代众夜巡官兵,道:“你们守好城门,不准让任何人外出。我去去便来。”说罢便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左采葵也要上马回去,却被宁若英一把拉住缰绳,等明少俨走远了,才轻声道:“采葵姊姊,我说的都是假的,是姑姑让我调虎离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