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雨和钱钧乘马车出了艮山门,行了三五里,便到了钱钧家的祖田。
祖田只有一亩,边上靠山处,就是钱家祖坟和一幢年久失修的破屋。
当年,这亩田是搭着旁边的坟地一起买下的,因为钱家迁居江宁府时,来不及考虑迁坟事宜,所以,便将这亩田租予了家里的一位老长工,让他有薄田可依的同时,也为自家照看好祖坟。
可眼看钱家已经在江宁府落地生根,往后也难再回钱塘长住,加之,钱大人中元节怪梦惊魂,迁坟卖地之事,已是势在必行。
钱钧和洛雨下了马车,只见眼前一派水村山色,恬淡怡然。
二人沿着田垄,一面徐徐而行,一面散漫交谈。
见时机成熟,钱钧这才开口相求:“润泽,你也知道,我爹现在正在晋升的档口,行事需要万分小心。”
“本来,迁坟卖地的事儿并不麻烦,但撞上这档口,便有些麻烦了。”
洛雨长睫轻颤,眼波流转,问:“有别的顾虑?”
钱钧轻叹:“我让锦瑞找人悄悄打听过了。那老长工家的子孙,向来只以耕种这亩薄田为生。如今,我家想要收地转卖,只怕没那么容易。”
“你担心他们不肯?”
钱钧蹙眉颔首:“地虽是我家的,但租借久了,忽然之间要拿回来,任谁也会舍不得。何况,租期未到,这又是他们目下唯一的生计。”
“你希望我怎么做?”
洛雨温润平和。
“你愿意帮忙?”
钱钧面露喜色。
“你拉我来这儿,不就是为了跟我说这个吗?总不会是为了带我参观你们家祖坟吧?”
洛雨远眺四野,语气疏淡如山间清风。
“哪儿能呀!”
钱钧笑眼百媚,拉住洛雨的广袖,神秘低语。
“我本意是想带你来跟我们家老祖宗磕头,让他们见见你,也好连你一起保佑!”
“……”
“可惜,今日出门忘了准备香烛。让你空手拜见老人家,你也不好意思。还是等改日迁坟的时候吧。到时候,你得给我们家老祖宗,多磕几个响头啊!”
“……”
钱钧此语,自然是戏言。
他今日未备香烛拜祭,其实是不想让老长工家的后人,察觉自己来了钱塘,打草惊蛇,提前暴露此行来意。
不过,他与洛雨相处,插科打诨是常态,并不必句句较真属实。
“至于,这个卖地迁坟的事情嘛……”
“嗯?”
“我想来想去,还是要借令舅父的力!”
“我就知道。”
洛雨脸上一副果不其然的表情。
钱钧心道:你小子怎么跟我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虽然已被洛雨猜中了心意,但钱钧还是少不得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地解释了一番。
“俗话说得好,‘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谁让令舅父是钱塘的巨贾豪绅呢?”
“这件事,万一老长工家的后人不甘心拱手让出土地,咬死租期未到,硬闹起来。”
“我爹虽是京官,跟下面的地方官员打声招呼,自然也能摆平,但始终难免滥用职权的嫌疑。”
“另外,就是去找钱姓的本家。”
“可因为离得远,我爹平日又忙,好些年都不怎么走动了,也不便在这时候,为了这么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去叨扰人家。”
“尤其,我年纪轻,跟族里的长辈都不大见过,去了分量不够,恐怕会失礼于人。”
“总之,还是劳烦令舅出面协调,最为便(biàn)宜放心。”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又有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钱钧父子的此番担忧,确实不无道理。
毕竟,并不是人人都能知恩图报、好商好量,也不是时时都能“道理在哪边,正义就在哪边”。
钱大人最忧心的其实是,万一政敌收到风声,买通老长工的后人撒泼耍赖,甚至诋毁诬告,借此大做文章,扰乱圣心,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反正,在大齐的政坛里,什么险恶的勾心斗角都存在,什么离奇的腥风血雨都寻常。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这步步高升的关键时刻,大事小情,都不得不防。
洛雨听罢,当下微微一笑,故意问:“昨日,在饭桌上,你怎么不直接跟我舅舅开口?”
钱钧剜了洛雨一眼。
“令舅是长辈,我跟令舅昨日又是初次见面,怎好贸然开口?”
“而且,我爹刚来钱塘定夺了中秋晚宴御用宫灯之事,转头我便向令舅‘发号施令’,有些施恩图报、官威压人的意思,还是由你从中传递,较为妥当。”
他虽然嘴上仍旧耐心解释,但脸上已摆出一副“你小子千年的狐狸,何必明知故问”的表情。
洛雨假装看不见,自顾自漫赏青山绿树。
洛雨行走于京城声色犬马的名利场中,之所以能够如鱼得水、进退自如,靠的就是深谙世情,洞察人心,以及这不动声色地“装糊涂”的本事。
其实,钱钧家的事,他一点就透,当下不过是顺嘴装一口“糊涂”,连带戏谑一番发小罢了。
所谓“大智若愚”,最聪明的人往往不会让人知道他最聪明。
田间的秋风,时缓时急,将二人周身的绫罗绸缎,吹拂得雀跃翻飞。
田里的水稻已经变黄,垂坠的稻穗在风中上下轻点,左右摇晃。
洛雨听罢,点头道:“放心吧,我回去就跟我舅舅禀明。但愿老长工的后人一家好说话。”
钱钧嘱咐道:“可以多费些银子打点,但也不要让他们狮子大开口,让人把我们当傻子讹。”
“最重要的是,不能辱没了我爹的名声。”
“绝不能让人说我们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断人活路,逼人绝命。切忌切忌。”
洛雨从容一笑:“知道了,肯定稳妥。”
钱钧既将这样的重任,托付到洛雨肩上,洛雨不料理妥当这件事,自然不好离开钱塘。
加之,商谈收地卖地需要耗费时日,动土迁坟运棺也要挑选良辰。
如此一来,这江宁府,只怕一时是回不去了。
***
谈毕正事,二人又乘上马车,从艮山门进了城。
钱塘有首关于城门的民谣: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艮山门一带,一直是钱塘丝织业的集中地,也是驰名全国的杭纺的主要产地。
此地,遍地织户丝行,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丝织品买卖兴盛。
每年小满刚过,都是艮山门一带最热闹的时候。
那时是各丝行的黄金日子,远近的蚕农来聚集到此兜售土丝。
大街小巷,摩肩接踵。
“艮山门外丝篮儿”,说的就是女人们挽竹篮去河港漂洗炼丝,以及蚕农们在此兜售土丝的景况。
眼下,虽不是一年中艮山门一带最热闹的日子,但也处处显露着繁华气象,锦绣风光。
因为刚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钱钧一身轻松,不禁游兴大起。
一进城,又看见艮山门附近丝行林立,行人如织,便顿时来了兴趣。
他当即叫停马车,以购买土产为名,拉着洛雨下车,逛起了丝行。
锦瑞和玉堂也随之从后面跟随的马车上下来,跟在两位主子身后待命。
待两位主子进入店铺赏购,二人便留在店铺门口垂手侍立。
连看了几家,钱钧仍觉意犹未尽,便又拖着洛雨,钻进了一家叫作“纬成坊”的丝绸铺。
跟前几间店铺一样,这家店里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丝织品。
店铺深处,掌柜正隔着柜台,同一位女子交谈。
那位女子身着一袭旖旎动人的长春花粉裙,手挎一只竹篮,头戴一顶帷帽。
绸缎般的青丝,从帷帽里倾泻出来。
店里的伙计看见钱钧和洛雨朝店里走来,忙迎上前去热情招呼,询问二人要买点什么。
钱钧刚踏过门槛,便一眼发现站在柜台前的女子背影曼妙。
他当即一面嘴上敷衍伙计说“随便看看”,一面眼神坚毅地朝着柜台走去。
洛雨跟在钱钧身后,边走边低头扫看两边摆放的丝绸。
来到柜台附近,钱钧侧耳倾听。
“十幅手绢,五个香囊,八把团扇……”
只听掌柜正口中念念有词地拨弄算盘,似是在同面前的女子算账。
“诶呀!”
“好精致的刺绣呀!”
钱钧突然凑上柜台,高声发出赞叹,把店内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啧!
又来了!
洛雨在后面猛然抬头,接着便害羞地扭了圈脖子,背过身去——没眼看!
钱钧才不管众人如何,当即挨近女子身旁,随手捡起柜台上的一方手绢故作观赏。
他边装模做样地拿着手绢欣赏,边低眉斜眼朝帷帽底下窥探,想一睹帷帽之下的芳容究竟如何。
女子见他靠近,立即微微侧过身去。
钱钧见女子避忌,只好转问掌柜:“掌柜,这手绢怎么卖?”
掌柜见钱钧一身绫罗绸缎,雍容华贵,气度非凡,又看出他似有撩拨面前女子之意,便故意抬高市价,敲竹杠道:“公子好眼力!这手绢,二两银子一方。”
身旁的女子显然唬了一跳,转过身来惊讶地看向掌柜。
洛雨闻言,也忍不住把扭过去的脖子,扭了回来。
钱钧正要还价,一抬眼看见女子惊为天人的侧脸,顿时愣在当下。
“公子,公子,你要买吗?”
掌柜连声轻唤,终于把钱钧从梦里叫醒。
钱钧心不在焉又如痴如醉道:“买,买,我全都要了!”
身旁的女子不由浑身一颤,转过脸来震惊地看向钱钧。
洛雨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再次把扭回来的脖子,又扭了过去——实在没眼看!
钱钧看见女子转过来的正脸,不由在心底暗暗赞叹:果然天姿国色,倾国倾城!
于是,缓缓摸出身上的钱袋,从里面掏出一锭金子,拍在了柜台上。
掌柜见了金元宝,顿时两眼放光,笑逐颜开,伸手就要去接。
“等等!”
钱钧忽然回过神来,问:“这位姑娘不是也要买吗?”
“不如让姑娘先挑,挑剩下的,我再包圆儿!”
钱钧一双醉人的桃花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女子。
掌柜一脸谄笑,解释道:“这位姑娘不买,她是来卖东西的。”
“这位姑娘是在本店寄卖绣品的绣娘,阁下看中的这些绣品,就是出自这位姑娘的巧手。”
难怪方才女子看了看掌柜,又看了看钱钧。
看掌柜是在吃惊:你刚刚出的可不是这个价钱……
看钱钧是在震惊:这是哪儿来的冤大头?!
钱钧听掌柜说这些绣品出自眼前女子之手,不由感叹:“哎呀,姑娘真是蕙质兰心,巧手天工呐!”
女子闻言,害羞地点了点头,以示感谢。
钱钧见状,立马乘胜追击道:“对了,在下正要寻人绣一幅《百子贺寿图》,给在下的祖母恭祝六十大寿,不知姑娘可愿接下这桩生意?”
洛雨悚然一惊:你祖母不是三年前就过世了吗?你到底有几个祖母?
女子默默不语,似在犹疑。
钱钧连忙道:“材料都由在下出,另奉双倍工本。”
女子思索片刻,还是羞涩地摇了摇头。
钱钧急了,追问:“五倍?十倍?”
女子一味摇头,最后迫不得已,才轻启丹唇道:“多谢公子青睐!”
砰!
洛雨耳边忽然炸雷,震得他心跳骤停。
这声音?!
他慌忙转过身来,细看女子身形,果然就是红蕖!
祖田只有一亩,边上靠山处,就是钱家祖坟和一幢年久失修的破屋。
当年,这亩田是搭着旁边的坟地一起买下的,因为钱家迁居江宁府时,来不及考虑迁坟事宜,所以,便将这亩田租予了家里的一位老长工,让他有薄田可依的同时,也为自家照看好祖坟。
可眼看钱家已经在江宁府落地生根,往后也难再回钱塘长住,加之,钱大人中元节怪梦惊魂,迁坟卖地之事,已是势在必行。
钱钧和洛雨下了马车,只见眼前一派水村山色,恬淡怡然。
二人沿着田垄,一面徐徐而行,一面散漫交谈。
见时机成熟,钱钧这才开口相求:“润泽,你也知道,我爹现在正在晋升的档口,行事需要万分小心。”
“本来,迁坟卖地的事儿并不麻烦,但撞上这档口,便有些麻烦了。”
洛雨长睫轻颤,眼波流转,问:“有别的顾虑?”
钱钧轻叹:“我让锦瑞找人悄悄打听过了。那老长工家的子孙,向来只以耕种这亩薄田为生。如今,我家想要收地转卖,只怕没那么容易。”
“你担心他们不肯?”
钱钧蹙眉颔首:“地虽是我家的,但租借久了,忽然之间要拿回来,任谁也会舍不得。何况,租期未到,这又是他们目下唯一的生计。”
“你希望我怎么做?”
洛雨温润平和。
“你愿意帮忙?”
钱钧面露喜色。
“你拉我来这儿,不就是为了跟我说这个吗?总不会是为了带我参观你们家祖坟吧?”
洛雨远眺四野,语气疏淡如山间清风。
“哪儿能呀!”
钱钧笑眼百媚,拉住洛雨的广袖,神秘低语。
“我本意是想带你来跟我们家老祖宗磕头,让他们见见你,也好连你一起保佑!”
“……”
“可惜,今日出门忘了准备香烛。让你空手拜见老人家,你也不好意思。还是等改日迁坟的时候吧。到时候,你得给我们家老祖宗,多磕几个响头啊!”
“……”
钱钧此语,自然是戏言。
他今日未备香烛拜祭,其实是不想让老长工家的后人,察觉自己来了钱塘,打草惊蛇,提前暴露此行来意。
不过,他与洛雨相处,插科打诨是常态,并不必句句较真属实。
“至于,这个卖地迁坟的事情嘛……”
“嗯?”
“我想来想去,还是要借令舅父的力!”
“我就知道。”
洛雨脸上一副果不其然的表情。
钱钧心道:你小子怎么跟我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虽然已被洛雨猜中了心意,但钱钧还是少不得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地解释了一番。
“俗话说得好,‘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谁让令舅父是钱塘的巨贾豪绅呢?”
“这件事,万一老长工家的后人不甘心拱手让出土地,咬死租期未到,硬闹起来。”
“我爹虽是京官,跟下面的地方官员打声招呼,自然也能摆平,但始终难免滥用职权的嫌疑。”
“另外,就是去找钱姓的本家。”
“可因为离得远,我爹平日又忙,好些年都不怎么走动了,也不便在这时候,为了这么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去叨扰人家。”
“尤其,我年纪轻,跟族里的长辈都不大见过,去了分量不够,恐怕会失礼于人。”
“总之,还是劳烦令舅出面协调,最为便(biàn)宜放心。”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又有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钱钧父子的此番担忧,确实不无道理。
毕竟,并不是人人都能知恩图报、好商好量,也不是时时都能“道理在哪边,正义就在哪边”。
钱大人最忧心的其实是,万一政敌收到风声,买通老长工的后人撒泼耍赖,甚至诋毁诬告,借此大做文章,扰乱圣心,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反正,在大齐的政坛里,什么险恶的勾心斗角都存在,什么离奇的腥风血雨都寻常。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这步步高升的关键时刻,大事小情,都不得不防。
洛雨听罢,当下微微一笑,故意问:“昨日,在饭桌上,你怎么不直接跟我舅舅开口?”
钱钧剜了洛雨一眼。
“令舅是长辈,我跟令舅昨日又是初次见面,怎好贸然开口?”
“而且,我爹刚来钱塘定夺了中秋晚宴御用宫灯之事,转头我便向令舅‘发号施令’,有些施恩图报、官威压人的意思,还是由你从中传递,较为妥当。”
他虽然嘴上仍旧耐心解释,但脸上已摆出一副“你小子千年的狐狸,何必明知故问”的表情。
洛雨假装看不见,自顾自漫赏青山绿树。
洛雨行走于京城声色犬马的名利场中,之所以能够如鱼得水、进退自如,靠的就是深谙世情,洞察人心,以及这不动声色地“装糊涂”的本事。
其实,钱钧家的事,他一点就透,当下不过是顺嘴装一口“糊涂”,连带戏谑一番发小罢了。
所谓“大智若愚”,最聪明的人往往不会让人知道他最聪明。
田间的秋风,时缓时急,将二人周身的绫罗绸缎,吹拂得雀跃翻飞。
田里的水稻已经变黄,垂坠的稻穗在风中上下轻点,左右摇晃。
洛雨听罢,点头道:“放心吧,我回去就跟我舅舅禀明。但愿老长工的后人一家好说话。”
钱钧嘱咐道:“可以多费些银子打点,但也不要让他们狮子大开口,让人把我们当傻子讹。”
“最重要的是,不能辱没了我爹的名声。”
“绝不能让人说我们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断人活路,逼人绝命。切忌切忌。”
洛雨从容一笑:“知道了,肯定稳妥。”
钱钧既将这样的重任,托付到洛雨肩上,洛雨不料理妥当这件事,自然不好离开钱塘。
加之,商谈收地卖地需要耗费时日,动土迁坟运棺也要挑选良辰。
如此一来,这江宁府,只怕一时是回不去了。
***
谈毕正事,二人又乘上马车,从艮山门进了城。
钱塘有首关于城门的民谣:
“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艮山门一带,一直是钱塘丝织业的集中地,也是驰名全国的杭纺的主要产地。
此地,遍地织户丝行,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丝织品买卖兴盛。
每年小满刚过,都是艮山门一带最热闹的时候。
那时是各丝行的黄金日子,远近的蚕农来聚集到此兜售土丝。
大街小巷,摩肩接踵。
“艮山门外丝篮儿”,说的就是女人们挽竹篮去河港漂洗炼丝,以及蚕农们在此兜售土丝的景况。
眼下,虽不是一年中艮山门一带最热闹的日子,但也处处显露着繁华气象,锦绣风光。
因为刚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钱钧一身轻松,不禁游兴大起。
一进城,又看见艮山门附近丝行林立,行人如织,便顿时来了兴趣。
他当即叫停马车,以购买土产为名,拉着洛雨下车,逛起了丝行。
锦瑞和玉堂也随之从后面跟随的马车上下来,跟在两位主子身后待命。
待两位主子进入店铺赏购,二人便留在店铺门口垂手侍立。
连看了几家,钱钧仍觉意犹未尽,便又拖着洛雨,钻进了一家叫作“纬成坊”的丝绸铺。
跟前几间店铺一样,这家店里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丝织品。
店铺深处,掌柜正隔着柜台,同一位女子交谈。
那位女子身着一袭旖旎动人的长春花粉裙,手挎一只竹篮,头戴一顶帷帽。
绸缎般的青丝,从帷帽里倾泻出来。
店里的伙计看见钱钧和洛雨朝店里走来,忙迎上前去热情招呼,询问二人要买点什么。
钱钧刚踏过门槛,便一眼发现站在柜台前的女子背影曼妙。
他当即一面嘴上敷衍伙计说“随便看看”,一面眼神坚毅地朝着柜台走去。
洛雨跟在钱钧身后,边走边低头扫看两边摆放的丝绸。
来到柜台附近,钱钧侧耳倾听。
“十幅手绢,五个香囊,八把团扇……”
只听掌柜正口中念念有词地拨弄算盘,似是在同面前的女子算账。
“诶呀!”
“好精致的刺绣呀!”
钱钧突然凑上柜台,高声发出赞叹,把店内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啧!
又来了!
洛雨在后面猛然抬头,接着便害羞地扭了圈脖子,背过身去——没眼看!
钱钧才不管众人如何,当即挨近女子身旁,随手捡起柜台上的一方手绢故作观赏。
他边装模做样地拿着手绢欣赏,边低眉斜眼朝帷帽底下窥探,想一睹帷帽之下的芳容究竟如何。
女子见他靠近,立即微微侧过身去。
钱钧见女子避忌,只好转问掌柜:“掌柜,这手绢怎么卖?”
掌柜见钱钧一身绫罗绸缎,雍容华贵,气度非凡,又看出他似有撩拨面前女子之意,便故意抬高市价,敲竹杠道:“公子好眼力!这手绢,二两银子一方。”
身旁的女子显然唬了一跳,转过身来惊讶地看向掌柜。
洛雨闻言,也忍不住把扭过去的脖子,扭了回来。
钱钧正要还价,一抬眼看见女子惊为天人的侧脸,顿时愣在当下。
“公子,公子,你要买吗?”
掌柜连声轻唤,终于把钱钧从梦里叫醒。
钱钧心不在焉又如痴如醉道:“买,买,我全都要了!”
身旁的女子不由浑身一颤,转过脸来震惊地看向钱钧。
洛雨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再次把扭回来的脖子,又扭了过去——实在没眼看!
钱钧看见女子转过来的正脸,不由在心底暗暗赞叹:果然天姿国色,倾国倾城!
于是,缓缓摸出身上的钱袋,从里面掏出一锭金子,拍在了柜台上。
掌柜见了金元宝,顿时两眼放光,笑逐颜开,伸手就要去接。
“等等!”
钱钧忽然回过神来,问:“这位姑娘不是也要买吗?”
“不如让姑娘先挑,挑剩下的,我再包圆儿!”
钱钧一双醉人的桃花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女子。
掌柜一脸谄笑,解释道:“这位姑娘不买,她是来卖东西的。”
“这位姑娘是在本店寄卖绣品的绣娘,阁下看中的这些绣品,就是出自这位姑娘的巧手。”
难怪方才女子看了看掌柜,又看了看钱钧。
看掌柜是在吃惊:你刚刚出的可不是这个价钱……
看钱钧是在震惊:这是哪儿来的冤大头?!
钱钧听掌柜说这些绣品出自眼前女子之手,不由感叹:“哎呀,姑娘真是蕙质兰心,巧手天工呐!”
女子闻言,害羞地点了点头,以示感谢。
钱钧见状,立马乘胜追击道:“对了,在下正要寻人绣一幅《百子贺寿图》,给在下的祖母恭祝六十大寿,不知姑娘可愿接下这桩生意?”
洛雨悚然一惊:你祖母不是三年前就过世了吗?你到底有几个祖母?
女子默默不语,似在犹疑。
钱钧连忙道:“材料都由在下出,另奉双倍工本。”
女子思索片刻,还是羞涩地摇了摇头。
钱钧急了,追问:“五倍?十倍?”
女子一味摇头,最后迫不得已,才轻启丹唇道:“多谢公子青睐!”
砰!
洛雨耳边忽然炸雷,震得他心跳骤停。
这声音?!
他慌忙转过身来,细看女子身形,果然就是红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