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浚道:“吕庆的尸体并没有被凶手刻意隐藏,相反抛尸地点很显眼,尸体被发现后,宫内一定会封锁门禁排查凶手,如果将受命玺藏在身上,凶手的身份必将暴露无遗。臣以为,殿下的猜测不无道理,也许凶手杀吕庆的动机不是为了受命玺,而是为了干扰开笔仪式和元正大典。”
今日不仅是元正日,还是天下人改口,秦哲称帝的吉日,虽然他已经是所有人口中的“陛下”,但他的登基大典定于十一月初六举行,距今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无论满朝文武喊得有多响亮,律法尚未承认他国君的身份,礼部和宗正寺都还没有过文书这道仪制。
凶手将吕庆公然抛尸在太极宫东侧,又将受命玺物归原主,除了讥讽挑衅,秦哲想不出凶手行凶的第二个原因。
“吕庆死亡时间能否确定?”温绪问。
燕序齐回道:“在元正大典开始前的三刻钟内,这也与他从门下省取出受命玺的时间吻合,吕庆应该是在前往太极宫的途中遭遇凶手埋伏。”
吕庆尸体被发现后,秦哲下命封锁宫禁,凶手有可能还在太极宫内。
“三法司立案,彻查此案。”秦哲起身走往南窗前,望着阶下模糊的人影道:“搜身!出现在太极宫的所有人都要进行搜身,包括殿内殿外服侍的太监宫女,今日上朝的官员。”
搜什么?搜的是凶手作案时所用的绳索。
燕序齐躬身问,“今日上朝人员中包括外邦使臣,各等王爵以及诸位亲王……”
秦哲打断他说:“所有人,没有例外。”说完他又传来以前的恭王府长史鲁康配合三法司一同搜查,这样做是为了间接监视三法司的搜查过程。
温绪道:“既然吕庆死于他勒,他被凶手缚住脖颈时,出于求生的本能肯定会反抗挣扎,三位大人在排查时,一定要注意在场人员手腕处有无被抓挠的痕迹,或是官服上有无不自然的褶皱,身上的配饰有无缺失。”
池浚道:“大监所言是他勒案件的基本常识,我等会仔细检验,无需大监提醒。”
温绪道:“那就有劳各位大人了。”
三法司三位长官领命退出殿外后,阶下众人淋着雪接受三法司的搜查,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三人再次进入殿中回复案情进展。
燕序齐道:“回陛下,臣等对今日出现在太极宫的人员全部进行搜身后,未能找到作案绳索,他们身上均无与吕庆接触的迹象。”
秦哲听后看向鲁康,鲁康躬身表示燕序齐的说法无误,也就是说未能找到凶手。
池浚道:“吕庆出门下省的时间至元正大典开始,直到最后他的尸体被发现,这段时间太极宫的各道宫门上陆续有人员进入,宫禁并不是密封的状态,凶手行凶过后,很有可能已经利用这段间隙逃出宫外去了。”
秦哲又看向温绪,温绪建言道:“陛下,案发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朝中文武也就罢了,让外邦使臣和宗室王爵沐雪听候实在有失礼数。”
他的话外之音就是此案面临的困境,目前在场的人员已初步洗脱嫌疑,案子一时半会儿难以缉拿真凶归案,只能私下里再查,不便再让所有人陷于案情,扩大猜忌和恐慌。人多嘴杂,三人成虎,吕庆之死不知会在朝中造成什么影响,拖得时间越长,影响对于秦哲来说越为不利。
“叫散。”秦哲命道,“此案三法司负责继续追查。”
三法司长官再次走出殿外,接着殿外的人影逐渐退去,方才大秦新帝踌躇满志俯视的太极殿广场只剩下了凄风哀嚎。
燕序齐出殿时,门边一人向他看过来,他和她交换了一个肯定的眼色,燕序齐所要告诉唐颂的是,此案的案情发展到目前为止与她所闻听到的一切全部吻合,三法司官员在殿中陈述的都是事实。
殿中只余两人时,秦哲视线从窗前调回,他眯眼盯着桌案上自己那副墨迹,口气森然,“元正大典如此,等到朕的登基大典,还不知他们要如何?”
唐颂侧耳,她紧紧握着刀,极力从风声中辨听殿中的对话。
秦哲话语开头说的是“此人”,最后一句话说的却是“他们”。
温绪笑道:“那么他们一定是打错算盘了。”
秦哲问:“依大监看,此案的凶手是谁?”
温绪道:“无凭无据,奴婢不敢妄断,奴婢相信三法司……”
“三法司?”秦哲冷笑,“大监,朕不傻,凶手有备而来,今日未能查出真凶,日后还能查的到么?这案子拖下去大概率是一桩无头公案。背后谋划之人就是为了让朕如芒在刺,实话说,此人确实达到了目的。”
温绪没有回答,也没有主动过问他的推测,只道:“不管此人目的为何,他能指派凶手随意出入宫内,可谓胆大包天,这次他杀得是陛下的亲信,也许下次他的手段会更加过分。为了陛下的安危,奴婢会加快平康军募兵的进程。”
他的话看似是安抚,实则字字透着怂恿,秦哲听得心烦意乱,“大监是在回避朕么?”
殿中静默片刻后,温绪问:“殿下以为此人为何人?”
两人一递一答,秦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推测:“凶手如果不在出席大典的人员当中,那么他是如何避开宫禁成功脱身的?太极宫西、掖庭宫北的芳林门由花鸟司戍守。太极宫北、大明宫西兴安门外的西内苑是北衙禁军羽林军、神策军、神武军三卫戍守之地。其余宫门上由南衙中的四卫戍守。也许帮助凶手脱身的就是这三方的其中一方。”
这三方暗示是哪三方?南衙、北衙指的是燕王、齐王两方,花鸟司司长唐颂与靖王关系密切,秦哲口中的第三方也许指的就是靖王。
唐颂听着这场对话,讥讽一笑,心甘情愿受人操纵的傀儡怎会不多疑?
温绪迎合秦哲的意指道:“陛下的分析很有道理。”在秦哲再次开口前,他低声提醒说:“陛下,隔墙有耳。”
唐颂听到温绪这句话,心头猛的一跳,紧跟着她听到秦哲靴底和地砖之间的摩擦声,他调转了站立的方向。唐颂感知敏锐,她很清楚被人注视是什么样的感觉,即使是背朝对方。此时她察觉到秦哲的目光透过南窗看向了她。
她在寂静中压下内心的惊悸,听着秦哲缓慢向窗边走来,接着南窗突然被推开了。
秦哲看到窗外一张神色诧异的脸偏了过来,她似乎没料到他会在此时开窗,顺手把腰刀拨到一侧,躬身行礼:“陛下有何指示?”
秦哲向窗外扫了眼,殿门外除了唐颂还有呼啸而过的风声,“你散值吧。”他命道。
唐颂领命退至阶前,待南窗重新关闭,她转身向丹墀下走。
“不像是能听到的样子,不过大监提醒的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唐颂在秦哲话落时回首看向阶顶,太极宫的门脸看起来越来越丑陋了。温绪对她有戒备,今日他把这份戒备教给了秦哲。
她知道夺嫡的风波定会再起,但是她未料到会是以一具尸体拉开序幕。
殿内,秦哲回身看向温绪,“不管凶手是从哪道门上离宫的,能够准确掌握吕庆行踪的非门下省莫属,吕庆当初协助朕继承嫡长之位,最忌恨朕的除了燕王还能有谁?此人杀吕庆,却不损毁受命玺,不就是为了暗讽朕是白板天子?为了报复朕?”
温绪道:“陛下怀疑燕王是此案幕后的主使?”
“燕王是最大的嫌疑人,大监不这样认为么?”秦哲反问。
温绪措辞谨慎,“奴婢也倾向于这样的推测,但目下没有证据,奴婢……”
秦哲盯着御案上成堆的牒文,一边点头,一边冷笑,“证据?真相已经不重要了,今日使朕面色无光的也许是燕王,也许是齐王,甚至有可能是靖王,但是无所谓,只要坐在皇位上的人是朕,他们永远矮朕一截。只要朕坐稳皇位,他们奈若何?”
温绪适时躬身承诺,“奴婢会扶持陛下坐稳皇位,永御宸极。”
“大监,”秦哲行至御案前,双臂撑在案边一字一顿的道:“朕不想再看门下省的脸色了,朕不想再被门下省回驳了,朕不想再受任何人搂头盖脸的欺压了,朕受够了!”
温绪抬起视线对上冠冕垂珠下那双正在酝酿危险的眸,他淡淡一笑说:“那么奴婢便为陛下革除整个门下省。”
“还不够,”秦哲在垂珠后目露凶光,咬牙说:“朕要他们所有人的性命,朕要他们在黄泉下俯首称臣。”
平康帝的御道上,岂容他人践踏?秦哲深知他哥哥们的野心有多猖狂,不是他们死,就是他亡,前太子秦舒就是最好的示例,今日他的野心也终于被唤醒了。不,是被他们逼醒了。
万乘之尊无一例外不想独揽大权,谁登上了帝位谁就变成了龙虎,龙虎是极易生疑动怒的,捋虎须、逆龙鳞者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来日方长。”温绪笑得魅惑:“陛下只需静待时机。”
“静待?若是朕不想静待呢?”新帝的面色被垂珠的阴影覆盖,显得愈发阴郁。
温绪直立起身,冷静的笑,答道:“那便谋。”
“如何谋?”
“陛下是天子,天子之谋自然是光明磊落的谋。”
光明磊落。
秦哲问:“那便不会落人口柄了?”
“陛下放心,”温绪再次承诺,“奴婢不会做损害陛下声望之事。”说着他又提到了自己之前所说的话,“陛下要有耐心,静待时机不一定是被动之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吕庆之死,受命玺短暂丢失,皆因门下省监管不严,失职失责。执掌八帝印的大权,陛下可以借机收回了。”
天子诏令下发后,门下省如何行使封驳之权?门下省八位符宝郎掌天子之印,如果门下省不出示帝印,没有对应的帝印佐证,诏令如同废纸一张。反之,秦哲如果能亲自执掌八枚帝印,日后下发诏令时便能避开门下省的部分章程约束。
“朕如何没有想到?”新帝龙颜大悦,“朕这就下旨!”
符宝郎吕庆他勒案案发三个时辰后,太极宫通过舍人院下旨从门下省调出了新帝的八枚玉玺,今后它们由秦哲亲自执掌。
门下省没有动用封驳之权封还天子诏令,因为门下省自知理亏。门下侍中贾旭恒预感不妙后,在皇城散值后赶往燕王府。
燕王在廊下逗着鹦鹉说:“齐王还真是迫不及待,没想到他的动作这么快。”
贾旭恒问:“殿下,我们该怎么办?”
燕王不屑的道:“等齐王再亮招吧。”
唐颂晌午上值后,太极宫内的对话再无异状。傍晚散值后她前往大明宫,上官苍苍照常在兴安门处等候,两人往大明宫西侧的甬道深处走。
苍苍说:“主谋吕庆他勒案的应该不是燕王,燕王怎会把门下省执掌帝印的权力拱手相让?在与齐王的博弈中,燕王在朝中主要依靠的就是门下省的职能。依我看,齐王更有可能是本案的主谋。”
“我也这样认为。”唐颂判断,“秦哲继位后,门下省处处为难他,明里暗里给他使了不少绊子,所以吕庆死在元正大典时,他觉得燕王的嫌疑最大,池浚和温绪一前一后加深了他对燕王的怀疑,如果本案的主谋当真是齐王,那么他这一招便是假手于人,指示温绪利用秦哲剥夺了门下省执掌帝印之权。”
“妙计。”苍苍道:“这样一来,门下省失去了一项重要职能,秦哲反倒从本案中受益,他对温绪只会愈发倚重,他对齐王只会愈发服帖,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
唐颂颔首:“世子妃是梅家人,世子府与燕王府有牵连,我想此案的相关细节世子殿下有必要知道,了解燕王的处境,对世子府有益无害。说来说去,还是燕、齐两王之争,吕庆之死,是齐王削弱燕王权势的一步棋。”
“多谢唐司长提醒,”苍苍感谢道:“目前世子府在太极宫的耳目相对闭塞,有些事情还要通过司长才能知晓。”
唐颂笑道:“不必再跟我客气,就当是瞧在秦戎钺的面子上吧。”
苍苍笑了笑问:“此事需要告知义安宫么?”
义安宫如今指代的是皇太后:杨培芝。
唐颂点头,“如果典赞不嫌麻烦的话。”
“麻烦倒是不麻烦,”苍苍笑道:“只是有些疑惑,司长似乎很信任杨氏,司长既然遭受太极宫的驱逐,在杨氏面前声称一无所知便是,其实没有必要知无不言,对吧?”
“无关信任与否,”唐颂望着甬道尽头沉吟,“只是觉得时局中的每个人都不容轻视,杨氏性情隐忍,也许她下一次待机而动,能在时局中发挥恰当的作用。我在朝中需要的是各司其职的同僚,无关敌友之分。”
“我明白了,”苍苍笑道:“不过我有一句话想要奉劝唐司长,你对他人留有余地,反之则不然。”
上官氏满门抄斩,诛三族,彼时朝中无人对上官氏留有余地,除了独孤上野。
“我懂。”唐颂笑道:“我们都经历过。”
吐蕃兵马屠杀唐氏父子时,他们刀下同样不留余地,唐铭被践踏得尸骨无存,唐骋的头颅不知被遗弃在了何处。
有形的刀,无形的权,人们的骨肉被它们触及时,脆若琉璃。
“不知齐王下一步的计谋是什么?”苍苍叹道。
“秦哲正在气头上,”唐颂道:“我想,快了吧。”
“我们算是局外人么?”苍苍有些迷茫。
唐颂摇头,“人人都是局内人。”
今日不仅是元正日,还是天下人改口,秦哲称帝的吉日,虽然他已经是所有人口中的“陛下”,但他的登基大典定于十一月初六举行,距今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无论满朝文武喊得有多响亮,律法尚未承认他国君的身份,礼部和宗正寺都还没有过文书这道仪制。
凶手将吕庆公然抛尸在太极宫东侧,又将受命玺物归原主,除了讥讽挑衅,秦哲想不出凶手行凶的第二个原因。
“吕庆死亡时间能否确定?”温绪问。
燕序齐回道:“在元正大典开始前的三刻钟内,这也与他从门下省取出受命玺的时间吻合,吕庆应该是在前往太极宫的途中遭遇凶手埋伏。”
吕庆尸体被发现后,秦哲下命封锁宫禁,凶手有可能还在太极宫内。
“三法司立案,彻查此案。”秦哲起身走往南窗前,望着阶下模糊的人影道:“搜身!出现在太极宫的所有人都要进行搜身,包括殿内殿外服侍的太监宫女,今日上朝的官员。”
搜什么?搜的是凶手作案时所用的绳索。
燕序齐躬身问,“今日上朝人员中包括外邦使臣,各等王爵以及诸位亲王……”
秦哲打断他说:“所有人,没有例外。”说完他又传来以前的恭王府长史鲁康配合三法司一同搜查,这样做是为了间接监视三法司的搜查过程。
温绪道:“既然吕庆死于他勒,他被凶手缚住脖颈时,出于求生的本能肯定会反抗挣扎,三位大人在排查时,一定要注意在场人员手腕处有无被抓挠的痕迹,或是官服上有无不自然的褶皱,身上的配饰有无缺失。”
池浚道:“大监所言是他勒案件的基本常识,我等会仔细检验,无需大监提醒。”
温绪道:“那就有劳各位大人了。”
三法司三位长官领命退出殿外后,阶下众人淋着雪接受三法司的搜查,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三人再次进入殿中回复案情进展。
燕序齐道:“回陛下,臣等对今日出现在太极宫的人员全部进行搜身后,未能找到作案绳索,他们身上均无与吕庆接触的迹象。”
秦哲听后看向鲁康,鲁康躬身表示燕序齐的说法无误,也就是说未能找到凶手。
池浚道:“吕庆出门下省的时间至元正大典开始,直到最后他的尸体被发现,这段时间太极宫的各道宫门上陆续有人员进入,宫禁并不是密封的状态,凶手行凶过后,很有可能已经利用这段间隙逃出宫外去了。”
秦哲又看向温绪,温绪建言道:“陛下,案发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朝中文武也就罢了,让外邦使臣和宗室王爵沐雪听候实在有失礼数。”
他的话外之音就是此案面临的困境,目前在场的人员已初步洗脱嫌疑,案子一时半会儿难以缉拿真凶归案,只能私下里再查,不便再让所有人陷于案情,扩大猜忌和恐慌。人多嘴杂,三人成虎,吕庆之死不知会在朝中造成什么影响,拖得时间越长,影响对于秦哲来说越为不利。
“叫散。”秦哲命道,“此案三法司负责继续追查。”
三法司长官再次走出殿外,接着殿外的人影逐渐退去,方才大秦新帝踌躇满志俯视的太极殿广场只剩下了凄风哀嚎。
燕序齐出殿时,门边一人向他看过来,他和她交换了一个肯定的眼色,燕序齐所要告诉唐颂的是,此案的案情发展到目前为止与她所闻听到的一切全部吻合,三法司官员在殿中陈述的都是事实。
殿中只余两人时,秦哲视线从窗前调回,他眯眼盯着桌案上自己那副墨迹,口气森然,“元正大典如此,等到朕的登基大典,还不知他们要如何?”
唐颂侧耳,她紧紧握着刀,极力从风声中辨听殿中的对话。
秦哲话语开头说的是“此人”,最后一句话说的却是“他们”。
温绪笑道:“那么他们一定是打错算盘了。”
秦哲问:“依大监看,此案的凶手是谁?”
温绪道:“无凭无据,奴婢不敢妄断,奴婢相信三法司……”
“三法司?”秦哲冷笑,“大监,朕不傻,凶手有备而来,今日未能查出真凶,日后还能查的到么?这案子拖下去大概率是一桩无头公案。背后谋划之人就是为了让朕如芒在刺,实话说,此人确实达到了目的。”
温绪没有回答,也没有主动过问他的推测,只道:“不管此人目的为何,他能指派凶手随意出入宫内,可谓胆大包天,这次他杀得是陛下的亲信,也许下次他的手段会更加过分。为了陛下的安危,奴婢会加快平康军募兵的进程。”
他的话看似是安抚,实则字字透着怂恿,秦哲听得心烦意乱,“大监是在回避朕么?”
殿中静默片刻后,温绪问:“殿下以为此人为何人?”
两人一递一答,秦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推测:“凶手如果不在出席大典的人员当中,那么他是如何避开宫禁成功脱身的?太极宫西、掖庭宫北的芳林门由花鸟司戍守。太极宫北、大明宫西兴安门外的西内苑是北衙禁军羽林军、神策军、神武军三卫戍守之地。其余宫门上由南衙中的四卫戍守。也许帮助凶手脱身的就是这三方的其中一方。”
这三方暗示是哪三方?南衙、北衙指的是燕王、齐王两方,花鸟司司长唐颂与靖王关系密切,秦哲口中的第三方也许指的就是靖王。
唐颂听着这场对话,讥讽一笑,心甘情愿受人操纵的傀儡怎会不多疑?
温绪迎合秦哲的意指道:“陛下的分析很有道理。”在秦哲再次开口前,他低声提醒说:“陛下,隔墙有耳。”
唐颂听到温绪这句话,心头猛的一跳,紧跟着她听到秦哲靴底和地砖之间的摩擦声,他调转了站立的方向。唐颂感知敏锐,她很清楚被人注视是什么样的感觉,即使是背朝对方。此时她察觉到秦哲的目光透过南窗看向了她。
她在寂静中压下内心的惊悸,听着秦哲缓慢向窗边走来,接着南窗突然被推开了。
秦哲看到窗外一张神色诧异的脸偏了过来,她似乎没料到他会在此时开窗,顺手把腰刀拨到一侧,躬身行礼:“陛下有何指示?”
秦哲向窗外扫了眼,殿门外除了唐颂还有呼啸而过的风声,“你散值吧。”他命道。
唐颂领命退至阶前,待南窗重新关闭,她转身向丹墀下走。
“不像是能听到的样子,不过大监提醒的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唐颂在秦哲话落时回首看向阶顶,太极宫的门脸看起来越来越丑陋了。温绪对她有戒备,今日他把这份戒备教给了秦哲。
她知道夺嫡的风波定会再起,但是她未料到会是以一具尸体拉开序幕。
殿内,秦哲回身看向温绪,“不管凶手是从哪道门上离宫的,能够准确掌握吕庆行踪的非门下省莫属,吕庆当初协助朕继承嫡长之位,最忌恨朕的除了燕王还能有谁?此人杀吕庆,却不损毁受命玺,不就是为了暗讽朕是白板天子?为了报复朕?”
温绪道:“陛下怀疑燕王是此案幕后的主使?”
“燕王是最大的嫌疑人,大监不这样认为么?”秦哲反问。
温绪措辞谨慎,“奴婢也倾向于这样的推测,但目下没有证据,奴婢……”
秦哲盯着御案上成堆的牒文,一边点头,一边冷笑,“证据?真相已经不重要了,今日使朕面色无光的也许是燕王,也许是齐王,甚至有可能是靖王,但是无所谓,只要坐在皇位上的人是朕,他们永远矮朕一截。只要朕坐稳皇位,他们奈若何?”
温绪适时躬身承诺,“奴婢会扶持陛下坐稳皇位,永御宸极。”
“大监,”秦哲行至御案前,双臂撑在案边一字一顿的道:“朕不想再看门下省的脸色了,朕不想再被门下省回驳了,朕不想再受任何人搂头盖脸的欺压了,朕受够了!”
温绪抬起视线对上冠冕垂珠下那双正在酝酿危险的眸,他淡淡一笑说:“那么奴婢便为陛下革除整个门下省。”
“还不够,”秦哲在垂珠后目露凶光,咬牙说:“朕要他们所有人的性命,朕要他们在黄泉下俯首称臣。”
平康帝的御道上,岂容他人践踏?秦哲深知他哥哥们的野心有多猖狂,不是他们死,就是他亡,前太子秦舒就是最好的示例,今日他的野心也终于被唤醒了。不,是被他们逼醒了。
万乘之尊无一例外不想独揽大权,谁登上了帝位谁就变成了龙虎,龙虎是极易生疑动怒的,捋虎须、逆龙鳞者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来日方长。”温绪笑得魅惑:“陛下只需静待时机。”
“静待?若是朕不想静待呢?”新帝的面色被垂珠的阴影覆盖,显得愈发阴郁。
温绪直立起身,冷静的笑,答道:“那便谋。”
“如何谋?”
“陛下是天子,天子之谋自然是光明磊落的谋。”
光明磊落。
秦哲问:“那便不会落人口柄了?”
“陛下放心,”温绪再次承诺,“奴婢不会做损害陛下声望之事。”说着他又提到了自己之前所说的话,“陛下要有耐心,静待时机不一定是被动之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吕庆之死,受命玺短暂丢失,皆因门下省监管不严,失职失责。执掌八帝印的大权,陛下可以借机收回了。”
天子诏令下发后,门下省如何行使封驳之权?门下省八位符宝郎掌天子之印,如果门下省不出示帝印,没有对应的帝印佐证,诏令如同废纸一张。反之,秦哲如果能亲自执掌八枚帝印,日后下发诏令时便能避开门下省的部分章程约束。
“朕如何没有想到?”新帝龙颜大悦,“朕这就下旨!”
符宝郎吕庆他勒案案发三个时辰后,太极宫通过舍人院下旨从门下省调出了新帝的八枚玉玺,今后它们由秦哲亲自执掌。
门下省没有动用封驳之权封还天子诏令,因为门下省自知理亏。门下侍中贾旭恒预感不妙后,在皇城散值后赶往燕王府。
燕王在廊下逗着鹦鹉说:“齐王还真是迫不及待,没想到他的动作这么快。”
贾旭恒问:“殿下,我们该怎么办?”
燕王不屑的道:“等齐王再亮招吧。”
唐颂晌午上值后,太极宫内的对话再无异状。傍晚散值后她前往大明宫,上官苍苍照常在兴安门处等候,两人往大明宫西侧的甬道深处走。
苍苍说:“主谋吕庆他勒案的应该不是燕王,燕王怎会把门下省执掌帝印的权力拱手相让?在与齐王的博弈中,燕王在朝中主要依靠的就是门下省的职能。依我看,齐王更有可能是本案的主谋。”
“我也这样认为。”唐颂判断,“秦哲继位后,门下省处处为难他,明里暗里给他使了不少绊子,所以吕庆死在元正大典时,他觉得燕王的嫌疑最大,池浚和温绪一前一后加深了他对燕王的怀疑,如果本案的主谋当真是齐王,那么他这一招便是假手于人,指示温绪利用秦哲剥夺了门下省执掌帝印之权。”
“妙计。”苍苍道:“这样一来,门下省失去了一项重要职能,秦哲反倒从本案中受益,他对温绪只会愈发倚重,他对齐王只会愈发服帖,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
唐颂颔首:“世子妃是梅家人,世子府与燕王府有牵连,我想此案的相关细节世子殿下有必要知道,了解燕王的处境,对世子府有益无害。说来说去,还是燕、齐两王之争,吕庆之死,是齐王削弱燕王权势的一步棋。”
“多谢唐司长提醒,”苍苍感谢道:“目前世子府在太极宫的耳目相对闭塞,有些事情还要通过司长才能知晓。”
唐颂笑道:“不必再跟我客气,就当是瞧在秦戎钺的面子上吧。”
苍苍笑了笑问:“此事需要告知义安宫么?”
义安宫如今指代的是皇太后:杨培芝。
唐颂点头,“如果典赞不嫌麻烦的话。”
“麻烦倒是不麻烦,”苍苍笑道:“只是有些疑惑,司长似乎很信任杨氏,司长既然遭受太极宫的驱逐,在杨氏面前声称一无所知便是,其实没有必要知无不言,对吧?”
“无关信任与否,”唐颂望着甬道尽头沉吟,“只是觉得时局中的每个人都不容轻视,杨氏性情隐忍,也许她下一次待机而动,能在时局中发挥恰当的作用。我在朝中需要的是各司其职的同僚,无关敌友之分。”
“我明白了,”苍苍笑道:“不过我有一句话想要奉劝唐司长,你对他人留有余地,反之则不然。”
上官氏满门抄斩,诛三族,彼时朝中无人对上官氏留有余地,除了独孤上野。
“我懂。”唐颂笑道:“我们都经历过。”
吐蕃兵马屠杀唐氏父子时,他们刀下同样不留余地,唐铭被践踏得尸骨无存,唐骋的头颅不知被遗弃在了何处。
有形的刀,无形的权,人们的骨肉被它们触及时,脆若琉璃。
“不知齐王下一步的计谋是什么?”苍苍叹道。
“秦哲正在气头上,”唐颂道:“我想,快了吧。”
“我们算是局外人么?”苍苍有些迷茫。
唐颂摇头,“人人都是局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