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苏长雪)
东洲的日子,比起上京确实算得上是无拘无束。
入驻东洲府后,当地不少官员富商都送来了奇珍异宝,其中自然不乏送给我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
从前我作为上京首富的女儿,虽是庶出但也是见过了不少的好东西,自然看得出这些人送到王府的东西都是极好的,只不过我从王爷厌恶的神情中便可以知晓他并不喜欢这样。
他不过才刚来,这些人便想着拉拢关系,若是收了这些东西,将来让他如何秉公查办。
那些东西送到王府里整整两日,王爷都没有想出处置的办法。
我不禁想,若是此刻小五在就好了,她一定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夜里辗转反侧的时候,我偶然想起临行前父亲曾对我说,虽然我与王爷一到东洲便是主,但初来乍到处处都要用到银子,不光是上下打点需要银子,想要好好治理东洲也需要银子,我便想出了个主意。
我劝王爷将各个官员富商送来的东西全部清点造册,并邀请了送礼的人来参加王府的宴席,将他们送来的东西进行拍卖,将拍卖得到的钱款以他们个人的名义作出捐赠,这笔钱款会用作东洲的治理建设,且每一笔款项都会公之于众,让所有捐赠者都知道这笔钱的去处。
在宴席上,王爷慷慨激昂地感谢了所有“捐赠”者:“在座的各位都是东洲的中流砥柱,本王刚来你们便想着尽绵薄之力为东洲做出贡献,这让本王甚是欣慰,将来东洲定会发展得更加繁荣富庶,本王与王妃以及东洲的所有百姓都会挂念各位的付出。”
“今日本王在此敬大家一杯,还望各位日后可以继续倾尽全力,让东洲变得更加繁华。”
王爷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我作为他的王妃,同他一起喝完了杯中的酒。
王府的宴会杯觥交错、歌舞升平,但此刻我与他眼中只有彼此。
虽说远离了上京,但王爷的事务依旧繁忙,东洲夏季多雨,易发洪涝水患,王爷每日都在外四处奔走,忙得不可开交。
而我则是过上了摆花弄草养尊处优的日子,但这样的日子并不是我喜欢的,比起这个我更怀念在药庐的日子,只不过王爷实在是太忙了,他根本就没有关注到我的心之所想。
因为在洪涝这件事上的决策问题,王爷的口碑一时间急转直下,为了大局考虑,王爷决定将东洲的清平镇作为开闸蓄洪区,这样便可以减轻上下游的压力,让更多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
清平镇紧靠淮河,淮河上游陡、落差大,而中下游平缓、落差小,因此极易成涝,一旦淮河水情告急,清平镇便成了最好的蓄洪区。
可当王爷决定在清平镇建造水坝闸口之时,清平镇的村民便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因为清平镇不光光是他们的住所,更是有许多农田,若是将此处定为蓄洪区,那自然是没有办法再继续住人,这些农田也都会毁于一旦。
清平镇的百姓不同意,此前那些受贿王爷不成的官员也颇有微词,暗地里散布流言,把王爷传成了一个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锦衣玉食的无能昏庸之人。
甚至还有人扬言要到上京告御状,诉说王爷的恶行。
可明明很多人都知道,就算清平镇不被作为蓄洪区,它的纯天然地理劣势就注定了它在每年洪水多发区会被淹没。
比起全军覆没,那些百姓更无法接受唯有他们流离失所。
眼看着王爷名誉受损,我自然也是心急如焚,但王爷却依旧不紧不慢。
他请了清平镇的镇长和几位村民代表来了府上,表示会给清平镇的村民安置住所,村民们名下的良田也会给予双倍补偿,并且参与建造水坝的清平镇村民,工钱是市场价的双倍,所有清平镇村民的子女将来想要在东洲府入仕都比别人有优先权。
许多人闹来闹去,皆逃不出一个利字,王爷给了许多人都无法拒绝的丰厚待遇,他们自然便消停了。
看着王爷在东洲渐渐有了自己的名望,并且将东洲治理得有声有色,我自然心里头也是高兴。
但王府实在是太大、太寂寞了,这种寂寞不是王爷回来和我说说话就能消除的,我便想着办法去办了个粥棚,给受了灾的难民施粥。
这倒是我擅长的,从前在上京父亲为了帮我博个好名声,也让我做过同样的事,所以我也算是轻车熟路。
虽然每日都累得慌,但我内心却很充实。
这一日,我的侍女宝儿伺候我沐浴之时,忍不住多嘴说了一句:“王妃,您说您整日把自己累成这样到底是图什么?我瞧着其他官眷出行都有七八个婢女伺候,整日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绮罗绸缎,您可是王妃,怎么能输给她们呢?“
宝儿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我知道她也是为我好,便耐心解释:“每个人喜欢都各有不同,我喜欢现在的日子。”
宝儿笑盈盈地凑近我说道:“依我看,王妃与王爷如今都身强力壮,趁早诞下嫡子才是关键,这样王爷的心才会一直放在王妃身上。”
我伸手戳了一下宝儿的脑门,愠怒道:“不许胡说,水都要凉了,赶紧去加水。”
宝儿委屈巴巴地说了声“知道了”,便去打热水。
我整个人泡在浴桶里,整个屋子里雾气氤氲,我的思绪也渐渐被拉远。
自从和王爷来了东洲,每每与他同房后我都会服下避子药,就是因为眼下我不想要子嗣,并非我对他心存芥蒂,而是因为我不想就这般困在这宅院里。
我有时候还是会想,若是我没有与他一同来东洲,没有王妃的头衔,我会不会更自由。
但人生没有如果。
王爷今日回来得早,与我一同用过晚膳后便早早歇下了
大抵是前段时间过于劳累,他也许久没有与我同房,难得一次,他与我缠绵了许久,床帏之上,我也是筋疲力尽。
只不过他最后都将他的情.欲发泄在了帕子上,看着我不解的眼神,他笑着说:“你不是暂时不想要孩子吗?”
我神色黯然,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爷轻抚着我的发丝,温柔地说道:“刚知道不久。”
我咬了咬牙说:“你不生气吗?”
王爷轻笑了一声:“这有什么好生气的,生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既然你暂时不想要子嗣,那便依你。”
房间内的烛火都灭了,唯有柔和的月光映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我们离得很近,我甚至能够清晰地看到他额上细密的汗珠。
我抱着他得寸进尺地说:“我办粥棚的时候看到许多难民都染了病,你能帮我进些药材,我想他们服些药会好很多。”
他轻柔地点头说道:“好的。”
就这样,我又在东洲干回了我的“老本行”。
从一开始,只是在路边简单地搭个棚给那些瞧不起病的人看病,到后来我盘了个店面免费给人义诊,甚至还收了几个因为水患流离失所,无处可去的小女孩当学徒。
宝儿虽说一开始有些不情愿,但也还是在我的鼓动下开始学医。
随着我们的医馆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我所见的病症也越发繁杂,有些我也应付不来。
好在王爷给我寻了许多医书,上面有不少疑难杂症的治疗偏方。
我也发扬了刘婆教给我的医术,给不少女子治了许多难以启齿之症。
只不过,还是有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做法过于离经叛道,甚至也有些猥琐之徒借着看病的名头,来医馆想要一睹所谓的东洲王妃的风采。
他们的结局自然是被打了出去,但也有人怀恨在心,在东洲散播了一些对医馆不利的流言。
医馆是我开的,他们对我造谣生事,自然也会连累王爷的名声。
王爷自然是什么都知道,但始终只字不提,只不过是给医馆驻派了人手,让那些人不敢造次。
东洲的日子愈发平稳,在这里总算是过上了我想要的日子,但在市井街头偶然听到的消息,还是搅乱了我难得平静下来的心绪。
五妹因假传圣旨下了狱,西川王起兵谋反。
我赶紧询问王爷到底怎么回事,王爷也是眉头紧锁,理性分析道:“如今西北战事频起,朝中正是用人的时候,陛下不会轻易在这个时候断自己后路,所以五妹落狱八成是被有心之人所害。”
“至于九弟,他肯定是因为无诏而返所以才会被议论为谋反。”
我心急如焚,追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王爷说:“我先让上京的探子随时汇报情况,咱们来东洲也有段时日了,我借着献祥瑞的名头申请回京,等我们回去了他们也有个照拂。”
见王爷能这般为五妹考量,我的心也定下不少,只不过我也产生了疑问,说道:“可咱们要献的祥瑞是什么?总不好戏弄陛下吧?”
王爷笑了两声道:“东洲多有渔民养鱼,我到时候让手下去买一尾大锦鲤,再编些离奇的事迹献给陛下就是。”
我听了会心一笑,虽然知道这折子递到上京再等陛下点头都要花上不少时日,但眼下总算是有了法子,总比就这样干等着好。
但变故来得太快,还不等我们等到陛下回京的同意诏书,我们便听闻了谋反的逆贼掉下城门摔死的消息。
这个逆贼不是别人,自然就是我的五妹——苏余。
纵然我心中悲痛万分,但也无济于事。
王爷知道我沉溺悲伤,每日一有空便陪着我。
我的五妹死了,但萧祈泽却成了大功臣,甚至还受邀参加了宫宴备受嘉奖。
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五妹的死与他也脱不了干系,我心中悲愤万分,求着王爷帮我寄出书信。书信中除了询问到底那天发生了什么,还有对萧祈泽无尽的质问,质问他为什么没有保护好五妹?
悲愤之时,恨不能将他送下去陪着五妹。
王爷没有阻拦我写下的一字一句,或许是因为他们太了解彼此了,知道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不可能会不闻不问。
再后来,我们便得知了上京事变的消息。
陛下遭遇了大火甚至不能下榻,萧祈泽成了摄政王,就连我们返京的诏书都是他下的朱批。
一切的一切都变化得太快了,但如今上京格局发生了变化,我跟王爷都必须回去面对。
萧祈泽与王爷之间的情感很奇怪,他们从前是好兄弟,但也因为权势纠葛分道扬镳过,再到如今各自为王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但如今萧祈泽成了摄政王,再见面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不过,我可不怕他,我在书信里骂过他,那又如何,大不了就让他杀死我,反正苏家人都获了罪,我也不屑苟且偷生。
我看得出王爷也不害怕,就这样我们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再回到上京已经是冬日了,临近春节到处都喜气洋洋的,但我的情绪却很低迷,好在有王爷在。
到了上京后,作为摄政王的萧祈泽却迟迟没有叫我们入宫,也没有接见我们,我们虽然都觉得很奇怪,但君是君,臣是臣,我们终究只能听命行事。
期间我也去打探了家人的情况,却只听说苏府的人一夜间都不见了甚至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更多的说法是他们都被陛下连夜处置了。
我不相信,怎么可能就这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呢?
就算是处置也该有通报才是,不可能就这样默不作声的。
就这样,我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撑过了一日又一日,直到有一天王爷跟我说摄政王邀请我们一同前往他的府上用晚宴。
我们都不知道这场晚宴会不会是鸿门宴,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没得选。
摄政王府可真气派,门口的石狮让人见了就心生畏惧,院子里到处都是珍稀的花草树木,整个庭院里灯火通明,虽是冬日里,但整个庭院开满了花,姹紫嫣红。
虽然我不懂花草,但也能看出想要打理好这些花得花费不少人力物力。
到了屋子里,我整个人便感觉到暖洋洋的,一瞧着屋子里放了不少燃烧着的炭火,虽然这炭烧得通红,却不见一丝烟,可见这炭火是十分好的。
屋子里摆放着许多烧制精美的瓷器,所有的桌椅都是用上等的梨花木制成的,地上还铺了柔软的毯子,整个屋子都让人觉得温暖无比。
“四姐。”
还不等我回过神,一个女子由人搀扶着从内堂走了出来,口中发出的声音也是柔柔的,像是没什么力气。
见到了她,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上前直接抱住了她,生怕她再次从我眼前消失。
我跟小五哭得太投入了,以至于过了很久我才发现刚才扶她出来的人是萧祈泽。
晚宴上有许多美味珍馐,但我们都没什么心思吃,我始终都沉浸在见到家人的激动心情中,小五也是一样。
她看起来羸弱了不少,脸色苍白如纸,即使是在如此温暖的大堂内也还是穿了件织锦镶雪貂毛的长袍,在宽大的衣袍下显得她整个人更加瘦小了。
虽然她三番五次说过自己的身体已经没事了,但我还是十分担忧。
萧祈泽始终安静地坐在小余旁边,偶尔会给她夹菜。
自从他当上摄政王以来,我们听说了太多他雷厉风行的事迹,实在很难将摄政王和现在这个温和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餐桌上,我们聊了许多,得知父亲他们也无碍我便也放心了。
只不过有太多话实在是说不完,小五便直接开口道:“四姐,你今晚干脆就别走了,我还有许多话要跟你说呢。”
我也直接无视了萧祈泽的意愿,直接点头说;“好啊,我也正有此意。”
王爷见我要留下,便也十分淡然地说:“既然你不走,那我也留下。”
我笑着看向萧祈泽,说道:“想必这偌大的王府,必然也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吧。”
萧祈泽点头潇洒地说道:“当然。”
那一晚,我与小五躺在一张床上聊了许多,王爷也和萧祈泽喝了一夜的酒,虽然我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话,但我知道他们也一定在说着心里话。
夜里,我抱着小五孱弱的身体问道:“你到底受了多重的伤,怎么那么久过去还没好?”
小五说:“没事的四姐,都过去了,我现在能吃能跑的,只不过还要好好养着才行,你看我在这儿多好呀,要什么有什么,你就不要担心我了。”
我点了点头,随即说:“我也是大夫,不如我来帮你看看。”
小五笑着说,好呀。
我帮她把了脉,可以瞧出她的身子如今算是气血两亏,我问她:“你如今多久没来月事了?”
小五不假思索道:“从出事到现在,已有大半年了。”
我哑然,随即说道:“你得好好调理,你眼下气血亏损太严重了,若是不能恢复,恐不是长寿之相。”
我知道我这样说有些伤人,但小五是我的亲人,我必须告诉她实话,让重视起来。
小五将半张脸躲进了被子里,小声说道:“我知道,大夫也说了我这样以后很难有孕。”
我轻声安慰道:“有无子嗣都是次要的,若是萧祈泽因这个介怀,那你便弃了他来找我,我和王爷定然会好好对你。”
小五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四姐,你对我最好了。”
第二日,我给小五开了个药方,嘱咐她可以去找刘婆瞧瞧,或许在这方面她会有什么办法。
小五很乖巧地就答应了,只不过看到她如今瘦弱的样子,我还是十分心痛。
好在,萧祈泽是个强大的后盾。
在上京的这段时日,我经常去陪小五聊天解闷,摄政王府的人对我的出入也已经习以为常。
但比起东洲,上京的日子确实是充满了勾心斗角,不少人拿着我与王爷在东洲的所作所为说事,就想给我们定个没有管理好封地的罪名。
最关键的是,内阁那帮人早就已经把王爷和摄政王视为一党,所以始终紧咬着我们穷追不舍,好在萧祈泽会帮我们解围,不然恐怕王爷要应付他们得付出不少心力。
虽然从前发生的事让我对萧祈泽颇有不满,但如今他对小五也算是百依百顺,哪怕是小五随口说一声要吃哪家的糕点,他也会亲自跑去买。
小五喝的所有汤药,都是他亲手熬的,为此手上还烫了好几个泡。
想想也是有些好笑,这个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男人竟然会在厨房里为着一壶汤药发愁。
不过我也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小五如今还没有好利索,他也只是想多为小五做些什么。
过了年关,我和王爷也必须回东洲了,我们没有一直待下去的理由,如今能够见到小五安康我便心满意足了。
小五依依不舍地送我们离开,还送了许多吃食让我们路上吃,临行前她还塞了一大包东西给我,说等我上了路再打开,我也默默照做了。
上路后,我打开包裹才发现里面全都是些金银珠宝,还有一张小五写的信纸,纸上说:得知五姐在东洲开了医馆救济难民心中十分钦佩,然吾心力有限不能相随,赠尔金银望用得其所,也算吾一份绵薄之力。
我看着纸上的字哭笑不得,而且这些东西都眼熟得很,不都是摄政王府里的东西吗,有些还摆在她的屋子里做装饰用的。
这些八成都是她在府上随手捞的贵重物品。
罢了,想必萧祈泽也不会同她计较。
东洲来往路途遥远,但我们来日方长。
相信小五定能活得开心自在。
入驻东洲府后,当地不少官员富商都送来了奇珍异宝,其中自然不乏送给我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
从前我作为上京首富的女儿,虽是庶出但也是见过了不少的好东西,自然看得出这些人送到王府的东西都是极好的,只不过我从王爷厌恶的神情中便可以知晓他并不喜欢这样。
他不过才刚来,这些人便想着拉拢关系,若是收了这些东西,将来让他如何秉公查办。
那些东西送到王府里整整两日,王爷都没有想出处置的办法。
我不禁想,若是此刻小五在就好了,她一定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夜里辗转反侧的时候,我偶然想起临行前父亲曾对我说,虽然我与王爷一到东洲便是主,但初来乍到处处都要用到银子,不光是上下打点需要银子,想要好好治理东洲也需要银子,我便想出了个主意。
我劝王爷将各个官员富商送来的东西全部清点造册,并邀请了送礼的人来参加王府的宴席,将他们送来的东西进行拍卖,将拍卖得到的钱款以他们个人的名义作出捐赠,这笔钱款会用作东洲的治理建设,且每一笔款项都会公之于众,让所有捐赠者都知道这笔钱的去处。
在宴席上,王爷慷慨激昂地感谢了所有“捐赠”者:“在座的各位都是东洲的中流砥柱,本王刚来你们便想着尽绵薄之力为东洲做出贡献,这让本王甚是欣慰,将来东洲定会发展得更加繁荣富庶,本王与王妃以及东洲的所有百姓都会挂念各位的付出。”
“今日本王在此敬大家一杯,还望各位日后可以继续倾尽全力,让东洲变得更加繁华。”
王爷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我作为他的王妃,同他一起喝完了杯中的酒。
王府的宴会杯觥交错、歌舞升平,但此刻我与他眼中只有彼此。
虽说远离了上京,但王爷的事务依旧繁忙,东洲夏季多雨,易发洪涝水患,王爷每日都在外四处奔走,忙得不可开交。
而我则是过上了摆花弄草养尊处优的日子,但这样的日子并不是我喜欢的,比起这个我更怀念在药庐的日子,只不过王爷实在是太忙了,他根本就没有关注到我的心之所想。
因为在洪涝这件事上的决策问题,王爷的口碑一时间急转直下,为了大局考虑,王爷决定将东洲的清平镇作为开闸蓄洪区,这样便可以减轻上下游的压力,让更多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
清平镇紧靠淮河,淮河上游陡、落差大,而中下游平缓、落差小,因此极易成涝,一旦淮河水情告急,清平镇便成了最好的蓄洪区。
可当王爷决定在清平镇建造水坝闸口之时,清平镇的村民便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因为清平镇不光光是他们的住所,更是有许多农田,若是将此处定为蓄洪区,那自然是没有办法再继续住人,这些农田也都会毁于一旦。
清平镇的百姓不同意,此前那些受贿王爷不成的官员也颇有微词,暗地里散布流言,把王爷传成了一个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锦衣玉食的无能昏庸之人。
甚至还有人扬言要到上京告御状,诉说王爷的恶行。
可明明很多人都知道,就算清平镇不被作为蓄洪区,它的纯天然地理劣势就注定了它在每年洪水多发区会被淹没。
比起全军覆没,那些百姓更无法接受唯有他们流离失所。
眼看着王爷名誉受损,我自然也是心急如焚,但王爷却依旧不紧不慢。
他请了清平镇的镇长和几位村民代表来了府上,表示会给清平镇的村民安置住所,村民们名下的良田也会给予双倍补偿,并且参与建造水坝的清平镇村民,工钱是市场价的双倍,所有清平镇村民的子女将来想要在东洲府入仕都比别人有优先权。
许多人闹来闹去,皆逃不出一个利字,王爷给了许多人都无法拒绝的丰厚待遇,他们自然便消停了。
看着王爷在东洲渐渐有了自己的名望,并且将东洲治理得有声有色,我自然心里头也是高兴。
但王府实在是太大、太寂寞了,这种寂寞不是王爷回来和我说说话就能消除的,我便想着办法去办了个粥棚,给受了灾的难民施粥。
这倒是我擅长的,从前在上京父亲为了帮我博个好名声,也让我做过同样的事,所以我也算是轻车熟路。
虽然每日都累得慌,但我内心却很充实。
这一日,我的侍女宝儿伺候我沐浴之时,忍不住多嘴说了一句:“王妃,您说您整日把自己累成这样到底是图什么?我瞧着其他官眷出行都有七八个婢女伺候,整日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绮罗绸缎,您可是王妃,怎么能输给她们呢?“
宝儿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我知道她也是为我好,便耐心解释:“每个人喜欢都各有不同,我喜欢现在的日子。”
宝儿笑盈盈地凑近我说道:“依我看,王妃与王爷如今都身强力壮,趁早诞下嫡子才是关键,这样王爷的心才会一直放在王妃身上。”
我伸手戳了一下宝儿的脑门,愠怒道:“不许胡说,水都要凉了,赶紧去加水。”
宝儿委屈巴巴地说了声“知道了”,便去打热水。
我整个人泡在浴桶里,整个屋子里雾气氤氲,我的思绪也渐渐被拉远。
自从和王爷来了东洲,每每与他同房后我都会服下避子药,就是因为眼下我不想要子嗣,并非我对他心存芥蒂,而是因为我不想就这般困在这宅院里。
我有时候还是会想,若是我没有与他一同来东洲,没有王妃的头衔,我会不会更自由。
但人生没有如果。
王爷今日回来得早,与我一同用过晚膳后便早早歇下了
大抵是前段时间过于劳累,他也许久没有与我同房,难得一次,他与我缠绵了许久,床帏之上,我也是筋疲力尽。
只不过他最后都将他的情.欲发泄在了帕子上,看着我不解的眼神,他笑着说:“你不是暂时不想要孩子吗?”
我神色黯然,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爷轻抚着我的发丝,温柔地说道:“刚知道不久。”
我咬了咬牙说:“你不生气吗?”
王爷轻笑了一声:“这有什么好生气的,生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既然你暂时不想要子嗣,那便依你。”
房间内的烛火都灭了,唯有柔和的月光映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我们离得很近,我甚至能够清晰地看到他额上细密的汗珠。
我抱着他得寸进尺地说:“我办粥棚的时候看到许多难民都染了病,你能帮我进些药材,我想他们服些药会好很多。”
他轻柔地点头说道:“好的。”
就这样,我又在东洲干回了我的“老本行”。
从一开始,只是在路边简单地搭个棚给那些瞧不起病的人看病,到后来我盘了个店面免费给人义诊,甚至还收了几个因为水患流离失所,无处可去的小女孩当学徒。
宝儿虽说一开始有些不情愿,但也还是在我的鼓动下开始学医。
随着我们的医馆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我所见的病症也越发繁杂,有些我也应付不来。
好在王爷给我寻了许多医书,上面有不少疑难杂症的治疗偏方。
我也发扬了刘婆教给我的医术,给不少女子治了许多难以启齿之症。
只不过,还是有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做法过于离经叛道,甚至也有些猥琐之徒借着看病的名头,来医馆想要一睹所谓的东洲王妃的风采。
他们的结局自然是被打了出去,但也有人怀恨在心,在东洲散播了一些对医馆不利的流言。
医馆是我开的,他们对我造谣生事,自然也会连累王爷的名声。
王爷自然是什么都知道,但始终只字不提,只不过是给医馆驻派了人手,让那些人不敢造次。
东洲的日子愈发平稳,在这里总算是过上了我想要的日子,但在市井街头偶然听到的消息,还是搅乱了我难得平静下来的心绪。
五妹因假传圣旨下了狱,西川王起兵谋反。
我赶紧询问王爷到底怎么回事,王爷也是眉头紧锁,理性分析道:“如今西北战事频起,朝中正是用人的时候,陛下不会轻易在这个时候断自己后路,所以五妹落狱八成是被有心之人所害。”
“至于九弟,他肯定是因为无诏而返所以才会被议论为谋反。”
我心急如焚,追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王爷说:“我先让上京的探子随时汇报情况,咱们来东洲也有段时日了,我借着献祥瑞的名头申请回京,等我们回去了他们也有个照拂。”
见王爷能这般为五妹考量,我的心也定下不少,只不过我也产生了疑问,说道:“可咱们要献的祥瑞是什么?总不好戏弄陛下吧?”
王爷笑了两声道:“东洲多有渔民养鱼,我到时候让手下去买一尾大锦鲤,再编些离奇的事迹献给陛下就是。”
我听了会心一笑,虽然知道这折子递到上京再等陛下点头都要花上不少时日,但眼下总算是有了法子,总比就这样干等着好。
但变故来得太快,还不等我们等到陛下回京的同意诏书,我们便听闻了谋反的逆贼掉下城门摔死的消息。
这个逆贼不是别人,自然就是我的五妹——苏余。
纵然我心中悲痛万分,但也无济于事。
王爷知道我沉溺悲伤,每日一有空便陪着我。
我的五妹死了,但萧祈泽却成了大功臣,甚至还受邀参加了宫宴备受嘉奖。
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五妹的死与他也脱不了干系,我心中悲愤万分,求着王爷帮我寄出书信。书信中除了询问到底那天发生了什么,还有对萧祈泽无尽的质问,质问他为什么没有保护好五妹?
悲愤之时,恨不能将他送下去陪着五妹。
王爷没有阻拦我写下的一字一句,或许是因为他们太了解彼此了,知道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不可能会不闻不问。
再后来,我们便得知了上京事变的消息。
陛下遭遇了大火甚至不能下榻,萧祈泽成了摄政王,就连我们返京的诏书都是他下的朱批。
一切的一切都变化得太快了,但如今上京格局发生了变化,我跟王爷都必须回去面对。
萧祈泽与王爷之间的情感很奇怪,他们从前是好兄弟,但也因为权势纠葛分道扬镳过,再到如今各自为王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但如今萧祈泽成了摄政王,再见面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不过,我可不怕他,我在书信里骂过他,那又如何,大不了就让他杀死我,反正苏家人都获了罪,我也不屑苟且偷生。
我看得出王爷也不害怕,就这样我们踏上了返京的路程。
再回到上京已经是冬日了,临近春节到处都喜气洋洋的,但我的情绪却很低迷,好在有王爷在。
到了上京后,作为摄政王的萧祈泽却迟迟没有叫我们入宫,也没有接见我们,我们虽然都觉得很奇怪,但君是君,臣是臣,我们终究只能听命行事。
期间我也去打探了家人的情况,却只听说苏府的人一夜间都不见了甚至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更多的说法是他们都被陛下连夜处置了。
我不相信,怎么可能就这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呢?
就算是处置也该有通报才是,不可能就这样默不作声的。
就这样,我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撑过了一日又一日,直到有一天王爷跟我说摄政王邀请我们一同前往他的府上用晚宴。
我们都不知道这场晚宴会不会是鸿门宴,但我们都知道我们没得选。
摄政王府可真气派,门口的石狮让人见了就心生畏惧,院子里到处都是珍稀的花草树木,整个庭院里灯火通明,虽是冬日里,但整个庭院开满了花,姹紫嫣红。
虽然我不懂花草,但也能看出想要打理好这些花得花费不少人力物力。
到了屋子里,我整个人便感觉到暖洋洋的,一瞧着屋子里放了不少燃烧着的炭火,虽然这炭烧得通红,却不见一丝烟,可见这炭火是十分好的。
屋子里摆放着许多烧制精美的瓷器,所有的桌椅都是用上等的梨花木制成的,地上还铺了柔软的毯子,整个屋子都让人觉得温暖无比。
“四姐。”
还不等我回过神,一个女子由人搀扶着从内堂走了出来,口中发出的声音也是柔柔的,像是没什么力气。
见到了她,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上前直接抱住了她,生怕她再次从我眼前消失。
我跟小五哭得太投入了,以至于过了很久我才发现刚才扶她出来的人是萧祈泽。
晚宴上有许多美味珍馐,但我们都没什么心思吃,我始终都沉浸在见到家人的激动心情中,小五也是一样。
她看起来羸弱了不少,脸色苍白如纸,即使是在如此温暖的大堂内也还是穿了件织锦镶雪貂毛的长袍,在宽大的衣袍下显得她整个人更加瘦小了。
虽然她三番五次说过自己的身体已经没事了,但我还是十分担忧。
萧祈泽始终安静地坐在小余旁边,偶尔会给她夹菜。
自从他当上摄政王以来,我们听说了太多他雷厉风行的事迹,实在很难将摄政王和现在这个温和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餐桌上,我们聊了许多,得知父亲他们也无碍我便也放心了。
只不过有太多话实在是说不完,小五便直接开口道:“四姐,你今晚干脆就别走了,我还有许多话要跟你说呢。”
我也直接无视了萧祈泽的意愿,直接点头说;“好啊,我也正有此意。”
王爷见我要留下,便也十分淡然地说:“既然你不走,那我也留下。”
我笑着看向萧祈泽,说道:“想必这偌大的王府,必然也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吧。”
萧祈泽点头潇洒地说道:“当然。”
那一晚,我与小五躺在一张床上聊了许多,王爷也和萧祈泽喝了一夜的酒,虽然我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话,但我知道他们也一定在说着心里话。
夜里,我抱着小五孱弱的身体问道:“你到底受了多重的伤,怎么那么久过去还没好?”
小五说:“没事的四姐,都过去了,我现在能吃能跑的,只不过还要好好养着才行,你看我在这儿多好呀,要什么有什么,你就不要担心我了。”
我点了点头,随即说:“我也是大夫,不如我来帮你看看。”
小五笑着说,好呀。
我帮她把了脉,可以瞧出她的身子如今算是气血两亏,我问她:“你如今多久没来月事了?”
小五不假思索道:“从出事到现在,已有大半年了。”
我哑然,随即说道:“你得好好调理,你眼下气血亏损太严重了,若是不能恢复,恐不是长寿之相。”
我知道我这样说有些伤人,但小五是我的亲人,我必须告诉她实话,让重视起来。
小五将半张脸躲进了被子里,小声说道:“我知道,大夫也说了我这样以后很难有孕。”
我轻声安慰道:“有无子嗣都是次要的,若是萧祈泽因这个介怀,那你便弃了他来找我,我和王爷定然会好好对你。”
小五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四姐,你对我最好了。”
第二日,我给小五开了个药方,嘱咐她可以去找刘婆瞧瞧,或许在这方面她会有什么办法。
小五很乖巧地就答应了,只不过看到她如今瘦弱的样子,我还是十分心痛。
好在,萧祈泽是个强大的后盾。
在上京的这段时日,我经常去陪小五聊天解闷,摄政王府的人对我的出入也已经习以为常。
但比起东洲,上京的日子确实是充满了勾心斗角,不少人拿着我与王爷在东洲的所作所为说事,就想给我们定个没有管理好封地的罪名。
最关键的是,内阁那帮人早就已经把王爷和摄政王视为一党,所以始终紧咬着我们穷追不舍,好在萧祈泽会帮我们解围,不然恐怕王爷要应付他们得付出不少心力。
虽然从前发生的事让我对萧祈泽颇有不满,但如今他对小五也算是百依百顺,哪怕是小五随口说一声要吃哪家的糕点,他也会亲自跑去买。
小五喝的所有汤药,都是他亲手熬的,为此手上还烫了好几个泡。
想想也是有些好笑,这个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男人竟然会在厨房里为着一壶汤药发愁。
不过我也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小五如今还没有好利索,他也只是想多为小五做些什么。
过了年关,我和王爷也必须回东洲了,我们没有一直待下去的理由,如今能够见到小五安康我便心满意足了。
小五依依不舍地送我们离开,还送了许多吃食让我们路上吃,临行前她还塞了一大包东西给我,说等我上了路再打开,我也默默照做了。
上路后,我打开包裹才发现里面全都是些金银珠宝,还有一张小五写的信纸,纸上说:得知五姐在东洲开了医馆救济难民心中十分钦佩,然吾心力有限不能相随,赠尔金银望用得其所,也算吾一份绵薄之力。
我看着纸上的字哭笑不得,而且这些东西都眼熟得很,不都是摄政王府里的东西吗,有些还摆在她的屋子里做装饰用的。
这些八成都是她在府上随手捞的贵重物品。
罢了,想必萧祈泽也不会同她计较。
东洲来往路途遥远,但我们来日方长。
相信小五定能活得开心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