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以血祭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确定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并已经选定目标后,当然是要检点确定自身的力量如何。
因为最开始的目的地是边州军镇,李泰麾下的武装力量这一次可以说是倾巢出动,五百名部曲甲卒全都出动。再加上随行属员们的各自随从,就组成了一支将近六百人的骑兵队伍。
在动辄千军万马的南北朝晚期,这样一支几百人的武装力量倒也不算起眼,但其实也是不容小觑的。就连一些郡县、包括相当数量的汉胡豪强们,都达不到这样的武装规模。
因为这些都是李泰部曲中的精锐,是可以直接武装起来投入作战的壮丁,并且各自都有着一定的弓马技艺和战斗经验。
常规状态下,这样的一支骑兵队伍往往都要配给倍数乃至于两倍的丁役和后勤人员,那可就可以形成一两千乃至更多的部伍规模。
六百人的骑兵队伍,已经可以进行许多常规和非常规的骑兵阵队战术配合,在战场环境和战术配合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冲击上万人的胡人部落都能做到。
稽胡虽然凶悍难驯,但也做不到全民皆兵。
一个稽胡部落中的人员构成,通常分为首领并其直系族裔,以及占据统治地位的精兵勇士,农夫、牧民、手工业者等部落民众,还有完全没有财产与人身自由的奴役。
后两者的界线倒也并不分明,部族民众就等同于首领渠帅的私人财产,无非前者的依附时间更长,或者具有一技之长,所以处境会略高于完全作为消耗品的努力。
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最底层的奴隶可能连生育权都没有。因为通常稽胡部落需要将人口控制在与环境产出相匹配的水平,否则整个部族的生存都将大受影响。
一个数千人的稽胡部落,其核心精锐的武装力量只占据很少一部分,可能都没有李泰这一部人马多。
其他大量的附庸人口,战斗力和组织度都非常的低下,一旦作战起来产生的威胁很小。甚至正面战场的战斗结束后,还可以将这些人口进行收抚整编,增加自身的战争续航力。
这也是李泰与诸属员敢于动念抢掠稽胡部族的原因之一,只要不碰上真正的硬茬子,在没有辎重后勤的拖累下,打不过也可以跑。
因为本就做了两手准备,李泰此行携带的军械数量也不少。
一弓一刀是标配、弓弦配给三根,每个人又携带了三十到五十支不等的箭矢。单单这些配给,已经足够应付一场颇具规模的野战。
除此之外,另有马步盾牌八十面、两当铠三十领、战马具甲二十具以及马槊二十杆,数量虽然不多,可若披甲武装起来,也足以施展攻守离合的战术配合。
他们此行并没有携带车马等辎重队伍,除了各所配给的一匹战马,仅仅只凑出来六十匹闲马用作替换并驮运物资。
之所以还能保持相对比较可观的军械武装,关键还是给养的缩减所腾出的运载力。食物给养方面,每个人随身背了两张压缩粮饼,空间的占用微乎其微,但却足以维持来回的消耗。
豆粕等马食的添料携带了几百斤,时入深秋、沿河而走,郊野中也不缺少干草等马食饲料。
再加上两口大铁锅、五个行军的毡帐、磨刀的砺石、保养器物的油膏几十斤,携带的物资虽然也不少,但也还没有达到影响机动力的地步。
做出决定后,李泰也向部曲们下达了这一命令,着令他们好好休息,保养体力,并且将部伍组织和械物配给稍作调整。
李雁头、朱猛和李到各领百人一队,为左右翼与前驱,李泰则自率余众为中军后阵,统一运输甲槊、军粮等重要物资。前方三支队伍负责查探地形、寻找目标,中军队伍负责攻坚拔防。
做完了这一安排,并将部伍、物资调配完毕后,此夜众人便在这临时营地中早早休息,只留下十几名斥候岗哨于左近分守值夜。
李泰入睡未久,忽然又听到帐外传来示警声,连忙抓刀披衣行出毡帐,望向入前奏告的兵卒问道:“什么事?”
“东岸偏北突然有火光冒出……”
李泰循着兵卒的指引方向望去,果然见到河对岸夜幕中有一片火光闪耀,但却见不到清晰的火源,想来距离应该不近。
“左近有没有异样声响?”
他在观察片刻后又询问道,自己这里刚刚算计完要搞稽胡,可如果此夜被稽胡掏了营那就有点尴尬。
兵卒闻言后便摇摇头,只说道:“李参军已经率员向北潜行查探,请郎主在营等候。”
听到近处并无异相,李泰暗送一口气,没有惊扰已经入睡休息的部曲们,只自己握刀共几名亲信在营地中等候。
时间又过去大半个时辰,对岸火光虽然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也黯淡了不少。
李到匆匆返回,眉头暗皱、神情略显严肃:“郎主,北行数里外有一苇荡浅滩,可见人马留顿痕迹,估其遗灶应是两百余众,河滩上还有人马泅渡遗留的痕迹,痕迹残留不像官军,应是贼胡人马留下,时间最多前日。”
李泰听到这话便也皱起眉头,指了指对岸更见微弱的火光说道:“若贼胡士伍刚刚过境,那彼处火光应是攻杀乡境坞壁民户。”
“应该是了,贼胡凡有出没,就乡掳食已是常态。只是所见仍少,分辨不出是哪处贼胡。”
李到闻言后便点点头,他见天色更晚,便又说道:“郎主请先休息,今晚已经不便渡河,等到明日,卑职先探,后部再过河。左近防戍不多,没有强兵在境,这些贼胡应该还会继续于境徘徊。”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又恨恨看了一眼那已经被夜幕黑暗淹没的方位,这才归帐入眠。
第二天上午时分,队伍一行便在之前稽胡部伍渡河的浅滩用浮桥、泅渡涉过洛水,自雕阴进入了石城县范围。
此境所谓的郡县,也只是徒具名目而已。最近的一个军事防区还是位于几十里外的肤施城,隶属上郡管辖。
此境的石城县城,则在大统七年便毁于稽胡叛乱中,如今县衙侨置于敷城郡内,除了征调民力物资参与黄河河防之外,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对其境治的行政管辖。
所以这一片区域,基本上就等同于无政府的胡荒地带,除了一部分乡情难舍、安土重迁的区域豪强仍在结堡自守之外,其他的地方几乎尽是稽胡的活动范围。
李泰率领后部缓缓前行,视野所及几乎尽是看不到人烟的荒野。单以地貌特征而言的话,石城县要比洛水西岸的雕阴更加宜于耕牧。
虽然也有沟壑台塬的结构,但台塬块垒要比西岸大得多,荒野中杂草丛生,经霜之后被冷风抽走了水分,枯黄一片扑在地上。
洛水在此境折弯向西北而行,春夏汛期河流汹涌,由于没有河湾水渠进行泄洪,河水常常溢出,于是便造成了大片的滩涂洼地。而这一片地域,在后世有一个颇为响亮的名称,叫做南泥湾。
此境土地算是陕北高原上难得的适宜耕作的区域,所以尽管官衙与军队尽皆撤出,仍然有一部分乡人不忍离开,哪怕没有西魏政权的保护,仍然留在这里生活。
如果西魏政府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加强人事上的投入,此境绝对有潜力成为控制陕北高原并制衡东魏的战略要地。
只不过西魏底子实在太薄弱,连关中的核心地带都尚未完全消化,也实在没有余力另开一条线进行经营,以至于大好水土只能沦为稽胡肆虐的乐园。
李泰心中尚自感慨可惜,前行探路的李到已经派回斥候,报告了昨夜遭袭的一座乡人坞壁的具体方位。
得讯之后,李泰便率众疾行前往,东行十多里便抵达一处背靠台塬、位于沟谷中的坞壁。
这座坞壁选址巧妙,面向沟谷开门,背靠着一片高隆的台塬,有一半的建筑都是挖空台塬、设在了土层之下,仿佛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窑洞。
若非行入沟谷抵达近前,几乎发现不了这里还有一个聚居地。足见此境乡民为了免于暴露在稽胡耳目之下,是多么的谨小慎微,但仍然还是没能免遭毒手。
坞壁中此时已经是地成焦土、一片灰烬,灰烬之中还残留着一些姿态扭曲的尸骨,可以见到当时的死状是如何残忍。
坞壁的土墙上还残留着许多刀劈箭凿的痕迹,应该是那一支稽胡队伍激战一番都没攻入坞壁,于是便登上台塬向下纵火,借助火攻攻破了这座坞壁。
李泰策马行近,随着山风吹起,一股焦臭气息扑面而来,望着灰烬中残留的焦黑尸首以及那些残垣断墙,他的肩膀都微微颤抖起来,手扶刀柄沉声道:“残尸暂不收殓,薄土轻覆,杀光那些贼胡之后,再来以血祭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确定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并已经选定目标后,当然是要检点确定自身的力量如何。
因为最开始的目的地是边州军镇,李泰麾下的武装力量这一次可以说是倾巢出动,五百名部曲甲卒全都出动。再加上随行属员们的各自随从,就组成了一支将近六百人的骑兵队伍。
在动辄千军万马的南北朝晚期,这样一支几百人的武装力量倒也不算起眼,但其实也是不容小觑的。就连一些郡县、包括相当数量的汉胡豪强们,都达不到这样的武装规模。
因为这些都是李泰部曲中的精锐,是可以直接武装起来投入作战的壮丁,并且各自都有着一定的弓马技艺和战斗经验。
常规状态下,这样的一支骑兵队伍往往都要配给倍数乃至于两倍的丁役和后勤人员,那可就可以形成一两千乃至更多的部伍规模。
六百人的骑兵队伍,已经可以进行许多常规和非常规的骑兵阵队战术配合,在战场环境和战术配合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冲击上万人的胡人部落都能做到。
稽胡虽然凶悍难驯,但也做不到全民皆兵。
一个稽胡部落中的人员构成,通常分为首领并其直系族裔,以及占据统治地位的精兵勇士,农夫、牧民、手工业者等部落民众,还有完全没有财产与人身自由的奴役。
后两者的界线倒也并不分明,部族民众就等同于首领渠帅的私人财产,无非前者的依附时间更长,或者具有一技之长,所以处境会略高于完全作为消耗品的努力。
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最底层的奴隶可能连生育权都没有。因为通常稽胡部落需要将人口控制在与环境产出相匹配的水平,否则整个部族的生存都将大受影响。
一个数千人的稽胡部落,其核心精锐的武装力量只占据很少一部分,可能都没有李泰这一部人马多。
其他大量的附庸人口,战斗力和组织度都非常的低下,一旦作战起来产生的威胁很小。甚至正面战场的战斗结束后,还可以将这些人口进行收抚整编,增加自身的战争续航力。
这也是李泰与诸属员敢于动念抢掠稽胡部族的原因之一,只要不碰上真正的硬茬子,在没有辎重后勤的拖累下,打不过也可以跑。
因为本就做了两手准备,李泰此行携带的军械数量也不少。
一弓一刀是标配、弓弦配给三根,每个人又携带了三十到五十支不等的箭矢。单单这些配给,已经足够应付一场颇具规模的野战。
除此之外,另有马步盾牌八十面、两当铠三十领、战马具甲二十具以及马槊二十杆,数量虽然不多,可若披甲武装起来,也足以施展攻守离合的战术配合。
他们此行并没有携带车马等辎重队伍,除了各所配给的一匹战马,仅仅只凑出来六十匹闲马用作替换并驮运物资。
之所以还能保持相对比较可观的军械武装,关键还是给养的缩减所腾出的运载力。食物给养方面,每个人随身背了两张压缩粮饼,空间的占用微乎其微,但却足以维持来回的消耗。
豆粕等马食的添料携带了几百斤,时入深秋、沿河而走,郊野中也不缺少干草等马食饲料。
再加上两口大铁锅、五个行军的毡帐、磨刀的砺石、保养器物的油膏几十斤,携带的物资虽然也不少,但也还没有达到影响机动力的地步。
做出决定后,李泰也向部曲们下达了这一命令,着令他们好好休息,保养体力,并且将部伍组织和械物配给稍作调整。
李雁头、朱猛和李到各领百人一队,为左右翼与前驱,李泰则自率余众为中军后阵,统一运输甲槊、军粮等重要物资。前方三支队伍负责查探地形、寻找目标,中军队伍负责攻坚拔防。
做完了这一安排,并将部伍、物资调配完毕后,此夜众人便在这临时营地中早早休息,只留下十几名斥候岗哨于左近分守值夜。
李泰入睡未久,忽然又听到帐外传来示警声,连忙抓刀披衣行出毡帐,望向入前奏告的兵卒问道:“什么事?”
“东岸偏北突然有火光冒出……”
李泰循着兵卒的指引方向望去,果然见到河对岸夜幕中有一片火光闪耀,但却见不到清晰的火源,想来距离应该不近。
“左近有没有异样声响?”
他在观察片刻后又询问道,自己这里刚刚算计完要搞稽胡,可如果此夜被稽胡掏了营那就有点尴尬。
兵卒闻言后便摇摇头,只说道:“李参军已经率员向北潜行查探,请郎主在营等候。”
听到近处并无异相,李泰暗送一口气,没有惊扰已经入睡休息的部曲们,只自己握刀共几名亲信在营地中等候。
时间又过去大半个时辰,对岸火光虽然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也黯淡了不少。
李到匆匆返回,眉头暗皱、神情略显严肃:“郎主,北行数里外有一苇荡浅滩,可见人马留顿痕迹,估其遗灶应是两百余众,河滩上还有人马泅渡遗留的痕迹,痕迹残留不像官军,应是贼胡人马留下,时间最多前日。”
李泰听到这话便也皱起眉头,指了指对岸更见微弱的火光说道:“若贼胡士伍刚刚过境,那彼处火光应是攻杀乡境坞壁民户。”
“应该是了,贼胡凡有出没,就乡掳食已是常态。只是所见仍少,分辨不出是哪处贼胡。”
李到闻言后便点点头,他见天色更晚,便又说道:“郎主请先休息,今晚已经不便渡河,等到明日,卑职先探,后部再过河。左近防戍不多,没有强兵在境,这些贼胡应该还会继续于境徘徊。”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又恨恨看了一眼那已经被夜幕黑暗淹没的方位,这才归帐入眠。
第二天上午时分,队伍一行便在之前稽胡部伍渡河的浅滩用浮桥、泅渡涉过洛水,自雕阴进入了石城县范围。
此境所谓的郡县,也只是徒具名目而已。最近的一个军事防区还是位于几十里外的肤施城,隶属上郡管辖。
此境的石城县城,则在大统七年便毁于稽胡叛乱中,如今县衙侨置于敷城郡内,除了征调民力物资参与黄河河防之外,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对其境治的行政管辖。
所以这一片区域,基本上就等同于无政府的胡荒地带,除了一部分乡情难舍、安土重迁的区域豪强仍在结堡自守之外,其他的地方几乎尽是稽胡的活动范围。
李泰率领后部缓缓前行,视野所及几乎尽是看不到人烟的荒野。单以地貌特征而言的话,石城县要比洛水西岸的雕阴更加宜于耕牧。
虽然也有沟壑台塬的结构,但台塬块垒要比西岸大得多,荒野中杂草丛生,经霜之后被冷风抽走了水分,枯黄一片扑在地上。
洛水在此境折弯向西北而行,春夏汛期河流汹涌,由于没有河湾水渠进行泄洪,河水常常溢出,于是便造成了大片的滩涂洼地。而这一片地域,在后世有一个颇为响亮的名称,叫做南泥湾。
此境土地算是陕北高原上难得的适宜耕作的区域,所以尽管官衙与军队尽皆撤出,仍然有一部分乡人不忍离开,哪怕没有西魏政权的保护,仍然留在这里生活。
如果西魏政府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加强人事上的投入,此境绝对有潜力成为控制陕北高原并制衡东魏的战略要地。
只不过西魏底子实在太薄弱,连关中的核心地带都尚未完全消化,也实在没有余力另开一条线进行经营,以至于大好水土只能沦为稽胡肆虐的乐园。
李泰心中尚自感慨可惜,前行探路的李到已经派回斥候,报告了昨夜遭袭的一座乡人坞壁的具体方位。
得讯之后,李泰便率众疾行前往,东行十多里便抵达一处背靠台塬、位于沟谷中的坞壁。
这座坞壁选址巧妙,面向沟谷开门,背靠着一片高隆的台塬,有一半的建筑都是挖空台塬、设在了土层之下,仿佛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窑洞。
若非行入沟谷抵达近前,几乎发现不了这里还有一个聚居地。足见此境乡民为了免于暴露在稽胡耳目之下,是多么的谨小慎微,但仍然还是没能免遭毒手。
坞壁中此时已经是地成焦土、一片灰烬,灰烬之中还残留着一些姿态扭曲的尸骨,可以见到当时的死状是如何残忍。
坞壁的土墙上还残留着许多刀劈箭凿的痕迹,应该是那一支稽胡队伍激战一番都没攻入坞壁,于是便登上台塬向下纵火,借助火攻攻破了这座坞壁。
李泰策马行近,随着山风吹起,一股焦臭气息扑面而来,望着灰烬中残留的焦黑尸首以及那些残垣断墙,他的肩膀都微微颤抖起来,手扶刀柄沉声道:“残尸暂不收殓,薄土轻覆,杀光那些贼胡之后,再来以血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