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都水群属
吴敬义做出这样的选择,倒是不出李泰的预料。
虽然说乱世之中兵马为王,但世道之内能称孤称寡者又有几人?大多数人的诉求,也只是稳定安逸的生活罢了。
考编还是下海,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吴敬义选择卸甲从政,倒也不可谓之血性已无,之前是没得选,现在人生有了新的选择、新的机会,当然也是按捺不住的。
这就类似于史家兄弟,虽然已经获取了县中的势位,但当有了名正言顺组织和统率乡团的机会时,同样也是按捺不住,希望能够各条路线全面的发展。
而且就算吴敬义离开了军队,由李去疾接掌其部曲,也不意味着他就此失去对这些子弟乡兵的影响力,只是与李泰的联系变得更密切。
其他诸人见到吴敬义有了新岗位,神情也都顿时变得更加热切,各将自己在渠盟所负责的事项详细奏告一番,也都各自盼望能够获得提拔。
看到众人各自踊跃表现,李泰不免想到大行台面前的自己,暗暗感慨人生在世都不容易啊。
“立一事而就一事,这是基本的行事准则。现今龙首渠事仍有未了,渠盟事务仍然繁重,乡里实惠为先,我但居此上下沟通之位,诸位也就不患功名不至。”
先将吴敬义发展进都水衙署,是为了让他有一个更合适的官方身份走访乡里、继续扩大渠盟的影响力,至于其他人的提拔,自然会有,但也不必急于一时。
最起码也得等到龙首渠彻底修完,李泰才好将此事当作一个样板工程,为这些在事者争取一个官职奖赏。龙首渠的工期是一年,那就起码得到年底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他又指着商原赵党长笑语道:“我将要临河治事,渠事不能再亲自监管。赵党长德高望重,我想请你暂领渠使,督工后继。”
渠使是台府名目的使员,李泰这个渠主则是民间约定俗成的称谓。若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后者是要比前者更具民间号召力。
不过现在李泰是整条洛水的河伯,沿线渠使都要听命于他,这种情况自然不会发生。
赵党长听到这话,顿时也激动得站起身来连连应是。
他们家算是地方豪强的初级形态,虽然浅具一定的乡资势力,但却并不强大,之前还被同乡的史家压得抬不起头来,虽有威风也难出乡里。
龙首渠惠及数县诸乡,所撬动的民间势力也极为可观。若能担任渠主,对赵党长而言也是一大跃迁,自然欢喜不已。
渠盟的结构还要维持完整,吴敬义、赵党长各领新事后,李泰又着令几人推举乡贤继任。
任何一个组织,只有人员上下有序的流动起来,才能确保其活力。关西乡土势力和资源虽然已经固化难改,但李泰也可以通过这一乡盟组织为其增加一定的改变。
这对乡豪们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机会,旧地图已经刷的烂熟,但想达到阶级的跃升又十分的艰难,也需要一个新地图、新副本进行过渡。
之前是通过礼佛凿窟、乡权神授来积累乡望、聚结乡资,可现在渠盟效果更明显,也更有效率,自然也就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归根到底,还是李泰打通了向上的通道,只要加入了渠盟这个组织,他的下限就决定了这些土豪的上限。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这个组织结构能够一直存在且有序运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不是梦想。
李泰并不是关中土生土长、根基深厚的大土豪,想要对乡土势力进行有效整合,也需要渠盟这一个组织作为媒介。
一如宇文泰需要尊奉西魏皇统,才能凭此大义突破自身的限制,进行相对普世的统战。所不同的只是宇文泰本身势力便不弱,需要显达于朝堂。而李泰尚在艰难的起步阶段,则就需要下沉于乡里。
他对北镇武人的挑拨离间,也不只是出于自身的需求。当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关陇豪强的诉求时,这些关西乡土势力同样也不希望北镇武人们亲密的铁板一块。
历史上分化瓦解北镇势力的是宇文护,通过对北镇代表势力的打压,将诸方武装力量驯服,完成了宇文家从霸府到皇权的建设,这当中自然少不了关陇豪强的支持。
李泰虽然刻意交好宇文护,但也从未把自己定位为宇文护的追从者。在对关西统治集团新势力的吸收和整合上,彼此间反而存在着竞争关系。
宇文护的出身决定了他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李泰的觉醒却比他早了十多年。未来要不要加入屠龙小分队,李泰希望是能凭着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而不是被胁迫的无从选择。
李泰归乡的第二天,台府便有使员前来通知他可以过河接收赵贵在洛水西岸的庄园了,随之同来的,还有几名台府同僚们选荐的几名属员。
这些属员们多是尚未出仕年轻人,上了年纪的要么已经混出了头,要么不乐意担任李泰的属官,毕竟李泰年纪也不大。
裴汉的堂弟裴鸿,李和的族子名叫李到,李泰之前在华州邸中就已经见过。另外几个,比较让李泰关注的,一个是崔彦穆的弟弟崔彦昇,另一个则是陆通的弟弟陆彦。
李泰对崔彦昇关注,那是因为他家的好女婿独孤信。
这崔彦昇比李泰大了三岁,之前已经在台府担任行参军,但也没有什么定事。李泰这里已经算是主政一方,崔彦穆不希望弟弟继续留在台府瞎混日子,便将之介绍到李泰这里混资历。
因为在事台府,崔彦昇对李泰的事迹也颇耳闻,知道他是行台近年来势头最猛的属官,很得大行台的看重,所以对李泰也很尊重。
李泰也有点好奇,崔家傍上那么粗大腿,怎么还要到自己这里来混资历?不过眼下也不熟悉,他倒不好深作打听。
至于那个陆彦,大约是祖上出身吴地世族的缘故,形容气质与其他人都不相同,年纪虽然不大,但看起来颇为儒雅,是一个颜值挺高的小白脸,只是比李泰低了将近一头。
个子虽然不高,但这陆彦眼界却是不低,向李泰作揖见礼的时候都不肯低头,明显是有点瞧不上这个主官。
这倒也正常,李泰这个出身在关陇豪强、北镇军头面前还能充一下大尾巴狼,但在陆彦面前便不怎么够看的。
他们李家还没雄起陇西的时候,人家吴郡陆氏已经名满江左,早在三国时期,陆氏已经是江左名门。讲到祖系渊源,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老钱。
陇西李氏虽然一度曾为河西王族,但真正驰名于北方,也只在两三代人之间,关键在于李宝之子李冲。江南士族对北方士族本就有文化上的蔑视感,自然也就不会望门投拜、心生敬仰。
讲到势位,李泰虽然当红,但眼下也只是一个流量爱豆。这陆彦的父亲便担任过宇文泰的行台副手,兄长陆通也是如今霸府中的高级幕僚,甚至陆彦自己都继承了父亲的伯爵爵位,比李泰高了数等。
无论出身还是名爵,甚至年龄,李泰都不能压过对方,可以取胜的,也就只有颜值和身高了,不受敬重倒也理所当然。
说到底,谁家少年不气盛?李泰都敢对着赵贵吐口水呢,这陆彦还只是把情绪写在脸上,可见家教和涵养也比李泰好一点。
至于其他几个属员,倒是没什么记忆点,而且也未必能长久共事,彼此见面认识后,李泰也不再深入了解,直接说道:“你等或行途劳累,但王事也已经等候多时。事不宜迟,先随我验收公田廨事。”
说完这话,他便先翻身上马,策马共那行台使者往洛水西岸的赵贵庄园行去。其他众人见状,便也都连忙跟随上去。
李泰原本还以为,赵贵或许会不忿将庄园腾出给自己使用建功,可能连庄园门板木桩都拔走不剩,可当来到沿岸一瞧,发现自己还是格局小了。
这庄园格局仍然保持完整,虽然因为收拾仓促显得有些凌乱,但也未见明显的破坏痕迹,就连沿河设置的那些碓硙都保持完好。
见到这一幕,李泰不免更加好奇宇文泰用了什么手段,让赵贵变得这么老实,连告他黑状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
抛开这些杂念不说,庄园完好到手,接下来做事无疑更加方便。李泰乘船渡过洛水,再等到部属到齐,便急不可耐的走入庄园中欣赏起来。
这座庄园,他第一眼看到时就倍感垂涎,幻想着某一天能搞到手来。如今是作为公田赐给,但在李泰心里也觉得跟私业没有差别,把公司当作家庭那是优秀员工的基本素养。
随行众人也为这庄园规模大感吃惊,没想到有些看不起的都水官廨居然有这么雄厚的公业基础。
李泰却不给他们游览欣赏的时间,直接下达了第一个任务:“司农配给士伍三千以供都水使役,但却散诸州郡,需要招聚引回。你等既知归处,即刻出发,八月中旬以内引众返回,不得逾期,不得失员。若使命不及,归必有惩!”
这些人各有根脚,有亲人在事台府,李泰倒不担心他们玩什么大泽乡起义,将他手令发给众人后,便勒令他们赶紧出发。
吴敬义做出这样的选择,倒是不出李泰的预料。
虽然说乱世之中兵马为王,但世道之内能称孤称寡者又有几人?大多数人的诉求,也只是稳定安逸的生活罢了。
考编还是下海,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吴敬义选择卸甲从政,倒也不可谓之血性已无,之前是没得选,现在人生有了新的选择、新的机会,当然也是按捺不住的。
这就类似于史家兄弟,虽然已经获取了县中的势位,但当有了名正言顺组织和统率乡团的机会时,同样也是按捺不住,希望能够各条路线全面的发展。
而且就算吴敬义离开了军队,由李去疾接掌其部曲,也不意味着他就此失去对这些子弟乡兵的影响力,只是与李泰的联系变得更密切。
其他诸人见到吴敬义有了新岗位,神情也都顿时变得更加热切,各将自己在渠盟所负责的事项详细奏告一番,也都各自盼望能够获得提拔。
看到众人各自踊跃表现,李泰不免想到大行台面前的自己,暗暗感慨人生在世都不容易啊。
“立一事而就一事,这是基本的行事准则。现今龙首渠事仍有未了,渠盟事务仍然繁重,乡里实惠为先,我但居此上下沟通之位,诸位也就不患功名不至。”
先将吴敬义发展进都水衙署,是为了让他有一个更合适的官方身份走访乡里、继续扩大渠盟的影响力,至于其他人的提拔,自然会有,但也不必急于一时。
最起码也得等到龙首渠彻底修完,李泰才好将此事当作一个样板工程,为这些在事者争取一个官职奖赏。龙首渠的工期是一年,那就起码得到年底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他又指着商原赵党长笑语道:“我将要临河治事,渠事不能再亲自监管。赵党长德高望重,我想请你暂领渠使,督工后继。”
渠使是台府名目的使员,李泰这个渠主则是民间约定俗成的称谓。若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后者是要比前者更具民间号召力。
不过现在李泰是整条洛水的河伯,沿线渠使都要听命于他,这种情况自然不会发生。
赵党长听到这话,顿时也激动得站起身来连连应是。
他们家算是地方豪强的初级形态,虽然浅具一定的乡资势力,但却并不强大,之前还被同乡的史家压得抬不起头来,虽有威风也难出乡里。
龙首渠惠及数县诸乡,所撬动的民间势力也极为可观。若能担任渠主,对赵党长而言也是一大跃迁,自然欢喜不已。
渠盟的结构还要维持完整,吴敬义、赵党长各领新事后,李泰又着令几人推举乡贤继任。
任何一个组织,只有人员上下有序的流动起来,才能确保其活力。关西乡土势力和资源虽然已经固化难改,但李泰也可以通过这一乡盟组织为其增加一定的改变。
这对乡豪们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机会,旧地图已经刷的烂熟,但想达到阶级的跃升又十分的艰难,也需要一个新地图、新副本进行过渡。
之前是通过礼佛凿窟、乡权神授来积累乡望、聚结乡资,可现在渠盟效果更明显,也更有效率,自然也就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归根到底,还是李泰打通了向上的通道,只要加入了渠盟这个组织,他的下限就决定了这些土豪的上限。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这个组织结构能够一直存在且有序运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不是梦想。
李泰并不是关中土生土长、根基深厚的大土豪,想要对乡土势力进行有效整合,也需要渠盟这一个组织作为媒介。
一如宇文泰需要尊奉西魏皇统,才能凭此大义突破自身的限制,进行相对普世的统战。所不同的只是宇文泰本身势力便不弱,需要显达于朝堂。而李泰尚在艰难的起步阶段,则就需要下沉于乡里。
他对北镇武人的挑拨离间,也不只是出于自身的需求。当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关陇豪强的诉求时,这些关西乡土势力同样也不希望北镇武人们亲密的铁板一块。
历史上分化瓦解北镇势力的是宇文护,通过对北镇代表势力的打压,将诸方武装力量驯服,完成了宇文家从霸府到皇权的建设,这当中自然少不了关陇豪强的支持。
李泰虽然刻意交好宇文护,但也从未把自己定位为宇文护的追从者。在对关西统治集团新势力的吸收和整合上,彼此间反而存在着竞争关系。
宇文护的出身决定了他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李泰的觉醒却比他早了十多年。未来要不要加入屠龙小分队,李泰希望是能凭着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而不是被胁迫的无从选择。
李泰归乡的第二天,台府便有使员前来通知他可以过河接收赵贵在洛水西岸的庄园了,随之同来的,还有几名台府同僚们选荐的几名属员。
这些属员们多是尚未出仕年轻人,上了年纪的要么已经混出了头,要么不乐意担任李泰的属官,毕竟李泰年纪也不大。
裴汉的堂弟裴鸿,李和的族子名叫李到,李泰之前在华州邸中就已经见过。另外几个,比较让李泰关注的,一个是崔彦穆的弟弟崔彦昇,另一个则是陆通的弟弟陆彦。
李泰对崔彦昇关注,那是因为他家的好女婿独孤信。
这崔彦昇比李泰大了三岁,之前已经在台府担任行参军,但也没有什么定事。李泰这里已经算是主政一方,崔彦穆不希望弟弟继续留在台府瞎混日子,便将之介绍到李泰这里混资历。
因为在事台府,崔彦昇对李泰的事迹也颇耳闻,知道他是行台近年来势头最猛的属官,很得大行台的看重,所以对李泰也很尊重。
李泰也有点好奇,崔家傍上那么粗大腿,怎么还要到自己这里来混资历?不过眼下也不熟悉,他倒不好深作打听。
至于那个陆彦,大约是祖上出身吴地世族的缘故,形容气质与其他人都不相同,年纪虽然不大,但看起来颇为儒雅,是一个颜值挺高的小白脸,只是比李泰低了将近一头。
个子虽然不高,但这陆彦眼界却是不低,向李泰作揖见礼的时候都不肯低头,明显是有点瞧不上这个主官。
这倒也正常,李泰这个出身在关陇豪强、北镇军头面前还能充一下大尾巴狼,但在陆彦面前便不怎么够看的。
他们李家还没雄起陇西的时候,人家吴郡陆氏已经名满江左,早在三国时期,陆氏已经是江左名门。讲到祖系渊源,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老钱。
陇西李氏虽然一度曾为河西王族,但真正驰名于北方,也只在两三代人之间,关键在于李宝之子李冲。江南士族对北方士族本就有文化上的蔑视感,自然也就不会望门投拜、心生敬仰。
讲到势位,李泰虽然当红,但眼下也只是一个流量爱豆。这陆彦的父亲便担任过宇文泰的行台副手,兄长陆通也是如今霸府中的高级幕僚,甚至陆彦自己都继承了父亲的伯爵爵位,比李泰高了数等。
无论出身还是名爵,甚至年龄,李泰都不能压过对方,可以取胜的,也就只有颜值和身高了,不受敬重倒也理所当然。
说到底,谁家少年不气盛?李泰都敢对着赵贵吐口水呢,这陆彦还只是把情绪写在脸上,可见家教和涵养也比李泰好一点。
至于其他几个属员,倒是没什么记忆点,而且也未必能长久共事,彼此见面认识后,李泰也不再深入了解,直接说道:“你等或行途劳累,但王事也已经等候多时。事不宜迟,先随我验收公田廨事。”
说完这话,他便先翻身上马,策马共那行台使者往洛水西岸的赵贵庄园行去。其他众人见状,便也都连忙跟随上去。
李泰原本还以为,赵贵或许会不忿将庄园腾出给自己使用建功,可能连庄园门板木桩都拔走不剩,可当来到沿岸一瞧,发现自己还是格局小了。
这庄园格局仍然保持完整,虽然因为收拾仓促显得有些凌乱,但也未见明显的破坏痕迹,就连沿河设置的那些碓硙都保持完好。
见到这一幕,李泰不免更加好奇宇文泰用了什么手段,让赵贵变得这么老实,连告他黑状的机会都不给自己留。
抛开这些杂念不说,庄园完好到手,接下来做事无疑更加方便。李泰乘船渡过洛水,再等到部属到齐,便急不可耐的走入庄园中欣赏起来。
这座庄园,他第一眼看到时就倍感垂涎,幻想着某一天能搞到手来。如今是作为公田赐给,但在李泰心里也觉得跟私业没有差别,把公司当作家庭那是优秀员工的基本素养。
随行众人也为这庄园规模大感吃惊,没想到有些看不起的都水官廨居然有这么雄厚的公业基础。
李泰却不给他们游览欣赏的时间,直接下达了第一个任务:“司农配给士伍三千以供都水使役,但却散诸州郡,需要招聚引回。你等既知归处,即刻出发,八月中旬以内引众返回,不得逾期,不得失员。若使命不及,归必有惩!”
这些人各有根脚,有亲人在事台府,李泰倒不担心他们玩什么大泽乡起义,将他手令发给众人后,便勒令他们赶紧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