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来,儿子,多吃一点。”周瑚青手上的筷子不停地伸向白季羡的碗。
白季羡忙不迭地捧碗去接,嘴里的还没咽下肚,碗里的菜已经是半满。
白桦满脸宠溺看着自己老婆和久日未见的儿子,家里总算又热闹了一些。
白季羡家在市中,父亲是白桦著名京剧大师,母亲周瑚青是一名著名舞蹈演员。
周瑚青从世界级舞团退下来后,进入大学成了大学老师,职评舞蹈学院副院长。
二人是通过相亲走到的一起,因为周瑚青的职业关系,他们是晚婚晚育。
白季羡既是老来子也是独生子。
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他都是捧在手心怕摔,含嘴里怕化。
出生在充满爱意的家庭,成长在宠溺的环境中,周瑚青对他的疼爱程度也不亚于老一辈。
周瑚青曾一度怕会将他宠坏,不过庆幸的是,她的儿子没有长歪。
白桦年轻时学艺,在亲师手上都是在打骂中成长起来的,一个家有人唱白脸,自然要有一个唱红脸。
老婆舍不得,只好由他来。
周瑚青看着自家儿子瘦削的脸心疼不已。
他得多累才能瘦成这样啊。
白桦看不下去,打断周瑚青不停夹菜的手,盛了一碗鱼汤放在白季羡面前。
“喝点汤,鱼肉是白肉,不胖人。”
“谢谢爸。”
家里是白桦下厨,因为老婆是个行走的热量计算器,他久而久之便掌握了什么食物是减脂的,什么又是最长肉的。
周瑚青在儿子的粉丝群活跃。
知道自己的儿子准备出新专辑,特地交代的孩子他爸,做的一桌都是低热量且不失食欲的饭菜。
周瑚青年龄将近50,保养得当加每天都有健身,不管是神态还是体态,看着和三十出头的女人相差无几。
“儿子,妈妈前段时间逛街呀,看中一对袖扣,可适合你啦,待会儿试给妈妈看看好不好。”
她眉眼弯弯,看着白季羡的眼神充满了一个母亲的慈爱。
白季羡抬眉,乖顺应下:“好。”
餐厅落地窗外,阳光明媚,萧瑟的秋天在这一刻暖了许多。
白季羡觉得后背被太阳晒得暖呼呼的,心里也熨帖得很。
* * *
陈卡酒从车上拿下一块薄毯盖在外公的腿上。
等刘艳回来,一家子就能立马开饭。
民宿是一座五层建筑,位置处于半山腰,被青墨河半环绕。
吃饭的包厢是不对外开放的,因为外公外婆都是戏曲迷,四舅舅特地请人设计成国风。
每年过年过节,亲戚来往都是用这个包间招待客人。
陈卡酒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可以看见青葱的树木,翠绿清澈的湖水,粼粼湖面折射着眼光,眼前的美景是城市不可拥有的。
“妹妹,要不要和舅舅小酌一杯。”
四舅舅捏着三指,做出一个捏着酒杯的手势,朝着露出一个促狭玩味的笑。
陈卡酒被他惹得忍不住噗嗤一笑,心中想答应,但待会儿还要送外公外婆回去,喝酒可就没办法开车了。
不等陈卡酒拒绝。
外婆一巴掌结结实实地拍在刘军宽厚的背上。
那是一双干惯农活儿的手,手上的茧子还没完全褪去,不留余力的手劲儿让四舅舅痛哼出声。
“二婆,你干嘛!”
四舅舅龇牙咧嘴地扭着身子。
他抬手想去挠那块疼辣疼辣的皮肤,奈何身上肉太多,手又不够长。
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孩子大都不管父母叫爸或妈。
或许还有些家庭沿用旧社会的爹娘,但大多叫的都是“叔婶”或“婆”。
外婆怒瞪着他,“姑娘家家的,你老别招她喝酒,没个做舅舅样子。”
被老母亲训斥的舅舅不好顶嘴。
陈卡酒见机打暖场,“嗐,舅舅这不是和我太久不见了嘛。”
陈卡酒脑子快速转动,想到刘艳还没回到。
当下立马转移话题:“诶,我妈怎么那么久还没回来,要不给她打个电话?”
陈卡酒眼睛快速眨动,通过眼神示意给刘军传递信息。
刘军很默契地接过陈卡酒抛出来的话头,“是啊,我姐开会也开太久了。”
落地窗边闭着眼享受日光浴,一直都少话的外公,这时也搭腔道:“给她打个电话,看看到哪了。”
“好嘞,我这就去。”刘军得令立马脚下开溜。
陈卡酒打开壁橱里的电视,一边联网一边问:“外婆,闲着也闲着,要不再听会儿戏?”
外婆上前握着她的手,将她拉到一旁坐下,“不看,外婆现在就想看看你,和你说说话。”
陈卡酒抿着笑,顺着她的愿坐在她身边。
“妹妹啊,你——”
外公突然打断:“我要看白桦的《燕翼堂》。”
外婆嘴角落下,剜了外公一眼,外公像是没看见一样面无波澜。
陈卡酒轻声一笑,“好,这就给您找。”
电视里的咿呀声由小到大,外公面上看着没有什么变化,搁在轮椅扶手上的手跟着戏曲变化,慢慢敲打着。
陈卡酒重新坐在外婆的身边。
那双握着她的手,掌纹粗粝,褶皱不堪。
一黄一白,一嫩一老相叠在一起,是颜色分明的对比。
老人的手很温暖,倒显得陈卡酒的手凉丝丝的。
“工作上还顺利吗?”
陈卡酒点了点头,如实说道:“过段时间会有一个剧组开机。”
外婆对于剧组的日常操作并不了解,听陈卡酒这么说,眼角折出几道皱纹,露出了一个安心欣慰的笑容。
“你这次回来住几天,要不要去看看你爷爷奶奶。”
陈卡酒嘴角一直勾着的浅笑僵了一瞬,她眨了眨眼半垂眼皮,遮盖眼底的神色。
“我明天就走了。”
她声音轻缓,最后一个问题没有逃避。
“看他们就不必了,这么多年了,突然回去也怪尴尬的。”
老人经历风霜的脸有些惆怅,似是想到什么,语气带着浅而已见的同情。
“我在医院撞见你奶奶,看着身体不是很好,整个人又瘦又小,你作为小辈儿,该去看看的。”
陈卡酒略扯嘴皮,生动演绎什么叫做敷衍,什么叫做听听就过去了。
听到奶奶生病,她的脸上毫不在意,没有半分关心。
嘴上应和着:“知道了,我得空了再说吧。”
陈家二老重男轻女,在陈卡酒这一辈里,她不是最小的。
大伯家有两个堂哥和一个堂姐,小叔家三个堂弟一个堂妹。
刘艳吃的国家饭,且不是独生女,只能生养陈卡酒一个。
她的爷爷奶奶没少给她和刘艳看脸色,对刘艳更是言语行为上可见的嫌弃。
既然他们不待见她,她也没必要去热脸贴冷屁股,自找没趣。
刘洋洋和刘依依捧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跑进来,拯救了想脱身却找不到借口的陈卡酒。
“表姐,姑姑回来啦。”
两个小孩儿熙熙攘攘地跑回来,缓和了方才冷掉的氛围。
“开饭了,我去给外公拿块湿毛巾擦手。”
陈卡酒露出一抹无声的微笑,嘴角的笑意极浅极淡。
外婆看着小姑娘逃走的背影,沉沉地叹了口气。
一旁的外公像是看不下去了,忽的张嘴:
“你说你提他们干什么,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心里还记恨着呢,她本来就不喜欢那边的人,说出来只会惹她不开心。”
外婆心中有些惆怅,“那天是亲家母先向我问妹妹的消息,可能是老了,后悔以前对妹妹做的那些事,做出来的样子不像是假的。”
“亲家母说到底还是妹妹的奶奶,小时候在她身边养过一段时间,这个奶奶,妹妹还是要认的,总不能以后落下一个不肖子孙的名声。”
门外拿着热毛巾的陈卡酒顿住了脚步,她刻意去遗忘的过往一点点地在脑中浮现。
外婆是一个心肠极软的人,村里的人对她也很敬重。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尊重人的,尤其是一些自视高贵,看不起农村人的城市人。
外婆家不如奶奶家有钱,这是事实。
陈家以前是镇上比较有钱的一个家庭,刘艳通过媒人介绍嫁进陈家,刘艳要比对方大四岁。
陈家看中刘艳的教师身份,出身干净,刘家看中陈家可以给刘艳衣食无忧的平淡生活。
陈卡酒小的时候隐约觉得两家人有些不和睦,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不像夫妻,更像是雇主和保姆。
父亲说话大声些,母亲便就不再反驳一句。
到长大后她才知道,陈家对刘家,那是瞧不起和藐视。
颐指气使是日常,争吵是常态。
家暴,陈卡酒亲眼看见的就不下十次。
刘艳也曾想过离婚,陈家二老上门道歉过,以“孩子”为由劝了她很多次。
她是个典型的中国妇女,对于她来说离婚是大事,即便知道丈夫不是良人,她还是爱他的,所以每次都忍了下来。
陈卡酒小时候很害怕父亲,每次看见刘艳哭泣,满身淤青的狼狈模样,她感到心疼又无力。
看见刘艳奔溃离家出走的时候,她既害怕又恐慌,求着妈妈不要走。
想到那个时候的自己,她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意识的帮凶。
是爷爷奶奶挽留母亲的借口,是拖住母亲逃离家庭的包袱。
进入青春期,陈卡酒对于家庭已经麻木了。
她开始劝说母亲离婚,面对他们的争吵,她可以做到无动于衷,那个哭闹着让父母不要争吵的小女孩儿离她越来越远。
自那时候起,陈卡酒就清楚的知道,婚姻涉及到两个家庭,那就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
她更清楚,门庭之间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打破的,门当户对很有必要。
刘艳和她说父亲去世的消息时,她正在因为违反刘艳意愿去读体校而冷战,那时她才是十二岁。
父母那段不幸福的婚姻也就此终止。
“怎么在这儿傻站。”
身后有个声音将陈卡酒从回忆中拉回。
白季羡忙不迭地捧碗去接,嘴里的还没咽下肚,碗里的菜已经是半满。
白桦满脸宠溺看着自己老婆和久日未见的儿子,家里总算又热闹了一些。
白季羡家在市中,父亲是白桦著名京剧大师,母亲周瑚青是一名著名舞蹈演员。
周瑚青从世界级舞团退下来后,进入大学成了大学老师,职评舞蹈学院副院长。
二人是通过相亲走到的一起,因为周瑚青的职业关系,他们是晚婚晚育。
白季羡既是老来子也是独生子。
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他都是捧在手心怕摔,含嘴里怕化。
出生在充满爱意的家庭,成长在宠溺的环境中,周瑚青对他的疼爱程度也不亚于老一辈。
周瑚青曾一度怕会将他宠坏,不过庆幸的是,她的儿子没有长歪。
白桦年轻时学艺,在亲师手上都是在打骂中成长起来的,一个家有人唱白脸,自然要有一个唱红脸。
老婆舍不得,只好由他来。
周瑚青看着自家儿子瘦削的脸心疼不已。
他得多累才能瘦成这样啊。
白桦看不下去,打断周瑚青不停夹菜的手,盛了一碗鱼汤放在白季羡面前。
“喝点汤,鱼肉是白肉,不胖人。”
“谢谢爸。”
家里是白桦下厨,因为老婆是个行走的热量计算器,他久而久之便掌握了什么食物是减脂的,什么又是最长肉的。
周瑚青在儿子的粉丝群活跃。
知道自己的儿子准备出新专辑,特地交代的孩子他爸,做的一桌都是低热量且不失食欲的饭菜。
周瑚青年龄将近50,保养得当加每天都有健身,不管是神态还是体态,看着和三十出头的女人相差无几。
“儿子,妈妈前段时间逛街呀,看中一对袖扣,可适合你啦,待会儿试给妈妈看看好不好。”
她眉眼弯弯,看着白季羡的眼神充满了一个母亲的慈爱。
白季羡抬眉,乖顺应下:“好。”
餐厅落地窗外,阳光明媚,萧瑟的秋天在这一刻暖了许多。
白季羡觉得后背被太阳晒得暖呼呼的,心里也熨帖得很。
* * *
陈卡酒从车上拿下一块薄毯盖在外公的腿上。
等刘艳回来,一家子就能立马开饭。
民宿是一座五层建筑,位置处于半山腰,被青墨河半环绕。
吃饭的包厢是不对外开放的,因为外公外婆都是戏曲迷,四舅舅特地请人设计成国风。
每年过年过节,亲戚来往都是用这个包间招待客人。
陈卡酒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可以看见青葱的树木,翠绿清澈的湖水,粼粼湖面折射着眼光,眼前的美景是城市不可拥有的。
“妹妹,要不要和舅舅小酌一杯。”
四舅舅捏着三指,做出一个捏着酒杯的手势,朝着露出一个促狭玩味的笑。
陈卡酒被他惹得忍不住噗嗤一笑,心中想答应,但待会儿还要送外公外婆回去,喝酒可就没办法开车了。
不等陈卡酒拒绝。
外婆一巴掌结结实实地拍在刘军宽厚的背上。
那是一双干惯农活儿的手,手上的茧子还没完全褪去,不留余力的手劲儿让四舅舅痛哼出声。
“二婆,你干嘛!”
四舅舅龇牙咧嘴地扭着身子。
他抬手想去挠那块疼辣疼辣的皮肤,奈何身上肉太多,手又不够长。
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孩子大都不管父母叫爸或妈。
或许还有些家庭沿用旧社会的爹娘,但大多叫的都是“叔婶”或“婆”。
外婆怒瞪着他,“姑娘家家的,你老别招她喝酒,没个做舅舅样子。”
被老母亲训斥的舅舅不好顶嘴。
陈卡酒见机打暖场,“嗐,舅舅这不是和我太久不见了嘛。”
陈卡酒脑子快速转动,想到刘艳还没回到。
当下立马转移话题:“诶,我妈怎么那么久还没回来,要不给她打个电话?”
陈卡酒眼睛快速眨动,通过眼神示意给刘军传递信息。
刘军很默契地接过陈卡酒抛出来的话头,“是啊,我姐开会也开太久了。”
落地窗边闭着眼享受日光浴,一直都少话的外公,这时也搭腔道:“给她打个电话,看看到哪了。”
“好嘞,我这就去。”刘军得令立马脚下开溜。
陈卡酒打开壁橱里的电视,一边联网一边问:“外婆,闲着也闲着,要不再听会儿戏?”
外婆上前握着她的手,将她拉到一旁坐下,“不看,外婆现在就想看看你,和你说说话。”
陈卡酒抿着笑,顺着她的愿坐在她身边。
“妹妹啊,你——”
外公突然打断:“我要看白桦的《燕翼堂》。”
外婆嘴角落下,剜了外公一眼,外公像是没看见一样面无波澜。
陈卡酒轻声一笑,“好,这就给您找。”
电视里的咿呀声由小到大,外公面上看着没有什么变化,搁在轮椅扶手上的手跟着戏曲变化,慢慢敲打着。
陈卡酒重新坐在外婆的身边。
那双握着她的手,掌纹粗粝,褶皱不堪。
一黄一白,一嫩一老相叠在一起,是颜色分明的对比。
老人的手很温暖,倒显得陈卡酒的手凉丝丝的。
“工作上还顺利吗?”
陈卡酒点了点头,如实说道:“过段时间会有一个剧组开机。”
外婆对于剧组的日常操作并不了解,听陈卡酒这么说,眼角折出几道皱纹,露出了一个安心欣慰的笑容。
“你这次回来住几天,要不要去看看你爷爷奶奶。”
陈卡酒嘴角一直勾着的浅笑僵了一瞬,她眨了眨眼半垂眼皮,遮盖眼底的神色。
“我明天就走了。”
她声音轻缓,最后一个问题没有逃避。
“看他们就不必了,这么多年了,突然回去也怪尴尬的。”
老人经历风霜的脸有些惆怅,似是想到什么,语气带着浅而已见的同情。
“我在医院撞见你奶奶,看着身体不是很好,整个人又瘦又小,你作为小辈儿,该去看看的。”
陈卡酒略扯嘴皮,生动演绎什么叫做敷衍,什么叫做听听就过去了。
听到奶奶生病,她的脸上毫不在意,没有半分关心。
嘴上应和着:“知道了,我得空了再说吧。”
陈家二老重男轻女,在陈卡酒这一辈里,她不是最小的。
大伯家有两个堂哥和一个堂姐,小叔家三个堂弟一个堂妹。
刘艳吃的国家饭,且不是独生女,只能生养陈卡酒一个。
她的爷爷奶奶没少给她和刘艳看脸色,对刘艳更是言语行为上可见的嫌弃。
既然他们不待见她,她也没必要去热脸贴冷屁股,自找没趣。
刘洋洋和刘依依捧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跑进来,拯救了想脱身却找不到借口的陈卡酒。
“表姐,姑姑回来啦。”
两个小孩儿熙熙攘攘地跑回来,缓和了方才冷掉的氛围。
“开饭了,我去给外公拿块湿毛巾擦手。”
陈卡酒露出一抹无声的微笑,嘴角的笑意极浅极淡。
外婆看着小姑娘逃走的背影,沉沉地叹了口气。
一旁的外公像是看不下去了,忽的张嘴:
“你说你提他们干什么,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心里还记恨着呢,她本来就不喜欢那边的人,说出来只会惹她不开心。”
外婆心中有些惆怅,“那天是亲家母先向我问妹妹的消息,可能是老了,后悔以前对妹妹做的那些事,做出来的样子不像是假的。”
“亲家母说到底还是妹妹的奶奶,小时候在她身边养过一段时间,这个奶奶,妹妹还是要认的,总不能以后落下一个不肖子孙的名声。”
门外拿着热毛巾的陈卡酒顿住了脚步,她刻意去遗忘的过往一点点地在脑中浮现。
外婆是一个心肠极软的人,村里的人对她也很敬重。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尊重人的,尤其是一些自视高贵,看不起农村人的城市人。
外婆家不如奶奶家有钱,这是事实。
陈家以前是镇上比较有钱的一个家庭,刘艳通过媒人介绍嫁进陈家,刘艳要比对方大四岁。
陈家看中刘艳的教师身份,出身干净,刘家看中陈家可以给刘艳衣食无忧的平淡生活。
陈卡酒小的时候隐约觉得两家人有些不和睦,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不像夫妻,更像是雇主和保姆。
父亲说话大声些,母亲便就不再反驳一句。
到长大后她才知道,陈家对刘家,那是瞧不起和藐视。
颐指气使是日常,争吵是常态。
家暴,陈卡酒亲眼看见的就不下十次。
刘艳也曾想过离婚,陈家二老上门道歉过,以“孩子”为由劝了她很多次。
她是个典型的中国妇女,对于她来说离婚是大事,即便知道丈夫不是良人,她还是爱他的,所以每次都忍了下来。
陈卡酒小时候很害怕父亲,每次看见刘艳哭泣,满身淤青的狼狈模样,她感到心疼又无力。
看见刘艳奔溃离家出走的时候,她既害怕又恐慌,求着妈妈不要走。
想到那个时候的自己,她就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意识的帮凶。
是爷爷奶奶挽留母亲的借口,是拖住母亲逃离家庭的包袱。
进入青春期,陈卡酒对于家庭已经麻木了。
她开始劝说母亲离婚,面对他们的争吵,她可以做到无动于衷,那个哭闹着让父母不要争吵的小女孩儿离她越来越远。
自那时候起,陈卡酒就清楚的知道,婚姻涉及到两个家庭,那就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
她更清楚,门庭之间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打破的,门当户对很有必要。
刘艳和她说父亲去世的消息时,她正在因为违反刘艳意愿去读体校而冷战,那时她才是十二岁。
父母那段不幸福的婚姻也就此终止。
“怎么在这儿傻站。”
身后有个声音将陈卡酒从回忆中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