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白蘋来湖畔浣洗衣裳,正巧看见红蕖坐在地上,望着面前的湖水发呆。
她在远处身后连唤了红蕖好几声,也未见红蕖答应,只好抱着满盆的衣裳,跑到红蕖身旁来叫她。
“红蕖——!红蕖——!”
“你在干什么呢?我叫你好几声,你都不答应。”
白蘋蹲下身子,放下手里的木盆,凑近来看红蕖。
谁知,一定睛,竟看见红蕖双眼红肿,面泛青白,泪痕满布。
白蘋心里“咯噔”了一下,连忙伸手摇晃红蕖双肩,呼唤红蕖名字。
过了片刻,红蕖才如大梦初醒般,从玄想迷思中,慢慢清醒过来。
红蕖缓缓转过头,眼神迷离地看着白蘋的脸,幽幽问:“白蘋?怎么是你?”
白蘋这才放开手,松了口气道:“你还问我?我才要问你,你一个人坐这儿干什么呢?”
“怎么叫你都不应,刚才真吓死我了!”
白蘋回想方才情形,不觉毛骨悚然,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见红蕖神色晦暗,她小心翼翼地问:“你怎么了?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哭呢?”
红蕖不答,慌忙抬手擦脸,想把脸上的泪痕抹掉,却发现脸上的泪痕早已风干,只剩满脸的紧绷感。
白蘋见此,起身走到湖边,掏出身上的手绢,沾湿水又拧干,回到红蕖身旁,递给红蕖道:“来,擦把脸吧。”
“到底碰上了什么事?怎么哭成这样呢?”
白蘋关切地望向红蕖。
红蕖喉咙干涩,嗓音浑浊道:“没什么。”
“我不信!你哭得这么伤心。”
白蘋嘟起嘴,装出一副红蕖不肯坦诚相告便要生气的样子,继续追问。
“是被你爹娘责骂了?”
“还是被什么人欺负了?”
红蕖把手绢还给她,勉强笑了笑,这才恢复了些许神采,道:“都没有。”
白蘋随手接过手绢放入盆中,点头道:“也是。”
“你爹娘膝下只有你一个,从来舍不得打骂你。”
“村里人又都知道宝哥护着你,也不敢欺负你。”
“除非……”
“对了,昨天,我看见有个外间的年轻公子进村来找你,难道是……”
红蕖见白蘋也知道洛雨来找自己一事,生怕她误会,连忙打断道:“不是不是。”
“那人只是个在外地开茶肆的商贾,来此向我求教一味点心的做法。”
“求教点心做法?他怎知你做的点心好吃?”
“还有,既是外地商贾,你们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见红蕖忽然神色慌张,白蘋疑惑难消地问。
“我去张家工坊找宝哥的时候,在门口偶然碰见的。”
“那人,宝哥也认识。”
“他当时还帮过我们一些忙,我们为表谢意,就请他尝了尝我做的点心。”
“哦哦,原来如此。”
白蘋点点头,接着打趣道:“看他们主仆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盒去你家,我还以为,他们是来上门提亲的呢!”
说罢,兀自咯咯笑了起来。
虽然两姐妹间经常如此玩笑,但红蕖当下可笑不出来。
她拉住白蘋,着恼道:“你可别说了!”
“昨日,我爹娘还为这件事,数落了我几句呢!”
“数落?”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
“要有人送我这么多好东西,我爹娘高兴还来不及呢!”
白蘋说罢,又笑弯了腰。
“他们不放心这些穿金戴银的公子哥来找我,生怕这些公子哥是四处拈花惹草的狂蜂浪蝶。”
“又说什么外乡人,来无影、去无踪,靠不住。”
“说得好像我与那位公子真有什么似的!”
“哎呀,真是冤枉死我了!”
“你们、你们都误会了!”
红蕖满心烦躁,一双小脚猛搓了几下地面。
白蘋歪头看着红蕖,抿嘴偷笑道:“你生得漂亮,大家会这样想也正常呀!”
大家?
大家的想法,有时还真是可怕……
红蕖闻言,脸色重又黯淡下去。
她望着白蘋,迟疑了片刻,才开口道:“白蘋,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白蘋见红蕖神情肃静,欲言又止,敛笑点了点头。
“你刚说,村里人都知道宝哥护着我,不敢欺负我。”
“我想起我们小时候,村里大家都说,我天生不祥,易招妖邪。”
“好多小孩儿都怕我,欺负我,不肯跟我玩。”
“只有你、宝哥和绿藻,一直陪在我身边。”
“白蘋,你为何不怕,还愿意跟我玩儿呢?”
白蘋脸上闪过一丝困惑,似乎不大明白,红蕖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她仔细想了想,有些害羞道:“最初,我当时还小,根本听不懂别人议论你的那些闲言碎语。”
“加之,又从没亲眼看见过,你身上发生什么奇稀奇古怪的事。”
“当然就不怕你。”
“后来,看见村里好些小孩儿朝你扔石头、吐口水,我觉得他们很坏,你很可怜。”
“我讨厌他们平白无故欺负人,就索性跟你一起玩咯。”
“慢慢地,相处久了,发现你性子可爱,便更不把那些无稽之谈放心上了。”
“对了对了,还有就是,看见宝哥一直跟你一起玩,也都好好的,我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红蕖眼底微微湿润,忽然张开双臂一把抱住白蘋,动情道:“白蘋,谢谢你。”
“不客气——!”
白蘋木讷一刻才反应过来,然后笑着拍了拍红蕖的背,嘱咐道:“不过,既然从小玩到大,你要有什么事,须得及时告诉我们才好。”
红蕖和白蘋平日关系虽好,但也不至于动不动就搂搂抱抱,煽情言谢。
红蕖今日的表现,着实令白蘋觉得古怪。
红蕖松开臂膀,看着白蘋,怯怯地问:“白蘋,要是我真的天生不祥、易招妖邪,你还会跟我一起玩吗?”
白蘋闻言,满脸诧异,尔后噗嗤一笑,道:“那怎么可能呢!”
“若是你真的天生不祥、易招妖邪,那你有本事眼下就招只鬼出来,让我瞧瞧呀!”
说罢,伸出双手,朝红蕖腰间挠去。
“招出来,招出来,快点招出来!”
红蕖被她挠得直痒痒,忍不住笑着连连摇头,边躲边喊道:“没本事!没本事!我没这本事!”
“那不就是咯!”
白蘋这才停了手,笑道:“我看你呀,是‘守护神’不在身边,喜欢胡思乱想,疑心生暗鬼了!”
“怪不得刚还在这儿哭呢!”
“你要是再这样,我可要跑去张家工坊,把宝哥找回来了!”
“诶!你可别胡闹!”
红蕖紧张道。
“跟你说笑呢!”
“我这手边的一大堆衣裳都还没洗呢,哪有工夫去找他!”
“好了,我看你脸色不大好。没事的话,还是早些回家歇息吧!”
白蘋拉着红蕖的手,站起身来。
红蕖随之慢慢起身,微微点头一笑,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
白蘋望着红蕖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其实,和红蕖一块儿玩这件事里头,还有一层缘故,白蘋刚才未能坦白。
那便是,最初的最初,宝哥总跟红蕖玩,而白蘋也想跟宝哥玩,所以,便只能跟红蕖一块儿玩了。
不过,正因从小玩到大,这么多年,白蘋早已看清,宝哥虽然对她和绿藻也很好,但却永远只会成为红蕖的“守护神”。
感情的事,强求不得。
纵然有点遗憾,但看清了,也就接受了。
接受了,也就长大了。
人生,不管多虔诚祈盼、多努力追求,也总有些实现不了的愿望。
白蘋叹了口气,释然一笑,抱起木盆,朝水边走去。
此刻,水下也有一双眼睛,伴随着红蕖的走远,而默默转圜离去。
***
红蕖回到家中,立马翻出自己绣了一半的手绢。
只见那方手绢上,一对鸳鸯穿梭在一丛荷花里,鸳鸯活灵活现,荷花栩栩如生。
只是手绢留白尚多,加之空有图画,不见题款,少了些许意趣。
红蕖想了想,起身到柜子里,找出一本过往亲手摘抄的诗集。
她翻了半天,从中翻出一首隋朝杜公瞻的《咏同心芙蓉》来。
诗曰: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因为名字叫作“红蕖”的缘故,红蕖自小便对与荷花有关的事物,更留心些。
这首诗,当初便是因此摘录。
诗尾的“山盟海誓”直白热烈,令红蕖在摘抄时,就不由在脑中遐想,她与宝哥同心白首的模样,为此暗暗脸红心跳。
现下,她打算把这首诗,绣在这方手绢上,为这方手绢增添一些大胆的“意趣”。
于是,飞针直走,锦线密罗,不出一个时辰,她就绣好了。
接着,她把昨日青浦拿与她替换的衣裳、捣衣砧和捣衣杵,都装进木盆里,抱着木盆一溜儿小跑,忙忙朝湖边奔去。
那些替换的衣裳,是当初青浦吩咐船夫,临时从别处找来的。
红蕖并不清楚衣裳的原主是谁,青浦也未曾表明红蕖不用归还。
为免落下一个贪占他人财物的名声,红蕖自然得去找青浦送还。
两日后,浆洗的衣裳都干透了。
红蕖起了个大早,把洗好的衣裳打成包袱提在手里,又把绣好的手绢叠成方块揣在怀中。
她告诉爹娘自己要去张家工坊找宝哥后,便带上一领帷帽,匆匆出门了。
不过,进城后,红蕖却并未立刻去张家工坊找宝哥,而是先去了张家大宅找青浦。
一是为了归还青浦拿与她替换的衣裳,二是为了确定洛雨是否已然平安无事。
在她看来,只有确定洛雨平安无事,才能彻底打消自己对其安危的担忧,也才能完全驱走夜里盘桓缠绕的“怪梦”。
两日前,听淼淼将中元之夜的真相和盘托出后,红蕖便在心中作了好些决定。
这一趟,她就是要心坚意笃地践行自己的这些决定。
她在远处身后连唤了红蕖好几声,也未见红蕖答应,只好抱着满盆的衣裳,跑到红蕖身旁来叫她。
“红蕖——!红蕖——!”
“你在干什么呢?我叫你好几声,你都不答应。”
白蘋蹲下身子,放下手里的木盆,凑近来看红蕖。
谁知,一定睛,竟看见红蕖双眼红肿,面泛青白,泪痕满布。
白蘋心里“咯噔”了一下,连忙伸手摇晃红蕖双肩,呼唤红蕖名字。
过了片刻,红蕖才如大梦初醒般,从玄想迷思中,慢慢清醒过来。
红蕖缓缓转过头,眼神迷离地看着白蘋的脸,幽幽问:“白蘋?怎么是你?”
白蘋这才放开手,松了口气道:“你还问我?我才要问你,你一个人坐这儿干什么呢?”
“怎么叫你都不应,刚才真吓死我了!”
白蘋回想方才情形,不觉毛骨悚然,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见红蕖神色晦暗,她小心翼翼地问:“你怎么了?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哭呢?”
红蕖不答,慌忙抬手擦脸,想把脸上的泪痕抹掉,却发现脸上的泪痕早已风干,只剩满脸的紧绷感。
白蘋见此,起身走到湖边,掏出身上的手绢,沾湿水又拧干,回到红蕖身旁,递给红蕖道:“来,擦把脸吧。”
“到底碰上了什么事?怎么哭成这样呢?”
白蘋关切地望向红蕖。
红蕖喉咙干涩,嗓音浑浊道:“没什么。”
“我不信!你哭得这么伤心。”
白蘋嘟起嘴,装出一副红蕖不肯坦诚相告便要生气的样子,继续追问。
“是被你爹娘责骂了?”
“还是被什么人欺负了?”
红蕖把手绢还给她,勉强笑了笑,这才恢复了些许神采,道:“都没有。”
白蘋随手接过手绢放入盆中,点头道:“也是。”
“你爹娘膝下只有你一个,从来舍不得打骂你。”
“村里人又都知道宝哥护着你,也不敢欺负你。”
“除非……”
“对了,昨天,我看见有个外间的年轻公子进村来找你,难道是……”
红蕖见白蘋也知道洛雨来找自己一事,生怕她误会,连忙打断道:“不是不是。”
“那人只是个在外地开茶肆的商贾,来此向我求教一味点心的做法。”
“求教点心做法?他怎知你做的点心好吃?”
“还有,既是外地商贾,你们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见红蕖忽然神色慌张,白蘋疑惑难消地问。
“我去张家工坊找宝哥的时候,在门口偶然碰见的。”
“那人,宝哥也认识。”
“他当时还帮过我们一些忙,我们为表谢意,就请他尝了尝我做的点心。”
“哦哦,原来如此。”
白蘋点点头,接着打趣道:“看他们主仆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盒去你家,我还以为,他们是来上门提亲的呢!”
说罢,兀自咯咯笑了起来。
虽然两姐妹间经常如此玩笑,但红蕖当下可笑不出来。
她拉住白蘋,着恼道:“你可别说了!”
“昨日,我爹娘还为这件事,数落了我几句呢!”
“数落?”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
“要有人送我这么多好东西,我爹娘高兴还来不及呢!”
白蘋说罢,又笑弯了腰。
“他们不放心这些穿金戴银的公子哥来找我,生怕这些公子哥是四处拈花惹草的狂蜂浪蝶。”
“又说什么外乡人,来无影、去无踪,靠不住。”
“说得好像我与那位公子真有什么似的!”
“哎呀,真是冤枉死我了!”
“你们、你们都误会了!”
红蕖满心烦躁,一双小脚猛搓了几下地面。
白蘋歪头看着红蕖,抿嘴偷笑道:“你生得漂亮,大家会这样想也正常呀!”
大家?
大家的想法,有时还真是可怕……
红蕖闻言,脸色重又黯淡下去。
她望着白蘋,迟疑了片刻,才开口道:“白蘋,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白蘋见红蕖神情肃静,欲言又止,敛笑点了点头。
“你刚说,村里人都知道宝哥护着我,不敢欺负我。”
“我想起我们小时候,村里大家都说,我天生不祥,易招妖邪。”
“好多小孩儿都怕我,欺负我,不肯跟我玩。”
“只有你、宝哥和绿藻,一直陪在我身边。”
“白蘋,你为何不怕,还愿意跟我玩儿呢?”
白蘋脸上闪过一丝困惑,似乎不大明白,红蕖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她仔细想了想,有些害羞道:“最初,我当时还小,根本听不懂别人议论你的那些闲言碎语。”
“加之,又从没亲眼看见过,你身上发生什么奇稀奇古怪的事。”
“当然就不怕你。”
“后来,看见村里好些小孩儿朝你扔石头、吐口水,我觉得他们很坏,你很可怜。”
“我讨厌他们平白无故欺负人,就索性跟你一起玩咯。”
“慢慢地,相处久了,发现你性子可爱,便更不把那些无稽之谈放心上了。”
“对了对了,还有就是,看见宝哥一直跟你一起玩,也都好好的,我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红蕖眼底微微湿润,忽然张开双臂一把抱住白蘋,动情道:“白蘋,谢谢你。”
“不客气——!”
白蘋木讷一刻才反应过来,然后笑着拍了拍红蕖的背,嘱咐道:“不过,既然从小玩到大,你要有什么事,须得及时告诉我们才好。”
红蕖和白蘋平日关系虽好,但也不至于动不动就搂搂抱抱,煽情言谢。
红蕖今日的表现,着实令白蘋觉得古怪。
红蕖松开臂膀,看着白蘋,怯怯地问:“白蘋,要是我真的天生不祥、易招妖邪,你还会跟我一起玩吗?”
白蘋闻言,满脸诧异,尔后噗嗤一笑,道:“那怎么可能呢!”
“若是你真的天生不祥、易招妖邪,那你有本事眼下就招只鬼出来,让我瞧瞧呀!”
说罢,伸出双手,朝红蕖腰间挠去。
“招出来,招出来,快点招出来!”
红蕖被她挠得直痒痒,忍不住笑着连连摇头,边躲边喊道:“没本事!没本事!我没这本事!”
“那不就是咯!”
白蘋这才停了手,笑道:“我看你呀,是‘守护神’不在身边,喜欢胡思乱想,疑心生暗鬼了!”
“怪不得刚还在这儿哭呢!”
“你要是再这样,我可要跑去张家工坊,把宝哥找回来了!”
“诶!你可别胡闹!”
红蕖紧张道。
“跟你说笑呢!”
“我这手边的一大堆衣裳都还没洗呢,哪有工夫去找他!”
“好了,我看你脸色不大好。没事的话,还是早些回家歇息吧!”
白蘋拉着红蕖的手,站起身来。
红蕖随之慢慢起身,微微点头一笑,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
白蘋望着红蕖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其实,和红蕖一块儿玩这件事里头,还有一层缘故,白蘋刚才未能坦白。
那便是,最初的最初,宝哥总跟红蕖玩,而白蘋也想跟宝哥玩,所以,便只能跟红蕖一块儿玩了。
不过,正因从小玩到大,这么多年,白蘋早已看清,宝哥虽然对她和绿藻也很好,但却永远只会成为红蕖的“守护神”。
感情的事,强求不得。
纵然有点遗憾,但看清了,也就接受了。
接受了,也就长大了。
人生,不管多虔诚祈盼、多努力追求,也总有些实现不了的愿望。
白蘋叹了口气,释然一笑,抱起木盆,朝水边走去。
此刻,水下也有一双眼睛,伴随着红蕖的走远,而默默转圜离去。
***
红蕖回到家中,立马翻出自己绣了一半的手绢。
只见那方手绢上,一对鸳鸯穿梭在一丛荷花里,鸳鸯活灵活现,荷花栩栩如生。
只是手绢留白尚多,加之空有图画,不见题款,少了些许意趣。
红蕖想了想,起身到柜子里,找出一本过往亲手摘抄的诗集。
她翻了半天,从中翻出一首隋朝杜公瞻的《咏同心芙蓉》来。
诗曰: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因为名字叫作“红蕖”的缘故,红蕖自小便对与荷花有关的事物,更留心些。
这首诗,当初便是因此摘录。
诗尾的“山盟海誓”直白热烈,令红蕖在摘抄时,就不由在脑中遐想,她与宝哥同心白首的模样,为此暗暗脸红心跳。
现下,她打算把这首诗,绣在这方手绢上,为这方手绢增添一些大胆的“意趣”。
于是,飞针直走,锦线密罗,不出一个时辰,她就绣好了。
接着,她把昨日青浦拿与她替换的衣裳、捣衣砧和捣衣杵,都装进木盆里,抱着木盆一溜儿小跑,忙忙朝湖边奔去。
那些替换的衣裳,是当初青浦吩咐船夫,临时从别处找来的。
红蕖并不清楚衣裳的原主是谁,青浦也未曾表明红蕖不用归还。
为免落下一个贪占他人财物的名声,红蕖自然得去找青浦送还。
两日后,浆洗的衣裳都干透了。
红蕖起了个大早,把洗好的衣裳打成包袱提在手里,又把绣好的手绢叠成方块揣在怀中。
她告诉爹娘自己要去张家工坊找宝哥后,便带上一领帷帽,匆匆出门了。
不过,进城后,红蕖却并未立刻去张家工坊找宝哥,而是先去了张家大宅找青浦。
一是为了归还青浦拿与她替换的衣裳,二是为了确定洛雨是否已然平安无事。
在她看来,只有确定洛雨平安无事,才能彻底打消自己对其安危的担忧,也才能完全驱走夜里盘桓缠绕的“怪梦”。
两日前,听淼淼将中元之夜的真相和盘托出后,红蕖便在心中作了好些决定。
这一趟,她就是要心坚意笃地践行自己的这些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