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章 太子势壮
人在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手段尽出、各种努力,只不过这些努力有的是正面的、有效的,有的则是负面的,效果不如预期、甚至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北齐对于淮南的放弃,很早就有端倪可见,之前还有高岳、段韶等重臣南来征战攻略,但后来便越来越少派重臣南下,军事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少,只是凭着强大国力的威慑拉拢当地豪强势力维持统治。
如今随着西魏与其交战、步步紧逼,北齐军事上一贯强势的形象一再被瓦解,这也使得北齐在淮南的统治越发岌岌可危,退出淮南只是欠缺一个形式上的宣告罢了。
如今在西魏的威逼之下,北齐总算是迈出了这一步,随着齐主高演下达诏令,月内北齐在淮南所派驻的军队与任命的官员全都向广陵、盱眙等几地集结,并在之后撤离淮南、返回国中,宣告着北齐在淮南的统治正式结束。
当这一消息向南传来的时候,率先沸腾的便是南陈朝堂中。
在此之前,南陈朝堂中多被悲观的氛围所笼罩着,认为此番北伐淮南是一个失策,天时地利人和通通都不具备,南陈立国不久,国力都还没有恢复到可以维持一场江北作战的水平,便在西魏的鼓动之下盲目向江北发起了进攻,结果便是劳民伤财、久战无功。
但是随着这一消息传回江东,之前各种质疑否定声顿时便荡然无存,群众兴奋的奔走相告,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淮南竟会以如此方式收复回来,虽然负责谈判并且主持交接的仍是西魏,但是南陈作为西魏的亲密盟友,即便不能完全据有谈判成果,必然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刚刚从西魏长安返回建康的太子陈昌反应更是尤为的激烈,几次在东宫和朝堂的集会上都毫不吝啬对唐王李伯山的钦仰敬慕:“唐王威震天下,功名岂是虚得!齐国屡与交战而不能胜,此番交战也是全无悬念,人如若仍然不肯恭从王教,灭国未远!
当此风光大胜之际,唐王并未忘怀我国与之盟好,也没有忘记江东儿郎们战斗淮南的辛苦,先谋淮南、以安群心,今日信矣!唐王德著天下,当真令人叹服!”
尽管陈昌早在数年前便被掳至长安、作为人质扣留下来,在陈霸先的崛起过程中没有一路追从,但是其存在感却并不低,尤其是在归国之后。
他乃是陈霸先硕果仅存的儿子,也是南陈政权完全没有争议的继承人。如果这独一无二的法理性还只是来自于父亲的庇护与传承,那么其人身上另一层让人不能无视的光辉便与陈霸先没有太大关系了,那就是其身后所站着的陇西李氏与西魏政权!
陈昌在外多年,归国之后却没有什么根基不稳、孤立无援的问题,这固然在于陈霸先对这个唯一的儿子不遗余力的支持,但更重要的还是西魏给陈昌所配备的一个雄厚的东宫班底。
侯景之乱后,江东人物精华大多集中于江陵,之后又随着江陵的陷落而流落于关中,使得江表人物稀缺、乏善可陈。以至于陈霸先所建立的陈朝朝廷之中,人物风采也大逊于前梁时期。
陈昌此次南来,仅仅身边的幕僚便达到上百人之多,而且大多数都是之前便颇有时名令誉的南朝时流,诸如殷不害、颜之推等等,人才荟萃、较之朝廷都不逊色多少。
这些人刚一回到南朝,便组建起了一个班底豪华的东宫,陈霸先之前亲自过江征讨淮南的时候,便曾委任太子陈昌监国,而在这些僚属们的辅佐下,陈昌也是不负众望的将一应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西魏给予陈昌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行政班底,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持,那就是武装力量。
由吴明彻所率领的三千精卒,刚刚渡江南来,亮相在建康士民面前,便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不说那一个个精卒勇壮气象,那精良的甲械武装更是远远超出了如今南陈军队的武装水平,甚至就连建康刚刚组建起来的禁军都颇有不及。
至于吴明彻本人则就更加不用多说了,本来就是名著江左的大将之才,之前因故流落江北、不得不选择投奔西魏,如今拱从太子重返江左,而且还有过往数年在西魏所创建的功勋加持,一时间更是倍受建康时流的推崇,甚至就连陈霸先麾下几名元从大将都被其压过了风头。
除了这些文武从者之外,与陈昌一同返回江东的还有他的妻子。
这位太子妃可不是妻凭夫贵,早在其夫妻离国前夕,唐王便入奏魏朝为其请封秦郡公主,并将江北秦郡作为公主食邑,跟随吴明彻南来的那几千精卒,严格说来都是公主家臣。陈昌太子之位之所以能够快速稳固下来,也在于有这样一位强势的娘子支持。
陈昌这一份人事班底就连他父亲陈霸先都深为艳羡,忍不住想要挖墙脚,尤其是吴明彻这个本来就曾在其麾下、结果却失之交臂的大将的回归,更是让陈霸先深感欣慰。
他甚至曾经想直接将吴明彻任命为中领军,寄之以宿卫之重,以示对之前吴明彻事从二主的经历全不介怀。结果这一个决定却遭到了其心腹大将侯安都、周文育等人的强烈反对,侯安都甚至亲自披甲直宿宫门,以示绝不容许奸恶之人窥扰攻防。
再加上吴明彻本人对于任职建康宿卫并不怎么热衷,经过几番接触商谈之后,陈霸先也察觉到如今的吴明彻较之往年他所了解的大不相同,言则多涉突厥、吐谷浑等边远胡夷,对于当下江东的境况却欠缺有建设性的具体建议,言似宏大但却有些不着边际,也让陈霸先对此有些失望,只能依从其人的心意,将之留任其乡里秦郡。
总之,儿子的回归对于陈霸先可谓是一大喜事,让他在处理内外人事问题的时候更加从容,少了许多瞻前顾后的顾虑。
当然事情有好的一面,自然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陈昌的回归对于整个南陈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大事,必然会引起方方面面的反应。
首先是家事方面,亲人团聚自然是值得开心的。他们陈家本来既血脉不盛,这一次陈昌和陈顼一对堂兄弟一起回归,而且陈顼还带回来几个儿女,让全家人都颇感高兴。
但陈霸先的皇后章氏在看到陈顼都已经儿女双全、自己的儿子却仍一无所出,不免便有些吃味不悦,认为魏人还是亏待了她的儿子,接着便要张罗给儿子纳妾,顺便也是希望能够借此笼络江东大族,让儿子的嗣位更加巩固。
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陈昌夫妻的反对,陈昌只道家国未安、不宜沉湎儿女情事,况且户中已有李氏太子妃并诸侍婢,实在没有必要再添侍员。至于太子妃李氏,则发挥出了北地女子比较强势的作风,直接让人守住东宫门口,将章皇后所安排的女子原路返还。
章氏对此自然是大为不满,连连向陈霸先诉苦道:“北地女子不尚恭德,夫主为我儿请婚陇西李氏当真大大失策。悍妇当家,家宅能安?可怜我儿亦遭夺志,逢迎悍妻,甚至违背阿母的安排!”
婆媳间的矛盾,陈霸先固然不便置喙,但他也甚至这位新妇不应作寻常儿媳看待,还是板起脸来沉声说道:“昌儿之有今日的人事局面,半在于他自身的经历造化。为人父母固然是希望儿女能够生活和顺,但总不能长系身前作豚犬管教,凡事也就不要殷勤指点,由其自己抉择经历。新妇抛弃乡土亲长,追从我儿相守不弃,恩义深厚,让人欣慰,何必使气间之!”
家门中的婆媳矛盾尚可含而不露,那么陈昌回归给时局人事带来的触动就表露的非常明显了。
陈霸先在建立陈朝的前后,对于国中人事也进行了一番梳理安排。但是如今南陈的时局盘子本来就不大,又突然涌回了这么多的人,当然会给原本的人事结构造成不小的冲击。
如果这些人只是白身回归也就罢了,朝廷可以酌情循序渐进的加以征辟接纳。可是他们都是拥从陈昌这个储君返回,自然不能完全的投闲置散,总要有所安排,单单一个东宫并不能完全安置妥当,势必要侵占其他的位置,这就会造成竞争与矛盾。
侯安都等元从大将联合起来抵制吴明彻这个回流人才,算是比较外露的纠纷,至于其他比较含蓄的,则就更多了,就连陈霸先对此都有些应接不暇,只能尽量弥合协调。
如果说臣下们回归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尚可从容应对,那么陈昌自己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就让陈霸先有点头疼了。
这小子旅居长安数年,恰好又是李伯山崛起迅速、最为风光的几年,身上沾染了太多北朝的味道,掩饰都掩饰不住,言必称唐王如何如何,浑然忘记了自家老子乃是一个真正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的江东豪杰,这就让陈霸先颇感尴尬和失落。有时候甚至都想问问这小子,李伯山那么好,难道他也有皇位传承给你小子?
人在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手段尽出、各种努力,只不过这些努力有的是正面的、有效的,有的则是负面的,效果不如预期、甚至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北齐对于淮南的放弃,很早就有端倪可见,之前还有高岳、段韶等重臣南来征战攻略,但后来便越来越少派重臣南下,军事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少,只是凭着强大国力的威慑拉拢当地豪强势力维持统治。
如今随着西魏与其交战、步步紧逼,北齐军事上一贯强势的形象一再被瓦解,这也使得北齐在淮南的统治越发岌岌可危,退出淮南只是欠缺一个形式上的宣告罢了。
如今在西魏的威逼之下,北齐总算是迈出了这一步,随着齐主高演下达诏令,月内北齐在淮南所派驻的军队与任命的官员全都向广陵、盱眙等几地集结,并在之后撤离淮南、返回国中,宣告着北齐在淮南的统治正式结束。
当这一消息向南传来的时候,率先沸腾的便是南陈朝堂中。
在此之前,南陈朝堂中多被悲观的氛围所笼罩着,认为此番北伐淮南是一个失策,天时地利人和通通都不具备,南陈立国不久,国力都还没有恢复到可以维持一场江北作战的水平,便在西魏的鼓动之下盲目向江北发起了进攻,结果便是劳民伤财、久战无功。
但是随着这一消息传回江东,之前各种质疑否定声顿时便荡然无存,群众兴奋的奔走相告,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淮南竟会以如此方式收复回来,虽然负责谈判并且主持交接的仍是西魏,但是南陈作为西魏的亲密盟友,即便不能完全据有谈判成果,必然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刚刚从西魏长安返回建康的太子陈昌反应更是尤为的激烈,几次在东宫和朝堂的集会上都毫不吝啬对唐王李伯山的钦仰敬慕:“唐王威震天下,功名岂是虚得!齐国屡与交战而不能胜,此番交战也是全无悬念,人如若仍然不肯恭从王教,灭国未远!
当此风光大胜之际,唐王并未忘怀我国与之盟好,也没有忘记江东儿郎们战斗淮南的辛苦,先谋淮南、以安群心,今日信矣!唐王德著天下,当真令人叹服!”
尽管陈昌早在数年前便被掳至长安、作为人质扣留下来,在陈霸先的崛起过程中没有一路追从,但是其存在感却并不低,尤其是在归国之后。
他乃是陈霸先硕果仅存的儿子,也是南陈政权完全没有争议的继承人。如果这独一无二的法理性还只是来自于父亲的庇护与传承,那么其人身上另一层让人不能无视的光辉便与陈霸先没有太大关系了,那就是其身后所站着的陇西李氏与西魏政权!
陈昌在外多年,归国之后却没有什么根基不稳、孤立无援的问题,这固然在于陈霸先对这个唯一的儿子不遗余力的支持,但更重要的还是西魏给陈昌所配备的一个雄厚的东宫班底。
侯景之乱后,江东人物精华大多集中于江陵,之后又随着江陵的陷落而流落于关中,使得江表人物稀缺、乏善可陈。以至于陈霸先所建立的陈朝朝廷之中,人物风采也大逊于前梁时期。
陈昌此次南来,仅仅身边的幕僚便达到上百人之多,而且大多数都是之前便颇有时名令誉的南朝时流,诸如殷不害、颜之推等等,人才荟萃、较之朝廷都不逊色多少。
这些人刚一回到南朝,便组建起了一个班底豪华的东宫,陈霸先之前亲自过江征讨淮南的时候,便曾委任太子陈昌监国,而在这些僚属们的辅佐下,陈昌也是不负众望的将一应政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西魏给予陈昌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行政班底,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持,那就是武装力量。
由吴明彻所率领的三千精卒,刚刚渡江南来,亮相在建康士民面前,便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不说那一个个精卒勇壮气象,那精良的甲械武装更是远远超出了如今南陈军队的武装水平,甚至就连建康刚刚组建起来的禁军都颇有不及。
至于吴明彻本人则就更加不用多说了,本来就是名著江左的大将之才,之前因故流落江北、不得不选择投奔西魏,如今拱从太子重返江左,而且还有过往数年在西魏所创建的功勋加持,一时间更是倍受建康时流的推崇,甚至就连陈霸先麾下几名元从大将都被其压过了风头。
除了这些文武从者之外,与陈昌一同返回江东的还有他的妻子。
这位太子妃可不是妻凭夫贵,早在其夫妻离国前夕,唐王便入奏魏朝为其请封秦郡公主,并将江北秦郡作为公主食邑,跟随吴明彻南来的那几千精卒,严格说来都是公主家臣。陈昌太子之位之所以能够快速稳固下来,也在于有这样一位强势的娘子支持。
陈昌这一份人事班底就连他父亲陈霸先都深为艳羡,忍不住想要挖墙脚,尤其是吴明彻这个本来就曾在其麾下、结果却失之交臂的大将的回归,更是让陈霸先深感欣慰。
他甚至曾经想直接将吴明彻任命为中领军,寄之以宿卫之重,以示对之前吴明彻事从二主的经历全不介怀。结果这一个决定却遭到了其心腹大将侯安都、周文育等人的强烈反对,侯安都甚至亲自披甲直宿宫门,以示绝不容许奸恶之人窥扰攻防。
再加上吴明彻本人对于任职建康宿卫并不怎么热衷,经过几番接触商谈之后,陈霸先也察觉到如今的吴明彻较之往年他所了解的大不相同,言则多涉突厥、吐谷浑等边远胡夷,对于当下江东的境况却欠缺有建设性的具体建议,言似宏大但却有些不着边际,也让陈霸先对此有些失望,只能依从其人的心意,将之留任其乡里秦郡。
总之,儿子的回归对于陈霸先可谓是一大喜事,让他在处理内外人事问题的时候更加从容,少了许多瞻前顾后的顾虑。
当然事情有好的一面,自然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陈昌的回归对于整个南陈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大事,必然会引起方方面面的反应。
首先是家事方面,亲人团聚自然是值得开心的。他们陈家本来既血脉不盛,这一次陈昌和陈顼一对堂兄弟一起回归,而且陈顼还带回来几个儿女,让全家人都颇感高兴。
但陈霸先的皇后章氏在看到陈顼都已经儿女双全、自己的儿子却仍一无所出,不免便有些吃味不悦,认为魏人还是亏待了她的儿子,接着便要张罗给儿子纳妾,顺便也是希望能够借此笼络江东大族,让儿子的嗣位更加巩固。
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陈昌夫妻的反对,陈昌只道家国未安、不宜沉湎儿女情事,况且户中已有李氏太子妃并诸侍婢,实在没有必要再添侍员。至于太子妃李氏,则发挥出了北地女子比较强势的作风,直接让人守住东宫门口,将章皇后所安排的女子原路返还。
章氏对此自然是大为不满,连连向陈霸先诉苦道:“北地女子不尚恭德,夫主为我儿请婚陇西李氏当真大大失策。悍妇当家,家宅能安?可怜我儿亦遭夺志,逢迎悍妻,甚至违背阿母的安排!”
婆媳间的矛盾,陈霸先固然不便置喙,但他也甚至这位新妇不应作寻常儿媳看待,还是板起脸来沉声说道:“昌儿之有今日的人事局面,半在于他自身的经历造化。为人父母固然是希望儿女能够生活和顺,但总不能长系身前作豚犬管教,凡事也就不要殷勤指点,由其自己抉择经历。新妇抛弃乡土亲长,追从我儿相守不弃,恩义深厚,让人欣慰,何必使气间之!”
家门中的婆媳矛盾尚可含而不露,那么陈昌回归给时局人事带来的触动就表露的非常明显了。
陈霸先在建立陈朝的前后,对于国中人事也进行了一番梳理安排。但是如今南陈的时局盘子本来就不大,又突然涌回了这么多的人,当然会给原本的人事结构造成不小的冲击。
如果这些人只是白身回归也就罢了,朝廷可以酌情循序渐进的加以征辟接纳。可是他们都是拥从陈昌这个储君返回,自然不能完全的投闲置散,总要有所安排,单单一个东宫并不能完全安置妥当,势必要侵占其他的位置,这就会造成竞争与矛盾。
侯安都等元从大将联合起来抵制吴明彻这个回流人才,算是比较外露的纠纷,至于其他比较含蓄的,则就更多了,就连陈霸先对此都有些应接不暇,只能尽量弥合协调。
如果说臣下们回归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尚可从容应对,那么陈昌自己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就让陈霸先有点头疼了。
这小子旅居长安数年,恰好又是李伯山崛起迅速、最为风光的几年,身上沾染了太多北朝的味道,掩饰都掩饰不住,言必称唐王如何如何,浑然忘记了自家老子乃是一个真正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的江东豪杰,这就让陈霸先颇感尴尬和失落。有时候甚至都想问问这小子,李伯山那么好,难道他也有皇位传承给你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