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听得靖王又道:“本王悉知,弓裔为匪为盗之人,皆为李贼所迫,非出本心。若就此弃暗投明,大梁必大赦于边地,免其劳役,建垦戍之师。”
在弓裔国,人一但犯罪坐牢,永远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直至病死累死。是以弓裔那些上山当土匪的人,早已是抱了必死之心,都是些亡命之徒。
相比之下,大梁只要罪人服刑期满,贬为庶人,便可获自由。靖王所言,便是依大梁例律,大赦这些土匪,成为徙民充实于边地,建立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减轻内地百姓的徭役。这些贼人摆脱了罪名,还成了官兵驻守边关,又有自己的田地,实是名利皆收。
靖王此言一出,在场的土匪面面相觑。金满看见,旁边那帮山大王紧握着刀柄的手,就渐渐收了回来。
靖王继续道:“大梁皇帝自来奉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策,大梁子民,请为大梁皇帝泽布四方。若新罗归顺我大梁,边地一战可免,守城兵士解甲归田,免其徭役。新罗百姓,垦荒自留,并赐良田五亩,免征税赋三年。新罗城吏治遵大梁律法,弓裔与大梁子民,一视同仁,必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业。新罗城内子民,有恭躬迎顺者,受上赏,有冥顽不化、抵死反抗者,格杀勿论!”
靖王戎马倥偬、历沙场无数,从来不是个怕打硬仗的人。可他深知,若战火一起,黎庶涂炭,民不聊生。若能智取,何须无辜死伤?边城的弓裔百姓,对李家王朝早已灰心,所求不过是活命和尊严罢了。
此言一出,弓裔国百姓再也坐不住了——大梁王子是说,要给他们分田,还要免除赋税和徭役?他们都不是游手好闲之辈,眼瞅着冬日将尽,春耕在即,如果有土地有种子有双手,还怕来年再挨饿不成?
人心都是肉做的,在场的弓裔人听到能与大梁人一视同仁,无不动心。
靖王说完,城楼底下扰攘纷乱起来,饥民交头接耳,有人大声呼喝,有人家去告诉家中老小……
守军指挥朴济臣心知赵简这番话,无异于在新罗城民心中投雷——不仅昭告剿匪之决心,还把收了新罗之后的新政都安排好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朴济臣实在不能再不作声,他开口朝对面喊道:“贼子赵简!就凭你这几句花言巧语,就想动摇我弓裔军心和民心?我弓裔仁慈,大梁人便是在我新罗城,我也没有亏待。若不然,早赶尽杀绝,还给你机会在这儿呼喝?”
然而,朴济臣终究底气不足。如今的新罗城,似一个满身恶疮无人过问的老叟,城将不城,岌岌可危。
还没等朴济臣喊完,靖王早已撤身下了安东城楼。
……
靖王回了大营,第一件事便是写信。他要用飞鸽传书,要用最快的马儿传信,告诉云嫣,他安全无虞——之前传出的消息,不过是他使的计策而已。
马骁在案前伺候笔墨,靖王提笔蘸墨,刚写了个开头,却忽感千言万语涌上心间,一时间胸中的思念、担忧、爱怜、疼惜齐齐发作,纵然心中有万句言词,落在笔头却写不得半句。
马骁却突然想起什么,脊柱蓦地一凉,心里毛毛的,开口道:“殿、殿下,您歇息的时候,大、大小姐也送来好些书信,不、不如先看看吧?”
靖王一个眼神扫过去,道:“何不早说?”早起马骁不是说,云嫣的信都是幽岚山转过来那些吗?
自冬月初二那日,靖王佯装被箭射伤倒在城楼上,便每日服用焦神医专门调制的药方,连日昏睡不起。
装死这回事,也是非常严肃的。因这世上没有傻子,想骗过别人,首先得骗过自己。
靖王昏睡的时日,自京城送给靖王的信,都由马骁收着。京郊幽岚山姜云继那头送来的信最多,三天两头一封,不用猜也知道,都是急着探问靖王身体是否安然无恙的。
只姜小姐的亲笔信,想必是与殿下倾诉衷肠的情话,马骁没敢拆开看,便藏在了信匣的夹层底下。
马骁这人,于儿女情爱、家长里短上向来糊涂,一来二去,他竟然把云嫣写信的这事儿给忘了。
马骁不等靖王再发话,便屁颠颠儿地去取那信匣子了,生怕靖王抽他。
靖王确实想抽他,可想想还是算了,马骁是个脑子缺弦的莽夫,要他似福顺一般体贴心细,怕是办不到。
谁知,靖王打开云嫣的信时,顿时眉头一凝。看到这一沓书信,才知道太子已然在锦乡侯府见过了云嫣,并意欲纳她为妃。
马骁睃一眼靖王脸色,立刻受到了惊吓,心知自己坏了事,已感觉到屁股疼了。不料,靖王却无暇再顾及其他,提笔开始在纸上疾书。
正写着,外头忽传梁其威将军求见,十万火急。
靖王不悦,拿一张绵薄的生宣覆于刚刚书写的信纸之上,传梁其威进帐。
梁其威进了营房,喜眉笑目的,口中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一边说着一边呈上来一封书信,上写着“感恩抚己誓志投诚”。
梁其威斑白的鬓须都带着笑,道:“殿下,炮台山的土匪头子金满送来了美玉和丝帛两箱,已送至帐外,誓要归顺大梁,效犬马之劳……”
靖王看过信,点了点头,道:“他既有此心,给他调拔粮饷,将寨中五十人悉数编入垦戍之师,于炮台山以西垦荒屯田。去吧。”示意梁其威可以退下了。
可梁其威意尤未尽,仍旧立在靖王案台边上,真心实意夸赞道:“殿下果真少年英雄,谋略过人!先头给那些弓裔小民尝点甜头,再饿上几日,而今失而复得,自是恐患再失,归顺之心更加急迫。殿下又将时间掐算得刚好,眼看着就是春耕,新政种种,皆是还富于民,那新罗城的愚民焉有不从之理……”
言下之意,靖王装死装得恰到好处,地点时间都掐算得挺好。
靖王见梁其威得意忘形,言语间对弓裔十分轻慢鄙视,道:“明日飨士卒,再日攻城。进城以后,不得烧杀掠抢,凡新罗百姓,以礼相待。独新罗守军朴济臣,必负隅顽抗,此人乃将帅之才,替本王活捉了他。”
梁其威想起靖王一再叮嘱要礼贤弓裔边民,连忙应是,想起后天还有硬仗要打,便又禀报了军中细节,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又请靖王明日沙场点兵,得了应允,这才退下了。
梁其威将将退下,外头便报,京城有书信送到。马骁即刻到帐外取了,送了进来,禀道:“殿下,是幽岚山姜公子的亲笔信。”
展开书信,看到上头的字迹,靖王心下一凛。
姜云继信中所言非同小可——云嫣冬月十五那日,因要进宫面见皇太后而去了太子府上,之后便不知去向。既没回府,也不在太子府上,姜家上下正设法四处寻她。
马骁见靖王握着那纸书信,神情端凝,劝慰道:“殿下切莫挂心,大小姐足智多谋,必是设法避开了太子耳目。且大小姐性子刚烈,就算被太子羁押,也断不会委屈求全,从了太子……”
靖王的咬肌就紧了紧。
马骁这蠢才,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靖王担心的,正是云嫣那宁死不屈的性子!
更忧心的是,她得知他中箭的消息,又得不到回信,以她的执拗,只怕会前往辽东来寻他。京城前往辽东,一路上凶险无数,她一个弱女子……便是有静训在,也难以熬过边关风雪……
靖王回神,吩咐道:“传令下去,命杨懋率领一队人马,往京城方向,一路迎着姜家小姐而去……”
马骁脱口而出:“杨懋后天不是要上战场?”
靖王喝道:“她若有事,我要全新罗城陪葬!”
马骁一愕,见靖王眼神狠厉,怕是早动了怒,吓得再不敢言语。其实他不过是担心,派杨懋一人去接应姜大小姐,是否可信?
靖王平息了一下胸中郁气,缓声道:“命杨懋一路细细察探,若有小姐行踪,不惜性命,务必护她周全……”
……
话说,那日云嫣被太子府家将追赶,一路逃至圣莲山脚下,正巧见山中雾霭四起,便与静训弃了车马,往圣云峰的密林里躲。
云嫣深知,太子派人究追不舍,定是识出了她的破绽,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若太子遣人搜山,密林里肯定藏不住身。抬眼望去,只见圣云峰上有一座寺庙,云嫣跟静训便不要命地往山上跑。
等到了寺门前,才发现这是一座尼姑庵,有门匾上书写着“清照庵”。云嫣和静训心下警惕,躲在庵门外,探头查探动静。
只见庵门内是一处四合院子,内有佛堂,遍植松柏。此时四下寂寂,一抹苍翠底下,立着一个清瘦娴静的身影。一袭青灰布衫,身姿纤纤,正把眼看着松柏上的一只青鸟出神。
正在这时,庵堂内的铜钵敲了三响,已到了晚课时辰。那身影被钵响惊起,转过身,缓缓朝着庵堂走过来。
她转过身来的时候,云嫣却是大吃一惊。
在弓裔国,人一但犯罪坐牢,永远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直至病死累死。是以弓裔那些上山当土匪的人,早已是抱了必死之心,都是些亡命之徒。
相比之下,大梁只要罪人服刑期满,贬为庶人,便可获自由。靖王所言,便是依大梁例律,大赦这些土匪,成为徙民充实于边地,建立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减轻内地百姓的徭役。这些贼人摆脱了罪名,还成了官兵驻守边关,又有自己的田地,实是名利皆收。
靖王此言一出,在场的土匪面面相觑。金满看见,旁边那帮山大王紧握着刀柄的手,就渐渐收了回来。
靖王继续道:“大梁皇帝自来奉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之策,大梁子民,请为大梁皇帝泽布四方。若新罗归顺我大梁,边地一战可免,守城兵士解甲归田,免其徭役。新罗百姓,垦荒自留,并赐良田五亩,免征税赋三年。新罗城吏治遵大梁律法,弓裔与大梁子民,一视同仁,必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业。新罗城内子民,有恭躬迎顺者,受上赏,有冥顽不化、抵死反抗者,格杀勿论!”
靖王戎马倥偬、历沙场无数,从来不是个怕打硬仗的人。可他深知,若战火一起,黎庶涂炭,民不聊生。若能智取,何须无辜死伤?边城的弓裔百姓,对李家王朝早已灰心,所求不过是活命和尊严罢了。
此言一出,弓裔国百姓再也坐不住了——大梁王子是说,要给他们分田,还要免除赋税和徭役?他们都不是游手好闲之辈,眼瞅着冬日将尽,春耕在即,如果有土地有种子有双手,还怕来年再挨饿不成?
人心都是肉做的,在场的弓裔人听到能与大梁人一视同仁,无不动心。
靖王说完,城楼底下扰攘纷乱起来,饥民交头接耳,有人大声呼喝,有人家去告诉家中老小……
守军指挥朴济臣心知赵简这番话,无异于在新罗城民心中投雷——不仅昭告剿匪之决心,还把收了新罗之后的新政都安排好了,简直是岂有此理!
朴济臣实在不能再不作声,他开口朝对面喊道:“贼子赵简!就凭你这几句花言巧语,就想动摇我弓裔军心和民心?我弓裔仁慈,大梁人便是在我新罗城,我也没有亏待。若不然,早赶尽杀绝,还给你机会在这儿呼喝?”
然而,朴济臣终究底气不足。如今的新罗城,似一个满身恶疮无人过问的老叟,城将不城,岌岌可危。
还没等朴济臣喊完,靖王早已撤身下了安东城楼。
……
靖王回了大营,第一件事便是写信。他要用飞鸽传书,要用最快的马儿传信,告诉云嫣,他安全无虞——之前传出的消息,不过是他使的计策而已。
马骁在案前伺候笔墨,靖王提笔蘸墨,刚写了个开头,却忽感千言万语涌上心间,一时间胸中的思念、担忧、爱怜、疼惜齐齐发作,纵然心中有万句言词,落在笔头却写不得半句。
马骁却突然想起什么,脊柱蓦地一凉,心里毛毛的,开口道:“殿、殿下,您歇息的时候,大、大小姐也送来好些书信,不、不如先看看吧?”
靖王一个眼神扫过去,道:“何不早说?”早起马骁不是说,云嫣的信都是幽岚山转过来那些吗?
自冬月初二那日,靖王佯装被箭射伤倒在城楼上,便每日服用焦神医专门调制的药方,连日昏睡不起。
装死这回事,也是非常严肃的。因这世上没有傻子,想骗过别人,首先得骗过自己。
靖王昏睡的时日,自京城送给靖王的信,都由马骁收着。京郊幽岚山姜云继那头送来的信最多,三天两头一封,不用猜也知道,都是急着探问靖王身体是否安然无恙的。
只姜小姐的亲笔信,想必是与殿下倾诉衷肠的情话,马骁没敢拆开看,便藏在了信匣的夹层底下。
马骁这人,于儿女情爱、家长里短上向来糊涂,一来二去,他竟然把云嫣写信的这事儿给忘了。
马骁不等靖王再发话,便屁颠颠儿地去取那信匣子了,生怕靖王抽他。
靖王确实想抽他,可想想还是算了,马骁是个脑子缺弦的莽夫,要他似福顺一般体贴心细,怕是办不到。
谁知,靖王打开云嫣的信时,顿时眉头一凝。看到这一沓书信,才知道太子已然在锦乡侯府见过了云嫣,并意欲纳她为妃。
马骁睃一眼靖王脸色,立刻受到了惊吓,心知自己坏了事,已感觉到屁股疼了。不料,靖王却无暇再顾及其他,提笔开始在纸上疾书。
正写着,外头忽传梁其威将军求见,十万火急。
靖王不悦,拿一张绵薄的生宣覆于刚刚书写的信纸之上,传梁其威进帐。
梁其威进了营房,喜眉笑目的,口中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一边说着一边呈上来一封书信,上写着“感恩抚己誓志投诚”。
梁其威斑白的鬓须都带着笑,道:“殿下,炮台山的土匪头子金满送来了美玉和丝帛两箱,已送至帐外,誓要归顺大梁,效犬马之劳……”
靖王看过信,点了点头,道:“他既有此心,给他调拔粮饷,将寨中五十人悉数编入垦戍之师,于炮台山以西垦荒屯田。去吧。”示意梁其威可以退下了。
可梁其威意尤未尽,仍旧立在靖王案台边上,真心实意夸赞道:“殿下果真少年英雄,谋略过人!先头给那些弓裔小民尝点甜头,再饿上几日,而今失而复得,自是恐患再失,归顺之心更加急迫。殿下又将时间掐算得刚好,眼看着就是春耕,新政种种,皆是还富于民,那新罗城的愚民焉有不从之理……”
言下之意,靖王装死装得恰到好处,地点时间都掐算得挺好。
靖王见梁其威得意忘形,言语间对弓裔十分轻慢鄙视,道:“明日飨士卒,再日攻城。进城以后,不得烧杀掠抢,凡新罗百姓,以礼相待。独新罗守军朴济臣,必负隅顽抗,此人乃将帅之才,替本王活捉了他。”
梁其威想起靖王一再叮嘱要礼贤弓裔边民,连忙应是,想起后天还有硬仗要打,便又禀报了军中细节,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又请靖王明日沙场点兵,得了应允,这才退下了。
梁其威将将退下,外头便报,京城有书信送到。马骁即刻到帐外取了,送了进来,禀道:“殿下,是幽岚山姜公子的亲笔信。”
展开书信,看到上头的字迹,靖王心下一凛。
姜云继信中所言非同小可——云嫣冬月十五那日,因要进宫面见皇太后而去了太子府上,之后便不知去向。既没回府,也不在太子府上,姜家上下正设法四处寻她。
马骁见靖王握着那纸书信,神情端凝,劝慰道:“殿下切莫挂心,大小姐足智多谋,必是设法避开了太子耳目。且大小姐性子刚烈,就算被太子羁押,也断不会委屈求全,从了太子……”
靖王的咬肌就紧了紧。
马骁这蠢才,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靖王担心的,正是云嫣那宁死不屈的性子!
更忧心的是,她得知他中箭的消息,又得不到回信,以她的执拗,只怕会前往辽东来寻他。京城前往辽东,一路上凶险无数,她一个弱女子……便是有静训在,也难以熬过边关风雪……
靖王回神,吩咐道:“传令下去,命杨懋率领一队人马,往京城方向,一路迎着姜家小姐而去……”
马骁脱口而出:“杨懋后天不是要上战场?”
靖王喝道:“她若有事,我要全新罗城陪葬!”
马骁一愕,见靖王眼神狠厉,怕是早动了怒,吓得再不敢言语。其实他不过是担心,派杨懋一人去接应姜大小姐,是否可信?
靖王平息了一下胸中郁气,缓声道:“命杨懋一路细细察探,若有小姐行踪,不惜性命,务必护她周全……”
……
话说,那日云嫣被太子府家将追赶,一路逃至圣莲山脚下,正巧见山中雾霭四起,便与静训弃了车马,往圣云峰的密林里躲。
云嫣深知,太子派人究追不舍,定是识出了她的破绽,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若太子遣人搜山,密林里肯定藏不住身。抬眼望去,只见圣云峰上有一座寺庙,云嫣跟静训便不要命地往山上跑。
等到了寺门前,才发现这是一座尼姑庵,有门匾上书写着“清照庵”。云嫣和静训心下警惕,躲在庵门外,探头查探动静。
只见庵门内是一处四合院子,内有佛堂,遍植松柏。此时四下寂寂,一抹苍翠底下,立着一个清瘦娴静的身影。一袭青灰布衫,身姿纤纤,正把眼看着松柏上的一只青鸟出神。
正在这时,庵堂内的铜钵敲了三响,已到了晚课时辰。那身影被钵响惊起,转过身,缓缓朝着庵堂走过来。
她转过身来的时候,云嫣却是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