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
暴雨倾盆中,身后的李徵突然喊了一声。
盛京极富盛名的毓秀公子因方才的地动山摇摔了个大马趴,此刻匆匆站起,一身春辰绿的上等衣料沾满了泥污,狼狈的俊脸上溢出一抹牵强的笑容,忐忑谨慎地看着崖边的戚无良,又心惊胆战地瞥了一眼半脚进地狱的方雩。
他知道,只有戚无良想,今天方雩必死无疑。
因为戚无良如今看方雩的眼神和当初在千秋宴上看他那一眼极像,时至今日他才有点琢磨过味来。
那声“右相”唤得戚无良回眸看了李徵一眼,凄寒冰冷,冻得李徵一哆嗦。
片刻后,戚无良轻笑了一声,再垂眸看向半挂在崖边的方雩时眼中是一如既往的懒散,语调带着调侃,“方公子该锻炼锻炼了,好好站着都能摔下去。”
说着,她伸手抓住方雩的胳膊,令李徵和方雩意外的是,素来弱不禁风的右相轻而易举地就将方雩从崖边拽了上来。
“多谢右相。”被拽上来后,方雩神色复杂地看着戚无良致谢道。
一旁的李徵装模作样地擦着额间的汗,暗暗松了一口气。
戚无良没搭理方雩,而是看向被炸出的缺口,红泪和花锦城都是一等一的轻功高手,引爆黑傀儡的同时犹如踏云飞出,两人皆是毫发无伤,立在远处的山头。
戚无良让李徵发了个信号弹,示意红泪和花锦城青州城会合,随后戚无良一行人也纷纷下山奔青州城而去。
下山路上,戚无良和李徵走在最后,李徵有些心不在焉,一个脚滑,险些跌倒。
“状元郎,小心些。”戚无良一把将人扶住,淡淡提醒道。
李徵明显被吓到了,手忙脚乱地攀上戚无良的胳膊,连连道:“是是是。”
戚无良瞧着他这个模样,不禁笑了,“状元郎在想什么,这么入神?可莫要想着想着把自个吓出个好歹来。”
李徵略显僵硬地看向戚无良,怀疑这人莫不是会读心。
他方才在想方雩躲过了一次右相的杀意,能躲过第二次吗?以右相的手段,真心想杀一个人,大概是躲不过的。
而且,右相想杀方雩的心应该和想杀他的心是一样的,他现在不光担心方雩的小命,更忧心自己的小命。
戚无良打断他的思绪道:“状元郎心中有疑惑,不如直接问问本相,比如,问问本相为何要杀方浊清?”
李徵也是一把演戏的好手,脸上顿时迎上殷勤讨好的笑容,“这个李某自然知道,像方大人这种清高自持的君子与我等贪官污吏自是难容,右相想杀方大人,自是情理之中。”
戚无良笑了一声,“李徵啊,其实比起方浊清,本相更想杀你。大梁有你,何愁不兴?”
李徵心里一咯噔,电光火石间状元郎聪明绝顶的脑瓜终于想明白了戚无良杀人的动机,笃定道:“右相不是大梁人。”
戚无良笑眯着一双眼睛看着他,“你瞧,所以本相说比起方浊清,本相更想杀你。”
李徵哑声,暗骂自己嘴快个什么劲,说了不该说的话。
“右相,李某冤啊,李某对右相忠心耿耿,李某什么都不知道啊!”
他丧着一张脸哭喊道,差点膝盖一软给戚无良跪下,被右相大人一手揪住衣领提了起来,无语道:“行了,不至于,本相要杀早杀了,至于让你蹦跶到现在吗?瞧你这怂样儿……”
李徵见戚无良的语气不像作假,眼睛一转,顿时乐了,笑得还傻模傻样。
戚无良莫名其妙地瞅了他一眼,“你笑什么?”
“笑右相心软……不是不是……李某是因为右相说的是真心之言而欣喜,不管右相因何起杀意,但右相有爱才之心、有不忍之情,乃是天大的幸事。至于对李某,对方兄,对这五州百姓而言是天大的幸事。”
“你倒是会拍马屁,还笑?”
“当然要笑了,李某是真心觉得高兴,李某的授业恩师曾说,这世间有人心藏仇恨而是非分明,不杀无辜,不行恶事,不做违背良心之举,是世间难得的心胸广阔之人,也是少见的善人。李某自幼饱读圣贤之书,见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唯有今日得见恩师口中的少有之人,自然喜不自胜。”
李徵这会儿腿也不软,气也不虚了,不用戚无良扶着,反而上赶着抱住了右相大人金贵的胳膊,喜笑颜开道:“恩师曾嘱托过李某,若有朝一日遇见了他口中之人,定要与之好好结识,纠正一下李某的心术不正。”
戚无良不解挑眉,“心术不正?”
“唔,家师是有大气度、大胸怀的名儒,教人忠君爱国,教人为国为民……”
戚无良明了,李徵不是方雩,天生有悯善爱民之心,更不是沈钰,天生醉心憧憬朝堂权势,李徵只是李徵,若非因母亲簪缨公主一句“做个好人高官”的期许,也许他会做个随心所欲的贪官、祸害万民的佞臣,或者盛京街头一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公子,唯独不会做一个好人好官,性格使然罢了。
从李徵的话中,戚无良能听出来,他对当个世人眼中持身公正、鞠躬尽瘁的好官完全不感兴趣,所以他不着调、懒散放纵,整日一副无精打采偏对旁门左道极其来劲的模样。
倒也是个怪胎,戚无良在心里评价道。
下山后,右相大人老远就看见一个穿着雪白僧袍的小哭包抹着眼泪跑了过来,还极其巧妙地挤开了一直凑在她身边的李徵,哭唧唧道:“小先生,呜呜呜呜……你没事就好?刚才山塌地陷的时候,我好担心你出事,你有没有伤到?”
被挤到一边的李徵:“???”
十二殿下真是从空禅院里出来的?已痴方丈教出的高徒?怎么感觉一张嘴就有股茶味?
右相大人从一开始对小哭包眼泪的束手无策,到了现在,已经能够神色平淡且动作娴熟地从衣袖里掏出一块手帕,专心致志地给小哭包擦着眼泪,哄道:“不哭不哭,眼睛哭肿了就不好看了……一会儿我给你找个鸡蛋敷敷了,让红泪给你准备的雪花膏有没有在涂?一天都不能少,尤其是眼睛周围多涂点。”
司徒纯听到这话,突然有点装不下去了,脸色微僵,带着点一言难尽。雪花膏是盛京世家小姐们最喜欢的涂脸之物,有保湿润肤的效果,他一个男子涂什么雪花膏?
司徒纯可怜巴巴的哭音嗓弱弱问道:“小先生,你是将我当姑娘养了吗?”
“怎么会?”右相大人声音都高了八度,理直气壮道,“我可是把你当公主殿下养的,要更娇贵。”
司徒纯:“……”
李徵在旁边瞧着,双唇轻抿,脸颊抽搐,憋笑憋得那叫一个难受!
……
赈灾队伍留在青州城三日,搭救灾民,分发粮食。
右相大人自个是懒的,但胜在会指使人,李徵、沈钰、方雩等人被她指使得团团转,怎么妥善安置灾民、分发粮食,这些规程都是李徵和沈厌制定的,整个赈灾流程极其顺利,半点没闹幺蛾子。
等到洪水消退,灾情减缓,戚无良留下一小队人马处理后续之事,继续前往渝州城和乾州城。
两城临近,紧挨澄江,灾情比青州城更甚,光是如何疏通洪水,戚无良便伤透了脑筋,由于人手不够,还特意从最近的驻军地调来了一万人马协助救灾。
半夜,临时搭建的军帐中,一种随行的赈灾官员吵得不可开交。
这群盛京随行的赈灾官员在戍城晚宴一场刀光血影后,彻底安分了,在见到两城灾情严重、百姓苦不堪言后,那点早被官海权欲吞噬的清官良知又为数不多地冒出了头,自动请缨想为灾区百姓干点实事。
毕竟不是所有学子入仕之初便是奔着贪污腐败、作奸犯科去的,哪个轻狂学子怀着满腹经纶入盛京、进朝堂时,不曾想过要光宗耀祖、济世救民,只不过后来被现实和世道磨平了棱角和……少年人那份天高海阔的肝胆心胸,变了而已。
——不似少年游,老来百计谋。
长桌旁,一位老大臣拍着桌,激动地喷着唾沫星子,半点不饶人地后道:“只堵不疏肯定不行!昔年大禹治水便是以‘疏’为上策,才得救九州。堵?我看你们是脑子被堵了。”
“苏大人,你也是为官做宰的人,教养呢?礼数呢?还能不能好好说话?如今雨势已减,疏通河道费时费力,不如先堵,更能解燃眉之急。”
“堵只能管一时,那以后呢?你们目光能不能放长远点!上位为官者要高瞻远睹,你们站位能不能高点?!”
“你那不是高瞻远睹了,是好高骛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首先要把‘足下’处理好,才能有登高远眺的机会。”
啪的一声,坐在首位上的白衣卿相将手上的粮草账本一把甩在桌上,冷冷环视了一圈众人,“吵什么吵?疏通为上,本相治灾不重一时之利,而重一世之益,明日拟出一个疏通方案呈上。”
众人急急俯首称“是”。
“下去吧。”
右相冷冷一声,一众人从军帐鱼贯而出。
“老戚……”
因为赈灾事宜忙得瘦了一圈的钱士臣像个鬼魂般飘了进来,一双眼睛带着乌青,满脸憔悴地盯着戚无良。
戚无良:“……”
有事相求喊贤弟,无事相求喊老戚。
“怎么了?”戚无良耐下性子问道。
“赈灾粮草不够了。”钱士臣坐在戚无良对面,两眼无神又忧心忡忡地说道,“两城粮仓基本泡了水,周边乡镇得知我们这里在赈灾,不少灾民都赶了过来,光靠我们带过来的粮食只还能再撑十日,这还不算尚在灾中的徐州城和凉州城……”
“嗯,我看到了。”戚无良神色平淡,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样。
钱士臣急得嘴角都长泡了,“你不着急?我们如今该怎么办?”
“不着急,至于怎么办?你往外瞧瞧……”
钱士臣疑惑,顺着戚无良的目光看去。
军账外,临时营地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异常忙碌,御林军将士忙着在城中四处营救被洪水困住的百姓,军中人手短缺,戚无良便让杨丰年将一众从盛京随行来的世家公子们“鞭策上阵”,好歹都是七尺男儿,力气总是有的,统统被奴役去搬运粮草物质。
此刻,一众盛京城素来光鲜亮丽的公子哥们哪里还有往日风貌,一个个跟泥潭里滚过一样,累得塌肩驼背,也不管衣袖干不干净,时不时抹一把脸上的汗水。
有人饱受摧残,有人倒是乐在其中,以庄玉林为首的几个公子哥忙碌之余还不忘跟一群军痞打笑,混得不错的样子。
戚无良不由多看了几眼庄玉林,缓缓道:“你当我把这群盛京城里的老爷少爷带上是为了什么,为了铲除异己?为了我不好过,也拉上几个垫背的?”
钱士臣给了她一个“你不就是这个目的吗”的眼神。
戚无良:“……”
右相大人掩饰性地干咳了两声,“明个让他们给家里写信要钱要粮,谁不写,或者谁家里不配合,直接揍一顿,搞点血呼啦擦的贴身物件给他们家里寄回去……你这么看着我干嘛?”
钱士臣对她竖起来大拇指,由衷道:“土匪还是你土匪。”
戚无良:“……”
暴雨倾盆中,身后的李徵突然喊了一声。
盛京极富盛名的毓秀公子因方才的地动山摇摔了个大马趴,此刻匆匆站起,一身春辰绿的上等衣料沾满了泥污,狼狈的俊脸上溢出一抹牵强的笑容,忐忑谨慎地看着崖边的戚无良,又心惊胆战地瞥了一眼半脚进地狱的方雩。
他知道,只有戚无良想,今天方雩必死无疑。
因为戚无良如今看方雩的眼神和当初在千秋宴上看他那一眼极像,时至今日他才有点琢磨过味来。
那声“右相”唤得戚无良回眸看了李徵一眼,凄寒冰冷,冻得李徵一哆嗦。
片刻后,戚无良轻笑了一声,再垂眸看向半挂在崖边的方雩时眼中是一如既往的懒散,语调带着调侃,“方公子该锻炼锻炼了,好好站着都能摔下去。”
说着,她伸手抓住方雩的胳膊,令李徵和方雩意外的是,素来弱不禁风的右相轻而易举地就将方雩从崖边拽了上来。
“多谢右相。”被拽上来后,方雩神色复杂地看着戚无良致谢道。
一旁的李徵装模作样地擦着额间的汗,暗暗松了一口气。
戚无良没搭理方雩,而是看向被炸出的缺口,红泪和花锦城都是一等一的轻功高手,引爆黑傀儡的同时犹如踏云飞出,两人皆是毫发无伤,立在远处的山头。
戚无良让李徵发了个信号弹,示意红泪和花锦城青州城会合,随后戚无良一行人也纷纷下山奔青州城而去。
下山路上,戚无良和李徵走在最后,李徵有些心不在焉,一个脚滑,险些跌倒。
“状元郎,小心些。”戚无良一把将人扶住,淡淡提醒道。
李徵明显被吓到了,手忙脚乱地攀上戚无良的胳膊,连连道:“是是是。”
戚无良瞧着他这个模样,不禁笑了,“状元郎在想什么,这么入神?可莫要想着想着把自个吓出个好歹来。”
李徵略显僵硬地看向戚无良,怀疑这人莫不是会读心。
他方才在想方雩躲过了一次右相的杀意,能躲过第二次吗?以右相的手段,真心想杀一个人,大概是躲不过的。
而且,右相想杀方雩的心应该和想杀他的心是一样的,他现在不光担心方雩的小命,更忧心自己的小命。
戚无良打断他的思绪道:“状元郎心中有疑惑,不如直接问问本相,比如,问问本相为何要杀方浊清?”
李徵也是一把演戏的好手,脸上顿时迎上殷勤讨好的笑容,“这个李某自然知道,像方大人这种清高自持的君子与我等贪官污吏自是难容,右相想杀方大人,自是情理之中。”
戚无良笑了一声,“李徵啊,其实比起方浊清,本相更想杀你。大梁有你,何愁不兴?”
李徵心里一咯噔,电光火石间状元郎聪明绝顶的脑瓜终于想明白了戚无良杀人的动机,笃定道:“右相不是大梁人。”
戚无良笑眯着一双眼睛看着他,“你瞧,所以本相说比起方浊清,本相更想杀你。”
李徵哑声,暗骂自己嘴快个什么劲,说了不该说的话。
“右相,李某冤啊,李某对右相忠心耿耿,李某什么都不知道啊!”
他丧着一张脸哭喊道,差点膝盖一软给戚无良跪下,被右相大人一手揪住衣领提了起来,无语道:“行了,不至于,本相要杀早杀了,至于让你蹦跶到现在吗?瞧你这怂样儿……”
李徵见戚无良的语气不像作假,眼睛一转,顿时乐了,笑得还傻模傻样。
戚无良莫名其妙地瞅了他一眼,“你笑什么?”
“笑右相心软……不是不是……李某是因为右相说的是真心之言而欣喜,不管右相因何起杀意,但右相有爱才之心、有不忍之情,乃是天大的幸事。至于对李某,对方兄,对这五州百姓而言是天大的幸事。”
“你倒是会拍马屁,还笑?”
“当然要笑了,李某是真心觉得高兴,李某的授业恩师曾说,这世间有人心藏仇恨而是非分明,不杀无辜,不行恶事,不做违背良心之举,是世间难得的心胸广阔之人,也是少见的善人。李某自幼饱读圣贤之书,见世间形形色色的人,唯有今日得见恩师口中的少有之人,自然喜不自胜。”
李徵这会儿腿也不软,气也不虚了,不用戚无良扶着,反而上赶着抱住了右相大人金贵的胳膊,喜笑颜开道:“恩师曾嘱托过李某,若有朝一日遇见了他口中之人,定要与之好好结识,纠正一下李某的心术不正。”
戚无良不解挑眉,“心术不正?”
“唔,家师是有大气度、大胸怀的名儒,教人忠君爱国,教人为国为民……”
戚无良明了,李徵不是方雩,天生有悯善爱民之心,更不是沈钰,天生醉心憧憬朝堂权势,李徵只是李徵,若非因母亲簪缨公主一句“做个好人高官”的期许,也许他会做个随心所欲的贪官、祸害万民的佞臣,或者盛京街头一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公子,唯独不会做一个好人好官,性格使然罢了。
从李徵的话中,戚无良能听出来,他对当个世人眼中持身公正、鞠躬尽瘁的好官完全不感兴趣,所以他不着调、懒散放纵,整日一副无精打采偏对旁门左道极其来劲的模样。
倒也是个怪胎,戚无良在心里评价道。
下山后,右相大人老远就看见一个穿着雪白僧袍的小哭包抹着眼泪跑了过来,还极其巧妙地挤开了一直凑在她身边的李徵,哭唧唧道:“小先生,呜呜呜呜……你没事就好?刚才山塌地陷的时候,我好担心你出事,你有没有伤到?”
被挤到一边的李徵:“???”
十二殿下真是从空禅院里出来的?已痴方丈教出的高徒?怎么感觉一张嘴就有股茶味?
右相大人从一开始对小哭包眼泪的束手无策,到了现在,已经能够神色平淡且动作娴熟地从衣袖里掏出一块手帕,专心致志地给小哭包擦着眼泪,哄道:“不哭不哭,眼睛哭肿了就不好看了……一会儿我给你找个鸡蛋敷敷了,让红泪给你准备的雪花膏有没有在涂?一天都不能少,尤其是眼睛周围多涂点。”
司徒纯听到这话,突然有点装不下去了,脸色微僵,带着点一言难尽。雪花膏是盛京世家小姐们最喜欢的涂脸之物,有保湿润肤的效果,他一个男子涂什么雪花膏?
司徒纯可怜巴巴的哭音嗓弱弱问道:“小先生,你是将我当姑娘养了吗?”
“怎么会?”右相大人声音都高了八度,理直气壮道,“我可是把你当公主殿下养的,要更娇贵。”
司徒纯:“……”
李徵在旁边瞧着,双唇轻抿,脸颊抽搐,憋笑憋得那叫一个难受!
……
赈灾队伍留在青州城三日,搭救灾民,分发粮食。
右相大人自个是懒的,但胜在会指使人,李徵、沈钰、方雩等人被她指使得团团转,怎么妥善安置灾民、分发粮食,这些规程都是李徵和沈厌制定的,整个赈灾流程极其顺利,半点没闹幺蛾子。
等到洪水消退,灾情减缓,戚无良留下一小队人马处理后续之事,继续前往渝州城和乾州城。
两城临近,紧挨澄江,灾情比青州城更甚,光是如何疏通洪水,戚无良便伤透了脑筋,由于人手不够,还特意从最近的驻军地调来了一万人马协助救灾。
半夜,临时搭建的军帐中,一种随行的赈灾官员吵得不可开交。
这群盛京随行的赈灾官员在戍城晚宴一场刀光血影后,彻底安分了,在见到两城灾情严重、百姓苦不堪言后,那点早被官海权欲吞噬的清官良知又为数不多地冒出了头,自动请缨想为灾区百姓干点实事。
毕竟不是所有学子入仕之初便是奔着贪污腐败、作奸犯科去的,哪个轻狂学子怀着满腹经纶入盛京、进朝堂时,不曾想过要光宗耀祖、济世救民,只不过后来被现实和世道磨平了棱角和……少年人那份天高海阔的肝胆心胸,变了而已。
——不似少年游,老来百计谋。
长桌旁,一位老大臣拍着桌,激动地喷着唾沫星子,半点不饶人地后道:“只堵不疏肯定不行!昔年大禹治水便是以‘疏’为上策,才得救九州。堵?我看你们是脑子被堵了。”
“苏大人,你也是为官做宰的人,教养呢?礼数呢?还能不能好好说话?如今雨势已减,疏通河道费时费力,不如先堵,更能解燃眉之急。”
“堵只能管一时,那以后呢?你们目光能不能放长远点!上位为官者要高瞻远睹,你们站位能不能高点?!”
“你那不是高瞻远睹了,是好高骛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首先要把‘足下’处理好,才能有登高远眺的机会。”
啪的一声,坐在首位上的白衣卿相将手上的粮草账本一把甩在桌上,冷冷环视了一圈众人,“吵什么吵?疏通为上,本相治灾不重一时之利,而重一世之益,明日拟出一个疏通方案呈上。”
众人急急俯首称“是”。
“下去吧。”
右相冷冷一声,一众人从军帐鱼贯而出。
“老戚……”
因为赈灾事宜忙得瘦了一圈的钱士臣像个鬼魂般飘了进来,一双眼睛带着乌青,满脸憔悴地盯着戚无良。
戚无良:“……”
有事相求喊贤弟,无事相求喊老戚。
“怎么了?”戚无良耐下性子问道。
“赈灾粮草不够了。”钱士臣坐在戚无良对面,两眼无神又忧心忡忡地说道,“两城粮仓基本泡了水,周边乡镇得知我们这里在赈灾,不少灾民都赶了过来,光靠我们带过来的粮食只还能再撑十日,这还不算尚在灾中的徐州城和凉州城……”
“嗯,我看到了。”戚无良神色平淡,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样。
钱士臣急得嘴角都长泡了,“你不着急?我们如今该怎么办?”
“不着急,至于怎么办?你往外瞧瞧……”
钱士臣疑惑,顺着戚无良的目光看去。
军账外,临时营地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异常忙碌,御林军将士忙着在城中四处营救被洪水困住的百姓,军中人手短缺,戚无良便让杨丰年将一众从盛京随行来的世家公子们“鞭策上阵”,好歹都是七尺男儿,力气总是有的,统统被奴役去搬运粮草物质。
此刻,一众盛京城素来光鲜亮丽的公子哥们哪里还有往日风貌,一个个跟泥潭里滚过一样,累得塌肩驼背,也不管衣袖干不干净,时不时抹一把脸上的汗水。
有人饱受摧残,有人倒是乐在其中,以庄玉林为首的几个公子哥忙碌之余还不忘跟一群军痞打笑,混得不错的样子。
戚无良不由多看了几眼庄玉林,缓缓道:“你当我把这群盛京城里的老爷少爷带上是为了什么,为了铲除异己?为了我不好过,也拉上几个垫背的?”
钱士臣给了她一个“你不就是这个目的吗”的眼神。
戚无良:“……”
右相大人掩饰性地干咳了两声,“明个让他们给家里写信要钱要粮,谁不写,或者谁家里不配合,直接揍一顿,搞点血呼啦擦的贴身物件给他们家里寄回去……你这么看着我干嘛?”
钱士臣对她竖起来大拇指,由衷道:“土匪还是你土匪。”
戚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