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情义深长
有的事情,只要不细想就会过去,想也没用。
李泰昨晚被人抬回庄里,倒头便睡,晚饭都懒得吃,一觉睡到天亮,两臂仍觉酸痛难当。若非平时勤练不断,今天起床只怕都难。
昨天具体发生什么,他已经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独孤信答应要送给自己三百人的甲马器杖。想到这点,他又浑身充满干劲,起床吃早饭的时候还忍不住嘿嘿傻乐,看得旁人心里直犯嘀咕。
商原庄里有大食堂,凡在庄籍者早晚供应两餐,这并不属于李泰这个主公的义务,而是庄上做工的福利。
最早跟随李泰来到商原的那一批士伍多数已经婚配,成家之后庄上便发给住房,做工都给酬劳开支。庄上也都保护他们的储蓄资产,不作强征。
除了没有入籍官府之外,他们的生活也同一般的自由民没有区别,甚至由于庄园提供的保护,要比一般的均田户更有生活保障。
当然,李泰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理想主义、追求打造什么乌托邦生活,这些荫户们每季工分支算的时候,要扣除十分之一来维持庄园的运作和公共开支。
同时庄园还有一项规定,那就是不准庄人在外消费,商原赚钱商原花,一分别想往外拿。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扩大庄园的各项产业,以内需作为基础,逐渐的向外发展。
如今以商原为中心的工坊产业已经达到了将近二十种之多,基本上涵盖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有的发展势头良好,有的则仍只能满足庄园自身的需求。
商原庄面积二十多顷,各种工坊与商原大市已经占地过半,耕地则被压缩到几近于无。到了今年,则只留下一顷有余的土地,用以种植花卉、草药等高经济价值的作物。
如今整个华州、乃至于偌大关西,大概也只有李泰这座庄园是脱离了农业生产、以各种手工业生产为主。
当然在没有绝对实力前,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也是非常危险冒进的。
更何况如今商原庄人口进一步激增,乡里荫户加上迁居过来的贺拔胜旧户,在籍的庄户便已经达到了一千多家,睁眼便要面对几千人的饮食生存问题,压力可谓不小。
除了洛水碓硙的粮食加工收入之外,商原庄还跟左近乡户长期签有购粮协议。李泰通过公私置换,又在都水行署的公田里划出五十顷良田由商原庄租种。
单单眼下,商原庄便储有粟米、小麦并诸杂菽将近八万石,乡里还有三万多石的订单在陆续交割。哪怕部曲规模达到一万人,维持到明年开春也绰绰有余。
想要维持扩大庄园的产业规模,周边环境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像去年李泰明明有大纺车这一利器,但却连基本的原料采购都达不到生产需求。指望庄园自我生产、自给自足,那得拖到牛年马月才会有显著的提升。
今年李泰乡势大涨,起码在武乡郡境内的豪强诸家,谁也不敢再瞪眼不给他面子。
龙首渠修成后,按照渠盟的统计,单单在武乡郡境内增加的冬麦种植便增加了两千多顷。按照亩收三到五石计,这就是直接在郡内增加了几十万石的新粮收入。
冬麦的种植是晚秋前后晾地播种,这一时节关中一般河渠枯竭,就算小麦对水需求不算太大,但也总会需要。播种之前如果不能充分润地,收成就会大打折扣。
来年收成往往在四五月中,跟春谷的播种无缝衔接、甚至还略有重迭。小麦越冬又要面对天时气候减产的风险,再加上加工不易,因此在关中往往作为备荒之粮,不是主要的种植作物。
去年整个武乡郡冬麦的种植只有七百多顷,这是郡府的汇总数据,并不包括豪强不作课税的荫庇土地,但即便再加上一倍,也是不足两千顷。
但是今年随着龙首渠的修建,单单增种的面积就达到了两千多顷,足见水利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力度之大。
这两千多顷新增的冬麦种植自然不是李泰的,看似跟他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可增加了这么多小麦,加工环节呢?如果只靠农户自己舂碾,那明年几个月的农忙都不用做别的了。
所以水利碓硙的需求就会激增,而这恰好就是李泰的职责之内。趁着今冬沿河碓硙肃清一番,到了明年不能搞到十万石增产的粮食,都算白干了!
有句玩笑话是脑残会把对手拉到自己的智力范围内以经验取胜,对李泰同样适用。
他在权势上当然做不到一手遮天,许多郡县和豪强的职权与势力范围他都插不进去手,那就只能把大家的需求引进我的职权范围之内。
权力只有在动态的博弈中才能体现彰显出来,蛋都没有的太监能够把持朝政,不在于他本身真有多强,而在于他的位置可以掐上拿下。当然,李泰是有的。
李泰比较反感的,就是时下大庄园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欠缺物资的交流、财富的流动,极大的压缩了可操作空间。
虽然他现在也大步走在这条道路上,但不妨碍他向别人动歪心思,毕竟他的庄园工坊是需要一大批原料供应商。
关西商贸之所以不兴盛,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时局长久的动荡不安、荒野之中盗匪横行,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甚至一部分军头豪强,偶尔都会客串盗匪。
李泰之前面对这种状况是有心无力,一朝得势便把清剿盗匪摆在首要位置,起码保证洛水流域内人与物可以畅通无阻。
独孤信的确是人如其名,李泰吃完早饭不久,所许诺赠送的第一批军械便被运到了商原庄上。
押运物资到来的是老熟人李屯,见面先作几声恭维,然后又指着身后那些大车说道:“主公着仆转告郎君,部曲多居陇右,关内积储不足。因知郎君扩伍急用,先行送来一批,余者等到归镇之后,年前必定送来!”
“请带我多谢独孤开府,开府任重劳远,竟还如此牵挂我的小事,来日起行赴镇时,敬请告知一声,一定长送再谢!”
李泰握着李屯的手,一脸热情感激的道谢。
这第一批送来的军械,包括有五百柄战刀与弓械,马槊三百支,当然都是制式,虽然比不上李泰所用的高敖曹故槊,但也精良足用。甲胄兜鍪两百余,多是两当铠,马甲也有两百多具。
至于马匹,则是三百匹尽给,清一色的河西良驹,那神骏姿态让人看起来就觉得血脉贲张。弓弦、胡禄、砺石、毡裘、鞍辔等等杂物也都一应配给,数量远远超过了三百员数。
李屯一边陪着李泰点收军械,一边不无感慨道:“主公对郎君的确是厚爱有加,虽然向来都以慷慨称、常有施赠,但如今次豪赠者却也罕有。今秋入参大阅,随携战马多数奉上,还是从随从部曲调补这些良驹……”
他说这些倒也不是为了炫耀,只是这么大的人情送出去,即便不是自己的、瞧着也倍感肉疼,总得让收礼者明白其价值和意义。
李泰闻言后便也连连点头道:“情义深长,虽然不以物量,但若不是关怀备至,又岂会不惜物力?此番重恩,伯山没齿难忘,唯忠勤奋勇、盼能早日成为独孤开府道义后援,不负此恩!”
这么多的甲马器械,许多累世经营的豪强军头都未必能有这一副家底。
虽然说独孤信所镇远在陇边,并不位于两魏交战的最前线,能有一个安全发展势力的环境,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重货,也不能说眼皮都不带眨的。
三百名人马具甲的重骑兵,无论在什么样的战场上都可以说是一股可观的力量。
在霸府主力毕集河防的情况下,李泰甚至都可以说在关西有了几分横行的资格。虽然他也跟河东那些豪强人家购买军械,但且不说价格的高低,河东豪强本身可能都没有这么多的良驹与具甲!
如果说宇文泰的提拔让李泰在名义上拥有了权位,那独孤信这番赠给,则就是让他拥有了真正支撑这份权位的力量!
所以李泰这会儿除了激动之外,对独孤信也是满满的感激,说士为知己者死或许有点夸张,但等到未来西魏北周权力更迭时,单凭这一份情义,他也不能死站在萨保兄阵营里。
宇文护虽然对他也不差,名义上替他承担了十万匹绢的债务,但独孤信也是实实在在的天使投资,一时间竟让李泰自觉得有点情义两难。
你说你们怎么就不能好好的,非要窝里斗?不行这政权交给我,给你们一人封个国公,咱们共享富贵,这多好!
等到军械物资点验完毕,李屯又不无遗憾道:“可惜郎君伱已经职责有守,否则我都想劝告主公召辟郎君同赴陇右。故宗东行久矣,桑梓已经多年不闻旧声啊……”
李泰听到这感慨还未及答话,另一个他们李家人李穆也带着一队随从来到了商原庄外。
有的事情,只要不细想就会过去,想也没用。
李泰昨晚被人抬回庄里,倒头便睡,晚饭都懒得吃,一觉睡到天亮,两臂仍觉酸痛难当。若非平时勤练不断,今天起床只怕都难。
昨天具体发生什么,他已经不记得了,但还记得独孤信答应要送给自己三百人的甲马器杖。想到这点,他又浑身充满干劲,起床吃早饭的时候还忍不住嘿嘿傻乐,看得旁人心里直犯嘀咕。
商原庄里有大食堂,凡在庄籍者早晚供应两餐,这并不属于李泰这个主公的义务,而是庄上做工的福利。
最早跟随李泰来到商原的那一批士伍多数已经婚配,成家之后庄上便发给住房,做工都给酬劳开支。庄上也都保护他们的储蓄资产,不作强征。
除了没有入籍官府之外,他们的生活也同一般的自由民没有区别,甚至由于庄园提供的保护,要比一般的均田户更有生活保障。
当然,李泰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理想主义、追求打造什么乌托邦生活,这些荫户们每季工分支算的时候,要扣除十分之一来维持庄园的运作和公共开支。
同时庄园还有一项规定,那就是不准庄人在外消费,商原赚钱商原花,一分别想往外拿。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扩大庄园的各项产业,以内需作为基础,逐渐的向外发展。
如今以商原为中心的工坊产业已经达到了将近二十种之多,基本上涵盖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有的发展势头良好,有的则仍只能满足庄园自身的需求。
商原庄面积二十多顷,各种工坊与商原大市已经占地过半,耕地则被压缩到几近于无。到了今年,则只留下一顷有余的土地,用以种植花卉、草药等高经济价值的作物。
如今整个华州、乃至于偌大关西,大概也只有李泰这座庄园是脱离了农业生产、以各种手工业生产为主。
当然在没有绝对实力前,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也是非常危险冒进的。
更何况如今商原庄人口进一步激增,乡里荫户加上迁居过来的贺拔胜旧户,在籍的庄户便已经达到了一千多家,睁眼便要面对几千人的饮食生存问题,压力可谓不小。
除了洛水碓硙的粮食加工收入之外,商原庄还跟左近乡户长期签有购粮协议。李泰通过公私置换,又在都水行署的公田里划出五十顷良田由商原庄租种。
单单眼下,商原庄便储有粟米、小麦并诸杂菽将近八万石,乡里还有三万多石的订单在陆续交割。哪怕部曲规模达到一万人,维持到明年开春也绰绰有余。
想要维持扩大庄园的产业规模,周边环境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像去年李泰明明有大纺车这一利器,但却连基本的原料采购都达不到生产需求。指望庄园自我生产、自给自足,那得拖到牛年马月才会有显著的提升。
今年李泰乡势大涨,起码在武乡郡境内的豪强诸家,谁也不敢再瞪眼不给他面子。
龙首渠修成后,按照渠盟的统计,单单在武乡郡境内增加的冬麦种植便增加了两千多顷。按照亩收三到五石计,这就是直接在郡内增加了几十万石的新粮收入。
冬麦的种植是晚秋前后晾地播种,这一时节关中一般河渠枯竭,就算小麦对水需求不算太大,但也总会需要。播种之前如果不能充分润地,收成就会大打折扣。
来年收成往往在四五月中,跟春谷的播种无缝衔接、甚至还略有重迭。小麦越冬又要面对天时气候减产的风险,再加上加工不易,因此在关中往往作为备荒之粮,不是主要的种植作物。
去年整个武乡郡冬麦的种植只有七百多顷,这是郡府的汇总数据,并不包括豪强不作课税的荫庇土地,但即便再加上一倍,也是不足两千顷。
但是今年随着龙首渠的修建,单单增种的面积就达到了两千多顷,足见水利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力度之大。
这两千多顷新增的冬麦种植自然不是李泰的,看似跟他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可增加了这么多小麦,加工环节呢?如果只靠农户自己舂碾,那明年几个月的农忙都不用做别的了。
所以水利碓硙的需求就会激增,而这恰好就是李泰的职责之内。趁着今冬沿河碓硙肃清一番,到了明年不能搞到十万石增产的粮食,都算白干了!
有句玩笑话是脑残会把对手拉到自己的智力范围内以经验取胜,对李泰同样适用。
他在权势上当然做不到一手遮天,许多郡县和豪强的职权与势力范围他都插不进去手,那就只能把大家的需求引进我的职权范围之内。
权力只有在动态的博弈中才能体现彰显出来,蛋都没有的太监能够把持朝政,不在于他本身真有多强,而在于他的位置可以掐上拿下。当然,李泰是有的。
李泰比较反感的,就是时下大庄园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欠缺物资的交流、财富的流动,极大的压缩了可操作空间。
虽然他现在也大步走在这条道路上,但不妨碍他向别人动歪心思,毕竟他的庄园工坊是需要一大批原料供应商。
关西商贸之所以不兴盛,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时局长久的动荡不安、荒野之中盗匪横行,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甚至一部分军头豪强,偶尔都会客串盗匪。
李泰之前面对这种状况是有心无力,一朝得势便把清剿盗匪摆在首要位置,起码保证洛水流域内人与物可以畅通无阻。
独孤信的确是人如其名,李泰吃完早饭不久,所许诺赠送的第一批军械便被运到了商原庄上。
押运物资到来的是老熟人李屯,见面先作几声恭维,然后又指着身后那些大车说道:“主公着仆转告郎君,部曲多居陇右,关内积储不足。因知郎君扩伍急用,先行送来一批,余者等到归镇之后,年前必定送来!”
“请带我多谢独孤开府,开府任重劳远,竟还如此牵挂我的小事,来日起行赴镇时,敬请告知一声,一定长送再谢!”
李泰握着李屯的手,一脸热情感激的道谢。
这第一批送来的军械,包括有五百柄战刀与弓械,马槊三百支,当然都是制式,虽然比不上李泰所用的高敖曹故槊,但也精良足用。甲胄兜鍪两百余,多是两当铠,马甲也有两百多具。
至于马匹,则是三百匹尽给,清一色的河西良驹,那神骏姿态让人看起来就觉得血脉贲张。弓弦、胡禄、砺石、毡裘、鞍辔等等杂物也都一应配给,数量远远超过了三百员数。
李屯一边陪着李泰点收军械,一边不无感慨道:“主公对郎君的确是厚爱有加,虽然向来都以慷慨称、常有施赠,但如今次豪赠者却也罕有。今秋入参大阅,随携战马多数奉上,还是从随从部曲调补这些良驹……”
他说这些倒也不是为了炫耀,只是这么大的人情送出去,即便不是自己的、瞧着也倍感肉疼,总得让收礼者明白其价值和意义。
李泰闻言后便也连连点头道:“情义深长,虽然不以物量,但若不是关怀备至,又岂会不惜物力?此番重恩,伯山没齿难忘,唯忠勤奋勇、盼能早日成为独孤开府道义后援,不负此恩!”
这么多的甲马器械,许多累世经营的豪强军头都未必能有这一副家底。
虽然说独孤信所镇远在陇边,并不位于两魏交战的最前线,能有一个安全发展势力的环境,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重货,也不能说眼皮都不带眨的。
三百名人马具甲的重骑兵,无论在什么样的战场上都可以说是一股可观的力量。
在霸府主力毕集河防的情况下,李泰甚至都可以说在关西有了几分横行的资格。虽然他也跟河东那些豪强人家购买军械,但且不说价格的高低,河东豪强本身可能都没有这么多的良驹与具甲!
如果说宇文泰的提拔让李泰在名义上拥有了权位,那独孤信这番赠给,则就是让他拥有了真正支撑这份权位的力量!
所以李泰这会儿除了激动之外,对独孤信也是满满的感激,说士为知己者死或许有点夸张,但等到未来西魏北周权力更迭时,单凭这一份情义,他也不能死站在萨保兄阵营里。
宇文护虽然对他也不差,名义上替他承担了十万匹绢的债务,但独孤信也是实实在在的天使投资,一时间竟让李泰自觉得有点情义两难。
你说你们怎么就不能好好的,非要窝里斗?不行这政权交给我,给你们一人封个国公,咱们共享富贵,这多好!
等到军械物资点验完毕,李屯又不无遗憾道:“可惜郎君伱已经职责有守,否则我都想劝告主公召辟郎君同赴陇右。故宗东行久矣,桑梓已经多年不闻旧声啊……”
李泰听到这感慨还未及答话,另一个他们李家人李穆也带着一队随从来到了商原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