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洲一年只有冬夏两季,前几日还大雪纷飞,转眼便艳阳高照了。
重檐缝隙里还残留着点雪屑,亭台连廊下湖面的冰也只化了一半。风掠过的时候碎冰碰撞叮叮当当听着比檐角下挂的铃铛还要悦耳。元州王府有大半都建在水泽之上,莲花簇着曲折的廊道。花叶连成一片极少有空隙,扒着栏杆细看才能瞧见荷叶下面躲懒儿的游鱼。
应和夷一手撑着栏杆一手的掌心捏着几颗石子,瞄准了莲花与莲叶之间的空隙后立即出手,连投三颗皆中,准头极好。
石子入水的声音一声连着一声,满池菡萏的香气被晚风采撷,花香浓郁,拂面而过时将她肩头的乌发带起了几缕。
两三个侍女依偎着立在一旁鼓掌,笑作一团。
应和夷将鬓角被吹散的发丝捋到耳后,含笑看着她们嬉闹。
王府的下人最爱玩掷石子,一次掷进空隙里三颗石子被他们戏称为“连中三元”。若是有人能连中三元,剩下的人便要给这个人一点好处。
硃红年纪最小,刚进王府不久,性子烂漫,说起话来不自觉地撒娇,“王女欺负人,跟奴婢们比扔石子,奴婢们哪儿比得过王女啊?”
应和夷眉眼弯弯,“你呀,我赢也不是,不赢也不是。”
王女不常在府中,许久才回来一次。早听说她不仅人生得如皎月流光性子也温和的紧,可亲眼见了还是叫人难以置信。
硃红的脸红了大半,躲在同伴身后不肯出来。
另一个侍女见应和夷这样好说话,也放开了些,“王女,这世界上的人真的可以得道升仙吗?”
掌心剩余的石子被攥紧,石子磨擦的咯吱声被侍女的笑声掩盖。
应和夷将石子的碎屑丢进湖中,接过旁的侍女递来的帕子拭了拭掌心,笑而不语。
硃红冒出头来,伸手去戳这丫鬟的额心,“王女瞧,这丫头不好好洒扫,想着成仙呢!”
吓得小丫鬟捂着额头躲避,“才不是呢,我是听说了那件事,觉得好奇罢了!”
不必她们说到底是哪件事,应和夷也清楚。
今年元日节时国师府中所有的人都在一夜之间死于睡梦之中,但死状安详,尸身连月不腐。
有传言说,大理寺在国师府的书房里找到了国师大人留下的手书。上面说国师大道已成,带着全家人升仙了。
这事一出举国震惊,连陛下都去国师府拜了拜。
捏着帕子细细地将每根手指都擦了一遍,骨节处被拭得泛红。应和夷抬头,唇角上扬,笑得温然,“兄长最讨厌鬼神之说,你们议论这些事可别叫兄长知晓了,不然定是要重重挨罚的。”
世子平常脾气好得很,她们犯了什么错处都是网开一面从轻发落的,实在难以想象世子发怒的样子。
可王女没必要哄骗她们几个下人。
几个侍女面面相觑,很是识相地聊起其他话题来。
应和夷没参与,坐在栏杆旁静静地听着。
硃红时不时偷偷瞥王女一眼,不知怎的,她总觉得王女的兴致好像不似掷石子那会儿高了。
午后的日头毒,即便是坐在阴凉处也有些热意。几个侍女说到兴处时都要擦一擦额角沁出的细密汗珠,应和夷却觉得周身寒气十足。
那日她跪在祠堂里时也是这样一个午后,明明只有一门之隔,外面是蝉鸣交织的夏日,里面是烛火幽暗的寒冬。
她跪在列祖列宗前发誓,若是找不到害死师父一家的贼人,应和夷此生便不嫁人、不招婿、不生子、不传艺、死不入祖坟。
母亲的泪珠一颗接一颗砸在她的发顶,她接过那柄手柄上缠着红绳的剪刀,剪下了一缕发丝。
应和夷的师父不是别人,正是传言里元日节当天携全家升仙的国师大人。
什么携全家升仙,这种鬼话她是一个字都不会信的。
元日节前几天她同师父见面时,师父还在关心彤州的干旱,虽派了人去赈灾但他老人家总觉得不安心,打算过罢元日节便亲自去彤州看看。
怎么可能在元日节当日便得道升仙了,得的是什么道,升得是哪门子仙?
若是师父能升仙,彤州便不会有干旱了。
她早便派人查了此事,自己也多方探寻,可是线索到了京城便断了。断的这样干净,师父的死与皇室的干系不言而喻。
枝叶倾倒的声音压过水声,应和夷回神。
远处有人划了张竹筏往她们这边的歇台靠过来,许是有什么急事,撑篙的人划得很快。
因元洲王府太大又有大半都在水上,连廊曲折百转走起来要些时候,所以若是有急事大家便会划张筏子。
各院的附近都修建有专门用来停靠竹筏的歇台。
撑蒿的人远远见了应和夷,停住手里的杆子朝她行了一礼。
应和夷点头微笑,等整张竹筏都从藕花深处划出来她才看见坐在竹筏尾部的人。好像天边的火烧云一般,整片大红色闯进她的视线。
大概是从红莲池那边过来的,美人膝头卧着两朵绽得尽态极妍的红莲。红莲开得好,但采莲之人的容颜比红莲还稠丽三分,只抬了抬眸便压得四周碧水粉花颜色全无。
四目相接,应和夷报之一笑,竹筏上坐着的人定定地看了她一眼而后满脸漠然的地错开了视线。
常年研习易容之术,应和夷对人的面相很有研究。这位美人生的雌雄莫辨,骨相真是极佳,若是肯让她把脸拓下来做个模子就好了。
两人之间的境况被周围的侍女看在眼里。硃红故意将声音放大了些,替应和夷打抱不平,“装什么呀,不就是仗着世子疼爱,居然敢给王女脸色!”
这话一出,立刻引起其他侍女的共鸣。
应和夷刚回府没几日,虽对兄长未娶妻便纳了位妾的事有些讶异却也没有去看看这位妾室本人的想法。
算起来,今日是第一次在府中见到这位元夫人。
那副睥睨的姿态,不像是肯躬身做妾的样子。
应和夷若有所思,侍女们见她没有要制止的意思,愈发大胆了起来,围着应和夷将这位世子妾是如何入府的事全数了一遍。
这美人原是歌画舫的,名唤元知还,有一半的外域血统,与珧国女子很是不一样。不仅皮囊艳丽还弹得一手好琵琶。
被世子相中后带回了府中,安置在府里景致最好的红莲院里。
为此,王爷与王妃大发雷霆与世子闹了许久的别扭,到现在也不许元知还去请安。
这位元夫人,人是美的,可是性子实在不好。一来便将红莲院的下人收拾了个干净,只许自己带来的侍女侍奉。
硃红满脸委屈地补充,“本来奴婢是要去侍奉这位元夫人的,可她说我太丑了碍眼,将我赶回来了。”
应和夷被围在中间,柔声哄了硃红几句,心里却在想别的事。
她这个月原本是没有打算回家的,是兄长传了密信紧急将她喊回来的。兄长有要事在身必须要远行一趟,但又不能叫别人知晓,正巧她师承国师,易容术一绝,希望她能在府中顶替一阵。
她与兄长在书房见面时,兄长也有提到过这位元夫人,只说和他要做的事有关,旁的也没有细讲。
想来元知还的身份没那么简单。
父亲和母亲若是真的不愿元知还入府,可不是同兄长闹几日别扭便能算了的。
兄长身为元州王府的世子,做什么事,走什么路,自然有他自己的谋划。应和夷对这些事一向不关心,愿意回来虽有元州王府一份子的责任心在,更多却是为了查师父的事。
应和夷的目光一直追着那道火红的身影,直到竹筏停靠在歇台她才回神。
纱质的裙摆重重叠叠被漾起的水波濡湿,美人身形高挑,长腿一迈便上了岸,连个眼神都没分给别人抬脚就走。
一旁已伸出手要扶的撑篙人只得讪讪地收回了手,又转向应和夷,“王女,世子殿下说您今晚便要走了,他有些东西给您,找您过去呢。”
今晚?究竟是怎样的急事,兄长这么快便要走吗?
应和夷了然,挥手叫撑篙人退下。视线却仍旧黏在元知还的背影上,瞧着美人随手将怀中的红莲丢出了栏杆才收回视线。
在她收回视线的同时,元知还似有所感般回头。
少女被几个侍女围在中间,伸手时露出圈着一对儿金环的白腻手腕。面上的笑意那样真切,身体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元知还嗤笑一声,走过了拐角。
告别了那几个侍女后又绕了几条连廊,应和夷从后门入了兄长应则俞的院子。
世子好幽静,不仅院落位置僻静,院内也是翠竹密植,几乎无人伺候。
守在后门的清越见应和夷来了,疾步走了上来,声音压的极低,“您可算来了,世子先走了,东西在暗室里,都备好了。”
应和夷跟着他走了几步,想起元夫人乘坐的那张竹筏去的方向,问了一句,“元夫人也在?”
清越点头,替她挡开一些刚长出来不久半人高的竹子,话说的小心翼翼,“王女对元夫人可是有什么不喜?您莫要误会世子。”
这话问的有些奇怪。
不喜?
兄长的宠妾又不是她的,与她有什么关系?
应和夷的视线落在清越脸上,仍旧是笑,“兄长爱重的人,自然不会差。清越难道不喜欢元夫人吗?”
王女漂亮,尤其一双眼睛长得妙,形似桃花眼尾微翘,总是蒙着一层水汽,潋滟的很。就是瞧着块儿石头都叫人觉得含情。
被这样一双眼盯着,清越莫名有些紧张,不自觉就把话吐了出来,说到一半又赶紧改口,“世子刚抬了元夫人进府,外面的许多人都盯着呢。现下您要扮作世子,免不了与元夫人多接触。元夫人她,她,总之世子将她留在身边是有谋划的。”
在兄长身旁呆了这样久,同她说话还是紧张,她太久不回来了,这家里的秘密也越来越多。
应和夷低笑了一声,什么也没说率先进了密室。
等她出来的时候,已经完全换成了兄长的脸和装束。
应和夷坐在轮椅上被清越推着进了书房。坐在小几旁的元知还见她进来了连起身都没起,长睫颤动掀起眼帘瞥了她一眼后便重新把视线落回了手中的书上。
书房内一片寂静,气氛很是僵硬。
应和夷轻咳一声,学着应则俞开口,“知还,待会儿我去你那里用晚膳吧。”
美人头都没抬,音调毫无波澜,“大可不必。”
火爆小辣椒是吧?
兄长这么久未曾谈过婚事难道是因为好这口?
应和夷选择理解兄长,“怎么了?知还可是哪里不舒服?”
元知还终于肯抬头正眼看她,只是表情不大好,眉头紧蹙,嫌弃之情难掩,“你能不夹着嗓子说话吗?”
重檐缝隙里还残留着点雪屑,亭台连廊下湖面的冰也只化了一半。风掠过的时候碎冰碰撞叮叮当当听着比檐角下挂的铃铛还要悦耳。元州王府有大半都建在水泽之上,莲花簇着曲折的廊道。花叶连成一片极少有空隙,扒着栏杆细看才能瞧见荷叶下面躲懒儿的游鱼。
应和夷一手撑着栏杆一手的掌心捏着几颗石子,瞄准了莲花与莲叶之间的空隙后立即出手,连投三颗皆中,准头极好。
石子入水的声音一声连着一声,满池菡萏的香气被晚风采撷,花香浓郁,拂面而过时将她肩头的乌发带起了几缕。
两三个侍女依偎着立在一旁鼓掌,笑作一团。
应和夷将鬓角被吹散的发丝捋到耳后,含笑看着她们嬉闹。
王府的下人最爱玩掷石子,一次掷进空隙里三颗石子被他们戏称为“连中三元”。若是有人能连中三元,剩下的人便要给这个人一点好处。
硃红年纪最小,刚进王府不久,性子烂漫,说起话来不自觉地撒娇,“王女欺负人,跟奴婢们比扔石子,奴婢们哪儿比得过王女啊?”
应和夷眉眼弯弯,“你呀,我赢也不是,不赢也不是。”
王女不常在府中,许久才回来一次。早听说她不仅人生得如皎月流光性子也温和的紧,可亲眼见了还是叫人难以置信。
硃红的脸红了大半,躲在同伴身后不肯出来。
另一个侍女见应和夷这样好说话,也放开了些,“王女,这世界上的人真的可以得道升仙吗?”
掌心剩余的石子被攥紧,石子磨擦的咯吱声被侍女的笑声掩盖。
应和夷将石子的碎屑丢进湖中,接过旁的侍女递来的帕子拭了拭掌心,笑而不语。
硃红冒出头来,伸手去戳这丫鬟的额心,“王女瞧,这丫头不好好洒扫,想着成仙呢!”
吓得小丫鬟捂着额头躲避,“才不是呢,我是听说了那件事,觉得好奇罢了!”
不必她们说到底是哪件事,应和夷也清楚。
今年元日节时国师府中所有的人都在一夜之间死于睡梦之中,但死状安详,尸身连月不腐。
有传言说,大理寺在国师府的书房里找到了国师大人留下的手书。上面说国师大道已成,带着全家人升仙了。
这事一出举国震惊,连陛下都去国师府拜了拜。
捏着帕子细细地将每根手指都擦了一遍,骨节处被拭得泛红。应和夷抬头,唇角上扬,笑得温然,“兄长最讨厌鬼神之说,你们议论这些事可别叫兄长知晓了,不然定是要重重挨罚的。”
世子平常脾气好得很,她们犯了什么错处都是网开一面从轻发落的,实在难以想象世子发怒的样子。
可王女没必要哄骗她们几个下人。
几个侍女面面相觑,很是识相地聊起其他话题来。
应和夷没参与,坐在栏杆旁静静地听着。
硃红时不时偷偷瞥王女一眼,不知怎的,她总觉得王女的兴致好像不似掷石子那会儿高了。
午后的日头毒,即便是坐在阴凉处也有些热意。几个侍女说到兴处时都要擦一擦额角沁出的细密汗珠,应和夷却觉得周身寒气十足。
那日她跪在祠堂里时也是这样一个午后,明明只有一门之隔,外面是蝉鸣交织的夏日,里面是烛火幽暗的寒冬。
她跪在列祖列宗前发誓,若是找不到害死师父一家的贼人,应和夷此生便不嫁人、不招婿、不生子、不传艺、死不入祖坟。
母亲的泪珠一颗接一颗砸在她的发顶,她接过那柄手柄上缠着红绳的剪刀,剪下了一缕发丝。
应和夷的师父不是别人,正是传言里元日节当天携全家升仙的国师大人。
什么携全家升仙,这种鬼话她是一个字都不会信的。
元日节前几天她同师父见面时,师父还在关心彤州的干旱,虽派了人去赈灾但他老人家总觉得不安心,打算过罢元日节便亲自去彤州看看。
怎么可能在元日节当日便得道升仙了,得的是什么道,升得是哪门子仙?
若是师父能升仙,彤州便不会有干旱了。
她早便派人查了此事,自己也多方探寻,可是线索到了京城便断了。断的这样干净,师父的死与皇室的干系不言而喻。
枝叶倾倒的声音压过水声,应和夷回神。
远处有人划了张竹筏往她们这边的歇台靠过来,许是有什么急事,撑篙的人划得很快。
因元洲王府太大又有大半都在水上,连廊曲折百转走起来要些时候,所以若是有急事大家便会划张筏子。
各院的附近都修建有专门用来停靠竹筏的歇台。
撑蒿的人远远见了应和夷,停住手里的杆子朝她行了一礼。
应和夷点头微笑,等整张竹筏都从藕花深处划出来她才看见坐在竹筏尾部的人。好像天边的火烧云一般,整片大红色闯进她的视线。
大概是从红莲池那边过来的,美人膝头卧着两朵绽得尽态极妍的红莲。红莲开得好,但采莲之人的容颜比红莲还稠丽三分,只抬了抬眸便压得四周碧水粉花颜色全无。
四目相接,应和夷报之一笑,竹筏上坐着的人定定地看了她一眼而后满脸漠然的地错开了视线。
常年研习易容之术,应和夷对人的面相很有研究。这位美人生的雌雄莫辨,骨相真是极佳,若是肯让她把脸拓下来做个模子就好了。
两人之间的境况被周围的侍女看在眼里。硃红故意将声音放大了些,替应和夷打抱不平,“装什么呀,不就是仗着世子疼爱,居然敢给王女脸色!”
这话一出,立刻引起其他侍女的共鸣。
应和夷刚回府没几日,虽对兄长未娶妻便纳了位妾的事有些讶异却也没有去看看这位妾室本人的想法。
算起来,今日是第一次在府中见到这位元夫人。
那副睥睨的姿态,不像是肯躬身做妾的样子。
应和夷若有所思,侍女们见她没有要制止的意思,愈发大胆了起来,围着应和夷将这位世子妾是如何入府的事全数了一遍。
这美人原是歌画舫的,名唤元知还,有一半的外域血统,与珧国女子很是不一样。不仅皮囊艳丽还弹得一手好琵琶。
被世子相中后带回了府中,安置在府里景致最好的红莲院里。
为此,王爷与王妃大发雷霆与世子闹了许久的别扭,到现在也不许元知还去请安。
这位元夫人,人是美的,可是性子实在不好。一来便将红莲院的下人收拾了个干净,只许自己带来的侍女侍奉。
硃红满脸委屈地补充,“本来奴婢是要去侍奉这位元夫人的,可她说我太丑了碍眼,将我赶回来了。”
应和夷被围在中间,柔声哄了硃红几句,心里却在想别的事。
她这个月原本是没有打算回家的,是兄长传了密信紧急将她喊回来的。兄长有要事在身必须要远行一趟,但又不能叫别人知晓,正巧她师承国师,易容术一绝,希望她能在府中顶替一阵。
她与兄长在书房见面时,兄长也有提到过这位元夫人,只说和他要做的事有关,旁的也没有细讲。
想来元知还的身份没那么简单。
父亲和母亲若是真的不愿元知还入府,可不是同兄长闹几日别扭便能算了的。
兄长身为元州王府的世子,做什么事,走什么路,自然有他自己的谋划。应和夷对这些事一向不关心,愿意回来虽有元州王府一份子的责任心在,更多却是为了查师父的事。
应和夷的目光一直追着那道火红的身影,直到竹筏停靠在歇台她才回神。
纱质的裙摆重重叠叠被漾起的水波濡湿,美人身形高挑,长腿一迈便上了岸,连个眼神都没分给别人抬脚就走。
一旁已伸出手要扶的撑篙人只得讪讪地收回了手,又转向应和夷,“王女,世子殿下说您今晚便要走了,他有些东西给您,找您过去呢。”
今晚?究竟是怎样的急事,兄长这么快便要走吗?
应和夷了然,挥手叫撑篙人退下。视线却仍旧黏在元知还的背影上,瞧着美人随手将怀中的红莲丢出了栏杆才收回视线。
在她收回视线的同时,元知还似有所感般回头。
少女被几个侍女围在中间,伸手时露出圈着一对儿金环的白腻手腕。面上的笑意那样真切,身体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元知还嗤笑一声,走过了拐角。
告别了那几个侍女后又绕了几条连廊,应和夷从后门入了兄长应则俞的院子。
世子好幽静,不仅院落位置僻静,院内也是翠竹密植,几乎无人伺候。
守在后门的清越见应和夷来了,疾步走了上来,声音压的极低,“您可算来了,世子先走了,东西在暗室里,都备好了。”
应和夷跟着他走了几步,想起元夫人乘坐的那张竹筏去的方向,问了一句,“元夫人也在?”
清越点头,替她挡开一些刚长出来不久半人高的竹子,话说的小心翼翼,“王女对元夫人可是有什么不喜?您莫要误会世子。”
这话问的有些奇怪。
不喜?
兄长的宠妾又不是她的,与她有什么关系?
应和夷的视线落在清越脸上,仍旧是笑,“兄长爱重的人,自然不会差。清越难道不喜欢元夫人吗?”
王女漂亮,尤其一双眼睛长得妙,形似桃花眼尾微翘,总是蒙着一层水汽,潋滟的很。就是瞧着块儿石头都叫人觉得含情。
被这样一双眼盯着,清越莫名有些紧张,不自觉就把话吐了出来,说到一半又赶紧改口,“世子刚抬了元夫人进府,外面的许多人都盯着呢。现下您要扮作世子,免不了与元夫人多接触。元夫人她,她,总之世子将她留在身边是有谋划的。”
在兄长身旁呆了这样久,同她说话还是紧张,她太久不回来了,这家里的秘密也越来越多。
应和夷低笑了一声,什么也没说率先进了密室。
等她出来的时候,已经完全换成了兄长的脸和装束。
应和夷坐在轮椅上被清越推着进了书房。坐在小几旁的元知还见她进来了连起身都没起,长睫颤动掀起眼帘瞥了她一眼后便重新把视线落回了手中的书上。
书房内一片寂静,气氛很是僵硬。
应和夷轻咳一声,学着应则俞开口,“知还,待会儿我去你那里用晚膳吧。”
美人头都没抬,音调毫无波澜,“大可不必。”
火爆小辣椒是吧?
兄长这么久未曾谈过婚事难道是因为好这口?
应和夷选择理解兄长,“怎么了?知还可是哪里不舒服?”
元知还终于肯抬头正眼看她,只是表情不大好,眉头紧蹙,嫌弃之情难掩,“你能不夹着嗓子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