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正文卷第七百五十章降唐反唐范阳城内,三万幽州军将士队列整齐,史思明披甲戴盔,手按宝剑,目光充满了不信任,尽管他心中还是有疑惑,但他还是决定接受朝廷招安,投降朝廷,成为大唐新一任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继续替大唐镇守范阳和辽东。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史思明和安禄山同岁,也已年过五旬,但他没有安禄山那样肥胖,看起来还比较年轻,腰板挺得笔直,精神不错。
史思明为什么突然想投降了?
一方面固然是安禄山的下场让史思明胆寒,起兵才刚刚一年就完蛋了,安禄山兵强马壮尚且如此,自己的兵力不到安禄山一半,自己能顶得住吗?
另一方面是史思明已经吞掉了安禄山的造反红利,一个月前,安守忠率领五千骑兵押送数千辆大车财富来到幽州。
这是安禄山以及部下起兵后掠夺的全部财富,包括洛阳和长安的财富,安庆绪感觉局势不妙,便先一步把所有财富都送回幽州,就像当初长安权贵们把财富都提前送往成都一样。
结果安守忠被史思明设酒宴毒杀,五千精锐骑兵被史思明接收,五千辆大车的财富也被史思明全部吞没。
造反后所有的财富都拿到了,史思明自然没有了造反的动力,名利要双收,史思明得了利,又想要名了,他派人和李光弼联系,表示自己愿意投降朝廷。
李光弼立刻通知天子,天子李亨大喜过望,当即接受李光弼的建议,派冀州刺史乌承恩出使范阳,接受史思明投降,并封史思明为燕王、范阳平卢节度使。
但在接受史思明投降这件事上,唐朝内部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政事堂为代表的朝廷百官就坚决反对接受史思明投降,因为史思明在河北屠城无数,上百万人死在他的屠刀下,如此残暴、如此人神共愤的恶魔,居然放下屠刀想成佛了,朝廷百官怎么可能接受。
而天子李亨并不在意史思明屠杀过多少百姓,小民的死活他从不放在心上,他只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只要史思明肯投降,他便既往不咎。
但面对朝野百官的愤怒,李亨又不得不顾忌,他最终和政事堂达成了妥协,先假意接受史思明的投降,解除他兵权后再彻底清算他。
史思明当然也知道自己杀戮太狠,朝廷怎么可能原谅他,所以他心中一样充满了疑虑。
他本来就没有投降诚意,他只是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继续养精蓄锐,如果朝廷能信守承诺封为他幽州之王,倒也罢了,如果朝廷不守承诺,想削弱他,那他也不会再和朝廷伪装客气。
这时,一队马车在骑兵的护卫下进城了,朝廷使者来了,史思明暂时放下内心的疑虑,快步迎了上去。
就在史思明身后,一双毒蛇般的眼睛盯着史思明的后背以及朝廷使者的马车,这双毒眼的主人正是阿史那承庆。
阿史那承庆从蓝田县衙密道逃脱,他不敢去见安禄山,便直接逃回了幽州,成了史思明的军师。
阿史那承庆当然知道史思明投降朝廷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极力劝说史思明放弃投降朝廷,继续割据幽州为王,怎奈史思明在将安禄山的造反红利吃干抹净后,又想名正言顺成为幽州王,获得朝廷册封,名利双收。
阿史那承庆知道史思明想得太简单了,太小看朝廷,他必须要让史思明彻底清醒过来。
阿史那承庆立刻找到史思明儿子史朝义,对他低语几句,史朝义一心想当皇帝,也坚决反对父亲投降朝廷,他点点头道:“军师放心吧!我来安排好。”
朝廷使者是冀州刺史乌承恩,他也是张掖粟特人,曾是史思明的心腹将领,跟随史思明征战河北,投降李光弼后,因为作恶不多,被朝廷封为冀州刺史。
李光弼推荐他为使者,自然是想安抚住史思明。
史思明走上前,跪下行大礼,“范阳节度副使、幽州兵马使、冠军大将军史思明叩见圣天子承宣!”
乌承恩不敢对老上司摆架子,连忙下面向史思明躬身行礼,“大将军折杀卑职了,这是圣上旨意,请大将军收领!”
史思明接过圣旨看了一遍,心中颇为满意,天子封他为燕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章事、校检兵部尚书,继续出任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 ()
他高高举起圣旨,三军将士齐呼,“万岁!万岁!万岁!”
史思明随即下令大摆酒宴,款待乌承恩和他的随从一行。
………
入夜,酒宴欢饮还在继续,而在另一个房间里,阿史那承庆还在劝说史思明。
“大将军不要想得太天真,朝廷怎么可能会放过我们?看看洛阳城破后,那些投降大臣的下场,陈希烈、张均、哥舒翰、李岫等人,哪个不是被公开处斩,家人发配岭南?
朝廷连自己人都不放过,还会放过我们?大将军在河北杀了多少汉人,上百万人啊!朝廷只是假装接受大将军投降,将来一定会清算!
就算大将军运气好,寿终正寝,躲过清算,那大将军的子孙呢?各个大将和他们的子孙呢?朝廷会放过他们吗?大将军有没有问过他的意愿,他们愿意投降吗?”
史朝义跪下垂泪道:“父亲投降了朝廷,三军将士还会归心吗?”
阿史那承庆和史朝义的配合让史思明动摇了,他本来就不是真心投降,只是缓兵之计罢了,但阿史那承庆提醒了他,他忘记了将士们的利益?一旦将士抛弃了他,朝廷杀他不就像杀条狗一样容易。
史思明低头不语,他在考虑怎么解开这个局。
阿史那承庆和史朝义意味深长对望一眼,时机已经成熟,史朝义低声道:“父亲,孩儿有一个想法.”
酒宴结束,乌承恩有点喝多,被儿子搀扶到寝房,乌承恩的儿子乌庆元也是安禄山手下大将。
他扶父亲坐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水,乌承恩把水一饮而尽,长长出口气,哈哈笑道:“今天真痛快,史思明居然在我面前下跪,难得有今天!”
乌庆元担心道:“父亲今天宣读了史思明的封官,但手下大将们却得到没有任何册封,大家心中都不安,都来问我是怎么回事?”
乌承恩见四下无人,低声道:“你知道什么?这就是李大将军的离间之计,封了史思明高官,下面人却片官不得,肯定会强烈不满,时间久了,就会和史思明离心离德。
那时我们再拉拢他手下大将,一举将史思明干掉,再抢了他的钱,大家树倒猢狲散,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史思明,我乌承恩就成为朝廷第一功臣,还怕没有荣华富贵?我们是张掖人,当年张掖安兴贵家族的百年富贵不就这样得来的吗?”
就在这时,床后背忽然传来两声冷笑,紧接着两名黑衣人飞奔出去,在院子里大喊:“来人,乌承恩造反!”
乌承恩吓得魂飞魄散,他急忙去拿行李,但来不及了,埋伏在外面的数十名武士一拥而入,将乌承恩父子按倒在地。
阿史那承庆快步走进来,喝令道:“搜查他的行李!”
士兵们很快便从行李中搜出乌承恩的免死铁券和李光弼给乌承恩的密信,教他怎么干掉史思明,解散幽州军,并承诺保举他为张掖郡王。
这时,史思明父子也走进来,乌承恩吓得面如土色,拼命磕头求饶。
阿史那承庆把信递给了史思明,史思明眯眼看了信,眼中杀机顿起。
他上前揪住乌承恩脖领,狠狠抽了他十几个耳光,咬牙道:“我待你们父子不薄,你们就这样报答我,把我出卖给大唐皇帝?”
乌承恩哭泣道:“都是李光弼想的主意,和天子无关!”
“放伱的狗臭屁,李光弼能给你免死铁券?你当我是三岁孩童吗?”
史思明又向南方跪下,放声大喊道:“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君逼臣死,臣不得不反!”
史思明霍地站起身喝令道:“把他们二人拖下去斩首,用他们人头祭旗!”
他又厉声道:“给我擂鼓聚将!”
“咚!咚!咚!”
聚将鼓声敲响,史思明在数百名将领面前正式宣布,不接受唐朝册封,他将继承安禄山的未尽事业,他下令将唐朝使者和随从斩杀殆尽,又再次举起了反唐大旗。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史思明和安禄山同岁,也已年过五旬,但他没有安禄山那样肥胖,看起来还比较年轻,腰板挺得笔直,精神不错。
史思明为什么突然想投降了?
一方面固然是安禄山的下场让史思明胆寒,起兵才刚刚一年就完蛋了,安禄山兵强马壮尚且如此,自己的兵力不到安禄山一半,自己能顶得住吗?
另一方面是史思明已经吞掉了安禄山的造反红利,一个月前,安守忠率领五千骑兵押送数千辆大车财富来到幽州。
这是安禄山以及部下起兵后掠夺的全部财富,包括洛阳和长安的财富,安庆绪感觉局势不妙,便先一步把所有财富都送回幽州,就像当初长安权贵们把财富都提前送往成都一样。
结果安守忠被史思明设酒宴毒杀,五千精锐骑兵被史思明接收,五千辆大车的财富也被史思明全部吞没。
造反后所有的财富都拿到了,史思明自然没有了造反的动力,名利要双收,史思明得了利,又想要名了,他派人和李光弼联系,表示自己愿意投降朝廷。
李光弼立刻通知天子,天子李亨大喜过望,当即接受李光弼的建议,派冀州刺史乌承恩出使范阳,接受史思明投降,并封史思明为燕王、范阳平卢节度使。
但在接受史思明投降这件事上,唐朝内部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政事堂为代表的朝廷百官就坚决反对接受史思明投降,因为史思明在河北屠城无数,上百万人死在他的屠刀下,如此残暴、如此人神共愤的恶魔,居然放下屠刀想成佛了,朝廷百官怎么可能接受。
而天子李亨并不在意史思明屠杀过多少百姓,小民的死活他从不放在心上,他只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只要史思明肯投降,他便既往不咎。
但面对朝野百官的愤怒,李亨又不得不顾忌,他最终和政事堂达成了妥协,先假意接受史思明的投降,解除他兵权后再彻底清算他。
史思明当然也知道自己杀戮太狠,朝廷怎么可能原谅他,所以他心中一样充满了疑虑。
他本来就没有投降诚意,他只是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继续养精蓄锐,如果朝廷能信守承诺封为他幽州之王,倒也罢了,如果朝廷不守承诺,想削弱他,那他也不会再和朝廷伪装客气。
这时,一队马车在骑兵的护卫下进城了,朝廷使者来了,史思明暂时放下内心的疑虑,快步迎了上去。
就在史思明身后,一双毒蛇般的眼睛盯着史思明的后背以及朝廷使者的马车,这双毒眼的主人正是阿史那承庆。
阿史那承庆从蓝田县衙密道逃脱,他不敢去见安禄山,便直接逃回了幽州,成了史思明的军师。
阿史那承庆当然知道史思明投降朝廷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极力劝说史思明放弃投降朝廷,继续割据幽州为王,怎奈史思明在将安禄山的造反红利吃干抹净后,又想名正言顺成为幽州王,获得朝廷册封,名利双收。
阿史那承庆知道史思明想得太简单了,太小看朝廷,他必须要让史思明彻底清醒过来。
阿史那承庆立刻找到史思明儿子史朝义,对他低语几句,史朝义一心想当皇帝,也坚决反对父亲投降朝廷,他点点头道:“军师放心吧!我来安排好。”
朝廷使者是冀州刺史乌承恩,他也是张掖粟特人,曾是史思明的心腹将领,跟随史思明征战河北,投降李光弼后,因为作恶不多,被朝廷封为冀州刺史。
李光弼推荐他为使者,自然是想安抚住史思明。
史思明走上前,跪下行大礼,“范阳节度副使、幽州兵马使、冠军大将军史思明叩见圣天子承宣!”
乌承恩不敢对老上司摆架子,连忙下面向史思明躬身行礼,“大将军折杀卑职了,这是圣上旨意,请大将军收领!”
史思明接过圣旨看了一遍,心中颇为满意,天子封他为燕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章事、校检兵部尚书,继续出任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 ()
他高高举起圣旨,三军将士齐呼,“万岁!万岁!万岁!”
史思明随即下令大摆酒宴,款待乌承恩和他的随从一行。
………
入夜,酒宴欢饮还在继续,而在另一个房间里,阿史那承庆还在劝说史思明。
“大将军不要想得太天真,朝廷怎么可能会放过我们?看看洛阳城破后,那些投降大臣的下场,陈希烈、张均、哥舒翰、李岫等人,哪个不是被公开处斩,家人发配岭南?
朝廷连自己人都不放过,还会放过我们?大将军在河北杀了多少汉人,上百万人啊!朝廷只是假装接受大将军投降,将来一定会清算!
就算大将军运气好,寿终正寝,躲过清算,那大将军的子孙呢?各个大将和他们的子孙呢?朝廷会放过他们吗?大将军有没有问过他的意愿,他们愿意投降吗?”
史朝义跪下垂泪道:“父亲投降了朝廷,三军将士还会归心吗?”
阿史那承庆和史朝义的配合让史思明动摇了,他本来就不是真心投降,只是缓兵之计罢了,但阿史那承庆提醒了他,他忘记了将士们的利益?一旦将士抛弃了他,朝廷杀他不就像杀条狗一样容易。
史思明低头不语,他在考虑怎么解开这个局。
阿史那承庆和史朝义意味深长对望一眼,时机已经成熟,史朝义低声道:“父亲,孩儿有一个想法.”
酒宴结束,乌承恩有点喝多,被儿子搀扶到寝房,乌承恩的儿子乌庆元也是安禄山手下大将。
他扶父亲坐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水,乌承恩把水一饮而尽,长长出口气,哈哈笑道:“今天真痛快,史思明居然在我面前下跪,难得有今天!”
乌庆元担心道:“父亲今天宣读了史思明的封官,但手下大将们却得到没有任何册封,大家心中都不安,都来问我是怎么回事?”
乌承恩见四下无人,低声道:“你知道什么?这就是李大将军的离间之计,封了史思明高官,下面人却片官不得,肯定会强烈不满,时间久了,就会和史思明离心离德。
那时我们再拉拢他手下大将,一举将史思明干掉,再抢了他的钱,大家树倒猢狲散,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史思明,我乌承恩就成为朝廷第一功臣,还怕没有荣华富贵?我们是张掖人,当年张掖安兴贵家族的百年富贵不就这样得来的吗?”
就在这时,床后背忽然传来两声冷笑,紧接着两名黑衣人飞奔出去,在院子里大喊:“来人,乌承恩造反!”
乌承恩吓得魂飞魄散,他急忙去拿行李,但来不及了,埋伏在外面的数十名武士一拥而入,将乌承恩父子按倒在地。
阿史那承庆快步走进来,喝令道:“搜查他的行李!”
士兵们很快便从行李中搜出乌承恩的免死铁券和李光弼给乌承恩的密信,教他怎么干掉史思明,解散幽州军,并承诺保举他为张掖郡王。
这时,史思明父子也走进来,乌承恩吓得面如土色,拼命磕头求饶。
阿史那承庆把信递给了史思明,史思明眯眼看了信,眼中杀机顿起。
他上前揪住乌承恩脖领,狠狠抽了他十几个耳光,咬牙道:“我待你们父子不薄,你们就这样报答我,把我出卖给大唐皇帝?”
乌承恩哭泣道:“都是李光弼想的主意,和天子无关!”
“放伱的狗臭屁,李光弼能给你免死铁券?你当我是三岁孩童吗?”
史思明又向南方跪下,放声大喊道:“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君逼臣死,臣不得不反!”
史思明霍地站起身喝令道:“把他们二人拖下去斩首,用他们人头祭旗!”
他又厉声道:“给我擂鼓聚将!”
“咚!咚!咚!”
聚将鼓声敲响,史思明在数百名将领面前正式宣布,不接受唐朝册封,他将继承安禄山的未尽事业,他下令将唐朝使者和随从斩杀殆尽,又再次举起了反唐大旗。