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二年,三月十五。
兰州,崇信县。
崇信烽堠上,吐蕃的士兵警觉的瞭望着兰州以东的地域,阒寂无人的天幕下,残雪吸收夜色,泛着幽冥的光,像是深海里的波纹。
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踏在了他们的心弦上,一个月前,大秦剿杀了吐蕃一万兵马,扣押吐蕃王子罗追为质,吐蕃一方处于被动,不能再发起下一步的进攻,双方僵持的这段时日里,大秦一方必定在筹谋,在酝酿,不管对方预备利用罗追达成什么目的,今夜,来自原州的使者终于释放了信号。
一人一骑均穿戴甲胄,周身氤氲着金属的光泽,那使者像生出了金翼银翅,撕裂夜幕,飞奔而来。月光从天际的缺口处大肆流淌下,真如大秦诗人笔下的侠客: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来人停在烽堠近处,停在所有人的视野中,仰面望向他们。
这一眼看得他们心惊,是位女郎!
她没有穿戴头盔,所以目光无所遮拦,谛视烽堠之上,摘下肩背上的弓,从箭筒中抽箭,瞄准,射出。
她的目的不是进攻,所以吐蕃的兵士们只是搭箭防备,默默注视她,一袭强风袭面,她的箭头擦着他们的耳目飞过,钉在了他们身后的城墙上。
烽堠有三十米之高,可见她的臂力与准头。
她并没有当即抽身而走,她仍面向他们,微微勾唇。她笑了,那是明目张胆的挑衅,夜风助长了她的笑意,在他们耳边隐约响起了一声嗤。
其中一个哨兵忍无可忍,一箭射出,却只追到了她的背影,那箭撞上夜的筑障,折断了头颈,而她早已将他们抛在了身后。
领头的哨兵摘下墙上那只箭,上面带着一截残肢,是被齐根斩断的人的拇指,还有一封信笺,书道:
“三日后交质,罗追之命换兑兰州。特备赐赉,敬请笑纳。”
三日后,唐颂快马加鞭,从閖田烽堠赶回原州。
“吐蕃答应了交质的条件,”她风尘仆仆,还未坐下身便道:“铺里的探子探得:他们正在从兰州撤军,我带人去踩道,排除城内所有潜在的威胁后,咱们再前往驻军。”
一众同僚视着他,面露不安。燕序齐关切道:“唐颂,你手下仅有五十名花鸟使,凭借这些人手前去探路是否过于冒险?”
“这是我们一同商量的结果,”唐颂端起手边的杯,浅抿了一口茶道:“也是他们那帮人催着让我来的,总得有人前去哨探,我跟我的人是当下最合适的人选,我们是整个行军队伍的最前线。”
一旁的梅向荣对她的决定不予置评,显然这位老将默认这样的战略。常子依急了,“那五十个人也太少了!你们……”
唐颂放下杯盅,轻声打断他的话,“栖同,眼下原州只有五千人马,咱们必须维持兵力,就算调来了其他地方的兵力,本回的任务还得由我们这五十人前去执行。”
常子依张口还要再说,昌睦公主带着唐颂来到了外间,私下里叙话,“再等两日,等四哥和表兄的兵马到位,添些人手再做部署。”
唐颂认真的视着她,“昌睦,行军打仗,必须斟选最优的方略,这当中最忌人际私情,任何人都不该是例外。”
军情面前,不论人情。
咨阅不得不承认,她在朝堂斡旋的手段与战争的无情相比,还是相对温和的,文柄之间是温柔的绞杀,而兵柄之间是纯粹的厮杀。
假设吐蕃有诈,在兰州城内设下埋伏,那么唐颂的这一选择很有可能是有去无回的选择。
唐颂这类人的轴心稳固强大,她要报仇,她有使命,她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往无前。
咨阅只有尊重她的决定,目下,许可她,与她相互砥砺,是对她最大的尊重。她默默颔首,唐颂抬眼望出廊外,“昌睦,我的这帮手下,如有人遭遇不测,将来请朝廷给予厚恤。”
“唐颂,我答应你。”咨阅承诺:“吾之一言九鼎。”
唐颂临行前,萧羽追了上来,“唐颂,留步。”
他陪她走到她的马跟前,“我可以跟你一起。”
她抬眼,望出他的肩线,望着极远的天边笑道:“洛城的一批钢材马上就要到原州了,给我们花鸟司锻身漂亮的战甲吧,有花有鸟的那一类。”
她说完,回眼同他对视一刻,牵过马骑上后,又冲他笑,“提前谢谢你了。”
她走远了,萧羽追望她的背影,她跃马扬鞭,驰入了晴空里那轮正在西移的红日,融在里面。
————
酉初,经过崇信烽堠时,它已经人去楼空了,唐颂留下五名花鸟使驻守,带领其余的人手前往兰州。
兰州城门洞开,她看穿它,半扇夕阳正坐于一道城墙边缘,那是一抹均匀浓郁的颜色,像迎亲时,缔结新娘与郎君他们之间的那枚绣球。
她等候,半个时辰后,钟黎一行人身披红艳从城中出来。“烽帅,”他汇报:“粗略探了一遍,没见着人影儿,不过不能确定就是空城,范围太大了。”
“你留在外头放哨,”唐颂说着看向韦笙,“我俩带人再去探一遍。”
她跟韦笙各带了属下,共计二十个人,入城后再次进行摸排。
从兰州以西开始,城池的建制以御敌和作战为目的,营垒的配备比较完善,是她熟悉的样子,但唐颂不喜欢城内的气息,它残留着一种被异族掠夺后的气息,分明是大秦的地域,却使人感到陌生和抵触。
二十人四下散开,落入偌大的城池中,相互之间没有视野,遇到险情,需要自己当先应急,然后尝试向同伴发出预警。
深入城中,四周的墙体高耸,死寂将人包裹,向内推挤。唐颂一手按在横刀上,侧身沿着墙根向前摸排。
经过一个转角后,忽然有股力量搭上了她的肩头,像是熟人招呼她时搭肩的动作,她想回头一探究竟,却强行按捺了这份冲动。
因为她曾听说,部分突厥和吐蕃兵士训狼的手段神乎其神,将狼训成了人形,它会尾随在人的身后,悄无声息的直立起来,将一双前爪搭在人的肩上,在人反应回头的时候,咬断他的喉颈。
唐颂放缓脚步,瞥向自己的肩,一左一右搭着两只尖利的狼爪,脖颈后一股热息袭来,是野兽口中那股腥臭的味道。
这头狼像是成了精,耐心的跟着她走,她强自压下心跳,屏息迈步,越走那双爪子按在她肩上的力道越沉,她几乎能感受到狼舌上面的肉刺准备刺穿、吮吸她喉管里血液的兽/欲已经到达了极点。
天光在城墙下辟出阴影,阴阳交接的那道界限笔直分明,唐颂垂眼看着自己的足靴缓慢向前走,在踏出阴间,步入阳界的那一瞬间,她猛然蹲下身,翻滚后撤。
那双锋利的爪尖与她的甲胄摩擦,发出一声诡异扭曲的调子。
她拔出横刀回身,抬手抹去了额角的冷汗,那头狼前爪落地,在残雪上踏出缭乱的痕迹,它龇牙咧嘴,头颈贴地,正在蓄势,与她眈眈相望。
与此同时,隔着一道城墙,一人的惨叫声传来,人和兽扭打撕扯的动静开始在巷道内回荡。
有人遇害了。
这样的声响越来越多,越来越混杂。她面前这头狼受那声音的刺激亢奋起来,弓起身向她逼近。
唐颂凝视那双兽眼,心底涌出无尽的哀伤,她并不畏惧,只是哀伤。
她含泪冷笑,高喝:“银子!”
银子从一处角落里飞出,冲到她的身边,她流着泪,笑着抚它的头,“今儿你得认清狼样子了。”
银子识透了狼眼中的恶意,放声吼叫,在唐颂的一声命令之后,飞奔上前。
“杀。”
兽牙与兽牙相抵,残暴的撕咬,咬出血腥。这股气味吸进肺腑间,游遍全身,唐颂骨子里隐隐作痛,她挥刀,刺向那枚兽心,深入,剖开,使无尽的血腥流出。
可是这样不能解恨,不能泄愤,那狼嘴里吐出狼舌,林立的肉刺让她觉得惊悚又恶心。她需要更加浓稠的血水来喂饱她的刀。一抬眼,十多名吐蕃兵士正在眼前,手持弯刀向她冲杀而来。
她扬唇,向他们迎去。
血水喷溅,模糊了阴阳的交界处,她的眼眸在光影转折间忽明忽暗,那血水也逐渐模糊了她的面容。
厮杀会带来痛感,引出快意,快意压制疼痛,带着她在一柄一柄的弯刀下痛饮血腥。
她视那些人如饱满的血囊,尝到敌人的鲜血,她才觉得自己是在活着。
后来,她等到了援兵,才终于感到了疲累,她靠在城墙上,无力的滑坐下来。银子趴在她身边,勾着脖子,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她抬手,轻轻抚摸它的颤抖,安抚它,“痛么?”
狼群的哀嚎声渐被平息下去,唐颂抬头,目光看向对面的城墙,再往上看,残阳如血,它的冷意沿着砖墙的纹理流下,笼罩她,浸透她。
太痛了,她太痛了,每当她独自一人,平静下来,想起哥哥时。
数十米开外,他驻足,望着她。
落日嵌在城池的尽头,被城墙分割整齐,垂下一帘深红的幕布,照得她满身血光,她倚靠在墙上,倚靠在自己的横刀上,将自己丢弃在残雪中,她静静的仰望,似乎是在忏悔,她没有哭泣,眼尾宣泄出来的也是忏悔。
她几乎被它吞噬。
他迈步,疾步走向她,走近她,在她面前蹲跪下来,卸下她手里的刀。
他拥她入怀,死死的拥紧,他深嗅她的耳颈,阖眼,逼退眼底的湿润。
他不会质疑她任何一个决定,他永远会拥护她的决定,可是这般,他的心底为什么会如此之痛。
他想让她等他回来,他想为她挡下狼牙逼近她时的那股劲风,他想,敌人的鲜血喷溅时,应当同时沾染她跟他两人的铠甲。
他想,却无言。
“秦戎钺,”她在他脸旁轻声说:“你该早些回来的。”
“我该早些回来。”他终于可以不再沉默,“回来时听他们说你入了兰州,这一路我担心的要命,要死,颂颂,你明白么?我秦戎钺很自私,颂颂,你偶尔也该顾及一下我的感受。颂颂,我想你在意我。可以么?”
她额头抵着他的肩,听他频繁的念及她的名字,听他患得患失的腔调。她轻轻的笑,轻轻的落泪,“秦戎钺,我在意你,很在意,在意的要命。”
这一次,她很好的保护了自己,身上的伤势轻微,可是她闻听他的心跳时,她的心底会莫名生出疼痛,痛得钻心。
“秦戎钺,秦戎钺。”她痴笑,“我再也不要离开你了。”
————
平康二年,三月十七。
兰州城门处。
罗追跪在地上,抬头看到一人向他走近,他认得她,拖着一副残躯开始疯狂的挣扎。
她走到他面前,摘下封他喉舌的禁锢,罗追桀桀惨笑着,面容扭曲的吼叫,“唐钧的人头是我拿的!你哥哥的人头是我拿的!你们全家都是我杀的!”
她仿佛充耳不闻,靠近他躬身,低沉的嗓音钻进他心里:“说好的,一命换一城,吐蕃王却在兰州设下埋伏,明着撤军,暗地里却还留了三千人马玩了出空城计,可见没有诚意。这说明什么?你已经被吐蕃王室抛弃,成了一枚弃子,只可惜,吐蕃王赔了儿子,也失了兰州。”
罗追深知自己的命运,可是临死之人并不甘心,他把怨恨发泄给了眼前之人,“唐铭是我杀的!唐钧也是我杀的!你的哥哥们都是我杀的!你……”
唐颂再一次跟濒死之人的眼睛对视,那里面是无尽的绝望,她不敢想象唐铭和唐钧生前最后一刻的眼神。
罗追头颅落地,被高悬于兰州城门外,他的肉/身会日渐腐烂,化成一具枯骨。
这是对吐蕃和突厥的警示,也是宣战的象征。
兰州,崇信县。
崇信烽堠上,吐蕃的士兵警觉的瞭望着兰州以东的地域,阒寂无人的天幕下,残雪吸收夜色,泛着幽冥的光,像是深海里的波纹。
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踏在了他们的心弦上,一个月前,大秦剿杀了吐蕃一万兵马,扣押吐蕃王子罗追为质,吐蕃一方处于被动,不能再发起下一步的进攻,双方僵持的这段时日里,大秦一方必定在筹谋,在酝酿,不管对方预备利用罗追达成什么目的,今夜,来自原州的使者终于释放了信号。
一人一骑均穿戴甲胄,周身氤氲着金属的光泽,那使者像生出了金翼银翅,撕裂夜幕,飞奔而来。月光从天际的缺口处大肆流淌下,真如大秦诗人笔下的侠客: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来人停在烽堠近处,停在所有人的视野中,仰面望向他们。
这一眼看得他们心惊,是位女郎!
她没有穿戴头盔,所以目光无所遮拦,谛视烽堠之上,摘下肩背上的弓,从箭筒中抽箭,瞄准,射出。
她的目的不是进攻,所以吐蕃的兵士们只是搭箭防备,默默注视她,一袭强风袭面,她的箭头擦着他们的耳目飞过,钉在了他们身后的城墙上。
烽堠有三十米之高,可见她的臂力与准头。
她并没有当即抽身而走,她仍面向他们,微微勾唇。她笑了,那是明目张胆的挑衅,夜风助长了她的笑意,在他们耳边隐约响起了一声嗤。
其中一个哨兵忍无可忍,一箭射出,却只追到了她的背影,那箭撞上夜的筑障,折断了头颈,而她早已将他们抛在了身后。
领头的哨兵摘下墙上那只箭,上面带着一截残肢,是被齐根斩断的人的拇指,还有一封信笺,书道:
“三日后交质,罗追之命换兑兰州。特备赐赉,敬请笑纳。”
三日后,唐颂快马加鞭,从閖田烽堠赶回原州。
“吐蕃答应了交质的条件,”她风尘仆仆,还未坐下身便道:“铺里的探子探得:他们正在从兰州撤军,我带人去踩道,排除城内所有潜在的威胁后,咱们再前往驻军。”
一众同僚视着他,面露不安。燕序齐关切道:“唐颂,你手下仅有五十名花鸟使,凭借这些人手前去探路是否过于冒险?”
“这是我们一同商量的结果,”唐颂端起手边的杯,浅抿了一口茶道:“也是他们那帮人催着让我来的,总得有人前去哨探,我跟我的人是当下最合适的人选,我们是整个行军队伍的最前线。”
一旁的梅向荣对她的决定不予置评,显然这位老将默认这样的战略。常子依急了,“那五十个人也太少了!你们……”
唐颂放下杯盅,轻声打断他的话,“栖同,眼下原州只有五千人马,咱们必须维持兵力,就算调来了其他地方的兵力,本回的任务还得由我们这五十人前去执行。”
常子依张口还要再说,昌睦公主带着唐颂来到了外间,私下里叙话,“再等两日,等四哥和表兄的兵马到位,添些人手再做部署。”
唐颂认真的视着她,“昌睦,行军打仗,必须斟选最优的方略,这当中最忌人际私情,任何人都不该是例外。”
军情面前,不论人情。
咨阅不得不承认,她在朝堂斡旋的手段与战争的无情相比,还是相对温和的,文柄之间是温柔的绞杀,而兵柄之间是纯粹的厮杀。
假设吐蕃有诈,在兰州城内设下埋伏,那么唐颂的这一选择很有可能是有去无回的选择。
唐颂这类人的轴心稳固强大,她要报仇,她有使命,她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往无前。
咨阅只有尊重她的决定,目下,许可她,与她相互砥砺,是对她最大的尊重。她默默颔首,唐颂抬眼望出廊外,“昌睦,我的这帮手下,如有人遭遇不测,将来请朝廷给予厚恤。”
“唐颂,我答应你。”咨阅承诺:“吾之一言九鼎。”
唐颂临行前,萧羽追了上来,“唐颂,留步。”
他陪她走到她的马跟前,“我可以跟你一起。”
她抬眼,望出他的肩线,望着极远的天边笑道:“洛城的一批钢材马上就要到原州了,给我们花鸟司锻身漂亮的战甲吧,有花有鸟的那一类。”
她说完,回眼同他对视一刻,牵过马骑上后,又冲他笑,“提前谢谢你了。”
她走远了,萧羽追望她的背影,她跃马扬鞭,驰入了晴空里那轮正在西移的红日,融在里面。
————
酉初,经过崇信烽堠时,它已经人去楼空了,唐颂留下五名花鸟使驻守,带领其余的人手前往兰州。
兰州城门洞开,她看穿它,半扇夕阳正坐于一道城墙边缘,那是一抹均匀浓郁的颜色,像迎亲时,缔结新娘与郎君他们之间的那枚绣球。
她等候,半个时辰后,钟黎一行人身披红艳从城中出来。“烽帅,”他汇报:“粗略探了一遍,没见着人影儿,不过不能确定就是空城,范围太大了。”
“你留在外头放哨,”唐颂说着看向韦笙,“我俩带人再去探一遍。”
她跟韦笙各带了属下,共计二十个人,入城后再次进行摸排。
从兰州以西开始,城池的建制以御敌和作战为目的,营垒的配备比较完善,是她熟悉的样子,但唐颂不喜欢城内的气息,它残留着一种被异族掠夺后的气息,分明是大秦的地域,却使人感到陌生和抵触。
二十人四下散开,落入偌大的城池中,相互之间没有视野,遇到险情,需要自己当先应急,然后尝试向同伴发出预警。
深入城中,四周的墙体高耸,死寂将人包裹,向内推挤。唐颂一手按在横刀上,侧身沿着墙根向前摸排。
经过一个转角后,忽然有股力量搭上了她的肩头,像是熟人招呼她时搭肩的动作,她想回头一探究竟,却强行按捺了这份冲动。
因为她曾听说,部分突厥和吐蕃兵士训狼的手段神乎其神,将狼训成了人形,它会尾随在人的身后,悄无声息的直立起来,将一双前爪搭在人的肩上,在人反应回头的时候,咬断他的喉颈。
唐颂放缓脚步,瞥向自己的肩,一左一右搭着两只尖利的狼爪,脖颈后一股热息袭来,是野兽口中那股腥臭的味道。
这头狼像是成了精,耐心的跟着她走,她强自压下心跳,屏息迈步,越走那双爪子按在她肩上的力道越沉,她几乎能感受到狼舌上面的肉刺准备刺穿、吮吸她喉管里血液的兽/欲已经到达了极点。
天光在城墙下辟出阴影,阴阳交接的那道界限笔直分明,唐颂垂眼看着自己的足靴缓慢向前走,在踏出阴间,步入阳界的那一瞬间,她猛然蹲下身,翻滚后撤。
那双锋利的爪尖与她的甲胄摩擦,发出一声诡异扭曲的调子。
她拔出横刀回身,抬手抹去了额角的冷汗,那头狼前爪落地,在残雪上踏出缭乱的痕迹,它龇牙咧嘴,头颈贴地,正在蓄势,与她眈眈相望。
与此同时,隔着一道城墙,一人的惨叫声传来,人和兽扭打撕扯的动静开始在巷道内回荡。
有人遇害了。
这样的声响越来越多,越来越混杂。她面前这头狼受那声音的刺激亢奋起来,弓起身向她逼近。
唐颂凝视那双兽眼,心底涌出无尽的哀伤,她并不畏惧,只是哀伤。
她含泪冷笑,高喝:“银子!”
银子从一处角落里飞出,冲到她的身边,她流着泪,笑着抚它的头,“今儿你得认清狼样子了。”
银子识透了狼眼中的恶意,放声吼叫,在唐颂的一声命令之后,飞奔上前。
“杀。”
兽牙与兽牙相抵,残暴的撕咬,咬出血腥。这股气味吸进肺腑间,游遍全身,唐颂骨子里隐隐作痛,她挥刀,刺向那枚兽心,深入,剖开,使无尽的血腥流出。
可是这样不能解恨,不能泄愤,那狼嘴里吐出狼舌,林立的肉刺让她觉得惊悚又恶心。她需要更加浓稠的血水来喂饱她的刀。一抬眼,十多名吐蕃兵士正在眼前,手持弯刀向她冲杀而来。
她扬唇,向他们迎去。
血水喷溅,模糊了阴阳的交界处,她的眼眸在光影转折间忽明忽暗,那血水也逐渐模糊了她的面容。
厮杀会带来痛感,引出快意,快意压制疼痛,带着她在一柄一柄的弯刀下痛饮血腥。
她视那些人如饱满的血囊,尝到敌人的鲜血,她才觉得自己是在活着。
后来,她等到了援兵,才终于感到了疲累,她靠在城墙上,无力的滑坐下来。银子趴在她身边,勾着脖子,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她抬手,轻轻抚摸它的颤抖,安抚它,“痛么?”
狼群的哀嚎声渐被平息下去,唐颂抬头,目光看向对面的城墙,再往上看,残阳如血,它的冷意沿着砖墙的纹理流下,笼罩她,浸透她。
太痛了,她太痛了,每当她独自一人,平静下来,想起哥哥时。
数十米开外,他驻足,望着她。
落日嵌在城池的尽头,被城墙分割整齐,垂下一帘深红的幕布,照得她满身血光,她倚靠在墙上,倚靠在自己的横刀上,将自己丢弃在残雪中,她静静的仰望,似乎是在忏悔,她没有哭泣,眼尾宣泄出来的也是忏悔。
她几乎被它吞噬。
他迈步,疾步走向她,走近她,在她面前蹲跪下来,卸下她手里的刀。
他拥她入怀,死死的拥紧,他深嗅她的耳颈,阖眼,逼退眼底的湿润。
他不会质疑她任何一个决定,他永远会拥护她的决定,可是这般,他的心底为什么会如此之痛。
他想让她等他回来,他想为她挡下狼牙逼近她时的那股劲风,他想,敌人的鲜血喷溅时,应当同时沾染她跟他两人的铠甲。
他想,却无言。
“秦戎钺,”她在他脸旁轻声说:“你该早些回来的。”
“我该早些回来。”他终于可以不再沉默,“回来时听他们说你入了兰州,这一路我担心的要命,要死,颂颂,你明白么?我秦戎钺很自私,颂颂,你偶尔也该顾及一下我的感受。颂颂,我想你在意我。可以么?”
她额头抵着他的肩,听他频繁的念及她的名字,听他患得患失的腔调。她轻轻的笑,轻轻的落泪,“秦戎钺,我在意你,很在意,在意的要命。”
这一次,她很好的保护了自己,身上的伤势轻微,可是她闻听他的心跳时,她的心底会莫名生出疼痛,痛得钻心。
“秦戎钺,秦戎钺。”她痴笑,“我再也不要离开你了。”
————
平康二年,三月十七。
兰州城门处。
罗追跪在地上,抬头看到一人向他走近,他认得她,拖着一副残躯开始疯狂的挣扎。
她走到他面前,摘下封他喉舌的禁锢,罗追桀桀惨笑着,面容扭曲的吼叫,“唐钧的人头是我拿的!你哥哥的人头是我拿的!你们全家都是我杀的!”
她仿佛充耳不闻,靠近他躬身,低沉的嗓音钻进他心里:“说好的,一命换一城,吐蕃王却在兰州设下埋伏,明着撤军,暗地里却还留了三千人马玩了出空城计,可见没有诚意。这说明什么?你已经被吐蕃王室抛弃,成了一枚弃子,只可惜,吐蕃王赔了儿子,也失了兰州。”
罗追深知自己的命运,可是临死之人并不甘心,他把怨恨发泄给了眼前之人,“唐铭是我杀的!唐钧也是我杀的!你的哥哥们都是我杀的!你……”
唐颂再一次跟濒死之人的眼睛对视,那里面是无尽的绝望,她不敢想象唐铭和唐钧生前最后一刻的眼神。
罗追头颅落地,被高悬于兰州城门外,他的肉/身会日渐腐烂,化成一具枯骨。
这是对吐蕃和突厥的警示,也是宣战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