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出妙招献良策瞒天过海】
要说这秋闱春闱时的脱衣搜检,也实属朝廷的无奈之举。
大彰建国以来甚少再起战乱,历任皇帝虽然并非个个都天纵英明,但大多也都称得上是无功无过。以是这百余年来,大彰也算是朝政平稳运行,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也就有更多人将目光投向了科举考试。
对于大彰众多的读书人而言,不管昔年寒窗苦读如何穷困潦倒,只要一朝金榜高中,便可以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一旦官袍加身,平步青云也指日可待。甚至,成为第二个姚疏也不是没有可能。
故而这一年又一年科举考试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起来。
这其中总免不了有些动了歪心思的士子,学艺不精技不如人便罢了,偏偏他们又瞧着那功名眼热。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尽管朝廷屡次加强科考巡检,各种作弊手段仍然层出不穷。
从各种小抄夹带,到找人替考,再到提前串通考官,通过在答卷中设置暗号来向考官表明身份,更有甚者直接找人替考,甚至贿赂贡院的弥封官偷换答卷。
由此,皇上在昭兴元年的恩科特令考试院对举子们严加搜检,倒也不足为怪。更何况,即便是如此严防死守,也很难真正杜绝科举中的作弊现象。
可是令举子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昭兴元年的这场春闱,入场前的搜检堪称历年最严苛的一次。
按照往年的惯例,乡试的搜检才是最为繁琐的,虽然说是要脱衣搜身,但顾及读书人的斯文体面,大多只是将衣襟解开,袒露上半身,由搜检官看一眼便可。
而昭兴元年的这场春闱,不仅将搜检官增设至两人,还要求全身上下衣物尽除,光着脚散着发,任由搜检官查探。
昭兴帝要求搜检官不得在搜检之时故意包庇,以是贡院内竟连个屏风遮挡也没有,举子们只得轮番在众人面前接受检查。这下也没了平日里吟诗赋词时的风光霁月,举人老爷们一个个涨红了脸,尴尬又气愤。
“简直有辱斯文!”
不知道是哪个举子心下愤慨,躲在人群中不管不顾地喊出了声。
人群顿时窸窸窣窣起来,隐约可以听到不少人小声地附和:“真是太过分了!”
甚至有部分心高气傲的考生,公然表示自己饱读圣贤诗书岂能受此等折辱。他们当着众人的面,直言宁可放弃金榜题名的机会,也要维护读书人的尊严体面,随即愤愤然扬长而去。
春闱罢考一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内阁对此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六位辅臣在昭兴帝面前不敢妄议此事,但心中都各有计较。姚疏一向惜才,加之月仙几年后极有可能中举应考,故而他最是希望能够废除脱衣搜检这一制度。内阁中亦有持相同观点者,只是谁都不敢挑明了说与皇上。
盖因这几个举子罢考,往小了说是不愿失了体面,可往大了说,就是打了皇上的脸。若是再请皇上主动废除自己提出的制度,更无异于叫皇上自扇巴掌!
若一切到此为止也罢,不曾想,几个月后,待那几个罢考的举子返回家乡,竟然大肆宣扬春闱搜检是如何不将举人们的尊严放在眼中。
更有暴言称,朝廷此举是在公然欺凌读书人,好折了他们的傲气,叫他们日后乖乖听命。
通政司已陆续收到不少言及此事的题本,只是司礼监碍于新春将至,又思及皇上曾将所有言及春闱罢考的题本留中不发,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去寻真龙天子的晦气,因此才没有立即往御前递,反而先私下问了问内阁的意思。
索性目前尚未掀起更大的风浪,几位辅臣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挑个皇上圣心愉悦的时候再往上递题本。至于下一次春闱如何搜检,只要等那几个举子消停下来,自然也可以容后再议。
姚疏下朝之后,在书房跟姚岚及月仙谈及此事,除了例行给儿子和孙女提点一下皇上的圣意,还特意嘱咐月仙千万不可妄议春闱罢考之事。
单是从皇上坚持不立皇后这件事,就已经能窥见这位天子日后的雷霆手段了。这位只怕比先帝还要更难相与,现下不过是皇上尚且年轻,还尊敬着几位老师罢了。
月仙凝神思索,将祖父所说的情形合着自己心中的想法又细细地捋过了一遍,这才开口道:“祖父,父亲,此事月儿有一想法。”
搜检一事虽然可以等待风波自然平息,从而拖延决议,但归根结底不能保证日后不会再出现罢考的士子。只怕到时新账旧账一起算下来,此事反而会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需要拿出一个让各方都能接受的主意,才能将此事一次性解决,避免留下后患。
皇上要的是能够有效防止考生夹带作弊的对策和爱重读书人的贤名;士子们要的是不伤斯文、体体面面的搜检;而她自己,要的是能够不必当众脱衣,就能通过搜检。
今年春闱虽然罢考人数不多,但是并未见得参加考试的其他举子就对脱衣搜检没有怨气。要想让读书人对朝廷心怀感恩,除了加开恩科,还可以改善贡院条件。
京城贡院目前沿用的还是前朝遗留的木板房,工部多年修缮下来,贡院的里里外外几乎找不出一块没有更换过的木料。
木质考棚的最大问题并非是古旧,而是木头易燃,一旦贡院发生火灾,火势往往极难控制。
本朝就已发生过多次贡院火灾,最严重的当属嘉宁六年春闱的那一次。一位举子不慎打翻了烛台,火苗顺着纸张蔓延,从桌子一路蹿上房梁,顷刻间将一排号房吞没,蜿蜒成一条骇人的火蛇。
共有一百余名举子因那场大火丧命。上天仿佛亦有不忍,京城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场春雨,缠绵半月未曾停歇。嘉宁帝大恸,下旨拨银两抚恤考生家人,并将所有考生统一安葬,立碑曰:大彰英才之墓。
月仙的办法就是彻底重修京城贡院,改用砖墙瓦顶。
其实在一些地方,已经早就改建了砖墙瓦顶的贡院。只是京城贡院的规模最大,要想全部修葺一新,必然要花费一大笔银子,所以历任皇帝都不曾萌生过这个打算。
至于举子们的要求,也并不难办。月仙查阅了前朝科举考试的记载,十分欣慰地发现前朝虽因战乱甚少举办科考,却有个很值得借鉴的办法。
将脱衣搜检改为脱衣沐浴。倒也不必真的让举子们沐浴,只是请举人们在屏风后的浴桶内脱下所有衣物,将身体浸入水中。随后由搜检官对衣物、鞋子进行仔细地检查,确认未有夹带即可交给举子们重新穿戴。
这个主意最妙的地方在于,不仅维持了读书人的体面,也维护了皇上的面子:脱衣沐浴也是脱衣,也算是实现了让大家脱光身子接受搜检,与皇上的想法殊途同归。
沐浴搜检结束后,再安排专人将浴桶中的水分别存放于号房附近。若有火情,便可立即用这些水来灭火,这可比临时打水快多了!
月仙越说越顺畅,她口若悬河,整个人神采奕奕地,一双杏眸好似繁星一般明亮。
姚岚被自己女儿的见解惊得说不出话,还是姚疏率先回过神来,“确实不失为一条良策,既全了皇上的面子又得了贤名。”
“要得到皇上首肯并不难,就是户部尚书蔡谨只怕要有麻烦了,他未必能拿得出足够重修京城贡院的银钱来……”
不过蔡大人倒霉又干他姚疏何事呢,即便立时不能拿出银子来,便是筹措个几年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若能重修贡院,天下读书人必将感念圣上恩德,此举堪称一举两得。
月仙走后,姚疏领着姚岚一道继续将月仙方才所述对策整理、润色,父子二人几次四目相对,却都欲言又止。
姚岚搁下手里的墨锭,他现在是真的对女儿刮目相看了,“父亲,儿子以为,月儿确实很合适。姚家若想延续如今的地位,孙辈的人选只怕非月儿莫属。”
将题本送到通政司的时候,姚疏眼前又浮现出小孙女当日侃侃而谈的模样。大学士仰起头,抬手遮住了眼前的日光,他隐隐能预感到,几年后月仙定会如这当空明日一般,大放异彩。
明德宫东暖阁内,薛放爽快地御笔朱批,准了姚疏的对策,却对着那题本陷入了沉思。登基已有一年,他对朝中诸位重臣,尤其是六位内阁首辅的试探,是时候告一段落了。
先前他故意装出一副想一出是一出的样子,就是为了试探这几位首辅的虚实,少年天子一腔热血急着建功立业太正常不过了。他索性就装得很急切想做出成绩却又不得要领,倒要看看究竟谁会真心为他做打算,而谁又会在其中浑水摸鱼、暗自得意。
春闱的搜检最后闹到罢考的地步确实出乎薛放的意料了,但这也恰好成为了他对内阁的最后一次试探。姚家中立却正直,甚至对天子也鲜少表现出明显的亲近,因此姚疏会为春闱罢考上题本倒并不令他意外。
只是这题本中的对策……姚疏那样一个冷漠疏离的性子,居然如此殚精竭虑地为他考虑。印象中,自己做皇太孙的时候,大学士在题奏中惜字如金,与现在的风格完全不同。
祖父总说姚疏是在韬光养晦,今日可算见识到了,大学士认真起来真是统筹兼顾而又算无遗策。
难怪祖父如此器重姚疏。
六位首辅名义上都是自己的老师,到头来还是只有姚疏,表面上冷清却忠心耿耿。其他人表面功夫做得滴水不漏,却还是在真心上输给了姚疏。
薛放闷闷地抿了一口茶,外戚权臣如群狼环伺,仅靠姚疏一力辅佐终是不够的,他真恨不得每年都加开恩科,好将天下英才尽数收入囊中。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亮孤零零地悬在天上,他也孤零零地坐在九重天上。
嘉宁帝和姚疏在年轻时曾是默契无间的君臣知己。
薛放疲倦地合上手中的奏本,他是大彰天子,坐拥天下,却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能有幸,得到一位知己贤臣。
要说这秋闱春闱时的脱衣搜检,也实属朝廷的无奈之举。
大彰建国以来甚少再起战乱,历任皇帝虽然并非个个都天纵英明,但大多也都称得上是无功无过。以是这百余年来,大彰也算是朝政平稳运行,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也就有更多人将目光投向了科举考试。
对于大彰众多的读书人而言,不管昔年寒窗苦读如何穷困潦倒,只要一朝金榜高中,便可以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一旦官袍加身,平步青云也指日可待。甚至,成为第二个姚疏也不是没有可能。
故而这一年又一年科举考试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起来。
这其中总免不了有些动了歪心思的士子,学艺不精技不如人便罢了,偏偏他们又瞧着那功名眼热。正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尽管朝廷屡次加强科考巡检,各种作弊手段仍然层出不穷。
从各种小抄夹带,到找人替考,再到提前串通考官,通过在答卷中设置暗号来向考官表明身份,更有甚者直接找人替考,甚至贿赂贡院的弥封官偷换答卷。
由此,皇上在昭兴元年的恩科特令考试院对举子们严加搜检,倒也不足为怪。更何况,即便是如此严防死守,也很难真正杜绝科举中的作弊现象。
可是令举子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昭兴元年的这场春闱,入场前的搜检堪称历年最严苛的一次。
按照往年的惯例,乡试的搜检才是最为繁琐的,虽然说是要脱衣搜身,但顾及读书人的斯文体面,大多只是将衣襟解开,袒露上半身,由搜检官看一眼便可。
而昭兴元年的这场春闱,不仅将搜检官增设至两人,还要求全身上下衣物尽除,光着脚散着发,任由搜检官查探。
昭兴帝要求搜检官不得在搜检之时故意包庇,以是贡院内竟连个屏风遮挡也没有,举子们只得轮番在众人面前接受检查。这下也没了平日里吟诗赋词时的风光霁月,举人老爷们一个个涨红了脸,尴尬又气愤。
“简直有辱斯文!”
不知道是哪个举子心下愤慨,躲在人群中不管不顾地喊出了声。
人群顿时窸窸窣窣起来,隐约可以听到不少人小声地附和:“真是太过分了!”
甚至有部分心高气傲的考生,公然表示自己饱读圣贤诗书岂能受此等折辱。他们当着众人的面,直言宁可放弃金榜题名的机会,也要维护读书人的尊严体面,随即愤愤然扬长而去。
春闱罢考一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内阁对此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六位辅臣在昭兴帝面前不敢妄议此事,但心中都各有计较。姚疏一向惜才,加之月仙几年后极有可能中举应考,故而他最是希望能够废除脱衣搜检这一制度。内阁中亦有持相同观点者,只是谁都不敢挑明了说与皇上。
盖因这几个举子罢考,往小了说是不愿失了体面,可往大了说,就是打了皇上的脸。若是再请皇上主动废除自己提出的制度,更无异于叫皇上自扇巴掌!
若一切到此为止也罢,不曾想,几个月后,待那几个罢考的举子返回家乡,竟然大肆宣扬春闱搜检是如何不将举人们的尊严放在眼中。
更有暴言称,朝廷此举是在公然欺凌读书人,好折了他们的傲气,叫他们日后乖乖听命。
通政司已陆续收到不少言及此事的题本,只是司礼监碍于新春将至,又思及皇上曾将所有言及春闱罢考的题本留中不发,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去寻真龙天子的晦气,因此才没有立即往御前递,反而先私下问了问内阁的意思。
索性目前尚未掀起更大的风浪,几位辅臣思来想去,还是打算挑个皇上圣心愉悦的时候再往上递题本。至于下一次春闱如何搜检,只要等那几个举子消停下来,自然也可以容后再议。
姚疏下朝之后,在书房跟姚岚及月仙谈及此事,除了例行给儿子和孙女提点一下皇上的圣意,还特意嘱咐月仙千万不可妄议春闱罢考之事。
单是从皇上坚持不立皇后这件事,就已经能窥见这位天子日后的雷霆手段了。这位只怕比先帝还要更难相与,现下不过是皇上尚且年轻,还尊敬着几位老师罢了。
月仙凝神思索,将祖父所说的情形合着自己心中的想法又细细地捋过了一遍,这才开口道:“祖父,父亲,此事月儿有一想法。”
搜检一事虽然可以等待风波自然平息,从而拖延决议,但归根结底不能保证日后不会再出现罢考的士子。只怕到时新账旧账一起算下来,此事反而会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需要拿出一个让各方都能接受的主意,才能将此事一次性解决,避免留下后患。
皇上要的是能够有效防止考生夹带作弊的对策和爱重读书人的贤名;士子们要的是不伤斯文、体体面面的搜检;而她自己,要的是能够不必当众脱衣,就能通过搜检。
今年春闱虽然罢考人数不多,但是并未见得参加考试的其他举子就对脱衣搜检没有怨气。要想让读书人对朝廷心怀感恩,除了加开恩科,还可以改善贡院条件。
京城贡院目前沿用的还是前朝遗留的木板房,工部多年修缮下来,贡院的里里外外几乎找不出一块没有更换过的木料。
木质考棚的最大问题并非是古旧,而是木头易燃,一旦贡院发生火灾,火势往往极难控制。
本朝就已发生过多次贡院火灾,最严重的当属嘉宁六年春闱的那一次。一位举子不慎打翻了烛台,火苗顺着纸张蔓延,从桌子一路蹿上房梁,顷刻间将一排号房吞没,蜿蜒成一条骇人的火蛇。
共有一百余名举子因那场大火丧命。上天仿佛亦有不忍,京城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场春雨,缠绵半月未曾停歇。嘉宁帝大恸,下旨拨银两抚恤考生家人,并将所有考生统一安葬,立碑曰:大彰英才之墓。
月仙的办法就是彻底重修京城贡院,改用砖墙瓦顶。
其实在一些地方,已经早就改建了砖墙瓦顶的贡院。只是京城贡院的规模最大,要想全部修葺一新,必然要花费一大笔银子,所以历任皇帝都不曾萌生过这个打算。
至于举子们的要求,也并不难办。月仙查阅了前朝科举考试的记载,十分欣慰地发现前朝虽因战乱甚少举办科考,却有个很值得借鉴的办法。
将脱衣搜检改为脱衣沐浴。倒也不必真的让举子们沐浴,只是请举人们在屏风后的浴桶内脱下所有衣物,将身体浸入水中。随后由搜检官对衣物、鞋子进行仔细地检查,确认未有夹带即可交给举子们重新穿戴。
这个主意最妙的地方在于,不仅维持了读书人的体面,也维护了皇上的面子:脱衣沐浴也是脱衣,也算是实现了让大家脱光身子接受搜检,与皇上的想法殊途同归。
沐浴搜检结束后,再安排专人将浴桶中的水分别存放于号房附近。若有火情,便可立即用这些水来灭火,这可比临时打水快多了!
月仙越说越顺畅,她口若悬河,整个人神采奕奕地,一双杏眸好似繁星一般明亮。
姚岚被自己女儿的见解惊得说不出话,还是姚疏率先回过神来,“确实不失为一条良策,既全了皇上的面子又得了贤名。”
“要得到皇上首肯并不难,就是户部尚书蔡谨只怕要有麻烦了,他未必能拿得出足够重修京城贡院的银钱来……”
不过蔡大人倒霉又干他姚疏何事呢,即便立时不能拿出银子来,便是筹措个几年也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若能重修贡院,天下读书人必将感念圣上恩德,此举堪称一举两得。
月仙走后,姚疏领着姚岚一道继续将月仙方才所述对策整理、润色,父子二人几次四目相对,却都欲言又止。
姚岚搁下手里的墨锭,他现在是真的对女儿刮目相看了,“父亲,儿子以为,月儿确实很合适。姚家若想延续如今的地位,孙辈的人选只怕非月儿莫属。”
将题本送到通政司的时候,姚疏眼前又浮现出小孙女当日侃侃而谈的模样。大学士仰起头,抬手遮住了眼前的日光,他隐隐能预感到,几年后月仙定会如这当空明日一般,大放异彩。
明德宫东暖阁内,薛放爽快地御笔朱批,准了姚疏的对策,却对着那题本陷入了沉思。登基已有一年,他对朝中诸位重臣,尤其是六位内阁首辅的试探,是时候告一段落了。
先前他故意装出一副想一出是一出的样子,就是为了试探这几位首辅的虚实,少年天子一腔热血急着建功立业太正常不过了。他索性就装得很急切想做出成绩却又不得要领,倒要看看究竟谁会真心为他做打算,而谁又会在其中浑水摸鱼、暗自得意。
春闱的搜检最后闹到罢考的地步确实出乎薛放的意料了,但这也恰好成为了他对内阁的最后一次试探。姚家中立却正直,甚至对天子也鲜少表现出明显的亲近,因此姚疏会为春闱罢考上题本倒并不令他意外。
只是这题本中的对策……姚疏那样一个冷漠疏离的性子,居然如此殚精竭虑地为他考虑。印象中,自己做皇太孙的时候,大学士在题奏中惜字如金,与现在的风格完全不同。
祖父总说姚疏是在韬光养晦,今日可算见识到了,大学士认真起来真是统筹兼顾而又算无遗策。
难怪祖父如此器重姚疏。
六位首辅名义上都是自己的老师,到头来还是只有姚疏,表面上冷清却忠心耿耿。其他人表面功夫做得滴水不漏,却还是在真心上输给了姚疏。
薛放闷闷地抿了一口茶,外戚权臣如群狼环伺,仅靠姚疏一力辅佐终是不够的,他真恨不得每年都加开恩科,好将天下英才尽数收入囊中。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亮孤零零地悬在天上,他也孤零零地坐在九重天上。
嘉宁帝和姚疏在年轻时曾是默契无间的君臣知己。
薛放疲倦地合上手中的奏本,他是大彰天子,坐拥天下,却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能有幸,得到一位知己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