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见苏余魂不守舍的模样,张衍柔声安慰道:“不过你大可以放心,陛下眼下还不会同意他们提的建议,如今这江山是谁在守大家都很清楚,若是真的同意削藩,恐怕要生出不少闹剧。”
苏余紧握着青瓷杯,握到骨节都泛青了。
张衍不动声色地将苏余手中的茶杯接过,随后为她添了些茶,目光却从未在她脸上移开过半分:“等王爷平了眼下的战乱,届时便可回京述职,他有军功在身,陛下定然会有赏赐,他一定会借此机会让陛下赐婚,到时候你们便可以一直在一起了。”
苏余在心底轻叹,若是真的可以如此便好了,只怕到时候变故会来得更早。
- - -
内阁和陛下始终僵持着,苏余当初“假传圣旨”的事也被他们拿出来反复提起,导致苏余近日来进出宫内外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些异样的气氛。
那些宫人自然是不敢在朝廷命官面前乱嚼口舌,但他们见到苏余的时候总是比见到他人多了几分惶恐,仿佛是见了阎王一般,苏余只能尽量装作若无其事,但她也知道这些都不过是在维持表面和平。
覃令始终在暗中保护苏余,苏余和萧祈泽之间来往的书信也都是覃令负责传递的,眼下上京或许是要出乱子了,苏余送往西川的书信后总是要再加上一句“若无传召,切勿私自回京”这句话,提醒萧祈泽一定要守好封地。
从萧祈泽的信件中也可以得知,此次的西北战役也到了尾声了,不过是还有些残局需要收拾,名正言顺地回京不过是时间问题。
苏余没有什么安全感,只能靠着一遍遍看萧祈泽苍劲有力的字迹来给予自己力量。
可这世上多的是事与愿违,变故,还是来了。
苏余原本以为内阁的这些人手伸不了那么长,便将目标锁定在了苏余身上,可突然他们转移了矛头,针对起了张衍。
朝堂之上,在旁人眼里张衍可是西川王一党,这些人找出了一些往年张衍都察院由张衍主办的案子,再寻了当初的证人使些腌臜手段来指认张衍在办案的过程中收受贿赂,在人证物证俱全的情况下,陛下也只能先将张衍下诏狱。
下了诏狱,这件事就不好办了。
不过张衍这些年在都察院的地位可不低,年虽不大便坐上了右都御史的位置,仅居于左都御史之下,若是此案交给大理寺来,恐怕他们压力太大畏首畏尾反而办不了案。
北镇抚司可不怕这些,他们直属于皇权之下,手段其残忍令许多人不齿,但比起其他地方,这里或许会有张衍想要的公平。
提到北镇抚司,就不得不提镇抚使杨综了,这个人也算是苏余的老熟人了,当年苏家落难入诏狱之时,还是杨综提审的她。
一想到这个人,苏余便想起了冰冷阴暗的地牢,还有锈迹斑斑沾满血腥的刑具。
但眼下不论如何,苏余都要在这个人府上走一遭了。
杨综的府邸就像他这个人流露出的气质一般,冰冷又暗沉。
苏余原本以为想要见到他这样不近人情的人会非常难,因为在朝堂之上也从未听说他与任何人结交,他始终都是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但没有想到,苏余一交拜帖,杨综便答应了见她。
杨综家的庭院建筑简直就像是他这个人一般无趣,院落里大户人家常见的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都甚是少见,装点的大多是灰败刻板的假山。不过苏余也无心去探索这个人的内心,只是觉得跟他这样的人打交道有些累。
杨综似乎预料到会有人来找他,早就沏好了热茶。
多年不见,杨综依旧面容冷峻,一袭黑衣看起来让人难以接近。
苏余走近后,杨综也只是淡漠地吐出了一个字:“坐。”
还不等苏余开门见山,杨综便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什么人来,这几天因为他,我府上已经来了好几拨人了,但我只见了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苏余说:“因为你知道我们想说什么,除了我,其他人说的话你都不想听。”
杨综轻笑了一声,但他的微笑让人感受不到丝毫温暖,因为他只是扯动嘴角,他的眉眼没有一丝笑意,但苏余觉得这只是他的面部功能障碍问题,并不是有意的,苏余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杨综说:“北镇抚司对于我朝来说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我们有百官的监察、抓捕、用刑权,官场上许多人想和北镇抚司建立联系,但我们直属皇权,并不需要和任何人结党,因此对外我们也算是臭名昭著,奈何他们又畏惧我们的权利,不得不对我们假笑逢迎。”
杨综说的这番话苏余虽然不能深刻体会,但北镇抚司的处境她还是知道的,在旁人眼里他们不过是皇权的走狗,对其畏惧又鄙夷。
苏余问道:“扬抚使今日与我说这些,是何用意?”
虽说苏余今日是来求人的,但她也知道杨综是个喜欢开门见山的性子,越是藏着掖着就越是惹人不快,那倒不如有什么说什么。
果然,苏余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杨综的不满,他快速地进入了下一个进程:“孝仁皇帝年迈后变得仁慈了起来,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在位时的功过,他生怕后世的人说他太过残忍,不是个明君,便开始想着如何补救。”
苏余立即就明白了:“若是他这样想,那北镇抚司的处境可就危险了,你们可是帮他想做的脏事都做了,若是他想要洗白,可不得先除了你们。”
杨综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当时我都已经做好了全盘覆灭的打算了,但当时初任右都御史的张衍却对我施以援手,在朝堂之上多次为我说话,当初若不是他,恐怕北镇抚司熬不到先皇驾崩了。”
看着杨综颇有感慨的样子,苏余也陷入了沉思。
新帝登基后可用之人甚少,杨综办事狠辣,一心维护皇权,自然又成了新帝手中一件趁手的兵器。
想来也是感慨,北镇抚司一心为皇帝办事,结果到头来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苏余刚想出言安慰几句,杨综便开口道:“我曾经也问过张衍,问他想要什么报酬,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在朝堂之上所言的不过是陈述事实,说出事实不需要什么报酬。”
“那时候我就想,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会为了几两臭钱就做出违心之事。”
看来是个友军,苏余见杨综如此认可张衍的人品,悬着的心也就放心了,她拉起了杨综的手握了握,十分诚恳地道:“既然如此,张大人在诏狱里还望你多加照拂,希望北镇抚司可以尽快查明真相,好还张大人一个清白。”
杨综睁大了眼,立马抽回手,侧了一下身道:“我今日见你,不过是想告诉你和你幕后的人,我相信张衍是受人诬陷,北镇抚司也不是吃干饭的,定然会找出是谁冤枉了他,你们大可放心。”
幕后的人?杨综大抵说的就是萧祈泽了。
苏余从前只觉得杨综这个人做事狠辣,今日才发现他原来也耿直得很,张衍在他这样的人手上,她倒也放心了。
去了一趟杨府,苏余的心情总算是没有那么压抑了,恰好这里离卖糕点的宝斋堂近,苏余便和侍女步行去买些糕点带回去。
走过街头巷尾的时候,突然听到坐在街口喝茶的几个小贩聊到了西川王,苏余便起了心思听一听。
其中一个系着围裙的老汉说道:“你听说了吗,西川战事告捷,西川王又打了一场胜仗。”
另一个人附和道:“西川王打胜仗那不是顺理成章的吗?这世上还有谁能跟他的黑甲卫匹敌呢?相比起他的功绩,咱们新继位的陛下可逊色多了。”
老汉压低了声音:“我可告诉你一个秘闻,据说先皇原本就是打算将皇位传给西川王的,当朝唯一的女官苏女傅都知道呢。”
另一人十分惊讶:“那为什么会是如今的六殿下继位呢?”
老汉故作玄虚:“其中缘由你就去猜吧,若先皇真的将皇位传给了六殿下,那为什么那位女官没有被赐死呢?那可是假传圣旨!”
“哦!”
苏余听得心中恼怒,冲上前直接掀了他们的茶桌,抓住一人的衣领质问道:“你们有几个胆子,既然当街议论皇帝?是谁告诉你们这些?”
虽说眼前的苏余看起来是个弱女子,但眼下她这气势简直是可以将人生吞活剥,他们一时慌了神,嘴巴里有什么便吐出了什么:“不是我们瞎说,而是最近街头巷尾都是这么传的,大家都这么说,你凭什么就来抓我们?”
说罢,那两名男子挣脱了苏余的手,整个就是落荒而逃。
苏余听了他的话,也没心思去管他们两个人了,只觉得大事不妙。
孝仁皇帝驾崩当天的事可是被下过封口令的,怎么可能会突然传得街头巷尾人尽皆知?
很明显,是有心之人想要利用这个舆论来中伤谁,苏余则是首当其冲。
苏余紧握着青瓷杯,握到骨节都泛青了。
张衍不动声色地将苏余手中的茶杯接过,随后为她添了些茶,目光却从未在她脸上移开过半分:“等王爷平了眼下的战乱,届时便可回京述职,他有军功在身,陛下定然会有赏赐,他一定会借此机会让陛下赐婚,到时候你们便可以一直在一起了。”
苏余在心底轻叹,若是真的可以如此便好了,只怕到时候变故会来得更早。
- - -
内阁和陛下始终僵持着,苏余当初“假传圣旨”的事也被他们拿出来反复提起,导致苏余近日来进出宫内外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些异样的气氛。
那些宫人自然是不敢在朝廷命官面前乱嚼口舌,但他们见到苏余的时候总是比见到他人多了几分惶恐,仿佛是见了阎王一般,苏余只能尽量装作若无其事,但她也知道这些都不过是在维持表面和平。
覃令始终在暗中保护苏余,苏余和萧祈泽之间来往的书信也都是覃令负责传递的,眼下上京或许是要出乱子了,苏余送往西川的书信后总是要再加上一句“若无传召,切勿私自回京”这句话,提醒萧祈泽一定要守好封地。
从萧祈泽的信件中也可以得知,此次的西北战役也到了尾声了,不过是还有些残局需要收拾,名正言顺地回京不过是时间问题。
苏余没有什么安全感,只能靠着一遍遍看萧祈泽苍劲有力的字迹来给予自己力量。
可这世上多的是事与愿违,变故,还是来了。
苏余原本以为内阁的这些人手伸不了那么长,便将目标锁定在了苏余身上,可突然他们转移了矛头,针对起了张衍。
朝堂之上,在旁人眼里张衍可是西川王一党,这些人找出了一些往年张衍都察院由张衍主办的案子,再寻了当初的证人使些腌臜手段来指认张衍在办案的过程中收受贿赂,在人证物证俱全的情况下,陛下也只能先将张衍下诏狱。
下了诏狱,这件事就不好办了。
不过张衍这些年在都察院的地位可不低,年虽不大便坐上了右都御史的位置,仅居于左都御史之下,若是此案交给大理寺来,恐怕他们压力太大畏首畏尾反而办不了案。
北镇抚司可不怕这些,他们直属于皇权之下,手段其残忍令许多人不齿,但比起其他地方,这里或许会有张衍想要的公平。
提到北镇抚司,就不得不提镇抚使杨综了,这个人也算是苏余的老熟人了,当年苏家落难入诏狱之时,还是杨综提审的她。
一想到这个人,苏余便想起了冰冷阴暗的地牢,还有锈迹斑斑沾满血腥的刑具。
但眼下不论如何,苏余都要在这个人府上走一遭了。
杨综的府邸就像他这个人流露出的气质一般,冰冷又暗沉。
苏余原本以为想要见到他这样不近人情的人会非常难,因为在朝堂之上也从未听说他与任何人结交,他始终都是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但没有想到,苏余一交拜帖,杨综便答应了见她。
杨综家的庭院建筑简直就像是他这个人一般无趣,院落里大户人家常见的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都甚是少见,装点的大多是灰败刻板的假山。不过苏余也无心去探索这个人的内心,只是觉得跟他这样的人打交道有些累。
杨综似乎预料到会有人来找他,早就沏好了热茶。
多年不见,杨综依旧面容冷峻,一袭黑衣看起来让人难以接近。
苏余走近后,杨综也只是淡漠地吐出了一个字:“坐。”
还不等苏余开门见山,杨综便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什么人来,这几天因为他,我府上已经来了好几拨人了,但我只见了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苏余说:“因为你知道我们想说什么,除了我,其他人说的话你都不想听。”
杨综轻笑了一声,但他的微笑让人感受不到丝毫温暖,因为他只是扯动嘴角,他的眉眼没有一丝笑意,但苏余觉得这只是他的面部功能障碍问题,并不是有意的,苏余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杨综说:“北镇抚司对于我朝来说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我们有百官的监察、抓捕、用刑权,官场上许多人想和北镇抚司建立联系,但我们直属皇权,并不需要和任何人结党,因此对外我们也算是臭名昭著,奈何他们又畏惧我们的权利,不得不对我们假笑逢迎。”
杨综说的这番话苏余虽然不能深刻体会,但北镇抚司的处境她还是知道的,在旁人眼里他们不过是皇权的走狗,对其畏惧又鄙夷。
苏余问道:“扬抚使今日与我说这些,是何用意?”
虽说苏余今日是来求人的,但她也知道杨综是个喜欢开门见山的性子,越是藏着掖着就越是惹人不快,那倒不如有什么说什么。
果然,苏余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杨综的不满,他快速地进入了下一个进程:“孝仁皇帝年迈后变得仁慈了起来,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在位时的功过,他生怕后世的人说他太过残忍,不是个明君,便开始想着如何补救。”
苏余立即就明白了:“若是他这样想,那北镇抚司的处境可就危险了,你们可是帮他想做的脏事都做了,若是他想要洗白,可不得先除了你们。”
杨综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当时我都已经做好了全盘覆灭的打算了,但当时初任右都御史的张衍却对我施以援手,在朝堂之上多次为我说话,当初若不是他,恐怕北镇抚司熬不到先皇驾崩了。”
看着杨综颇有感慨的样子,苏余也陷入了沉思。
新帝登基后可用之人甚少,杨综办事狠辣,一心维护皇权,自然又成了新帝手中一件趁手的兵器。
想来也是感慨,北镇抚司一心为皇帝办事,结果到头来落得个里外不是人。
苏余刚想出言安慰几句,杨综便开口道:“我曾经也问过张衍,问他想要什么报酬,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在朝堂之上所言的不过是陈述事实,说出事实不需要什么报酬。”
“那时候我就想,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会为了几两臭钱就做出违心之事。”
看来是个友军,苏余见杨综如此认可张衍的人品,悬着的心也就放心了,她拉起了杨综的手握了握,十分诚恳地道:“既然如此,张大人在诏狱里还望你多加照拂,希望北镇抚司可以尽快查明真相,好还张大人一个清白。”
杨综睁大了眼,立马抽回手,侧了一下身道:“我今日见你,不过是想告诉你和你幕后的人,我相信张衍是受人诬陷,北镇抚司也不是吃干饭的,定然会找出是谁冤枉了他,你们大可放心。”
幕后的人?杨综大抵说的就是萧祈泽了。
苏余从前只觉得杨综这个人做事狠辣,今日才发现他原来也耿直得很,张衍在他这样的人手上,她倒也放心了。
去了一趟杨府,苏余的心情总算是没有那么压抑了,恰好这里离卖糕点的宝斋堂近,苏余便和侍女步行去买些糕点带回去。
走过街头巷尾的时候,突然听到坐在街口喝茶的几个小贩聊到了西川王,苏余便起了心思听一听。
其中一个系着围裙的老汉说道:“你听说了吗,西川战事告捷,西川王又打了一场胜仗。”
另一个人附和道:“西川王打胜仗那不是顺理成章的吗?这世上还有谁能跟他的黑甲卫匹敌呢?相比起他的功绩,咱们新继位的陛下可逊色多了。”
老汉压低了声音:“我可告诉你一个秘闻,据说先皇原本就是打算将皇位传给西川王的,当朝唯一的女官苏女傅都知道呢。”
另一人十分惊讶:“那为什么会是如今的六殿下继位呢?”
老汉故作玄虚:“其中缘由你就去猜吧,若先皇真的将皇位传给了六殿下,那为什么那位女官没有被赐死呢?那可是假传圣旨!”
“哦!”
苏余听得心中恼怒,冲上前直接掀了他们的茶桌,抓住一人的衣领质问道:“你们有几个胆子,既然当街议论皇帝?是谁告诉你们这些?”
虽说眼前的苏余看起来是个弱女子,但眼下她这气势简直是可以将人生吞活剥,他们一时慌了神,嘴巴里有什么便吐出了什么:“不是我们瞎说,而是最近街头巷尾都是这么传的,大家都这么说,你凭什么就来抓我们?”
说罢,那两名男子挣脱了苏余的手,整个就是落荒而逃。
苏余听了他的话,也没心思去管他们两个人了,只觉得大事不妙。
孝仁皇帝驾崩当天的事可是被下过封口令的,怎么可能会突然传得街头巷尾人尽皆知?
很明显,是有心之人想要利用这个舆论来中伤谁,苏余则是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