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芙从小就头戴‘王冠’长大。
此王冠名为‘别人家大小姐’,对标‘别人家小孩’概念,指的是她自小听话懂事,不像别家的纨绔子弟那样随意沾染恶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端庄优雅的矜持千金,敛眸含笑的模样好似古画里登仙的嫦娥。
十八岁成年的时候,来宁家商量联姻的富太太们差点就踏破了宁家公馆的门槛。
所谓端庄优雅,冰清玉洁的美名,其实全盘都是误会,全盘都是脸盲带来的的连锁反应。她谁都不认识,又不希望有谁看出自己天性残缺,见谁都笑肯定最不容易出错。时间久了,大家都觉得宁家千金爱笑,情绪稳定,大小事情都不计较,是个非常适合做妻子/儿媳的人。
实际情况嘛,宁芙相当讨厌婚姻,遵从长辈安排只是为了继承股份。
早在她出生前,宁家的信托协议上就已经规定了宁家后代必须结婚才有资格继承父辈留下的股份,属于宁芙的那25%股份就是父母为她留下的。
信托协议签订的年代,亚洲整个地区的婚姻观还不像今天这样严肃。
宁芙父母遵守传统,觉得女孩子一定要嫁人生子才叫美满,他们不希望女儿以后嫁一个吃绝户的穷小子,白纸黑字地规定了未婚夫家里的资产不能少于宁家资产,反正有父母把关,闺女不可能嫁一个糟糕的夫婿。不想后来,他们还没来得及等闺女长大就在空难事故里双双去世了,而这个多加上去的夫婿条件,成了宁芙被亲戚们卡着脖子挑选婚事的最好理由。
十八岁那年来宁家提亲的人里,只有余家一户不要求进行股权置换。余家得不到宁家股份,宁家也得不到余家股份,他们的婚姻是门当户对的男婚女嫁,背后不会有复杂的利益牵扯。
宁芙答应余家正是因为这一点。
她考虑的很简单,她要的只是宁家的股份,丈夫是谁并不重要,反正领完证过得下去就过,过不下去就离,不牵扯双方利益的最为方便。现在看来,她考虑的太简单了,余家人当时提都没提孩子,今天居然提出希望宁芙以后生三个儿子,因为他们每一代儿媳都生三个儿子。
余家人跟宁家亲戚的关系是真好,一顿饭下来,‘出轨照片门’的宁芙被两家人联合起来教导了一大堆年轻女孩一定要自尊自爱,不然吃亏的全是自己,长辈们做什么都是为了她好的清奇观念;谈到跟女戏子滚了几天热搜床单的余子姜则是,男人哪里有不乱搞的,婚前乱搞够了,婚后肯定就安分守已了。
尤其是宁芙的二婶婶一家,推心置腹的亲密样子仿佛是将她当做亲生女儿看待。她是真以为宁芙不知道她这么努力劝嫁就是因为余家曾经帮她牵线搭桥,把她的废物儿子送进某外国名校了。
仅仅只是吃了一顿饭,宁芙已经觉得自己快被气出高血压了。她都不是吃饱的,她是纯纯气饱的,半路就找借口退回房间了。
靠余家联姻继承股份的计划看来是行不通了!
她必须得考虑别的方法。
自己赚钱把股份买下来?她短时间里赚不到那么多钱;找一个跟自家档次差不多的有钱新男人领证假结婚?可她认识的同档次富x代不是已婚就是已经有对象,要么就是还在上小学。
虽然打七岁起宁芙对婚姻的期待就随着父母逝去而全部消失,可她没想到居然可以消失得这么彻底,普天之下都找不到一个能娶她或者能嫁给她的有用男人!
她抱着被子在床上翻滚,无能狂怒地蹬了好一会儿空中自行车,枕头被子都乱成一团,脑袋忽然磕上了一个小小的硬东西。
在原先放枕头的位置上,她摸索出一本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过的诗集,诗集是里夹着一张陈旧泛黄的相片。她拿出来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来,照片上的女孩和自己拥有同一张脸,但她不是她。
七岁以前,宁芙目睹过最美好的爱情是白发苍苍依旧会手牵手逛街买糕饼的爷爷奶奶,他们是一对携手走过战争年代的伉俪,将彼此看成生命旅程里最重要的人,重要到即使一起患上阿兹海默,也能丝毫不加迟疑地就认出彼此。
奶奶对宁芙的态度一直是很奇怪的。她们待在一起时不像其乐融融的祖孙,反像一对爱玩翻花绳的姐妹,奶奶不叫宁芙的名字,奶奶叫她宁姐儿。
‘宁姐儿是谁?’当时的宁芙还是个活泼乱跳的小问号。
‘宁姐儿是小芙的姨奶奶,会打枪,会用石头砸枣子。’
患病前的奶奶并不多话,患病后却像个话匣子止不住的小老太太,不是在提爷爷,就是在提她年少时寄养家中的一位堂亲姐姐。
‘宁姐儿长什么样呀?’
‘宁姐儿长得和小芙一模一样,打小就是个美人胚子。’
‘那宁姐儿去哪了?怎么不跟我们住在一起?’
每当孙女问到这些,奶奶忽然就不说话了,像是忘了怎样用喉咙发出声音,干枯的眼睛空茫茫地张望起四周,四周不再是旧时四四方方的天井庭院,是规划工整的洋楼别墅。
混凝土构建的钢筋大厦取代了斑驳脆弱的老旧城墙,翠绿崭新的市区新貌取代了潮湿肮脏的拦路青苔。蓝天碧海里不会响起空袭呼啸,新生婴儿大声啼哭也不会召来死亡。七十年来寂静无声的历史抹去了洒满鲜血的旧日痕迹,古城弥漫的箫声酒香也不复存在。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和跨越战争的老人之间一直隔着一道深红天堑。天堑在年轻人眼里是一行短短的应试文字,在老人眼里漫长到覆盖一生。老人浑浊到被整个时代遗忘的双眼,在看向孙女的时候,却明亮地仿佛又回到半生以前。
四四方方的四合庭院里种着一颗大大的甜枣树,每逢旧历八月十五,树上都结满了沉甸甸的熟枣,宁姐儿爱拿小石子将熟枣砸下来给院里的弟弟妹妹们吃,动作又快又准,连家里的长工看了都要叫好。孩子们雀跃欢呼的声音追在院子里一圈一圈萦绕,盘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又从很远很远的地方盘旋回来。可盘旋回来的声音不再是稚童无忧无虑的玩闹,是接连不断的炮火轰炸,是兵荒马乱下的妻离子散,直冲天际的战争火焰侵蚀整片国度,白骨沿路缺损,同断裂的枣树一起深深掩埋。
鸟无足。山有月。
南山有雀北山罗。
一语成谶的是这个民族刻入灵魂的国殇。
宁姐儿去哪了?宁姐儿去了金陵,说好只待一夜,一辈子都没有回来。奶奶不知宁姐儿是死了,还是继续活着,是同她一样待在历史的某个角落,还是早早化作了一捧黄土白骨。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不论是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是平淡无奇的一生,在旁观者走马观花的茕茕视野里,都只占据回忆的重量。
奶奶走后到不到一年,爷爷也追随着她的脚步去了,他们留下的遗物很少,只有一些生前的书籍,一只传家的手镯和一张旧相片。旧相片上面容稚嫩的少女同十六岁时的宁芙生得极像,但相片上的女孩面容清冷,目光坚定,并不爱笑。听说她自小被送到宁家寄养,亲生父母为她起名婴宁,姓婴名宁,小字宁宁。
婴宁在聊斋里的意思是以笑著称的狐家少女,那位婴宁小姐的父母却不是希望女儿同那《聊斋志异》里的狐女婴宁一样,以笑来隐藏自己,父母期盼的是她遵撄宁之道,一生拂乱而定,再不为外事所扰。
经年以后重又翻出旧物,宁芙幼时的看法依旧没有改变,甚至延伸出了新的看法。
她仍然觉得奶奶是看错了,她一点也不像宁姐儿,谁像宁姐儿呢?黄昏画作上沉郁的红衣女子才更像是宁姐儿。她们细细长长的黛眉下都印着一道流弹擦过的旧伤痕,那伤痕美得就像一朵花,夹着照片的纸页里也印着一段关于花朵的诗选:
世间的一切逝去又重生,
会有另外的人即将到来 ,
他早把逝者的悲伤遗忘,
他将给未亡的亲爱的人,
编一首更好的歌来唱。
我的恋人和她的新欢,
将在这寂静中听这支歌,
也许她会想起我,
像想起一朵永不重开的花朵。
***
宁芙很多天没有见到兰格双子了。
她跟他们只有工作上的交接,私下连联系方式都没有。
余子姜吩咐她的领导不要再给她安排交流展相关工作,领导就真的不安排了。不干活还领钱,宁芙当然乐意了,她一直闲到开幕式晚会那天。
开幕式晚会所有人都得去,余子姜也拦不住,她准备去晚会上寻找更好吃的鱼子酱。
晚七点,宁芙提前几分钟到达酒店,给前台出示了开幕式邀请函以后,在前台发现了一大堆发七彩光的小玩具。美丽的前台姐姐观察到她感兴趣,非常热心地为她介绍。
“美女,扫码关注酒店公众号可以领奖品哦!”
果真是经济下滑了,超豪华酒店都开始搞关注公众号就送礼的低级引流技巧了——特别吸引宁芙这种学前班刚毕业两百多月的小孩。她迅速关注了酒店专做亲子房营销的公众号,并且领到了一枚发七彩光的仿真宝石钻戒。
进入会场遇到的第一个人,是那个命中注定我爱你的男人。
他有金色的卷发,金色的睫毛,深情的绿色眼睛,一身昂贵的定制西装。可能是没吃晚饭,他精心挑选了一块鱼子酱面包,刚送一口到嘴里,宁芙就深情款款地走过去并抢走了它,她执起他的一只手,含情脉脉地掏出了那枚发七彩光的仿真宝石钻戒求婚:
“亲爱的鱼子酱……哦不好意思,亲爱的威尔曼·兰格先生,您愿意成为王的男人嘛?”
“……谁是王?”
“我是王。”
此王冠名为‘别人家大小姐’,对标‘别人家小孩’概念,指的是她自小听话懂事,不像别家的纨绔子弟那样随意沾染恶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端庄优雅的矜持千金,敛眸含笑的模样好似古画里登仙的嫦娥。
十八岁成年的时候,来宁家商量联姻的富太太们差点就踏破了宁家公馆的门槛。
所谓端庄优雅,冰清玉洁的美名,其实全盘都是误会,全盘都是脸盲带来的的连锁反应。她谁都不认识,又不希望有谁看出自己天性残缺,见谁都笑肯定最不容易出错。时间久了,大家都觉得宁家千金爱笑,情绪稳定,大小事情都不计较,是个非常适合做妻子/儿媳的人。
实际情况嘛,宁芙相当讨厌婚姻,遵从长辈安排只是为了继承股份。
早在她出生前,宁家的信托协议上就已经规定了宁家后代必须结婚才有资格继承父辈留下的股份,属于宁芙的那25%股份就是父母为她留下的。
信托协议签订的年代,亚洲整个地区的婚姻观还不像今天这样严肃。
宁芙父母遵守传统,觉得女孩子一定要嫁人生子才叫美满,他们不希望女儿以后嫁一个吃绝户的穷小子,白纸黑字地规定了未婚夫家里的资产不能少于宁家资产,反正有父母把关,闺女不可能嫁一个糟糕的夫婿。不想后来,他们还没来得及等闺女长大就在空难事故里双双去世了,而这个多加上去的夫婿条件,成了宁芙被亲戚们卡着脖子挑选婚事的最好理由。
十八岁那年来宁家提亲的人里,只有余家一户不要求进行股权置换。余家得不到宁家股份,宁家也得不到余家股份,他们的婚姻是门当户对的男婚女嫁,背后不会有复杂的利益牵扯。
宁芙答应余家正是因为这一点。
她考虑的很简单,她要的只是宁家的股份,丈夫是谁并不重要,反正领完证过得下去就过,过不下去就离,不牵扯双方利益的最为方便。现在看来,她考虑的太简单了,余家人当时提都没提孩子,今天居然提出希望宁芙以后生三个儿子,因为他们每一代儿媳都生三个儿子。
余家人跟宁家亲戚的关系是真好,一顿饭下来,‘出轨照片门’的宁芙被两家人联合起来教导了一大堆年轻女孩一定要自尊自爱,不然吃亏的全是自己,长辈们做什么都是为了她好的清奇观念;谈到跟女戏子滚了几天热搜床单的余子姜则是,男人哪里有不乱搞的,婚前乱搞够了,婚后肯定就安分守已了。
尤其是宁芙的二婶婶一家,推心置腹的亲密样子仿佛是将她当做亲生女儿看待。她是真以为宁芙不知道她这么努力劝嫁就是因为余家曾经帮她牵线搭桥,把她的废物儿子送进某外国名校了。
仅仅只是吃了一顿饭,宁芙已经觉得自己快被气出高血压了。她都不是吃饱的,她是纯纯气饱的,半路就找借口退回房间了。
靠余家联姻继承股份的计划看来是行不通了!
她必须得考虑别的方法。
自己赚钱把股份买下来?她短时间里赚不到那么多钱;找一个跟自家档次差不多的有钱新男人领证假结婚?可她认识的同档次富x代不是已婚就是已经有对象,要么就是还在上小学。
虽然打七岁起宁芙对婚姻的期待就随着父母逝去而全部消失,可她没想到居然可以消失得这么彻底,普天之下都找不到一个能娶她或者能嫁给她的有用男人!
她抱着被子在床上翻滚,无能狂怒地蹬了好一会儿空中自行车,枕头被子都乱成一团,脑袋忽然磕上了一个小小的硬东西。
在原先放枕头的位置上,她摸索出一本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过的诗集,诗集是里夹着一张陈旧泛黄的相片。她拿出来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来,照片上的女孩和自己拥有同一张脸,但她不是她。
七岁以前,宁芙目睹过最美好的爱情是白发苍苍依旧会手牵手逛街买糕饼的爷爷奶奶,他们是一对携手走过战争年代的伉俪,将彼此看成生命旅程里最重要的人,重要到即使一起患上阿兹海默,也能丝毫不加迟疑地就认出彼此。
奶奶对宁芙的态度一直是很奇怪的。她们待在一起时不像其乐融融的祖孙,反像一对爱玩翻花绳的姐妹,奶奶不叫宁芙的名字,奶奶叫她宁姐儿。
‘宁姐儿是谁?’当时的宁芙还是个活泼乱跳的小问号。
‘宁姐儿是小芙的姨奶奶,会打枪,会用石头砸枣子。’
患病前的奶奶并不多话,患病后却像个话匣子止不住的小老太太,不是在提爷爷,就是在提她年少时寄养家中的一位堂亲姐姐。
‘宁姐儿长什么样呀?’
‘宁姐儿长得和小芙一模一样,打小就是个美人胚子。’
‘那宁姐儿去哪了?怎么不跟我们住在一起?’
每当孙女问到这些,奶奶忽然就不说话了,像是忘了怎样用喉咙发出声音,干枯的眼睛空茫茫地张望起四周,四周不再是旧时四四方方的天井庭院,是规划工整的洋楼别墅。
混凝土构建的钢筋大厦取代了斑驳脆弱的老旧城墙,翠绿崭新的市区新貌取代了潮湿肮脏的拦路青苔。蓝天碧海里不会响起空袭呼啸,新生婴儿大声啼哭也不会召来死亡。七十年来寂静无声的历史抹去了洒满鲜血的旧日痕迹,古城弥漫的箫声酒香也不复存在。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和跨越战争的老人之间一直隔着一道深红天堑。天堑在年轻人眼里是一行短短的应试文字,在老人眼里漫长到覆盖一生。老人浑浊到被整个时代遗忘的双眼,在看向孙女的时候,却明亮地仿佛又回到半生以前。
四四方方的四合庭院里种着一颗大大的甜枣树,每逢旧历八月十五,树上都结满了沉甸甸的熟枣,宁姐儿爱拿小石子将熟枣砸下来给院里的弟弟妹妹们吃,动作又快又准,连家里的长工看了都要叫好。孩子们雀跃欢呼的声音追在院子里一圈一圈萦绕,盘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又从很远很远的地方盘旋回来。可盘旋回来的声音不再是稚童无忧无虑的玩闹,是接连不断的炮火轰炸,是兵荒马乱下的妻离子散,直冲天际的战争火焰侵蚀整片国度,白骨沿路缺损,同断裂的枣树一起深深掩埋。
鸟无足。山有月。
南山有雀北山罗。
一语成谶的是这个民族刻入灵魂的国殇。
宁姐儿去哪了?宁姐儿去了金陵,说好只待一夜,一辈子都没有回来。奶奶不知宁姐儿是死了,还是继续活着,是同她一样待在历史的某个角落,还是早早化作了一捧黄土白骨。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不论是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是平淡无奇的一生,在旁观者走马观花的茕茕视野里,都只占据回忆的重量。
奶奶走后到不到一年,爷爷也追随着她的脚步去了,他们留下的遗物很少,只有一些生前的书籍,一只传家的手镯和一张旧相片。旧相片上面容稚嫩的少女同十六岁时的宁芙生得极像,但相片上的女孩面容清冷,目光坚定,并不爱笑。听说她自小被送到宁家寄养,亲生父母为她起名婴宁,姓婴名宁,小字宁宁。
婴宁在聊斋里的意思是以笑著称的狐家少女,那位婴宁小姐的父母却不是希望女儿同那《聊斋志异》里的狐女婴宁一样,以笑来隐藏自己,父母期盼的是她遵撄宁之道,一生拂乱而定,再不为外事所扰。
经年以后重又翻出旧物,宁芙幼时的看法依旧没有改变,甚至延伸出了新的看法。
她仍然觉得奶奶是看错了,她一点也不像宁姐儿,谁像宁姐儿呢?黄昏画作上沉郁的红衣女子才更像是宁姐儿。她们细细长长的黛眉下都印着一道流弹擦过的旧伤痕,那伤痕美得就像一朵花,夹着照片的纸页里也印着一段关于花朵的诗选:
世间的一切逝去又重生,
会有另外的人即将到来 ,
他早把逝者的悲伤遗忘,
他将给未亡的亲爱的人,
编一首更好的歌来唱。
我的恋人和她的新欢,
将在这寂静中听这支歌,
也许她会想起我,
像想起一朵永不重开的花朵。
***
宁芙很多天没有见到兰格双子了。
她跟他们只有工作上的交接,私下连联系方式都没有。
余子姜吩咐她的领导不要再给她安排交流展相关工作,领导就真的不安排了。不干活还领钱,宁芙当然乐意了,她一直闲到开幕式晚会那天。
开幕式晚会所有人都得去,余子姜也拦不住,她准备去晚会上寻找更好吃的鱼子酱。
晚七点,宁芙提前几分钟到达酒店,给前台出示了开幕式邀请函以后,在前台发现了一大堆发七彩光的小玩具。美丽的前台姐姐观察到她感兴趣,非常热心地为她介绍。
“美女,扫码关注酒店公众号可以领奖品哦!”
果真是经济下滑了,超豪华酒店都开始搞关注公众号就送礼的低级引流技巧了——特别吸引宁芙这种学前班刚毕业两百多月的小孩。她迅速关注了酒店专做亲子房营销的公众号,并且领到了一枚发七彩光的仿真宝石钻戒。
进入会场遇到的第一个人,是那个命中注定我爱你的男人。
他有金色的卷发,金色的睫毛,深情的绿色眼睛,一身昂贵的定制西装。可能是没吃晚饭,他精心挑选了一块鱼子酱面包,刚送一口到嘴里,宁芙就深情款款地走过去并抢走了它,她执起他的一只手,含情脉脉地掏出了那枚发七彩光的仿真宝石钻戒求婚:
“亲爱的鱼子酱……哦不好意思,亲爱的威尔曼·兰格先生,您愿意成为王的男人嘛?”
“……谁是王?”
“我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