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这两个字像一个开关,强行开启了绮凌脑中不愿忆起的点滴。
她的家乡,她的亲人,她的朋友,至今都还好吗?
母亲姐姐本身就有病,会不会因为找不到她而病情加重入了院?父亲会不会因为她的失踪又要重新寻找继承人?还有……
还有他……她最好的朋友。
一双手隔着衣袖拍了拍她的手背:“阿凌姑娘想说便说,良听着。”
韩灭时张良在颜路,扶念的身边得到了久违的温暖。一字一句的叮咛,心口不一的训诫令他逐渐展开心扉。他也从二者身上学到了此生最宝贵的品质:倾听。
很多人嘴上说着我听着呢,我听着呢,脑子里却是怎么还不完?还要左耳进右耳出多久?一番话十个重点更是可能就记得3,4个。
但是为人者,为谋者,出谋划策前最重要的是倾听诉求。你是要当富甲一方的商人,还是权倾朝野的官员?你是想攻下一座城,还是想得到这天下?你是想回家,还是想留在这里?
你听懂了一个人,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可绮凌之前把自己藏的太好了,或者说他之前对她的关注太少了,导致他在爬山时才发现他其实并不懂她。
而眼下正是个难得的机会。 手背的温度驱散了海风的寒冷,张良娓娓道来,不紧不慢的语调也令绮凌无法拒绝一吐为快的忧思。
她觉得张良这个人察言观色的本事实在是细思极恐,总能挑到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办法达到他的目的。
即便她心知张良所想并非他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她还是带着刻在骨里的念念不忘,带着融入血中的懊恼悔恨向他说起了2500年后的世界。
那是她最爱的年代:有陪她嬉笑打闹的若颖和若薰,有陪她游历山川湖海,学习考证参会的他,有为她提供港湾,提供后台的家。世界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她都不用忧虑轻功就可以瞬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女子能做官能出门不会把男人当成天也不会深宫寂寞冷。很多事情她不用自己而是机器……工具就能干。
当然,还有她最……
想了想,她不甘不愿说那也是她讨厌的年代:要忧虑未来当个合格的继承人,要遵守再怎么爱一个人也只能接受家族婚姻的规矩,要于漫长的生命中看不再蓝的天,不再绿的树,过不再慢下来的生活,干不再轻松的工作。
一番话听下来,张良挑眉问道:“所以说绮峰大人任太尉一职,你算是军政世家?”
“呃,太尉对应的是……总司令?”绮凌摇摇头:“不是不是,那是大伯父。蒙恬,白起那样的大将军是凌的其他伯父。家父出来贩卖军火了。”
“军火?”
“哦对你们现在是冷兵器时代,就是你们用的兵器武器一类的。我们卖给朝廷和……江湖。”
张良似是不解:“阿凌姑娘,你们家世显赫,父母怎会想到自降身份外出从商?”
什么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绮凌看傻子一样瞧着张良,那人竟还稍带同情地看着她。俄顷绮凌把脸埋到双腿之间,爆笑:“哈哈哈哈,不行了不行了!忽然get到你的点了,张良你你你让凌缓缓。”感到身边越来越低的气压,绮凌起身,边揉肚子边抹去眼角笑哭的泪:“对对,你们重农抑商凌怎么给忘了。在凌的时代早就不讲究士农工商了,做官的不是最厉害的,商人做大了不仅富甲一方,还能操盘政治,吕不韦不就是个例子吗?”
没等到张良不甘不愿的应答,倒是等到他也掩面肩膀一抖一抖的。绮凌不由问道:“你怎么了?不至于吧就是猜错了个事儿别失心疯了。”
“阿凌……姑娘,良不是为自己的无知,而是为千百年后的误传感到有趣。”将又滑下去的绮凌捞起,张良向后移了移方便她转身:“阿凌姑娘可知士农工商出自何处?”
绮凌转过身子:“……不知。”
“春秋管仲先生所著《管子》。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其意在将国民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并按不同的工作划分到固定的地区。并且管仲先生强调这四者都是国家基石,不可或缺。”张良摸摸绮凌的头,像教导小孩子一般:“故阿凌姑娘若将士当作为官者是不能用此词的,而且它也没有阶层的划分。”说罢低头浅笑:“看来千百年确实能改变很多事。”
绮凌错愕:“那……重农抑商呢?”
张良点头:“嬴政确实将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作为国策,这点倒是没错。不过阿凌姑娘没有完全理解良的意思。你可知秦能练出虎狼之师的根本缘由为何?”
绮凌点点下颚“行军打仗厉害?”
“为何行军打仗厉害?”
“呃……军士比较猛?”
张良极有耐心,循循善诱:“为何军士比较猛呢?”
二者已然脱离原来的轨道,张良从旁听者成为导师一般的人物,绮凌对故乡的爱恨情仇早在张良的影响下变为满满的求知欲。
他们俩一个对未来感兴趣,认为以裔为鉴,可以晓坑坎;一个对过去感兴趣: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次绮凌思考的时间更长了:“因为南征北战,经验丰富。”
“为何他们甘愿南征北战呢?即便将士们早已脱离了阿凌姑娘所谓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还有热情东征西伐而非在家享天伦之乐。要知道战场可是最无情最残酷的。”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提醒了绮凌。就她之前看《大秦帝国》系列片的经验,君民上下一心,都有老兵甘愿自杀殉葬,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于是她答:“因为一心为国凝结力高。始皇陛下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张良笑着摇摇头:“阿凌姑娘真信空口无凭便能使上万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妨换个角度,什么吸引了他们的征战?”
不走主观便是客观因素了。从利益出发的话……绮凌回忆着《大秦帝国》里的种种,眼睛一亮:“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孺子可教,张良欣慰地拍拍绮凌。这个人永远比他想象的聪明:“正是,良其实很佩服商鞅先生,他的《商君书》与种种条令使得秦国成为了一个农战国家。这也是良认为秦能成为虎狼之师,甚至统一六国的根本缘由。试想通过军功便能一跃成为人上人,得爵位,得田地,得宅所,得仆人,何人不拼命呢?”
绮凌得意地扬起头:“你看,凌就说秦很厉害,你想什么反秦?”
张良已经对这类语言免疫了,继续说道:“与你辩和后良又细细想了想,秦的败因也会出于此。只是现在时间尚短未曾显现,百越一战后会更明晰吧。”伸手将绮凌的披风裹紧:“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
“哦,赌什么?”
“赌是不是百越一战后不出五年秦便会亡国。良赌是。”
绮凌眉头微皱:“这……可以。赌注呢?赌注是什么?”
历史记载百越一战于公元前210年结束,正好是秦始皇去世的时间。但秦不是还有二世和三世吗,一个撑3年一个撑2年应该不是大问题。毕竟秦始皇在位了那么久,前面又遇6世明君,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让两个傻子继位吧?而且不是说出名的谋士年龄都很大吗?姜太公好像也是80多岁才成名,而冠有谋圣称号的张良现在这么年轻,按照规律肯定不会是5年后了。所以这个赌她大概率会赢,赌约对她至关重要。
“……良还没想好。过段时间再商讨吧,反正百越短时间内攻不下来。”
“呃,好吧。”绮凌撇撇嘴,“对了,你呢?”
“良?”
“你的故乡?”
张良沉默片刻:“阿凌姑娘真的想知道吗?”
见绮凌点点头,张良才默然开口。不似绮凌叙述时感情丰富,偶尔伴着肢体动作,张良在寒风中只是淡淡地,仿佛局外人一般说着本该情感强烈的语句。
这些他从未与旁人诉说,宁愿烂在心里的话语。
故乡某段时间是他最痛恨的年代:紫女死了,弄玉死了,韩飞死了;母亲死了,父亲死了,姐姐死了。他认识的人或者死了或者变了,独留他一人曾在原地固执地守着烧焦的故土,物是人非的尸山血海。他的相府,他的地位;他的骄傲,他的自尊被狠狠践踏。他第一次认识到他的不甘心,他的滔天恨,他的渺小,他的无能。
他现在读到“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时眼前还能浮现火光冲天的相府,被燃烧的房梁砸中失了身影的姐姐,以及满身黑甲,滥杀无辜的秦军。
可那也是他眷恋的年代:街角旁的茱萸糕,军营中的甘醪酒,皇宫里的炙烧肉。朝气蓬勃的流沙,一面之缘的嬴政,早出晚归的家人。他第一次听到韩飞把一个他国人夸上天,第一次冥冥之中预感到离河清海晏不远了。一切的一切美好的像一场梦。
他对故乡有多少喜爱就有多少悔恨。那是极致到他不愿忘怀却又不愿忆起的情感,随着时间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他的心。
还好,她来了。
绮凌瞥了一眼被他攥紧的手,隐约能看到他手上青筋却察觉不到她自己的痛。这人即使内心千般波澜也恪守君子之行。她若无其事回头说:“所以你理应继承家中称号当个相国?”
张良从回忆中抽身,冷不防被问个他人从不会问的问题。虽然不影响回答,多少有些好奇:“是的。阿凌姑娘可是……类比到自己?”
哪知绮凌摇摇头:“不一样,你是自小就被认定,我们家本是姐姐,谁曾想她因为家族遗传病身子撑不住,便落在凌头上。父母倒是同意让凌直到成年,就是25岁以后在接手家族事务,之前可以尽情疯玩儿。”
才不是他这副心口不一的模样让她有些心窄得慌,便瞎聊了个话题呢。绮凌在心中补上一句。
“家族遗传病?”张良对后世的新词汇总是抱着渴求的态度,手不知不觉也没那样紧绷了。
“嗯,遗传,就是长辈有你也有的。”
张良转念一想:“那你岂不是?”
“我不明显,估计是因为……那叫什么隐形遗传吧,就是我的孩子可能得。”
绮凌说话的时候漫不经心,张良却隐隐感到了她内心的悲哀。话还未说出口,绮凌已经转了话题,带着些许困意:“人什么时候能看到?”
“……要再过几个时辰,阿凌姑娘若困了便休息会儿吧,良去给你铺……”
张良还没说完绮凌便道了句好,自顾自靠在张良的肩头睡着了。爬山的后劲儿显现,她是真的有些累了。
唯一庆幸的是她的病在来到这里,尤其是爬山攀崖的时候没发作过,果然山清水秀环境好对她的病有治疗效果。
于是天地间只留海浪的敲击声与海风的呼啸声。
可怜张良原本向后伸的手被绮凌大胆的姿势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心理建设也碎成渣。
眼看绮凌要滑下去,张良立马收手抱紧了她,女子微凉的体温本应让张良清醒,他却无由来更热了。
呼吸很快变得轻轻浅浅,打在张良的夜行衣上,一半渗透进他的肌肤,一半顺风飘散。张良觉得连这呼吸都透漏着兰花香,将他层层包裹。
他逃不出,也不知为何从未想过逃走。
叹口气,他伸手将绮凌的披风裹紧,为她戴上帽子。
诺大的天地,他抬眼是天,低头是海,见不到旁人。
他入目是她,伸手是她,呼气有她,吸气有她。
仿佛这天地间,唯余他们二人。
她的家乡,她的亲人,她的朋友,至今都还好吗?
母亲姐姐本身就有病,会不会因为找不到她而病情加重入了院?父亲会不会因为她的失踪又要重新寻找继承人?还有……
还有他……她最好的朋友。
一双手隔着衣袖拍了拍她的手背:“阿凌姑娘想说便说,良听着。”
韩灭时张良在颜路,扶念的身边得到了久违的温暖。一字一句的叮咛,心口不一的训诫令他逐渐展开心扉。他也从二者身上学到了此生最宝贵的品质:倾听。
很多人嘴上说着我听着呢,我听着呢,脑子里却是怎么还不完?还要左耳进右耳出多久?一番话十个重点更是可能就记得3,4个。
但是为人者,为谋者,出谋划策前最重要的是倾听诉求。你是要当富甲一方的商人,还是权倾朝野的官员?你是想攻下一座城,还是想得到这天下?你是想回家,还是想留在这里?
你听懂了一个人,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可绮凌之前把自己藏的太好了,或者说他之前对她的关注太少了,导致他在爬山时才发现他其实并不懂她。
而眼下正是个难得的机会。 手背的温度驱散了海风的寒冷,张良娓娓道来,不紧不慢的语调也令绮凌无法拒绝一吐为快的忧思。
她觉得张良这个人察言观色的本事实在是细思极恐,总能挑到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办法达到他的目的。
即便她心知张良所想并非他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她还是带着刻在骨里的念念不忘,带着融入血中的懊恼悔恨向他说起了2500年后的世界。
那是她最爱的年代:有陪她嬉笑打闹的若颖和若薰,有陪她游历山川湖海,学习考证参会的他,有为她提供港湾,提供后台的家。世界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她都不用忧虑轻功就可以瞬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女子能做官能出门不会把男人当成天也不会深宫寂寞冷。很多事情她不用自己而是机器……工具就能干。
当然,还有她最……
想了想,她不甘不愿说那也是她讨厌的年代:要忧虑未来当个合格的继承人,要遵守再怎么爱一个人也只能接受家族婚姻的规矩,要于漫长的生命中看不再蓝的天,不再绿的树,过不再慢下来的生活,干不再轻松的工作。
一番话听下来,张良挑眉问道:“所以说绮峰大人任太尉一职,你算是军政世家?”
“呃,太尉对应的是……总司令?”绮凌摇摇头:“不是不是,那是大伯父。蒙恬,白起那样的大将军是凌的其他伯父。家父出来贩卖军火了。”
“军火?”
“哦对你们现在是冷兵器时代,就是你们用的兵器武器一类的。我们卖给朝廷和……江湖。”
张良似是不解:“阿凌姑娘,你们家世显赫,父母怎会想到自降身份外出从商?”
什么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绮凌看傻子一样瞧着张良,那人竟还稍带同情地看着她。俄顷绮凌把脸埋到双腿之间,爆笑:“哈哈哈哈,不行了不行了!忽然get到你的点了,张良你你你让凌缓缓。”感到身边越来越低的气压,绮凌起身,边揉肚子边抹去眼角笑哭的泪:“对对,你们重农抑商凌怎么给忘了。在凌的时代早就不讲究士农工商了,做官的不是最厉害的,商人做大了不仅富甲一方,还能操盘政治,吕不韦不就是个例子吗?”
没等到张良不甘不愿的应答,倒是等到他也掩面肩膀一抖一抖的。绮凌不由问道:“你怎么了?不至于吧就是猜错了个事儿别失心疯了。”
“阿凌……姑娘,良不是为自己的无知,而是为千百年后的误传感到有趣。”将又滑下去的绮凌捞起,张良向后移了移方便她转身:“阿凌姑娘可知士农工商出自何处?”
绮凌转过身子:“……不知。”
“春秋管仲先生所著《管子》。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其意在将国民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并按不同的工作划分到固定的地区。并且管仲先生强调这四者都是国家基石,不可或缺。”张良摸摸绮凌的头,像教导小孩子一般:“故阿凌姑娘若将士当作为官者是不能用此词的,而且它也没有阶层的划分。”说罢低头浅笑:“看来千百年确实能改变很多事。”
绮凌错愕:“那……重农抑商呢?”
张良点头:“嬴政确实将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作为国策,这点倒是没错。不过阿凌姑娘没有完全理解良的意思。你可知秦能练出虎狼之师的根本缘由为何?”
绮凌点点下颚“行军打仗厉害?”
“为何行军打仗厉害?”
“呃……军士比较猛?”
张良极有耐心,循循善诱:“为何军士比较猛呢?”
二者已然脱离原来的轨道,张良从旁听者成为导师一般的人物,绮凌对故乡的爱恨情仇早在张良的影响下变为满满的求知欲。
他们俩一个对未来感兴趣,认为以裔为鉴,可以晓坑坎;一个对过去感兴趣: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次绮凌思考的时间更长了:“因为南征北战,经验丰富。”
“为何他们甘愿南征北战呢?即便将士们早已脱离了阿凌姑娘所谓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还有热情东征西伐而非在家享天伦之乐。要知道战场可是最无情最残酷的。”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提醒了绮凌。就她之前看《大秦帝国》系列片的经验,君民上下一心,都有老兵甘愿自杀殉葬,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于是她答:“因为一心为国凝结力高。始皇陛下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张良笑着摇摇头:“阿凌姑娘真信空口无凭便能使上万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妨换个角度,什么吸引了他们的征战?”
不走主观便是客观因素了。从利益出发的话……绮凌回忆着《大秦帝国》里的种种,眼睛一亮:“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孺子可教,张良欣慰地拍拍绮凌。这个人永远比他想象的聪明:“正是,良其实很佩服商鞅先生,他的《商君书》与种种条令使得秦国成为了一个农战国家。这也是良认为秦能成为虎狼之师,甚至统一六国的根本缘由。试想通过军功便能一跃成为人上人,得爵位,得田地,得宅所,得仆人,何人不拼命呢?”
绮凌得意地扬起头:“你看,凌就说秦很厉害,你想什么反秦?”
张良已经对这类语言免疫了,继续说道:“与你辩和后良又细细想了想,秦的败因也会出于此。只是现在时间尚短未曾显现,百越一战后会更明晰吧。”伸手将绮凌的披风裹紧:“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
“哦,赌什么?”
“赌是不是百越一战后不出五年秦便会亡国。良赌是。”
绮凌眉头微皱:“这……可以。赌注呢?赌注是什么?”
历史记载百越一战于公元前210年结束,正好是秦始皇去世的时间。但秦不是还有二世和三世吗,一个撑3年一个撑2年应该不是大问题。毕竟秦始皇在位了那么久,前面又遇6世明君,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让两个傻子继位吧?而且不是说出名的谋士年龄都很大吗?姜太公好像也是80多岁才成名,而冠有谋圣称号的张良现在这么年轻,按照规律肯定不会是5年后了。所以这个赌她大概率会赢,赌约对她至关重要。
“……良还没想好。过段时间再商讨吧,反正百越短时间内攻不下来。”
“呃,好吧。”绮凌撇撇嘴,“对了,你呢?”
“良?”
“你的故乡?”
张良沉默片刻:“阿凌姑娘真的想知道吗?”
见绮凌点点头,张良才默然开口。不似绮凌叙述时感情丰富,偶尔伴着肢体动作,张良在寒风中只是淡淡地,仿佛局外人一般说着本该情感强烈的语句。
这些他从未与旁人诉说,宁愿烂在心里的话语。
故乡某段时间是他最痛恨的年代:紫女死了,弄玉死了,韩飞死了;母亲死了,父亲死了,姐姐死了。他认识的人或者死了或者变了,独留他一人曾在原地固执地守着烧焦的故土,物是人非的尸山血海。他的相府,他的地位;他的骄傲,他的自尊被狠狠践踏。他第一次认识到他的不甘心,他的滔天恨,他的渺小,他的无能。
他现在读到“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时眼前还能浮现火光冲天的相府,被燃烧的房梁砸中失了身影的姐姐,以及满身黑甲,滥杀无辜的秦军。
可那也是他眷恋的年代:街角旁的茱萸糕,军营中的甘醪酒,皇宫里的炙烧肉。朝气蓬勃的流沙,一面之缘的嬴政,早出晚归的家人。他第一次听到韩飞把一个他国人夸上天,第一次冥冥之中预感到离河清海晏不远了。一切的一切美好的像一场梦。
他对故乡有多少喜爱就有多少悔恨。那是极致到他不愿忘怀却又不愿忆起的情感,随着时间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他的心。
还好,她来了。
绮凌瞥了一眼被他攥紧的手,隐约能看到他手上青筋却察觉不到她自己的痛。这人即使内心千般波澜也恪守君子之行。她若无其事回头说:“所以你理应继承家中称号当个相国?”
张良从回忆中抽身,冷不防被问个他人从不会问的问题。虽然不影响回答,多少有些好奇:“是的。阿凌姑娘可是……类比到自己?”
哪知绮凌摇摇头:“不一样,你是自小就被认定,我们家本是姐姐,谁曾想她因为家族遗传病身子撑不住,便落在凌头上。父母倒是同意让凌直到成年,就是25岁以后在接手家族事务,之前可以尽情疯玩儿。”
才不是他这副心口不一的模样让她有些心窄得慌,便瞎聊了个话题呢。绮凌在心中补上一句。
“家族遗传病?”张良对后世的新词汇总是抱着渴求的态度,手不知不觉也没那样紧绷了。
“嗯,遗传,就是长辈有你也有的。”
张良转念一想:“那你岂不是?”
“我不明显,估计是因为……那叫什么隐形遗传吧,就是我的孩子可能得。”
绮凌说话的时候漫不经心,张良却隐隐感到了她内心的悲哀。话还未说出口,绮凌已经转了话题,带着些许困意:“人什么时候能看到?”
“……要再过几个时辰,阿凌姑娘若困了便休息会儿吧,良去给你铺……”
张良还没说完绮凌便道了句好,自顾自靠在张良的肩头睡着了。爬山的后劲儿显现,她是真的有些累了。
唯一庆幸的是她的病在来到这里,尤其是爬山攀崖的时候没发作过,果然山清水秀环境好对她的病有治疗效果。
于是天地间只留海浪的敲击声与海风的呼啸声。
可怜张良原本向后伸的手被绮凌大胆的姿势吓得一动也不敢动,心理建设也碎成渣。
眼看绮凌要滑下去,张良立马收手抱紧了她,女子微凉的体温本应让张良清醒,他却无由来更热了。
呼吸很快变得轻轻浅浅,打在张良的夜行衣上,一半渗透进他的肌肤,一半顺风飘散。张良觉得连这呼吸都透漏着兰花香,将他层层包裹。
他逃不出,也不知为何从未想过逃走。
叹口气,他伸手将绮凌的披风裹紧,为她戴上帽子。
诺大的天地,他抬眼是天,低头是海,见不到旁人。
他入目是她,伸手是她,呼气有她,吸气有她。
仿佛这天地间,唯余他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