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水关到韶关之间这方圆两百里内全乱套了,到处都有蜀军跟唐军交战。蜀军虽然熟悉地形,但唐军体力强健,而且唐军有固定的补给地点,这么漫山遍野的打个十天半月都没问题。
反观刘玄贞这边,他没有打游击战的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战例借鉴,他这里才是真乱套了。
本来刘玄贞见打游击战没胜算,便想把蜀军一路路的撤回梓潼。可是刚撤回来一路,另一路又吃紧,他只好再派人去救援。等另一路撤回时,其他一路又吃紧。
刘玄贞这才明白过来,李琼反客为主,战争的主动权重新回到了唐军的手中。此时他若是不再派兵出城救援,那分散的蜀军会被唐军各个击破,若是出城救援,就根本没办法集中兵力。
他思前想后,决定利用蜀兵熟悉山地作战的优势,跟唐军打场消耗战。于是这场以乱打乱的战争继续了下去,此时两军已经变成在拼耐力,拼基层将领的指挥能力。
唐军渐渐发挥出了作为当世大国军队的潜力,程咬金、侯君集、秦琼这三人,放眼整个天下都是数一数二的猛将、悍将。
柴绍也在李琼的教导下渐渐领悟到了游击战的奥妙,还带兵佯攻了一次梓潼,把刘玄贞那小心肝吓得一颤一颤的。
皇甫思明和刘云志是李琼着力培养的心腹,虽然以前在紫竹关做惯了守城将军,不过稍加变通,也渐渐打得得心应手。
而且他们六队人马每次去李琼那里补充粮草的时候,李琼都会给他们灌输一些游击战的理论,他们在实战中渐渐形成各自的战法。
反观蜀国这边,领兵的几乎都是世族子弟,刚开始唐军没防备才被他们大占便宜。后来李琼决定以游击战对游击战,几场仗打下来,蜀军都没讨到便宜,这些氏族子弟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儿,都不愿意再跟唐军正面交锋。
再后来六股唐军开始协同作战,以程咬金和秦琼这两个好友为例,程咬金先设好埋伏,秦琼再把蜀军追到埋伏圈,一仗打下来就能全歼一股蜀军。
而柴绍则抱定了以逸待劳的打法,他带兵就在梓潼周围埋伏,等蜀军回梓潼补给时,柴绍在半路截杀,一天打下来,也是斩获颇多。
蜀军将领吃了几次闷亏后也学乖了,也开始协同作战,不过马上就被侯君集和皇甫思明联手给破了。皇甫思明先假装去追赶一路蜀军,等进了蜀军包围圈,侯君集突然从蜀军背后杀出,两人里应外合,打得蜀军只剩下跑路的份儿。
两军就这么满世界的打了七八天,蜀军终于支撑不住。
首先有柴绍在梓潼候着,他们补给困难,蜀军只能到梓潼周围的几个县补充粮草。可是蜀民本就不富裕,一次两次还行,蜀军却是这波刚走,另一波接着来,百姓不愿意交粮,蜀军就抢,搞得梓潼周围怨声载道。
反观唐军,虽然是入侵者,但是在李琼严令下,唐军还没有出现扰民的迹象,百姓们渐渐转而支持唐军。
其次,蜀军在战场上越打越是胆寒,后来更是一个劲儿的跑,根本不敢跟唐军正面交锋。
直到屈突通攻破韶关,这场持续了九天九夜的乱战,终于以唐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此时唐军右府卫两万援兵到达,李琼马上带着三万主力去攻梓潼。现在梓潼的守军只有三千多人,唐军还没到城下,刘玄贞就弃城逃了。
李琼命令左近的柴绍去追刘玄贞,她自己则坐镇梓潼,继续清剿残余的蜀军。
韶关已经掌握在唐军手里,刘玄贞不敢走大路,跟柴绍打打停停,从小路返回成都。柴绍不熟悉地形,跟到半路便跟丢了,不过刘玄贞也被追的够惨,据说他回到成都的时候,随行人员只剩四五百人,蜀国南线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
在梓潼残余的蜀军听说刘玄贞弃城后,也没了斗志,纷纷缴械投降。有些蜀兵还想逃进大山继续反抗,却几乎被李琼各个击破,只有两三千人逃过围捕,继续做零星抵抗。
等基本上清剿完了蜀国残兵,李琼算了算,这场梓潼之战前后竟然打了十八天。
经此一战,蜀军的南线部队彻底被击溃。这一战唐军杀敌三万余,俘虏□□千,梓潼周边三十二县,尽数纳入唐国版图。
捷报传回长安,文武百官一面拍皇帝马屁,说皇帝重用小将李琼,用人不拘一格,是千古圣君。另一面差点把李琼夸到了天上,比上次东风岭大胜还要鼓舞朝野志气。
原来李琼率领唐军在梓潼大破蜀军的同时,西夏军却在汉中举步维艰,大半个月来都未曾夺得蜀国寸土。如果没个比较的话,梓潼一战耗时太久,歼敌数目也只是东风岭一战的二分之一,最多只能算小胜。可是有西夏军做比对的话,李琼这场胜仗到显得很及时。
大唐和西夏的联盟,说白了就是一次利益联盟,两国同时攻蜀,谁攻下的城池多,谁才是胜者。唐军攻陷了梓潼和韶关后,蜀国都城除了金沙江,便再无天险可守。若唐国先一步攻下成都,那么蜀国大部分疆土就纳入唐国版图,西夏只有啃骨头喝汤的份儿。
皇帝李世民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表彰了李琼等诸将之后,接着下了道崔战的圣旨,要求李琼二十天内必须攻下成都。
李琼和李智云也明白现在灭蜀之战的局面,而且再过大半个月就是雨季,必须在雨季之前度过金沙江。所以李琼在取得了梓潼之战的胜利后,马上重新集结军队,准备再战。
大唐的国防这些年一直都是以防御为主,严重缺乏机动部队,主攻蜀国的是右威卫,但是只能调动五万人马,另外六万还要驻扎在岭南。之后支援来的左、右府卫,加上刚到紫竹关的的左、右武卫,南衙十六卫已经调动了五卫。
左威卫虽然有十三万大军,但是要在北方驻守,以防辽国大举进攻。其他十卫不是要驻守长安,就是武器陈旧,或缺乏兵员,完全没办法调到蜀中作战。
现在李琼手里只有六万唐军,要留下一万驻守梓潼和韶关,继续清剿不愿归降的残余蜀兵。此时已来不及等左、右武卫,李琼带着五万主力先出了韶关,只用了两天便打到金沙江东岸。
反观刘玄贞这边,他没有打游击战的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战例借鉴,他这里才是真乱套了。
本来刘玄贞见打游击战没胜算,便想把蜀军一路路的撤回梓潼。可是刚撤回来一路,另一路又吃紧,他只好再派人去救援。等另一路撤回时,其他一路又吃紧。
刘玄贞这才明白过来,李琼反客为主,战争的主动权重新回到了唐军的手中。此时他若是不再派兵出城救援,那分散的蜀军会被唐军各个击破,若是出城救援,就根本没办法集中兵力。
他思前想后,决定利用蜀兵熟悉山地作战的优势,跟唐军打场消耗战。于是这场以乱打乱的战争继续了下去,此时两军已经变成在拼耐力,拼基层将领的指挥能力。
唐军渐渐发挥出了作为当世大国军队的潜力,程咬金、侯君集、秦琼这三人,放眼整个天下都是数一数二的猛将、悍将。
柴绍也在李琼的教导下渐渐领悟到了游击战的奥妙,还带兵佯攻了一次梓潼,把刘玄贞那小心肝吓得一颤一颤的。
皇甫思明和刘云志是李琼着力培养的心腹,虽然以前在紫竹关做惯了守城将军,不过稍加变通,也渐渐打得得心应手。
而且他们六队人马每次去李琼那里补充粮草的时候,李琼都会给他们灌输一些游击战的理论,他们在实战中渐渐形成各自的战法。
反观蜀国这边,领兵的几乎都是世族子弟,刚开始唐军没防备才被他们大占便宜。后来李琼决定以游击战对游击战,几场仗打下来,蜀军都没讨到便宜,这些氏族子弟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儿,都不愿意再跟唐军正面交锋。
再后来六股唐军开始协同作战,以程咬金和秦琼这两个好友为例,程咬金先设好埋伏,秦琼再把蜀军追到埋伏圈,一仗打下来就能全歼一股蜀军。
而柴绍则抱定了以逸待劳的打法,他带兵就在梓潼周围埋伏,等蜀军回梓潼补给时,柴绍在半路截杀,一天打下来,也是斩获颇多。
蜀军将领吃了几次闷亏后也学乖了,也开始协同作战,不过马上就被侯君集和皇甫思明联手给破了。皇甫思明先假装去追赶一路蜀军,等进了蜀军包围圈,侯君集突然从蜀军背后杀出,两人里应外合,打得蜀军只剩下跑路的份儿。
两军就这么满世界的打了七八天,蜀军终于支撑不住。
首先有柴绍在梓潼候着,他们补给困难,蜀军只能到梓潼周围的几个县补充粮草。可是蜀民本就不富裕,一次两次还行,蜀军却是这波刚走,另一波接着来,百姓不愿意交粮,蜀军就抢,搞得梓潼周围怨声载道。
反观唐军,虽然是入侵者,但是在李琼严令下,唐军还没有出现扰民的迹象,百姓们渐渐转而支持唐军。
其次,蜀军在战场上越打越是胆寒,后来更是一个劲儿的跑,根本不敢跟唐军正面交锋。
直到屈突通攻破韶关,这场持续了九天九夜的乱战,终于以唐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此时唐军右府卫两万援兵到达,李琼马上带着三万主力去攻梓潼。现在梓潼的守军只有三千多人,唐军还没到城下,刘玄贞就弃城逃了。
李琼命令左近的柴绍去追刘玄贞,她自己则坐镇梓潼,继续清剿残余的蜀军。
韶关已经掌握在唐军手里,刘玄贞不敢走大路,跟柴绍打打停停,从小路返回成都。柴绍不熟悉地形,跟到半路便跟丢了,不过刘玄贞也被追的够惨,据说他回到成都的时候,随行人员只剩四五百人,蜀国南线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
在梓潼残余的蜀军听说刘玄贞弃城后,也没了斗志,纷纷缴械投降。有些蜀兵还想逃进大山继续反抗,却几乎被李琼各个击破,只有两三千人逃过围捕,继续做零星抵抗。
等基本上清剿完了蜀国残兵,李琼算了算,这场梓潼之战前后竟然打了十八天。
经此一战,蜀军的南线部队彻底被击溃。这一战唐军杀敌三万余,俘虏□□千,梓潼周边三十二县,尽数纳入唐国版图。
捷报传回长安,文武百官一面拍皇帝马屁,说皇帝重用小将李琼,用人不拘一格,是千古圣君。另一面差点把李琼夸到了天上,比上次东风岭大胜还要鼓舞朝野志气。
原来李琼率领唐军在梓潼大破蜀军的同时,西夏军却在汉中举步维艰,大半个月来都未曾夺得蜀国寸土。如果没个比较的话,梓潼一战耗时太久,歼敌数目也只是东风岭一战的二分之一,最多只能算小胜。可是有西夏军做比对的话,李琼这场胜仗到显得很及时。
大唐和西夏的联盟,说白了就是一次利益联盟,两国同时攻蜀,谁攻下的城池多,谁才是胜者。唐军攻陷了梓潼和韶关后,蜀国都城除了金沙江,便再无天险可守。若唐国先一步攻下成都,那么蜀国大部分疆土就纳入唐国版图,西夏只有啃骨头喝汤的份儿。
皇帝李世民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表彰了李琼等诸将之后,接着下了道崔战的圣旨,要求李琼二十天内必须攻下成都。
李琼和李智云也明白现在灭蜀之战的局面,而且再过大半个月就是雨季,必须在雨季之前度过金沙江。所以李琼在取得了梓潼之战的胜利后,马上重新集结军队,准备再战。
大唐的国防这些年一直都是以防御为主,严重缺乏机动部队,主攻蜀国的是右威卫,但是只能调动五万人马,另外六万还要驻扎在岭南。之后支援来的左、右府卫,加上刚到紫竹关的的左、右武卫,南衙十六卫已经调动了五卫。
左威卫虽然有十三万大军,但是要在北方驻守,以防辽国大举进攻。其他十卫不是要驻守长安,就是武器陈旧,或缺乏兵员,完全没办法调到蜀中作战。
现在李琼手里只有六万唐军,要留下一万驻守梓潼和韶关,继续清剿不愿归降的残余蜀兵。此时已来不及等左、右武卫,李琼带着五万主力先出了韶关,只用了两天便打到金沙江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