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交换战俘
“贼要求和罢战?”
李泰在听到这话之后,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情况实在是有点超出了他的预料。
虽然说之前两国也曾有短暂的罢战盟约的和平期,但那时的背景较之当下还是有所不同。而且正因为有了之前那一次形同虚设的盟约的经历,也越发证明了东西之间想要罢战那就是扯淡,除非哪一方被彻底的干挺。
如今的北齐可是有着实实在在的领土和人口的损失,并不像之前那样还指望通过谈和来换回丢失的城地与被阻拦在宜阳的人马,这一次想要挽回损失只能通过战斗。
通过谈判来找回场子,可谓是既不符合正常人的智力水平,也不符合北齐一贯桀骜的作风。除非是开启谈判、彼此罢战本身就是北齐所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为此甚至可以甘心承认如今已经造成的损失。
求和的信号是北齐方面的斥候所传递过来的,表示如果西魏愿意进行谈和的话,那么北齐方面会在近期内派遣使者前来磋商彼此谈和罢战的细节。
对于这一比较反常的情况,李泰猜测有两个可能。
第一就是北齐方面存心试探并作拖延,试探一下西魏还有没有继续推进以扩大战果的决心,通过谈判拖延魏军后续军事行动的节奏,从而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筹措力量、准备反击。诸如眼下已经进入沁水河谷的齐军,可以借着谈判进行的同时加强对沁水河谷的封锁。
第二个可能,那就是北齐国中可能发生或者是即将发生什么重要的人事变故,必须要确保外部的相对稳定,从而集中力量来处理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莫非是齐主高洋挂了?
这两种情况可能性都不低,而在没有更多资讯流露可供更加精准的猜度判断的情况下,李泰也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种。
故而他的做法就是干脆不予理会,无论齐军是怎样的情况和意图,总是需要魏军方面做出反馈才能有所施展,而越是敌军所想要的便要反其道而行之总是没错的。
因此李泰索性就当没有这么一档子事,部伍休养与增遣斥候等诸事一切如常,不作其他调整。
魏军这里迟迟没有给予反馈,段韶方面则就有些不淡定了。一方面他确实需要尽快与西魏方面达成一定的罢战默契、从而让麾下所掌握的兵力稍微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此次求和乃是他的自作主张,并非出于皇帝或者是其他人的授意。
虽然说段韶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确是从大局考虑出发,毕竟眼下的北齐实在是经不起内忧外患的双重折腾,但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大公无私。
从段韶自己的考量而言,他这么做的用心占比大约是在七分公心、三分私心。整体上当然是希望社稷国运能够稳中向好,而在国中即将掀起什么人事波澜的情况下,他又希望争取能让自己站在一个相对安全和稳定的位置上。
可是如果此番求和不成,段韶对外既要承受住西魏大军继续发起进攻的强大压力,对内或许还要面临着皇帝与一些朝中大臣的追究诘责,处境可就要变得艰难了。
原本在段韶看来,魏军的后路遭到斛律光所部人马的袭扰,应该也会心生退意。而且铜鞮水交战之后久久不前,也体现出魏军前进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己方主动示弱,对方顺势接受下来而后彼此磋商条件细节才算比较正常。
但是如今敌军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对自己抛出的橄榄枝全不回应,这也不免让段韶自感头疼不已。
权衡一番之后,他还是决定再给斛律光方面增兵三千、以加强沁水河谷方面的魏军压力,同时也继续派遣心腹斥候向西魏方面释放求和的信号,希望西魏方面能够尽快给予回应。
他也不担心自己过于急切的表达或许会泄露出齐国目下内部不稳的现状,如今的齐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齐主高洋,其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非常令人堪忧。
但这在齐国也属于高度的机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知晓。其他人所知无非皇帝行事有些荒唐暴虐,是并不会轻易联想到正当壮年的皇帝陛下已经是疾病缠身。李伯山这个敌国首脑当然也不能对皇帝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随着其消耗逐渐加剧而向前拓进的空间则不大,终究还是会同意谈和的。
不过段韶这一番思考也只是针对正常人才可成立,但却并不包括某些挂逼。李泰非但心里清楚高洋健康不佳,甚至从一开始就将之列为齐军急于求和罢兵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可能。
随着段韶方面表露的越急切,李泰越发肯定北齐内部肯定是有大雷即将要爆了。因为如果仅仅只是试探的话,之前那么一次已经可以试探出许多讯息,大可不必一而再再而三的频频如此。
在有了更多的猜测之后,李泰对于谈和也有了一点兴趣。于是他便首次通过前方的斥候向对面传递一个信号,谈和可以,但是需要已经进入沁水河谷的齐军撤离沁水,并且归还郭彦、是云宝等诸前后战死将士的尸首。只有先做到这两点,魏军才会考虑彼此开始进行谈判。
段韶在收到魏军方面的回应后,心情可谓喜忧参半。尽管魏军给出了回应,但所开出的条件却都不怎么好完成,尤其是让斛律光所部人马撤军,这实在是有点难办。
眼下斛律光虽然是段韶的属下,但其性格强直倔强、认定的事情通常都会坚持下去,此番好不容易趁隙而入、插入了敌军的后路当中,想要让其乖乖撤退无疑很难,其人是真的敢抗命不遵。而段韶如果强硬坚持的话,彼此间怕是就要闹翻,使得这谈和还没开始就要难以进行下去。
而且眼下斛律光所在乃是齐军为数不多能够针对魏军造成反制的情况,和谈还未开始便先放弃自己最大的底牌,这也让段韶有些难以接受。
但是好不容易开启的对话,段韶也不愿意就这么还没有谈到实质性的问题就戛然而止。于是他便先避开难办的问题,把好办的先给做了,建立起一个对话的默契基础,提出可以归还魏军战死将士尸首,但是需要魏军方面用尉粲等俘虏进行交换。
李泰收到这条件后当即便答应下来,尉粲这样的货色他也实在没有浪费粮食继续喂养的想法,返回给北齐可能还会让北齐勋贵干政、吏治败坏的局面更加剧一些。
双方达成这一共识后,很快便约定了交换的地点,并且在之后不久便顺利完成了这一轮的交易。在收到战死将士的尸骨后,李泰当即便着令将他们暂且收殓起来,待到征师凯旋时一并运回关中安葬。
北齐方面用死尸换来活人,起码看起来是赚了不少,尉粲在抵达下虒聚大营看到段韶后,抱着段韶的胳膊便嚎啕大哭起来:“此番被羌贼所掳,我还以为自此便要流落异国、至死难归了……多亏了孝先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只是城破之时,我家资多为羌贼所夺,孝先兄能否……”
段韶听到这话后便不由得冷哼一声,如果说司马消难的投敌是此番战事的导火索,那么尉粲这个晋州刺史的失职就是第一个大雷,由此引发后续一系列的局势转劣的变化。
将这家伙交换回来本就是一个添头,结果没想到他经历此番厄难后仍是死性不改,偌大晋州拱手让贼并不能让他心生惭愧,脱离危险后仍然念念不忘他那些家资浮财,着实让人不齿!
在完成了第一次的交换之后,尽管双方仍然还没有达成罢战的约定,但彼此间的氛围也不再像之前那般的剑拔弩张。可是当西魏方面再次旧事重提,敦促段韶继续履行另一个条件的时候,段韶又不免有些头疼。
他这里还没有想出该要如何妥善应对这一件事情,国中又有消息传来,给他本就焦灼难当的心情又添了一把猛火:皇帝在抵达辽阳之后,便又传信邺都,召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前往辽阳见驾。
听到这一消息后,段韶当即便联想到之前向自己询问后嗣相关的问题,背后不由得暗涌冷汗。
原本皇帝是宣扬要返回晋阳坐镇,结果在中途直接转道前往辽阳,抵达辽阳后又召集两个嫡亲的兄弟前往辽阳相见,这一系列的脉络串联起来,实在很难让人心生什么好的联想,总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危险感觉。
皇帝究竟要做什么,段韶也猜不到,或者说不敢猜。但他却清楚如果连二王这种嫡亲手足都处境不妙的话,那么他如今所处的位置同样不可谓绝对的安全。
所以无论是为国还是为己,当下手中能够掌握足够多的应变力量都是最为重要的,这件事也越发坚定了段韶要与西魏罢战的想法,并且越快越好,如若国中纷乱已经端倪渐露而为敌所知,情况将更加的难办。
于是段韶便立即派遣自己的长子段懿前往沁水河谷,将自己的亲笔书信交给斛律光并召其返回议事,至于沁水河谷的师旅则暂由其子代为领掌。
“贼要求和罢战?”
李泰在听到这话之后,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情况实在是有点超出了他的预料。
虽然说之前两国也曾有短暂的罢战盟约的和平期,但那时的背景较之当下还是有所不同。而且正因为有了之前那一次形同虚设的盟约的经历,也越发证明了东西之间想要罢战那就是扯淡,除非哪一方被彻底的干挺。
如今的北齐可是有着实实在在的领土和人口的损失,并不像之前那样还指望通过谈和来换回丢失的城地与被阻拦在宜阳的人马,这一次想要挽回损失只能通过战斗。
通过谈判来找回场子,可谓是既不符合正常人的智力水平,也不符合北齐一贯桀骜的作风。除非是开启谈判、彼此罢战本身就是北齐所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为此甚至可以甘心承认如今已经造成的损失。
求和的信号是北齐方面的斥候所传递过来的,表示如果西魏愿意进行谈和的话,那么北齐方面会在近期内派遣使者前来磋商彼此谈和罢战的细节。
对于这一比较反常的情况,李泰猜测有两个可能。
第一就是北齐方面存心试探并作拖延,试探一下西魏还有没有继续推进以扩大战果的决心,通过谈判拖延魏军后续军事行动的节奏,从而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筹措力量、准备反击。诸如眼下已经进入沁水河谷的齐军,可以借着谈判进行的同时加强对沁水河谷的封锁。
第二个可能,那就是北齐国中可能发生或者是即将发生什么重要的人事变故,必须要确保外部的相对稳定,从而集中力量来处理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莫非是齐主高洋挂了?
这两种情况可能性都不低,而在没有更多资讯流露可供更加精准的猜度判断的情况下,李泰也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种。
故而他的做法就是干脆不予理会,无论齐军是怎样的情况和意图,总是需要魏军方面做出反馈才能有所施展,而越是敌军所想要的便要反其道而行之总是没错的。
因此李泰索性就当没有这么一档子事,部伍休养与增遣斥候等诸事一切如常,不作其他调整。
魏军这里迟迟没有给予反馈,段韶方面则就有些不淡定了。一方面他确实需要尽快与西魏方面达成一定的罢战默契、从而让麾下所掌握的兵力稍微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此次求和乃是他的自作主张,并非出于皇帝或者是其他人的授意。
虽然说段韶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确是从大局考虑出发,毕竟眼下的北齐实在是经不起内忧外患的双重折腾,但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大公无私。
从段韶自己的考量而言,他这么做的用心占比大约是在七分公心、三分私心。整体上当然是希望社稷国运能够稳中向好,而在国中即将掀起什么人事波澜的情况下,他又希望争取能让自己站在一个相对安全和稳定的位置上。
可是如果此番求和不成,段韶对外既要承受住西魏大军继续发起进攻的强大压力,对内或许还要面临着皇帝与一些朝中大臣的追究诘责,处境可就要变得艰难了。
原本在段韶看来,魏军的后路遭到斛律光所部人马的袭扰,应该也会心生退意。而且铜鞮水交战之后久久不前,也体现出魏军前进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己方主动示弱,对方顺势接受下来而后彼此磋商条件细节才算比较正常。
但是如今敌军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对自己抛出的橄榄枝全不回应,这也不免让段韶自感头疼不已。
权衡一番之后,他还是决定再给斛律光方面增兵三千、以加强沁水河谷方面的魏军压力,同时也继续派遣心腹斥候向西魏方面释放求和的信号,希望西魏方面能够尽快给予回应。
他也不担心自己过于急切的表达或许会泄露出齐国目下内部不稳的现状,如今的齐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齐主高洋,其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非常令人堪忧。
但这在齐国也属于高度的机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知晓。其他人所知无非皇帝行事有些荒唐暴虐,是并不会轻易联想到正当壮年的皇帝陛下已经是疾病缠身。李伯山这个敌国首脑当然也不能对皇帝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随着其消耗逐渐加剧而向前拓进的空间则不大,终究还是会同意谈和的。
不过段韶这一番思考也只是针对正常人才可成立,但却并不包括某些挂逼。李泰非但心里清楚高洋健康不佳,甚至从一开始就将之列为齐军急于求和罢兵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可能。
随着段韶方面表露的越急切,李泰越发肯定北齐内部肯定是有大雷即将要爆了。因为如果仅仅只是试探的话,之前那么一次已经可以试探出许多讯息,大可不必一而再再而三的频频如此。
在有了更多的猜测之后,李泰对于谈和也有了一点兴趣。于是他便首次通过前方的斥候向对面传递一个信号,谈和可以,但是需要已经进入沁水河谷的齐军撤离沁水,并且归还郭彦、是云宝等诸前后战死将士的尸首。只有先做到这两点,魏军才会考虑彼此开始进行谈判。
段韶在收到魏军方面的回应后,心情可谓喜忧参半。尽管魏军给出了回应,但所开出的条件却都不怎么好完成,尤其是让斛律光所部人马撤军,这实在是有点难办。
眼下斛律光虽然是段韶的属下,但其性格强直倔强、认定的事情通常都会坚持下去,此番好不容易趁隙而入、插入了敌军的后路当中,想要让其乖乖撤退无疑很难,其人是真的敢抗命不遵。而段韶如果强硬坚持的话,彼此间怕是就要闹翻,使得这谈和还没开始就要难以进行下去。
而且眼下斛律光所在乃是齐军为数不多能够针对魏军造成反制的情况,和谈还未开始便先放弃自己最大的底牌,这也让段韶有些难以接受。
但是好不容易开启的对话,段韶也不愿意就这么还没有谈到实质性的问题就戛然而止。于是他便先避开难办的问题,把好办的先给做了,建立起一个对话的默契基础,提出可以归还魏军战死将士尸首,但是需要魏军方面用尉粲等俘虏进行交换。
李泰收到这条件后当即便答应下来,尉粲这样的货色他也实在没有浪费粮食继续喂养的想法,返回给北齐可能还会让北齐勋贵干政、吏治败坏的局面更加剧一些。
双方达成这一共识后,很快便约定了交换的地点,并且在之后不久便顺利完成了这一轮的交易。在收到战死将士的尸骨后,李泰当即便着令将他们暂且收殓起来,待到征师凯旋时一并运回关中安葬。
北齐方面用死尸换来活人,起码看起来是赚了不少,尉粲在抵达下虒聚大营看到段韶后,抱着段韶的胳膊便嚎啕大哭起来:“此番被羌贼所掳,我还以为自此便要流落异国、至死难归了……多亏了孝先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只是城破之时,我家资多为羌贼所夺,孝先兄能否……”
段韶听到这话后便不由得冷哼一声,如果说司马消难的投敌是此番战事的导火索,那么尉粲这个晋州刺史的失职就是第一个大雷,由此引发后续一系列的局势转劣的变化。
将这家伙交换回来本就是一个添头,结果没想到他经历此番厄难后仍是死性不改,偌大晋州拱手让贼并不能让他心生惭愧,脱离危险后仍然念念不忘他那些家资浮财,着实让人不齿!
在完成了第一次的交换之后,尽管双方仍然还没有达成罢战的约定,但彼此间的氛围也不再像之前那般的剑拔弩张。可是当西魏方面再次旧事重提,敦促段韶继续履行另一个条件的时候,段韶又不免有些头疼。
他这里还没有想出该要如何妥善应对这一件事情,国中又有消息传来,给他本就焦灼难当的心情又添了一把猛火:皇帝在抵达辽阳之后,便又传信邺都,召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前往辽阳见驾。
听到这一消息后,段韶当即便联想到之前向自己询问后嗣相关的问题,背后不由得暗涌冷汗。
原本皇帝是宣扬要返回晋阳坐镇,结果在中途直接转道前往辽阳,抵达辽阳后又召集两个嫡亲的兄弟前往辽阳相见,这一系列的脉络串联起来,实在很难让人心生什么好的联想,总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危险感觉。
皇帝究竟要做什么,段韶也猜不到,或者说不敢猜。但他却清楚如果连二王这种嫡亲手足都处境不妙的话,那么他如今所处的位置同样不可谓绝对的安全。
所以无论是为国还是为己,当下手中能够掌握足够多的应变力量都是最为重要的,这件事也越发坚定了段韶要与西魏罢战的想法,并且越快越好,如若国中纷乱已经端倪渐露而为敌所知,情况将更加的难办。
于是段韶便立即派遣自己的长子段懿前往沁水河谷,将自己的亲笔书信交给斛律光并召其返回议事,至于沁水河谷的师旅则暂由其子代为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